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3987B - 一种改良的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的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3987B
CN101923987B CN 200910203664 CN200910203664A CN101923987B CN 101923987 B CN101923987 B CN 101923987B CN 200910203664 CN200910203664 CN 200910203664 CN 200910203664 A CN200910203664 A CN 200910203664A CN 101923987 B CN101923987 B CN 1019239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rotor
contact
dropout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036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3987A (zh
Inventor
郑春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du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d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du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d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2036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39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3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3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的断路器,包括壳体、电路保护动作机构、动触点和静触点、灭弧装置,还包括脱扣机构,脱扣机构包括突跳架、脱扣转子、驱动部件,动触点设于脱扣转子上,突跳架与脱扣转子配合控制触点的快速贴合。脱扣转子上设有卡扣机构,驱动部件与卡扣机构相配合控制其卡合或脱开,电路保护动作机构与卡扣机构相配合驱动卡扣机构的脱开。本发明的卡扣结构的设计使脱开力与触点压力相分离,不论触点压力多大,脱开力始终不会变大,使触点间的压力可以满足断路器在电流大小不同的电路环境中的要求,而脱扣机构的脱开力不会发生变化,断路器的灵敏度不受到影响,断路器的通用性更广,而且整个断路器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的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电气线路、电器设备提供过载、短路保护的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目前,断路器的种类多种多样,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其中一类断路器,内部采用短路电流继电器、双金属片等电路保护机构和与这些保护机构相配合动作的脱扣机构,并将动触点设于脱扣机构上,通过电路保护机构对电路中出现过载、短路等情况的相应动作,来驱动脱口机构动作进而使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实现电路的断开保护。
在该类断路器中,方案要点主要集中在电路保护机构与脱扣机构的联动配合关系、以及脱扣机构自身的卡合/脱开的结构上。其连接结构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比较复杂,缺点大多是响应动作不够灵敏、容易出现故障,因为不是快速接通,触点在刚接通状态时触点压力小,似通非通状态,触点损坏严重,特别是大电流时,更为明显;现有市场上的部分断路器带突跳功能,但他们的结构均是由操作旋钮直接驱动脱扣件,存在断开恢复跳动的缺点;现有断路器短路电流继电器一般由中座和底座共同固定,既存在固定不可靠风险以及L、N两级电弧通过短路电流继电器短路的风险。针对这些缺点,现有断路器提出了一些改进。
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998年7月1日公布的专利申请号为:CN96116635.5、名称为“多功能微型断路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微型断路器,于前后盖组成的壳体中设有,由双金属片、与双金属片联动的推板及与推板联动的锁扣组成的过载延时脱扣器;由磁轭、绕在该磁轭上的线圈及设在磁轭中的铁芯、弹簧、推杆组成的短路瞬时脱扣器;由手柄、设在手柄上的连杆、与连杆联动的锁扣和跳扣、与锁扣联动的推板及杠杆和弹簧组成的操作机构,由离子式栅片和设于静触头和动触头两侧的陶瓷隔弧板组成的灭弧室。
该方案的断路器虽然在结构上做出了改进,使结构比较简单、安装使用比较方便。但该方案存在缺点就是通用性差,针对不同电路环境中电流、电压大小不同或是变化的情况,不能通用,触头接通不够迅速,触点寿命差。因为电流的大小,需要的触点压力大小不同。而在现有断路器及该方案的断路器中,触点压力增大后,其脱扣的脱开力也会相应的增大,这就造成在脱开时需要更大的力来操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断路器的灵敏度。因此其通用性差,触点寿命差,不能适用于电流大小不同的电路环境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的断路器,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脱扣机构,触点间的压力可以满足断路器在电流大小不同的电路环境中的要求,而脱扣机构的脱开力不会发生变化,断路器的灵敏度不会受到影响,断路器的通用性更广。
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良的断路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保护动作机构、相配合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以及灭弧装置、脱扣机构,所述脱扣机构包括脱扣转子、驱动所述脱扣转子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动触点设于所述脱扣转子上,所述电路保护动作机构与所述脱扣转子相配合控制动触点与静触点的脱开,所述脱扣机构还包括突跳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脱扣转子、突跳架配合联动控制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快速贴合。
本发明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脱扣转子设有限位杆,所述突跳架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配合的止位部,所述脱扣机构设有凸台,所述凸台通过所述驱动部件与脱扣转子、突跳架的配合联动与所述突跳架相配合来控制限位杆与止位部的脱开,并以此控制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快速贴合;
所述突跳架包括连接部,复位部,突跳部;所述连接部与壳体铰链接,所述复位部与所述壳体相配合,所述凸台设于所述脱扣转子上,所述凸台随脱扣转子的转动与突跳部相配合驱动所述突跳架转动使所述限位杆与止位部脱开,以此控制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快速贴合;
所述脱扣转子包括转轮罩、转动支架,所述动触点设于所述转动支架的一端并与所述静触点相对应,所述转动支架的另一端设有所述限位杆,所述凸台设于所述转轮罩的本体上,所述凸台随转轮罩的转动进入或离开突跳部以驱动突跳架转动使限位杆与止位部脱开;
所述突跳架包括连接部,复位部,突跳部;所述连接部与壳体铰链接,所述复位部与所述壳体相配合,所述凸台设于所述驱动部件上,所述凸台随所述驱动部件的转动与突跳部相配合驱动所述突跳架转动使所述限位杆与止位部脱开,以此控制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快速贴合;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旋钮,所述凸台设于所述旋钮上随旋钮的转动驱动所述突跳架转动使所述限位杆与止位部脱开,以此控制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快速贴合;
所述止位部为一卡口,所述突跳部为弧形凹口或缺口,所述缺口的顶壁为弧形,所述突跳部的端部延伸有或设有抵靠部,与所述突跳部脱开的凸台抵靠于所述抵靠部上;
所述突跳架包括连接部,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旋钮,所述突跳架通过一复位钮簧与所述旋钮活动连接,所述旋钮具有所述凸台,所述凸台随所述旋钮的转动驱动所述止位部转动使所述止位部与限位杆脱开;
所述旋钮有一内腔,所述复位钮簧和连接部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旋钮的周壁开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缺口,所述缺口的一端为所述凸台;所述止位部自所述连接部延伸出所述缺口,其侧壁与所述凸台相对应,其端面与所述限位杆相对应;
所述脱扣转子包括转轮罩、转动支架和触头扭簧,所述转轮罩、转动支架和触头扭簧彼此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动触点设于转动支架的一端并与静触点相对应,所述转动支架的另一端设有所述限位杆,所述转轮罩上设有与转动支架相对应的凸起,所述触头扭簧的一端抵靠于转轮罩上、另一端抵靠于转动支架上随转轮罩顺时针转动联动驱动转动支架顺时针转动,使所述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相卡合。
采用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脱扣机构中增加了突跳架5,脱扣转子被旋钮驱动转动时,突跳架5中的止位部503与转动支架605上的限位杆606卡合,使转动支架605停止转动,而转轮罩601继续转动,当转轮罩601上的凸台604与突跳部504相作用顶开突跳架5时,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转动支架605在触头钮簧8的带动下瞬时转动,从而带动静触头2瞬时与静触头3快速贴合,触头在接通过程中通过突跳架的作用,快速接通,有效保护了触头,延长了触头寿命。另外,突跳部504的端部延伸有或设有抵靠部505,闭合后转轮罩601上凸台604继续抵靠在抵靠部505上使突跳架5不会回跳,避免回跳的突跳架5驱动转动支架跳动,也就避免了闭合的触点之间发生二次跳动,有效保证了闭合后触点的稳定性,进一步延长触点的使用寿命,提高断路器的稳定性。(2)本发明在脱扣转子内设有一卡扣机构,旋钮通过连杆控制卡扣机构的卡合/脱开,当卡扣机构卡合时旋钮通过连杆进一步带动整个脱扣转子转动直至触点贴合。当电路出现情况,电路保护动作机构只需驱动卡扣机构中的母卡扣件脱开,整个脱扣转子即会复位,触点分离。该卡扣结构的设计使脱开力与触点压力相分离,不论触点压力多大,脱开力始终不会变大,使触点间的压力可以满足断路器在电流大小不同的电路环境中的要求,而脱扣机构的脱开力不会发生变化,断路器的灵敏度不会受到影响,断路器的通用性更广。(3)本发明的脱扣转子将转轮罩、动触头和触头扭簧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单独部件或是将转轮罩、动触头一体成形,可实现方便的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安装方便,结构简单。(4)本发明将铭牌独立出来安装,待断路器装配检查完成以后,较以往直接移印在开关上方便更改和维修。(5)脱扣件直接由脱扣转子直接驱动,可使得触头通断匀速;短路电流继电器单独由固定座固定,既固定可靠,又避免了L、N电弧短路的风险。(6)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突跳架5与旋钮11连接,有旋钮11的转动驱动突跳架5的转动,旋钮11的缺口111的一端即为凸台604,直接抵靠止位部503的侧壁,当旋钮11驱动脱扣转子6转动使限位杆606的前端与止位部503的端面相抵靠从而实现卡合,卡后后旋钮11继续转动驱动止位部503继续转动,止位部503的端面沿着限位杆606的前端滑动,当滑动出止位部503的侧壁后限位杆606即与止位部503脱开,动触点2瞬时与静触点3贴合。该方案中,突跳架5与旋钮11连接,在实现触点瞬时闭合的同时,使内部结构更简化、节省内部空间。特别是突跳架5的自身结构得以大大简化,省去了突跳部。同时将旋钮11的缺口一端直接设为凸台604,也节省了单独设置凸台604的结构。整体结构、配合连接关系更加简单。(7)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均将凸台604设置在旋钮11上,由旋钮11的转动实现凸台604的驱动作用。由于旋钮的旋转角度(一般可旋转70度)要远大于脱扣转子的旋转角度(一般可旋转20度),将凸台604设置在旋钮11上可以实现凸台604的大角度转动,这样可使提高触点瞬时闭合的灵敏性,而且可以将断路器做的更小。(8)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凸台604设于旋钮11上。与凸台604设置于脱扣转子6的转轮罩601上的结构相比,在凸台604驱动突跳架5时,可以根据动触点的数量是一个或是二个而对应的设置在一侧或两侧或居中位置,这样不会引起脱扣转子的偏斜。而由于受到脱扣转子6自身机构的限制,安装于脱扣转子上的凸台604的安装位置很受局限,对于动触点为两个或一个时,安装位置不能及时调整,使触点闭合时脱扣转子产生偏移,影响触点闭合时的紧密度,触点闭合时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于断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去除壳体后断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去除壳体后动触头突跳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去除壳体后动触头突跳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去除壳体后动触头突跳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去除壳体后闭合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脱扣转子的部件拆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脱扣转子内的卡扣机构脱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脱扣转子内的卡扣机构卡合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脱扣转子的整体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脱扣转子的整体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断路器的部件拆分示意图,示出各个部件的结构;
图14为本发明突跳架5的整体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例突跳架5的整体结构图;
图16为本发明突跳架5的侧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突跳架5的侧面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例去壳体后断开状态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例去壳体后动触头突跳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三实例去壳体后断开状态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三实例去壳体后动触头刚突跳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三实例的脱扣转子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1至图2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良的断路器,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电路保护动作机构、相配合的动触点2和静触点3、以及灭弧装置4、脱扣机构,脱扣机构包括脱扣转子6、驱动脱扣转子6转动的驱动部件,动触点2设于脱扣转子6上,电路保护动作机构与脱扣转子6相配合控制动触点2与静触点3的脱开,脱扣机构还包括突跳架5,驱动部件与脱扣转子6、突跳架5配合联动控制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
脱扣转子6设有限位杆606,突跳架5设有与限位杆606相配合的止位部503,脱扣机构设有凸台604,凸台604通过驱动部件与脱扣转子6、突跳架5的配合联动与突跳架5相配合来控制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的脱开,并以此控制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以消除现有技术中动触点2与静触点3贴合不迅速,导致接通时产生电弧,对触点产生损坏。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方案中,突跳架5包括连接部501,复位部502,突跳部504;连接部501与壳体1铰链接,复位部502与壳体1相配合,凸台604设于脱扣转子6上,凸台604随脱扣转子6的转动与突跳部504相配合驱动突跳架5转动使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以此控制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
如图1至图11及图13所示为基于上述第一种方案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脱扣转子包括转轮罩601、转动支架605和触头扭簧8,转轮罩601、转动支架605和触头扭簧8彼此可转动的连接,动触点2设于转动支架605的一端并与静触点3相对应,转动支架605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杆606,转轮罩601上设有与转动支架605相对应的凸起603,触头扭簧8的一端抵靠于转轮罩601上、另一端抵靠于转动支架605上随转轮罩601顺时针转动联动驱动转动支架605顺时针转动,使所述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相卡合。凸台604设于转轮罩601的本体上,凸台604随转轮罩601的转动进入或离开突跳部504以驱动突跳架5转动使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止位部503为一卡口,突跳部504为弧形凹口或缺口,缺口的顶壁为弧形,突跳部504的端部延伸有或设有抵靠部505,与突跳部504脱开的凸台604抵靠于抵靠部505上。
突跳架5包括连接部501,复位部502,止位部503,突跳部504;连接部501与壳体1铰链接,复位部502与壳体1相配合。止位部503、突跳部504与脱扣转子相配合控制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
如图8至图11,图13所示,止位部503为一卡口,限位杆606与卡口相配合,转轮罩601上设有凸台604。如图11,图13,图14和图16、图17所示,突跳部504为一缺口,凸台604随转轮罩601的转动进入或离开缺口以驱动突跳架5转动使限位杆606卡入或脱出止位部503,缺口的上部延伸有抵靠部505、或缺口的上部设有抵靠部505、或缺口的端部延伸有抵靠部505、或缺口的端部设有抵靠部505,抵靠部505与离开缺口的凸台604相接触。
凸台604的前端为圆形、和/或缺口的顶壁为弧形。除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突跳部504为缺口的结构外,也可为弧形凹口,凸台604随转轮罩601的转动进入或离开弧形凹口以驱动突跳架5转动使限位杆606卡入或脱出止位部503,弧形凹口的上部延伸有或设有抵靠部505,抵靠部505与离开弧形凹口的凸台604相接触。
如图13所示,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铰接孔101、顶杆103,连接部501为一销杆,其两端插入铰接孔101与壳体1铰链接,复位部502为一弹片,其作用端抵靠于顶杆103上。
转轮罩的凸台604起到顶开突跳部504的作用,使整个突跳架5绕连接部501旋转,并驱动止位部503与转动支架上的限位杆606脱开,复位部502作用突跳架5保持一定的弹性力,在电路保护动作机构动作以后,脱扣机构复位的同时,复位部502作用突跳架5复位,突跳部504的端部延伸有或设有抵靠部505,转轮罩凸台604顶开突跳部504以后继续抵靠在抵靠部505上,使突跳架5不会回跳,避免回跳的突跳架5驱动转动支架跳动,避免闭合的触点之间发生二次跳动,有效保证闭合后触点的稳定性,进一步延长触点的使用寿命,提高断路器的稳定性。复位时凸台604延抵靠部505向下滑动进入突跳部504的缺口内,此时突跳架5在复位部502的作用下复位,确保转轮罩复位平稳。
脱扣转子上设有卡扣机构,驱动部件与卡扣机构相配合控制卡扣机构的卡合或脱开,电路保护动作机构与卡扣机构相配合驱动卡扣机构的脱开。壳体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灭弧装置4与动触点2和静触点3相配合。
如图8至图11,图13所示,卡扣机构包括分别铰接在脱扣转子上的公卡扣件9和母卡扣件10,转轮罩601设有与公卡扣件9相配合供公卡扣件9活动的配合部,驱动部件控制公卡扣件9在配合部中活动与母卡扣件10卡合或脱开。
如图7至图11,图13所示:驱动部件包括铰接于壳体1上的旋钮11,连杆12,连杆12的一端与旋钮11铰连接、另一端与公卡扣件9铰连接;脱扣转子与壳体1铰连接,转轮罩601的配合部为与公卡扣件9滑动配合的滑槽602,旋钮11通过连杆12控制公卡扣件9在滑槽内转动。
公卡扣件9包括固定端91、卡扣端92,固定端91与转轮罩601铰连接、卡扣端92与连杆12的另一端铰连接,母卡扣件10与转轮罩601铰连接。公卡扣件9的卡扣端92与滑槽602滑动连接,母卡扣件10包括卡合端101、作用端102,卡合端101与公卡扣件9的卡扣端92相对应、作用端102与电路保护动作机构相对应。
如图8至图11,图13所示,卡扣机构还包括脱扣件13,脱扣件13包括连接端131、脱扣端132,连接端131设有台阶面133,脱扣件的连接端131与母卡扣件10铰连接,并且台阶面133与母卡扣件10的侧壁相配合,脱扣件13的脱扣端132为一挡板。电路保护动作机构包括短路电流继电器14和双金属片15,母卡扣件10的作用端102与短路电流继电器14相对应,脱扣件13的脱扣端132与双金属片15相配合。
当电路出现情况,电路保护动作机构只需驱动卡扣机构中的母卡扣件脱开,整个脱扣转子即会复位,触点分离。该卡扣结构的设计使脱开力与触点压力相分离,不论触点压力多大,脱开力始终不会变大,使触点间的压力可以满足断路器在电流大小不同的电路环境中的要求,而脱扣机构的脱开力不会发生变化,断路器的灵敏度不会受到影响,断路器的通用性更广。
如图1、图2、图13所示,短路电流继电器14包括线圈141、弹簧142、撞杆143,母卡扣件10的作用端102与撞杆143相对应,双金属片15的一端与挡板相配合;如图8、图9所示,母卡扣件10上设有一限位弹簧16,限位弹簧16的另一端抵靠于转轮罩601上。
壳体1内设有一复位拉簧17,复位拉簧17的复位端与转轮罩601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壳体1上。如图5所示,旋钮11内套有一复位扭簧18,复位扭簧18的一端抵靠于壳体1上,复位端作用于旋钮11上。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和闭合、脱开的过程做一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为断路器断开状态图,该状态表示电路中出现短路、过载、过流等情况,为了保护电路而自动断开。当电路恢复正常,需要闭合断路器时,手动操作旋钮11顺时针转动,在旋钮11转动的过程中旋钮11通过与其铰连接的连杆12驱动卡扣机构中的公卡扣件9的卡扣端92在滑槽602滑动,进而与母卡扣件10的卡合端101卡合。如图10所示,一旦卡扣端92和卡合端101卡合后,整个卡扣机构和转轮罩601成为一体,此时旋钮11继续顺时针转动就会带动转轮罩601顺时针转动。转轮罩601转动后通过触头扭簧8进而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转动支架605顺时针转动,直至转动支架605一端的限位杆606与突跳架5的止位部503卡合,止位部503限制转动支架605转动,而旋钮11继续转动,通过带动连杆12继续带动转轮罩601转动,转轮罩601上的凸台604顶靠突跳部504克服复位部502的弹力,驱动突跳架5绕连接部501逆时针旋转,从而脱开突跳部504,使止位部503与限位杆606分离,在触头扭簧8作用下,将限位杆606的储能瞬时释放,从而时转动支架605上的动触头2和静触头3快速贴合,避免了动触头2和静触头3刚贴合时,压力很小,触头处于似通非通状态,对触头损伤很大,触点贴合后旋钮11继续转动一定距离,使触头扭簧8处于压缩受力状态,目的是使动触点2与静触点3贴合的力增大。至此,旋钮11完成整个转动过程,使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此状态下,与旋钮11连接的连杆12的铰接点的位置低于旋钮11自身与壳体1铰连接的铰接点的位置,使转轮罩601不会在复位拉簧17的拉力下往回旋转,使整个脱扣转子保持在贴合状态。在闭合状态时,转轮罩601上的凸台604与突跳部504脱离,抵靠在由突跳部504的上部延伸出的或设置的抵靠部505上,使整个突跳架5保持在被凸台604顶开的状态,避免突跳架5的回跳,使止位部503与转动支架605不会发生第二次的卡合而影响触点的闭合。
如图7所示,为断路器闭合状态图,该状态表示电路处于闭合导通状态。当电路中出现短路、过载、过流等情况时,短路电磁继电器14或双金属片15响应,发生动作。具体的:短路电磁继电器14中的撞杆143弹出,顶靠与其对应的母连接件10的作用端102,使母连接件10转动从而与公卡扣件9脱开;或双金属片15受热弯曲,通过与其配合的脱扣件13的挡板132带动脱扣件13向上转动,脱扣件13由于与母连接件10连接,进而带动母连接件10转动从而与公卡扣件9脱开,如图10所示,图10中圆圈内标出了脱开的结构。一旦短路电磁继电器14或双金属片15动作驱动卡扣机构脱开后,公卡扣件9和转轮罩601之间就变成了相互独立并可自由活动的部件,此时,转轮罩601就会在复位拉簧17的拉力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转轮罩601在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其本体上的凸起603卡住转动支架605,带动它们一同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动触点2与静触点3分离。在这个过程中,转动支架605上的凸台604由抵靠部505向下滑动进入突跳部504,此时突跳架5在复位部502的作用下复位。也就是说,突跳架5只有在触点脱开的过程中才会复位,而在上述触点闭合的过程中一旦被转轮罩601上的凸台604顶起后就一直处于被顶起的状态,避免了转动支架605因为突跳架5的复位而跳动,影响触点的闭合。
同时,旋钮11在复位扭簧18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复位到断开挡的位置、旋钮11在逆时针转动的同时通过连杆12带动公卡扣件9在滑槽602内往回滑动。至此,整个断开过程完成。在断开的时候,本卡扣机构通过母连接件10、脱扣件13与短路电流继电器14和双金属片15配合,脱开的力与闭合时动触点通过触头扭簧8释迦的压力相互独立,不受影响。这样,不论闭合时触点的压力多大,脱开时的力是不变的,使触点间的压力可以满足断路器在电流大小不同的电路环境中的要求,而脱扣机构的脱开力不会发生变化,断路器的灵敏度不会受到影响,断路器的通用性更广。
如图1、图13所示,短路电流继电器14做成独立的模块,安装并固定在壳体1的固定座11上,使得断路器的装配、拆卸、维修、检测更加方便、快捷,又避免L、N电弧短路的风险。灭弧装置4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1的两侧壁上。脱扣件直接由脱扣转子直接驱动,可使得触头通断匀速;短路电流继电器单独由固定座固定,既固定可靠,又避免了L、N电弧短路的风险。
如图13所示,断路器铭牌19为独立安装元件,在开关装配完成以后卡入断路器内,较以往的直接移印到外壳1上相比,使得外壳1的更加适应于不通电参数的断路器,通用性更强,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在脱扣机构中增加了突跳架5,脱扣转子被旋钮驱动转动时,突跳架5中的止位部503与转动支架605上的限位杆606卡合,使转动支架605停止转动,而转轮罩601继续转动,当转轮罩601上的凸台604与突跳部504相作用顶开突跳架5时,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转动支架605在触头钮簧8的带动下瞬时转动,从而带动静触头2瞬时与静触头3快速贴合,触头在接通过程中通过突跳架的作用,快速接通,有效保护了触头,延长了触头寿命。另外,突跳部504的端部延伸有或设有抵靠部505,闭合后转轮罩601上凸台604继续抵靠在抵靠部505上使突跳架5不会回跳,避免回跳的突跳架5驱动转动支架跳动,也就避免了闭合的触点之间发生二次跳动,有效保证了闭合后触点的稳定性,进一步延长触点的使用寿命,提高断路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方案中:突跳架5包括连接部501,复位部502,突跳部504;连接部501与壳体1铰链接,复位部502与壳体1相配合,凸台604设于驱动部件上,凸台604随驱动部件的转动与突跳部504相配合驱动突跳架5转动使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以此控制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
驱动部件包括旋钮11,凸台604设于旋钮11上随旋钮11的转动驱动突跳架5转动使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以此控制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
止位部503为一卡口,突跳部504为弧形凹口或缺口,缺口的顶壁为弧形,突跳部504的端部延伸有或设有抵靠部505,与突跳部504脱开的凸台604抵靠于抵靠部505上。
如图12,图15,图18和图19所示,为本发明基于第二种方案提供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与突跳部504相配合的凸台604设于旋钮11上,旋钮11在接通的过程中通过转动带动凸台604旋转,凸台604进入突跳部504,继续转动后顶开突跳部504并顶靠于抵靠部505上,触发整个突跳架5绕连接部501旋转,并驱动止位部503与转动支架上的限位杆606脱开。在该方案中,突跳部504设于突跳架5的背面,其形状除了本实施例给出的缺口外,也可直接为一平面,这样则将突跳部504和抵靠部505设为一体。
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将凸台604设置在旋钮11上,由旋钮11的转动实现凸台604的驱动作用。由于旋钮的旋转角度(一般可旋转70度)要远大于脱扣转子的旋转角度(一般可旋转20度),将凸台604设置在旋钮11上可以实现凸台604的大角度转动,这样可使提高触点瞬时闭合的灵敏性,而且可以将断路器做的更小。另外,凸台604设于旋钮11上,与第一实施例中凸台604设置于脱扣转子6的转轮罩601上的结构相比,在凸台604驱动突跳架5时,可以根据动触点的数量是一个或是二个而对应的设置在一侧或两侧或居中位置,这样不会引起脱扣转子的偏斜。而由于受到脱扣转子6自身机构的限制,安装于脱扣转子上的凸台604的安装位置很受局限,对于动触点为两个或一个时,安装位置不能及时调整,使触点闭合时脱扣转子产生偏移,影响触点闭合时的紧密度,触点闭合时的接触面积。
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方案中:突跳架5包括连接部501,驱动部件包括旋钮11,突跳架5通过一复位钮簧502与旋钮11活动连接,旋钮11具有凸台604,凸台604随旋钮11的转动驱动止位部503转动使止位部503与限位杆606脱开。旋钮11有一内腔112,复位钮簧502和连接部501位于内腔112中,旋钮11的周壁开有与内腔112连通的缺口111,缺口111的一端为凸台604;止位部503自连接部501延伸出缺口111,其侧壁与凸台604相对应,其端面与限位杆606相对应。
如图20至22所示,为本实施例基于上述第三种方案提供的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突跳架5被设置安装到旋钮11上。突跳架5与复位钮簧502依次连接到旋钮11的内腔112中,复位钮簧502的一端抵靠于旋钮11上、另一端抵靠于突跳架5上,使旋钮11转动时带动突跳架5一同转动。旋钮11周壁的缺口111的一端即为凸台604,当旋钮11转动,其凸台604顶靠突跳架5上由连接部501延伸出缺口111的止位部503的侧壁上,带动整个突跳架5转动,并驱动止位部503的端面与转动支架上的限位杆606的前端脱开。
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旋钮11开有缺口111,其缺口111的一端为凸台604,由旋钮11的转动实现凸台604的驱动作用。由于旋钮的旋转角度(一般可旋转70度)要远大于脱扣转子的旋转角度(一般可旋转20度),在旋钮11上设置凸台604可以实现凸台604的大角度转动,这样可使提高触点瞬时闭合的灵敏性,而且与第二实施相比,凸台604直接为旋钮11上成型的,不用单独设一凸起,因此可以将断路器做的更小。另外,与第一实施例凸台604设置于脱扣转子6的转轮罩601上的结构相比,在凸台604驱动突跳架5时,可以根据动触点的数量是一个或是二个而对应的设置在一侧或两侧或居中位置,这样不会引起脱扣转子的偏斜。而由于受到脱扣转子6自身机构的限制,安装于脱扣转子上的凸台604的安装位置很受局限,对于动触点为两个或一个时,安装位置不能及时调整,使触点闭合时脱扣转子产生偏移,影响触点闭合时的紧密度,触点闭合时的接触面积。
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脱扣转子6的结构均相同。其部件组成,连接关系以及与驱动部件,电路保护动作机构的配合关系第一实施例已经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在驱动机构与脱扣转子6的配合关系、脱扣转子6的转动结构、电路保护动作机构与脱扣转子的配合连接关系方面均与第一方案相同,在上面已经对整个工作过程详细描述的情况下,这里对该部分不再赘述,仅对改动部分做一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旋钮11转动,首先带动脱扣转子6转动,使位于脱扣转子6上的转动支架605上的限位杆606在转动一端距离后卡入突跳架5上的止位部503中,之后旋钮11继续转动,此时设于旋钮11上的凸台604进入突跳部504并随着旋钮的继续转动顶靠突跳架5转动,直至将突跳架5顶开使卡入止位部503的限位杆606脱开,此时,转动支架605上的动触点2在触头钮簧8释放的弹力作用下,瞬时与静触点3闭合,完成整个闭合过程。
在第三实施例中,旋钮11转动,带动脱扣转子6转动的同时也带动突跳架5转动,脱扣转子6转动首先使限位杆606卡入止位部503中,之后旋钮11继续转动使止位部503继续转动。此时,止位部503的端面与限位杆606的前端相接触,在起到卡合限位杆606的同时相对于限位杆606移动,直至整个突跳架5在旋钮11的带动下转动到止位部503的端面离开限位杆606时,即自动使止位部503与限位杆606脱开,脱开后转动支架上的动触点2就在触头钮簧8释放的弹力作用下,瞬时与静触点3闭合,完成整个闭合过程。

Claims (9)

1.一种改良的断路器,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电路保护动作机构、相配合的动触点(2)和静触点(3)、以及灭弧装置(4)、脱扣机构,所述脱扣机构包括脱扣转子(6)、驱动所述脱扣转子(6)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动触点(2)设于所述脱扣转子(6)上,所述电路保护动作机构与所述脱扣转子(6)相配合控制动触点(2)与静触点(3)的脱开,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机构还包括突跳架(5),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脱扣转子(6)、突跳架(5)配合联动控制所述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所述脱扣转子(6)设有限位杆(606),所述突跳架(5)设有与所述限位杆(606)相配合的止位部(503),所述脱扣机构设有凸台(604),所述凸台(604)通过所述驱动部件与脱扣转子(6)、突跳架(5)的配合联动与所述突跳架(5)相配合来控制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的脱开,并以此控制所述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跳架(5)包括连接部(501),复位部(502),突跳部(504);所述连接部(501)与壳体(1)铰链接,所述复位部(502)与所述壳体(1)相配合,所述凸台(604)设于所述脱扣转子(6)上,所述凸台(604)随脱扣转子(6)的转动与突跳部(504)相配合驱动所述突跳架(5)转动使所述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以此控制所述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转子包括转轮罩(601)、转动支架(605),所述动触点(2)设于所述转动支架(605)的一端并与所述静触点(3)相对应,所述转动支架(605)的另一端设有所述限位杆(606),所述凸台(604)设于所述转轮罩(601)的本体上,所述凸台(604)随转轮罩(601)的转动进入或离开突跳部(504)以驱动突跳架(5)转动使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跳架(5)包括连接部(501),复位部(502),突跳部(504);所述连接部(501)与壳体(1)铰链接,所述复位部(502)与所述壳体(1)相配合,所述凸台(604)设于所述驱动部件上,所述凸台(604)随所述驱动部件的转动与突跳部(504)相配合驱动所述突跳架(5)转动使所述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以此控制所述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旋钮(11),所述凸台(604)设于所述旋钮(11)上随旋钮(11)的转动驱动所述突跳架(5)转动使所述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脱开,以此控制所述动触点(2)与静触点(3)快速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部(503)为一卡口,所述突跳部(504)为弧形凹口或缺口,所述缺口的顶壁为弧形,所述突跳部(504)的端部延伸有或设有抵靠部(505),与所述突跳部(504)脱开的凸台(604)抵靠于所述抵靠部(50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跳架(5)包括连接部(501),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旋钮(11),所述突跳架(5)通过一复位钮簧(502)与所述旋钮(11)活动连接,所述旋钮(11)具有所述凸台(604),所述凸台(604)随所述旋钮(11)的转动驱动所述止位部(503)转动使所述止位部(503)与限位杆(606)脱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11)有一内腔(112),所述复位钮簧(502)和连接部(501)位于所述内腔(112)中,所述旋钮(11)的周壁开有与所述内腔(112)连通的缺口(111),所述缺口(111)的一端为所述凸台(604);所述止位部(503)自所述连接部(501)延伸出所述缺口(111),其侧壁与所述凸台(604)相对应,其端面与所述限位杆(606)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转子包括转轮罩(601)、转动支架(605)和触头扭簧(8),所述转轮罩(601)、转动支架(605)和触头扭簧(8)彼此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动触点(2)设于转动支架(605)的一端并与静触点(3)相对应,所述转动支架(605)的另一端设有所述限位杆(606),所述转轮罩(601)上设有与转动支架(605)相对应的凸起(603),所述触头扭簧(8)的一端抵靠于转轮罩(601)上、另一端抵靠于转动支架(605)上随转轮罩(601)顺时针转动联动驱动转动支架(605)顺时针转动,使所述限位杆(606)与止位部(503)相卡合。
CN 200910203664 2009-06-09 2009-06-09 一种改良的断路器 Active CN101923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03664 CN101923987B (zh) 2009-06-09 2009-06-09 一种改良的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03664 CN101923987B (zh) 2009-06-09 2009-06-09 一种改良的断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3987A CN101923987A (zh) 2010-12-22
CN101923987B true CN101923987B (zh) 2013-06-12

Family

ID=43338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03664 Active CN101923987B (zh) 2009-06-09 2009-06-09 一种改良的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39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9740A1 (en) * 2014-01-28 2015-07-29 LSIS Co., Ltd. Trip device of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522B (zh) * 2011-04-15 2013-07-24 科都电气有限公司 双极断路器
CN102426999B (zh) * 2011-09-13 2014-11-19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模数化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02568948B (zh) * 2011-12-13 2014-06-18 科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断路器
CN102610453A (zh) * 2012-03-16 2012-07-25 任登华 一组系列断路开关
EP2750157B1 (fr) * 2012-12-27 2015-06-24 Hager Electro Sas Disjoncteur sélectif disposé dans un boîtier de type modulaire
DE102016210485A1 (de) * 2016-06-14 2017-12-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echanisches Schutzschaltgerät mit einer Überlastauslöseeinricht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6174A (en) * 1987-04-23 1988-04-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operating mechanism
EP0443684A2 (en) * 1990-02-23 1991-08-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ircuit breaker
CN1186321A (zh) * 1996-12-25 1998-07-01 上海第三开关厂 多功能微型断路器
CN201167072Y (zh) * 2007-08-09 2008-12-17 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结构的电器保险装置
CN201238018Y (zh) * 2008-08-05 2009-05-13 无锡唯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的快速闭合机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6174A (en) * 1987-04-23 1988-04-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operating mechanism
EP0443684A2 (en) * 1990-02-23 1991-08-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ircuit breaker
CN1186321A (zh) * 1996-12-25 1998-07-01 上海第三开关厂 多功能微型断路器
CN201167072Y (zh) * 2007-08-09 2008-12-17 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结构的电器保险装置
CN201238018Y (zh) * 2008-08-05 2009-05-13 无锡唯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的快速闭合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9740A1 (en) * 2014-01-28 2015-07-29 LSIS Co., Ltd. Trip device of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3987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3987B (zh) 一种改良的断路器
CN101677049B (zh) 一种改进的断路器
CN201112303Y (zh) 储能式高分段小型断路器
US20210098219A1 (en) Circuit breaker
CN206516584U (zh) 小型断路器
CN209544266U (zh) 小型断路器
US20190348244A1 (en)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 with automatic opening/closing function
CN112908791B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
CN201256130Y (zh) 一种改进的断路器
CN111916316B (zh) 一种带显示功能的双极断路器
WO2021093874A1 (zh) 插入式断路器
GB2579952A (en) Electric leakage circuit breaker
WO2023236380A1 (zh)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102568948B (zh) 一种改进的断路器
CN111477507A (zh) 插入式断路器
CN111477504A (zh) 插入式断路器
CN202423168U (zh) 一种改进的断路器
KR200477251Y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주 접점 위치 표시 기구
CN203760401U (zh) 一种改进的断路器
CN209418443U (zh) 小型断路器
CN112820592A (zh) 接线端子及插入式断路器
CN201532881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微动开关
CN212516950U (zh) 可防止断路器误合闸的操作机构
CN21605454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6487930U (zh) 组合手柄和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EDU ELECTR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EJIANG KEDU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7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06

Address after: 325608 block C, Yueqing, Hongqiao Town, Zhejia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Kedu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5608 block C, Yueqing, Hongqiao Town, Zhejiang,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Kedu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25608 Puqi Industrial Zone, Hongqiao Town, L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edu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608 block C, Yueqing, Hongqiao Town,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KEDU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