CN101969368B -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9368B
CN101969368B CN 201010531160 CN201010531160A CN101969368B CN 101969368 B CN101969368 B CN 101969368B CN 201010531160 CN201010531160 CN 201010531160 CN 201010531160 A CN201010531160 A CN 201010531160A CN 101969368 B CN101969368 B CN 101969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ctor
signal
road
answer signal
absolut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311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9368A (zh
Inventor
江世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ern Fiberhom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311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693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69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9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9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9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答信号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应答信号矢量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根据所述等效导频矢量计算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获得信噪比;将所述信噪比乘以所述信号功率,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判断所述数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门限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应答信号有效。应用本发明,通过将信号的信噪比与绝对功率相结合,以此判定ACK/NACK信号是否有效。与以往的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有更低的虚警概率,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3G演进系统,或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采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的空中接口设计,子载波宽度为15kHz,通过不同的子载波数目实现了可变系统带宽,即可实现1.4~20MHz的可变系统带宽。同时,根据应用场景不同,LTE支持两种不同循环前缀(CP)长度,它们的长度分别为4.7us和16.7us。
参见图1,其是现有的一种LET多址方式的实现示意图,图中,每个阴影代表一个用户,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根据上下行通信和设备特点不同,LTE分别选择了“多载波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和“单载波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作为上下行多址方式的具体实现。其中上行“单载波SC-FDMA”发送信号具有较低的信号峰均比,可以降低终端的成本,提高功率效率。
LTE物理层采用衡包络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 ZeroAuto-Correlation,CAZAC)特性的序列作为上行参考信号序列,为了保证不同小区用户上行参考信号之间的随机性,LTE物理层设计了基序列跳频机制,包括“组跳频”和“序列跳频”两种方式。下行应答(ACK/NACK)反馈可以由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道承载,也可以由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道承载,其中PUCCH上承载ACK/NACK又分为格式(format)1a/1b和format2a/2b四种格式,format1a/1b只承载ACK/NACK,format2a/2b承载信道质量指示(CQI)和ACK/NACK。
不同用户终端(UE)的控制信息可以复用同一PUCCH资源,由于控制信息承载的信息比特比较少,所以不同UE控制信息之间的复用是通过使用CAZAC序列调制、时域循环移位(cyclic shift)、以及正交扩频码来实现的。例如format1a/1b,在一个时隙里信息比特经双相移相键控/四相相移键控(BPSK/QPSK)调制后与12位的频域CAZAC基序列相乘,在SC-FDMA符号0、1、5、6上进行不同的循环移位,并且4条符号序列分别乘以各自的正交扩频码元,最后经由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调制到时域上,并且由于format1a/1b最多只承载2比特信息,所以协议中使用3个SC-FDMA符号(2、3、4)发送导频,以此保证信道估计的准确性。由于控制信息采用了上述频域码分复用(循环移位)与时域码分复用(正交扩频码)相结合的复用方式,使得系统有效的支持多用户、小载荷的控制信息传输,并且提高了系统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工作能力。
ACK/NACK信号的作用是由接收端发给发送端的数据接收反馈信号,即由接收端告知发送端是否成功接收到数据,因此PUCCH承载的ACK/NACK信号检测是TD-LTE上行处理技术中的关键环节,ACK/NACK承载下行数据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ARQ)反馈,要确认UE是否正确接收到下行数据,要求基站能够准确的检测到ACK/NACK信息。由于无论UE是否发送ACK/NACK信息,只要媒体接入控制(MAC)实体调度,基站都会按照协议规定计算出ACK/NACK信息,所以需要为基站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检测方法,既能保证较高ACK/NACK检测概率,同时又能保证足够低的虚警概率。
现有技术都是通过信噪比来判定ACK/NACK是否有效,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比较高的检测概率,但是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虚警概率,所以基站一侧可能误检到ACK/NACK信号,导致基站重发或者漏发数据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应答信号的检测方法,既能保证较高ACK/NACK检测概率,同时又能保证足够低的虚警概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答信号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应答信号矢量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
根据所述等效导频矢量计算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获得信噪比;
将所述信噪比乘以所述信号功率,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
判断所述数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门限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应答信号有效。
其中,应答信号矢量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的步骤包括:
获得所述应答信号的承载信道格式以及所述应答信号矢量经信道均衡后的I、Q两路数据特征;
如果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正,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不旋转,如果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负,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旋转180°;
如果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正,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顺时针旋转90°,如果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负,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逆时针旋转90°;
经过旋转调整后的应答信号矢量即为等效导频矢量。
其中,根据所述等效导频矢量计算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获得信噪比的步骤包括:
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等效导频矢量差值的一半作为噪声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噪声功率;
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噪声矢量作差,得到去噪后的导频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信号功率;
计算所述信号功率与所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信噪比。
其中,所述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的方式为:通过计算的方式进行转换,或通过查表的方式进行转换。
其中,所述预设的门限值由以下方式获得:
开启信号源,将获得的所述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作为第一样本,对所述第一样本进行大量统计,获得所述第一样本平均值;
关闭信号源,将获得的所述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作为第二样本,对所述第二样本进行大量统计,获得所述第二样本平均值;
计算所述第一样本平均值与所述第二样本平均值的平均值,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预设的门限值。
其中,若接收天线为多根,或者每根接收天线上存在多份样本,则所述信噪比为所有天线或所有样本的统计平均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答信号的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等效导频矢量生成模块,用于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应答信号矢量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
信噪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效导频矢量计算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获得信噪比;
对数格式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信噪比乘以所述信号功率,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
判定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数值大于等于预设的门限值时,判定所述应答信号有效。
其中,所述等效导频矢量生成模块包括:
信息提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应答信号的承载信道格式以及所述应答信号矢量经信道均衡后的I、Q两路数据特征;
比较旋转模块,用于在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正时,所述应答信号矢量不旋转,在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负时将所述应答信号矢量旋转180°;在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正时,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顺时针旋转90°,在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负时将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逆时针旋转90°;经过旋转调整后的应答信号矢量即为等效导频矢量。
其中,所述信噪比计算模块包括:
噪声功率计算模块,用于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等效导频矢量差值的一半作为噪声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噪声功率;
信号功率计算模块,用于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噪声矢量作差,得到去噪后的导频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信号功率;
比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信号功率与所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信噪比。
其中,若接收天线为多根,或者每根接收天线上存在多份样本,则所述信噪比为所有天线或所有样本的统计平均值。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将信号的信噪比与绝对功率相结合,以此判定ACK/NACK信号是否有效。与以往的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有更低的虚警概率,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应答信号的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Format 1a格式下导频矢量与信号矢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噪声矢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限值试验结果分布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应答信号的检测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答(ACK/NACK)信号检测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综合考虑接收到ACK/NACK信号的绝对功率和信噪比,以此来判定该ACK/NACK信号是否有效。
参见图1,其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应答信号的检测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应答信号矢量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
具体的,根据36211-860协议描述,PUCCH信道承载ACK/NACK信息时,信息比特经由BPSK或者QPSK调制,生成的符号星座点虽然相位不同,但幅度均与导频符号一致,且幅值为1,所以可以将ACK/NACK信号矢量理解成与导频矢量相差一定相位的另一导频矢量,这样,将应答信号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的步骤可以具体包括:
获得所述应答信号的承载信道格式以及所述应答信号矢量经信道均衡后的I、Q两路数据特征;
如果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正,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不旋转,如果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负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旋转180°;
如果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正,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顺时针旋转90°,如果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负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逆时针旋转90°;
经过旋转调整后的应答信号矢量即为等效导频矢量。
步骤102,根据等效导频矢量计算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获得信噪比;
具体的,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等效导频矢量差值的一半作为噪声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噪声功率;
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噪声矢量作差,得到去噪后的导频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信号功率;
计算所述信号功率与所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信噪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是针对一份ACK/NACK信号样本而言的,如果接收天线为多根,或者每根接收天线上存在多份样本,则上述信噪比为所有天线或所有样本的的统计平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如果单纯依靠信噪比判定ACK/NACK信号是否有效会导致过高的虚警概率,这是因为信噪比本质上是一个比值,假设此时UE并没有发送ACK/NACK,但由于协议特性及MAC层调度,物理层依然会按照协议规定算法计算的到一个假的ACK/NACK矢量,并且由于假的ACK/NACK矢量本质上是噪声,所以幅度一般很小,但是如果此时计算出的噪声矢量更小,而且小到足以产生超过基站判定门限的信噪比,基站就会判定该ACK/NACK矢量有效,从而产生虚警。同样的,假设UE没有发送ACK/NACK,但此时恰好噪声功率很大,这样单纯按照信号绝对功率判断,也会产生虚警。实践证明,由以上两种方式产生的虚警概率都会超过协议规定的最大虚警概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还需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3,将所述信噪比乘以所述信号功率,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
具体的,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或通过查表的方式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该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可以是以dB为单位的。
步骤104,判断所述数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门限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应答信号有效。
具体的,上述门限值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获得:
开启信号源,将获得的所述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作为第一样本,对所述第一样本进行大量统计,获得所述第一样本平均值;
关闭信号源,将获得的所述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作为第二样本,对所述第二样本进行大量统计,获得所述第二样本平均值;
计算所述第一样本平均值与所述第二样本平均值的平均值,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预设的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判断所述数值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则判定所述应答信号无效。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方法可以适用于对LTE系统PUCCH信道上的应答信号进行检测,也可以应用于对其他类似系统上类似信道的应答信号进行检测。
下面以两接收天线配置的TD-LTE基站,MAC层调度物理层解码format1a格式承载的ACK/NACK信号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再做详细描述。
根据36211-860协议描述,使用format 1a格式发送ACK/NACK信号时,UE在同一子帧的两个时隙上发送相同的ACK/NACK信号,即同一根天线上有两份信号样本。MAC调度指示物理层PUCCH信道所占的物理资源块(RB)索引,物理层将对应RB上承载的数据进行解扩频、解序列调制,得到两根天线上共四个时隙的信号矢量以及导频矢量。
由于format1a格式ACK/NACK信号调制后的星座符号矢量与导频矢量幅值都为1,并且相位相同或反向,如图2所示,图2中实线为信号矢量,虚线为导频矢量,如果符号矢量I路为正则不旋转,否则旋转180°,得到等效导频矢量,将原始导频矢量与等效导频矢量差值的一半作为噪声矢量,记为nij,其中i代表天线端口号,j代表时隙号;噪声矢量如图3所示,图3中实线为信号矢量,虚线为导频矢量,圆点线为噪声矢量。图3中第三象限的虚线代表旋转前的应答信号矢量,由于应答信号矢量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负,所以需将应答信号矢量旋转180°,以此求得等效导频矢量。将噪声矢量进行模方运算,并将所有样本统计平均,可得噪声功率N;
N = 1 4 * Σ i = 0 1 Σ j = 0 1 | n ij | 2 - - - ( 1 )
将原始导频矢量减去噪声矢量,得到去噪后的导频矢量sij,将此导频矢量模方运算并作统计平均,可得信号功率S;
S = 1 4 * Σ i = 0 1 Σ j = 0 1 | s ij | 2 - - - ( 2 )
由公式(1)、(2)可得,ACK/NACK信号信噪比为SNR;
SNR = S N - - - ( 3 )
由于单纯考虑信号信噪比或者信号绝对功率来判定ACK/NACK是否有效都会产生超过协议要求的虚警概率,因此本发明将二者相乘,然后转换成以dB为单位的对数格式,具体可以采用下述公式(4)或(5)。
R=10*log10(SNR*S)        (4)
或者
R=10*log10SNR+10*log10S  (5)
由于对数运算采用查表法,且对数表事先由计算机计算出来并储存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所以运算速度比较快,公式(5)利用两次查表和一次加法运算代替了公式(4)的一次查表和一次乘法运算,所以更加适合在DSP芯片上应用。
由公式(4)或(5)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确定的门限值比较,如果等于或高于门限值,即认为此时ACK/NACK信号有效,并将此信号经信道均衡,解调后上报给MAC层,否则认为该信号是系统噪声,而且不需要上报给MAC层。
其中,门限值是由大量实验统计平均的结果确定的。具体过程是:
首先,利用信号源发送format1a格式的ACK/NACK,同样按照公式(4)或(5)计算得到第i次试验的结果Rsi,多次试验结果作统计平均,得到
Rs=E(Rsi)    (6)
然后关闭信号源,但物理层仍然解码format1a格式的ACK/NACK,按照公式(4)或(5)计算得到第i次试验的结果Rni,多次试验结果作统计平均,得到
Rn=E(Rni)    (7)
取Rs和Rn的均值作为门限,即
Th = Rs + Rn 2 - - - ( 8 )
试验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号检测方法,通过将信号的信噪比与绝对功率相结合,以此判定ACK/NACK信号是否有效。与以往的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有更低的虚警概率,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答信号的检测装置,参见图5,所述装置包括:
等效导频矢量生成模块501,用于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应答信号矢量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
信噪比计算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等效导频矢量计算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获得信噪比;
对数格式转换模块503,用于将所述信噪比乘以所述信号功率,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
判定模块504,用于判断所述数值大于等于预设的门限值时,判定所述应答信号有效。
上述等效导频矢量生成模块501可以具体包括:
信息提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应答信号的承载信道格式以及所述应答信号矢量经信道均衡后的I、Q两路数据特征;
比较旋转模块,用于在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正时,所述应答信号矢量不旋转,在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负时将所述应答信号矢量旋转180°;在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正时,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顺时针旋转90°,在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负时将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逆时针旋转90°;经过旋转调整后的应答信号矢量即为等效导频矢量。
上述信噪比计算模块502可以具体包括:
噪声功率计算模块,用于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等效导频矢量差值的一半作为噪声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噪声功率;
信号功率计算模块,用于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噪声矢量作差,得到去噪后的导频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信号功率;
比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信号功率与所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信噪比。
若接收天线为多根,或者每根接收天线上存在多份样本,则所述信噪比为所有天线或所有样本的统计平均值。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答信号检测装置,通过将信号的信噪比与绝对功率相结合,以此判定ACK/NACK信号是否有效。与以往的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有更低的虚警概率,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吞吐量。
对于装置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装置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答信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应答信号矢量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
根据所述等效导频矢量计算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获得信噪比;
将所述信噪比乘以所述信号功率,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
判断所述数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门限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应答信号有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答信号矢量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的步骤包括:
获得所述应答信号的承载信道格式以及所述应答信号矢量经信道均衡后的I、Q两路数据特征;
如果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正,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不旋转,如果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负,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旋转180°;
如果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正,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顺时针旋转90°,如果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负,则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逆时针旋转90°;
经过旋转调整后的应答信号矢量即为等效导频矢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等效导频矢量计算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获得信噪比的步骤包括:
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等效导频矢量差值的一半作为噪声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噪声功率;
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噪声矢量作差,得到去噪后的导频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信号功率;
计算所述信号功率与所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信噪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的方式为:通过计算的方式进行转换,或通过查表的方式进行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门限值由以下方式获得:
开启信号源,将获得的所述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作为第一样本,对所述第一样本进行大量统计,获得所述第一样本平均值;
关闭信号源,将获得的所述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作为第二样本,对所述第二样本进行大量统计,获得所述第二样本平均值;
计算所述第一样本平均值与所述第二样本平均值的平均值,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预设的门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天线为多根,或者每根接收天线上存在多份样本,则所述信噪比为所有天线或所有样本的统计平均值。
7.一种应答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等效导频矢量生成模块,用于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应答信号矢量转换为等效导频矢量;
信噪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效导频矢量计算噪声功率和信号功率,获得信噪比;
对数格式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信噪比乘以所述信号功率,将获得的结果转换为以对数格式表示的数值;
判定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数值大于等于预设的门限值时,判定所述应答信号有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效导频矢量生成模块包括:
信息提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应答信号的承载信道格式以及所述应答信号矢量经信道均衡后的I、Q两路数据特征;
比较旋转模块,用于在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正时,所述应答信号矢量不旋转,在I路绝对值大于Q路绝对值且I路为负时,将所述应答信号矢量旋转180°;在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正时,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顺时针旋转90°,在I路绝对值小于Q路绝对值且Q路为负时,将所述应答信号矢量逆时针旋转90°;经过旋转调整后的应答信号矢量即为等效导频矢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噪比计算模块包括:
噪声功率计算模块,用于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等效导频矢量差值的一半作为噪声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噪声功率;
信号功率计算模块,用于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原始导频矢量与所述噪声矢量作差,得到去噪后的导频矢量,经模方运算后获得信号功率;
比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信号功率与所述噪声功率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信噪比。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接收天线为多根,或者每根接收天线上存在多份样本,则所述信噪比为所有天线或所有样本的统计平均值。
CN 201010531160 2010-11-03 2010-11-03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969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31160 CN101969368B (zh) 2010-11-03 2010-11-03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31160 CN101969368B (zh) 2010-11-03 2010-11-03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9368A CN101969368A (zh) 2011-02-09
CN101969368B true CN101969368B (zh) 2013-04-24

Family

ID=43548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31160 Active CN101969368B (zh) 2010-11-03 2010-11-03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693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2946B (zh) * 2011-02-12 2013-1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控制信息激活检测的方法及设备
US8891591B2 (en) * 2011-06-27 2014-11-1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Receiver circuit and method
CN103037396B (zh) * 2011-10-08 2015-08-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Lte上行控制信道中信号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4168591B (zh) * 2013-05-16 2017-12-2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不连续发送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873220B (zh) * 2014-03-20 2017-06-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pucch的信号检测方法及设备
BR112019016698A2 (pt) * 2017-02-13 2020-04-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nó de rede, métodos de operação de um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de operação de um nó de rede, produto de programa, e, arranjo de mídia portadora.
CN111371436A (zh) * 2020-03-16 2020-07-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究院战略预警研究所 雷达天线扫描周期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3402A (zh) * 2000-06-27 2003-09-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分组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56457A (zh) * 2006-06-29 200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
CN101258696A (zh) * 2005-09-08 2008-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ck/nack信号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3402A (zh) * 2000-06-27 2003-09-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分组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58696A (zh) * 2005-09-08 2008-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ck/nack信号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器
CN101056457A (zh) * 2006-06-29 200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dch中信道的信号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9368A (zh)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9368B (zh) 一种应答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755399B (zh) 单载波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和应答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US906560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US91370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8992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
KR10144114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sr 전송 방법
RU247046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положительных/отрицательных квитирований в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RU244658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каналов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3934190B1 (en)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24644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08054099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multi carrier wireless system
JP2015165682A (ja) 信頼性のあるアンテナ設定検出のための物理放送チャンネル(pbch)伝送
US913699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21982A (zh)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台和基站
US20220295427A1 (en)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3264647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10936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for repea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o obtain data segment
EP3264646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09011127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3152125B (zh) Lte系统中控制信息的盲检测方法及装置
EP3879777A1 (en)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00153669A1 (en)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1011984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0524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CN105577334B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9

Address after: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after: Wuhan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uilding 1, tower 5,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fang Fenghuo Tech Co., Ltd., Beiji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205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Jiangxia Hidden Dragon Island Tan lake two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3 Hubei province Wuhan Dongxin 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5

Patentee before: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1 tanhu 2nd Road, Canglong Island,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ITI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