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6484B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6484B
CN101936484B CN2010102143251A CN201010214325A CN101936484B CN 101936484 B CN101936484 B CN 101936484B CN 2010102143251 A CN2010102143251 A CN 2010102143251A CN 201010214325 A CN201010214325 A CN 201010214325A CN 101936484 B CN101936484 B CN 101936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body sensor
sensor portion
illuminating par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43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6484A (zh
Inventor
大坪笃
河野忠博
长罔慎一
一罔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36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6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6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64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4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intended only for mounting on a ceiling or the like overhead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42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 F21V23/0471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detecting the proximity, the presence or the movement of an object or a pers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3/00Elongate light sources, e.g. fluorescent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Abstract

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人体传感器部难以受到从发光部放射的热线的影响,可相对配光区域确保适当的检测区域,施工性好且可抑制成本上升。照明装置被设定为,检测角度(α)比半值角(β)大,使得设置在远离地面位置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在地面上的检测区域包含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整体,检测角度是通过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的、包含电路基板(211)的一个表面的平面的法线(L1)与第一直线(L2)所成的角度,第一直线(L2)是连结受光面中心与检测区域外周的直线,所述半值角是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在从该发光部(213)放射且放射光量为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的光的放射方向上延长的第二直线(L4)所成的角度。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发光部和检测是否有人的人体传感器部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提供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具备:人体传感器部,在检测出在检测区域中有人时,输出人体检测信号;和控制部,根据从该人体传感器部输出的人体检测信号,使由灯等构成的发光部点亮。这里,所述人体传感器部一般具备可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的热电型传感器元件。
但是,这类照明装置中,当所述人体传感器部未检测到从位于检测区域中的人的人体发出的热线从而所述发光部熄灭时,有时即便检测区域中无人,也检测到从所述发光部放射的热线的变化,从而输出所述人体检测信号。此时,担心所述照明装置根据错误输出的所述人体检测信号来再次重复点亮。
对此,提议一种照明装置,例如图12所示,该照明装置设置在从地面(未图示)向上方离开的部位,具备长条的装置主体11’;由安装在沿装置主体11’的长度方向分开设置的一对插座10’、10’之间的直管型荧光灯构成的发光部3’;和在检测到在检测区域中有人时输出人体检测信号的人体传感器部6’,人体传感器部6’以被传感器支撑台7’支撑的方式,设置在一对插座10’、10’的一个插座10’上与发光部3’侧相反一侧的装置主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图12中的右端部)(参照专利文献1)。装置主体11’由木螺钉装配在天花板材料上,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用于使发光部3’点亮的点亮装置4’。另外,在装置主体11’中,穿设有电源线引入孔111’,将插通于电源线引入孔111’的电源线112’与用于电连接装置主体11’上设置的点亮装置4’与电源线112’的端子台13’连接。并且,将透光性盖5’以覆盖发光部3’的方式,利用螺钉114’装配在装置主体11’上。
在图12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中,通过将人体传感器部6’相对插座10’配置在与发光部3’侧相反一侧的装置主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从而难以受到从发光部3’放射的热线的影响,抑制人体传感器部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在发光部3’熄灭时检测到从发光部3’放射的热线的变化而误输出所述人体检测信号。
另外,以前提议一种照明装置,如图13所示,该照明装置设置在离开地面(未图示)的部位,具备:装置主体11”,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用于在内部容纳由白炽灯构成的发光部3”;和反射板51”,在装置主体11”内部以包围发光部3”周围的方式配置,将来自发光部3”的光反射到装置主体11”的开口部侧,该照明装置设置有从装置主体11”的所述开口部内周部向所述开口部内侧突出的突出部61”,在突出部61”中,以朝向装置主体11”的所述开口部外方向的方式装配人体传感器部6”(参照专利文献2)。
在图13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中,通过将人体传感器部6”设置在从装置主体11”的所述开口部内周部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61”中,在外观上不使人体传感器部6”显眼。另外,图13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与一般的嵌顶灯(downlight)一样,可被装配在贯穿设置于天花板材料(未图示)的装配孔(未图示)内侧,可以与该嵌顶灯一样的施工方法设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353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57916号公报
但是,在图12和图13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中,由于人体传感器部6’、6”配置于离开发光部3’、3”中心的位置上,所以在所述地面上,人体传感器部6’、6”的所述检测区域的中心相对于分布有从发光部3’、3”放射的光中放射光量为最大放射光量一半以上的光的配光区域的中心而言,是不对称的。因此,在图12和图13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中,若发光部3’、3”在所述地面上的所述配光区域的范围与人体传感器部6’、6”在所述地面上的所述检测区域的范围大致相同,则在所述配光区域内产生与所述检测区域不重叠的区域,从而有时无论所述配光区域内是否有人,发光部3’、3”都熄灭,或即便人进入所述配光区域,发光部3’、3”也不点亮,或从人进入所述配光区域开始至发光部3’、3”点亮为止的时间变长。即,在图12和图13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中,难以确保适当的所述检测区域,该适当的所述检测区域使得不会存在无论所述配光区域内是否有人发光部3’、3”都熄灭的情况,且可抑制从人进入所述配光区域开始至发光部3’、3”点亮为止的时间被较大延迟的情况。
另外,在图12和图13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中,若所述配光区域中与人体传感器部6’、6”的所述检测区域不重叠的区域中有人,则人体传感器部6’、6”不能检测到人,有时在人未预期下发光部3’、3”就熄灭。另外,在图12和图13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中,在所述配光区域比所述检测区域更广的情况下,若仅考虑各照明装置的所述配光区域来设置多个照明装置,则有时即便在以彼此相邻的方式装配于天花板面上的两个照明装置在所述地面上的配光区域的端部有人,人体传感器部6’、6”也无法检测到人。
另外,在图12和图13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中,在地面上的所述配光区域的范围与地面上的所述检测区域的范围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为了使所述配光区域与所述检测区域大致重叠,考虑对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相对地面的倾角进行微调,但担心很难进行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受光面相对地面的倾角微调,施工性低下。
另外,在图12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中,为了抑制发光部3’对人体传感器部6’的热线影响,需要在装置主体11’中离开发光部3’的部位,设置具有用于支撑人体传感器部6’的构造的传感器支撑台7’,担心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中,人体传感器部难以受到从发光部放射的热线的影响,相对分布有来自发光部的光的配光区域能够确保适当的人体传感器部的检测区域,施工性好,且可抑制成本上升。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人体传感器部,在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的传感器元件检测到热线的变化时,输出人体检测信号;多个发光部,具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控制部,根据从人体传感器部输出的人体检测信号,使全部发光部具有的固体发光元件点亮;电路基板,安装有人体传感器部和发光部;和装置主体,以热线能够向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人体传感器部入射且从发光部放射的光能够出射的方式来支撑电路基板,将检测角度设定为比表示发光部的指向特性的半值角大,使得人体传感器部在地面上的检测区域包含地面上的配光区域整体,该配光区域分布有从发光部放射且放射光量为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以上的光,所述检测角度是通过人体传感器部的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的、包含电路基板的一个表面的平面的法线与第一直线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一直线是连结人体传感器部的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地面上的检测区域外周的直线,所述半值角是配置在距人体传感器部最远位置上的发光部的光轴与第二直线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二直线是在从发光部放射的光的放射光量为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的光的放射方向上延长的直线。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检测角度设定得比表示发光部的指向特性的半值角大,使得人体传感器部在地面上的检测区域包含在地面上的配光区域整体,该配光区域分布有从发光部放射且放射光量为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以上的光,所述检测角度是通过人体传感器部的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的、包含电路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的平面的法线与第一直线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一直线是连结人体传感器部的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地面上检测区域外周的直线,所述半值角是发光部的光轴与第二直线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二直线是在从发光部放射的光的放射光量为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的光的放射方向上延长的直线,由此,由发热量比荧光灯等少的固体发光元件构成发光部,所以人体传感器部的人体检测信号的输出难以受到从发光部放射的热线的影响,因此人体传感器部不会检测到从发光部放射的热线的变化而错误地输出人体检测信号。另外,通过将检测角度设定得比半值角大,使得检测区域包含配光区域整体,由此,地面上的配光区域内没有与地面上人体传感器部的检测区域不重叠的区域,且检测区域比配光区域更广,所以可确保适当的检测区域,该适当的检测区域使得无论配光区域内是否有人,发光部都不熄灭,且可抑制从人进入配光区域至发光部点亮的时间变长。另外,通过将检测角度设定得比半值角大,使得检测区域包含配光区域整体,由此,不必对人体传感器部的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相对地面的倾角进行微调,以便配光区域内不产生与检测区域不重叠的区域,所以有施工性良好的优点。并且,装置主体只要具有可支撑安装有人体传感器部和发光部的电路基板的构造即可,所以不必在装置主体中单独设置保持发光部的构造和保持人体传感器部的构造,所以可简化装置主体的构造,可抑制成本上升。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配置成所述人体传感器部和所述多个发光部距所述地面的高度相同,配置所述人体传感器部和所述发光部,使得关于中心间距离,在设该中心间距离为W、所述人体传感器部距所述地面的高度为H、所述检测角度为α、所述半值角为β时,关系式W<H×[tanα-tanβ]成立,所述中心间距离是与配置在距所述人体传感器部最远位置上的所述发光部的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人体传感器部的所述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所述光轴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所述人体传感器部配置在离开所述地面的位置上,配置所述人体传感器部和所述发光部,使得关于中心间距离,在所述中心间距离、所述人体传感器部距所述地面的高度、所述检测角度、和所述半值角之间,所述关系式成立,所述中心间距离是与配置在距所述人体传感器部最远位置上的所述发光部的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人体传感器部的所述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所述光轴之间的距离,由此,容易设定与配置在距所述人体传感器部最远位置上的所述发光部的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人体传感器部的所述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所述光轴间距离即中心间距离,所以可容易地制造。另外,由于配置成所述人体传感器部距所述地面的高度与多个所述发光部距所述地面的高度相同,所以与所述人体传感器部距所述地面的高度与所述发光部距所述地面的高度不同的情况相比,所述检测区域和所述配光区域的设计变容易。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以包围所述人体传感器部周围的方式配置多个所述发光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包围所述人体传感器部周围的方式配置多个所述发光部,相对于通过所述人体传感器部的所述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的、包含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一个表面的平面的所述法线,所述配光区域大致对称,所以能够使所述发光部点亮的定时设为相同,而与人进入所述配光区域的进入方向无关。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a)是主要部分仰视图,(b)是主要部分的局部侧视图。
图2是上述照明装置设置在天花板材料中的状态下局部截断的侧视图。
图3是取下上述照明装置的反射部件和盖后的状态下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上述照明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5是上述照明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上述照明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7表示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a)是主要部分示意侧视图,(b)是主要部分示意仰视图。
图8是上述照明装置设置在天花板材料中的状态下局部截断的侧视图。
图9是上述照明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示意仰视图。
图11是上述照明装置设置在天花板材料中的状态下局部截断的侧视图。
图12是现有例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另一现有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符号说明
2照明装置
11、111A、111B装置主体
22控制部
211、211A、211B电路基板
213发光部
216人体传感器部
α检测角度
β半值角
D检测区域
S配光区域
F1地面
L1法线
L2第一直线
L3光轴
L4第二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如图1-图3所示,是装配在办公室或住宅等的天花板材料C中的天花板嵌入型嵌顶灯,具备:多个(在图示例中为5个)发光部213,具有多个作为固体发光元件的LED(未图示);人体传感器部216,在作为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的传感器元件的后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检测到热线的变化时,输出人体检测信号;照度传感器部212(参照图4),用于检测照明装置2的周围亮度;控制部22(参照图4),使人体传感器部216和照度传感器部212驱动,并根据从人体传感器部216输出的所述人体检测信号,使发光部213具有的所述多个LED点亮;和平面视图大致为圆形的板状电路基板211,在一个表面上安装有人体传感器部216和发光部213。这里,将多个发光部213配置在人体传感器部216的周围。另外,由人体传感器部216、照度传感器部212、多个发光部213和电路基板211构成LED单元2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如图2和图3所示,具备:装置主体11,由金属(例如Al、Cu等导热率高的金属)形成,将LED单元21和控制部22容纳于内部;圆筒状的装配框12,由圆筒状部件形成,且具有从该圆筒状部件下端部的外周整体向外延伸出的外凸缘部12b,利用装配螺钉(未图示)装配在装置主体11上;端子台13,配设在装置主体11外侧的上端侧,用于向容纳于装置主体11内部的控制部22供电;和3个装配弹簧14,设置在装配框12的外侧,用于将装置主体11和装配框12装配在作为建造材料的天花板材料C上。这里,在天花板材料C中贯穿设置平面视图为圆形的装配孔C2,在使外凸缘部12b的上面抵接于天花板材料C的天花板面C1中的装配孔C2周部的方式,将装配框12配置在装配孔C2的内侧,并且,多个装配弹簧14弹性接触天花板材料C中的装配孔C2的周部上面,由此将装配框12和装置主体11固定在天花板材料C中。
装置主体11具备第一容纳部11a,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内部容纳控制部22;和由金属板构成的支撑基板11b,形成为嵌合于装配框12内侧的形状,且固定在第一容纳部11a的下端侧,并且利用装配螺钉等安装有LED单元21,在支撑基板11b中,设置贯通孔(未图示),该贯通孔用于插通从控制部22向LED单元21的发光部213通电用的电线(未图示)、用于传输从LED单元21的人体传感器部216输出的人体检测信号的第一信号线(未图示)、和用于传输从LED单元21的照度传感器部212输出的输出信号的第二信号线(未图示)。另外,在装置主体11中,以覆盖LED单元21的方式,装配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圆板状盖15。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11内部的盖15与电路基板211之间,以包围各发光部213周围的方式,配设用于反射从发光部213放射的光的反射部件16。并且,装置主体11以热线能够射入安装于电路基板211的所述一个表面侧的人体传感器部216且从发光部213放射的光能够射出的方式,支撑电路基板211。
人体传感器部216如图1(b)所示,具备由聚乙烯树脂形成的、外周面形成为大致半球面状的透镜216a,在透镜216a的内侧配设有作为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的传感器元件的热电型传感器元件(未图示)。人体传感器部216为了能检测出检测区域内的人的微小动作,而使用具有在正方形顶点位置上排列4个传感元素的形式的四边形热电型传感器元件,来作为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这里,透镜216a由菲涅耳透镜构成的多个透镜小体216a2的集合体构成。当人进入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时,人体传感器部216检测出从人体放射的热线,从而生成人体检测信号,输出到后述的控制电路部221。
照度传感器部212由作为一体设置有发光二极管和用于放大来自发光二极管的信号的放大器等的模块的发光IC二极管(未图示)构成,配设在透镜216a的内侧。照度传感器部212生成大小与照明装置2的周围照度成正比的输出信号Vs(参照图5),并输出到控制电路部221。
发光部213中具有多个串联连接多个所述LED而成的串联电路,该多个串联电路被并联连接。将所述多个LED容纳在一体形成有具有大致半球面的透镜的平面视图为圆形的封装213a中。
这里,LED单元21如图1所示,在电路基板211的所述一个表面的大致中央部,配设人体传感器部216,并配置5个发光部213,以包围该人体传感器部216的周围。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5个发光部213被配置成在人体传感器部216的周向上等间隔,并且与各发光部213的光轴(例如图1(b)的L3)正交的方向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所述各光轴之间的距离W相同,为规定距离(例如20m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中,LED单元21的构成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可构成为具备下述LED单元21,该LED单元21在电路基板211中贯穿设置了能够插入多个发光部213的各封装213a的多个贯通孔(未图示),以将多个发光部213从电路基板211的另一个表面侧插入多个所述贯通孔的每个中的方式来安装构成,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下述LED单元21,该LED单元21在电路基板211中贯穿设置了能够插入人体传感器部216的透镜216a的贯通孔(未图示),以将人体传感器部216从电路基板211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侧插入所述贯通孔中的方式来安装构成,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下述LED单元21,该LED单元21在电路基板211中贯穿设置了能够插入人体传感器部216的透镜216a和多个发光部213的封装213a的所述贯通孔,以人体传感器部216和多个发光部213都从电路基板211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侧插入所述贯通孔中的方式来安装构成。
控制部22如图4所示,具备:控制电路部221,经由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分别电连接于人体传感器部216和照度传感器部212上;控制电源部224,用于向控制电路部221供电;恒流电源部225,经由所述电线向发光部213输出直流电流;整流平滑部223,对从交流电源AC提供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和平滑,并向控制电源部224和恒流电源部225分别提供直流电;和输入保护部222,插入到交流电源AC与整流平滑部223之间,用于防止从交流电源AC向整流平滑部223流入过电流。
控制电路部221中具备微机(下面称为传感器控制用微机)IC1,该微机根据从人体传感器部216输出的所述人体检测信号和照度传感器部212的输出信号Vs,输出后述的熄灭控制信号或点亮控制信号。
控制电源部224由降压斩波器电路构成,该降压斩波器电路包括:由在整流平滑部223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的第一开关元件(未图示)和能够与从数khz到数十khz的高开关频率相对应的第一高速二极管(未图示)构成的串联电路;由在所述第一高速二极管两端之间连接的电感(未图示)和平滑用电容(未图示)构成的串联电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且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时间的开关电源用IC(未图示)。在构成控制电源部224一部分的所述平滑电容的两端之间,连接有控制电路部221,从控制电源部224向控制电路部221输出直流电压。
恒流电源部225由降压斩波器电路构成,该降压斩波器电路包括:由在整流平滑部223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的第二开关元件(未图示)与第二高速二极管(未图示)构成的串联电路;由在所述第二高速二极管两端之间连接的磁轭线圈构成的电感(未图示)与平滑用电容(未图示)所构成的串联电路;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且构成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开、关时间的控制器的微机(下面称为控制器用微机)IC2。在构成恒流电源部225一部分的所述平滑电容的两端之间,连接有构成发光部213的所述多个LED的串联电路,从恒流电源部225向多个LED的串联电路输出恒定的直流电流。
整流平滑部223包括对从交流电源AC提供的交流电流进行全波整流的二极管桥(未图示)、和在所述二极管桥的输出端之间连接并用于对从所述二极管桥输出的脉动电流进行平滑的铝电解电容构成的平滑用电容(未图示)。
输入保护部222插入到交流电源AC与整流平滑部223之间,包括在交流电源AC的输出端之间连接的电流熔丝(未图示)和薄膜电容(未图示)所构成的串联电路、和包含在所述薄膜电容两端之间连接的电容(未图示)的噪声防止滤波电路(未图示)。
下面,根据图5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的动作。
若人进入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检测区域,则人体传感器部216检测出从所述检测区域中的人的人体放射的热线,向控制电路部221的传感器控制用微机IC1输出所述人体检测信号。控制电路部221的传感器控制用微机IC1接收从人体传感器部216输出的所述人体检测信号。另外,传感器控制用微机IC1继续接收来自照度传感器部212的输出信号Vs,比较来自照度传感器部212的输出信号Vs的大小与事先设定的点亮开始照度设定值(例如50勒克司),若来自照度传感器部212的输出信号Vs的大小比所述点亮开始照度设定值大(图5的a点和b点),则向恒流电源部225中包含的控制器用微机IC2输出用于指示使发光部213熄灭的熄灭控制信号(Hi输出信号)。控制器用微机IC2若接收从传感器控制用微机IC1输出的所述熄灭控制信号,则控制恒流电源部225,以截断从恒流电源部225向发光部213的电流供应,从而不点亮发光部213具有的所述多个LED。这里,恒流电源部中,包含于恒流电源部225中的振荡电路(未图示)停止振荡。
另一方面,传感器控制用微机IC1在接收到从人体传感器部216输出的所述人体检测信号时,若来自照度传感器部212的输出信号Vs的大小比所述点亮开始照度设定值小(图5的c点),则向控制器用微机IC2输出用于指示使发光部213点亮的点亮控制信号。控制器用微机IC2若接收到从传感器控制用微机IC1输出的所述点亮控制信号,则控制恒流电源部225开始从恒流电源部225向发光部213的通电,使发光部213具有的所述多个LED点亮。
之后,若人体传感器部216没有检测到从位于所述检测区域的人的人体放射的热线,则不从人体传感器部216向控制电路部221输出所述人体检测信号。这里,传感器控制用微机IC1在从没有向控制电路部221输入所述人体检测信号起经过规定的点亮保持时间T1(例如1分钟)之后(图5的d点),向控制器用微机IC2输出所述熄灭控制信号。控制器用微机IC2在接收到从传感器控制用微机IC1输出的所述熄灭控制信号时,控制恒流电源部225截断从恒流电源部225向发光部213的电流供应,使发光部213具有的所述多个LED熄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中,如图2所示,5个发光部213分别离开人体传感器部216配置,将检测角度α设定得比表示发光部213的指向特性的半值角β大,从而使得地面F1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参照图6)包含地面F1上的配光区域S整体(参照图6),该配光区域S分布有从发光部213放射的光的放射光量为从发光部213放射的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以上的光,所述检测角度α是通过人体传感器部216具有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的、包含电路基板211的所述一个表面的平面的法线L1与第一直线L2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一直线L2是连结人体传感器部216具有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受光面中心与地面F1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外周的直线,所述半值角β是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在从发光部213放射且放射光量为最大放射光量一半的光的放射方向上延长的第二直线L4所成的角度。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在发光部213的周围设置有反射部件16,并且在发光部213的下侧设置有盖15,所以半值角β为考虑了从发光部213放射的光被反射部件16反射和透射盖15时的折射影响后的角度。另一方面,检测角度α基本上不受设置在人体传感器部216下侧的盖15的影响。图2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2具备反射部件16和盖15,但并不是一定要设置这些部件,只要适当设置即可。
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人体传感器部216在地面F1上的检测区域D外周部为止的距离为,在设该距离为W1,设人体传感器部216距地面F1的高度、发光部213距地面F1的高度和天花板面C1距地面F1的高度大致相同,并设该高度为H时,该距离W1与作为法线L1与第一直线L2所成角度的检测角度α之间,成立由下述式(1)表示的关系。
W1=tanα×H  式(1)
另外,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地面F1上的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2为,在设该距离为W2,设发光部213距地面F1的高度为H,并设与发光部213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所述光轴之间的距离(下面称为中心间距离)为W时,该距离W2与作为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第二直线L4所成角度的半值角β之间,成立由下述式(2)表示的关系。在下述式(2)中,W3=tanβ×H相当于从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地面F1的交点P3至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
W2=tanβ×H+W
=W3+W  式(2)
这里,为了使地面F1上的检测区域D比配光区域S大,只要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人体传感器部216在地面F1上的检测区域D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1比从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地面F1的交点P3至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2大即可。因此,为了使地面F1上的检测区域D比配光区域S大,发光部213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中心间距离W只要成立下述式(3)的关系即可。
W<H×[tanα-tanβ]  式(3)
这里,图2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装配在设置在天花板材料C中的装配孔C2中的例子。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2以将装置主体11固定在形成为外凸缘部12b的外径Φ约为110mm的装配框12上的方式,装配到装配孔C2中,将发光部213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中心间距离W设定为20mm,将人体传感器部216距地面F1的高度设定为与从地面F1至天花板面C1的高度H(在图示例中为2.2m)大致相同的高度。即,人体传感器部216和多个发光部213配置成距地面F1的高度相同。另外,将检测角度α设定为45.5度,将半值角β设定为45度。因此,由于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地面F1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1为2.24m,从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地面F1的交点P3至地面F1上的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3为2.2m,所以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2为2.22m。
如图6所示,因为配光区域S内没有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不重叠的区域,且检测区域D比配光区域S更广,所以当人在配光区域S时,发光部213不熄灭,另外,可缩短从人进入配光区域S起至发光部213点亮为止的时间。图6中阴影所示的部分表示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检测区。这里,检测区相当于由构成人体传感器部216的透镜216a的透镜小体216a2各自在地面F1上形成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的像。这里,实施方式1中的检测区域D相当于使连结地面F1上的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多个所述检测区中位于离所述交点P1最远位置上的所述检测区内的距所述交点P1最远的点与所述交点P1之间的线、绕所述交点P1旋转得到的圆的内侧区域。
由于不必为了在配光区域S中不产生与检测区域D不重叠的区域而对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受光面相对地面F1的倾角进行微调,所以具有施工性好的优点。
并且,装置主体11只要具有可支撑安装了人体传感器部216和发光部213的电路基板211的构造即可,所以不必在装置主体11中设置用于保持人体传感器部216的复杂构造,可简化装置主体11的构造,可抑制成本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部213由发热量比荧光灯等少的LED构成,从而即便将发光部213接近人体传感器部216来配置,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人体检测信号的输出也不受从发光部213放射的热线的影响,可降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误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中,通过在检测角度α、半值角β、从地面F1至人体传感器部216的距离H、发光部213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中心间距离W之间成立由式(3)表示的关系,可容易设定发光部213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中心间距离W,所以可容易地制造。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中,通过5个发光部213彼此等间隔地配置,配光区域S相对法线L1大致对称,所以可将发光部213点亮的定时设为相同,而与人进入配光区域S的进入方向无关。
在本实施方式中,人体传感器部216和发光部213安装在作为一个电路基板211的同一个表面的所述一个表面上,所以相比于从地面F1至人体传感器部216的高度与从地面F1至发光部213的高度不同的情况,具有容易设计检测区域D和配光区域S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构成人体传感器部216一部分的透镜216a的侧面形成为不与第二直线L4交叉的形状和大小,透镜216a不遮掩从发光部213向配光区域S放射的光。因此,可抑制在发光部213在地面F1上的配光区域S中产生照度不均。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部213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中心间距离W在上述例子中设定为20mm,但中心间距离W若是作为上限的38.7mm以下,则在人体传感器部216距地面F1的高度、发光部213距地面F1的高度和天花板面C1距地面F1的高度大致相同且该高度设为H时,可适当设定检测角度α、半值角β以及该高度,使得所述式(3)的关系成立。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如图7所示,是利用木螺钉(未图示)等装配螺钉装配在办公室或住宅等的天花板材料C的天花板面C1上的照明装置2,具备:长条的第一LED单元21A,具有多个(图示例中为6个)发光部213、人体传感器部216和照度传感器部(未图示);在第一LED单元21A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沿该长度方向以相同数量配置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的第二LED单元21B,具有多个发光部213;以及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电路构成的控制部(未图示)。这里,所述控制部使第一LED单元21A的人体传感器部216和所述照度传感器部驱动,并根据从人体传感器部216输出的所述人体检测信号和从所述照度传感器部输出的输出信号,使第一LED单元21A和第二LED单元21B的发光部213具有的所述多个LED点亮。另外,如图8所示,将第一LED单元21A和第二LED单元21B容纳在下面具有开口窗的长条矩形箱状的装置主体111A内。
第一LED单元21A具备:形成为长条矩形板状的电路基板211A;配设在电路基板211A的一个表面上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人体传感器部216;和在电路基板211A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长度方向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两侧分别沿所述长度方向以相同数量配置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的发光部213。
人体传感器部216具备: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和由聚乙烯树脂形成且以覆盖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方式配设的平面视图为矩形的透镜216c。人体传感器部216具有对透射透镜216c后的热线进行反射的内部镜构造。另外,所述照度传感器部配设在透镜216c的内侧。
第二LED单元21B具备:形成为长条矩形板状的电路基板211A、和在电路基板211A的所述一个表面上沿长度方向配设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7个)发光部213。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中,如图8所示,将检测角度α形成得比半值角β大,以使地面F1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参照图9)包含地面F1上的配光区域S整体,该配光区域S分布有从多个发光部213放射的光的放射光量为从多个发光部213中配置在距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位置上的一个发光部213放射的光的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以上的光,所述检测角度α是通过人体传感器部216具有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受光面中心的、包含电路基板211A的所述一个表面的平面的法线即法线L1与第一直线L2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一直线L2是连结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受光面中心与检测区域D外周的直线,所述半值角β是配置在距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位置上的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在从该发光部213放射且放射光量为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的光的放射方向上延长的第二直线L4所成的角度。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具备下面开放的细长的长方体状的装置主体111A,利用装配螺钉(未图示)装配在设置于天花板材料C的装配孔C2中,将人体传感器部216配置在与从地面F1至天花板面C1的高度H大致相同的高度。这里,根据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所述式(1)和所述式(2),能够求出从与天花板面C1正交且通过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受光面中心的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1、和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2。
在图7和图8所示的照明装置2中,将装置主体111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Wa设定为1245mm。另外,将照明装置2装配在天花板面C1距地面F1的高度H为2.2m的天花板材料C中。
电路基板211A、211B分别形成为长度方向的长度Wb为170mm,配置成相邻的电路基板211B彼此的间隔Wc、和电路基板211A与电路基板211B之间的间隔为10mm。另外,各电路基板211A、211B中,将多个发光部213配设成电路基板211A的长度方向两端与发光部213之间产生的间隙Wd为5mm。
这里,多个第二LED单元21B中的、配置在距第一LED单元21A最远位置上的第二LED单元21B中,与多个发光部213中配置在距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位置上的发光部213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受光面中心与所述光轴之间的距离(下面称为中心间距离)W设定为610mm。另外,在图7和图8所示的例子中,检测角度α设定为65度,半值角β设定为55度。
因此,在图8所示的照明装置2中,距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的发光部213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中心间距离W为610mm,检测角度α为65度,半值角β为55度,天花板面C1距地面F1的高度H为2.2m,所以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地面F1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1为4.72m,另外,从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地面F1的交点P3至地面F1上的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3为3.14m,所以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地面F1上的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2为3.75m。
如图9所示,因为配光区域S内没有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不重叠的区域,且检测区域D比配光区域S更广,所以可确保适当的检测区域D,适当的检测区域D使得无论配光区域S中是否有人,发光部213都不熄灭,并且,从人进入配光区域S起至发光部213点亮为止的时间较短。图9中阴影所示的矩形部分表示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检测区。这里,实施方式2中的检测区域D相当于使地面F1上形成的多个所述检测区构成的集合体中的、多个所述检测区与彼此相邻的所述检测区之间的区域合并后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b)所示,构成人体传感器部216一部分的透镜216c形成为不与第二直线L4交叉的形状和大小,不遮掩从相邻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发光部213向该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放射的光。因此,可抑制地面F1上的配光区域S中产生照度不均。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部213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中心间距离W在上述例子中设定为610mm,但中心间距离W若是作为上限的1575mm以下,则在人体传感器部216距地面F1的高度、发光部213距地面F1的高度和天花板面C1距地面F1的高度大致相同且该高度设为H时,可适当设定检测角度α、半值角β以及该高度,使得所述式(3)的关系成立。
另外,在实施方式2说明的照明装置2中,说明了具备多个仅具备发光部213的第二LED单元21B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配置具备人体传感器部216与多个发光部213的一个LED单元(未图示)。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如图10和图11所示,是利用木螺钉(未图示)等装配螺钉装配在办公室或住宅等的天花板材料C的天花板面C1上的照明装置2,具备:平面视图为正方形的第一LED单元21A,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8个)发光部213和一个人体传感器部216;以包围第一LED单元21A周围的方式配置且平面视图为正方形的8个第二LED单元21B,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9个)发光部213;装置主体111B,形成为平面视图为正方形,在下面具有开口部,且将第一LED单元21A和第二LED单元21B容纳在内部;矩形板状盖(未图示),以覆盖装置主体111B下面开口部的方式装配在装置主体111B上且由透光性材料构成;和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电路构成的控制部(未图示)。这里,所述控制部使第一LED单元21A的人体传感器部216和照度传感器部(未图示)驱动,并根据从人体传感器部216输出的所述人体检测信号和从所述照度传感器部输出的输出信号,使第一LED单元21A和第二LED单元21B的发光部213具有的所述多个LED点亮。另外,在装置主体111B内部的所述盖、与构成第一LED单元21A一部分的后述电路基板211A及构成第二LED单元21B一部分的电路基板211B之间,以包围发光部213各自周围的方式配设多个反射部件16(参照图11),对从发光部213各自放射的光进行反射。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的装置主体111B如图11所示,包括第一容纳室111B1和第二容纳室111B2,所述第一容纳室111B1形成为一边长度为We的平面视图为正方形,容纳所述控制部,所述第二容纳室111B2形成为一边长度比第一容纳室111B1的一边长度长的平面视图为正方形,且在第一容纳室111B1下侧与第一容纳室111B1连续地一体设置,容纳第一LED单元21A和第二LED单元21B。
第一LED单元21A具备:形成为平面视图为正方形板状的电路基板211A;配设在电路基板211A的一个表面上大致中央部的人体传感器部216;和配置在电路基板211A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周围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8个)发光部213。
人体传感器部216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人体传感器部216一样,具备: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未图示)、和形成为平面视图为圆形且以覆盖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方式配设的透镜216a。
第二LED单元21B具备:形成为平面视图为正方形板状的电路基板211B、和在电路基板211B一个表面上等间隔配设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9个)发光部213。
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中,如图11所示,将检测角度α形成得比半值角β大,以使地面F1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包含地面F1上的配光区域S整体,该配光区域S分布有从多个发光部213放射的光的放射光量为从多个发光部213中配置在距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位置上的一个发光部213放射的光的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以上的光,所述检测角度α是通过人体传感器部216具有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的、包含电路基板211A的一个表面的平面的法线即法线L1与第一直线L2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一直线L2连结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检测区域D外周的直线,所述半值角β是配置在距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位置上的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在从该发光部213放射且放射光量为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的光的放射方向上延长的第二直线L4所成的角度。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在发光部213的周围设置反射部件16,并在发光部213的下侧设置所述盖,所以半值角β为考虑了从发光部213放射的光被反射部件16反射和透射所述盖时的折射影响后的角度。在图11所示构成的照明装置2中,并不必须设置反射部件16和所述盖。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具备平面视图为正方形的装置主体111B,装配在天花板材料C的天花板面C1上,将人体传感器部216配置在与从地面F1至天花板面C1的高度H大致相同的高度。这里,根据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所述式(1)和所述式(2),能够求出从与天花板面C1正交且通过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所述受光面中心的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由人体传感器部216在地面F1上形成的检测区域D外周部为止的距离、和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由发光部213在所述地面上形成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
在图11所示的照明装置2中,将装置主体111B的第一容纳室111B1的一边长度We设定为500mm。另外,将照明装置2装配在天花板面C1距地面F1的高度H为2.2m的天花板材料C上。在图11所示的照明装置2中,将天花板面C1与照明装置2下面之间的距离Wf设定为0.1m。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将电路基板211A、211B的一边长度设定为100mm。这里,8个第二LED单元21B中的、配置在平面视图为正方形的第一LED单元21A对角方向上的第二LED单元21B中,与多个发光部213中配置在距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位置上的发光部213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所述热电型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所述光轴之间的距离(下面称为中心间距离)W设定为250mm。另外,检测角度α设定为45.5度,半值角β设定为40度。
在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中,发光部213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中心间距离W为250mm,检测角度α为45.5度,半值角β为40度,天花板面C1距地面F1的高度H为2.2m,所以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1为2.24m,另外,从发光部213的光轴L3与地面F1的交点P3至配置在距所述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位置上的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为1.85m,所以从法线L1与地面F1的交点P1至配置在距所述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位置上的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外周部为止的距离W2为2.10m。
因为配置在距所述人体传感器部216最远位置上的发光部213的配光区域S内没有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检测区域D不重叠的区域,且检测区域D比配光区域S更广,所以可确保适当的检测区域D,该适当的检测区域D使得无论配光区域S中是否有人,发光部213都不熄灭,并且,从人进入配光区域S起至发光部213点亮为止的时间较短。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部213与人体传感器部216的中心间距离W在上述例子中设定为250mm,但中心间距离W若是作为上限的390mm以下,则在人体传感器部216距地面F1的高度、发光部213距地面F1的高度和天花板面C1距地面F1的高度大致相同且该高度设为H时,可适当设定检测角度α、半值角β以及该高度,使得所述式(3)的关系成立。
另外,在实施方式3说明的照明装置2中,说明了具备多个仅具备发光部213的第二LED单元21B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配置有人体传感器部216与多个发光部213的一个LED单元(未图示)。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发光部213具备由LED构成的固体发光元件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具备由有机EL元件等构成的固体发光元件。

Claims (3)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人体传感器部,在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的传感器元件检测到热线的变化时,输出人体检测信号;
多个发光部,具有固体发光元件;
控制部,根据从人体传感器部输出的人体检测信号,使发光部具有的固体发光元件点亮;
电路基板,安装有人体传感器部和发光部;和
装置主体,以热线能够向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人体传感器部入射且从发光部放射的光能够出射的方式来支撑电路基板,
将检测角度设定为比表示发光部的指向特性的半值角大,使得人体传感器部在地面上的检测区域包含地面上的配光区域整体,该配光区域分布有从发光部放射且放射光量为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以上的光,所述检测角度是通过人体传感器部的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的、包含电路基板的一个表面的平面的法线与第一直线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一直线是连结人体传感器部的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地面上的检测区域外周的直线,所述半值角是发光部的光轴与第二直线所成的角度,所述第二直线是在从发光部放射的光的放射光量为放射光量最大值一半的光的放射方向上延长的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成所述人体传感器部和所述多个发光部距所述地面的高度相同,配置所述人体传感器部和所述发光部,使得关于中心间距离,在设该中心间距离为W、所述人体传感器部距所述地面的高度为H、所述检测角度为α、所述半值角为β时,关系式W<H×[tanα-tanβ]成立,所述中心间距离是与配置在距所述人体传感器部最远位置上的所述发光部的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人体传感器部的所述传感器元件的受光面中心与所述光轴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包围所述人体传感器部周围的方式配置多个所述发光部。
CN2010102143251A 2009-06-25 2010-06-25 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6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1634A JP5379575B2 (ja) 2009-06-25 2009-06-25 照明装置
JP151634/2009 2009-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6484A CN101936484A (zh) 2011-01-05
CN101936484B true CN101936484B (zh) 2012-10-24

Family

ID=43012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43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6484B (zh) 2009-06-25 2010-06-25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268106B1 (zh)
JP (1) JP5379575B2 (zh)
CN (1) CN101936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7575B2 (ja) * 2009-07-31 2016-03-08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6113417B2 (ja) * 2011-04-22 2017-04-12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Ledランプ
JP5743714B2 (ja) * 2011-05-26 2015-07-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Led照明器具
AT14574U1 (de) * 2014-11-06 2016-01-15 Tridonic Gmbh & Co Kg Sensor zur Bewegungserfassung
JP6418450B2 (ja) * 2015-02-10 2018-11-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点灯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21120728A (ja) * 2020-01-31 2021-08-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蛍光発光装置、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78671Y (zh) * 2002-10-22 2003-10-08 刘为革 热释电红外感应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1515A (ja) * 1995-05-26 1997-06-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局所照明装置
JP2001325810A (ja) * 2000-05-16 2001-11-22 Yamada Shomei Kk 照明器具
JP3879389B2 (ja) 2000-11-17 2007-02-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TW515107B (en) * 2001-12-25 2002-12-21 Solidlite Corp Power-saving light-emitting diode lamp
KR200334515Y1 (ko) * 2003-08-18 2003-11-28 황윤규 복합 센서가 일체로 구비된 절전형 자동 점멸 램프
JP2005235398A (ja) 2004-02-17 2005-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器具
US7327254B2 (en) * 2005-02-02 2008-02-05 Chen Kai-Po Bulb with sensing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78671Y (zh) * 2002-10-22 2003-10-08 刘为革 热释电红外感应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57916A 2002.05.31
JP特开2005-235398A 2005.09.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8106B1 (en) 2018-08-08
EP2268106A2 (en) 2010-12-29
CN101936484A (zh) 2011-01-05
JP2011009082A (ja) 2011-01-13
JP5379575B2 (ja) 2013-12-25
EP2268106A3 (en)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2103B2 (en) Energy saving lamp with sensor
CN101936484B (zh) 照明装置
US8461510B2 (en) Occupancy sensor and ambient light control
KR100985710B1 (ko) 광학렌즈가 구비된 엘이디 센서등
KR101448962B1 (ko) 마이크로웨이브센서가 구비된 디밍용 led 램프, led 램프 제어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시설
EP3261415A1 (en) Automatic sensing system and automatic sensing control method for led lighting
KR20090093490A (ko) 센서매입등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2881321Y (zh) 感应式led灯
JP2007234403A (ja) Led照明器具およびled非常灯
CN102168833B (zh) 照明器具
KR101144735B1 (ko) 조사 각도 조절 및 센서 역할이 가능한 엘이디 램프 센서등
KR101775897B1 (ko) 저휘도 고효율 led 조명기구
EP2264356B1 (en) Lighting device
JPH11260121A (ja) 手すり照明装置
CN216047513U (zh) 一种led灯具
KR101111570B1 (ko) 엘이디 조명장치
JP5659115B2 (ja) 照明装置
JP3596208B2 (ja) 自動照光装置
CN106322160A (zh) 开关自动控制led照明灯
CN207298575U (zh) 地脚灯
US20210364136A1 (en) Luminaire system facilitating modular enhancement
CN207589232U (zh) Led灯具
WO2020001659A1 (zh) 一种照明装置
KR200244090Y1 (ko) 인체 감지 조명 기구
KR101724544B1 (ko) 비대칭렌즈를 채용한 엘이디 조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O: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