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7119A - 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7119A
CN101927119A CN 200910016379 CN200910016379A CN101927119A CN 101927119 A CN101927119 A CN 101927119A CN 200910016379 CN200910016379 CN 200910016379 CN 200910016379 A CN200910016379 A CN 200910016379A CN 101927119 A CN101927119 A CN 101927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ulfurization
temperature
flue gas
sintering machine
si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163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7119B (zh
Inventor
姚朝胜
魏新民
杨东进
钱纲
黄东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ETALLURGY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Laiw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ETALLURGY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Laiw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ETALLURGY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Laiw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ETALLURGY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0163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7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7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7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7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7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该工艺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至少分为两组,将温度最高的一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经除尘后送入再沸器,将温度较低的组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经除尘后作为循环气送入其它组的进气罩等。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它采用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作为热源,它的启动过程分两步进行等。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是更加节能的,还能够将烧结机产生的待脱硫烟气的处理量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又得以大幅度地缩减等等。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烧结机系统脱硫的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属于专用于烧结机的、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15%是由待脱硫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的、可再生脱硫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国家专利局于2009年2月11日发布的第25卷、第06期发明专利公报中,披露了申请号为200810145209.1的一种可再生脱硫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待脱硫烟气的水洗冷却、SO2的吸收和解吸以及对解吸过程的热能供应,特别是,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15%由待脱硫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用以解决脱硫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又要将烟气在脱硫工艺装置中的水洗冷却塔中进行急冷降温,造成双重的能源消耗的问题。
上述工艺方法是将待脱硫烟气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虽然在许多领域是没有问题的,例如在解决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烟气脱硫等领域中,但是,在该项技术应用于烧结机的脱硫领域中时,暴露出了只有在该领域中才存在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当烧结工厂在追求烧结产品的产量最大化的时候。
这些特定的问题包括:
1.由于来自烧结机不同的风箱的、需要脱硫的烟气的温度差别很大,如果还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或者说让它们仍然以传统的混合状态进入再沸器时,在需要截获其蕴含的物理显热时,其中本来可以作为优质供热热源的那一部分高温烟气的品质必然显著劣化,将待脱硫烟气中客观存在的、本来可以经济利用的、相对优质的热源,变成了相对不能经济地将其热能提取出来的劣质热源,甚至会失去其利用价值。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是:即使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携带的可供经济利用的热量足以保证解吸过程的需要时,由于它们的劣化而变得不能够满足解吸过程的需要,反而需要从外部提供热能进行补充。
2.虽然在烧结设备和烧结工艺上采取了一定的工艺措施后,可以在保证烧结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待脱硫烟气的平均温度来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工作,但是,从本质上说,这是以牺牲烧结机可能提高的产量和/或增加烧结产品的单位能耗为手段,来弥补待脱硫烟气作为供热热源的品质劣化造成的损失为代价的,使本来不必进一步提高待脱硫烟气的平均温度,就可以经济有效地截获足够的供解吸过程使用的热能,变得非提高其平均温度不可;这就意味着,虽然现有的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15%由待脱硫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确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但是,待脱硫烟气中可供经济利用的热能仍然存在35%~65%、甚至更多的浪费。
3.当烧结机在保证烧结产品质量合格的条件下,以任意工作制度运行时,现有技术会在部分烧结机和/或部分烧结机的部分工作条件下,产生提供的可供经济利用的热量波动到设定的指标之下的问题,影响烧结机的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换言之,现有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对烧结工艺提出将待脱硫烟气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限制性要求,才能稳定地实现,因而是有条件的。
4.另外,如何经济、方便、安全地启动此类脱硫系统,也是现有技术的尚未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更节能的、专用于烧结机的、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66%无条件地由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的、可再生脱硫工艺,以适应烧结机特定的工艺条件,而不是对烧结工艺提出一定的限制性要求,尽可能地将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携带的可供经济利用的热量充分挖掘出来;同时,还要提供一种经济、方便、安全、合理的此类系统的启动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烧结机的产品质量合格和产量合理优d化的条件下,如何保证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作为供热热源的品质不劣化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携带的可供经济利用的热量的问题,即进一步节能的问题和在不对烧结工艺设定附加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脱硫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如何充分利用外部热源和本发明自身设有的换热系统,使本发明的系统以及类似系统能够经济、方便、安全、合理地启动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之一是:一种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包括待脱硫烟气的水洗冷却、SO2的吸收和解吸以及对解吸过程的热能供应,特别是,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15%由待脱硫的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其特征在于: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至少分为两组;将温度最高的一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经除尘后送入再沸器;将来自温度较低的组中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经除尘后作为循环气送入其它组的进气罩;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66%是无条件地由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
在这里,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至少分为两组,然后分别处理,是避免其中本来可以作为优质供热热源的那一部分高温烟气的品质显著劣化的关键步骤,且这一处理方式只有在烧结机的脱硫系统中才存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它是“按照温度的高低”进行分组并分别处理的,它所追求的是对烟气能量利用的更好的效果;由于温度最低的一组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进入再沸器时,不但不能增加再沸器所能获得的热量,反而还要从中吸收热量,这是只将温度高的一组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经除尘后送入再沸器的原因;即使将温度在中间范围内的那些组中的待脱硫烟气送入再沸器,它对再沸器热量的供给量也非常有限,反而会导致再沸器尺寸以及初次投资与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不成比例地增加;将来自温度较低的组中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经除尘后作为循环气送入其它组的进气罩,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硫的外泄,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二氧化硫的浓缩,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待脱硫烟气的处理量、减少设备投资、提高脱硫系统单位工作容积的脱硫效率;由于排除了温度较低的那些组中的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对再沸器供热的负面作用,可使再沸器可以收得的热量获得35%~65%不等的增加,且其增加率的上限还可以提高到75%、85%、90%甚至更高,使本发明所述的脱硫系统对烧结系统本身的工况的依赖度或者关联度大大降低,这样,烧结系统本身的工况完全可以根据其工艺需要进行优化,且在不设定附加条件的情况下,仅仅使用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自身固有的热能,就可以使得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66%是无条件地由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并成为本发明的新的技术特征。请注意,这里所述的“无条件”,是指不对烧结工艺提出关于控制烟气温度的附加要求。同时,所述的“至少66%”仅仅是一个下限值,它还可以是“至少85%”、“至少95%”直至100%。事实上,本发明已经具备了使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100%地、无条件地由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的特征。
为了不增加和/或使烧结产品中的氧化亚铁的含量可调,可以在来自所述的温度较低的组中的烧结机烟气经除尘后作为循环气送入其它组的进气罩时,掺入富氧气体,需要时,还可以使具体的掺入量可调。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富氧气体”既可以是工业纯氧,也可以是其它人造的氧气含量较高的气体及其混合物等。
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只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具有重要意义。这时,建议按照再沸器设定的烟气排放温度作为划分界限:将排出的待脱硫的烧结烟气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那些风箱划入高温组;将排出的待脱硫的烧结烟气的温度低于和等于设定温度的那些风箱则划入低温组。这样做的主要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取待除尘烟气中的所含的热量,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简化系统的结构。
在上述发明构思下,被输送至再沸器的待脱硫烟气的温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对除尘器的要求也将提高。此时,由于温度过高,可能造成电除尘器的不适应;如果采用耐高温的袋式除尘器,其成本又将显著提高。因此,建议先使被输送至再沸器的待脱硫烟气经过初步除尘,例如采用性能较好的旋风除尘器进行预除尘,使烟气的含尘量满足风机和再沸器换热的限制性要求,等到待脱硫烟气自再沸器排出并显著降温后,再进行一次精除尘。这时,选用适用温度和成本均较低的普通精除尘装置,例如普通的电除尘器或者袋式除尘器,就可以了。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之二是:一种实现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的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作为热源;它的启动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在没有脱硫负荷的情况下将可再生脱硫的工艺装置预热到设定的工作温度;第二步是在烧结机启动后、排出的烧结烟气温度达到热稳定前,将高温气态介质掺入烧结机排出的待脱硫烟气中,且使掺入了高温气态介质的、掺入高温气态介质之前温度尚未达到热稳定温度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进入脱硫的工作状态。所述的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可以是由烟气炉产生的高温烟气,也可以是蒸汽,还可以是邻近的其它正在工作中的烧结机的冷却设备或者其它设备产生的热的燃烧废气,等等。
当所述的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是由烟气炉产生的高温烟气时,建议该高温烟气是由移动式烟气炉产生的。之所以将烟气炉构造成移动式的,是为了实现为多套烧结机的同类脱硫装置的共用,以提高其使用率,降低投资额度和维护成本,减少固定的占地面积等。
本基本构思之所以采用“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作为热源,是因为本发明在启动时,对应的烧结机尚未产生热的烟气或者尚未产生出足够多和温度足够高的热的烟气,因此,需要有外部提供的热能;本基本构思之所以采用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作为热源,是为了充分利用本发明自身现有的换热系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采用蒸汽作为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作为热源时,由于蒸汽存在冷凝的过程,它与换热器本体之间的传热效率远高于气体与换热器本体之间的传热效率,因此,要注意对它的温度和/或流量和/或其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布置的控制。
总而言之,基本构思之二是要在“充分利用本发明自身现有的换热系统”的条件下,解决“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66%是无条件地由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的这类系统的启动问题。当然,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现有技术中其它“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部分由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的系统中。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1.它是更加节能的。这是因为:(1)本发明排除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中本来可以作为优质供热热源的那一部分高温烟气的品质显著劣化的问题;(2)本发明排除了温度较低的那些组中的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对再沸器供热的负面作用;(3)本发明排除了以牺牲烧结机的产量和/或增加烧结产品的单位能耗为手段,来弥补待脱硫烟气作为供热热源的品质劣化造成的损失为代价的过程。
由于仅仅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来表达上述优点过于抽象,下面再采用图表的形式对上述优点作较为直观的说明;同时,它也是对本发明的节能情况的一种直观的补充说明。请见说明书附图中的图7。
在图7中,横坐标表示的是烧结机采用的风箱数,本图是按照19个风箱绘制的,它的风箱标号1的一侧是烧结机的进料端,风箱标号19的一侧是烧结机的排料端;纵坐标表示的是从各风箱中排出的烟气温度或烟气中所含SO2的浓度的标尺。
在图7中,折线a所示的是来自不同风箱的烟气的温度。折线b所示的是来自不同风箱的烟气中所含SO2的浓度。直线c是设定的、吸收待脱硫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的换热器(例如再沸器)的烟气排放温度。线段d(g2-g1)是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当采用全气脱硫时,混合后排出的待脱硫烟气的平均温度。线段e(g6-g5)是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当采用大约半气脱硫时,混合后排出的待脱硫烟气的平均温度;请注意:这时,第1~6个风箱排出的低含硫气体是在除尘后被直接放散或另行处理的。线段f(g9-g8)是在采用本发明的、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时的技术方案时,无论采用的现有技术是全气脱硫还是大约半气脱硫,将要被送入再沸器的、混合后的、所述的高温组的待脱硫烟气的平均温度;请注意,关于线段f的左侧分界点,建议取第一个高于直线c的点作为该分界点(见图中的g11)。
从图中可以看出:
(1)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当采用全气脱硫时,在理论上能够有效地向再沸器提供热量的是由g1、g2、g3、g4四个点所包围的区域。
(2)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当采用大约半气脱硫时,在理论上能够有效地向再沸器提供热量的是由g4、g5、g6、g7四个点所包围的区域。
(3)而在采用本发明的、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时的技术方案时,无论采用的现有技术是全气脱硫还是大约半气脱硫,在理论上能够有效地向再沸器提供热量的是由g4、g8、g9、g10四个点所包围的区域。
显而易见的是,由g4、g8、g9、g10四个点所包围的区域>>(显著大于)由g4、g5、g6、g7四个点所包围的区域>>(显著大于)由g1、g2、g3、g4四个点所包围的区域。其实,上述结果都是在烧结机的各个风箱排出的烟气温度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足以体现本发明具有“更加节能的”效果。换句话说,从烧结机的各个风箱排出的烟气还是那个烟气,但是,在本发明中,可以经济、有效地截获的热量却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更何况还没有从中去除在直线c附近的波动区域和对传热不敏感区域。
当采用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以上的技术方案时,其分析方法与上述分析方法一致。但是,需要注意:只有在某种烧结工艺的条件下,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温度水平较高,它所含有的可以获取的热量与解吸过程所需的热量相比,有一定的富裕时,才推荐采用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以上的技术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无论采用的现有技术是全气脱硫还是大约半气脱硫,都只是吸收利用高温组的烟气所蕴含的热能。换言之,所谓组成高温组的风箱,实际上应落在线段f的投影区域内或者与线段f的投影区域相一致。
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规格和设计参数的不同,不同烧结机的风箱数量可以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有的烧结机的风箱数量可以超过30个;由于烧结工艺的不同,不同烧结机的不同风箱排出的烟气温度(也包括含硫量)也有区别;由于用于烧结的原、燃料及其配比的不同,不同烧结机的不同风箱排出的烟气温度(也包括含硫量)也必然发生变化;由于季节的不同,不同风箱排出的烟气温度(也包括含硫量)也会发生变化;……等等,等等。但是,由不同烧结机的不同风箱排出的烟气温度和含硫量的总体分布规律却是相同的,这正是本发明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础之一。
当假定从每个风箱中的排出的烟气流量大致相同时,还可以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1)本发明取用的高温组的混合烟气的温度有了显著地提高,显著地提高了它作为供热热源的品质,这是它有效地防止了作为供热热源的品质劣化而获得的结果之一。
(2)在显著地增加了所获取的热量的同时,却显著地降低了用于提供热量的烟气的流量,因此,可以进一步缩减换热器(例如再沸器)的尺寸,降低设备投资。
(3)由于本发明可以从烟气中截获更多的热量,因此,进入脱硫工艺装置中的水洗冷却塔的烟气温度将明显降低,从而使水洗冷却工序更加节能且节水。
2.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待脱硫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时,它将烧结机产生的待脱硫烟气的处理量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又缩减了大约一半。主要表现在:当现有技术为全气脱硫时,它表现出来的是大约半气脱硫;当现有技术为大约半气脱硫时,它表现出来的是大约四分之一气的脱硫等等;并可以以此类推。
同理,当采用的技术方案将待脱硫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三组时,它将烧结机产生的待脱硫烟气的处理量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又缩减了大约三分之二。主要表现在:当现有技术为全气脱硫时,它表现出来的是大约三分之一气脱硫;当现有技术为大约半气脱硫时,它表现出来的是大约六分之一气的脱硫等等。
3.由于充分改善了对烧结机烟气所携带的热能的利用方式,并注意到经过对烧结机烟气所携带的热能的利用方式改善后,在任意工况下烧结机烟气所固有的可供经济利用的热能已经足够多,因此,可以免除烧结工艺需要与脱硫系统协调的要求,有利于无条件地实现烧结工艺本身的最佳化。
4.将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15%由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的下限值,提高到了66%,且能够无条件地实现这一点。
5.能够在充分利用本发明自身设有的换热系统的情况下,来实现此类系统经济、方便、安全地启动。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附图7页,共7幅。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工艺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工艺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工艺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工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工艺示意图。
图6是带有启动方案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工艺示意图。
图7是用于较形象、直观地描述本发明能够充分获取节能效果的图表;同时,也是对本发明的节能情况所作的一种较为直观的补充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可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展示了在大约半气脱硫的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展示的,是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时的情形。
在图1中,1是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可以由待脱硫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的、现有的、可再生脱硫的工艺装置;2是烧结机;由烧结机固有的工艺特征所决定,来自烧结机前部的第a~b个和来自烧结机后部的第y个风箱(注:第y个风箱也可以是不只一个)的烧结烟气的含硫量通常并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可以在风机4的作用下,经过除尘器3除尘后放散;由于从第(m~n)+(p~q)个风箱中排出的烧结烟气的含硫量超标,因而需要对其进行脱硫处理;也是由于烧结机固有的工艺特征所决定,在需要对其进行脱硫处理的、来自不同风箱的烟气温度是不同的,因此,本发明将其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其中,来自第m~n个风箱的烟气是低温组,来自第p~q个风箱的烟气是高温组;来自高温组的烧结烟气经过汇流后,在风机9的作用下,经过除尘器8除尘后,经由管道10送入现有的可再生脱硫的工艺装置的再沸器中;而来自低温组的烧结烟气经过汇流后,在风机5的作用下,经过除尘器6除尘后,经由管道7作为循环气送入温度高的一组的风箱的进气罩12;在进气罩12处还设有富氧气体的添加通道11;当然,富氧气体的添加通道11实际上可以不止设置成一个,也可以将富氧气体直接加入到管道7中,等等。至此,也就完成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衔接。
在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展示了在全气脱硫的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它也是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时的情形。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实施例一中包括风机4、除尘器3在内的放散通道,而在总的处理原则上与实施例一相同。必要时,还可以将来自烧结机最后一个风箱(相当于实施例一中的第y个风箱)的烟气也经过除尘器6和风机5送往进气罩12。图中的代号及其含义,则与实施例一的表述相一致。
在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展示了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它也是以大约半气脱硫的现有技术为起点。它特别适用于烧结机的设计的和/或实际的待脱硫的烟气的排放温度较高的情形。因为在上述情况下,待脱硫的烟气中蕴含的热能对满足解吸要求而言是过剩的,因而可以择其优而用之。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将待脱硫的烟气(i+j+k)分为两组,而是将其分为i、j、k三组。其中,第k组的烟气温度最高,将在除尘后送入再沸器;同时,将来自第i组的烟气在风机5的作用下经过除尘器6除尘后,经由通道7送入第j组的进气罩12.1;而来自第j组的烟气在风机14的作用下经过除尘器13除尘后,经由通道15送入第k组的进气罩12.2。图中的富氧气体的添加通道11.1和11.2分别用于向进气罩12.1和12.2内输送富氧气体的。
在本图中,进气罩12.1和富氧气体的添加通道11.1之所以被分为两部分,是与第j组的分组相匹配的结果;当然,必要时也可以达成某种妥协,避免出现它们被分为两部分的情况,以简化结构。
本实施例的其它情况,可以从实施例一中得到解读,就不在此赘述了。
在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展示了一种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它仍然是以全气脱硫的现有技术为起点。与实施例三相似,它也特别适用于烧结机的设计的和/或实际的待脱硫的烟气的排放温度较高的情形。因为在上述情况下,待脱硫的烟气中蕴含的热能对满足解吸要求而言是过剩的,因而可以择其优而用之。
与实施例二不相同的是,不是将全部待脱硫的烟气(i+j+k)分为两组,而是将其分为i、j、k三组。其中,第k组的烟气温度最高,将在除尘后送入再沸器;同时,将来自第i组的烟气在风机5的作用下经过除尘器6除尘后,经由通道7送入第j组的进气罩12.1;而来自第j组的烟气在风机14的作用下经过除尘器13除尘后,经由通道15送入第k组的进气罩12.2。图中的富氧气体的添加通道11.1和11.2分别用于向进气罩12.1和12.2内输送富氧气体的。
本实施例的其它情况,可以从实施例二中得到解读,必要时,还可以参考实施例三的有关说明,就不在此赘述了。
在如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展示了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是要适应在本发明中,被输送至再沸器的待脱硫烟气的温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的情形,以防止出现由于温度过高,可能造成电除尘器不适应以及采用耐高温的袋式除尘器时,其成本又将显著提高的问题。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增加了精除尘器16;同时,允许放宽对除尘器8的除尘要求,即允许除尘器8只进行初步的除尘,例如采用性能较好的旋风除尘器、多管除尘器等进行预除尘,使烟气的含尘量满足风机9和再沸器换热对烟气含尘量的限制性要求即可,以避免因烟气温度过高造成除尘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等到待脱硫烟气自再沸器排出并显著降温后,再进行一次精除尘。这时,选用适用温度和成本均较低的普通精除尘器16,例如普通的电除尘器或者袋式除尘器,就可以了。另外,还建议将风机9移到所述的精除尘器16之后、进入脱硫工艺装置中的水洗冷却塔之前的位置,以降低它的工作温度、磨损量以及它的成本。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则与实施例一完全一致。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本实施例也适用于本发明的其它各种情形,例如,也适用于上述或者以下准备介绍的各个实施例,等等。
图6是带有启动方案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工艺示意图。从图中不难看出,本图除了增加了气态介质入口17及其阀18;废弃气(和/或汽,也不排除其中含有冷凝水)的出口19及其阀20外,其余,则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启动过程是分两步进行的:
第一步是在没有脱硫负荷的情况下将可再生脱硫的工艺装置1预热到设定的工作温度。这就要求:当与本发明配套的烧结机准备点火前,先将外部提供的、作为热源的高温气态介质接入气态介质入口17,并启动SO2吸收液的循环系统,再顺序打开阀20和阀18,使外部提供的、作为热源的高温气态介质通过相应的再沸器,并经由出口19排出,然后放散或另行处理,这时,再沸器吸收热量的过程也就开始了。直到将可再生脱硫的工艺装置1预热到设定的工作温度。此时,便可以启动烧结机了。
第二步是在烧结机启动后、排出的烧结烟气温度达到热稳定前,将高温气态介质掺入烧结机排出的待脱硫烟气中,且使掺入了高温气态介质的、掺入高温气态介质之前温度尚未达到热稳定温度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进入脱硫的工作状态。这时,就要求关闭阀20(当使用蒸汽时,仍然需要保持其排出冷凝水的功能),将“外部提供的、作为热源的高温气态介质”连同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一道被送入脱硫工艺装置中的水洗冷却塔。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烧结机启动时间的增加,自烧结机排出的烟气温度也逐渐提高,应注意调节阀18的开度,使外供的热量也随之合理地减少。
最后,等烧结机进入自身热稳定的状态后,便可以完全关闭阀18,停止外部热能的供应,这时,启动过程即告结束,本发明便可以独立运行了。
需要注意的是:当外部提供的、作为热源的高温气态介质是蒸汽,且又是高温蒸汽时,须注意防止二氧化硫吸收剂的过热。由于这些属于现有技术的内容,在此就不赘述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前五个实施例以及现有技术中类似的工艺系统的启动,同样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这些,也没有必要在一一此赘述了。
另外,一方面,上述各实施例都是本发明的个案,它们的作用之一是对本发明起解释的作用,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做出的任何限制;另一方面,上述各实施例列举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互相借鉴。

Claims (12)

1.一种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包括待脱硫烟气的水洗冷却、SO2的吸收和解吸以及对解吸过程的热能供应,特别是,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15%由待脱硫的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其特征在于:
1.1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至少分为两组,
1.2将温度最高的一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经除尘后送入再沸器,
1.3将来自温度较低的组中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经除尘后作为循环气送入其它组的进气罩,
1.4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至少66%是无条件地由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其特征在于:
2.1在来自所述的温度较低的组中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经除尘后作为循环气送入其它组的进气罩时,掺入富氧气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其特征在于:
3.1它只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其特征在于:
4.1它只将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按照温度的高低分为两组。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其特征在于:
5.1解吸过程所需的热能100%地、无条件地由烧结机的待脱硫烟气自身携带的物理显热提供。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其特征在于:
6.1待脱硫烟气自所述的再沸器排出并显著降温后,再进行一次精除尘。
7.一种实现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的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7.1它采用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作为热源,
7.2它的启动过程分两步进行,
7.3第一步是在没有脱硫负荷的情况下将可再生脱硫的工艺装置预热到设定的工作温度,
7.4第二步是在烧结机启动后、排出的烧结烟气温度达到热稳定前,将高温气态介质掺入烧结机排出的待脱硫烟气中,且使掺入了高温气态介质的、掺入高温气态介质之前温度尚未达到热稳定温度的、待脱硫的烧结机烟气进入脱硫的工作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的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8.1所述的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是由烟气炉产生的高温烟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的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9.1所述的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是蒸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的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10.1所述的高温烟气是由移动式烟气炉产生的。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的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11.1所述的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是由是邻近的其它正在工作中的烧结机的冷却设备产生的。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的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12.1所述的外部提供的高温气态介质是其它设备产生的热的燃烧废气。
CN 200910016379 2009-06-25 2009-06-25 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 Active CN101927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16379 CN101927119B (zh) 2009-06-25 2009-06-25 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16379 CN101927119B (zh) 2009-06-25 2009-06-25 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7119A true CN101927119A (zh) 2010-12-29
CN101927119B CN101927119B (zh) 2012-10-03

Family

ID=43366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16379 Active CN101927119B (zh) 2009-06-25 2009-06-25 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71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9216A (zh) * 2013-09-26 2014-01-08 中南大学 一种铁矿烧结烟气分段循环的方法
CN115155230A (zh) * 2022-07-08 2022-10-11 深圳市沃尔热缩有限公司 铁氟龙管烧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0946C (zh) * 2007-02-13 2009-05-27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烧结烟气氨法脱硫系统
CN101362047B (zh) * 2007-08-04 2012-05-09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可再生脱硫的工艺方法及其用途
CN101396635A (zh) * 2007-09-27 2009-04-01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烧结机烟气的半气脱硫工艺流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9216A (zh) * 2013-09-26 2014-01-08 中南大学 一种铁矿烧结烟气分段循环的方法
CN103499216B (zh) * 2013-09-26 2015-04-08 中南大学 一种铁矿烧结烟气分段循环的方法
CN115155230A (zh) * 2022-07-08 2022-10-11 深圳市沃尔热缩有限公司 铁氟龙管烧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7119B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2301B (zh)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CN106439796A (zh) 一种低负荷燃煤锅炉烟气量/氮氧化物减排系统
CN102876824B (zh) 利用高炉煤气实现高风温的方法
CN204952595U (zh) 湿式涂布排气回用处理系统
CN104132550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烧结废气余热利用和污染物净化工艺及系统
CN106287770A (zh) 一种回收脱硫烟气中水分和热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7366922A (zh) 一种rto氧化炉的温度调节系统及其调节工艺
CN206056363U (zh) 一种蓄热式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101396635A (zh) 烧结机烟气的半气脱硫工艺流程
CN109000269A (zh) 基于VOCs热氧化处理的综合余热回用系统及回用方法
CN106310881A (zh) 一种可再生循环吸收法烟气脱硫工艺
CN116196734A (zh) 一种水泥全氧燃烧耦合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提纯装置
CN202108549U (zh) 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
CN101927119B (zh) 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
CN109059027A (zh) 一种高温生物质燃气冷却及余热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10215826B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除尘双塔解耦切换系统及方法和应用
CN210448655U (zh) 一种湿法脱硫后烟气的氨工质循环工艺节能消白装置
CN204141609U (zh) 一种脱硫降温增效与余热回收利用的系统
CN103244210A (zh) 焦炉烟道气余热发电系统和方法
CN104154553A (zh)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CN106545870A (zh) 电解铝烟气量与污染物趋零排放系统
CN101927118B (zh) 专用于烧结机的可再生脱硫工艺及该工艺系统的启动方法
CN109945557A (zh) 一种基于生物质能的制冷系统及工艺
CN206103709U (zh) 玻璃高温窑炉烟气节能减排净化系统
CN206229169U (zh) 焦炉烟道气的脱硫脱硝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50101 Shandong city of Ji'nan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Shun Road No. 1969

Applicant after: Laiwu Tianmi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Co., Ltd.

Applicant after: Laiwu Iron & Steel Group Corp., Ltd.

Address before: 250101 Shandong city of Ji'nan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Shun Road No. 1969

Applicant before: Shandong Metallurgy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Laiwu Iron & Steel Group Corp.,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HANDONG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TO: SHANDONG PROVINCE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