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6271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6271A
CN101946271A CN2009801050486A CN200980105048A CN101946271A CN 101946271 A CN101946271 A CN 101946271A CN 2009801050486 A CN2009801050486 A CN 2009801050486A CN 200980105048 A CN200980105048 A CN 200980105048A CN 101946271 A CN101946271 A CN 101946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quid crystal
mentioned
wavelength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50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6271B (zh
Inventor
二宫郁雄
山田信明
津田和彦
坂井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46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6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6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6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A具有:显示面板20A;光学板10,其隔着空气层32配置在显示面板20A的观察者侧;以及反射防止层18,其设置在光学板10的观察者侧,在表面具有蛾眼构造。光学板10具有:塑料层12,其透过可见光;1/4波长层14,其设置在塑料层12的观察者侧;以及偏光层16,其设置在1/4波长层14的观察者侧,透过线性偏光。与以往相比更适于移动用途。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涉及适用于移动用途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会由于外光而下降。特别地,用于移动用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PDA)等的中小型显示装置,大多在明亮的环境下使用。例如,即使阴天也有40000勒克斯左右的亮度,盛夏阳光充足的室外亮度能达到10万勒克斯左右。
在这样明亮的环境下观察显示装置时,在显示装置的表面、内部反射的外光(反射光)会叠加到从显示装置出射的显示光,因此显示质量下降。外光具有可见光(λ=380nm~780nm)的全波长范围的成分,因此,例如在外光下观察红色显示时,由于反射光,红色看起来较淡。
并且,在移动用途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免受外力,在显示面板的前面(即在观察者侧)设有塑料板(下面,有时会称为保护板)。设有保护板时,在空气与保护板之间新形成界面,因此由于保护板的表面和背面的反射,显示装置整体的反射率上升约8%。其结果是,明亮环境下的显示质量(例如,对比度)进一步下降。
使显示质量下降的反射光,不仅在显示面板、保护板的表面生成,也会在显示面板的内部生成。例如,在液晶显示面板中,构成配线的金属膜或者构成像素电极的ITO(铟锡氧化物、折射率约2.0)与玻璃基板、液晶层或者取向膜的折射率之差较大,因此,外光会在由它们形成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另外,在有机EL显示面板中,荧光体造成的散射、反射较大,当在明亮的环境下使用时,由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而显示质量下降。另外,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中,荧光体的反射也会造成显示质量下降。
作为减少这种反射光的方法,已知在显示面板的前面配置圆偏光板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圆偏光板具有1/4波长层和透过线性偏光的偏光层。在最基本的圆偏光板中,配置为偏光层的透射轴与1/4波长层的滞相轴成45°的角度。还已知为了使圆偏光板宽频带化而进一步地具有1/2波长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1/4波长层以外还设置具有面内延迟的相位差层(例如,专利文献2所述的1/2波长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设定1/4波长层和其它相位差层的滞相轴的配置。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结构:用使折射率匹配的凝胶材料来填充显示面板与保护板之间的空间,由此降低保护板的背面(显示面板侧表面)的反射和显示面板表面的反射。
并且,作为抑制表面反射的技术,近几年,蛾眼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受到关注,专利文献5公开了在表面具有蛾眼构造的偏光板。为了参照,本说明书援引了专利文献4的全部公开内容。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平8-321381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2002-31721号公报
专利文件3:日本特开2004-272059号公报
专利文件4:日本特表2001-517319号公报
专利文件5:日本特开2003-3025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移动用途的显示装置大多在明亮环境下使用,因此需要降低反射光。另外,需要充分地保护显示面板免受外力。
例如,当采用专利文献3所述的结构时,能够降低来自显示面板的表面和保护板的背面的反射,并且利用凝胶材料充分地分散、吸收外力。然而,如果施加大的外力、例如使保护板与显示面板的表面相接触的程度的外力时,会发生凝胶材料不能充分分散、吸收外力的问题。另外,不一定容易使凝胶材料的折射率与构成显示面板表面的部件和保护板两方都匹配。
另一方面,使用圆偏光板的结构,虽然具有降低反射光的效果,但是在圆偏光板的最表面存在反射,另外,存在光的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移动用途的显示装置不仅在明亮的环境下,在较暗的环境下也会使用,因此采用使用圆偏光板的结构在暗环境下的显示亮度下降是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比以往的显示装置更适于移动用途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面板;光学板,其隔着空气层配置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以及反射防止层,其设置在上述光学板的观察者侧,在表面具有蛾眼构造,上述光学板具有:塑料层,其透过可见光;1/4波长层,其设置在上述塑料层的观察者侧;以及偏光层,其设置在上述1/4波长层的观察者侧,透过线性偏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塑料层为1/2波长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塑料层具有面内延迟,上述面内延迟最大为40nm(即最大40nm),上述塑料层的滞相轴配置成与上述偏光层的透射轴大致正交或者大致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在上述光学板侧不具有偏光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有设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与上述光学板之间的密封部,上述密封部具有连结上述空气层和外部空气的孔。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面板;液晶单元,其设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延迟在包含可见光的1/4波长的范围内可变;偏光层,其设置在上述液晶单元的观察者侧,透过线性偏光;以及反射防止层,其设置在上述偏光层的观察者侧,在表面具有蛾眼构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单元具有挠性,隔着空气层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
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在上述显示面板与上述液晶单元之间具有1/2波长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对外力的耐受性比以往更优良的,或者,能够比以往更好地抑制反射光导致的显示质量下降的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暗环境下使用时与以往的显示装置相比能够提高显示亮度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的图,(a)为示意性的截面图,(b)为示意性的平面图。
图2的(a)是具有蛾眼构造的反射防止层18的示意性的截面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反射防止层18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分布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结构和动作的图,(a)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液晶单元54发挥1/4波长层的功能的状态的示意性的截面图,(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液晶单元54不具有延迟的状态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学板;12:塑料层;14:1/4波长层;16:偏光层;18:具有蛾眼构造的反射防止层;20A、20B:液晶显示面板;22a、22b:基板;23:液晶层;26a、26b:偏光层;32:空气层;34:密封部;34a:密封部的孔;40:背光单元;42:光源;44:反射镜;46:导光板;48:反射板;100A、100B: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下面以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例示,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应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SED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等公知的显示装置。另外,用共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示出共同的结构要素,有时会省略说明。
图1的(a)和(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图1的(a)为示意性的截面图,图1的(b)为示意性的平面图。
液晶显示装置100A具有:显示面板20A;光学板10,其隔着空气层32配置在显示面板20A的观察者侧;以及反射防止层18,其设置在光学板10的观察者侧,在表面具有蛾眼构造。
光学板10具有:塑料层12,其透过可见光;1/4波长层14,其设置在塑料层12的观察者侧;以及偏光层16,其设置在1/4波长层14的观察者侧,透过线性偏光。如专利文献2所述,通过例如将1/2波长层用作塑料层12,能够在整个宽波长范围和宽角度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反射防止特性。另外,优选1/2波长层的延迟的波长分散与1/4波长层14的延迟的波长分散相反。这样,通过与1/2波长层的组合,光学板10会发挥良好的宽频带圆偏光板的功能。此外,在塑料层12与1/4波长层14之间,或者,1/4波长层14与偏光层16之间根据需要有时会设有粘结层,但是为了简化,而在下面省略。
在此,显示面板20A是液晶显示面板。如例示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0A具有:一对基板22a和22b;设置在一对基板22a和22b之间的液晶层23;以及隔着它们相互相对配置的偏光层26a和26b。当然,可以广泛地使用公知的液晶显示面板。
在液晶显示面板20A的背面侧,设有背光单元40。背光单元40是例如边光型的,具有光源(例如,LED或者冷阴极线管)42、反射镜44、导光板46以及反射板48。
液晶显示装置100A在显示面板20A与光学板10之间具有空气层32。当对光学板10施加外力时,空气层32提供光学板10发生变形所需的空间,利用光学板10的变形来分散、吸收外力,保护显示面板20A。在显示面板20A与光学板10之间具有空气层32,因此与如专利文件3所述的显示装置那样设有用凝胶材料所形成的层的结构相比,能够对较大的外力有效地发挥保护板的作用。
空气层32的厚度,即,显示面板20A与光学板10的间隔,由密封部34决定并保持为规定的大小。优选空气层32的厚度为10μm以上。当小于10μm时,在空气层32内侧的界面,相互反射的光有时会彼此干涉,使显示质量下降。另外,为了充分地发挥吸收、分散外力的作用,优选空气层32的厚度较大,进而优选足够大使得即使在受到按压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上述干涉现象。从这种观点出发,更为优选空气层32的厚度为500μm以上。空气层32的厚度上限未作特别限定,但从上述观点看,空气层32的厚度超过2mm没有好处,会使显示装置变厚,因此优选为2mm以下。
当显示面板20A与光学板10之间存在异物时,除去异物比较困难,另外,在显示中成为亮点的情况较多。因此,为了防止上述情况,优选留有连结空气层32与外部空气的孔34a,在空气层32的周围整体形成密封部34。并且,为了防止异物从孔34a侵入空气层32,也可以在孔34a中配置具有细微孔的多孔质纤维等。此外,密封部34可以使用公知的液晶显示面板用的密封剂。
此外,空气层32的折射率为1.0,空气层32与显示面板20A的最上层(在此为偏光层26b)的折射率差和空气层32与光学板10的塑料层12的折射率差较大,这些界面的反射率高于专利文献3所述的结构的反射率。然而,液晶显示装置100A具备具有蛾眼构造的反射防止层18,因此如上所述,防止包括显示面板20A的内部反射光在内的所有反射光从观察者侧出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A由反射光导致的显示质量的下降反而比采用专利文献3所述的结构的情况还少。
在此,参照图2的(a)和(b),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0A所具有的反射防止层18的结构和作用。图2的(a)是具有蛾眼构造的反射防止层18的示意性的截面图,图2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反射防止层18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分布的图。
作为反射防止膜的一种,以往通常已知低折射率材料的覆盖膜。然而,设有低折射率覆盖膜的表面的反射率为1.5%~2%左右。另外,还已知使用电介质多层膜的反射防止膜,当使用这种膜时,与电介质多层膜的结构(层数、各层的折射率)相关,能够将反射率降低到0.3%至1%左右。然而,当使用电介质多层膜时,反射率随波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看上去带有颜色的问题。
相对于这些以往的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层18在表面具有蛾眼构造,因此,能够使反射率为0.2%以下,反射率的波长也不分散,因此没有看上去带有颜色的问题。
所谓蛾眼构造,如图2的(a)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具有可见光的波长(λ=380nm~780nm)以下的细微的突起18a,其结果是,如图2的(b)所示,具有折射率从表面到内部连续变化的特征。例如,反射防止层18具有在表面以约200nm的间距配置多个高度约200nm左右的圆锥状突起18a的构造,反射防止层18的折射率从表面起,从空气的折射率1.0连续变化到构成反射防止层18的材料的折射率n1(例如,1.5)为止。变化的方式能够通过突起18a的截面形状控制。此外,为了得到充分的反射防止效果,优选突起18a的高度和间距为500nm以下,更为优选为200nm以下。此外,从抑制干涉的观点出发,优选突起18a的二维配置不具有规则性,上述间距是指相邻的突起18a之间的距离。
光学板10的塑料层12不限于1/2波长层。其中,塑料层12具有面内延迟,当其值超过40nm时,光学板10不发挥良好的圆偏光板的功能,反射光会发生泄漏。因此,在将塑料层12单用作保护层的情况下,优选面内延迟最大为40nm,滞相轴配置成与偏光层16的透射轴(也称为偏光轴。)大致正交或者大致平行。
如上所述,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隔着空气层32设置的光学板10发挥保护板的功能并且发挥圆偏光板的功能。空气层32分散、吸收外力的作用高于凝胶材料,因此与以往相比对外力的耐受性更高。另外,光学板10具有圆偏光板的作用,因此能够防止在显示面板20A的内部生成的反射光被观察到的情况。并且,在光学板10的表面设有具有蛾眼构造的反射防止层18,因此还能够抑制光学板10的表面的反射。
下面,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结构。
液晶显示装置100B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显示面板20B在光学板10侧没有偏光层。图3是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省略了液晶显示面板20B进行显示所本来需要的观察者侧的偏光层(图1中的偏光层26b),取而代之,利用了光学板10所具有的偏光层16。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在透过液晶层23并出射到观察者侧的光的光路中存在1个偏光层,比液晶显示装置100A少1个。其结果是,液晶显示装置100B能够进行比液晶显示装置100A更为明亮的显示。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透过液晶层23并且透过偏光层26b的光是具有与偏光层26b的透射轴(偏光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线性偏光,该线性偏光透过1/4波长层,由此被变换为圆偏光。之后,该圆偏光中只有透过偏光层16的线性偏光成分被用于显示。因此,即使偏光层16是理想的偏光层,用于显示的光也是透过偏光层26b的光的50%,实际为42%左右。
由此可知,通过省略1个偏光层就能够提高显示亮度。
此外,液晶显示面板20B在背光单元40侧具有1/4波长层24这点也不同,但是能随着液晶显示面板20B的显示模式不同而省略1/4波长层24。
下面,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结构和动作。液晶显示装置200具有液晶单元54来取代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1/4波长层14,塑料层12也被省略了。图4的(a)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液晶单元54发挥1/4波长层的功能状态的示意性的截面图,图4的(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液晶单元54不具有延迟的状态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液晶单元54被构成为液晶层53的延迟在包含可见光波长的1/4波长的范围内可变。例如,液晶单元54具备:液晶层53、隔着液晶层53相互相对配置的基板52a和52b以及向液晶层53施加电压的一对电极54a和54b。
当使用例如具有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向列型液晶材料的液晶层53时,在未向液晶层53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如图4的(a)所示,液晶层53的液晶分子53a相对于基板52a和52b大致平行取向。此时,对于透过液晶显示面板20A的线性偏光,液晶层53发挥1/4波长层的功能。即,在未向液晶层53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液晶分子53a的预倾方位与液晶显示面板20A的偏光层26b(参照图1)的透射轴成45°,此时的液晶层53的延迟(当Δn表示液晶材料的复折射率、d表示液晶层的厚度时,延迟被表示成Δn·d。)为1/4波长。此外,一般是以能见度最高的550nm的光为基准进行设计的。
如图4的(b)所示,当向液晶层53施加充分的电压时,液晶分子53a相对于基板52a和52b大致垂直取向。此时,从液晶层53的法线方向入射的光的延迟大致为零,入射到液晶单元54的线性偏光维持偏光状态向偏光层16入射。该情况下,为了使光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优选将偏光层16的透射轴配置成与液晶显示面板20A的偏光层26b(参照图1)的透射轴平行。
当然,电压的导通/截止与液晶层53的延迟的关系不受上述例子所限。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用具有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向列型液晶材料的液晶层53,在未向液晶层53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呈如图4的(b)所示的垂直取向状态,在施加充分电压的情况下,呈如图4的(a)所示的水平取向状态。
这样,当采用设有延迟在包含可见光波长的1/4波长的范围内可变的液晶单元54的结构来代替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光学板10时,能够在明亮环境下使液晶单元54发挥1/4波长层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暗环境下处于1/4波长层不存在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暗环境下的显示亮度。另外,在显示面板20A与液晶单元54之间设置1/2波长层,由此在将液晶单元54用作1/4波长层的情况下,能够在整个宽波长范围和宽角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反射防止特性。
当然,假如使液晶单元54变成挠性结构,如图1所示隔着空气层32在显示面板20A的观察者侧配置液晶单元54,就能够一并得到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
[实施例1、比较例1、2、3、4]
试制具有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塑料层12,采用由注射模塑成型而制作出的COP(环烯烃聚合物)的厚度为0.5mm的片。该COP片在树脂流动方向具有滞相轴,延迟为28nm。在此,将COP片用作保护层。
使用COP的拉伸膜作为1/4波长层。该COP拉伸膜在550nm波长下的延迟为138nm。
塑料层12的滞相轴(或者进相轴)与偏光层16的透射轴平行配置,1/4波长层14的滞相轴配置为与偏光层16的透射轴成45°角。
并且,在偏光层16的表面,利用日本特表2003-531962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形成具有折射率从表层开始连续变化的构造体(蛾眼构造)的反射防止层18。形成蛾眼构造的材料的折射率如参照图2说明的那样,优选与偏光层16的折射率一致。一般的偏光层16的折射率约为1.5,因此作为形成蛾眼构造的材料,使用折射率约1.5的材料。蛾眼构造是指以约200nm的间距(相邻突起间的距离)配置多个高度约200nm左右的圆锥状突起18a的构造。
该蛾眼构造的反射率为0.15%。反射率的测量使用了奥林巴斯CM2002。
将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光学板10设置在透射型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面板20A的前面。此时,在液晶显示面板20A的上表面使用密封剂形成密封部34。此时,在密封部34的孔34a中配置具有如同通气孔的细微孔的多孔纤维,以免在密封部34的内外产生气压差。空气层32的厚度设为1mm。这些部件与背光单元40组装的装置成为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省略了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最表面的反射防止层18。
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省略了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1/4波长层14和偏光层16,在塑料层12上直接形成反射防止层18。
比较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省略了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1/4波长层14、偏光层16以及反射防止层18,仅配置有塑料层12。
比较例4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塑料层12的滞相轴配置为与1/4波长层14的滞相轴一致。此外,偏光层16的透射轴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配置为与1/4波长层14的滞相轴成45°角。
测量上述试制的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反射率(用奥林巴斯:CM2002来测量)。在使用积分球的照明方式下,受光部配置在从测量对象部的垂直方向偏离8度的位置。使测量对象部与设置在积分球最下面的圆形的窗紧贴,由此使测量对象部变成直径1cm的圆。另外,为了一并评价显示面板的内部反射的影响,测量了包含正反射成分的反射光(SCI测量模式)。
另外,评价了假想阴天室外的40000勒克斯下的目测的视觉识别性。在视觉识别性的评价中,在黑底上显示白色文字,使用来自全方向的光线向显示面入射的散射光源(房间),在正面亮度为40000勒克斯的状态下,从正面观察白色文字能否识别。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表示能够良好识别的状况,△表示识别略微困难的状况,×表示识别困难的状况。
由表1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与比较例1-3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外光的反射率非常小。另外,在40000勒克斯的明亮环境下的目测评价中,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具有优良的视觉识别性。
另外,比较实施例1与比较例4可知,在塑料层12具有延迟的情况下,优选其滞相轴与偏光层16的透射轴平行或者正交配置。
[表1]
  评价项目   实施例1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反射率(%)   0.35   4.2   8.85   12.7   0.95
  目测评价   ◎   ×   ×   ×   △
并且,作为比较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制作出如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由折射率匹配的凝胶材料构成的层来取代空气层32,在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面板20A的前面直接设有光学板10。
使用具有由硬质橡胶形成的顶端的直径为3mm的棒,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板10施加500gf的力,目测观察显示的变化。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未识别到按压部的显示状态的变化,与此相对,在比较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按压部的显示状态发生了变化。这是由于凝胶材料的层不能充分分散、吸收外力,液晶层的厚度发生了局部的变化而导致的。
这样,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隔着空气层32设有光学板10,因此能够充分分散、吸收外力。
[实施例2]
试制具有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相同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同样使用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20B的偏光层26a的透射轴和光学板10的偏光层16的透射轴正交配置。
如表2所示,可知:反射率、目测评价的结果是,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优良,并且,透射率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有所提高。此外,透射率是以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透射率(亮度)为1而求出的相对值。在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共同的部件中,使用同一或者同一批次的材料,除去不需要的部件,试制液晶显示装置。
[表2]
Figure BPA00001197642500121
[实施例3]
试制具有与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相同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液晶单元54,使用了采用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向列型液晶材料的平行取向型液晶单元。平行取向型液晶单元是通过对取向膜反平行地摩擦而制作出的。该液晶单元54的无施加电压时的延迟为137nm,能够通过施加充分电压将延迟降低至10nm。
液晶单元54向液晶层53施加电压时和不施加电压时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视觉识别性的评价,除40000勒克斯下(明亮环境)的评价外,在假想暗条件的100勒克斯(暗环境)下也进行了评价。
[表3]
Figure BPA00001197642500131
由表3的结果可知,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即使在暗环境下,通过向液晶单元54施加电压也能够实现良好的显示。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适于用作移动用途的显示装置。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
显示面板;
光学板,其隔着空气层配置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以及
反射防止层,其设置在上述光学板的观察者侧,在表面具有蛾眼构造,
上述光学板具有:
塑料层,其透过可见光;
1/4波长层,其设置在上述塑料层的观察者侧;
偏光层,其设置在上述1/4波长层的观察者侧,透过线性偏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塑料层为1/2波长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塑料层具有面内延迟,上述面内延迟最大为40nm,上述塑料层的滞相轴配置成与上述偏光层的透射轴大致正交或者大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在上述光学板侧不具有偏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具有设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与上述光学板之间的密封部,上述密封部具有连结上述空气层和外部空气的孔。
6.一种显示装置,具有:
显示面板;
液晶单元,其设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延迟在包含可见光的1/4波长的范围内可变;
偏光层,其设置在上述液晶单元的观察者侧,透过线性偏光;以及
反射防止层,其设置在上述偏光层的观察者侧,在表面具有蛾眼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液晶单元具有挠性,隔着空气层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
在上述显示面板与上述液晶单元之间具有1/2波长层。
CN2009801050486A 2008-02-22 2009-02-20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9462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2054 2008-02-22
JP2008042054 2008-02-22
PCT/JP2009/000739 WO2009104414A1 (ja) 2008-02-22 2009-02-20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6271A true CN101946271A (zh) 2011-01-12
CN101946271B CN101946271B (zh) 2013-11-20

Family

ID=40985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50486A Active CN101946271B (zh) 2008-02-22 2009-02-2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01912A1 (zh)
EP (1) EP2249330A1 (zh)
JP (1) JPWO2009104414A1 (zh)
CN (1) CN101946271B (zh)
WO (1) WO200910441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9438A (zh) * 2011-02-01 2012-08-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户外显示装置
US8373340B2 (en) 2009-03-27 2013-02-1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N104620170A (zh) * 2013-02-04 2015-05-13 奥特司科技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TWI635335B (zh) * 2016-03-09 2018-09-11 日商奧特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isplay device
CN109204168A (zh) * 2017-06-29 2019-01-15 Agc株式会社 附着有装饰层的透明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08940A1 (en) * 2009-12-03 2012-10-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2022484A (ja) * 2010-07-14 2012-02-02 Nissha Printing Co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2012230349A (ja) * 2011-04-13 2012-11-22 Ricoh Opt Ind Co Ltd 反射光学素子および反射光学系
CN103267994B (zh) * 2013-05-22 2015-06-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器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89854B1 (ko) * 2018-02-06 2023-10-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0231A (en) * 1989-12-29 1992-09-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pact resistant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JPH0636132B2 (ja) * 1989-12-29 1994-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FR2690762B1 (fr) * 1992-04-30 1995-02-17 Samsung Electronic Devices Pellicule de compensation de retard de phase optique.
JP3198044B2 (ja) * 1995-03-01 2001-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5808707A (en) * 1995-03-01 1998-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US6380997B1 (en) * 1995-04-07 2002-04-30 Colorlink, Inc. Achromatic polarization inverters for displaying inverse frames in DC balanc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PH08321381A (ja) 1995-05-26 1996-12-03 Chisso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H1068816A (ja) * 1996-08-29 1998-03-10 Sharp Corp 位相差板及び円偏光板
US6020945A (en) * 1996-11-11 2000-02-01 Dowa Mining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a transparent optical filter
DE19708776C1 (de) * 1997-03-04 1998-06-18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Entspiegelungsschicht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JP2001066626A (ja) * 1999-08-27 2001-03-16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DE10020877C1 (de) 2000-04-28 2001-10-25 Alcove Surfaces Gmbh Prägewerkzeu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Verfahren zur Strukturierung einer Oberfläche eines Werkstücks und Verwendung einer anodisch oxidierten Oberflächenschicht
US7066234B2 (en) * 2001-04-25 2006-06-27 Alcove Surfaces Gmbh Stamping tool, casting mold and methods for structuring a surface of a work piece
JP2002182199A (ja) * 2000-12-11 2002-06-26 Casio Comput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2031721A (ja) 2001-05-25 2002-01-31 Sumitomo Chem Co Ltd 複合偏光板
JP4054581B2 (ja) * 2001-08-28 2008-0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イルム、防眩性フイ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248122A (ja) * 2001-12-18 2003-09-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楕円偏光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AU2003208584A1 (en) * 2002-02-15 2003-09-04 Elop Electro-Optics Industries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varying the reflectance or transmittance of light
JP2003302532A (ja) * 2002-04-12 2003-10-24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72059A (ja) 2003-03-11 2004-09-30 Ge Toshiba Silicones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06018187A (ja) * 2004-07-05 2006-01-19 Sharp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3340B2 (en) 2009-03-27 2013-02-1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N101847347B (zh) * 2009-03-27 2013-05-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02629438A (zh) * 2011-02-01 2012-08-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户外显示装置
US9075262B2 (en) 2011-02-01 2015-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utdoor display apparatus
CN102629438B (zh) * 2011-02-01 2016-08-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户外显示装置
US10018866B2 (en) 2011-02-01 2018-07-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utdoor display apparatus
CN104620170A (zh) * 2013-02-04 2015-05-13 奥特司科技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50185518A1 (en) * 2013-02-04 2015-07-02 Ortu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0025150B2 (en) * 2013-02-04 2018-07-17 Ortu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635335B (zh) * 2016-03-09 2018-09-11 日商奧特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isplay device
CN108713224A (zh) * 2016-03-09 2018-10-26 奥特司科技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9204168A (zh) * 2017-06-29 2019-01-15 Agc株式会社 附着有装饰层的透明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04414A1 (ja) 2009-08-27
US20110001912A1 (en) 2011-01-06
JPWO2009104414A1 (ja) 2011-06-23
CN101946271B (zh) 2013-11-20
EP2249330A1 (en)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6271B (zh) 显示装置
CN10329381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090015761A1 (en) Combination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tack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5206644A (zh) 透明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01403835B (zh) 包括双轴光学各向异性层的lcd设备
KR20170127004A (ko)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화상 표시 장치,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시인성 개선 방법
CN102341837A (zh) 显示装置
CN103576357A (zh) 一种透明显示器
CN104516043A (zh) 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明处对比度的改善方法
US10585222B2 (en) Patterned phase difference film, viewing angle switching polarizing plate, viewing angle switching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249931A1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US10871666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viewing angle switching element having a first linear polarizer, an optically anisotropic layer, a viewing angle control cell, and a second linear polarizer
CN102736306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008690A (zh) 偏振片和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CN11102573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629580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US1113189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869534B (zh) 用于液晶面板的单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91898A (zh) 液晶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858039B (zh) 液晶面板
KR20120064818A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KR20140109084A (ko) 고위상차 필름을 구비하는 광학 부재
CN101697047B (zh) 一种渐变式偏光液晶光阀的制造方法
KR101094406B1 (ko) 색보상 편광 광학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98995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