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4340A - 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4340A
CN101944340A CN2010102211526A CN201010221152A CN101944340A CN 101944340 A CN101944340 A CN 101944340A CN 2010102211526 A CN2010102211526 A CN 2010102211526A CN 201010221152 A CN201010221152 A CN 201010221152A CN 101944340 A CN101944340 A CN 101944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eep
signal
public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11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4340B (zh
Inventor
森健一
坂本道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44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4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4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4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74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09G3/3677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suitable for active matrices on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655Details of drivers for counter electrodes, e.g. common electrodes for pixel capacitors or supplementary storage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6Pixel structures with a reflective area and a transmissive area combined in one pixel, such as in transflectance 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在液晶面板中,为单元像素中的反射像素电极和透射像素电极提供从数据线驱动电路输出的图像信号、从扫描线驱动电路输出的两个相互不同的扫描信号、以及从公共线驱动电路输出的公共信号。图像信号的相位被设置为不同于公共信号的相位。此外,在一个水平时段中设置在其间两个扫描信号被选择的时段,将用于扫描信号之一的选择时段的结束设置为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前的时间点,并将用于另一扫描信号的选择时段的结束设置为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后的时间点。

Description

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
通过引用结合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09年7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57349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整体地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LCD),其能够在抑制耗散功率的增加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显示性能。
背景技术
作为将透射式LCD的功能与反射式LCD的那些功能组合的LCD,半透射式LCD是已知在每个像素中具有透射区和反射区的类型。透射区透射来自被用作显示光源的背光光源的光,并因此在诸如室内或暗室等相对暗的环境中提供良好的显示。反射区具有反射板,因此被此反射板反射的外部光可以充当显示光源,并因此能够在诸如室外等相对强光的环境中提供良好的显示。
安装在蜂窝式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中的LCD应优选地是半透射式的,因为其在涵盖室内和室外环境的多种环境中使用。此外,半透射式LCD能够根据需要关掉背光光源并节省耗散功率。
应注意的是LCD具有诸如面内切换(IPS)模式和边缘场切换(FFS)模式等横向场模式。横向场模式LCD具有在同一基板上形成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因此可以向液晶层施加横向场。此横向场模式LCD通过使液晶分子变成与基板平行的方向来显示图像,从而与扭转向列(TN)模式LCD相比使得能够实现宽的视角。
还开发并提出了将横向场模式与半透射式组合的LCD。
在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中,如果在常黑模式下驱动其透射区,则在常白模式下驱动其反射区,以便透射区和反射区在明亮和暗度方面是彼此相反的。还正在开发防止明-暗反转的技术。相关技术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44837(在下文中称为相关技术专利文献1)和No.2005-338256(在下文中称为相关技术专利文献2)中有所描述。相关技术专利文献1描述了横向场模式LCD的构造,其中,在反射区中设置嵌入的延迟层,并且相关技术专利文献2描述了横向场模式LCD的构造,其中,在透射区和反射区上设置延迟膜。
如果使用在相关技术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嵌入的延迟层,则发生用于形成此嵌入的延迟层的制造步骤将大大增加的问题。此外,发生另一问题,即,嵌入的延迟层的波长色散将使得在反射区处于黑显示条件下时不能实现完全的黑并因此使对比度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在相关技术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延迟膜,则发生问题,即,在透射区中,液晶层将具有较小的间隙裕度,结果针对液晶层的间隙变化降低对比度和视角,从而使得在横向场模式下不能充分地获得高对比度和宽视角特性。
除此之外,此类技术被提出为在不在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中使用延迟膜或嵌入的延迟层的情况下改善驱动方法来防止明-暗反转(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127933(在下文中称为相关技术专利文献3)和No.2007-041572(在下文中称为相关技术专利文献4))。
在这些类型的半透射式LCD中,在常黑模式下驱动透射区并在常白模式下驱动反射区。经改进的驱动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相互独立地为透射区和反射区形成公共电极(彼此相对)。为那些公共电极提供相互不同的公共信号(参考电压),以便可以向那些公共电极施加不同的电位,从而防止明-暗反转。那些设置使得能够在横向场模式下在透射区中获得高对比度和宽视角特性,并从而实现不需要显著增加制造步骤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
然而,在其中改进了驱动方法的相关技术专利文献3和4的横向场模式LCD中存在几个问题。
根据相关技术专利文献3,在每个子像素中,将平面公共电极分成分别用于透射区和反射区的两个部分,因此可以向用于透射区的公共电极部分和用于反射区的公共电极部分施加不同的参考电压。
当特别注意例如第n显示线时,在第n显示线上的每个子像素中,为反射区的公共电极提供高电平参考电压并为透射区的公共电极提供低电平参考电压。此外,一般将在第n显示线中排列的透射区中的公共电极用作在第(n+1)显示线中排列的反射区中的公共电极。当正在扫描第n显示线时,将在低和高电平之间某处的电位写入像素电极,因此第n显示线上的像素具有相同的极性。该极性指的是像素电极处的电位相对于相对电极处的电位的电平,因此如果像素电极具有高于公共电极的电位,则极性是正的,并且如果相反,则是负的。
在第(n+1)显示线上,为反射区中的公共电极提供低电平参考电压,以便第(n+1)显示线上的反射区处的极性与第n个反射区上的相反。同样地,在相邻显示线之间,透射区处的极性是相反的。
如从本说明中可清楚的,根据相关技术专利文献3的驱动方法涉及栅极线反转驱动,该驱动使显示质量退化,因为其产生横向不均匀和闪烁,因此必须采用提供优良显示质量的点反转驱动。
此外,由于每个子像素具有两个公共电极以防止短路,所以必须增加用于透射区的公共电极与用于反射区的公共电极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对开口率的幅值有影响,尤其是在单元像素之间的节距减小的情况下。因此,必须将所需的公共电极集成为透射区和反射区所共用的一个电极,以便抑制开口率的减小,即显示亮度的减小。
根据相关技术专利文献4,类似于相关技术专利文献3,在透射区和反射区中的每一个中设置公共电极,以便可以向那些不同的公共电极施加不同的公共信号。由于为像素电极提供在公共信号的低和高电平之间某处的电位,因此类似于相关技术专利文献3,这种方法也涉及栅极线反转驱动。
然而,相关技术专利文献4描述了一种被构造为将驱动方法从栅极线反转变成在显示质量方面优秀的点反转的装置和一种被构造为将所需的公共电极集成为透射区和反射区所共用的一个电极的装置。
被构造为将驱动方案变成点反转的装置是将施加于公共电极的信号设置为固定电位并为透射区和反射区两者提供扫描线。依照在其间选择用于透射区和反射区的扫描线信号的时段,在每个所选时段中改变提供将被写入像素电极的电位的图像信号的电位。此设置使得能够改变用于每个垂直显示线的图像信号的电位的极性,从而执行点反转驱动,并且将所需公共电极的数目减少至一个。
被构造为减少所需公共电极的数目至一个的其它装置是提供用于透射区和反射区两者的扫描线,允许公共电极的电位不以一个水平时段改变但以此时段的一半改变。也就是说,公共电极的电位在选择用于透射区的扫描线信号的时段期间被保持在高水平,且在选择用于反射区的扫描线信号的时段期间被保持在低水平。此设置使得当向像素电极写入图像信号电位时,公共电极信号的电位在透射区与反射区之间是不同的,从而将所需的公共电极集成为透射区和反射区所共用的一个电极。
然而,即使那些试验性方案也具有以下问题。根据被构造为将驱动方法从栅极线反转变成点反转的装置,公共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因此,必须将图像信号的幅值放大,因此将耗散更多的电功率。另一方面,根据被构造为将所需的公共电极集成为透射区和反射区所共用的一个电极的其它装置,施加于此公共电极的信号需要增加的驱动频率,因此仍然将耗散更多的电功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透射式LCD,其在抑制耗散功率的增加的同时,在没有增加要施加的信号的驱动频率也没有增加此信号的幅值的情况下,具有改善的显示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包括:
液晶层;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其经由夹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与第一基板相对;
以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的多个单元像素,每个单元像素包括由透射像素电极构成的透射区和由反射像素电极构成的反射区;
多个第一扫描线,每个连接到在每个相应透射区中形成的第一开关元件;
多个第二扫描线,每个连接到在每个相应反射区中形成的第二开关元件;以及
被施加公共信号的公共电极,
其中,施加于像素电极的图像信号的相位被设置为不同于施加于公共电极的公共信号的相位;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扫描线、所述多个第二扫描线、用于透射区的所述透射像素电极、用于反射区的所述反射像素电极、公共电极在相同的第一基板上形成;以及
其中,用于施加于第一(或第二)扫描线的第一(或第二)扫描信号的第一(或第二)时间段的结束被设置为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前的时间点,且用于施加于第二(或第一)扫描线的第二(或第一)扫描信号的第二(或第一)时间段的结束被设置为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后的时间点。
用上述构造,可以消除对放大施加于像素电极的信号的幅值或增加施加于公共电极的信号的驱动频率的需要,并因此在抑制耗散功率增加的同时改善半透射式LCD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的电构造的方框图;
图2是用于示出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中的单元像素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O-P截取的单元像素的横截面图;
图4是用于示出采取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的图2所示单元像素的平面图;
图5是用于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示出图2所示的单元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电极和互连的信号的波形图;
图7是用于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透射像素电极的电位变化的图;
图8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的电构造的方框图;
图9是用于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示出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的单元像素的平面图;
图10是用于示出图9所示的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的单元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11是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电极和互连的信号的波形图;
图12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的电构造的方框图;
图13是用于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示出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的单元像素的平面图;
图14是用于示出图13所示的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的单元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图15是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电极和互连的信号的波形图;
图16是用于示出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透射像素电极的电位变化的图;
图17是用于示出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传统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电极和互连的信号的波形的一个示例的图;以及
图18是用于示出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传统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电极和互连的信号的波形的另一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包括:布置成矩阵阵列形式的多个单元像素,每个单元像素包括由透射像素电极构成的透射区和由反射像素电极构成的反射区;多个第一扫描线,每个连接到在每个相应透射区中形成的第一开关元件;多个第二扫描线,每个连接到在每个相应反射区中形成的第二开关元件;第一公共电极,其被形成在排列于奇数列中的单元像素中;以及第二公共电极,其被形成在排列于偶数列的单元像素中,所述多个第一扫描线、所述多个第二扫描线、用于透射区的所述透射像素电极、用于反射区的所述反射像素电极、第一公共电极、以及第二公共电极被形成在相同的第一基板上,并且其中,第一公共电极与第二公共电极电隔离。
图1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LCD)的电构造的方框图,图2是用于示出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中的单元像素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O-P截取的单元像素的横截面图,图4是用于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示出图2所示单元像素的平面图,图5是用于示出图2所示的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的单元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图6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电极和互连的信号的波形示例的图,并且图7是用于示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透射像素电极的电位变化的图。
如图1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 10大致上包括液晶面板20、数据线驱动电路30、扫描线驱动电路40、以及公共线驱动电路50;半透射式LCD 10能够在抑制耗散功率增加的同时显示图像,其中,使得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在单元像素的透射区与反射区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出于横向场模式下的正常驱动的目的而防止在透射区与反射区之间发生明-暗反转,并且出于点反转驱动的目的而使得写电位的极性在相邻像素电极之间是相反的。在半透射式LCD 10中,在液晶面板20中的每个单元像素中,如果在常白模式下驱动反射区,则将在常黑模式下驱动透射区,因此可以向反射区中的液晶层和透射区中的液晶层施加不同的电压。
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20包括第一基板26、液晶层25、以及第二基板27。单元像素区(在下文中称为单元像素)PEij(“i”是1、2、...、和m之一,如下文所解释,并且“j”是1、2、...、和n之一,如下文所解释)以具有m行和n列(“m”是1、2、...之一,并且“n”是1、2、...之一)的矩阵的形式排列在第一基板26上。
如图1到3所示,每个单元像素PEij包括反射区REij和透射区TEij
如图2所示,反射区REij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反射电极(在下文中称为反射像素电极)PRij且透射区TEij具有设置在其中的透射电极(在下文中称为透射像素电极)PTij。此外,反射区REij和透射区TEij在其中具有为其所共用的公共电极COMij
此图2以二维方式示出单元像素PEij且图3以三维方式示出此单元像素PEij
在具有此构造的液晶面板20中,与用于单元像素PEij的反射区REij和透射区TEij的反射像素电极PRij对应的数据线Dj被连接到对应于数据线驱动电路30的输出,独立地排列在上述矩阵的“n”列的偶数列和奇数列的公共电极COMij(图2和3)的一个公共电极COMik(k=奇数的j)(图1)经由公共线Ck连接到公共线驱动电路50的相应输出,并且公共电极COMij(图2和3)的一个公共电极COMil(1=偶数的j)(图1)经由公共线C1连接到公共线驱动电路50的相应输出。
此外,如图1所示,每个单元像素PEij的反射区REij和透射区TEij分别使它们特定的扫描线GRi和GTi连接到扫描线驱动电路40的相应输出并沿着上述矩阵中的行的方向延伸。扫描线GRi和GTi为每个单元像素PEij供应扫描信号,扫描信号分别控制(稍后将描述)经由数据线Dj提供的像素信号在相应反射区REij和透射区TEij上的施加。
如上所述,液晶面板20包括液晶层25及一对第一基板26和第二基板27,其将液晶层夹在之间且可以是一对玻璃基板等(图3)。
在第一基板26的玻璃基板261上,对应于反射区REij形成具有不规则表面的不均匀膜(uneven film)262,在该不均匀膜262上形成有由Al等制成的反射板263。不均匀膜262具有调整反射区REij和透射区TEij中的液晶层25的厚度的功能。在反射板263上,在反射区REij和透射区TEij两者上形成有由诸如丙烯等透明绝缘体制成的平坦化膜264。
如图3所示,在平坦化膜264上形成有公共电极COMij、用于反射区REij的反射像素电极PRij、以及用于透射区TEij的透射像素电极PTij。如图2所示,这些以公共电极COMij可面对反射像素电极PRij和透射像素电极PTij中的每一个的方式而形成。此外,公共电极COMij、反射像素电极PRij、和透射像素电极PTij由诸如ITO(氧化铟锡)等透明导体形成。应注意的是,公共电极COMij和反射像素电极PRij可以由低反射率导体或由导体及其氧化物制成的多层结构膜形成。此外,在玻璃基板261外侧,设置有偏光板265。
如图1所示,在第一基板26上,对于每个单元像素PEij而言,沿着上述矩阵的行的方向形成用于反射区REij的扫描线GRi,并且沿着行的方向还形成用于透射区TEij的扫描线GTi。数据线Dj被形成在此矩阵列方向上,与两扫描线GRi和GTi交叉。在数据线Dj与扫描线GRi和GTi中的每一个的交叉点附近,形成有诸如TFT(薄膜晶体管)这样的开关元件,以便可以将扫描线GRi和GTi连接到此开关元件的栅极电极(也称为扫描电极)。
此外,以连接到数据线Dj的方式形成开关元件的源极电极并以连接到反射像素电极PRij和透射像素电极PTij的方式形成其漏极电极。此外,根据需要,形成接触孔。此外,在与液晶层接触的第一基板26的表面上形成配向膜。
第二基板27的玻璃基板271根据需要具有在其上形成的滤色器和黑矩阵且第二基板27具有在其与液晶层25接触的表面上形成的配向膜。此外,在玻璃基板271外侧,设置有偏光板272。
随后,将参考图1对用于液晶面板20的各种驱动电路给出说明。
数据线驱动电路30用来向数据线Dj提供AC信号(图像信号)DSj,DSj的电位以单元像素的一个水平时段改变。数据线Dj沿着在液晶面板中在列方向上布置的像素区延伸。
扫描线驱动电路40用来分别向两扫描线GRi和GTi提供扫描信号GRSi和GTSij。两扫描线GRi和GTi沿着在液晶面板中在行方向上布置的像素区延伸。
公共线驱动电路50用来经由分别专用于奇数和偶数列的公共线Ck和C1向布置成上述矩阵中的奇数和偶数列的公共电极COMk和COM1(图2和3)提供奇数列专用公共信号COMSk和偶数列专用公共信号COMS1
下面将按照时序描述公共信号、图像信号、以及扫描信号。
通过本质上使施加于排列在奇数列中的公共电极的公共信号反相来获得从公共线驱动电路50输出并施加于排列在偶数列中的公共电极的公共信号之一。该公共信号是AC信号,其电位被设置在公共信号的高和低电平之间的某处,以与一个水平时段对应的周期改变,在一个水平时段中,来自数据线的图像信号被写入排列在每一显示线中的像素电极。
此外,施加于数据线的图像信号也是AC信号,其电位被设置在公共信号的高和低电平之间的某处,以与一个水平时段对应的周期改变。
此外,设置用于偶数列的图像信号和用于奇数列的图像信号,例如,使得其相对于诸如GND等参考电压而言在彼此的极性方面是相反的。公共信号和图像信号被设置为具有不同的相位且其本身之间的相位差小于π。通常,将相位差设置为π/2。该相位指示周期性地改变的信号波形的一个周期中的位置;在本发明中的图像信号和公共信号的情况下,将极性从正(或负)状态变成负(或正)状态的位置设置为0,将极性从负(或正)状态变成正(或负)状态的位置设置为π,并将极性再次从正(或负)状态变成负(或正)状态的位置设置在2π。
相对于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的时序将一个水平时段细分成两个水平时段。在两个细分的水平时段之一中,图像信号的电位被写入透射区中的像素电极。在另一细分的水平时段中,图像信号的电位被写入反射区中的像素电极。
这里,在两个细分的水平时段之中,将在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前的一个称为前水平时段(可以称为用于驱动透射区中的像素电极的第一子水平时段),并将在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后的另一个称为后水平时段(可以称为用于驱动反射区中的像素电极的第二子水平时段)。用来在前和后水平时段中施加公共信号的扫描信号具有Vg导通和Vg截止的两个电位,因此在电位处于Vg导通的时段期间,单元像素中的开关元件被保持在导通状态,以便可以向像素电极写入图像信号的电位。将Vg导通时段称为选择时段。在前和后水平时段的每一个中设置施加于上述两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从Vg导通变成Vg截止的时序即选择时段的结束。
接下来,将参照图1到7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为了易于解释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将对图4所示的液晶面板201的操作给出说明,其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四个单元像素PEij(PE11、PE12、PE21、PE22),图2示出其中之一。
在液晶面板201中,独立于排列在第二列中的单元像素PE12和PE22中的公共电极COM12和COM22,分别形成排列在第一列中的单元像素PE11和PE21中的公共电极COM11和COM21。此外,由沿列方向相互邻近的两个单元像素分别组合并共享成对的公共电极COM11和COM21、以及成对的公共电极COM12和COM22
图5示出用于解释具有图4所示的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液晶面板201的互连和驱动方法的等效电路。这里,还将为第n列(n=1、2)设置的数据线表示为Dn(D1、D2),并且还将用于排列在第m行(m=1、2)中的反射区和透射区的扫描线分别表示为GRm和GTm(GR1、GT1;GR2、GT2)。在下文中,可以将组合的公共电极COM11和COM21称为公共电极COMA,并且可以将组合的公共电极COM12和COM22称为公共电极COMB。在第m行和第n列的交叉点处,分别地,“PTmm”表示透射像素电极,并且“PRmn”表示反射像素电极。“COMSA”表示提供给公共电极COMA的公共信号,并且“COMSB”表示提供给公共电极COMB的公共信号。并且,“DS1”表示提供给数据线D1的图像信号,并且“DS2”表示提供给数据线D2的图像信号。
图6示出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应用于互连和电极的信号且图7示出透射像素电极PTmn的电位PTPmn的电位变化。
公共信号COMSA和COMSB及图像信号DS1和DS2是AC信号,该AC信号的电位以一个水平时段改变。公共信号COMSA和COMSB被相互反相,因此,如果公共信号COMSA处于0V,则公共信号COMSB处于5V,假设分别将高和低电平假设为5V和0V。另一方面,图像信号DS1和DS2在相对于参考电位的极性方面彼此相反。公共信号COMSA被设置为使得其相位可以从图像信号DS1移相π/2,并且公共信号COMSB被设置为使得其相位可以从图像信号DS2移相π/2。
首先,将参考图6和7给出向第一行与第一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PE11提供扫描信号GRS1和GTS1、图像信号DS1、以及公共信号COMSA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1的选择时段结束,亦即,其电位从Vg导通变成Vg截止,则0V的电位被写入反射像素电极PR11,因为图像信号DS1处于0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A处于0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A和反射像素电极PR11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11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1的选择时段结束,则0V的电位被写入透射像素电极PT11,因为图像信号DS1处于0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A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A与透射像素电极PT11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透射区TE11上的白显示。此外,如图7所示,极性是负(-)的,因为透射像素电极PT11的电位PTP11低于公共电极COMA的电位。
接下来,将参考图6和7给出向第一行与第二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PE12提供扫描信号GRS1和GTS1、图像信号DS2、和公共信号COMSB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1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反射像素电极PR12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2处于5V的电位。此时,公共信号COMSB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B与反射像素电极PR12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12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1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透射像素电极PT12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2处于5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B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B与透射像素电极PT12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透射区TE12上的白显示。此外,如图7所示,极性是正(+)的,因为透射像素电极PT12的电位PTP12高于公共电极COMB的电位。
接下来,将参考图6和7给出向第二行与第一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PE21提供扫描信号GRS2和GTS2、图像信号DS1、以及公共信号COMSA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反射像素电极PR21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1处于5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A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A和反射像素电极PR21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21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透射像素电极PT21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1处于5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A处于0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A与透射像素电极PT21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21上的白显示。此外,如图7所示,极性是正(+)的,因为透射像素电极PT21的电位PTP21高于公共电极COMA的电位。
接下来,将参考图6和7给出向第二行与第二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PE22提供扫描信号GRS2和GTS2、图像信号DS2、以及公共信号COMSB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反射像素电极PR22写入0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2处于0V的电位。此时,公共信号COMSB也处于0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B与反射像素电极PR22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22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0V的电位被写入透射像素电极PT22,因为图像信号DS2处于0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B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B与透射像素电极PT22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22上的白显示。此外,如图7所示,极性是负(-)的,因为透射像素电极PT22的电位PTP22低于公共电极COMB的电位。
如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将提供液晶面板201中的所有单元像素中的每一个的透射区和反射区上的白显示,从而使得能够实现没有明-暗反转的正常显示。
此外,注意透射区,第一行与第一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在极性方面是负的,在第一行与第二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在极性方面是正的,在第二行与第一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在极性方面是正的,并且在第二行与第二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在极性方面是负的,从而使得能够实现点反转驱动。
如果使用通过公共电极的固定电位实现点反转驱动的传统技术,则图像信号的幅值将加倍。也就是说,如图17所示,假设公共电极处于0V的电位且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是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的5V,则每个图像信号(DS1和DS2)需要具有从+5V至-5V的电位,亦即5V的幅值,导致幅值增加的必要。相反,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信号不需要较大幅值,因此可以在抑制耗散功率增加的同时实现点反转驱动,从而改善显示质量。
可以通过反转在白显示时DS1和DS2中的每一个的极性来提供黑显示,并且可以通过将DS1和DS2的电位设置为在0V与5V之间某处的任意值来提供半色调显示。虽然未详细描述,但是那些显示模式也不需要增加图像信号的幅值,因此可以在抑制耗散功率的增加的同时实现点反转驱动。
已经参照在液晶面板201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情况给出了关于操作和效果的以上说明。
可以将与其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有关的说明扩展并且应用于其中以具有“m”行和“n”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其中,“m”和“n”是三或更大的整数。
如上所述,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构造,在利用其中以具有“m”行和“n”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中,可以在抑制耗散功率增加的同时,在不增加图像信号的幅值的情况下实现点反转驱动,从而改善显示质量。
此外,通过以低反射率导体或由导体及其氧化物制成的多层结构膜形成公共电极和反射电极,可以在反射模式下抑制黑显示时的漏光,从而进一步改善显示质量。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8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LCD)的电构造的方框图,图9是其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中的液晶面板的平面图,图10是用于示出图9所示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的图,并且图11是在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电极和互连的信号的波形图。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排列在奇数列中的和排列在偶数列中的单元像素的公共电极相互电结合。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 10A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LCD的相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连接到在液晶面板20A内以具有“m”行和“n”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的单元像素PEij(“i”=1、2、...、和“m”)的数据线Dj(“j”是1、2、...、和“n”中的任何一个)被连接到数据线驱动电路30,并且扫描线GRi和GTi被连接到扫描线驱动电路40。
采用如此的构造,即,可以将连接到单元像素PEij和PEij+i的公共线COMij+1共同连接到排列在“n”列中的偶数和奇数列的公共电极。也就是说,这些公共电极全部被集成为单个公共电极。参照图9更具体地解释,在图9所示的其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四个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201A中,相同的公共电极COM被构造成被全部四个单元像素所共用。
此类变化伴随有以下差异。施加于公共电极COM的公共信号是AC信号,该AC信号具有高和低电平的两个电位,该AC信号的电位以与一个水平时段对应的周期改变,在该一个水平时段中,来自数据线的信号被写入在每一显示线中排列的像素电极。此外,施加于数据线的图像信号也是AC信号,该AC信号的电位被设置在公共信号的高和低电平之间的某处,以与一个水平时段对应的周期改变。
此外,用于所有列的图像信号被设置为使得其相对于参考电压而言可以具有相同的极性。公共信号具有与图像信号不同的相位,上述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被设置为小于π。通常,将相位差设置为π/2。
除以上构造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并将省略其中的每一个的重复说明。
接下来,将参照图8到11给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的说明。
同样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将给出其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四个单元像素PEij的在图9所示的液晶面板201A的操作的说明,图2示出四个单元像素PEij其中之一。
在液晶面板201A中,在排列在第一列中的单元像素PE11和PE21中形成的公共电极和在排列在第二列中的单元像素PE21和PE22中形成的公共电极被电集成为单个公共电极COM。
图10是用于描述如图9所示的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的液晶面板201A的互连和驱动方法的等效电路。在这里,“Dn”表示为第n列(n=1、2)设置的数据线。并且,“GRm”表示用于反射区的扫描线,并且“GTm”表示透射区的,分别排列在第m行(m=1、2)中。“PTmn”表示透射像素电极,并且“PRmn”表示反射像素电极,分别在第m行与第n列的交叉点处。
图11示出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互连和电极的信号。在此图中,公共信号COMS及图像信号DS1和DS2是AC信号,其电位以一个水平时段改变。此外,图像信号DS1和DS2被布置为相对于参考电压而言具有相同的极性。此外,公共信号COMS被设置为使得其相位可以从图像信号DS1和DS2移相π/2。
首先,将参考图11给出在向排列在第一行中的单元像素PE11和PE12提供扫描信号GRS1和GTS1、图像信号DS1和DS2、以及公共信号COMS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1的选择时段结束,即,其电位从Vg导通变成Vg截止,则0V的电位被写入反射像素电极PR11和PR12,因为像素信号DS1和DS2处于0V的电位。此时,公共信号COMS也处于0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与反射像素电极PR11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11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1的选择时段结束,则0V的电位被写入透射像素电极PT11和PT12,因为图像信号DS1和DS2处于0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与透射像素电极PT11和PT12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透射区TE11上的白显示。
接下来,将参考图11给出在向排列在第二行中的单元像素PE21和PE22提供扫描信号GRS2和GTS2、图像信号DS1和DS2、以及公共信号COMS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反射像素电极PR21和PR22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1和DS2处于5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也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与反射像素电极PR21和PR22中的每一个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21和RE22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透射像素电极PT21和PT22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1和DS2处于5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处于0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与透射像素电极PT21和PT22中的每一个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透射区TE21和TE22上的白显示。
如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将提供液晶面板201A中的所有单元像素中的每一个的透射区和反射区上的白显示,从而使得能够实现没有明-暗反转的正常显示。
此外,与其中如图18所示的传统技术相反,通过以图像信号与公共信号之间的电位差在反射区和透射区之间可以不同的方式使公共信号的驱动频率加倍,将公共电极集成为单个公共电极,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需要增加驱动频率。因此,可以在没有由于驱动频率的增加而引起的耗散功率增加的情况下,将所需的公共电极集成为一个,从而改善开口率以获得更好的显示质量。
已参考其中液晶面板201A具有矩阵阵列的形式的情况给出了关于操作和效果的以上说明,所述矩阵阵列具有两行和两列。
可以将与其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有关的说明扩展并且应用于其中以具有“m”行和“n”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其中,m和n是三或更大的整数。
如上所述,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构造,在利用其中以具有“m”行和“n”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中,可以在抑制由于公共电极的驱动频率的增加而引起的耗散功率增加的同时减少所需公共电极的数目,从而改善显示质量。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包括:布置成矩阵阵列形式的多个单元像素,每个单元像素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多个第一扫描线,每个连接到在构成排列在奇数列中的单元像素的透射区中形成的第一开关元件和在构成排列在偶数列中的单元像素的反射区中形成的第一开关元件;多个第二扫描线,每个连接到在构成排列在偶数列中的单元像素的透射区中形成的第二开关元件,和在构成排列在奇数列中的单元像素的反射区中形成的第二开关元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扫描线、所述多个第二扫描线、用于透射区的透射像素电极、用于反射区的反射像素电极、以及公共电极被形成在相同的第一基板上。
图12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LCD)的电构造的方框图,图13是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的液晶面板的平面图,图14是用于示出图13所示的液晶面板的等效电路的图,图15是在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电极和互连的信号的波形图,并且图16是用于示出在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上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透射像素电极的电位变化的图。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每行上,以用于排列在偶数列中的反射区的扫描线与用于排列在同一列中的透射区的扫描线之间的连接关系来取代用于排列在奇数列中的反射区的扫描线和用于排列在同一列中的透射区的扫描线之间的连接关系。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 10B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LCD的相同之处在于,如图13所示,连接到在液晶面板20A内以具有“m”行和“n”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的单元像素PEij的数据线Dj(“i”是1、2、...、和“m”中的任何一个且“j”是1、2、...、和“n”中的任何一个)被连接到数据线驱动电路30,并且扫描线GRi和GTi被连接到扫描线驱动电路40。
采用如下的构造,即,可以将连接到单元像素PEij和PEij+i的公共线COMij+1共同连接到排列在“n”列中的奇数和偶数列的公共电极。也就是说,这些公共电极全部被集成为单个公共电极。参考图13更具体地描述该构造,在图13所示的其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四个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201B中,相同的公共电极COM被设置成被全部四个单元像素所共用。
该构造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每行上,以用于排列在偶数列中的反射区的扫描线与用于排列在同一偶数列中的透射区的扫描线之间的连接关系来取代用于排列在奇数列中的反射区的扫描线与用于排列在同一奇数列中的透射区的扫描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参考图14来更具体地描述此构造,扫描线连接关系已以这样的方式改变,即,扫描线GR1和GT1分别可以用于排列在同一奇数列中的反射区和透射区,同时扫描线GT1和GR1分别可以用于排列在同一偶数列中的反射区和透射区。
除以上构造之外,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并将省略其中的每一个的重复说明。
接下来,将参考图12到16给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的说明。
同样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类似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将给出其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四个单元像素PEij的在图13所示的液晶面板201B的操作的说明,图2示出四个单元像素PEij其中之一。
在液晶面板201B中,在排列成第一列中的单元像素PE11和PE21中形成的公共电极和在排列在第二列中的单元像素PE12和PE22中形成的公共电极被电集成为单个公共电极COM。
图14是用于描述如图13所示的具有矩阵阵列的形式的液晶面板201B的互连和驱动方法的等效电路图,所述矩阵阵列具有两行和两列。图15示出提供白显示的情况下的施加于互连和电极的信号。在此图中,公共信号COMS及图像信号DS1和DS2是AC信号,该AC信号的电位以一个水平时段改变。此外,相对于参考电压而言,图像信号DS1和DS2被布置为在极性方面彼此相反。此外,公共信号COMS被设置为使得其相位可以从图像信号DS1移相π/2。
首先,将参考图15和16给出在向第一行与第一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PE11提供扫描信号GRS1和GTS1、图像信号DS1、以及公共信号COMS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1的选择时段结束,即,其电位从Vg导通变成Vg截止,则0V的电位被写入反射像素电极PR11,因为像素信号DS1处于0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处于0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和反射像素电极PR11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11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1的选择时段结束,则0V的电位被写入透射像素电极PT11,因为图像信号DS1处于0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与透射像素电极PT11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透射区TE11上的白显示。此外,如图16所示,极性是负(-)的,因为透射像素电极PT11的电位PTP11低于公共电极COM的电位。
接下来,将相对于图15和16给出在向第一行与第二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PE12提供扫描信号GRS1和GTS1、图像信号DS2、以及公共信号COMS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由于已经由用于排列在同一偶数列中的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各扫描线来取代用于排列在同一奇数列的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各扫描线,所以,通过使用扫描信号GRS1将电位写入透射像素电极PT12并通过使用扫描信号GTS1将电位写入反射像素电极PR12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1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反射像素电极PR12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2处于5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和反射像素电极PR12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21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1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透射像素电极PT12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2处于5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处于0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与透射像素电极PT12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透射区TE12上的白显示。此外,如图16所示,极性是正(+)的,因为透射像素电极PT12的电位PTP21高于公共电极COM的电位。
接下来,将相对于图15和16给出在向第二行与第一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PE21提供扫描信号GRS2和GTS2、图像信号DS1、以及公共信号COMS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反射像素电极PR21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1处于5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和反射像素电极PR21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21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透射像素电极PT21写入5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1处于5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处于0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与透射像素电极PT21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21上的白显示。此外,如图16所示,极性是正(+)的,因为透射像素电极PT21的电位PTP21高于公共电极COM的电位。
接下来,将相对于图15和16给出在向第二行与第二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PE22提供扫描信号GRS2和GTS2、图像信号DS2、以及公共信号COMS的情况下的操作的说明。
由于已经由用于排列在同一偶数列中的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各扫描线来取代用于排列在同一奇数列中的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各扫描线,所以通过使用扫描信号GRS2将电位写入透射像素电极PT22并通过使用扫描信号GTS2将电位写入反射像素电极PR22
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T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向反射像素电极PR22写入0V的电位,因为图像信号DS2处于0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也处于0V的电位。因此公共信号COM的电位也为0V,因此在公共电极COM与反射像素电极PR22之间不发生电位差,导致反射区RE22上的白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扫描信号GRS2的选择时段结束,则0V的电位被写入透射像素电极PT22,因为图像信号DS2处于0V的电位。此时,如从以上内容可以清楚的,公共信号COMS处于5V的电位。因此,在公共电极COMB与透射像素电极PT22之间发生对应于白显示的电位差,导致透射区TE22上的白显示。此外,如图16所示,极性是负(-)的,因为透射像素电极PT22的电位PTP22低于公共电极COM的电位。
以这种方式,将在液晶面板201B中的所有单元像素中的每一个的透射区和反射区上提供白显示,从而使得能够实现没有明-暗反转的正常显示。
此外,注意透射区,第一行与第一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在极性方面是负的,在第一行与第二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在极性方面是正的,在第二行与第一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在极性方面是正的,并且在第二行与第二列之间的交叉点处的单元像素在极性方面是负的,从而使得能够实现点反转驱动。此外,还可以将公共电极集成为一个。
由于该布置,如参照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本示例性实施例将不增加驱动信号的幅值或公共信号的驱动频率,因此将不增加耗散功率。因此,可以减少点反转驱动和公共电极,从而改善显示质量。
已经参考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情况给出了关于操作和效果的以上说明。
可以将与其中以具有两行和两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有关的说明扩展并且应用于其中以具有“m”行和“n”列的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单元像素的液晶面板,其中,“m”和“n”是三或更大的整数。
此外,虽然本示例性实施例已经用开关元件到用于排列在同一偶数列中的反射区的扫描线的连接取代开关元件到用于透射区的扫描线的连接,但是,可以用开关元件到用于排列在同一奇数列中的反射区的扫描线的连接来取代开关元件到用于透射区的扫描线的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构造,可以采用点反转驱动作为驱动方法,并在抑制由于图像信号的幅值和公共电极的驱动频率的增加而引起的耗散功率增加的同时,将所需的公共电极集成为一个,从而增大开口率以获得更好的显示质量。
虽然已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
例如,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横向场模式半透射式LCD,而且可以应用于垂直场模式半透射式LCD。此外,除半透射式LCD之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如下的LCD,即,其中,单元像素可以具有两个子像素以便在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在这两个子像素之间可以不同。
工业实用性
本文所公开的半透射式LCD可以用作诸如蜂窝式电话、PDA、门机、数字式照相机等移动终端或诸如膝上型计算机、高速缓存分配器、自动售货机等终端中的显示器。

Claims (8)

1.一种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包括:
液晶层;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经由夹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
以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的多个单元像素,所述单元像素每个都包括由透射像素电极构成的透射区和由反射像素电极构成的反射区;
多个第一扫描线,所述多个第一扫描线每个都连接到在每个相应的透射区中形成的第一开关元件;
多个第二扫描线,所述多个第二扫描线每个都连接到在每个相应的反射区中形成的第二开关元件;以及
被施加公共信号的公共电极,
其中,施加于所述像素电极的图像信号的相位被设置为不同于施加于所述公共电极的所述公共信号的相位;
其中,在一个水平时段内设置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期间选择被施加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扫描信号,并且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期间选择施加于所述第二扫描线的第二扫描信号;以及
其中,用于施加于所述第一(或第二)扫描线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时间段的结束被设置为所述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前的时间点,且用于施加于所述第二(或第一)扫描线的所述第二(或第一)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二(或第一)时间段的结束被设置为所述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后的时间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其中,在相同的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多个所述第二扫描线、用于所述透射区的所述透射像素电极、用于所述反射区的所述反射像素电极、公共电极。
3.一种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包括:
液晶层;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经由夹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
以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的多个单元像素,所述单元像素每个都包括由透射像素电极构成的透射区和由反射像素电极构成的反射区;
多个第一扫描线,所述多个第一扫描线每个都连接到在每个相应的透射区中形成的第一开关元件;
多个第二扫描线,所述多个第二扫描线每个都连接到在每个相应的反射区中形成的第二开关元件;
第一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被形成在排列在奇数列中的所述单元像素中;以及
第二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被形成在排列在偶数列中的所述单元像素中,
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电隔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
其中,通过使施加于被形成在排列在偶数列中的所述单元像素中的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的第二公共信号反相来获得施加于被形成在排列在奇数列中的所述单元像素中的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的第一公共信号;
其中,将施加于所述像素电极的图像信号的相位设置为不同于施加于所述第一或第二公共电极的所述第一或第二公共信号的相位;
其中,在一个水平时段内设置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期间选择被施加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扫描信号,并且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期间选择施加于所述第二扫描线的第二扫描信号;以及
其中,用于施加于所述第一(或第二)扫描线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时间段的结束被设置为所述第一或第二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前的时间点,且用于施加于所述第二(或第一)扫描线的所述第二(或第一)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二(或第一)时间段的结束被设置为所述第一或第二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后的时间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在相同的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多个所述第二扫描线、用于所述透射区的所述透射像素电极、用于所述反射区的所述反射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公共电极。
6.一种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包括:
液晶层;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经由夹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
以矩阵阵列的形式布置的多个单元像素,所述单元像素每个都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
多个第一扫描线,所述多个第一扫描线每个都连接到在构成排列在奇数列中的所述单元像素的所述透射区中形成的第一开关元件,和在构成排列在偶数列中的所述单元像素的所述反射区中形成的第一开关元件;
多个第二扫描线,所述多个第二扫描线每个都连接到在构成排列在偶数列中的所述单元像素的所述透射区中形成的第二开关元件,和在构成排列在奇数列中的所述单元像素的所述反射区中形成的第二开关元件;以及
被施加公共信号的公共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
其中,将施加于所述像素电极的图像信号的相位设置为不同于施加于所述公共电极的所述公共信号的相位;
其中,在一个水平时段内设置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期间选择被施加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的第一扫描信号,并且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期间选择施加于所述第二扫描线的第二扫描信号;以及
其中,用于施加于所述第一(或第二)扫描线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时间段的结束被设置为所述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前的时间点,且用于施加于所述第二(或第一)扫描线的所述第二(或第一)扫描信号的所述第二(或第一)时间段的结束被设置为所述公共信号的电位改变之后的时间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其中,在相同的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多个所述第二扫描线、用于所述透射区的透射像素电极、用于所述反射区的反射像素电极、以及公共电极。
CN201010221152.6A 2009-07-01 2010-07-01 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 Active CN101944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7349A JP5299777B2 (ja) 2009-07-01 2009-07-01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57349 2009-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4340A true CN101944340A (zh) 2011-01-12
CN101944340B CN101944340B (zh) 2014-04-30

Family

ID=4341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1152.6A Active CN101944340B (zh) 2009-07-01 2010-07-01 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760377B2 (zh)
JP (1) JP5299777B2 (zh)
CN (1) CN10194434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7143A (zh) * 2015-09-07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93264A (zh) * 2016-04-04 2017-10-2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显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45087B1 (ko) 2011-07-19 2018-04-03 리쿠아비스타 비.브이.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그 구동방법
US20130021321A1 (en) * 2011-07-20 2013-01-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CD device and a related driving method
CN103295540B (zh) * 2012-06-07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源矩阵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显示器
CN103207474B (zh) * 2013-03-28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显示器
US10438532B2 (en) 2015-12-25 2019-10-08 Tianma Japan,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with branch source wirings
KR101845907B1 (ko) * 2016-02-26 2018-04-06 피에스아이 주식회사 초소형 led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444134B (zh) * 2016-09-26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8113A1 (en) * 2003-07-25 2005-01-27 Yuh-Ren Shen Pixel structure
CN1892349A (zh) * 2005-06-30 2007-01-10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透反射液晶显示装置
CN1924647A (zh) * 2005-08-30 2007-03-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用于驱动该液晶显示设备的模块和方法
CN101046943A (zh) * 2006-03-31 2007-10-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1308293A (zh) * 2007-05-18 2008-11-19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和终端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4629A (ja) * 1991-11-12 1993-05-28 Fujitsu Ltd アクテイ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117148B2 (ja) 2002-05-24 2008-07-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223992B2 (ja) 2004-05-25 2009-02-12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US9318053B2 (en) * 2005-07-04 2016-04-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762682B2 (ja) 2005-11-07 2011-08-31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65216A (ja) * 2006-09-11 2008-03-21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045997B2 (ja) * 2007-01-10 2012-10-10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TWI371014B (en) * 2007-03-14 2012-08-21 Chimei Innolux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module
US8670004B2 (en) * 2009-03-16 2014-03-11 Pixel Qi Corporation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TWI408662B (zh) * 2009-06-19 2013-09-11 Hannstar Display Corp 半穿反液晶顯示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8113A1 (en) * 2003-07-25 2005-01-27 Yuh-Ren Shen Pixel structure
CN1892349A (zh) * 2005-06-30 2007-01-10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透反射液晶显示装置
CN1924647A (zh) * 2005-08-30 2007-03-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用于驱动该液晶显示设备的模块和方法
CN101046943A (zh) * 2006-03-31 2007-10-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1308293A (zh) * 2007-05-18 2008-11-19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和终端单元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7143A (zh) * 2015-09-07 2015-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0269328B2 (en) 2015-09-07 2019-04-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reflective pixels and self-display pixel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apparatus
CN107293264A (zh) * 2016-04-04 2017-10-2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显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N107293264B (zh) * 2016-04-04 2021-07-2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显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US11455050B2 (en) 2016-04-04 2022-09-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47203A1 (en) 2014-09-04
US20110001690A1 (en) 2011-01-06
US9070339B2 (en) 2015-06-30
US8760377B2 (en) 2014-06-24
JP2011013444A (ja) 2011-01-20
CN101944340B (zh) 2014-04-30
JP5299777B2 (ja)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4340B (zh) 半透射式液晶显示器件
US9151997B2 (en) Semi-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914237B2 (en) Display device
JP5623982B2 (ja) 半透過型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30187962A1 (en) Mixed Transmissive-Reflective-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1294247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40116806A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2001002121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배선 패턴,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CN101285976B (zh) 透反液晶显示装置
KR20150002486A (ko) 반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02955304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10090418A1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656481B2 (e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8165054A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124125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包括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JP4259575B2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197420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4815353A (zh) 显示面板
JPH08146383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液晶表示素子
CN11466086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040095106A (ko) 반사-투과형 어레이 기판
JP2009058982A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230710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21943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