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2153B - 扩径确认用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扩径确认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2153B
CN101922153B CN201010184483.7A CN201010184483A CN101922153B CN 101922153 B CN101922153 B CN 101922153B CN 201010184483 A CN201010184483 A CN 201010184483A CN 101922153 B CN101922153 B CN 1019221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orifice
tool body
movable part
instrument
wid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44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2153A (zh
Inventor
宫永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yanaga KK
Original Assignee
Miyanag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yanaga KK filed Critical Miyanaga KK
Publication of CN101922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2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2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2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wel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径确认用工具,能够简便地确认扩径部是否形成得合适。用于确认位于固定地脚螺栓的固定孔(14)纵深部的扩径部(16)是否形成得合适的扩径确认用工具(10),具有:可动部(22)、按压部(26)及操作部(28),其中,可动部(22)构成为,至少一部分能够在固定孔(14)内部对应于扩径部(16)的位置沿固定孔(14)的径向往返移动;按压部(26)通过按压可动部(22),使可动部(22)的至少一部分在扩径部(16)内侧的空间(S)移动;操作部(28)配置在固定孔(14)的外部,输入用于按压可动部(22)的力。

Description

扩径确认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径确认用工具,用于在固定地脚螺栓的固定孔的纵深部形成扩径部时确认该扩径部是否形成得合适。
背景技术
以往,在相对于混凝土主体等地基固定机器设备等固定对象物时,采取使用地脚螺栓的固定方法(专利文献1)。简言之,该固定方法依次进行以下工序,即,(a)在地基上以规定深度形成固定孔的工序;(b)使固定孔的纵深部扩径以形成扩径部的工序;(c)将地脚螺栓插入固定孔工序;(d)在扩径部使地脚螺栓的端部扩径的工序;以及(e)使用地脚螺栓和螺母将固定对象物固定的工序。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544021号公报(图3)
根据上述固定方法,在上述(d)工序中,由于在扩径部使地脚螺栓的端部扩径,因此只要扩径部形成得合适,就能够在扩径部卡定地脚螺栓的被扩径的端部,从而能够防止地脚螺栓脱落。但是,在以前没有确认“扩径部是否形成得合适”的简便方法,没有进行该确认作业。因此,存在这样的课题,即,有可能忽视扩径部的形成不良,无法可靠地防止地脚螺栓的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地确认扩径部是否形成得合适的扩径确认用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扩径确认用工具用于确认位于固定地脚螺栓的固定孔纵深部的扩径部是否形成得合适,具有:可动部,其构成为至少一部分能够在所述固定孔的内部的对应于所述扩径部的位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径向上往返移动;按压部,其通过按压所述可动部,使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扩径部内侧的空间移动;以及操作部,其配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外部,输入用于由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可动部的力。
在这种结构中,在扩径部形成得合适的情况下,即使从操作部输入的力小,通过使该力从按压部作用在可动部,也能够使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扩径部内侧的空间顺利地移动。但是,在扩径部形成得不合适的情况下,由于可动部被卡在扩径部的内表面,因此产生形成得合适时所没有的阻力,该阻力传递到操作部。因此,通过在操作部检测到该阻力(包括手指感到的情况),能够确认扩径部是否形成得合适。例如,在从操作部直接输入操作人员的手力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会根据传递到操作部的上述阻力,能够瞬时感觉到扩径部的状态。
所述按压部构成为,具有相对于所述固定孔的中心线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并且能够在所述固定孔的深度方向上往返移动,当所述按压部在所述固定孔的深度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倾斜面按压而在所述扩径部内侧的空间移动。
在这种结构中,能够从沿固定孔的深度方向移动的按压部对于可动部作用朝向固定孔的径向外侧的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能够使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扩径部内侧的空间移动。
扩径确认用工具也可以具有:插入所述固定孔的筒状的工具主体、在所述工具主体内部配置成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操作棒,所述可动部构成为,从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部向所述工具主体的轴向延伸,并且能够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径向上弹性变形,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操作棒的前端部,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操作棒的根端部。
在这种结构中,在工具主体上设置可动部,并且在操作棒上设置按压部和操作部,在工具主体的内部配置操作棒,因此,能够紧凑地构成装置整体。
也可以是所述操作部具有卡定人的手指的卡定部。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操作部具有环状部件,该环状部件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面,所述环状部件通过形成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孔固定于所述操作棒上。而且,也可以是所述工具主体的根端部侧的开口被密封以便能够使人的手掌按压。
这些结构适合于从操作部输入操作人员的手力的情况,操作人员能够通过使用手指和手掌,简单地操作扩径确认用工具。
也可以是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部形成有抵接于所述固定孔底部的抵接部。
在这种结构中,通过使抵接部抵接于固定孔的底部,能够简单地将工具主体定位于固定孔内部,并且能够将可动部准确地定位在对应于扩径部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扩径确认用工具,当在固定地脚螺栓的固定孔纵深部形成扩径部时,能够容易确认该扩径部是否形成得合适。另外,由于结构简单,因此,能够廉价地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结构的分解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固定孔的形成工序的主视图;
图5(A)是表示扩径部的形成工序的主视图,图5(B)是表示在该工序中形成的扩径部的剖面图;
图6(A)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插入固定孔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B)是表示在固定孔中操作该扩径确认用工具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将地脚螺栓固定在固定孔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结构的主视图;
图9(A)是表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插入固定孔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B)是表示在固定孔中操作该扩径确认用工具的状态的主视图。
标记说明
10  扩径确认用工具
12  地脚螺栓
14  固定孔
16  扩径部
18  工具主体
18b 根端部(操作部)
20  操作棒
22  可动部
24  抵接部
26  按压部
28  操作部
30  销
34  环状部件
36  槽
38  密封部
40  筒状部
50  地基
52  固定对象物
60  扩径确认用工具
62  操作部
70  扩径确认用工具
72  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扩径确认用工具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10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扩径确认用工具10结构的分解主视图,图3是表示扩径确认用工具1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扩径确认用工具10(图1至图3)是用于在固定地脚螺栓12(图7)的固定孔14的纵深部形成扩径部16时确认该扩径部16是否形成得合适的工具。如图5(B)所示,固定孔14的底部14a形成为直径越靠向纵深侧越变小的大致圆锥状,扩径部16在从固定孔14的底部14a稍微离开开口部14b侧的位置形成为直径越靠近纵深侧越变大的锥状。扩径确认用工具10构成为适合于这样的固定孔14和扩径部16的形状和尺寸。
如图1和图2所示,扩径确认用工具10具有:插入到固定孔14(图5(B))的筒状的工具主体18、配置成在工具主体18内部可沿轴向移动的操作棒20、在工具主体18的前端部构成的两个可动部22、在工具主体18的前端部与可动部22独立形成的两个抵接部24、设于操作棒20的前端部的按压部26以及设于操作棒20的根端部的操作部28。另外,对于工具主体18、操作棒20、可动部22、抵接部24及按压部26,位于固定孔14的底部14a(图5(B))侧的端部称为“前端部”,位于其相反侧的端部称为“根端部”。
如图1和图2所示,工具主体18是由金属或塑料等构成的筒状部件,工具主体18的外径被设计成稍微小于固定孔14的内径,工具主体18的内径被设计成稍微大于操作棒20的外径。另外,为了确保足够的强度,工具主体18的厚度被设计成足够大于可动部22的厚度。在工具主体18的根端部形成有插入后述的销30的两个孔32,该两个孔32在工具主体18的轴向上具有足够的长度且彼此相对,在该根端部的外周面,沿着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全周)形成有成为表示后述的环状部件34的合适位置的“标线”的槽36。而且,工具主体18的根端部侧的开口被密封以便能够使手掌按压,避免使按压的手感到疼痛而该被密封的部分(以下称为“密封部”)38形成为球面。
如图3所示,具有直管部40a和锥部40b的筒状部40在轴向上连续地形成在工具主体18的前端部,该筒状部40被沿轴向延伸的四根切割线L分割而构成彼此相对的两个可动部22和彼此相对的两个抵接部24。换言之,由两个可动部22和两个抵接部24构成具有直管部40a和锥部40b的筒状部40。因此,可动部22和抵接部24成为相互加强的关系,由此谋求加强在结构上难以得到强度的可动部22。
可动部22是从工具主体18的前端部沿其轴向延伸而形成的大致长方形板簧,构成为至少一部分可在固定孔14的径向往返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弹性变形)。可动部22的厚度被设计成可动部22在由按压部26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能够朝向工具主体18的径向外侧弹性变形。可动部22中构成锥部40b的部分的内表面形成被按压部26按压的倾斜面22a,通过按压部26的倾斜面26a按压可动部22的倾斜面22a,可动部22(除了根端部以外)在扩径部16(图5(B))的内侧空间S移动。由于为了实现这种可动部22的移动,可动部22的至少前端部需要位于与扩径部16对应的位置,因此,可动部22的长度被设计成稍微短于抵接部24的长度。而且,可动部22中构成锥部40b的部分的最大外径在不大于固定孔14内径的范围内被设计成足够大于构成直管部40a的部分的最大外径,以使可动部22的至少前端部能够在扩径部16内侧的空间S迅速移动。
抵接部24具有从工具主体18的前端部沿着其轴向延伸而形成的腿部24a和形成在腿部24a的前端部的头部24b,该抵接部24的结构使得头部24b的前端面能够抵接在固定孔14的底部14a(图5(B))。另外,头部24b的厚度被设计成大于腿部24a的厚度,由此提高了头部24b的强度。
操作棒20是由金属或塑料等构成的筒状或实心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实心棒状)的部件,在操作棒20的前端部一体形成有按压部26,在操作棒20的根端部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有插入销30的贯通孔20a。另外,操作部28(包括销30)被设置在该根端部。
如图3所示,按压部26是位于上述筒状部40的内侧且从该筒状部40的前端侧被拉进的楔状部件,构成为与操作棒20一同可在固定孔14的深度方向上往返移动。如图2所示,按压部26具有相对于固定孔14(图6)的中心线(图示省略)以规定角度倾斜的两个倾斜面26a,这些倾斜面26a形成为自按压部26的根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扩展的锥状。另外,当按压部26向筒状部40的内侧被拉进时,按压部26的两个倾斜面26a分别按压可动部22的两个倾斜面22a,由此,可动部22向固定孔14的径向外侧被按压,该可动部22(除了根端部以外)在扩径部16内侧的空间S移动。
操作部28是输入用于由按压部26按压可动部22的力的部分,如图2所示,具有在工具主体18的外周面被配置为可在轴向上移动的环状部件34、销30和销防脱螺钉42。环状部件34由金属或塑料等形成为中心具有孔的圆环状(即面包圈状),在环状部件34沿径向延伸而直线状形成有插入销30的贯通孔44a和有底孔44b,在贯通孔44a的入口侧的端部内表面形成有内螺纹46。另外,环状部件34通过形成在工具主体18的孔32固定在操作棒20上。即,通过将销30插入环状部件34的贯通孔44a和有底孔44b、操作棒20的贯通孔20a及工具主体18的两个孔32,环状部件34被固定在操作棒20上。另外,通过使销防脱螺钉42与环状部件34的内螺纹螺合,防止销30脱落。
在该操作部28中,环状部件34的外周部的整个区域成为人的手指被卡定的卡定部34a。因此,不管操作人员的手在什么位置,都能够将手指卡定在卡定部34a,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性。
操作部28的整体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环状,也可以是棒状或突起状等,也可以是具有将手指插入的孔的形状等的易于卡定手指的特殊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可动部22和抵接部24各形成了两个,对于数量不做特别限定,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当变更可动部22的数量时,适当地也要变更按压部26的形状,以便能够均匀地按压所有可动部22。
(扩径确认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如图7所示,当采用地脚螺栓12将机器设备等固定对象物52固定在混凝土主体等的地基50上时,如图4所示,首先,使用钻54在地基50上形成固定孔14。接着,如图5(A)所示,通过使用扩径装置56对固定孔14的纵深部进行扩径来形成扩径部16。图5(B)表示在扩径工序中形成的扩径部16的剖面图。
在扩径工序(图5(A))中,如果未合适地形成扩径部16,则无法可靠地防止地脚螺栓12(图7)的脱落,因此,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需要在固定孔14中插入地脚螺栓12之前确认是否扩径部16形成得合适。于是,如图6所示,在下一工序中,使用扩径确认用工具10检查扩径部16的状态。
即,如图6(A)所示,首先,在固定孔14的内部插入扩径确认用工具10,使抵接部24的头部24b的前端面抵接在固定孔14的底部14a,由此,在固定孔14的内部将扩径确认用工具10的整体定位。此时,形成在操作棒20的按压部26尚未被拉进到筒状部40的内侧,可动部22保持自然状态(即朝向外侧尚未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
如图6(B)所示,当完成了扩径确认用工具10的定位时,则通过将手掌抵接在工具主体18的密封部38来固定工具主体18,并且将手指卡定在环状部件34的卡定部34a,在该状态下,通过握紧手来使环状部件34移动到工具主体18的密封部38侧。于是,形成在操作部20的按压部26在固定孔14的内部移动到开口部14b侧,被拉进到筒状部40的内侧。由此,按压部26的两个倾斜面26a按压可动部22的两个倾斜面22a,从按压部26向可动部22施加朝向固定孔14的径向外侧的按压力,由该按压力使可动部22(除了根端部以外)在扩径部16内侧的空间S移动。
在此,当扩径部16形成得合适时,即使从操作部28输入的力很小,也能够利用该力使可动部22在扩径部16内侧的空间S顺利地移动,因此,直到可动部22胀开而其前端抵接在扩径部16的内表面为止,操作人员的手指不会感觉到不自然的阻力。另一方面,在扩径部16未形成得合适时,则可动部22被卡在扩径部16的内表面,因此产生形成得合适时所没有的阻力,操作人员会在比形成得合适时更早的阶段感觉到与扩径部16的状态对应的不自然的阻力。因此,直到感觉到不自然的阻力为止,操作人员就可以根据环状部件34移动的距离(即可动部22移动的距离),来判断扩径部16是否形成得合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工具主体18上形成有成为表示环状部件34的合适位置的“标线”的槽36,因此,在将环状部件34顺利地移动到越过槽36的合适位置时,就能够判断为“扩径部16形成得合适”,在环状部件34越过槽36之前(即到达合适位置之前)就感觉到不自然的阻力的情况下,就能够判断为“扩径部16未形成得合适”。
当完成了扩径部16的检查时,使环状部件3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使可动部22恢复到自然状态,之后,从固定孔14拔出扩径确认用工具10。在扩径部16未形成得合适的情况下,则使用扩径装置56再次形成扩径部16(图5(A)),在扩径部16形成得合适时,如图7所示,在固定孔14中固定地脚螺栓12。之后,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法,使用地脚螺栓12和螺母58将固定对象物52固定。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60的结构的主视图。该扩径确认用工具60,使操作棒20从工具主体18的根端部侧的开口18a突出,在该操作棒20的根端部设置操作部62,并且在该根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成为“标线”的槽64。对于操作部62的形状不做特别限定,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盘状。另外,图8表示利用按压部26向外侧移动可动部22(除了根端部以外)的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
图9(A)是表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70插入固定孔14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B)是表示在固定孔14中操作该扩径确认用工具70的状态的主视图。上述的扩径确认用工具10、60,是通过将按压部26从固定孔14的底部14a侧向开口部14b侧移动来使可动部22胀开,相对于此,第三实施方式的扩径确认用工具70,是通过将可动部22从固定孔14的开口部14b侧向底部14a侧移动来胀开该可动部22。因此,在扩径确认用工具70中,在前端部形成有可动部22的工具主体18的根端部18b成为输入(即操作人员用手握住并按压)用于按压可动部22的力的“操作部”。另外,在扩径确认用工具70中,在按压部26的前端部形成有与固定孔14的底部14a抵接的抵接部72,并且在与按压部26一体形成的操作棒20的根端部形成有成为“标线”的槽74,如图9(B)所示,当可动部22胀开时,该根端部从工具主体18的根端部侧的开口18a突出。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标线”形成有槽36、64、74,但代替这些槽,也可以形成突条或突起作为“标线”,还可以只是用涂料画出“标线”。另外,“可动部”可以构成为能够沿固定孔14的径向往返移动,但代替上述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簧”,也可以采用例如“具有转动自如地被枢轴支撑在工具主体18上的板状部件和复原用螺旋弹簧的结构”。而且,“按压部”可以构成为能够将“可动部”向固定孔14的径向外侧按压,但代替上述“具有倾斜面的楔状部件”,作为“按压部”也可以采用利用“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的其它结构。

Claims (4)

1.一种扩径确认用工具,用于确认位于固定地脚螺栓的固定孔纵深部的扩径部是否形成得合适,具有:
可动部,其构成为至少一部分能够在所述固定孔的内部的对应于所述扩径部的位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径向上往返移动;
按压部,其通过按压所述可动部,使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扩径部内侧的空间移动;
操作部,其配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外部,输入用于由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可动部的力;
所述按压部构成为,具有相对于所述固定孔的中心线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并且能够在所述固定孔的深度方向上往返移动,
当所述按压部在所述固定孔的深度方向上移动时,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倾斜面按压而在所述扩径部内侧的空间移动;
所述扩径确认用工具还具有:插入所述固定孔的筒状的工具主体、在所述工具主体内部配置成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操作棒,
所述可动部构成为,从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部向所述工具主体的轴向延伸,并且能够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径向上弹性变形,
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操作棒的前端部上,
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操作棒的根端部上;
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前端部形成有抵接于所述固定孔的底部的抵接部;
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径被设计成小于所述固定孔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径确认用工具,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卡定人的手指的卡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径确认用工具,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环状部件,所述环状部件配置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面,且能够沿轴向移动;
所述环状部件经由形成在所述工具主体的孔被固定于所述操作棒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扩径确认用工具,其中,
所述工具主体的根端部侧的开口被密封以便能够使人的手掌按压。
CN201010184483.7A 2009-06-01 2010-05-21 扩径确认用工具 Active CN101922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1944A JP4679650B2 (ja) 2009-06-01 2009-06-01 拡径確認用ツール
JP131944/09 2009-06-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2153A CN101922153A (zh) 2010-12-22
CN101922153B true CN101922153B (zh) 2014-01-22

Family

ID=43337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4483.7A Active CN101922153B (zh) 2009-06-01 2010-05-21 扩径确认用工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79650B2 (zh)
CN (1) CN1019221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9099B2 (ja) * 2011-07-01 2015-07-15 Fsテクニカル株式会社 確認用治具、複合治具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アンカーピンニング工法
JP6681424B2 (ja) * 2018-04-02 2020-04-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ピン径判別治具及びピン径判別方法
CN111894148A (zh) * 2020-06-23 2020-11-06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弹力圈承插的装配式预制墙板拼接件
CN113776410A (zh) * 2021-09-01 2021-12-10 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扩底孔深度的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3118U (zh) * 1990-11-28 1992-04-29 陈满成 一种扩孔底桩验孔器
WO1992007216A1 (en) * 1990-10-12 1992-04-30 Andruan Service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olt hole formers
CN2337523Y (zh) * 1998-08-04 1999-09-08 湛江市建筑工程集团公司深圳分公司 孔径检验器
CN2769847Y (zh) * 2004-12-23 2006-04-05 北京中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孔径检测装置
CN101292074A (zh) * 2005-11-14 2008-10-22 株式会社宫永 扩径槽切削成装置及扩缩机构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6323A (ja) * 2001-09-28 2003-04-09 Esutekku:Kk グリップアンカーベースパイプ除去方法と除去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07216A1 (en) * 1990-10-12 1992-04-30 Andruan Service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olt hole formers
CN2103118U (zh) * 1990-11-28 1992-04-29 陈满成 一种扩孔底桩验孔器
CN2337523Y (zh) * 1998-08-04 1999-09-08 湛江市建筑工程集团公司深圳分公司 孔径检验器
CN2769847Y (zh) * 2004-12-23 2006-04-05 北京中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孔径检测装置
CN101292074A (zh) * 2005-11-14 2008-10-22 株式会社宫永 扩径槽切削成装置及扩缩机构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2153A (zh) 2010-12-22
JP4679650B2 (ja) 2011-04-27
JP2010275828A (ja) 201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2153B (zh) 扩径确认用工具
CN104880135B (zh) 用于以可重复的力移动卡尺钳的轮组件
US5827236A (en) Injection tool and method of its use
CN104093544B (zh) 扩张工具的扩张头、包括扩张头的扩张工具
DE602004006227T2 (de) Benutzerschnittstellenvorrichtung
EP2867739B1 (de) Multifunktions-bedien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fz-komponente
KR101837526B1 (ko) 확경용 드릴 비트
DE102011057081A1 (de) Mikro-Drehratensenso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Mikro-Drehratensensors
CN104676047B (zh) 进样阀
EP3267416B1 (de) Fernsteuerung
CN102098971A (zh) 具有近圆周互锁连接结构的外科切割器械
CN208020139U (zh) 液压工作装置
CN107433710B (zh) 成型设备
CN105422703A (zh) 一种压缩距离可调型弹簧组件
CN105050507A (zh) 具有倾斜沟槽的软组织移位器工具和方法
EP0297041B1 (de) Handgerät
EP2962601B1 (en) Levell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furniture
CN105910846B (zh) 一种用于环刀法测试土密度的取土机
EP2621700A1 (de) Schneidvorrichtung für einen granulator zum schneiden von granulat von aus düsen austretenden kunststoffsträngen mit einem messerrotor
KR102197923B1 (ko) 모드 변경식 코어드릴 장치
CN107036840A (zh) 土壤分层采样器
CN206540963U (zh) 一种开关试验工装
DE102015211950A1 (de) Adaptereinrichtung zur Montage eines Objekts auf dem Messtisch eines Koordinatenmessgeräts
CN208808638U (zh) 骨科专用取钉钻头
CN207934811U (zh) 一种钻井导向工具及钻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