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9921A - 无线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9921A
CN101939921A CN2009801045810A CN200980104581A CN101939921A CN 101939921 A CN101939921 A CN 101939921A CN 2009801045810 A CN2009801045810 A CN 2009801045810A CN 200980104581 A CN200980104581 A CN 200980104581A CN 101939921 A CN101939921 A CN 101939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efficient
signal
channel
wireless telecom
telecom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45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岛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39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9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ubclass H03G
    • H03G2201/70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gain control parameter
    • H03G2201/702Gain control characterized by the gain control parameter being frequency, e.g. frequency dev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放大器,被构造成放大经由多个信道中的一个信道接收到的信号,所述多个信道包括进行跳频的信道;信号强度测量电路,被构造成测量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增益值计算单元,被构造成根据由所述信号强度测量电路测量的所述信号强度计算所述放大器的增益值。所述增益值计算单元被构造成使用对各个信道特定的值作为函数的系数来计算所述增益值的。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以MB-OFDM(Multi Ban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多频带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方案调制的信号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是一种无线通信方案,使用的是从3.1GHz到10.6GHz的带宽为7.5GHz的宽频带。职责是定义标准规范而工作的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在IEEE 802.15.3a中对UWB的物理层的规范制定了标准。
在UWB的物理层中,采用了MB-OFDM(多频带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和DS-UWB(直接序列扩频-UWB)这两种调制方案。
在MB-OFDM中,从3.1GHz到10.6GHz的整个带被分割成14个带(频带)。对于每一个被分割的带,为了在无线电波中运载数字信号,在初次调制中进行QPSK(四相移相键控),并且为了实现能容忍来自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涉的通信,在二次调制中进行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
在DS-UWB中,使用从3.1GHz到4.9GHz的低频带和从6.2GHz到9.7GHz的高频带。对于信号发送,在初次调制中进行QPSK或BPSK(二相移键控),在二次调制中进行CDMA(码分多址)。并且,在信号发送中,在DS-UWB中使用直接频率扩展方案。
在UWB中,使用这些调制方案来减少发送功率。具体地,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表示UWB中的每1MHz的规定发送功率的EIRP(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小于或等于-41.25dBm。这相当于大约0.5mW的总功率,可能大约是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的总功率的1/20。
在MB-OFDM中,14个带中的每一个被分配给包括两个或三个带的带组。带1-3被分配给带组1,带4-6被分配给带组2,带7-9被分配给带组3,带10-12被分配给带组4,以及带13-14被分配给带组5。
并且,在MB-OFDM中使用跳频。跳频是一种用于通过从通信的带到其他的带连续的迁移而进行的通信的技术,如图12所示。
即使在某个频率发生的噪声导致在通信的数据中发生错误,通过使用在其他的带中传递的数据,在通信的带之间连续的迁移也能够修正发生错误的数据。
在MB-OFDM中,跳频的模式被定义为TFC(时频码),如图13所示。在图13中,TFC1表示跳频模式为“带1→带2→带3→带1→带2→带3”。并且,TFC 5表示仅仅使用带1而没有跳频。
如果在上层中没有规定使用哪个通道发送哪些数据的话,则取决于国家中的地区来定义带组。另一方面,在MB-OFDM中规定的序列中选择TFC。这样,带组和TFC被确定,从而信道被确定。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进行AGC(自动增益控制)以用于抑制接收到的电信号的振幅的波动,并将其转换成恒幅的信号。在AGC中,基于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对小振幅的信号增加增益(振幅程度,amplification degree),对大振幅的信号减小增益。
作为AGC的一种实现方式,在第2002-94408号日本公开专利公报中揭示了一种配置,其包括设置在前端或高频放大器和混频器之间的第一衰减器,用于从接收到的信号生成RSSI输出信号的RSSI电路,和设置在RSSI电路之前用于调整输入信号电平的第二衰减器。在这种配置中,RSSI输出信号与两个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是在阈值之外,则先调节第二衰减器的衰减量,然后调节第一衰减器的衰减量,以实质上扩大RSSI电路的输入输出的动态范围,防止混频器、AGC电路及其他系统电路在强电场中饱和,而并不牺牲弱电场中的调制性能。
在AGC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2005-534252号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揭示了一种配置,其包括用于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RSSI的RSSI电路,用于放大接收到的信号的模拟放大器,用于将被放大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用于根据被转换的数字信号确定数字增益的数字AGC回路,和用于设定模拟放大器中的由AGC回路确定的数字增益的数模转换器。在频谱扩展系统中,这种配置使系统能够跟上快速的跟踪变化(tracking variance)同时使噪声平均化。
在AGC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2006-229739号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揭示了一种配置,每当跳频致使带被切换时,在AGC之前,进行对应于各个带的增益修正。
如上所述,TFC由带组构成,每个带组都包括多个带,并且在一些TFC中,通过在带之间的迁移进行跳频。
然而,用于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的信号强度测量电路,诸如RSSI电路,对各个带可以不必具有相同的测量性能。例如,即使接收到的信号具有相同的强度,信号强度测量电路对某个带测量的强度值可能高于信号强度测量电路对另一个带测量的强度值。
在第2002-94408号和第2005-534252号日本公开专利公报中揭示的传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考虑到了信号强度测量电路中在各个带之间的这样的测量误差的AGC操作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MB-OFDM规范中,对于跳频,带的切换周期被规定为相对很短,诸如312.5ns。因此,如果MB-OFDM被用于如第2006-229739号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揭示的传统的无线通信设备,特别是如果在这样的传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进行模拟AGC,则AGC操作不能跟上上述快速的带的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传统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使AGC操作能够跟上高速的带切换,并考虑到了信号强度测量电路在各个带之间的测量误差。
本发明的一个特点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放大器,被构造成放大经由多个信道中的一个信道接收到的信号,多个信道包括进行跳频的信道;信号强度测量电路,被构造成测量所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增益值计算单元,被构造成根据由信号强度测量电路测量的信号强度计算放大器的增益值,其中,增益值计算单元被构造成使用对各个信道特定的值作为用来计算增益值的函数的系数。
根据这个特点,为了通过将信号强度代入对不同的信道具有特定的系数的函数来计算增益值,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了跟上快速的带切换,并考虑到了信号强度测量电路在不同的带之间的测量误差的AGC操作。
例如,增益值计算单元可以使用线性函数来计算增益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遵照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的寄存器;和被构造成将值写入寄存器的MAC单元,其中MAC单元被构造成在将表示信道的值写入寄存器之前,将系数写入寄存器,信号经由该信道被接收,以及增益值计算单元被构造成使用作为函数的系数被写入寄存器的系数来计算增益值。
根据这个实施例,通过遵照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的无线通信设备将系数经由MAC单元写入寄存器并根据该系数计算增益值,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能够容易地被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MAC单元可能是构造成将系数写入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中的寄存器中的允许供应商分配专有系数的范围。
根据这个实施例,能够遵照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实现该无线通信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表存储单元,被构造成存储包括信道和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其中MAC单元被构造成根据表存储单元中的表,将系数写入寄存器。
根据这个实施例,该无线通信设备通过改变存储在表格存储单元中的表就能够修改不同信道的系数,而不用修改硬件、固件和软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单元,被构造成对接收到的信号执行模拟数字转换,其中信号强度测量电路被构造成测量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放大器被构造成放大由模拟数字转换单元转换的接收到的数字信号。
根据这个实施例,如果需要窄带宽的增益控制以测量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的信号强度并对结果数字信号进行放大,则该无线通信设备能够改善AGC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电路可以被构造成测量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放大器可以被构造成放大接收到的模拟信号。
根据这个实施例,如果接收到的具有高S/N(信号噪声)比的快速信号被放大以测量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放大接收到的模拟信号,则该无线通信设备能够改善AGC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系数确定单元,被构造成将适合于没有进行跳频的信道的频带的系数确定为该信道的系数,以及将适合于进行了跳频的信道的不同的跳频的带的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该信道的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系数确定单元,被构造成将适合于没有进行跳频的信道的频带的系数确定为该信道的系数,以及根据适合于不同的跳频的带的样本方差来确定进行跳频的信道的系数。
根据这个实施例,为了在适合于频带的系数中根据样本方差确定进行跳频的信道的系数,考虑到跳频的带的系数之间的偏差,该无线通信设备能够计算增益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数确定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对样本方差的各项进行加权。
根据这个实施例,在跳频的带中,如果适合于某个频带的系数严重地偏离适合于另一个频带的系数,该无线通信设备能够防止增益值不适合频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单元,被构造成在连续变化的频带中发送基带信号;衰减器,被构造成衰减基带信号;和衰减率配置单元,被构造成设定衰减器的衰减率,其中信号强度测量电路被构造成测量作为接收到的信号的基带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系数确定单元被构造成根据信号强度确定适合于每个频带的系数。
根据这个实施例,考虑到由于信号强度测量电路的不同情况的测量误差,该无线通信设备能够确定不同信道的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特点,恒流电源型开关调节器能够将输入电压转换成期望的输出电流,而不使用任何电流检测电阻器,这可以减少开关调节器中的元件数目,降低由输入电流对电阻器所引起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框图;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PHY/RF寄存器的分配的示意图;
图3是图解分配给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PHY/RF寄存器的TXCHAN和RXCHAN寄存器内的分配的示意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基带单元中的接收单元的方框图;
图5是图解分配给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PHY/RF寄存器的AGC PARAM寄存器内的分配的示意图;
图6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增益值计算单元中的增益值的计算操作的示意图;
图7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接收信道配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基带单元中的接收单元的方框图;
图9是图解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增益值计算单元参考的系数的确定操作的示意图;
图10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基带单元的方框图;
图1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系数配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图解跳频的示意图;以及和
图13是图解MB-OFDM中的带和TFC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框图。
在这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经由PCI(外围设备互连)快速总线3与主机控制器2耦接。主机控制器2包括主CPU(中央处理单元)10和存储器11。
主CPU 10利用存储器11运行操作系统12,并在操作系统12上执行设备驱动程序(devicedriver)13。
设备驱动程序13将数据经由PCI快速总线3传递至无线通信设备1,并通过对如下所述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器)单元22中的寄存器进行值的读写来控制无线通信设备1。
无线通信设备1包括副CPU 20、存储器21、用于生成和/或过滤数据帧的MAC单元22、用于诸如变频的信号处理的PHY(物理层)单元23,和天线24。
副CPU 20利用存储器21来运行实时操作系统25,并执行固件26,固件26用于控制实时操作系统25上的MAC单元22中的元件。
执行固件26的副CPU 20可以在MAC单元22中配置寄存器(未图示),和/或将数据传递至主机控制器2。并且,执行固件26的副CPU 20可以经由WiMedia MAC-PHY接口总线27对PHY单元23中的如下所述的PHY/RF寄存器41进行值的读和/或写。
MAC单元22和PHY单元23可以根据WiMedia MAC和MB-OFDM的规范执行操作。可以遵照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来规定MAC单元22和PHY单元23之间的通信。因此,通过不同的供应商经销的MAC单元22和PHY单元23可以相互连接并且一起使用。
在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中,如图2所示,在PHY/RF寄存器41中从基准地址(参考地址)“0x00”到地址“0x20”的范围被定义为用于存储动态配置(动态寄存器集)的范围。
例如,如图3所示,在TXCHAN寄存器中的地址“0x02”处设定被发送的TFC和带组,在RXCHAN寄存器中地址“0x04”处设定接收到的TFC和带组。
为此,用于执行固件26的副CPU 20通过将TFC和带组经由MAC单元22写入TXCHAN寄存器来配置发送信道,并且通过将TFC和带组经由MAC单元22写入RXCHAN寄存器来配置接收信道。
并且,在WiMediaMAC-PHY接口规范中,在PHY-RF寄存器41中从地址“0x20”到地址“0x80”的范围被定义为用于存储静态配置(静态寄存器集),诸如无线通信设备1支持的通信速度和信号发送电平的设定数等。
并且,在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中,在PHY/RF寄存器41中从地址“0x80”到地址“0xFF”的范围被定义为用于存储对供应商特定的配置(供应商范围)。
在图1中,MAC单元22将MAC头附加至将要被发送到PHY单元23的数据帧,对附加至数据帧的MAC头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的数据帧经由WiMedia MAC-PHY接口总线27发送至PHY单元23。
并且,MAC单元22对来自PHY单元的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解密,分析解密的数据帧,并且根据分析结果从数据帧获得的数据中过滤出或提取出将要被进一步发送到上层协议的数据。
PHY单元23包括RF(射频)单元40、PHY/RF寄存器41和基带单元42,并且基带单元42包括发送单元50和接收单元51。
RF单元40对从基带单元42中的发送单元50提供的基带信号执行MB-OFDM调制,从而在空中经由天线24将信号作为无线电波发送。
并且,RF单元40将经由天线24接收的MB-OFDM调制信号解调成基带信号,并将解调的基带信号提供给基带单元42中的接收单元51。
基带单元42中的发送单元50将从MAC单元22经由WiMedia MAC-PHY接口总线27接收的数字数据帧D/A(数字-模拟)转换成模拟基带信号,并将转换的基带信号提供给RF单元40。
基带单元42中的接收单元51将从RF单元40接收的基带信号A/D(模拟-数字)转换成数字数据帧,并将转换的数据帧经由WiMedia MAC-PHY接口总线27发送至MAC单元22。
图4显示基带单元42中的接收单元51的示范性的配置。基带单元42中的接收单元51包括RSSI电路60、增益值计算单元61、A/D转换器62、放大器63和信号处理单元64。
RSSI电路60测量RSSI作为从RF单元40提供的模拟基带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并将表示被测量的RSSI的信号提供给增益值计算单元61。注意,RSSI电路60可以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号强度测量电路。
增益值计算单元61根据表示从RSSI电路60提供的信号的RSSI和在PHY/RF寄存器41中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值来计算增益值,并将表示被计算的增益值的信号提供给放大器63。
这里在PHY/RF寄存器41中设定的值表示的是被写入某一地址的一个或多个增益控制参数(以下简称为“AGC_PARAM寄存器”),该地址诸如是图2中的PHY/RF寄存器41中的供应商范围内的相对于基准地址的地址“0xA0”。
在AGC_PARAM寄存器中,如图5所示,表示用于求出来自RSSI的输入信号的线性函数的梯度的系数“梯度”位于高的4位,表示线性函数的截距(intercept)的系数“截距”位于低的4位。
在预先存储在存储器21中的表中,不同信道的系数“梯度”和“截距”相互关联。这样,存储器21可以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表存储单元。在这个实施例中,假设通过在先的测量预先确定信道的系数“梯度”和“截距”。
例如,如果在信道中没有进行跳频,则适合于该信道中的带的系数“梯度”和“截距”被存储在表中。另一方面,如果在信道中进行了跳频,则适合于各个带的系数“梯度”和“截距”的各自的平均值被存储在表中。
用于执行固件26的副CPU 20可以在PHY/RF寄存器41中设定RXCHAN寄存器之前设定AGC_PAPAM寄存器。
在图4中,增益值计算单元61通过将RSSI代入具有AGC_PARAM寄存器中的系数“梯度”和“截距”的线性函数中,根据修正的RSSI(以下简称为“cRSSI”)来计算增益值。
具体地,如图6所示,增益值计算单元61可以将RSSI(=α)代入具有AGC_PARAM寄存器中的系数“梯度”和“截距”的线性函数,并将线性函数的输出cRSSI(=f(α))代入预先定义的线性函数g(x)来计算放大器63的增益值g(f(α))。
例如,对于具有均匀强度的信号,如果由RSSI电路60对某一个带所测量的RSSI比由RSSI电路60对参考带所测量的RSSI高的话,则使用系数“梯度”和“截距”中的至少一个比对于参考带的线性函数f(x)的系数小的线性函数f′(x),这样,对于参考带,通过将RSSI(=α)代入f′(x)得到的cRSSI(=f′(α))将比cRSSI(=f(α))小。
换句话说,通过估计由RSSI电路60测量的RSSI相对较小,由增益值计算单元61计算的增益值变成g(f′(α)),导致该增益值大于增益值g(f(α))。
在图4中,A/D转换器62将从RF单元40提供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提供给放大器63。
放大器63根据由从增益值计算单元61提供的信号表示的增益值放大从A/D转换器62提供的数字信号,并将被放大的数字信号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64。
例如,信号处理单元64可以对被放大的数字信号执行变频和/或其他的操作,并将结果信号作为数据帧发送至MAC单元22。
下面将参考图7详细描述包括上述元件的无线通信设备1中的接收信道的示范性的配置操作。
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规定,如果在通信期间信道被改变,则具有“信道改变信息元”(以下简称为“信道改变IE”)的信标帧(beacon frame)可以被发送到通信的对方设备。
“信道改变IE”可以包括下一个新的信道和诸如直到迁移到新的信道的时间周期的信息。一旦接收到这个信息帧,通信的对方设备根据信道改变IE中的信息,将发送信道或接收信道作为新的信道。
这样,响应激活和/或通信状态的劣化,并且根据由通信的对方设备发送的信道改变IE中的信息,执行接收信道的配置操作。
在步骤S1中,由副CPU 20将与要被配置的接收信道相对应的系数“梯度”和“截距”标识在存储在存储器21中的表中。
在步骤S2中,由副CPU 20将被标识的系数“梯度”和“截距”经由MAC单元22设定在PHY/RF寄存器41中的AGC_PARAM寄存器中。
在步骤S3中,由副CPU 20将接收信道,即TFC和带组,经由MAC单元22设定在RXCHAN寄存器中。
结果,当在步骤S4中在PHY单元23中接收信道被切换时,在步骤S5中PHY单元23经由MAC单元22通知副CPU 20接收信道被切换。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1通过将RSSI代入具有对于各个信道特定的系数的函数来计算增益值。结果,每当在进行跳频的信道中切换带时,无线通信设备1不必改变增益值,并且无线通信设备1能够执行AGC操作以便能够跟上快速的带的切换,并考虑到了信号强度测量电路在各个带之间的测量误差,。
在这个实施例中,放大器63将从A/D转换器62提供的数字信号放大。如图8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放大器63可以将接收到的的模拟信号放大,并将被放大的信号提供给A/D转换器62。
在这种情况下,从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测量信号强度,并且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被放大。因此,对于接收到的信号的放大,如果信号速度很快并且具有高的S/N(信号噪声)比,则能够提高AGC特性。
并且,在这个实施例中,增益值计算单元61利用某个线性函数来从RSSI计算cRRSI。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增益值计算单元61可以利用与RSSI电路60的频率特性相对应的另一个线性函数来从RSSI计算cRSSI。
并且,在这个实施例中,如果在信道中进行了跳频,则适合于各个带的系数“梯度”和“截距”的各自的平均值被存储在存储器21中的表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考虑到适合于跳跃的带的各个系数的偏差,适合于各个带并且在系数之间具有最小的样本方差的系数“梯度”和“截距”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21中的表中。
例如,假定适合于各个带的系数是C1、C2和C3,使得从下面给出的公式(1)得到的样本方差V最小化的系数Ca被确定作为所关心的信道的系数。
V=(C1-Ca)2+(C2-Ca)2+(C3-Ca)2              (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公式(1)中的各项(C1-Ca)2,(C2-Ca)2和(C3-Ca)2可以被加权,并且使被加权的样本方差V最小化的系数Ca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21中的表中。
例如,假定适合于各个带的系数是C1、C2和C3。如果增益值被设定为按照C3、C2和C1的顺序变大,则使得从下面给出的公式(2)得到的样本方差V最小化的系数Ca可以被确定为所关心的信道的系数。
V=1×(C1-Ca)2+2×(C2-Ca)2+3×(C3-Ca)2        (2)
根据这个实施例,如果适合于某一个跳跃带的系数与适合于另一个带的系数相差很远,则可以防止该跳跃带的增益值被设定为不合适的值。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公式(2)中使用权重1、2和3,但是在公式(2)中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的权重。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先的测量预先定义不同信道的系数“梯度”和“截距”。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可以设置衰减器52以使得从基带单元42中的发送单元50提供的基带信号衰减并将衰减的信号提供给接收单元51,不同信道的系数“梯度”和“截距”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21中的表中。
例如,如图11所示,一旦从主机控制器2接收到请求,在步骤S11中,副CPU 20经由MAC单元22选择将要被测量的带。
在步骤S12中,副CPU 20使衰减器52使得从发送单元50发送过来的信号衰减,以致接收单元51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能够满足预先定义的标准。在步骤S13中,副CPU 20得到由RSSI电路60测量的各个RSSI。
在步骤S14中,通过基准电平和衰减器52的衰减率的变化重复步骤S12-S13,直到能够得到与用于将测量的RSSI修正成cRSSI的线性函数的系数的个数相对应的多个样本。例如,如果增益值计算单元61利用线性函数将RSSI修正成cRSSI,则步骤S12-S13可以被执行两次。
一旦得到对应数量的样本,在步骤S15中,副CPU 20根据基准电平和RSSI计算适合于所关心的带的系数。
在步骤S16中,副CPU 20确定是否已经算出适合于所有带的系数。如果确定还没有对所有带算出适合的系数,则过程控制返回到步骤S11。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已经对所有带算出适合的系数,则副CPU 20根据在步骤S17中算出的带的系数确定各个信道的系数,并将确定的信道系数存储在存储器21中。
这样,副CPU 20可以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系数确定单元。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在遵照MB-OFDM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是很有用的。特别是,如果信号强度测量电路对于各个带具有不同的特性,则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有利的。
本发明不局限于具体揭露的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2008年2月8日提出的第2008-028922号日本在先专利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文中。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大器,被构造成放大经由多个信道中的一个信道接收到的信号,所述多个信道包括进行跳频的信道;
信号强度测量电路,被构造成测量所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
增益值计算单元,被构造成根据由所述信号强度测量电路测量的所述信号强度计算所述放大器的增益值,其中
所述增益值计算单元被构造成使用对各个信道特定的值作为用来计算所述增益值的函数的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益值计算单元被构造成使用线性函数来计算所述增益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遵照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的寄存器;和
被构造成将值写入所述寄存器的MAC单元,其中
所述MAC单元被构造成在将表示所述信道的值写入所述寄存器之前,将所述系数写入所述寄存器,所述信号经由所述信道被接收,以及
所述增益值计算单元被构造成使用被写入所述寄存器的所述系数作为用来计算所述增益值的所述函数的所述系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MAC单元被构造成将所述系数写入所述WiMedia MAC-PHY接口规范中的所述寄存器中的允许供应商分配专有值的范围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表存储单元,被构造成存储包括所述信道和所述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其中
所述MAC单元被构造成根据所述表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表,将所述系数写入所述寄存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模拟数字转换单元,被构造成对所接收到的信号执行模拟数字转换,其中
所述信号强度测量电路被构造成测量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
所述放大器被构造成放大由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单元转换的接收到的数字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强度测量电路被构造成测量所接收到的模拟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
所述放大器被构造成放大所接收到的模拟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系数确定单元,被构造成将适合于没有进行所述跳频的信道的频带的系数确定为所述信道的系数,以及将适合于进行了所述跳频的信道的不同的跳频的带的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信道的系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系数确定单元,被构造成将适合于没有进行所述跳频的信道的频带的系数确定为所述信道的系数,以及根据适合于不同的跳频的带的样本方差来确定进行了所述跳频的信道的系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数确定单元被构造成对所述样本方差的各项进行加权。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发送单元,被构造成发送连续变化的频带的基带信号;
衰减器,被构造成衰减所述基带信号;和
衰减率配置单元,被构造成设定所述衰减器的衰减率,其中
所述信号强度测量电路被构造成测量作为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基带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
所述系数确定单元被构造成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确定适合于每个所述频带的系数。
CN2009801045810A 2008-02-08 2009-01-27 无线通信设备 Pending CN1019399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8922A JP4805287B2 (ja) 2008-02-08 2008-02-08 無線通信装置
JP2008-028922 2008-02-08
PCT/JP2009/051682 WO2009099017A1 (en) 2008-02-08 2009-01-27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9921A true CN101939921A (zh) 2011-01-05

Family

ID=4095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45810A Pending CN101939921A (zh) 2008-02-08 2009-01-27 无线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38837B2 (zh)
EP (1) EP2241015B1 (zh)
JP (1) JP4805287B2 (zh)
KR (1) KR101156283B1 (zh)
CN (1) CN101939921A (zh)
TW (1) TWI384769B (zh)
WO (1) WO200909901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6604A (zh) * 2016-03-31 2017-10-20 恩智浦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射频(rf)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10830079A (zh) * 2019-11-29 2020-02-21 小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跳频增益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971653A (zh) * 2018-03-27 2020-11-20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分布式处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88268A (ja) * 2010-03-09 2011-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受信装置
JP2012195735A (ja) * 2011-03-16 2012-10-11 Sony Corp 利得制御回路、通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利得制御方法
JP5821390B2 (ja) 2011-08-10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4393884B (zh) 2014-11-21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接收机及射频接收机的自动增益调整方法
CN108988882B (zh) * 2017-05-31 2020-02-07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增益控制快速收敛方法和装置
EP3672092B1 (en) 2018-12-19 2022-01-26 Nxp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gain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4919A (en) * 1995-09-12 2000-08-15 Oki Telecom, Inc.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reduction circuit utilizing variable attenuation
WO2007022417A2 (en) * 2005-08-18 2007-02-22 Wionics Researc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frequency-hopped ofd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6335A (ja) * 1986-01-30 1987-08-03 Japan Radio Co Ltd 受信機の信号強度指示装置
JP3689625B2 (ja) 2000-09-14 2005-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JP2002217763A (ja) * 2001-01-19 2002-08-02 Sony Corp 入力レベル表示方法、入力レベル表示装置
US6959055B2 (en) * 2002-07-26 2005-10-25 Thomson Licensing Multi-stag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spread-spectrum receivers
US7317903B2 (en) * 2003-09-30 2008-0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15912B1 (ko) * 2004-08-10 2007-05-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디지털자동이득제어기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06229739A (ja) 2005-02-18 2006-08-31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
JP5211692B2 (ja) * 2005-04-28 2013-06-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7830991B2 (en) * 2005-10-03 2010-11-09 Harris Corporation Frequency selectiv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with dual non-symmetric attack and release times and interference detection feature
JP4264550B2 (ja) * 2005-11-15 2009-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並びにチャネル推定装置
JP2009005112A (ja) 2007-06-21 2009-01-08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無線受信装置
US8204460B2 (en) * 2007-08-08 2012-06-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cise transmit power adjust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4919A (en) * 1995-09-12 2000-08-15 Oki Telecom, Inc.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reduction circuit utilizing variable attenuation
WO2007022417A2 (en) * 2005-08-18 2007-02-22 Wionics Researc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frequency-hopped ofdm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6604A (zh) * 2016-03-31 2017-10-20 恩智浦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射频(rf)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7276604B (zh) * 2016-03-31 2021-02-19 恩智浦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射频(rf)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11971653A (zh) * 2018-03-27 2020-11-20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分布式处理系统
CN111971653B (zh) * 2018-03-27 2024-05-10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分布式处理系统
CN110830079A (zh) * 2019-11-29 2020-02-21 小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跳频增益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830079B (zh) * 2019-11-29 2021-06-25 小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跳频增益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0359A (en) 2009-12-01
TWI384769B (zh) 2013-02-01
KR101156283B1 (ko) 2012-06-14
US8638837B2 (en) 2014-01-28
JP2009188898A (ja) 2009-08-20
JP4805287B2 (ja) 2011-11-02
EP2241015A4 (en) 2013-11-06
US20100284450A1 (en) 2010-11-11
WO2009099017A1 (en) 2009-08-13
KR20100096281A (ko) 2010-09-01
EP2241015A1 (en) 2010-10-20
EP2241015B1 (en) 2017-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9921A (zh) 无线通信设备
US8295797B2 (en) MIMO radio interfaces
KR10120120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US854839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er output power compensation
CN101814938B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3517390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166721A (zh) 用于测试射频功率放大器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33560A (zh) 移动站通信业务状态的天线调整系统和方法
CN1248109A (zh) 发送/接收装置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EP133924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of gain equalization based on wideband multi-carrier base-station
JPWO2006093012A1 (ja)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及びその利得調整方法
Sârbu et al. Using CCDF statistic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radiated power dynamics in the near field of a mobile phone operating in 3G+ and 4G+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CN102801482B (zh) 一种信道模拟系统的动态范围调整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01222257B (zh) 智能天线赋形增益的测试方法
RU2395163C2 (ru) Калибровка антенной матрицы для многовходовых многовыходных систем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11637640B2 (en) Self-calibration for implicit beamforming
CN1565114B (zh) 用于在无线电发射机内限制信号的方法与装置
CN101138171A (zh) 测量所接收的信号质量
KR101417081B1 (ko) 무선통신모듈 측정 시스템
JP2010505316A (ja) Uwb装置及び方法
Noguet A Flexible Physical Layer for LPWA Applications
CN111600563A (zh) 一种用于电力线通信两级可编程放大器的增益控制装置
Olivier et al. Measurement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the exposure assessmen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f base stations using spread-spectrum modulation
AU20032626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a enlargement
CN115706567A (zh) 信号处理装置和可调阻抗匹配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