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8778B - 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8778B
CN101938778B CN2009101395977A CN200910139597A CN101938778B CN 101938778 B CN101938778 B CN 101938778B CN 2009101395977 A CN2009101395977 A CN 2009101395977A CN 200910139597 A CN200910139597 A CN 200910139597A CN 101938778 B CN101938778 B CN 101938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in
adaptive
harq
data
retransm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95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8778A (zh
Inventor
谭源春
彭佛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zhou Chengd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395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8778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4785 priority patent/WO201014511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38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8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8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87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站估计UE的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一信噪比SINRimin,该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为MCS取第一数值时,在重传UL-SCH数据的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基站估计待重传的UL-SCH数据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当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大于等于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基站通知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从而可有效提高UL-SCH数据的HARQ重传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重传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LTE(3GPP长期演进)是一种长期演进技术,其物理层采用混合自适应重传请求技术进行传输。
对于UL HARQ(上行HARQ)传输,基站首先采用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格式0(以下简称DCI0)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对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进行上行授权,UE依据收到的PDCCH中的DCI0后,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相应的UL HARQ资源发送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共享信道)数据。基站接收并解调该UL-SCH数据,如果能够正确解出来,则向该UE发送ACK信息。如果该UL-SCH数据解调错误,则需要告知UE采用基于UL HARQ重传数据。
现有的基于UL 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包括:基于非自适应HARQ(non-adaptive HARQ)重传数据和基于自适应HARQ(adaptive HARQ)重传数据。其中基于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是指该UL-SCH数据在进行HARQ重传时,使用上次新传或者重传使用的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资源和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法)格式进行传输。基站只需要通过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信道向该UE发送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信息即可。
而采用基于自适应HARQ(adaptive HARQ)重传数据时,基站除了需要通过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信道向该UE发送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信息外,还需要向该UE发送DCI0信息,DCI0中的NDI字段告知该UE对该UL-SCH数据采用自适应HARQ重传,UE还可以从DCI0中获取重传信息(包括PRB个数及其位置、MCS、RV(RedundancyVersion,冗余版本))等。
由于基站需要针对不同的UL HARQ重传数据方式对UE下发不同的信息,因此基站需要判断UE对该UL-SCH数据采用非自适应HARQ重传还是采用自适应HARQ重传,而现有技术中并未涉及到此类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可有效提高UL-SCH数据的HARQ重传的成功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一信噪比SINRimin,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为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一数值时,在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误块率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
当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小于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所述基站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二信噪比SINRjmin,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为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二数值时,在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时的误块率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当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时,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优选的,当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小于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与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一差值;
计算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与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二差值;
判断所述第一差值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差值,若是,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否则,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优选的,所述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的步骤为:
通过公式SINRnon-adaptive=SINR’+IR增益-deltaSINR,计算出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其中
SINR’表示:在所重传的时间传输间隔TTI时间段所使用的资源块上的信噪比;
IR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中,因使用不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
优选的,当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使用的资源块RB数量和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与上次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传输使用的资源块RB数量和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均相同时,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步骤为:
所述基站通过公式SINRmaxadaptive1=SINRnew1max+HARQ重传增益-deltaSINR,计算出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其中
HARQ重传增益包括:CC增益和IR增益,其中
CC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时,使用相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
SINRnew1max表示:在所使用的资源块RB上,在所重传的时间传输间隔TTI时间段内的最大信噪比SINR;
将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设置为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优选的,当在重传数据时,使用的资源块RB的数量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资源块RB的数量不一样,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的取值与上次传输使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值也不一样,且承载的传输块TB的比特数与待重传的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大小一样时,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步骤为:
所述基站通过公式SINRmaxadaptive2=SINRnew2max+HARQ重传增益-deltaSINR,计算出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其中
HARQ重传增益包括:CC增益和IR增益,其中
CC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时,使用相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
SINRnew2max表示:在所使用的资源块RB上,所重传的时间传输间隔TTI时间段内的最大信噪比SINR;
将计算得到的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设置为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优选的,当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使用的资源块RB的数量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资源块RB的数量不一样,而使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与上次传输使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一样,且承载的传输块TB的比特数与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大小一样时,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步骤为:
所述基站通过公式SINRmaxadaptive3=SINRnew3max+HARQ重传增益+码率增益-deltaSINR,计算出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其中
HARQ重传增益包括:CC增益和IR增益,其中
CC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时,使用相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码率增益表示:重传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使用的码率与上次重传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使用的码率不同而获得的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
SINRnew3max表示:在所使用的资源块RB上所重传的时间传输间隔TTI时间段内的最大信噪比SINR;
将计算得到的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设置为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和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不相等时,选取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和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中最大的一个自适应重传增益设置为自适应重传增益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所述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和所述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中的任意两个自适应重传增益相等时,
从相等的任意两个自适应重传增益中,选取使用最少的资源块RB数所对应的自适应重传增益与其他自适应重传增益进行比较,并将最大的自适应重传增益设置为自适应重传增益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和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都相等时,将使用最少的资源块RB数所对应的自适应重传增益设置为自适应重传增益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一信噪比SINRimin,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为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一数值时,在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误块率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
比较单元,用于当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优选的,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二信噪比SINRjmin,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为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二数值时,在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误块率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时,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优选的,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与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一差值;
第六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与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二差值;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差值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差值,若是,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否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估计UE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重传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然后计算出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当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大于等于第一信噪比时,通知UE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使得该UE待重传的UL-SCH数据能够在合适的PUSCH信道资源(即PRB个数及其位置)上以合适的传输格式(如MCS、RV等)进行重传,从而可提高UL-SCH数据的HARQ重传的成功率,同时,当满足以上条件且该UE待重传的UL-SCH数据采用非自适应HARQ重传时,还可以节省在重传过程中所需的PDCCH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上行HARQ重传数据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上行HARQ重传数据的三种情形;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上行HARQ重传数据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首先通过估计UE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重传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然后计算出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当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大于等于第一信噪比时,通知UE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上行HARQ重传数据方法的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基站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一信噪比SINRimin;
上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为MCS取第一数值时,在重传UL-SCH数据的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在本实施例中,MCS的取值范围为0~31,其中
(1)、MCS的取值范围中的0~28是用于UL-SCH数据的HARQ新传,此时MCS可决定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码率,并且使用的RV均为0;
(2)、MCS的取值范围中的29~31是用于UL-SCH数据的HARQ重传,此时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码率采用其上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该调制方式和码率对应MCS为0~28中的一个值),此时MCS可决定该数据的HARQ重传所使用的RV的取值,参见下表
    MCS     RV
    29     1
    30     2
    31     3
当UL-SCH数据采用某种调制方式和码率(该调制方式和码率对应MCS为0~28中的一个值)进行传输时,为了保证该UL-SCH数据的BLER(BlockError Rate,误块率)不大于预设误块率的原则,可计算出所需SINR的范围,即可根据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的取值,获得与该MCS值对应的在传输UL-SCH数据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和所需的最大信噪比。
例如:当重传UL-SCH数据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一数值时(假设第一数值等于i,0≤i≤28),在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为第一信噪比SINRimin;
当重传UL-SCH数据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二数值时(参见步骤105),在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为第二信噪比SINRjmin(假设第二数值等于j,0≤j≤28)。
在本实施例中,一般地,该预设误块率可设置为10%,当然也并不限于此。
步骤102、基站估计该待重传UL-SCH数据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
在固定的传输场景(例如:EPA(Extended Pedestrian A model)5Hz)中,将小区上行总带宽用CellULRB表示,该CellULRB包括:RB(资源块)的数量和位置信息。
待重传的UL-SCH数据的比特数为TBSretrans比特,待重传的UL-SCH数据上次传输使用的RB用RBAlloc表示,该RBAlloc包括:RB的数量和位置信息,其中RB的数量记为RBNumold。而待重传的UL-SCH数据上次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为MCSold。此时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原来的RB上进行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的计算公式为:
SINRnon-adaptive=SINR’+IR增益-deltaSINR
其中,SINR’表示:所需基于上行HARQ重传数据,在所重传的TTI时间段所使用的RBAlloc上的SINR;
IR(Incremental Redundancy,增量冗余)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中,使用不同的RV而获得的增益,在本实施例中,该RV的取值可以是0、1、2和3;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一般地,可将DeltaSINR设置为0.05dB,当然也并不限于此。
步骤103、判断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是否大于等于第一信噪比SINRimin,若是,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5。
也就是,比较步骤102中估计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与步骤101中估计的第一信噪比SINRimin的大小。参见图2中的(a)
步骤104、基站通知UE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
当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大于等于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基站可通知UE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优先考虑非自适应HARQ重传,因此相对于自适应HARQ重传可有效节省PDCCH资源。
步骤105、基站估计UE的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二信噪比SINRjmin;
继续参见图3,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为重传UL-SCH数据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二数值时(假设第二数值等于j,0≤j≤28),在重传UL-SCH数据时的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关于预设误块率的取值可参见步骤101中的描述。
步骤106、基站估计待重传的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该待重传的UL-SCH数据放在CellULRB上除RBAlloc以外的空闲RB上,或者以RBAlloc中的部分RB与RBAlloc以外的空闲RB结合上,或者以RBAlloc中的部分RB上来进行自适应HARQ重传,此时可令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为j(参见步骤105)。自适应HARQ重传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方式一、重传该UL-SCH数据使用的RB数与上次该UL-SCH数据传输使用的RB数和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均相同,即所使用的RB数为RBNumold,使用的MCS为MCSold(取值范围为0~28),需要注意的是,在CellULRB上除RBAlloc以外的空闲RB上,或者以RBAlloc中的部分RB与RBAlloc以外的空闲RB结合上,或者以RBAlloc中的部分RB上能分配出RBNumold个RB的组合可能有很多,可用集合{RBnew1i}表示;
方式二、重传该UL-SCH数据使用的RB的数量与上次传输使用的RB的数量不一样,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也不一样,用(RBnew2i,,MCSnew2i)表示,其中,RBnew2i表示重传该UL-SCH数据使用的RB;MCSnew2i表示在RBnew2i上重传该UL-SCH数据时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值范围为0~28。需要注意的是,在CellULRB上除RBAlloc以外的空闲RB上,或者以RBAlloc中的部分RB与RBAlloc以外的空闲RB结合上,或者以RBAlloc中的部分RB上能分配出RBnew2i个RB的组合可能有很多,RBnew2i本身也是可以变的,因此用集合{(RBnew2i,MCSnew2i)}表示。
在上述方式二中,还可针对不同的情况划分如下三种情形:
(i)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的RB的数量与上次传输使用的RB的数量不一样,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的取值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值也不一样,且承载的TB的比特数与待重传的UL-SCH数据大小一样;
(ii)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的RB的数量与上次传输使用的RB的数量不一样,且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的取值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值也不一样,但承载的TB的比特数比待重传的UL-SCH数据大;
(iii)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的RB的数量与上次传输使用的RB的数量不一样,且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的取值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值也不一样,但承载的TB块的比特数比待重传的UL-SCH数据小。
方式三、重传该UL-SCH数据使用的RB的数量与上次传输使用的RB的数量不一样,而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一样,且承载的TB块的比特数与待重传的UL-SCH数据大小一样。所使用的RB用RBnew3i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在CellULRB上除RBAlloc以外的空闲RB上或者以RBAlloc中的部分RB与RBAlloc以外的空闲RB结合上或者以RBAlloc中的部分RB上能分配出RBNumold个RB的组合可能有很多,用集合{RBnew3i}表示。
当采用方式二中的(ii)和(iii)情形进行HARQ重传时,由于与上次传输的UL-SCH数据长度不一致,无法进行HARQ合并,也就无法获得HARQ重传增益,此时相当于新传。
下面首先分别计算自适应重传该UL-SCH数据时方式一、方式二中的(i)情形和方式三下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
首先计算出方式一中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adaptive1,计算公式为:
SINRadaptive1=SINRnew1i+HARQ重传增益-deltaSINR
其中,
HARQ重传增益包括:CC(Chase Combining,chase合并)增益和IR增益,其中
CC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时,使用相同的RV而获得的增益。一般地,在相同数据的上行HARQ重传时,其CC增益<=IR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一般地,可将DeltaSINR设置为0.05dB,当然也并不限于此。
SINR new1i’表示:所需基于上行HARQ重传数据,在所使用的RBnew1i上所重传的TTI时间段内的SINR,在集合{RBnew1i}中最大的SINR new1i用SINR new1max表示,此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方式一的自适应HARQ重传的增益SINRmaxadaptive1,计算公式为:
SINRmaxadaptive1=SINRnew1max+HARQ重传增益-deltaSINR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方式二中的(ii)和(iii)在进行上行HARQ重传时,无法获得上行HARQ重传增益,因此,不考虑采用方式二中的(ii)和(iii)进行上行HARQ重传,而只需利用方式二中的(i)来进行上行HARQ重传。
方式二的(i)情形下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adaptive2的计算公式为:
SINRadaptive2=SINRnew2i+HARQ重传增益-deltaSINR
其中,SINRnew2i表示:所需基于上行HARQ重传数据,在所使用的RBnew2i上所重传的TTI时间段内的SINR,在集合{(RBnew2i,MCSnew2i)}中最大的SINRnew2i用SINRnew2max表示,此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方式一的自适应HARQ重传的增益SINRmaxadaptive2,计算公式为:
SINRmaxadaptive2=SINRnew2max+HARQ重传增益-deltaSINR
上述方式三中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adaptive3的计算公式如下:
SINRadaptive3=SINRnew3i+HARQ重传增益+码率增益-deltaSINR
上述HARQ重传增益包括:CC增益和IR增益,其中
CC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时,使用相同的RV而获得的增益。一般地,在相同数据的上行HARQ重传时,其CC增益<=IR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一般地,可将DeltaSINR设置为0.05dB,当然也并不限于此。
码率增益表示:重传该UL-SCH数据使用的码率与上次传输该UL-SCH数据使用的码率不同而获得的增益。
SINRnew3i表示:所需基于上行HARQ重传数据,在所使用的RBnew3i上所重传的TTI时间段内的SINR,在集合{RBnew3i}中最大的SINR new3i用SINR new3max表示,此时可以获得最大的方式三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计算公式为:
SINRmaxadaptive3=SINRnew3max+HARQ重传增益+码率增益-deltaSINR
自适应重传UL-SCH数据时,只能采取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此时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考虑。
(1)当只有方式一可供选择时,可将SINRmaxadaptive1设置为SINRmaxadaptive,然后执行步骤107;
(2)当只有方式二中的(i)情形可供选择时,可将SINRmaxadaptive2设置为SINRmaxadaptive,然后执行步骤107;
(3)当只有方式三可供选择时,可将SINRmaxadaptive3设置为SINRmaxadaptive,然后执行步骤107;
(4)当同时存在方式一、方式二中的(i)情形和方式三时,采用以下方式进行选取:
步骤A:从SINRmaxadaptive1、SINRmaxadaptive2和SINRmaxadaptive3中挑选最大的一个,即:SINRmaxadaptive=max{SINRmaxadaptive1,SINRmaxadaptive2,SINRmaxadaptive3},并用SINRmaxadaptive对应的那种方式用于图1的判断。如果SINRmaxadaptive1、SINRmaxadaptive2和SINRmaxadaptive3中有几个并列最大的值,则进入步骤B继续判断;
也就是,当SINRmaxadaptive=SINRmaxadaptive1时,采用方式一进行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此时重传该UL-SCH数据所使用的RB数与上次该UL-SCH数据传输使用的RB数和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均相同。
当SINRmaxadaptive=SINRmaxadaptive2时,采用方式二中的(i)情形进行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此时重传该UL-SCH数据所使用的RB的数量比上次传输使用的RB的数量不一样,  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的取值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值也不一样
当SINRmaxadaptive=SINRmaxadaptive3时,采用方式三进行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此时重传该UL-SCH数据所使用的RB数与上次该UL-SCH数据传输使用的RB数不一样,而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相同。
步骤B:选择相同的自适应重传增益的几种方式中使用RB数最少的那种方式下所对应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作为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依据文献3GPP TS 36.213-V8.7.0,LTE系统中对调度的TB(TransportBlock,传输块)块大小是通过DCI格式中的RB资源分配信息(具体来说是RB资源分配信息中的RB个数)和传输该TB块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告知UE的,即分配RB个数和传输该TB块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决定了调度的TB块大小,用(RB个数,MCS)表示。有的TB块只对应一种RB个数和MCS组合,例如大小为24比特的TB块只有(1,1)这种组合;有的TB块对应多种RB个数和MCS组合,且各RB个数和MCS组合之间的RB个数和MCS均不相等,例如大小为120比特的TB块有(1,8)、(2,4)和(5,0)共三种组合;有的TB块对应多种RB个数和MCS组合,且各RB个数和MCS组合之间的RB个数不相等,而MCS相等,例如大小为2600比特的TB块有(93,0)和(94,0)两种组合;还有的TB块对应多种RB个数和MCS组合,且各RB个数和MCS组合之间的RB个数不相等,而MCS相等或者不相等,例如大小为24496比特的TB块有(40,26)、(39,27)和(38,27)等。因此,一个TB块至少会支持以上自适应HARQ重传的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5)当存在方式一、方式二和方式三中的任意两种方式可供选择时,可参考上述(4)的选取原则,首先,比较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大小,将较大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设置SINRmaxadaptive,然后执行步骤107;
当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相等时,可选择相同的自适应重传增益的两种方式中使用RB数最少的那种方式所对应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作为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例如:当存在方式一和方式三可供选择时,首先比较第一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与第三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的大小,
若第一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大于第三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时,可将SINRmaxadaptive1设置为SINRmaxadaptive,然后执行步骤107;
若第一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等于第三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时,选择方式一和方式三中使用RB数最少的那种方式下所对应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作为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然后执行步骤107;其他情况于此类似,在此不再敷述。
步骤107、判断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是否大于等于第二信噪比SINRjmin,若是,执行步骤108;否则,执行步骤109;
步骤108、基站通知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
参见图2中(b),若计算得到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大于第二信噪比SINRjmin,以及计算得到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小于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基站通知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
步骤109、计算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与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一差值,然后执行步骤110;
也就是用第一信噪比SINRimin减去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获得第一差值。
步骤110、计算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与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二差值;
也就是,用第二信噪比SINRjmin减去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获得第二差值,然后执行步骤111。
判断111、判断第一差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差值,若是,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8。
也就是,比较(SINRimin-SINRnon-adaptive)是否小于等于(SINRjmin-SINRmaxadaptive),若是,基站通知UE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否则,基站通知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
参见图2中的(c),由图中可知,(SINRimin-SINRnon-adaptive)小于(SINRjmin-SINRmaxadaptive),此时基站通知UE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
由上述可知,通过估计UE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重传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然后计算出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当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大于等于第一信噪比时,通知UE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待重传的UL-SCH数据,使得该UE待重传的UL-SCH数据能够在合适的PUSCH信道资源上以合适的传输格式进行重传,从而可提高UL-SCH数据的HARQ重传的成功率,同时,当满足以上条件且该UE待重传的UL-SCH数据采用非自适应HARQ重传时,还可以节省在重传过程中所需的PDCCH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另需首先说明的是,由于下述的实施例是为实现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故该基站中的单元都是为了实现前述方法的各步骤而设,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任何可实现上述方法的基站和单元都应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且在下面的描述中,与前述方法相同的内容在此省略,以节约篇幅。
参见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框图,该基站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一信噪比SINRimin,并将该第一信噪比SINRimin发送给比较单元,上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为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重传时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一数值时,在重传UL-SCH数据的误块率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估计待重传的UL-SCH数据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并将该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发送给比较单元;
比较单元,用于当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大于等于该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通知UE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该待重传的UL-SCH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基站还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估计待重传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并将该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发送给比较单元;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二信噪比SINRjmin,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为待重传的UL-SCH数据在重传时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二数值时,在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比较单元,还用于当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大于等于第二信噪比SINRjmin时,通知UE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该待重传的UL-SCH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基站还包括: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与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一差值;
第六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与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二差值;
比较单元,还用于判断第一差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差值,若是,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UL-SCH数据;否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UL-SCH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基站还包括:
存储单元,与第二计算单元和第三计算单元连接,用于保存上行HARQ重传中使用的冗余版本RV值。
由上述可知,通过估计UE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数据在重传时的SINR,然后分别计算出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和计算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最后可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判断该UE的HARQ是采用非自适应重传还是自适应重传,从而可提高UL-SCH数据的HARQ重传的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一信噪比SINRimin,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为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一数值时,在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误块率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
当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小于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所述基站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二信噪比SINRjmin,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为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二数值时,在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时的误块率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当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时,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小于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与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 SINRnon-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一差值;
计算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与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二差值;
判断所述第一差值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差值,若是,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否则,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的步骤为:
通过公式SINRnon-adaptive=SINR’+IR增益-deltaSINR,计算出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其中
SINR’表示:在所重传的时间传输间隔TTI时间段所使用的资源块上的信噪比;
IR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中,因使用不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使用的资源块RB数量和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与上次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传输使用的资源块RB数量和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均相同时,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步骤为:
所述基站通过公式SINRmaxadaptive1=SINRnew1max+HARQ重传增益-deltaSINR,计算出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其中
HARQ重传增益包括:CC增益和IR增益,其中
CC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时,使用相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IR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中,因使用不同的冗余 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
SINRnew1max表示:在所使用的资源块RB上,在所重传的时间传输间隔TTI时间段内的最大信噪比SINR;
将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设置为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重传数据时,使用的资源块RB的数量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资源块RB的数量不一样,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的取值与上次传输使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值也不一样,且承载的传输块TB的比特数与待重传的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大小一样时,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步骤为:
所述基站通过公式SINRmaxadaptive2=SINRnew2max+HARQ重传增益-deltaSINR,计算出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其中
HARQ重传增益包括:CC增益和IR增益,其中
CC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时,使用相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IR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中,因使用不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
SINRnew2max表示:在所使用的资源块RB上,所重传的时间传输间隔TTI时间段内的最大信噪比SINR;
将计算得到的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设置为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使用的资源块RB的数量与上次传输使用的资源块RB的数量不一样,而使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与上次传输使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一样,且承载的传输块TB的比特数与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大小一样时,所述基站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步骤为:
所述基站通过公式SINRmaxadaptive3=SINRnew3max+HARQ重传增益+码率增益-deltaSINR,计算出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其中
HARQ重传增益包括:CC增益和IR增益,其中
CC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时,使用相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IR增益表示:相同数据在上行HARQ新传和重传中,因使用不同的冗余版本RV而获得的增益;
码率增益表示:重传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使用的码率与上次重传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使用的码率不同而获得的增益;
deltaSINR表示:衰落裕量,用于补偿衰落信道;
SINRnew3max表示:在所使用的资源块RB上所重传的时间传输间隔TTI时间段内的最大信噪比SINR;
将计算得到的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设置为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和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不相等时,选取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和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中最大的一个自适应重传增益设置为自适应重传增益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9.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所述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和所述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中的任意两个自适应重传增益相等时,
从相等的任意两个自适应重传增益中,选取使用最少的资源块RB数所对应的自适应重传增益与其他自适应重传增益进行比较,并将最大的自适应重传增益设置为自适应重传增益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10.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1、第二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2和第三自适应重传增益SINRmaxadaptive3都相等时,将使用最少的资源块RB数所对应的自适应重传增益设置为自适应重传增益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一信噪比SINRimin,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为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一数值时,在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误块率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
比较单元,用于当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当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小于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用于估计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
第四计算单元,当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小于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时,用于估计用户设备的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在重传时的第二信噪比SINRjmin,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为UL-SCH数据重传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码率所对应的MCS取第二数值时,在重传所述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的误块率BLER不大于预设误块率时所需的最小信噪比;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当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时,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 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五计算单元,当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小于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时,用于计算所述第一信噪比SINRimin与所述非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SINRnon-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一差值;
第六计算单元,当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小于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时,用于计算所述第二信噪比SINRjmin与所述自适应HARQ重传增益的最大值SINRmaxadaptive的差值,获得第二差值;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差值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差值,若是,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非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否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选择自适应HARQ重传数据的方式重传所述待重传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 
CN2009101395977A 2009-06-30 2009-06-30 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8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95977A CN101938778B (zh) 2009-06-30 2009-06-30 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PCT/CN2009/074785 WO2010145114A1 (zh) 2009-06-30 2009-11-04 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95977A CN101938778B (zh) 2009-06-30 2009-06-30 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8778A CN101938778A (zh) 2011-01-05
CN101938778B true CN101938778B (zh) 2013-03-20

Family

ID=43355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959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8778B (zh) 2009-06-30 2009-06-30 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38778B (zh)
WO (1) WO20101451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442B (zh) * 2012-03-15 2017-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有限长度循环缓存速率匹配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973418B (zh) * 2013-01-29 2018-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道激活检测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183A (zh) * 2002-01-17 2003-07-30 杨大成 一种新型的混合自动请求重发(harq)技术
WO2008044985A1 (en) * 2006-10-11 2008-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al redundancy version (rv) selection for umts hsdpa transmissions
CN101174931A (zh) * 2006-10-30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类型选择方法、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系统
WO2008128204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ynchronous harq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183A (zh) * 2002-01-17 2003-07-30 杨大成 一种新型的混合自动请求重发(harq)技术
WO2008044985A1 (en) * 2006-10-11 2008-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al redundancy version (rv) selection for umts hsdpa transmissions
CN101174931A (zh) * 2006-10-30 2008-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类型选择方法、相应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及系统
WO2008128204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ynchronous harq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8778A (zh) 2011-01-05
WO2010145114A1 (zh) 201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2941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3428836B (zh) 基于harq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505212B (zh) 操作harq缓冲器的方法
KR101994056B1 (ko) Ack/nack 응답 메시지의 매핑 방법 및 단말
EP159424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th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on a HARQ process in an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
US7751382B2 (en) Power for uplink acknowledgment transmission
WO2012088874A1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2340385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296165B (zh) 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EP2080307B1 (en)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in the multi-carriers system
CN1033544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KR20050082333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패킷 데이터의 재전송을 위해효율적으로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3384193B (zh) 终端调度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3873211B (zh) 一种harq重传和盲检测方法
KR20060025035A (ko) 상향링크 전용 채널을 통한 재전송 패킷의 전송 전력 제어방법
CN102404094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48576A (zh) 下行harq重传中msc等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1908953A (zh) 一种对重传数据进行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38778B (zh) 基于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CN103188060A (zh) 重传方法和设备
CN103825686A (zh) 一种配置lte终端上行重传调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02404095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826948B (zh) 增强型长期演进系统中ack/nack的传输方法、基站
CN101527620A (zh) 数据重传方法、数据接收方法、通信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03095390B (zh) 一种用于在eNB中配置下行链路的方法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TE Corporatio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Up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based data repeat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1

Address after: No. 40, Mei Ning Guan, Xinhua Street, Xiaonan District, Xiaogan, Hubei

Patentee after: Hu Xiayan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7

Address after: 510640 2414-2416 of the main building 371, five mountai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2000 No. 40, Ning Ning Guan, Xinhua Street, Xiaonan District, Xiaogan, Hubei.

Patentee before: Hu Xiay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2

Address after: 221300 west side of Dai Zhuang substation, G310 and X208 intersection of Dai Zhuang Town, Pizhou City, Xuzhou, Jiangsu, China

Patentee after: Pizhou Chengd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40 2414-2416 of the main building 371, five mountai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