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6368A - 简易排水部件、简易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简易排水部件、简易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56368A CN101956368A CN2010102323466A CN201010232346A CN101956368A CN 101956368 A CN101956368 A CN 101956368A CN 2010102323466 A CN2010102323466 A CN 2010102323466A CN 201010232346 A CN201010232346 A CN 201010232346A CN 101956368 A CN101956368 A CN 1019563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drainage
- easy
- easy water
- lateral members
- drainag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排水装置和该排水装置使用的简易排水部件,其使得与道路的宽度对应地施工变得容易,在安装时也无需倾斜设置,施工容易,在强风下也不会使流动的水飞溅,在排水装置局部受到破损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进行局部维修。简易排水部件形成为,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及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底部面构件从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该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深底部侧的间隔宽。优选简易排水部件具有形成在深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深底壁面构件和排水口。简易排水装置将简易排水部件的窄幅部嵌插至宽幅部中而进行连接构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易排水装置以及构成该简易排水装置的简易排水部件,该简易排水装置在高架道路的底板的间隙下部沿该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对作为道路的融雪产生的水、降雨产生的水或喷洒的水等的排水而在底板的连接部之间流动的雨水进行排水。
背景技术
高架桥及高架道路通常具有下述结构,即,在多个桥墩或桥座上经由支柱而设置钢铁制的桥梁,在该桥梁上形成钢筋混凝土制的底板。底板之间的连接部形成间隙并设置在桥墩或桥座上,底板构成为,在该间隙部的路面侧利用由一对梳齿状的部件构成的伸缩部件连接,使道路的融雪产生的水、降雨产生的水或喷洒的水等的排水从伸缩部件之间向桥墩、桥座侧落下。
然而,在上述的高架桥及高架道路的构造中,由于排水落在桥墩、桥梁或支柱上,因此,构成桥墩的混凝土的劣化、金属制的桥梁及支柱的腐蚀以大于或等于对它们进行设计时所预测的速度进行,特别在播撒作为融雪剂的氯化钙的情况下,会更快地进行。公知有在道路的底板之间的下部设置排水设备的技术(专利文献1~4等),其目的在于为了节约道路的管理经费,使得排水不会落在桥墩、桥座、桥梁、支柱等构造部件上,而实现构造体的长寿命化和减少维护。
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排水装置由软质的合成树脂薄板形成固定在相邻的底板的两端部上的槽体。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发明是一种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的排水装置,其在底板的一侧端面部处安装槽体,在底板的另一侧端面部处安装将水引导到该槽体的倾斜辅助引水体。另外,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发明为一种下述技术,即,与专利文献1、2相同地使用软质树脂薄板作为槽体,且使用钢缆固定在底板之间。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49-419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49-692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3362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484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槽体是整体一体成型的结构,因此,在道路宽度不同的情况下,存在必须与该道路宽度对应地制造槽体构成材料的问题。在专利文献3、4所记载的发明中,由于槽体是相连续的结构,所以在向施工现场搬运时存在困难。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发明中,槽体由软质树脂薄板构成,具有容易追随底板间隔的变动的优点,但是,在吹强风而使槽体强烈摆动的情况下,存在流动的水飞溅而无法充分防止混凝土的劣化及金属材料的腐蚀这一问题。
此外,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排水装置的任一个均为排水通路一体地形成,因此,存在即使局部产生破损的情况下也必须更换整体这一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中,由于槽体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剖面形状,因此,为了防止在流水量增加的下游侧的溢出,必须将包括上游侧在内的整体形成较深的结构,难以减轻重量且在安装时需要使槽体倾斜,从而在施工中存在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公知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排水装置和该排水装置使用的简易排水部件,该简易排水装置使得与道路的宽度对应地施工变得容易,在安装时也无需倾斜设置,这一点也使得施工容易,即使在强风下也不会使流动的水飞溅,而且,在排水装置局部受到破损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进行局部维修。
本发明的简易排水部件的特征在于,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及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在上述的简易排水部件中,优选还具有
形成于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处的深底壁面构件以及下述(a)、(b)中的任一个排水口。
(a)在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处形成于所述底部面构件上的排水口
(b)形成于所述深底壁面构件的下端部上的排水口
通过使用上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可以将如下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向现有的高架道路等进行施工,该简易排水装置使得与道路的宽度对应地施工变得容易,即使在安装时无需倾斜地设置,这一点也使得施工容易,即使在强风下也不会使流动的水飞溅,此外,在排水装置局部受到破损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进行局部维修。如果使用上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则可以对道路底板的一端侧为上游而另一端侧具有排水口的排水装置进行施工。
本发明的另一个简易排水部件的特征在于,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两端侧向中央部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所述深底部中,在所述底部面构件或者所述侧面构件下端部上形成有排水口,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在所述深底部和浅底部之间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如果使用上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并选择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简易排水部件进行组合,则可以对在道路底板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排水口的排水装置进行施工。另外,因为可以使上游侧的槽较浅,所以还可以减轻部件和排水装置的重量。
本发明的简易排水装置在高架道路的底板连接部的间隙下部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至少连接两个简易排水部件,一端部作为上游,另一端部作为下游,从而将在所述道路的所述连接部之间流动的雨水进行排水,该简易排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简易排水部件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及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所述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上游侧的第一简易排水部件是具有形成于所述浅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浅底壁面构件,
下游侧的第二简易排水部件是具有形成于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深底壁面构件以及下述(a)、(b)中的任一个排水口,
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窄幅部嵌插至所述第二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中而进行连接。
(a)在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处形成于所述底部面构件上的排水口
(b)形成于所述深底壁面构件的下端部上的排水口
在上述简易排水装置中,还优选在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和所述第二简易排水部件之间,至少经由1个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收容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窄幅部,所述窄幅部嵌插至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宽幅部中,从而进行连接。
上述简易排水装置使得与道路的宽度对应地向现有的高架道路等进行施工变得容易,在安装时只要将上端部水平地设置即可,无需倾斜地设置,这一点也使得施工容易,即使在强风下也不会使流动的水飞溅,此外,在排水装置局部受到破损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进行局部维修。上述简易排水装置在道路底板的端部侧具有排水口。
本发明的另一个简易排水装置在高架道路的底板长度方向的连接部间的间隙下部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将由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侧的2个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及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第三简易排水部件构成的至少3个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两端部作为上游,中央部作为下游,从而将在所述道路的所述连接部之间流动的雨水进行排水,
该简易排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是下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即,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及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浅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浅底壁面构件,
所述第三简易排水部件是下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即,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两端侧向中央部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所述深底部中,在所述底部面构件或者所述侧面构件下端部上形成有排水口,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在所述深底部和浅底部之间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窄幅部分别嵌插至所述第三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中而进行连接。
在上述简易排水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和所述第三简易排水部件之间,至少经由1个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收容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窄幅部,所述窄幅部嵌插至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宽幅部中,从而进行连接。
上述的简易排水装置也容使得与道路的宽度对应地向现有的高架道路等进行施工变得容易,在安装时只要将上端部水平地设置即可,无需倾斜地设置,这一点也使得施工容易,即使在强风下也不会使流动的水飞溅,此外,在排水装置局部受到破损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进行局部维修。另外,上述简易排水装置形成有从两端部向中央部方向倾斜的排水路径,在中央部具有排水口。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简易排水部件的斜视图。
图2是例示简易排水部件的其他方式的斜视图。
图3是例示用于连接图2的简易排水部件的中间简易排水部件的斜视图。
图4是例示在中央部具有排水口的简易排水部件的斜视图。
图5是例示将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而构成的简易排水装置的连接部的局部斜视图。
图6是例示使用三个简易排水部件而设置成的简易排水装置的正视图、剖面图及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具有女儿墙的桥座上设置简易排水装置的例子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在底板宽度方向上设置多个简易排水装置的例子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树脂制简易排水部件的材料,可以不限定地使用公知的材料,具体地说,可以例举金属、灰浆、热塑性树脂及热硬化性树脂等树脂、以及将这些树脂利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强化的纤维树脂等。在这些材料中,从容易成型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所涉及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可以使用公知的热塑性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列举出聚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氨基树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ABS树脂等。其中,从低成本且耐久性优异的角度出发,优选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简易排水部件的成型采用公知的成型方法。
[实施例]
图1是例示在本发明的简易排水装置中可以使用的简易排水部件的斜视图(a)及斜视图(a)中的X-X剖面图(b)。简易排水部件P1具有侧面构件10和底部面构件23,由侧面构件10和底部面构件23构成槽,底部面构件23从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形成浅底部12和深底部14。在该侧面构件10上利用台阶15而在浅底部12侧形成宽幅部11,在深底部14侧形成窄幅部13。在构成宽幅部11的侧面构件10的端部上形成有浅底壁面构件19,在构成窄幅部13的侧面构件10的端部上形成有深底壁面构件17,在深底壁面构件17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21。优选宽幅部、窄幅部各自的侧面构件平行地构成。
图2(a)是例示本发明的简易排水装置可以使用的简易排水部件的其他方式的斜视图。简易排水部件P2具有侧面构件30和底部面构件43,由侧面构件30和底部面构件43构成槽,底部面构件43从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形成浅底部32和深底部34。在侧面构件30上利用台阶35而在浅底部32侧形成宽幅部31,在深底部34侧形成窄幅部33。在构成宽幅部31的侧面构件30的端部上形成有浅底壁面构件39,在构成窄幅部33的侧面构件30的端部上形成有深底壁面构件37,在深底壁面构件37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41。图2(b)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3除了排水口的形成位置外,与图2(a)为相同形状,在底部面构件43的深底部34侧的端部附近形成有排水口45。优选宽幅部、窄幅部各自的侧面构件平行地构成。在图2(b)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3中,排水口45也可以在侧面构件30的深底部34侧的端部附近朝向侧面方向形成。
图3(a)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4是具有与图2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相同的形状的部件,但是,没有浅底壁面构件和深底壁面构件,、形成槽状。图3(b)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5是在图3(a)的部件的浅底部侧端部形成浅底壁面构件39的部件,图3(c)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6,是在图3(a)的部件的深底部侧端部处形成深底壁面构件37,并且在该深底壁面构件37的下端部形成排水口41的部件。在图3(a)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4中设置浅底壁面构件39和深底壁面构件37这两者且在深底壁面构件37的下端部设置排水口41的简易排水部件,成为图2(a)所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2。优选宽幅部、窄幅部各自的侧面构件平行地构成。
图4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7由一对侧面构件50和底面部构件54构成,底面部构件54从两端部向中央部方向倾斜,而分别在两端部形成浅底部56,在中央部形成深底部58,在深底部58向下形成排水口57。排水口也可以形成在中央部的深底部58的下端部上。在侧面构件50上,通过在两端部的浅底部56和中央部的深底部58之间的台阶、优选为侧面构件50的厚度左右的台阶55,分别在两端部侧形成宽幅部51,在中央部形成窄幅部53。在图4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7中,排水口57也可以在侧面构件50的深底部58侧的端部附近朝向侧面方向形成。
本发明的简易排水装置M通过单独或连接使用上述简易排水部件而构成。在图5中例示了连接方法。在图5中,以斜视图示出了使用图3(a)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4的例子。两个具有P2形状的简易排水部件Pb、Pc,通过将简易排水部件Pb的窄幅部33b嵌插至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Pc的宽幅部31c中,从而进行连接。由于底面部构件43的上游侧部件叠放在下游侧部件上,因此,很难从底面部构件之间产生漏水。通过嵌插而形成的简易排水部件彼此的叠放部之间插入粘接剂或密封材料是优选的方式。作为浅底部构成最上游侧的端部的简易排水部件Pa,使用在浅底部侧端部形成有浅底壁面构件39的部件。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将雨水等排出或贮存,以使其不会落在桥墩上。
根据上述结构的简易排水装置,由于可以使上端部水平地形成,在水量较少的上游侧可以将槽较浅地形成,因此可以实现装置的轻量化,因而优选。
在上述图3、图5示出的简易排水部件中,通过设定台阶55小于或等于侧面构件厚度的2倍,更优选小于或等于1.5倍,进一步优选小于或等于1.2倍,由此,可以容易地防止由于连接部的侧面构件与桥面抵接而从连接部的间隙漏水,因而优选。也可以使用多个图1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1构成简易排水装置,在该情况下,除了最上游部的简易排水部件之外,将浅底壁面构件19截断去除后使用,优选在嵌插的窄幅部和宽幅部之间插入密封材料。
作为浅底部构成最上游侧的端部的简易排水部件,通过使用在浅底部侧端部形成有浅底壁面构件39的简易排水部件,从而可以防止排水从简易排水装置的上游侧向桥墩或桥座溅落,从而优选。
作为在上述简易排水装置M中位于上游侧的简易排水部件,在图5中示出了使用下游侧没有深底部壁面构件的简易排水部件(P4或P5)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深底部壁面构件的简易排水部件(P2或P6)。
在上述简易排水装置M中,通过对进行连接的简易排水部件P的数量、以及通过嵌插简易排水部件而形成的简易排水部件的宽幅部和窄幅部的叠放部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流路的长度进行调节。
在图6中例示了在桥墩的中央部的相邻的底板61a、61b之间的间隙D的下方,使用三个简易排水部件Pa、Pb、Pc设置本发明的简易排水装置M的施工例的例子。Pa相当于第一简易排水部件,Pc相当于第二简易排水部件,Pb相当于中间简易排水部件。对于所使用的简易排水部件的形状,Pa是图2(a)所示的P2,Pb是图3(c)所示的P6,Pc是图2(b)所示的P3中没有浅底壁面构件39的部件。简易排水部件的连接施工可以根据图5所例示的方法进行。
使用吊件63将简易排水装置M固定在底板61a、61b的间隙下部。吊件63(63a、63b)为L字形,一端通过止动螺栓固定在底板下表面上,另一端侧通过螺栓固定在贯穿设置于简易排水部件Pa~Pc的侧面构件30上部的安装孔中。在图6的例子中,简易排水部件P通过使用比其宽度更长的螺栓65,将该螺栓从贯穿设置于一侧的侧面构件上部的安装孔插入贯穿设置于另一侧的侧面构件上部的孔中而进行支撑,从而安装该简易排水部件P。进行固定的简易排水部件Pa、Pb、Pc以图5所示的结构进行连接。在道路宽度较窄的情况下,使用作为第一简易排水部件的Pa和作为第二简易排水部件的Pc,通过调整嵌插的宽幅部和窄幅部的重合而进行施工,此外,在较宽的情况下,通过使相当于Pb的中间简易排水部件插入,从而可以进行与底板宽度对应的施工。
图6所例示的简易排水装置M的上端沿着底板水平地形成。如果如现有技术那样,将排水部件以槽状沿长度方向一体形成并倾斜设置,则由于在下游侧与底板下表面的间隔变宽,因此,在强风的情况下,有时落入底板的间隙的水被吹飞而落在桥墩上,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上端沿着底板水平地形成,所以得到难以产生上述问题的效果。
在图6中,简易排水部件Pa、Pb具有形成有深底壁面构件,并且在该深底壁面构件的下端部横向形成有排水口的结构,最下游侧的简易排水部件Pc在底面部构件的深底部端部附近向下方形成有排水口,但对于最下游侧的简易排水部件Pc,也可以使用具有在深底壁面构件的下端部横向形成排水口的结构的简易排水部件。根据所述的结构,在图6所例示的简易排水装置M中,可以将Pa、Pb、Pc全部使用图2(a)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2,在Pb、Pc中截断去除P2的浅底部的浅底壁面构件39以形成相当于图3(c)的P6的形状,并进行连接而构成。上端截断为直线状。所截断的树脂材料可以再利用。
在底板间的间隙比简易排水装置的宽度更宽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使用导水板。导水板71为以“ㄑ”字状弯折的形状,一端侧安装在简易排水装置位于间隙内的端部的上部,设置为上端倾斜且到达底板的下方内侧。导水板的材质并没有限定,可以与简易排水部件相同地为热塑性树脂制,或者为了可靠地保持倾斜而形成背面为金属板,在承受水的上表面侧层叠树脂的层叠结构。导水板71也可以设置于简易排水装置的两个上端部。在图6的例中,简易排水部件M的一侧的侧面构件与底板端面位于相同平面,但是简易排水部件M的侧面构件也可以设置为与底板的端面相比位于内部侧。如果形成所述的结构,则可以得到确保使沿着底板端面落下的水不会落在桥座或桥墩上的效果。
在图6所例示的简易排水装置M中所使用的简易排水部件P与图1至图4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相比,底面部构件形成为越靠中央部越深。根据所述的结构,可以得到简易排水装置的雨水的流动变快,抑制底面的尘埃堆积的效果,因而优选。底面部构件的剖面形状、即由侧面构件和底面部构件构成的槽的底面形状可以是平坦、圆弧状、V字状等,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从上述所述抑制底面的尘埃堆积的效果的观点出发,则特别优选为略浅的V字状。
图7示出了设置在具有女儿墙的桥座上的底板之间的例子的剖面图。在该情况下,由于一侧的底板与女儿墙的侧面成为大致相同平面,因此无法如图6的情况那样在底板的下表面安装吊件。简易排水部件P通过贯穿设置于上部的安装孔利用地脚螺栓与女儿墙连接而进行固定。在简易排水装置的女儿墙接触面的相对面的上部,与图6的情况相同地安装有导水板。在简易排水装置的女儿墙接触面上,因为有时在间隙D的底板81a、女儿墙83表面流动的水进入而通过该间隙落在桥座上,所以为了防止该漏水,例如在简易排水装置的女儿墙接触面的上端部施加密封材料或粘接剂是优选的方式。
此外,如果要在宽度较宽的道路、例如车线较多的道路、道路的合流地点或分支地点处,将从道路的一端直至另一端的简易排水装置进行施工,则由于简易排水部件的底面部构件倾斜,因此,如果使上端如图6所例示的那样沿着底板下表面形成直线状,那么具有排出口的最下游侧端部的简易排水部件的深度变得非常的深,不实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采用多个简易排水部件。在图8中以侧视图示出了所述的例子。
在图8中,示出了在底板51的下部宽度方向上设置四个简易排水装置M1~M4的例子。简易排水装置M1、M2将两端侧作为上游、中央部作为下游、在中央部将图4的简易排水部件P7作为第三简易排水部件使用而形成排水口。简易排水装置M3具有与图6中从道路的一端至另一端在整个宽度上形成的装置相同的结构。M4是单独使用图2(b)所例示的简易排水部件P3的装置。在各个简易排水装置M1~M4的最下游侧的简易排水部件的排水口上连接有导管W1~W4,排水通过该排水管排出,以使得其不会落在桥墩、桥座上。
在上述图8的简易排水装置中,简易排水装置M3为图6所示的装置,但是M1、M2是具有从两端侧向中央部倾斜的底面部构件的装置,因此,最下游侧的简易排水部件是使用图4所示的P7的部件。各个结构的简易排水部件的连接与图5、图6所示的方式相同。
也可以在简易排水装置M1~M4之间为了防止漏水而使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此外,也可以设置下述导水部件,即,覆盖端部的简易排水部件的浅底壁面构件的上端,将从该部分流下的水引导到左右的简易排水装置中。
简易排水部件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单个的长度为500~3000mm,更优选为800~2000mm。优选底面部构件和侧面构件的厚度为2~15mm,更优选为3~10mm。优选底面部构件的倾角为2~30度,更优选为3~15度。优选宽幅部的间隔为30~500mm,更优选为80~300mm。另外,优选侧面构件的高度、即槽的最大深度为100~1700mm,更优选为130~800mm。
Claims (24)
1.一种简易排水部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及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其特征在于,
简易排水部件还具有形成于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处的深底壁面构件以及下述(a)、(b)中的任一个排水口,
(a)在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处形成于所述底部面构件上的排水口;
(b)形成于所述深底壁面构件的下端部上的排水口。
3.一种简易排水部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两端侧向中央部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所述深底部中,在所述底部面构件或者所述侧面构件下端部上形成有排水口,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被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深底部和浅底部之间的部分的台阶来形成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形成于所述浅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浅底壁面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小于或等于所述侧面构件的厚度的2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小于或等于所述侧面构件的厚度的2倍。
7.一种简易排水装置,其在高架道路的底板连接部的间隙下部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至少连接两个简易排水部件,一端部作为上游,另一端部作为下游,从而将在所述道路的所述连接部之间流动的雨水进行排水,
该简易排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简易排水部件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及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所述两个面的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上游侧的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浅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浅底壁面构件,
下游侧的第二简易排水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深底壁面构件以及下述(a)、(b)中的任一个排水口,
(a)在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处形成于所述底部面构件上的排水口;
(b)形成于所述深底壁面构件的下端部上的排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窄幅部嵌插至所述第二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中而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此外,在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和所述第二简易排水部件之间,至少经由1个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收容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窄幅部,所述窄幅部嵌插至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宽幅部中,从而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及所述中间排水部件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具有:深底壁面构件,其形成于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上;以及排水口,其形成于所述深底壁面构件的下端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小于或等于所述侧面构件的厚度的2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小于或等于所述侧面构件的厚度的2倍。
13.一种简易排水装置,其在高架道路的底板长度方向的连接部间的间隙下部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将由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侧的2个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及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第三简易排水部件构成的至少3个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两端部作为上游,中央部作为下游,从而将在所述道路的所述连接部之间流动的雨水进行排水,
该简易排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是下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即,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及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浅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浅底壁面构件,
所述第三简易排水部件是下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即,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两端侧向中央部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所述深底部中,在所述底部面构件或者所述侧面构件下端部上形成有排水口,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被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深底部和浅底部之间的部分的台阶来形成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窄幅部分别嵌插至所述第三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中而进行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此外,在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和所述第三简易排水部件之间,至少经由1个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收容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窄幅部,所述窄幅部嵌插至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宽幅部中,从而进行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及所述中间排水部件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具有:深底壁面构件,其形成于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上;以及排水口,其形成于所述深底壁面构件的下端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小于或等于所述侧面构件的厚度的2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小于或等于所述侧面构件的厚度的2倍。
19.一种简易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在高架道路的底板连接部的间隙下部,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至少连接2个简易排水部件而进行配置,将一端部作为上游,另一端部作为下游,从而将在所述道路的所述连接部之间流动的雨水进行排水,
该简易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简易排水部件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及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所述两个面的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上游侧的第一简易排水部件是具有形成于所述浅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浅底壁面构件的简易排水部件,
下游侧的第二简易排水部件是具有
形成于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深底壁面构件以及下述(a)、(b)中的任一个排水口的简易排水部件,
(a)在所述深底部侧的端部处形成于所述底部面构件上的排水口;
(b)形成于所述深底壁面构件的下端部上的排水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窄幅部嵌插至所述第二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中而进行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是在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和所述第二简易排水部件之间至少还经由1个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的施工方法,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收容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窄幅部,所述窄幅部嵌插至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宽幅部中,从而进行连接。
22.一种简易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在高架道路的底板连接部间的间隙下部,将由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侧的2个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及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第三简易排水部件构成的至少3个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而配置,将两端部作为上游,中央部作为下游,从而将在所述道路的所述连接部之间流动的雨水进行排水,
该简易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是下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即,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及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浅底部侧的端部上的浅底壁面构件,
所述第三简易排水部件是下述的简易排水部件,即,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两端侧向中央部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所述深底部中,在所述底部面构件或者所述侧面构件下端部上形成有排水口,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被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深底部和浅底部之间的部分的台阶来形成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窄幅部分别嵌插至所述第三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中而进行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简易排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是在所述第一简易排水部件和所述第三简易排水部件之间至少还经由1个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进行连接的施工方法,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面的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所述侧面构件和底部面构件形成槽部,所述底部面构件从所述侧面构件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倾斜而形成浅底部和深底部,在两个面的所述侧面构件上利用台阶形成宽幅部和窄幅部,以使得所述浅底部侧的间隔比所述深底部侧的间隔宽,
所述中间简易排水部件的所述宽幅部收容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窄幅部,所述窄幅部嵌插至相邻的简易排水部件的宽幅部中,从而进行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68074 | 2009-07-16 | ||
JP2009168074A JP5388733B2 (ja) | 2009-07-16 | 2009-07-16 | 簡易排水部材、簡易排水装置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56368A true CN101956368A (zh) | 2011-01-26 |
CN101956368B CN101956368B (zh) | 2014-07-23 |
Family
ID=43483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3234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6368B (zh) | 2009-07-16 | 2010-07-16 | 简易排水部件、简易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388733B2 (zh) |
CN (1) | CN10195636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63404A (zh) * | 2015-01-16 | 2015-04-29 | 北京瀚东泰莱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跌水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11773B1 (ko) * | 2018-06-04 | 2020-05-15 | 대봉비엠텍 주식회사 | 신축이음장치용 배수구조 |
CN112095397A (zh) * | 2020-08-07 | 2020-12-18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永久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41936U (zh) * | 1972-07-17 | 1974-04-12 | ||
JPS53149424U (zh) * | 1977-04-28 | 1978-11-24 | ||
CN1134493A (zh) * | 1995-01-26 | 1996-10-30 | 薮塚建材兴业株式会社 | 路边沟道的截水结构 |
CN2323019Y (zh) * | 1997-09-30 | 1999-06-09 | 哈尔滨第四塑料厂 | 组合式塑料护坡排水槽 |
JP2003336218A (ja) * | 2002-05-17 | 2003-11-28 | Nippon Doren Kogyo Kk | 構造物対向部の導水装置 |
CN2823376Y (zh) * | 2005-07-22 | 2006-10-04 | 胡中波 | 一种活动水槽 |
DE202006012625U1 (de) * | 2006-08-16 | 2007-12-27 | Hydrotec Technologies Ag | Entwässerungsvorrichtung |
JP2008248494A (ja) * | 2007-03-29 | 2008-10-16 | C I Kasei Co Ltd | 橋梁用導水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51794Y2 (zh) * | 1972-09-26 | 1976-12-11 | ||
JPS49106923U (zh) * | 1972-12-29 | 1974-09-12 |
-
2009
- 2009-07-16 JP JP2009168074A patent/JP53887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7-16 CN CN201010232346.6A patent/CN10195636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41936U (zh) * | 1972-07-17 | 1974-04-12 | ||
JPS53149424U (zh) * | 1977-04-28 | 1978-11-24 | ||
CN1134493A (zh) * | 1995-01-26 | 1996-10-30 | 薮塚建材兴业株式会社 | 路边沟道的截水结构 |
CN2323019Y (zh) * | 1997-09-30 | 1999-06-09 | 哈尔滨第四塑料厂 | 组合式塑料护坡排水槽 |
JP2003336218A (ja) * | 2002-05-17 | 2003-11-28 | Nippon Doren Kogyo Kk | 構造物対向部の導水装置 |
CN2823376Y (zh) * | 2005-07-22 | 2006-10-04 | 胡中波 | 一种活动水槽 |
DE202006012625U1 (de) * | 2006-08-16 | 2007-12-27 | Hydrotec Technologies Ag | Entwässerungsvorrichtung |
JP2008248494A (ja) * | 2007-03-29 | 2008-10-16 | C I Kasei Co Ltd | 橋梁用導水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63404A (zh) * | 2015-01-16 | 2015-04-29 | 北京瀚东泰莱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跌水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021402A (ja) | 2011-02-03 |
CN101956368B (zh) | 2014-07-23 |
JP5388733B2 (ja) | 2014-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48858A (zh) | 水流装置 | |
CN103541310A (zh) | 一种长联桥梁加宽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956368B (zh) | 简易排水部件、简易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NL2021404B1 (en) |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building a road | |
CN110952506B (zh) | 自传送水石分离式排洪渡槽及施工方法 | |
CN110565511B (zh) | 一种钢桁梁桥排水系统 | |
US20080230621A1 (en) | Track System and Concrete Slab of a Fixed Track | |
AU2012244376B2 (en) | One piece box culvert with headwall | |
GB2390630A (en) | Drainage channel section | |
CN214573253U (zh) | 一种uhpc与不锈钢梁的组合结构 | |
CN211116009U (zh) | 一种多层多功能市政隧道 | |
CN110904756B (zh) | 一种三层桥梁的施工方法 | |
CN211057607U (zh) | 一种钢桁梁桥排水系统 | |
JP4583215B2 (ja) | 雨水流出抑制排水路構造 | |
CN113756410A (zh) | 雨污分流管道系统及初期雨水弃流的方法 | |
SE417339B (sv) | Anordning vid korsning mellan veg och jernveg | |
CN111676755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1523299U (zh) | 一种用于桥梁平台的综合桥面径流收集系统 | |
KR20110075869A (ko) | 플로어링 박스교 | |
CN220644915U (zh) | 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 | |
KR101464216B1 (ko) | 임도 개거 유출구 시공용 일체형 거푸집 | |
CN209975343U (zh) | 一种自排水高架公路 | |
CN208917685U (zh) | 一种桥梁用排水槽 | |
KR200167841Y1 (ko) | 피막층을 이용한 측구의 구조 | |
CN216891966U (zh) | 一种高架车站桥梁纵向梁缝防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