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4763B - 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4763B
CN101944763B CN2010102556907A CN201010255690A CN101944763B CN 101944763 B CN101944763 B CN 101944763B CN 2010102556907 A CN2010102556907 A CN 2010102556907A CN 201010255690 A CN201010255690 A CN 201010255690A CN 101944763 B CN101944763 B CN 101944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sharing control
power module
power
sh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56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4763A (zh
Inventor
李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556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4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4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4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4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4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适应于热备份工作的电源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分别检测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累加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对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分配,以重新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其中,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的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不完全相同;将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在不需要修改电源模块的情况下,使输入到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不同,从而使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工作于接近最佳效率的负载点,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电源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节能减排在当今社会受到空前的重视,很多节能技术都要付出成本和复杂性的代价。在电源技术方面,要求使用效率更高的电源等,不但使电源价格昂贵,而且还需要更换现有的设备,从而造成浪费。所以,在有效提高现有电源效率的同时节能,且不增加过多的成本,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目前,用于高可靠设备供电的方法为电流均衡的热备电源模块供电方法,该方法是以“1+1”方式为例,其实现原理为:
将两个互为备份的电源模块同时工作,来提高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当两个电源模块都正常时,通过均流控制信号使每个电源模块负担一半的电流;当一个电源模块故障时,由无故障的另一电源模块提供全部工作电流。但是,每个电源模块的预定电流必须大于或等于系统最大功耗的负载的电流,才能保证系统可靠的工作;当两个电源模块都正常工作时,每个电源模块负载的电流一定小于额定值的50%。
由此可知,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负载电流必须小于每个电源模块的额定电流,即使系统在最大功耗时,每个工作电源模块的电流也不到额定值一半,即电源模块长期工作于小于50%额定值的轻载状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系统工作时平均功耗值通常还要远低于最大功耗,使得每个电源模块的电流更小,一般只有30%以下,而电源的“负载-效率曲线”通常是60%~80%时具有最高的效率,在轻载时效率下降较快;长期工作于轻载状态的电源模块其效率较低,造成较大的浪费。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由于两个电源模块间均分负载的电流,从而导致电源模块工作效率低下,造成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在不需要修改电源模块的情况下,提高电源模块的工作效率。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适应于热备份工作的电源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检测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
累加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对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分配,以重新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其中,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的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不完全相同;
将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使得各个所述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完全相同的负载点。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适应于热备份工作的电源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分别检测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
控制处理单元,用于累加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对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分配,以重新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其中,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的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不完全相同;
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处理单元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使得各个所述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完全相同的负载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分别检测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累加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重新为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处理单元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改进均流控制信号,使输入到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不同,使得两个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同的负载点,从而提高了整个电源模块总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的应用实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出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和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的又一应用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优点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简单介绍下述名词:
均流:一种用于控制多个电源模块之间负载相等的技术,多个电源模块之间通过“均流控制线”作为控制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热备:多个同样的电源模块同时工作,当其中少于规定数量的一个或几个电源模块故障时,其余电源模块可以提高供电,使得电源系统在整体上仍能正常工作并且性能不下降。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适应于热备份工作的电源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分别检测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
其中,可以通过检测电路来检测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由运算放大器或三极管组成的跟随或放大电路。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具有该功能的电路。
步骤102:累加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对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分配,以重新为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
其中,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的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不完全相同,例如:存在三个电源模块时,可能某两个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相同,而另一个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与其它两个不同。
其中,可以通过计算和控制电路累加步骤101中所述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重新为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其重新为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一种过程为:
根据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得到总负载;按照负载的不同比例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以提高电源模块效率。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分配方式为按照负载的不同比例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其实只要是可以实现负载分配的方式均可以使用,例如:按照电流的比例或电压的比例进行分配。
步骤103:将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使得各个所述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完全相同的负载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改进均流控制信号,使输入到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数值不同,使得两个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同的负载点,从而提高了整个电源模块总的工作效率。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步骤201、步骤202和步骤204对应上述实施例的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在此不在赘述。
步骤203、将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放大和偏置到与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相匹配的电平。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输出电路对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和偏置,并将放大和偏置后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即将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放大和偏置到与所述检测到的均流控制信号相应的电平,再将放大和偏置后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所述输出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或晶体管电路,但并不限于此。
在进行放大和偏置的过程中,实现负载分配的方式还可以为通过改变放大和偏置电路的参数来实现负载分配,例如:当第二均流控制信号相同时,通过设置放大和偏置电路的不同参数,也可以实现负载的分配。
步骤205、按照预设时间将输出到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动态切换。其中,可以通过由集成电路组成的方波振荡电器和模拟开关将输出到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动态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改进均流控制信号,使输入到对应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不同,从而使两个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同的负载点,提高了总的电源模块的工作效率。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对现有平均分配负载的供电方式中的均流控制信号(即控制的是负载的电压)进行改进,即:现有平均分配负载的供电方式中的均流控制信号线分别与两个电源模块相连,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与两个电源模块相连的均流控制信号分别由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来控制,该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可以使两个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同的负载点,例如:一个最大功耗1kW的负载,大部分时间只有600W功耗,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法,每个电源模块只有300W负载,而电源模块至少要1kW额定功率,电源工作在30%的负载情况下,在这种轻载情况下,电源模块可能只有60%左右的效率,此时总的电源功率为2*(300/0.6)=1kW,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法使两个电源负载不相等,分别工作于500W和100W的负载下,500W的电源效率为80%,100W负载时电源效率为40%,则总的电源功率为100/0.4+500/0.8=875W,不仅比现有技术中的方法节约了125W的能量,而且没有造成性能的下降。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中的技术方案,在提高总的电源效率的同时,不影响系统性能。
进一步,本实施例可以定期动态互换输出到多个电源模块的均流控制信号,延长了电源模块的寿命。
上述方法可以采用以下的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来实现,关于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介绍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为一种控制电路,具体包括:检测单元31,控制处理单元32和输出单元33,其中,检测单元31,用于分别检测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控制处理单元32,用于累加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重新为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单元33,用于将所述控制处理单元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放大偏置单元34,用于将所述控制处理单元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放大和偏置到与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相匹配的电平,并将放大和偏置后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至输出单元。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切换单元35,用于按照预设时间将输出到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动态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也为一种控制电路,适应于热备份工作的电源系统,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可以包括两个检测单元,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包括三个以上的检测单元,本实施例不做限制;此时,输出单元可以两个输出单元,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包括三个以上的输出单元,本实施例也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单元以两个为例,相应的,输出单元也以两个为例,但并不限于此。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单元41、第二检测单元42、控制处理单元43、第一输出单元44和第二输出单元45,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第一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2,用于检测第二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处理单元43,用于累加所述第一检测单元41和第二检测单元42检测到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并对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分配,以重新为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第一输出单元44,用于将控制处理单元43为第一电源模块重新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电源模块上;第二输出单元45,用于将控制处理单元为第二电源模块重新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电源模块上,使得各个所述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完全相同的负载点。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单元44,还用于对控制处理单元43为第一电源模块重新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和偏置,并将放大和偏置后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电源模块上;所述第二输出单元45,还用于对控制处理单元43为第二电源模块重新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和偏置,并将放大和偏置后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电源模块上。
其中,所述控制处理单元43可以包括:计算子单元和重分配子单元,所述计算子单元431,用于累加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所述重分配子单元432,用于根据计算子单元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得到总负载,按照负载的不同比例分配以提高电源模块效率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切换单元46,用于按照预设时间将控制处理单元输出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的不同的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动态切换。具体通过由集成电路组成的方波振荡电器和模拟开关将输出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的不同的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动态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别由控制处理单元43来控制与两个输出单元相连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该控制处理单元43可以使两个电源模块交替工作于接近最佳效率的负载点,在提高总的电源效率的同时,不影响供电系统可靠性。。
进一步,本实施例可以定期动态互换输出到多个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延长了电源模块的寿命。
还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的具体实例图,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1+1或N+1热备份方式的工作电源系统。在该实施例中,以1+1热备份方式为例来说明。其中,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50中的第一检测单元以第一检测电路51为例,第二检测单元以第二检测电路52为例,控制处理单元以计算和控制电路53为例,第一输出单元以第一输出电路54为例,第二输出单元以第二输出电路55为例。此外,电源模块分别以第一电源模块56和第二电源模块57为例,但并不限于此。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检测电路可以包括:由运算放大器或三极管组成的跟随器电路或放大电路。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电路可以包括:运算放大器电路或晶体管电路。下述会以具体的集成电路来实现,但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电路51和第二检测电路52,用于分别检测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的均流控制信号,并将检测到的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入给计算和控制电路53;计算和控制电路53累加所述均流控制信号,得到两个电源模块的当前总负载,并重新为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分配不同的均流控制信号(即图中的均流控制信号1和均流控制信号2),即按照负载的不同比例分配均流控制信号以提高电源模块效率。其中,计算和控制电路可以使用多种算法来实现,这些算法的目的为:使其中一个电源模块尽量工作于效率较高的负载区间,而另一电源模块尽量工作于效率较低的负载区间,但其总的工作效率较高。所以,该计算和控制电路的目的是提高电源总的工作效率。第一输出电路和第二输出电路,把计算和控制电路重新分配后不同的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每个电源模块上。
本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比如第一检测电路或第二检测电路等),为由运算放大器或三极管组成的跟随器电路或放大电路。也就是,当检测电路检测的均流控制信号(即电压)较低时、不满足“计算和控制电路”的电压要求时,需要使用放大电路,其放大电力可以由运算放大器或晶体管组成,具有直流放大能力,也可以加入一定的直流偏置,以更有效放大信号的有效部分;当检测电路检测的均流控制信号(即电压)较高时,可以满足“计算和控制电路”的电压要求时,只需要使用跟随电路;或者,直接将检测到的均流控制信号直接输入到“计算和控制电路”中。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例分别以两种实现方式(即放大和跟随电路)为例来说明,具体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跟随电路);图7为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检测电路由一个电阻和一个三极管组成跟随器电路组成。如果电源模块的均流输出信号幅度足够大,电源模块的均流输出控制信号不需要经过放大、直接通过三极管的发射极跟随电路进入“计算和控制电路”部分。输出电路将放大和偏置后的均流控制信号通过该输出电阻输出到检测电路的输出电路接口,即通过均流控制线,将所述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电源模块。
如图7所示,该检测电路由三个电阻和一个运算放大器放大器组成。如果电源模块的均流输出控制信号幅度不够,就需要通过运算放大器放大,即将通过运算放大器对该均流输出控制信号进行一定幅度的放大、以满足“计算和控制”电路的要求,并将放大后的均流输出控制信号输入到“计算和控制电路”部分。输出电路将放大和偏置后的均流控制信号通过该输出电阻输出到检测电路的输出电路接口,即通过均流控制线,将所述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电源模块。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电路,用于把从计算和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放大和偏置到与所述检测电路检测到的均流控制信号相应的电平。该输出电路由运算放大器或晶体管组成,具有直流放大和偏置的效果,该输出端串接的电阻与电源模块均流控制信号线内部电阻相同或相近,以达到与电源模块均流控制信号的输出内阻进行“电压相加”的效果。这部分电路根据不同的电源模块,需要进行放大倍数、直流偏置电压和内阻的调整。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电路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以一种实现方式为例来说明,具体如图7所示,图8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输出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如图8所示,从计算和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经过该输出电路的放大和偏置,并将放大和偏置后的信号输出到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电路接口。该输出电路需要根据电源模块的均流控制信号的特性,调节偏置点和放大倍数,使对应均流控制信号线的零电流和最大负载点与本输出电路输出的均流控制信号相匹配。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计算和控制电路,用于根据两个检测电路分别输入的均流控制信号,得到的不同负载,累加所述负载,得到总的负载,或者累加所述均流控制信号,得到总的负载,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的波形具有合适的高电平和低电平,使得电源模块具有较高的总效率。这部分计算和控制电路具有多种算法,其中一种算法为:输入的两个电压,先经过累加,得到当前的总负载S,再把总负载按一定的比例,如4∶1,但并不限于此,分配为两个电压,即输出两路电压分别为80%和20%的S;进一步,还可以定期把这两路电压,通过一个周期信号,分别切换输出到输出电路上的均流控制信号,以得到互补的两路方波。也可以使用更优化、更先进、效率现高的方法,本实施例不做限制。这部计算和控制电路可以由运算放大器和晶体管实现,也可以使用单片机、可编程逻辑等多种手段实现。
为了便于理解,还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计算和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计算和控制电路使用一个简单的运算放大器加法电路得到当前输出的总电流值,并通过两个电阻分压得到1∶4的两路输出信号;这两路信号再通过一个由555集成电路构成的方波振荡器、控制模拟开关进行两路信号的切换,以实现对两个电源模块的动态控制。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动态切换多个电源模块的负载(即动态互换输出到多个电源模块的均流控制信号),动态切换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使两个模块工作在不同的负载下、而不是通常的相同负载,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二是如果长期使一个模块负载大于另一个,则负载重的模块就寿命就会明显短于负载轻的一个,使其寿命缩短,所以过一段时间就要使两个模块的工作条件互相交换,以均衡其寿命。该时间间隔可以从数ms到数十分钟,可根据电源的性能来优化该参数,本发明实施例不特别规定这个时间参数,这种切换波形有很多种数字或模拟的方法来产生。但这种切换方式是本发明的关键之处:加到均流控制线上的控制电压的幅度要使其中一个电源模块工作在工作效率最高的负载点附近、另一电源模块则要工作在工作效率最低的负载点附近,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对波形切换的周期没有特别要求,只要使一个周期内两个电源模块温度差别不明显,又不因为过度频繁的切换使输出电压出现干扰,一般可取1到几秒钟为一个周期,切换过程为简单对调两个均流控制信号。
本发明通过在均流控制信号上增加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即控制电路),即与两个电源模块相连的均流控制信号线分别由控制电路来控制,该控制电路可以使两个电源模块交替工作于接近最佳效率的负载点,在提高总的电源效率的同时,不影响系统可靠性。控制了负载电流的分配,提高了电源效率,系统改动小,只改变背板上原先无源的均流控制信号线,对系统无影响,使用场合广泛,节能效果明显。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
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的又一应用实例,如图所示,“电源模块1”和“电源模块2”中表示的是电源模块内部均流控制电路的示意图,每个电源模块检测自身输出电流、再按电源模块设计参数决定的对应关系转换为电压,并输出到对方电源模块;当两个电源模块输出负载不相等时,两者输出的电压值在直接相连的均流控制信号线上得到平均值、该平均值与每个电源模块原先的输出电压值都不相等、产生误差控制电压,该误差控制电压促使每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值向对方靠拢、直到两者相等,此时误差电压为0,电路进入平衡状态。在插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后,因为该装置对每个电源模块的控制电压重新进行了分配、而不是通过直接连接使其简单地相等,每个电源模块将跟随重新分配后的电压来调整输出功率,从而取得了对负载进行分配的效果。
该实施例中,为提高效率,一个电源模块的电流是另一电源模块电流的4倍,使总效率提高;通过轮换两个模块工作条件,使两模块寿命相同。其该实例的如图10所示,在某一瞬间,一个电源模块跟踪对方的数倍电流(本实施例中以4倍为例)、另一电源模块跟踪对方的几分之一的电流(本实施例中以1/4为例),当控制电路达到稳态后,两个(或多个)电源模块输出功率不同,其结果是使一个电源模块都工作在效率较佳的负载条件下。为了均衡各电源模块的寿命,过一段很短的时间,轮换各电源模块的工作条件。
该控制电路也可以使用更精确、优化的算法,例如计算出效率最高的负载分配比例、而不是像本实施例中使用固定的分配比例,以达到系统效率最高、最节能的目的。可以采用单片机、CPLD等数字控制方法。具体的过程与本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再比如,在“现有技术”的方案中:一个最大功耗1kW的负载,大部分时间只有600W功耗,每个电源模块只有300W负载,而电源模块至少要1kW额定功率,即电源工作在30%的负载,在这种轻载情况下,电源模块可能只有60%左右的效率,此时总的输入功率为:2X(300/0.6)=1kW;
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改进均流控制信号,使两个电源模块交替工作于接近最佳效率的负载点,提高总的电源效率,同时不影响系统可靠性和电源寿命。举例:
通过附加电路使两个电源模块负载不相等,分别工作于500W和100W的负载下,如500W的电源效率为80%,100W负载时电源效率为40%,总输入功率为:100/0.4+500/0.8=875W,比现有方案节约了125W,节能12.5%,并且没有造成性能的下降。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检测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
累加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对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分配,以重新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其中,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的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不完全相同;
将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使得各个所述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完全相同的负载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放大和偏置到与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相匹配的电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将输出到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动态切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为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包括:
根据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得到总负载;
按照负载的不同比例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以提高电源模块效率。
5.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分别检测至少两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
控制处理单元,用于累加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对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分配,以重新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其中,为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分配的所述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不完全相同;
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处理单元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分别输出到对应的电源模块上,使得各个所述电源模块工作于不完全相同的负载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放大偏置单元,用于将所述控制处理单元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放大和偏置到与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相匹配的电平,并将放大和偏置后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至输出单元。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切换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时间将输出到所述至少两个电源模块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进行动态切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至少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二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累加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并重新为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
所述输出单元至少包括:
第一输出单元,用于将控制处理单元为第一电源模块重新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电源模块上;
第二输出单元,用于将控制处理单元为第二电源模块重新分配的第二均流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二电源模块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处理单元包括:
计算子单元,用于累加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第一均流控制信号;
重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子单元累加后的所述第一均流控制信号,得到总负载,按照负载的不同比例分配第二均流控制信号以提高电源模块效率。
CN2010102556907A 2010-08-16 2010-08-16 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944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56907A CN101944763B (zh) 2010-08-16 2010-08-16 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56907A CN101944763B (zh) 2010-08-16 2010-08-16 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4763A CN101944763A (zh) 2011-01-12
CN101944763B true CN101944763B (zh) 2012-11-14

Family

ID=43436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56907A Active CN101944763B (zh) 2010-08-16 2010-08-16 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47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9402B (zh) * 2014-04-21 2015-11-21 Fsp Technology Inc 電源供應裝置及其電源供應方法
CN106127349B (zh) * 2016-06-30 2019-10-18 温州大学 并联供电系统最优点确定方法
WO2018035810A1 (zh) * 2016-08-25 2018-03-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读卡器
WO2018043319A1 (ja) * 2016-09-05 2018-03-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源システム
CN107844185B (zh) * 2016-09-19 2020-01-31 华为数字技术(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208460B (zh) * 2020-01-23 2021-10-29 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延长梯度功放寿命的方法及梯度功放的监控装置
CN116722636B (zh) * 2023-08-02 2023-11-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装置、供电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1809A (en) * 1993-09-17 1996-05-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urrent share circuit for DC to DC converters
CN1351401A (zh) * 2000-10-30 2002-05-29 古河电池株式会社 电源系统
CN1423389A (zh) * 2001-12-07 2003-06-11 广东志成冠军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总线控制的并联不间断电源(ups)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8624B2 (en) * 2005-07-06 2010-02-23 Liebert Corporation Maximized battery run-time in a parallel UP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1809A (en) * 1993-09-17 1996-05-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urrent share circuit for DC to DC converters
CN1351401A (zh) * 2000-10-30 2002-05-29 古河电池株式会社 电源系统
CN1423389A (zh) * 2001-12-07 2003-06-11 广东志成冠军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总线控制的并联不间断电源(ups)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4763A (zh) 201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4763B (zh) 一种控制负载电流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372924A1 (en) Smart-Grid Adaptive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With Power Factor Optimization an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Reduction
Wai et al. Design of backstepping control for high‐performance inverter with stand‐alone and grid‐connected power‐supply modes
US9179514B2 (en) Control circuit for reducing of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in the power supply to an electric load
US9276402B2 (en) Photovoltaic system power optimization
US20110089759A1 (en) Home Power Supply System
KR20150136171A (ko) 스마트 마이크로그리드 운영장치 및 그 방법
JP6162523B2 (ja)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電源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20376513A1 (en) Power systems with inverter input voltage control
JP2013034372A (ja) 電力ネットワーク内での出力抑制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20180032480A (ko) 전력보상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Wang et al. Simulation and power quality analysis of a Loose-Coupled bipolar DC microgrid in an office building
CN103887826A (zh) 多台常规发电机组系统消耗燃料最少的有功功率分配方法
Manandhar et al. Enhanc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isolated microgrid with diesel generators, renewable generation, and energy storages
CN105453401B (zh) 备用电源控制
CN102175979A (zh) 一种产品老化测试的节能方法及装置
Song et al. A decentralized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a battery/supercapacit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autonomous DC microgrid
Zare et al. Circuit configuration of a reduced count modular multi-level inverter
CN108336732B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和市电供电的家庭灵活供电系统
CN104659795A (zh) 一种微电网功率平衡控制装置及方法
US20140139027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hybrid electric power system
CN109995094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规划方法及系统
JP6738930B2 (ja) スマートグリッド統合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電力情報処理方法
WO2021042167A1 (en) Power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ian et al. A new single-staged bi-directional high frequency link inverter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ENGDU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11731 Chengdu high tech Zone, Sichuan, West Park, Qingshui River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HENG DU) Co.,Ltd.

Address before: 611731 Chengdu high tech Zone, Sichuan, West Park, Qingshui River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HUAWEI SYMANTEC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611731 Qingshui River District, Chengdu hi tech Zone, Sichu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HENG DU)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