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1033B - 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1033B
CN101931033B CN2009101081359A CN200910108135A CN101931033B CN 101931033 B CN101931033 B CN 101931033B CN 2009101081359 A CN2009101081359 A CN 2009101081359A CN 200910108135 A CN200910108135 A CN 200910108135A CN 101931033 B CN101931033 B CN 101931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glass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
fluorescence materials
organic fluoresc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81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1033A (zh
Inventor
周明杰
马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081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31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31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1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1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1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光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白光二极管包括发光芯片,还包括封装在所述发光芯片发光面之上的含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本发明提供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以多孔玻璃作为有机荧光材料的载体进行封装制得白光发光二极管,由于多孔玻璃具有很强的化学惰性,避免了有机荧光材料与其产生光化学反应以及由于这种光化学反应引起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由此可以使有机荧光材料保持较高的发光效率并且的整体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延长了白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照明技术(LED)的发展,第四代电光源照明一白光LED器件的开发,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焦点。作为传统照明的替代者,白光LED器件以其高效、节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预计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现有白光LED的封装主要采用蓝光芯片和YAG荧光粉封装或紫外芯片和R、G、B三基色荧光粉封装,产生白光。由于可实用的无机荧光材料选择范围窄,且存在光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因此一般选用材料种类繁多、波长易于调节且发光效率高的有机荧光材料。但是,处于激发态的有机荧光材料容易与有机的封装材料之间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器件劣化、使用寿命短、发光性质不稳定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白光二极管容易劣化、使用寿命短、发光性质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光二极管,包括发光芯片,还包括封装在所述发光芯片发光面之上的微孔中含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其中,所述有机荧光材料为罗丹明6G。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配制有机荧光材料的溶液;
将多孔玻璃浸泡在所述有机荧光材料的溶液中;
将多孔玻璃取出、干燥,得到含有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
将所述含有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封装到LED发光芯片的发光面之上;其中,所述有机荧光材料溶液的溶质为罗丹明6G。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以多孔玻璃作为有机荧光材料的载体进行封装制得白光发光二极管,由于多孔玻璃具有很强的化学惰性,避免了有机荧光材料与其产生光化学反应以及由于这种光化学反应引起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由此可以使有机荧光材料保持较高的发光效率并且的整体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延长了白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白光二极管以有机荧光材料作为光转换物质,以多孔玻璃作为有机荧光材料载体进行封装。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原理,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1,白光二极管包括发光芯片1、绝缘材料2、电极3、微孔中含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4和引线5,其中绝缘材料2形成一腔室,发光芯片1位于该腔室中,微孔中含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4固定在发光芯片1的发光面之上,阳极电极31通过引线5与发光芯片1连接,阴极电极32由发光芯片1的底部引出。
将多孔玻璃在一定浓度的有机荧光材料溶液中浸泡,待其充分吸收该有机荧光材料溶液后,将多孔玻璃取出、干燥,可得到上述含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4,本实施例中,选用的多孔玻璃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Si02为94.0%~98.0%,B2O3为1.0~3.0%,Al2O3为1.0~3.0%,Na2O为0~1%,ZrO2为0~1%,其孔径大小为4纳米(nm)到100纳米(nm),各孔的体积总和占玻璃总体积的25~40%。
进一步地,发光芯片1选用波长范围在430nm~490nm的蓝光芯片,优选波长范围在450nm~490nm的蓝光芯片,更优选480nm~490nm的蓝光芯片。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1中,配制有机荧光材料的溶液。
其中,溶剂可以为甲醇、氯仿、丙酮、乙醚、正己烷、苯等有机溶剂,只要能溶解该有机荧光材料即可。本实施例中的有机荧光材料为罗丹明6G,若溶剂选用乙醇,则浓度控制在10-3~10-6mol/L范围内。
在步骤S202中,将多孔玻璃浸泡在配制的有机荧光材料溶液中。
将多孔玻璃浸入在上步骤中配制得到的有机荧光材料溶液中以充分吸收有机荧光材料溶液,以上文提到的浓度在10-3~10-6mol/L范围内的溶液为例,浸泡时间至少为半小时。其中,选用的多孔玻璃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孔径大小、微孔体积比等参数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3中,将多孔玻璃取出、干燥,得到微孔中含有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
在步骤S204中,将含有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封装到LED发光芯片的发光面之上。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白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和制得的白光二极管的光学参数进行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将多孔玻璃浸入1×10-4mol/L的罗丹明6G乙醇溶液,充分吸收该溶液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玻璃,按照图1的方式进行封装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本发明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发光芯片1、绝缘材料2、电极3、发光材料4、引线5。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发光芯片1的发射主峰波长为468.7nm,发光材料4选择本实施例制备的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将该多孔玻璃直接用胶固定于半导体发光芯片之上,得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对该白光发光二极管进行测量后的光学参数见表1,其光效为55.07lm/W,色坐标为(0.4198,0.3584),色温2899K。蓝光芯片发射出的部分蓝光激发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使该多孔玻璃发出黄红色光,该黄红色光和蓝光芯片发射出剩余部分的蓝光复合而成白光。
表1:
  实施例   光效(lm/W)   色坐标(x,y)   色温(K)
  实施例1   55.07   0.4198,0.3584   2899
  实施例2   58.67   0.4138,0.3619   3054
  实施例3   55.77   0.3834,0.3334   3515
  实施例4   57.31   0.3612,0.3133   4085
  实施例5   51.83   0.3174,0.2748   6767
实施例2
将多孔玻璃浸入5×10-5mol/L的罗丹明6G乙醇溶液,充分吸收该溶液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玻璃,本实施例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同实施例1。这种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光学参数见表1,其光效为58.67lm/W,色坐标为(0.4138,0.3619),色温3054K。蓝光芯片发射出的部分蓝光激发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使该多孔玻璃发出黄红色光,该黄红色光和蓝光芯片发射出剩余部分的蓝光复合而成白光。
实施例3
将多孔玻璃浸入2×10-5mol/L的罗丹明6G乙醇溶液,充分吸收该溶液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玻璃,本实施例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同实施例1。这种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光学参数见表1,其光效为55.77lm/W,色坐标为(0.3834,0.3334),色温3515K。蓝光芯片发射出的部分蓝光激发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使该多孔玻璃发出黄红色光,该黄红色光和蓝光芯片发射出剩余部分的蓝光复合而成白光。
实施例4
将多孔玻璃浸入1×10-5mol/L的罗丹明6G乙醇溶液,充分吸收该溶液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玻璃,本实施例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同实施例1。这种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光学参数见表1,其光效为57.31lm/W,色坐标为(0.3612,0.3133),色温4085K。蓝光芯片发射出的部分蓝光激发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使该多孔玻璃发出黄红色光,该黄红色光和蓝光芯片发射出剩余部分的蓝光复合而成白光。
实施例5
将多孔玻璃浸入8×10-6mol/L的罗丹明6G乙醇溶液,充分吸收该溶液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玻璃,本实施例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同实施例1。这种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光学参数见表1,其光效为51.83lm/W,色坐标为(0.3174,0.2748),色温6767K。蓝光芯片发射出的部分蓝光激发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使该多孔玻璃发出黄红色光,该黄红色光和蓝光芯片发射出剩余部分的蓝光复合而成白光。
实施例6
将多孔玻璃浸入3×10-5mol/L的罗丹明6G乙醇溶液,充分吸收该溶液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玻璃,按照图1的方式进行封装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发射主峰波长为430nm,发光材料选择本实施例制备的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将该多孔玻璃直接用胶固定于半导体发光芯片之上,得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实施例7
将多孔玻璃浸入5×10-6mol/L的罗丹明6G乙醇溶液,充分吸收该溶液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玻璃,按照图1的方式进行封装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发射主峰波长为450nm,发光材料选择本实施例制备的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将该多孔玻璃直接用胶固定于半导体发光芯片之上,得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实施例8
将多孔玻璃浸入1×10-3mol/L的罗丹明6G乙醇溶液,充分吸收该溶液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玻璃,按照图1的方式进行封装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发射主峰波长为485nm,发光材料选择本实施例制备的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将该多孔玻璃直接用胶固定于半导体发光芯片之上,得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实施例9
将多孔玻璃浸入1×10-5mol/L的罗丹明6G乙醇溶液,充分吸收该溶液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玻璃,按照图1的方式进行封装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发光芯片的发射主峰波长为490nm,发光材料选择本实施例制备的含有罗丹明6G的多孔玻璃。将该多孔玻璃直接用胶固定于半导体发光芯片之上,得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通过对部分实施例(1-5)得到的白光二极管的光学参数测量后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光效>40lm/W,在半导体照明与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由色坐标、色温等数据也可看出,通过调整罗丹明6G乙醇溶液的浓度,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白光LED的色温,并且可以获得理想的白光发射,使其发射白光的色坐标接近理想白光的色坐标(0.33,0.3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以多孔玻璃作为有机荧光材料罗丹明6G的载体进行封装制得白光发光二极管,由于多孔玻璃具有很强的化学惰性,避免了有机荧光材料罗丹明6G与其产生光化学反应以及由于这种光化学反应引起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由此可以使罗丹明6G保持较高的发光效率并且的整体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延长了白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白光二极管,包括发光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在所述发光芯片发光面之上的微孔中含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其中,所述有机荧光材料为罗丹明6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玻璃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SiO2为94.0%~98.0%,B2O3为1.0~3.0%,Al2O3为1.0~3.0%,Na2O为0~1%,ZrO2为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玻璃中各孔的体积总和占玻璃总体积的25~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玻璃中微孔的孔径大小为4nm~10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为蓝光芯片,波长范围为430nm~490nm。
6.一种白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配制有机荧光材料的溶液;
将多孔玻璃浸泡在所述有机荧光材料的溶液中;
将多孔玻璃取出、干燥,得到含有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
将所述含有有机荧光材料的多孔玻璃封装到LED发光芯片的发光面之上;其中,所述有机荧光材料溶液的溶质为罗丹明6G。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玻璃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SiO2为94.0%~98.0%,B2O3为1.0~3.0%,Al2O3为1.0~3.0%,Na2O为0~1%,ZrO2为0~1%;所述多孔玻璃中微孔的体积占玻璃总体积的25~40%;所述多孔玻璃中微孔的孔径大小为4nm~100n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荧光材料溶液的溶剂为有机溶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白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荧光材料溶液为罗丹明6G的乙醇溶液,浓度范围为10-3~10-6mol/L。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白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玻璃在罗丹明6G的乙醇溶液中至少浸泡半小时。
CN2009101081359A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931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81359A CN101931033B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81359A CN101931033B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1033A CN101931033A (zh) 2010-12-29
CN101931033B true CN101931033B (zh) 2012-06-27

Family

ID=43370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081359A Active CN101931033B (zh) 2009-06-26 2009-06-26 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310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1293A (zh) * 2016-07-11 2017-05-24 广州市新晶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稳定性白光led封装方法、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0576A1 (ja) * 2002-11-29 2004-06-17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発光ガラス
CN1944297A (zh) * 2006-10-24 2007-04-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钕镱共掺高硅氧激光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1215093A (zh) * 2007-12-26 2008-07-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体化彩色发光高硅氧玻璃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50576A1 (ja) * 2002-11-29 2004-06-17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発光ガラス
CN1944297A (zh) * 2006-10-24 2007-04-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钕镱共掺高硅氧激光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1215093A (zh) * 2007-12-26 2008-07-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体化彩色发光高硅氧玻璃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na Bruska.Spectroscopic and SEM investigations of porous silicon doped with dyes.《Applied Surface Science》.1996,第102卷427-4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1033A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77854B2 (ja) 蛍光体変換発光デバイス
US9754776B2 (en) Luminescent converter for a phosphor-enhanced light source
US7737634B2 (en) LED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containment for liquid encapsulant
CN105814699B (zh) 具有高显色性的白光发光装置
US7737457B2 (en) Phosphor down converting element for an LED packag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KR101406914B1 (ko) 노랑색 빛의 잔광 재료, 이를 준비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led 조명 장치
KR101265094B1 (ko) 백색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3525243A (ja) 量子ドット・ガラス複合発光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204899U (zh) 一种高显色性白光免封装led
US20130001444A1 (en) White light luminescent device based on purple light leds
JP2009544771A (ja) 一種の珪素を含む蛍光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発光器具
KR101483691B1 (ko) 발광소자 및 발광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11217733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1931033B (zh) 一种白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30279A (zh) 一种提高led显色指数的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9843704U (zh) 一种高光效高光品质g4/g9光源封装形式
CN207338426U (zh) 一种具有黄色碳量子点荧光粉发光层的白光led平面光源
CN103094461A (zh) 光学波长转换组件、其制备方法及白光发光装置
CN101928111B (zh) 发光玻璃的制造方法、发光玻璃及其用途
US11355676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1717632A (zh) 模拟光合作用光谱的发光材料及其发光二极管固态光源
CN101962533B (zh) 有机-无机复合荧光粉、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CN203386804U (zh) 一种紫外及蓝光led双驱动白光照明装置
JP2009064999A (ja) 低色温度光を生成する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た光放出装置
KR101047775B1 (ko) 형광체 및 발광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