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2301B -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2301B
CN102322301B CN201110145857.9A CN201110145857A CN102322301B CN 102322301 B CN102322301 B CN 102322301B CN 201110145857 A CN201110145857 A CN 201110145857A CN 102322301 B CN102322301 B CN 102322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team
heat supply
coal
c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58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2301A (zh
Inventor
徐钢
杨勇平
刘彤
李守成
刘文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1458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22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2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2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2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23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节能减排领域的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方法。其中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蒸汽发电子系统、CO2捕获单元、及供热子系统三大组成部分。三个子系统之间主要通过面式换热器、低温加热器、及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进行联通,构成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本发明将电厂汽水流程、CO2捕获流程与供热系统进行了合理的一体化集成,使得CO2捕获能耗大幅降低,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排碳的能耗和CO2排放、抑制由于碳减排带来的发电效率下降,同时获得较高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技术经济性能。为热电联产机组碳减排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减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具体说,涉及从燃煤电厂的燃烧后锅炉排烟中捕获CO2、回收汽水供热的发电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有效地抑制了CO2排放,同时还能满足供热的需求。 
背景技术
现今,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严重和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CO2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在我国,电力行业(主要是大量燃煤电厂)的CO2排放量占到全国CO2排放总量的40~50%,因此针对燃煤电厂的CO2减排技术对我国乃至全世界控制温室气体而言,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火电机组装机总容量已达7亿千瓦,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烧煤粉的汽轮机电站,针对这类电厂,考虑到燃煤电厂烟道气流量大、CO2分压低、温度高、杂质成分复杂、杂质和惰性气体量大、具有腐蚀性等特点,主要采用在燃烧后从尾部烟气中采用化学吸收的方法捕集CO2。 
化学吸收CO2分离方法是一种应用广泛、适应性强的烟气脱碳工艺技术,并已有示范电站应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四基二乙醇胺(MDEA),及K2CO3/PZ等化学吸收剂。但这种方法需要消耗中温热来供给解析塔,以实现解析塔内的CO2解析过程。通常这种方法的热耗率约为3~4MJ/kgCO2(100-130℃)。在燃煤电厂燃烧后脱碳工艺中,为提供这部分热量,会从中压缸出口抽取全部蒸汽量的50%左右用于加热解析塔再沸器。这不仅仅会 使电厂发电效率下降10~15个百分点,而且还会给汽轮机低压缸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冲击,从而引发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在CO2捕获单元中,由再沸器从电厂汽水系统低压缸抽汽所获得的能量,除了很少一部分用于反应本身外,绝大部分还要以低温热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其中包括解析塔顶部出口的CO2-水蒸气混合物的冷却放热(110~40℃),贫液进入吸收塔之前的冷却放热(70~40℃);此外,由耗功而产生的CO2多级压缩间冷放热量(160~35℃)也较大,但由于这些对外释放的热量大但温度太低,很难有效利用,因此关于CO2吸收捕获流程中低温放热的优化利用的技术几乎是空白,未见报道。 
综上,燃煤电站的燃烧后CO2捕获意义重大。适用于燃煤电厂的CO2化学吸收碳捕获方法虽技术较成熟,但能耗太大、成本太高,由此带来一系列技术经济上的问题,难以接受;同时,现有的CO2化学吸收分离方法还会向环境中排放大量难以利用的低温热,这不仅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加重电站对环境的热污染。因此,发展新型一体化燃煤电厂脱碳、电力生产及余热利用的系统集成技术,对于燃煤电站乃至全社会碳减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CN101910568公开了一种具有CO2捕获和压缩的发电厂,该电厂可以通过灵活的操作CO2捕获和压缩设备,在电网供电频率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降低CO2捕获系统的功率消耗,或者关闭系统来增加发电厂的净输出,从而保证电网的供电需求。但此方法没有涉及捕获系统余热利用,也没有关于电力生产流程与脱碳流程之间的系统集成。CN101230798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的CO2分离发电系统和方法,从燃烧室出来的热烟道气,经高压膨胀器(涡轮机)做功后,进入CO2回收单元,除去CO2的贫CO2气供给低压膨胀器继续做功。该方法利用发电用燃气轮机的排气在高压下分离CO2,提高了CO2的浓度和分压,降低了CO2的分离 能耗。其CO2分离系统可以用于各种分离技术。但此技术对CO2的具体回收流程没有介绍,且这种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烧煤粉的汽轮机电厂。CN101666248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回收型蒸汽发电系统,用于从锅炉燃烧燃料生成蒸汽时所形成的排烟中回收CO2,此系统包括锅炉、汽机、CO2吸收单元和再生单元,此外在该系统中还包括再沸器,用以提供CO2再生所需要的热量。该发明在锅炉尾部烟道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加入一个换热器,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热加热该换热器,进而提供CO2捕获再沸器的热需求,从而有效的抑制了发电效率的下降。但该发明没有涉及对捕获系统释放的大量低温余热的合理利用。此外,在相关发明专利中,均未见将供热系统与脱碳流程进行集成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其中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是燃煤电厂的蒸汽发电系统1、CO2捕获单元2和供热系统3三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系统,其中燃煤电厂蒸汽发电子系统、CO2捕获单元和供热子系统之间主要通过面式换热器24、低温加热器40、及第一阀门45,第二阀门46进行联通,构成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具体而言,蒸汽发电子系统和CO2捕获单元之间由第一阀门45,经过L2管道与面式换热器24接通,面式换热器24再经过L10管道、L9管道连接至低温加热器40;蒸汽发电子系统和供热子系统之间由第二阀门46经过L3管道连接至第三阀门47、第四阀门48的公共口,第四阀门48通过L7管道与第一地暖加热器37和第二地暖加热器36联通,第三阀门47通过L6管道与小透平25连接,小透平25和第一地暖加热器36再分别连接凝汽器15;CO2捕获单元的增压风机26的入口连接燃煤电厂蒸汽发电系统的锅炉9的烟气处理装置;CO2捕获单元和供热子系统之间由贫液冷却器28通过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并行连接 至第二地暖加热器36,CO2冷却器31通过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并行连接至第一地暖加热器37;燃煤电厂蒸汽发电系统的凝汽器15通过输送泵、低温连通阀54及L8管道与供热系统的低温加热器40连接;其特征在于: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工艺为燃煤电厂由锅炉9产生的主蒸汽进入高压缸10膨胀做功后,回入锅炉进行再热,再热蒸汽进入中压缸11继续膨胀做功,中压缸11的排汽与背压式低压缸12、凝汽式低压缸13的入口相连,其中凝汽式低压缸13的出口排汽压力为常规凝汽式机组排汽压力3~8kpa;背压式低压缸12的出口压力为1.5~4.5bar,当回收CO2时,背压式低压缸12排汽用于供应化学吸收法回收流程中的再沸器35所需的热量;而当不回收CO2时,其排汽则进入小透平25回收功率,或进入供热系统的第二地暖加热器36和第一地暖加热器37到用户采暖系统38中放热,从而保证用户的采暖需求;放热后的30-40℃低温蒸汽再进入凝汽器15加热;低温加热器40所需热量来自CO2多级压缩机33的级间换热器34和CO2冷却器31的放热。 
所述CO2捕获单元的CO2捕获工艺,锅炉的排烟气经前期的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烟气通过增压风机26增压后,进入吸收塔27的下部,而作为吸收液的贫液从吸收塔27的上部通入。因此,含有CO2的排烟气与贫液逆流接触,从而CO2通过与贫液反应被吸收下来,除去CO2后的净烟气从吸收塔27顶部排入大气。富液(富含CO2的吸收液)从吸收塔27底部排出经过增压泵29和贫富液热交换器30后进入再生塔32顶部,同时被再沸器35加热,被加热的富液产生高温再生蒸汽,高温再生蒸汽进入再生塔的下部。因此,CO2富液与再生蒸汽彼此逆流接触,富液被加热后释放CO2,由再生塔底部排出,进入CO2冷却器31,冷却排水后,进入多级压缩冷却系统,通过多级压缩机33压缩和冷却器34冷却排水后,达到工业用CO2纯度要求或用于CO2运输封存。解析CO2后的吸收液 (贫液)由再生塔32底部排出,经贫富液换热器30和贫液冷却器28后,重新进入吸收单元。综上,通过吸收剂的循环吸收、解析过程,来实现锅炉排烟气的CO2回收。 
当回收CO2但不供热时,通过打开第一阀门45,低温连通阀54,关闭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三阀门47、第四阀门48,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第九阀门53,用外接冷却水代替第二地暖加热器36和第一地暖加热器37的冷源来实现CO2捕获。 
当供热但不回收CO2时,通过打开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四阀门48、第九阀门53,关闭第一阀门45、第三阀门47、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低温连通阀54,背压式汽轮机12的排气经L1-L3-L7管道直接加热第二地暖加热器36和第一地暖加热器37实现。 
当不供热也不回收CO2时,通过打开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三阀门47、第九阀门53,关闭第一阀门45、第四阀门48、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低温连通阀54、背压式汽轮机12的排气经L1-L3-L6管道、通过小透平25回收蒸汽功来实现。 
所述锅炉的排烟气经前期的净化处理采用SCR、WFGD工艺,脱除NOX和SOX。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的CO2捕获-供热一体化集成方案能够有效的降低排碳的能耗和CO2排放、抑制由于碳减排带来的发电效率下降,同时可实现发电-脱碳-供热过程的一体化,获得较高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与技术经济性能。新 型燃煤电厂燃烧后CO2捕获运行灵活。首次将电厂汽水流程、CO2捕获流程与供热系统进行了合理的一体化集成,实现了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得CO2捕获能耗大幅降低,为热电联产机组碳减排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厂汽水系统、CO2捕获系统,以及供热系统整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予以说明。 
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燃煤电厂蒸汽发电子系统1、CO2捕获单元2和供热子系统3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 
燃煤电厂蒸汽发电子系统由锅炉9、高压缸10、中压缸11、背压式低压缸12、凝汽式低压缸13和发电机14串联构成蒸汽发电系统,在凝汽式低压缸13的排汽口连接凝汽器15,在中压缸11的排汽口连接除氧器16,除氧器16再经过小中压缸和凝汽器15的蒸汽入口连通;第一高温回热器17、第二高温回热器18和第三高温回热器19串联后,第一高温回热器17再分别连接到锅炉9和高压缸10的排汽口,第二高温回热器18连接在锅炉9和高压缸10通道上,第三高温回热器19和除氧器16接通,第一低温回热器20、第二低温回热器21、第三低温回热器22、第四低温回热器23串联后,分别通过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这几个低温回热阀门连接至背压式低压缸12与凝汽式低压缸13的各排汽口,第一低温回热器20的一个出口和除氧器16接通,第四低温回热器23的下出口与凝汽器15接通,背压式低压缸12的排汽口经过L1管道连接在第一阀门45和第二阀门46公共接口;CO2捕获单元包括增压风机26的出口连接吸收塔27下部气体入口,贫液冷却器28分别连接吸收塔 27上部液体入口和贫富液换热器30,贫富液换热器30分别连接解析塔32左边进、出口和吸收塔27底部的富液增压泵29;解析塔32底部连接再沸器35,解析塔32右边进、出口分别连接再沸器35和CO2冷却器31;CO2冷却器31通过CO2多级压缩机33和级间换热器34连接;供热系统的第二地暖加热器36、第一地暖加热器37串联;第一地暖加热器37经过L7管道与第四阀门48连接和与分散式用户地热采暖系统38联通,第一地暖加热器36通过循环增压泵39与分散式用户地热采暖系统38联通。 
所述燃煤电厂蒸汽发电子系统、CO2捕获单元和供热子系统之间主要通过面试换热器24、低温加热器40、及第一阀门45、第二阀门46进行联通,从而构成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具体而言,蒸汽发电子系统和CO2捕获单元之间由第一阀门45经过L2管道与面式换热器24接通,面式换热器24再经过L10管道、L9管道连接至低温加热器40;蒸汽发电子系统和供热子系统之间由第二阀门46经过L3管道连接至第三阀门47、第四阀门48的公共口,第四阀门48通过L7管道与第一地暖加热器37和第二地暖加热器36联通,第三阀门47通过L6管道与小透平25连接,小透平25和第二地暖加热器36再分别连接凝汽器15;CO2捕获单元的增压风机26的入口连接燃煤电厂蒸汽发电系统的锅炉9的烟气处理装置;CO2捕获单元和供热子系统之间由贫液冷却器28通过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并行连接至第二地暖加热器36,CO2冷却器31通过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并行连接至第一地暖加热器37;燃煤电厂蒸汽发电系统的凝汽器15通过输送泵、低温连通阀54及L8管道与供热系统的低温加热器40连接。 
所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工艺过程是在汽水侧,由锅炉9产生的主蒸汽进入高压缸10膨胀做功后,回到锅炉进行再热,再热蒸汽进入中压缸 11继续膨胀做功,中压缸11的排汽继续进入背压式低压缸12和凝汽式低压缸13,其中凝汽式低压缸13的出口排汽压力为常规凝汽式机组排汽压力3~8kpa,排汽直接进入凝汽器15;背压式低压缸12的出口压力约为1.5~4.5bar,其排汽沿线路L1-L2-L4-L5管道,经过面式换热器24,进入再沸器35,提供CO2解析再沸热后,与来自凝汽器15的电厂冷凝水混合,一同回入电厂汽水系统。 
在烟气CO2捕获侧,锅炉9的排烟经过SCR、WFGD脱除NOX和SOX等污染物后,通过增压风机26增压,然后进入吸收单元,供应至吸收塔27的下部,而吸收液(贫液)供应至吸收塔27的上部。彼此逆流接触,从而CO2被反应吸收下来,除去CO2后的干净烟气从吸收塔27顶部排入大气。从吸收塔27底部排出的富液(富含CO2的吸收液)经过增压泵29和贫富热交换器30后进入再生单元,供应至再生塔32顶部。同时,由再沸器35产生的再生蒸汽被供应至再生塔的下部。因此,CO2富液与再生蒸汽彼此逆流接触,富液被加热后释放CO2,由再生塔底部排出,进入CO2冷却器31,冷却排水后,进入多级压缩冷却系统,通过多级压缩机33压缩和级间冷却器34冷却排水后,达到工业用CO2纯度要求或用于CO2永久封存。释放CO2后的贫液由再生塔32底部排出,经贫富液换热器30和换热器28后,从新回入吸收单元。通过吸收剂的循环吸收、解析过程,来实现锅炉排烟气的CO2回收。 
在地热供暖侧,通过第二地暖加热器36、第一地暖加热器37吸收来自捕获系统中CO2冷却器31和贫液冷却器28所释放的低品位热量,加热地热供暖循环水,此地暖循环水通过循环增压泵39提供的动力,循环地从第二地暖加热器36和第一地暖加热器37中吸热、到用户采暖系统38中放热,从而保证用户的采暖需求。在此系统中,可不断的从外界补充冷水,以弥补供暖输水时的水量损失。 
以上基本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打开第一阀门45,第五阀门49、第六阀 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低温连通阀54,关闭第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三阀门47、第四阀门48,第九阀门53。 
除基本实施方案外,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实施运行只脱碳方案、只供热方案、以及不供热不脱碳方案。只脱碳方案要求打开第一阀门45,低温连通阀54、关闭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三阀门47、第四阀门48、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第九阀门53;实现CO2捕获不供热效果。只供热方案要求打开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四阀门48、第九阀门53,关闭第一阀门45、第三阀门47、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低温连通阀54,实现无CO2捕获但供热效果。不供热不脱碳方案第要求打开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三阀门47、第九阀门53、关闭第一阀门45、第四阀门48、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低温连通阀54,实现无CO2捕获也不供热效果。 
实施例1 
选取中国典型的600MW燃煤电厂作为参比对象,选取单乙醇胺(MEA)作为CO2捕获化学吸收剂;其中表1给出了典型600MW电厂的参数。 
表1中国典型600MW燃煤电厂参数 
Figure GDA0000495289130000091
Figure GDA0000495289130000101
表2给出了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方案(即基本方案)的CO2捕获系统性能情况,假定电厂燃用设计煤种,并且锅炉工作在额定条件下,同时在本发明计算中,假定设计的新型CO2捕获热电厂与参比的中国典型600MW燃煤电厂具有相同的给煤量。 
表2CO2捕获系统参数 
Figure GDA0000495289130000102
捕获系统贫液MEA的冷却放热作为第二地暖加热器36的热源;解析塔顶部CO2冷却的部分放热作为第一地暖加热器37的热源。供暖系统采用直接式地暖供热,其主要性能参数见表3。 
表3地暖供热参数 
新型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将电厂汽水系统、CO2捕获系统和 地热供暖系统整合,进行能量的合理分配利用,从而实现更好的综合性能。如表4所示,表中Case1为新型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另外两个Case的数据分别来自于美国能源部(DOE)的《Carbon Dioxide Capture from Existing Coal-Fired Power Plants》专门报告(Case2)及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关于CO2捕获的专门报告《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Case3)中的相关数据。 
表4新型CO2捕获热电站性能 
Figure GDA0000495289130000111
从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Case1),在CO2回收率90%的情况下,净发电效率为31.32%,对比无CO2捕获的600MW电厂而言,其减排效率降低仅为8.96%;而常规的采用化学吸收法从烟气中CO2捕获的燃煤电厂由于碳减排带来的效率惩罚可达10.5%以上(参见表4中Case2、Case3)。同时该系统可以提供用户采暖需求350MW,全厂热效率达55.88%。因此,本系统在实现了CO2捕获的同时,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以很少的能耗代价下实现了CO2的大幅减排,为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碳减排提供了独特的技术思路与方案。 

Claims (6)

1.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其中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是燃煤电厂的蒸汽发电系统(1)、CO2捕获单元(2)和供热系统(3)三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系统,其中燃煤电厂蒸汽发电子系统、CO2捕获单元和供热子系统之间主要通过面式换热器(24)、低温加热器(40)、及第一阀门(45),第二阀门(46)进行联通,构成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具体而言,蒸汽发电子系统和CO2捕获单元之间由第一阀门(45),经过L2管道与面式换热器(24)接通,面式换热器(24)再经过L10管道、L9管道连接至低温加热器(40);蒸汽发电子系统和供热子系统之间由第二阀门(46)经过L3管道连接至第三阀门(47)、第四阀门(48)的公共口,第四阀门(48)通过L7管道与第一地暖加热器(37)和第二地暖加热器(36)联通,第三阀门(47)通过L6管道与小透平(25)连接,小透平(25)和第二地暖加热器(36)再分别连接凝汽器(15);CO2捕获单元的增压风机(26)的入口连接燃煤电厂蒸汽发电系统的锅炉(9)的烟气处理装置;CO2捕获单元和供热子系统之间由贫液冷却器(28)通过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并行连接至第二地暖加热器(36),CO2冷却器(31)通过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并行连接至第一地暖加热器(37);燃煤电厂蒸汽发电系统的凝汽器(15)通过输送泵、低温连通阀(54)及L8管道与供热系统的低温加热器(40)连接;其特征在于: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工艺为燃煤电厂由锅炉(9)产生的主蒸汽进入高压缸(10)膨胀做功后,回入锅炉进行再热,再热蒸汽进入中压缸(11)继续膨胀做功,中压缸(11)的排汽与背压式低压缸(12)、凝汽式低压缸(13)的入口相连,背压式低压缸(12)的排汽口经过L1管道连接在第一阀门(45)和第二阀门(46)公共接口;其中凝汽式低压缸(13)的出口排汽压力为常规凝汽式机组排汽压力3~8kpa;背压式低压缸(12)的出口压力为1.5~4.5bar,当回收CO2时,背压式低压缸(12)排汽用于供应化学吸收法回收流程中的再沸器(35)所需的热量;而当不回收CO2时,其排汽则进入小透平(25)回收功率,或进入供热系统的第二地暖加热器(36)和第一地暖加热器(37)到用户采暖系统(38)中放热,从而保证用户的采暖需求;放热后的30-40℃低温蒸汽再进入凝汽器(15)加热;低温加热器(40)所需热量来自CO2多级压缩机(33)的级间换热器(34)和CO2冷却器(31)的放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2捕获单元的CO2捕获工艺,锅炉的排烟气经前期的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烟气通过增压风机(26)增压后,进入吸收塔(27)的下部,而作为吸收液的贫液从吸收塔(27)的上部通入;因此,含有CO2的排烟气与贫液逆流接触,从而CO2通过与贫液反应被吸收下来,除去CO2后的净烟气从吸收塔(27)顶部排入大气,富液从吸收塔(27)底部排出经过增压泵(29)和贫富液热交换器(30)后进入再生塔(32)顶部,同时被再沸器(35)加热,被加热的富液产生高温再生蒸汽,高温再生蒸汽进入再生塔的下部;因此,CO2富液与再生蒸汽彼此逆流接触,富液被加热后释放CO2,由再生塔顶部排出,进入CO2冷却器(31),冷却排水后,进入多级压缩冷却系统,通过多级压缩机(33)压缩和冷却器(34)冷却排水后,达到工业用CO2纯度要求或用于CO2运输封存,贫液由再生塔(32)底部排出,经贫富液换热器(30)和贫液冷却器(28)后,重新进入吸收单元,综上,通过吸收液的循环吸收、解析过程,来实现锅炉排烟气的CO2回收;其中富液为富含CO2的吸收液;贫液为解析CO2后的吸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的排烟气经前期的净化处理采用SCR、WFGD工艺,脱除NOX和SO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回收CO2但不供热时,通过打开第一阀门(45),低温连通阀(54),关闭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三阀门(47)、第四阀门(48),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第九阀门(53),用外接冷却水代替第二地暖加热器(36)和第一地暖加热器(37)的冷源来实现CO2捕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供热但不回收CO2时,通过打开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四阀门(48)、第九阀门(53),关闭第一阀门(45),第三阀门(47)、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低温连通阀(54),背压式汽轮机(12)的排气经L1-L3-L7管道直接加热第二地暖加热器(36)和第一地暖加热器(37)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不供热也不回收CO2时,通过打开第十阀门(41)、第十一阀门(42)、第十二阀门(43)、第十三阀门(44),第二阀门(46)、第三阀门(47)、第九阀门(53),关闭第一阀门(45),第四阀门(48)、第五阀门(49)、第六阀门(50)、第七阀门(51)、第八阀门(52),低温连通阀(54),背压式汽轮机(12)的排气经L1-L3-L6管道,通过小透平(25)回收蒸汽功来实现。
CN201110145857.9A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2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5857.9A CN102322301B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5857.9A CN102322301B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2301A CN102322301A (zh) 2012-01-18
CN102322301B true CN102322301B (zh) 2014-06-25

Family

ID=45450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585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22301B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223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35871A1 (en) * 2015-08-27 2017-03-01 Doosan Skoda Power S.r.o. Back-pressure steam turbine and a system for combined production of electrical and thermal energ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5614B2 (ja) * 2012-07-31 2016-03-15 株式会社東芝 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03277154B (zh) * 2013-05-31 2016-08-10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单缸背压式汽轮机的燃煤电站的co2脱除集成系统
CN103272467B (zh) * 2013-05-31 2015-06-1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改进的热集成的燃煤电站脱碳系统及脱碳方法
CN103372365A (zh) * 2013-07-04 2013-10-30 天津大学 水泥窑余热发电辅助二氧化碳捕集的系统装置
CN103485848A (zh) * 2013-09-30 2014-01-0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与一次再热主汽轮机同轴布置的背压抽汽小汽轮机热力系统
EP2942495B1 (en) * 2014-05-08 2018-10-10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Coal fired oxy plant with heat integration
CN104307308B (zh) * 2014-10-26 2017-04-19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利用光伏辅助燃煤机组脱碳的工艺系统
CN105201570B (zh) * 2015-08-26 2017-05-31 深圳市顺恒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低碳排放的发电系统的电网运行方法
CN106587062A (zh) * 2016-11-22 2017-04-26 中盈长江国际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采集地热能供热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方法及系统
CN108679682B (zh) * 2018-03-13 2019-07-30 东南大学 回收火力发电厂干法捕集co2过程余热并用于供热的系统
CN109779705B (zh) * 2019-01-28 2021-06-0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灵活调控燃煤供热电厂汽轮机进汽的供热系统
CN110005486B (zh) * 2019-03-20 2021-05-0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全热循环的零碳排放冷热电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5014000B (zh) * 2022-06-10 2023-12-2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多能联供零碳排放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88175A2 (en) * 1992-09-16 1994-03-23 The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 Process for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combustion gases
CN101109298A (zh) * 2006-07-17 2008-01-23 阿尔斯托姆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涡轮机及具有这种蒸汽涡轮机的发电站
CN101230798A (zh) * 2006-11-07 2008-07-30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二氧化碳分离的发电系统和方法
CN101325995A (zh) * 2005-08-16 2008-12-17 Co2Crc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气流中脱除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66248A (zh) * 2008-09-04 2010-03-10 株式会社东芝 二氧化碳回收型蒸汽发电系统
CN202108549U (zh) * 2011-06-01 2012-01-11 华北电力大学 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88175A2 (en) * 1992-09-16 1994-03-23 The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 Process for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combustion gases
CN101325995A (zh) * 2005-08-16 2008-12-17 Co2Crc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气流中脱除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方法
CN101109298A (zh) * 2006-07-17 2008-01-23 阿尔斯托姆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涡轮机及具有这种蒸汽涡轮机的发电站
CN101230798A (zh) * 2006-11-07 2008-07-30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二氧化碳分离的发电系统和方法
CN101666248A (zh) * 2008-09-04 2010-03-10 株式会社东芝 二氧化碳回收型蒸汽发电系统
CN202108549U (zh) * 2011-06-01 2012-01-11 华北电力大学 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我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综述;连洪奎等;《节能技术》;20110331;第29卷(第166期);第126-127页 *
连洪奎等.我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综述.《节能技术》.2011,第29卷(第166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35871A1 (en) * 2015-08-27 2017-03-01 Doosan Skoda Power S.r.o. Back-pressure steam turbine and a system for combined production of electrical and thermal energ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2301A (zh) 201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2301B (zh)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EP3064841B1 (en) Gas steam combined cycle central heating device
CN104399356B (zh)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CN103752142B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二氧化碳捕集集成系统
CN201244430Y (zh) 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装置
CN101314102A (zh) 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方法和装置
CN103272467B (zh) 一种改进的热集成的燃煤电站脱碳系统及脱碳方法
CN112160806B (zh) 一种耦合富氧燃烧的超临界co2循环冷热电联产系统
CN103096999A (zh) 碳捕集喷气发动机
CN202108549U (zh) 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系统
EA035832B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улавливания co
CN103372365A (zh) 水泥窑余热发电辅助二氧化碳捕集的系统装置
CN204574529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系统辅助电厂给水与co2捕集的集成系统
CN104613654A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系统辅助电厂给水与co2捕集的集成系统
CN108709216B (zh)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与脱碳系统联合供热系统
CN203717051U (zh) 联合循环低温余热回收装置
CN113175687A (zh) 一种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系统及方法
CN106837439A (zh) 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辅助的真空变压变温耦合吸附碳捕集系统
CN106076073A (zh) 一种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电厂低碳排放的能量利用系统
CN110159370B (zh) 一种带捕碳装置的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5509038A (zh) 鼓泡流化床型o2/h2o增压富氧燃烧系统
CN102505990B (zh) 凝汽式双工质燃气透平循环系统发电方法
CN104213984A (zh) 利用污氮气降低igcc循环冷却水温度的方法及装置
CN204582900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辅助再沸器加热的脱碳系统
CN209875238U (zh) 纯氧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