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4608A -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4608A
CN101924608A CN 201010270460 CN201010270460A CN101924608A CN 101924608 A CN101924608 A CN 101924608A CN 201010270460 CN201010270460 CN 201010270460 CN 201010270460 A CN201010270460 A CN 201010270460A CN 101924608 A CN101924608 A CN 101924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mory
row
address spac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704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4608B (zh
Inventor
唐良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3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3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3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3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2704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4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4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根据调制方式确定需要将编码序列分割成编码块的数目M以及分割方式;B、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编码序列分割成M个编码块,并分别将所述M个编码块存储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C、根据交织矩阵的列间置换模式以及所述分割方式,按列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M个地址空间中取出数据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本发明能够支持多种调制方式下的交织处理,从而降低了交织处理装置的面积,提高了处理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背景技术
受传播环境的影响,无线信道是一个高误码率的信道,虽然信道编码产生的冗余可以部分消除误码的影响,可是在信道的深衰落周期,将产生较长时间的连续误码,对于这类误码,信道编码的纠错功能就无能为力了。交织技术就是为了抵抗这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突发性误码而设计的。交织技术把原本顺序的比特流按一定规律打乱后再送入信道,接收端再按相应的规律将接收到的数据恢复成原来的顺序。这样一来,连续的错误就变成了随机差错,通过信道解码,就可以恢复出正确的数据。
块交织是交织技术中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交织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如WCDMA、TD-SCDMA等。块交织的基本原理是把编码序列逐行输入特定大小的矩阵交织器中,然后执行列间置换,最后逐列读出矩阵交织器的内容,输出序列即为块交织的结果。矩阵交织器的大小可定义为R×C,其中,R为交织矩阵的行数又称交织深度,C为交织矩阵的列数又称交织宽度。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输入的编码序列在执行交织之前会被分割为一个或多个编码块,这些编码块在不同的矩阵交织器中独立交织,最后它们的输出被合并为一个编码序列。在同一调制方式下,不同编码块对应的交织器具有相同的交织深度和交织宽度。
下面以TD-SCDMA系统为例,说明在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交织处理过程。
TD-SCDMA系统中,高速分组接入(HSPA)信道进行交织处理的列间置换模式见表1。设编码序列长度为N,将输入序列顺序标记为s1、s2、s3、s4、s5、s6、......、sN,交织后的输出序列顺序标记为v1、v2、v3、v4、v5、v6、......、vN。由表1可知,矩阵交织器的交织宽度(即列数)为30,所以交织器的交织深度R(即行数)为N除以30,如果不能整除则向上取整。
Figure BSA00000254016600021
表1
QPSK调制方式下,交织处理的过程如图1所示。
下面详细描述QPSK调制方式下的交织处理过程:
1、将输入编码序列逐行填入尺寸为R×30的矩阵中(此处的R为N除以30,如果不能整除则向上取整),先填入第0行第0列、第0行第1列......第0行第29列,再填入第1行第0列、第1行第1列......第1行第29列,......,直到所有N个编码序列都填入到矩阵;如果N除以30的余数为m,且m不为0,那么在最后一行的最末尾填入30-m个无效比特数据;
2、对矩阵按表1进行列间置换,第0列保持不变,将第20列置换到第1列,将第10列置换到第2列,......,将第17列置换到第29列;
3、将数据从置换后的矩阵中按列读出,先读取第0行第0列、第1行第0列、第2行第0列、......,再读取第0行第1列、第1行第1列、第2行第1列、......,直到矩阵中的数据全部读出,如果读取数据时遇到无效数据,则跳过该无效数据读取下一个,数据全部读出后完成交织。
16QAM调制方式下,交织处理的过程如图2所示:
下面详细描述16QAM调制方式下的交织过程:
1、将输入编码序列逐行填入两个R×30矩阵中(此处的R为N/2除以30,如果不能整除则向上取整),把s1、s2、s5、s6、......、sN-3、sN-2填入第一矩阵交织器,把s3、s4、s7、s8、......、sN-1、sN填入第二矩阵交织器,每个矩阵的填入方法如上文QPSK所述;
2、分别对上述两个矩阵按表1进行列间置换;
3、将数据从置换后的两个矩阵中按列间隔读出,先读取第一矩阵交织器的第0行第0列和第1行第0列,再读取第二矩阵交织器的第0行第0列和第1行第0列,接着读取第一矩阵交织器的第2行第0列和第3行第0列,然后再读取第二矩阵交织器的第2行第0列和第3行第0列,......,直到两个矩阵中的数据全部读出,完成交织。
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其中的一种方法为:借助顺序交换器、左右循环移位器以及多个双口存储器,实现块交织。这种方法可以对较大矩阵交织器实现多路数据的并行计算,处理速度较快。但该方法不能够很好的支持在多种调制方式下的交织处理,因为在不同调制方式下,可能会存在多个矩阵交织器,如果每个交织器都引入一套该方法所列装置,那么整个交织处理装置的面积将会过于庞大。而且多个矩阵交织器的输出也应该执行相应的顺序处理,这样也会增加交织处理装置的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以支持多种调制方式下的交织处理,从而降低交织处理装置的面积,提高处理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调制方式确定需要将编码序列分割成编码块的数目M以及分割方式,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
B、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编码序列分割成M个编码块,并分别将所述M个编码块存储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器包括M个地址空间,每个地址空间对应一个编码块,每个地址空间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
C、根据交织矩阵的列间置换模式以及所述分割方式,按列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M个地址空间中取出数据,经组装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的M倍,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逐行从所述第一存储器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M行数据,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这M行数据分割成M组数据;
分别将这M组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分割方式产生读取顺序;
根据所述读取顺序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一行数据,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
每取出第一存储器宽度数目的数据,将这些数据顺序拼接为一组数据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上述的方法,步骤C中,在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时,如果相应比特位的数据为无效比特数据,则丢弃该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器为双口存储器。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装置,包括:
调制方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调制方式确定需要将编码序列分割成编码块的数目M以及分割方式,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
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交织前和交织后的编码序列;
第二存储器,包括M个地址空间,每个地址空间对应一个编码块,每个地址空间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
数据分割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编码序列分割成M个编码块,并分别将所述M个编码块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数据组装模块,用于根据交织矩阵的列间置换模式以及所述分割方式,按列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M个地址空间中取出数据,经组装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上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的M倍,所述数据分割模块具体用于:
逐行从所述第一存储器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M行数据,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这M行数据分割成M组数据;
分别将这M组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上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组装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分割方式产生读取顺序;
根据所述读取顺序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一行数据,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
每取出第一存储器宽度数目的数据,将这些数据顺序拼接为一组数据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上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组装模块在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时,如果相应比特位的数据为无效比特数据,则丢弃该数据。
上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器为双口存储器。
一种发射机,其中,包括上述的实现块交织的装置。
本发明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对编码序列进行分割,并将一个或多个交织器的输入数据存放到同一个存储器中,然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数据并进行组装,实现了在不同调制方式下对一个或多个交织器的并行处理,从而降低了交织处理装置的面积,提高了处理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在QPSK调制方式下交织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在16QAM调制方式下交织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块交织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块交织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块交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根据调制方式确定需要将编码序列分割成编码块的数目M以及分割方式,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
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输入的编码序列在执行交织之前会被分割为一个或多个(包括两个)编码块。例如,对于QPSK调制方式,M=1,则所述分割方式为“不进行分割”,即,直接将该编码序列作为一个编码块;对于16QAM调制方式,M=2,即,将编码序列分割为两个编码块。
在M=2时,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分割方式:从编码序列的第1、2个数据开始,每间隔2个数据取出2个数据,将取出的数据作为第一编码块,将剩余的数据作为第二编码块,即,将s1、s2、s5、s6、......、sN-3、sN-2作为第一编码块,将s3、s4、s7、s8、......、sN-1、sN作为第二编码块(以下称之为分割方式一)。
当然,在M=2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分割方式,例如,从编码序列的第1个数据开始,每间隔1个数据取出1个数据,将取出的数据作为第一编码块,将剩余的数据作为第二编码块,即,将s1、s3、s5、s7、......、sN-3、sN-1作为第一编码块,将s2、s4、s6、s8、......、sN-2、sN作为第二编码块(以下称之为分割方式二)。
步骤302: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编码序列分割成M个编码块,并分别将所述M个编码块存储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存储器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的M倍。所述第二存储器包括M个地址空间,每个地址空间对应一个编码块,每个地址空间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在以下的描述中,均假设交织矩阵宽度为30。
以下给出步骤302的一种具体实现,包括:
步骤S11:逐行从所述第一存储器中读出数据;
第一存储器中存储有按行写入的编码序列,本步骤中,每次读出一行30个数据。
步骤S12:每读出M行数据,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这M行数据分割成M组数据;
步骤S13:分别将这M组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如前所述,在M=1时,不进行分割,直接将读出的每行数据按顺序存储到第二存储器中(此种情形下,第二存储器只包括一个地址空间,对应于一个编码块),这样,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读完后,第一存储器中的所有数据被作为一个编码块存储到了第二存储器中。
在M=2时,每读出2行数据,则将这2行数据分割成2组数据。例如,对于读出的第1、2行数据:s1、s2、s3、s4、......、s59、s60,按照分割方式一进行分割得到2组数据,第一组数据为:s1、s2、s5、s6、......、s57、s58;第二组数据为:s3、s4、s7、s8、......、s59、s60。如果按照分割方式二,则得到的第一组数据为:s1、s3、s5、s7、......、s57、s59;得到的第二组数据为:s2、s4、s6、s8、......、s58、s60
然后,将第一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器的第一地址空间,将第二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器的第二地址空间(此种情形下,第二存储器包括两个地址空间,每个地址空间对应于一个编码块)。
对于读出的第3、4行数据,执行类似的处理,依次类推,直到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读完,最后的结果是:第一存储器中的数据被分割成了两个编码块,并分别存储到了第二存储器中相应的地址空间中。
步骤303:根据交织矩阵的列间置换模式以及所述分割方式,按列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M个地址空间中取出数据,经组装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根据块交织的实现原理,从交织矩阵中读取数据的方式为“按列读取”,对应于本发明,则是首先从第二存储器中按行读出数据,然后,对于读出的每行数据,根据交织矩阵的列间置换模式取出相应位置处的一比特数据,每取出第一存储器宽度数目的数据后,将这些数据顺序拼接为一组数据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同样,根据块交织的实现原理,对交织矩阵的行的读取顺序是与分割方式对应的,因此,在本步骤中,从第二存储器中读取数据的顺序也是根据所述分割方式来确定。
以下给出步骤303的一种具体实现,包括:
步骤S21:根据所述分割方式产生读取顺序;
例如,在M=1时,分割方式为“不进行分割”,则对应的读取顺序为步骤302中将数据组写入到第二存储器的顺序,即第二存储器的地址顺序。
在M=2时,按照分割方式一产生的读取顺序为:第一地址空间的第1行、第2行,第二地址空间的第1行、第2行,第一地址空间的第3行、第4行,第二地址空间的第3行、第4行,......,第一地址空间的第R-1行、第R行,第二地址空间的第R-1行、第R行,其中,R为每个地址空间的深度,即交织矩阵深度。
在M=2时,按照分割方式二产生的读取顺序为:第一地址空间的第1行,第二地址空间的第1行,第一地址空间的第2行,第二地址空间的第2行,......,第一地址空间的第R-1行,第二地址空间的第R-1行,第一地址空间的第R行,第二地址空间的第R行。
步骤S22:根据所述读取顺序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读出数据;
步骤S23:每读出一行数据,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
例如,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某行数据第一次被读取出时,取出这行数据的第0比特数据,第二次被读取出时,取出这行数据的第20比特数据,第三次被读取出时,取出这行数据的第10比特数据,......,第30次被读取出时,取出这行数据的第17比特数据。
步骤S24:每取出第一存储器宽度数目的数据,将这些数据顺序拼接为一组数据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例如,第一存储器宽度为30时,每读取30行数据,则会取出30个数据,将这30个数据顺序拼接为一组数据后,存储到第一存储器的一行中(即,一个地址中)。
上述步骤S22~S24是反复执行的,直到第二存储器中的所有数据都被取出,并存储到了第一存储器中。也就是说,第二存储器中的每行数据都会被读取30次(因为每读一次只取出其中的1比特数据)。
另外,在步骤S23中,在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时,如果相应比特位的数据为无效比特数据,则丢弃该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二存储器为双口存储器。
第二存储器采用双口存储器时,能够加快读取数据的速度。其中,当仅有一个编码块时,一个时钟周期同时取出这一编码块同一列的两个比特数据;当存在多个编码块时,一个时钟周期同时取出两个不同编码块相同列的各自一个比特数据。
以下介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
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块交织的装置,包括:
调制方式控制模块10,用于根据调制方式确定需要将编码序列分割成编码块的数目M以及分割方式,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
第一存储器20,用于存储交织前和交织后的编码序列;
第二存储器30,包括M个地址空间,每个地址空间对应一个编码块,每个地址空间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
数据分割模块40,用于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所述第一存储器20中存储的编码序列分割成M个编码块,并分别将所述M个编码块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器30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数据组装模块50,用于根据交织矩阵的列间置换模式以及所述分割方式,按列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M个地址空间中取出数据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存储器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的M倍,此种情况下,所述数据分割模块40的工作流程为:
逐行从所述第一存储器20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M行数据,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这M行数据分割成M组数据;
分别将这M组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器30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所述数据组装模块50的工作流程为:
根据所述分割方式产生读取顺序;
根据所述读取顺序从所述第二存储器30的相应地址空间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一行数据,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
每取出第一存储器宽度数目的数据,将这些数据顺序拼接为一组数据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20中。
其中,数据组装模块50在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时,如果相应比特位的数据为无效比特数据,则丢弃该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二存储器30为双口存储器。
下面针对TD-SCDMA系统的HSPA信道在QPSK调制方式下,说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应用实例,在该应用实例中,假设单口存储器的宽度为30。
如上文所述,QPSK调制方式下编码序列将被输入到一个R×30的矩阵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设输入编码序列表示为s1、s2、s3、s4、s5、s6、......、sN,交织后的输出序列表示为v1、v2、v3、v4、v5、v6、......、vN。根据矩阵交织器的尺寸,本发明双口存储器的尺寸可设为R×30,30为每一个地址所能存放的比特数,R为存储器的地址个数,这些地址被划分为A(1),A(2),......,A(R)。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
数据分割。通过本发明中的数据分割模块将第一存储器(单口存储器)中存储的编码序列按行存放于第二存储器(双口存储器)中。先将s1、s2、......、s30放入A(1)地址,再将s31、s32、......、s60放入A(2)地址,......,直到全部数据放入双口存储器。详细存放格式见下表:
A(1):
  s1   s2   s3 ...... s30
A(2):
  s31   s32   s33 ...... s60
......
A(R):
  s(R-1)×30+1   s(R-1)×30+2   s(R-1)×30+3 ...... sR×30
表2
第二步
执行交织处理,这时启动数据组装模块,数据的组装过程如下:
数据组装模块产生读取顺序:先产生A(1)和A(2),接着产生A(3)和A(4),......,最后,如果R为偶数,产生A(R-1)和A(R),否则只产生A(R);
根据所述读取顺序从双口存储器中读出数据,先读出地址A(1)和A(2)的2行数据,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分别取出这两行数据的第0比特数据;然后读出地址A(3)和A(4)的2行数据,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分别取出这两行数据的第0比特数据;......;读出地址A(29)和A(30)的2行数据,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分别取出这两行数据的第0比特数据;至此,共取出了30比特的数据,将这30比特数据顺序拼接为一行数据后存储到单口存储器中;
然后,继续按照所述读取顺序读出数据,并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取出每行数据的相应比特位的数据,每取出单口存储器宽度数目(本例中为30比特)的数据,就将这30比特数据顺序拼接为一行数据后存储到单口存储器中;
在上述过程中,读出了地址A(R)的数据后,再重新从地址A(1)开始读数据,直到每个地址都被读取了30次,这时,双口存储器中的所有比特位的数据均被取出。并且,某个地址的数据第n次被读出时,需要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确定需要取出的是哪一比特位的数据,例如,第2次被读出,则取出第20比特的数据,第3次被读出,则取出第10比特的数据,......;第30次被读出,则取出第17比特的数据。
至此,输出到单口存储器的数据即为交织结果。上述取数过程中,如果取出的数据为无效比特数据,则直接丢弃该数据。
下面针对TD-SCDMA系统的HSPA信道在16QAM调制方式下,说明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应用实例,在该应用实例中,假设单口存储器的宽度为30。
如上文所述,16QAM调制方式下编码序列将被输入到两个R×30的矩阵交织器进行交织处理,设输入编码序列表示为s1、s2、s3、s4、s5、s6、......、sN,交织后的输出序列表示为v1、v2、v3、v4、v5、v6、......、vN。根据矩阵交织器的尺寸,本发明双口存储器的尺寸可设为2R×30,30为每一个地址所能存放的比特数,2R为存储器的地址个数。其中,前R个地址空间被分为A(1),A(2),...,A(R),存放第一个矩阵交织器的数据,后R个地址空间被分为A(R+1),A(R+2),...,A(2R),存放第二个矩阵交织器的数据。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
数据分割。通过本发明中的数据分割模块将第一存储器(单口存储器)中编码序列分割为两个编码块,并将这两个编码块分别按行存放于第二存储器(双口存储器)中。先将s1、s2、s5、s6、......、s58放入A(1)地址,再将s3、s4、s7、s8、......、s60放入A(R+1)地址,......,直到全部数据放入双口存储器。详细存放格式见下表:
A(1):
  s1   s2   s5 ...... s58
A(2):
  s61   s62   s65 ...... s118
......
A(R):
 s(2R-2)×30+1   s(2R-2)×30+2   s(2R-2)×30+5 ...... s(2R-2)×30+58
A(R+1):
  s3   s4   s7 ...... s60
A(R+2):
  s63   s64   s67 ...... s120
......
A(2R):
 s(2R-2)×30+3   s(2R-2)×30+4   s(2R-2)×30+7 ...... s(2R-2)×30+60
表3
第二步
执行交织处理,这时启动数据组装模块,数据的组装过程如下:
数据组装模块产生读取顺序:A(1)和A(2),A(R+1)和A(R+2),A(3)和A(4),A(R+3)和A(R+4),......,A(R-1)和A(R),A(2R-1)和A(2R);
根据所述读取顺序从双口存储器中读出数据,先读出地址A(1)和A(2)的2行数据,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分别取出这两行数据的第0比特数据;然后读出地址A(R+1)和A(R+2)的2行数据,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分别取出这两行数据的第0比特数据;......;读出地址A(R+14)和A(R+15)的2行数据,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分别取出这两行数据的第0比特数据;至此,共取出了30比特的数据,将这30比特数据顺序拼接为一行数据后存储到单口存储器中;
然后,继续按照所述读取顺序读出数据,并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取出每行数据的相应比特位的数据,每取出单口存储器宽度数目(本例中为30比特)的数据,就将这30比特数据顺序拼接为一行数据后存储到单口存储器中;
在上述过程中,读出了地址A(2R)的数据后,再重新从地址A(1)开始读数据,直到每个地址都被读取了30次,这时,双口存储器中的所有比特位的数据均被取出。并且,某个地址的数据第n次被读出时,需要根据表1所示的列间置换模式确定需要取出的是哪一比特位的数据,例如,第2次被读出,则取出第20比特的数据,第3次被读出,则取出第10比特的数据,......;第30次被读出,则取出第17比特的数据。
至此,输出到单口存储器的数据即为交织结果。上述取数过程中,如果取出的数据为无效比特数据,则直接丢弃该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对编码序列进行分割,并将一个或多个交织器的输入数据存放到同一个存储器中,然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数据并进行组装,实现了在不同调制方式下对一个或多个交织器的并行处理,从而降低了交织处理装置的面积,提高了处理速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调制方式确定需要将编码序列分割成编码块的数目M以及分割方式,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
B、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编码序列分割成M个编码块,并分别将所述M个编码块存储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器包括M个地址空间,每个地址空间对应一个编码块,每个地址空间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
C、根据交织矩阵的列间置换模式以及所述分割方式,按列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M个地址空间中取出数据,经组装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的M倍,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逐行从所述第一存储器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M行数据,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这M行数据分割成M组数据;
分别将这M组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分割方式产生读取顺序;
根据所述读取顺序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一行数据,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
每取出第一存储器宽度数目的数据,将这些数据顺序拼接为一组数据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在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时,如果相应比特位的数据为无效比特数据,则丢弃该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存储器为双口存储器。
6.一种实现块交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制方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调制方式确定需要将编码序列分割成编码块的数目M以及分割方式,其中,M为大于0的整数;
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交织前和交织后的编码序列;
第二存储器,包括M个地址空间,每个地址空间对应一个编码块,每个地址空间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
数据分割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编码序列分割成M个编码块,并分别将所述M个编码块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数据组装模块,用于根据交织矩阵的列间置换模式以及所述分割方式,按列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M个地址空间中取出数据,经组装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的宽度为交织矩阵宽度,深度为交织矩阵深度的M倍,所述数据分割模块具体用于:
逐行从所述第一存储器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M行数据,根据所述分割方式将这M行数据分割成M组数据;
分别将这M组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组装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分割方式产生读取顺序;
根据所述读取顺序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相应地址空间中读出数据;
每读出一行数据,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
每取出第一存储器宽度数目的数据,将这些数据顺序拼接为一组数据后按行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组装模块在根据所述列间置换模式从这行数据中取出相应比特位的数据时,如果相应比特位的数据为无效比特数据,则丢弃该数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存储器为双口存储器。
11.一种发射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实现块交织的装置。
CN 201010270460 2010-09-01 2010-09-01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0460 CN101924608B (zh) 2010-09-01 2010-09-01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70460 CN101924608B (zh) 2010-09-01 2010-09-01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608A true CN101924608A (zh) 2010-12-22
CN101924608B CN101924608B (zh) 2013-03-20

Family

ID=43339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704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608B (zh) 2010-09-01 2010-09-01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460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163A (zh) * 2017-04-28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68A (zh) * 2017-08-11 2019-02-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对数据进行交织的方法和交织器
CN113259992A (zh) * 2021-06-11 2021-08-13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码块分割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23462A1 (zh) * 2020-05-04 2021-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3290A (zh) * 2007-08-15 2010-08-11 迈凌有限公司 用于保存块交织编码信号的去交织疑符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3290A (zh) * 2007-08-15 2010-08-11 迈凌有限公司 用于保存块交织编码信号的去交织疑符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163A (zh) * 2017-04-28 2017-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41163B (zh) * 2017-04-28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68A (zh) * 2017-08-11 2019-02-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对数据进行交织的方法和交织器
WO2021223462A1 (zh) * 2020-05-04 2021-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259992A (zh) * 2021-06-11 2021-08-13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码块分割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608B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84426B1 (ko) 고속 패킷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심벌 매핑을 위한 인터리빙장치 및 방법
CN100568745C (zh) 通信系统中的交织器和交织方法
CN101924608B (zh) 一种实现块交织的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CN105490776A (zh) 交织方法及交织器
CN101667887A (zh) 编码方法及其装置、解码方法及其装置
CN101938325B (zh) 有限长度循环缓存速率匹配的解速率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4868971A (zh) Ldpc码字的交织映射方法及解交织解映射方法
GB2465611A (en) Interleaving or de-interleaving a data of variable rate
CN101783719B (zh) 一种速率匹配和解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6063254B (zh) 比特交织器和比特解交织器
CN102420674A (zh) 子块交织方法及并行子块交织器
KR100654479B1 (ko) 데이터 기록/판독 방법, 디인터리빙 방법, 데이터 처리방법, 메모리 및 메모리 드라이브 장치
CN103873188B (zh) 一种并行解速率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1237440B (zh) 一种数据的交织方法和装置
CN103460607B (zh) 在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通信系统中映射和解映射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5376008A (zh) Ldpc码字的交织映射方法及解交织解映射方法
CN102098126B (zh) 用于块状编码的交织装置、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2437896A (zh) 一种比特交织及星座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28826B (zh) 一种数据交织与解交织方法和装置
CN102377516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0601792B (zh) 一种用于宽带电力载波通讯的前端编解码系统及方法
CN101667839B (zh) 交织方法
CN109391368B (zh) 一种对数据进行交织的方法和交织器
CN103490855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2063538A1 (en) Block interleaving of variable-bit-rate data strea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