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7354B - 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7354B
CN101917354B CN2010102266815A CN201010226681A CN101917354B CN 101917354 B CN101917354 B CN 101917354B CN 2010102266815 A CN2010102266815 A CN 2010102266815A CN 201010226681 A CN201010226681 A CN 201010226681A CN 101917354 B CN101917354 B CN 1019173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levels
data
driver
idle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66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7354A (zh
Inventor
H·穆尔约诺
S·鲁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17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7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7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73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8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92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Amplifier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配备了一系统中第一组件的驱动器和第二组件的接收器,使得当数据经由带有耦合所述组件的两条线路的链路接口从所述第一组件差分地发送至所述第二组件时,所述驱动器和所述接收器中的至少一个在空闲状态持续的至少部分时间内操作在低功耗状态。所述驱动器和所述接收器各自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空闲状态的监测电路,其中所述驱动器的监测电路在一个预定的周期内监测恒定性,而所述接收器的监测电路监测两条线路上的零状态。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的监测电路通过将所述两条线路接地而将所述驱动器置于低功耗状态。

Description

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04/020832,国际申请日为2004年6月23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480018636.3,名称为“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数据通信领域。本发明的实施例尤其涉及低功率差分数据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从计算技术的一开始,就一直需要把数据从计算设备的一个组件移动到另一个组件,例如从中央处理单元(CPU)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到外围设备。数据可以在单根传输线上例如串行地(即,一比特接着一比特)进行移动。或者,对于大量数据,可在多根传输线上并行地进行移动。
然而,对在高速条件下可以并行移动的比特的数目存在实际应用的限制,因为由大量比特的线迅速开启和关闭的切换所引起的瞬态噪声量在某些点上引发足够强的干扰从而限制了并行传输的距离。
为了解决该问题,就设计了用于每一比特的使用两个传输线的差分信令。然而,现有应用具有即使在未传输数据的空闲状态时也仍旧消耗功率的缺点。对于诸如带有宽数据路径的便携计算设备之类的低功率高性能应用来说,这尤其是不期望的。
这样就需要一种具有更高功率效率的差分信令技术。
附图说明
将以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附图中类似的编号指代类似的元件,附图中:
图1根据一个实施例示出了本发明的系统视图;
图2根据一个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了图1中的驱动器;
图3根据一个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了驱动器监测电路;
图4根据一个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了图1中的接收器;
图5根据一个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了接收器监测电路;
图6示出了一个空闲状态实例;
图7结合了本发明实施例教导示出了用于驱动器实例的改进的电流消耗曲线;
图8根据一个实施例示出了接收器监测电路的切换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信号传输技术、实践该技术的电路以及具有这些电路的装置。
本说明的诸个部分将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以便将他们操作的本质传达给本领域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诸如,驱动器、接收器、差分信令,等等。因此这些术语具有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普通含义。
在随后的说明中,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面。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仅使用本发明仅仅某些或全部的方面也能实施。出于解释的目的,将阐明特定的数量、材料和配置,以用于提供对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也可实现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需这些特定细节。在其他实例中,将省略或简化已知的特征,从而避免对所述本发明所述实施例的混淆。
将以最有助于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方式将各种操作描述为依次进行的多个分立的操作,但是说明的顺序不应被解释为暗示这些操作必须是按照次序的。尤其是,这些操作无需按照示出的顺序来执行。
将重复使用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短语通常不指代同一个实施例,但是也可指代同一个实施例。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教导,否则术语“包含”、“具有”和“包括”的含义相同。
现在参考图1,示出的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本发明的概览图。如图所示的,对于该实施例,计算设备100包括经由链路接口110相互耦合的组件A 102和组件B 1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组件A 102特别包括发送缓冲器104以及具有相应监测电路108的驱动器106。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组件B 112包括输入缓冲器114以及具有补充监测电路118的接收器116。链路接口110包括n对比特线,用以促进从组件A 102到组件B 112的并行n比特数据差分传输。N是大于0的整数,例如16。
如下将详述的,驱动器106以及接收器116被设计为能够在至少两个功耗电平上操作:当数据从组件A 102发送至组件B 112时的高功耗电平,以及空闲状态时的低功耗电平。
使用监测电路108来监测空闲状态,并在检测时,若出现空闲状态就将驱动器106置于在低功耗电平上操作。互补地,使用监测电路118来监测驱动器106在低功耗电平上操作。作为响应,监测电路118也将接收器116置于在低功耗电平上操作。
驱动器106和接收器116的“更高”功率电平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类似地,驱动器106和接收器116的“更低”功率电平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除了有利地使用分别带有监测电路108和118的驱动器106和接收器116,以及当时机(即,空闲状态)出现时便于将驱动器106和接收器116置于低功率电平操作的用途之外,包括了发送缓冲器104和输入缓冲器114的组件A 102和组件B112还可代表本领域内已知的或将要设计的广阔范围的计算设备组件和构成缓冲器。
在各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100可以是掌上型计算设备、平板计算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机顶盒、娱乐中心、服务器、大容量存储阵列、等等。组件A 102可以是处理器、存储器设备、总线控制器、大容量存储设备、等等,而组件B 112可以是存储器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打印机、显示器、等等。
在各个实施例中,发送缓冲器104和输入缓冲器114都是FIFO。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存储设备。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优选地使用能在空闲状态期间在低功率电平下操作的驱动器106和接收器116来实现,但是其他实施例可以使用在空闲状态期间仅有驱动器106和接收器116其中之一能在低功率电平下操作。
图2更详细地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一个驱动器106。在此实施例中,除了监测电路108之外,该个驱动器106如图所示可包括相互耦合的输出缓冲器204和偏置控制电路202、发送缓冲器104、发送比特线O#和O、以及接地端206。
操作期间,监测电路108先查看发送缓冲器104的内容的相关部分,以检测空闲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监测电路108监测发送数据的相关部分中的恒定性(例如,监测至少N个0的连续串),并且推断每个出现的连续串是空闲状态。发送数据的相关部分是特定驱动器106负责发送的相应比特部分。N是大于1的整数。
对于此实施例,当出现空闲状态时,监测电路108通过关闭偏置控制电路202使得相应的传输比特线O#和O接地而把驱动器106置于低功耗电平。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当驱动器106被置于低功率状态时相应的传输比特线O#和O是处于零-零状态的。
在各个实施例中,N函数地基于(即N的设计要根据)至少驱动器106的关闭和开启的延迟时间以及接收器116的关闭和开启的延迟时间。在一个实施例中,N还考虑到预驱动循环的使用(以重启接收器116),其中之一在图6中示出。
更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如下计算N:
N=驱动器偏置电路的关闭延迟时间+接收器相关元件的关闭延迟时间+驱动器偏置电路的打开延迟时间+接收器相关元件的打开延迟时间+预驱动循环的一个时间周期
在空闲状态的末期,监测电路108重新打开偏置控制电路202,操作将驱动器106从低功率的操作状态重新返回到正常的更高功耗的操作状态。此时相应的传输线O#和O不再处于接地的零-零状态。
图7示出了结合前述的教导的用于示例驱动器106的结果电流消耗曲线。如图所示,所述教导使得驱动器的功耗更低,这对诸如便携计算(尤其是带有宽数据路径的便携计算)的特定功率敏感应用是特别期望的。
除了使驱动器带有监测电路108、偏置控制202、能够将传输线O#和O接地的能力、以及能够对这些元件的使用以让驱动器106在低功率状态下操作之外,包括输出缓冲器204的驱动器106还可代表本领域内已知的或将要设计的广范围的驱动器。
图3根据一个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了驱动器的监测电路108。在此实施例中,监测电路108包括如图所示相互耦合的两个比较器302和310、加法器304、选择器306和计数器308。如图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当监测电路108先查看在发送缓冲器104内的发送数据时,使用比较器302比较每一个连续比特以确定其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就输出真值“1”,否则就输出假值“0”。
使用加法器304将所述真/假值与累加计数值308的当前值相加。所述真/假值还被用于当在所述发送数据中检测到另一个0比特时选择增加的计数值,或者代替地当在所述发送数据中检测到1比特时将所述计数值重新初始化为零值。
使用比较器310连续检查所述当前计数,以确定当前计数是否已超过预定的恒定长度(N)。如果超过,将会输出关闭相应的偏置控制电路202的恰当输出。
图4根据一个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了一个接收器116。在此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接收器116除了监测电路118之外还包括如图所示的相互耦合的积分单元402和锁存器404、传输比特线O#和O以及输入缓冲器114。传输比特线O#和O也接地。
在各个实施例中,由于监测电路108被设计为将所述传输比特线O#和O接地以把驱动器106置于低功耗操作电平,监测电路118补充地监测在其传输比特线对上的零-零状态,以推断是否进入空闲状态。
类似地,当进入空闲状态,监测电路118就关闭积分单元402和锁存器404等等。
同样地,在空闲状态的末期,监测器电路118重新打开积分单元402和锁存器404等等。
除了使接收器116带有监测电路118、以及对在低功率状态下操作的接收器116的使用,包括了积分单元402和锁存器404的接收器116还可代表本领域内已知的或将要设计的广范围的接收器。
图5根据一个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了在传输比特线对O#和O上检测零-零状态的接收器的监测电路118。在此实施例中,监测电路118是3输入放大器,包括输入IN和IN#406a和406b以及参考电压(Vref)。Vref被置于半摆动电平处,例如400mv摆动输入实施例的200mv处。这样当IN和IN#变为0的时候,输出信号OUTP 408变为高,以关闭接收器116的各个元件。所述信号切换的一个实例在图8中示出。
这样由以上说明可以认识到,已经描述了以更为功率有效的方式对信号数据进行差分的新颖方法。
虽然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涉及了前述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实现对可选实施例的修改和变更。
这样,上述说明被认为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31)

1.一种用于差分地进行数据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发送数据的发送缓冲器;以及
驱动器,耦合至所述发送缓冲器用于将所述发送数据差分地并以第一功耗电平输出至一链路,所述驱动器包括用于从发送数据检测空闲状态的监测器,其中所述监测器先查看所述发送数据并且在所述发送数据在预定周期内保持不变的持续时间内推断空闲状态,并且当空闲状态出现时,所述监测器使得所述驱动器在所述空闲状态的至少一部分期间从所述第一功耗电平转到比第一功耗电平消耗功率更少的第二功耗电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还被设计成在检测到的空闲状态结束时使得所述驱动器从所述第二功耗电平回到所述第一功耗电平,以恢复接收发送数据并差分地输出发送数据到所述链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周期至少函数地取决于将所述驱动器从第一功耗电平转换为第二功耗电平的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将所述驱动器从第二功耗电平转换为第一功耗电平的第二延迟时间中的所选的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还经由所述链路耦合至另一个装置的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备为当所述发送数据处于空闲状态时类似地从第三功耗电平转换至功耗小于所述第三功耗电平的第四功耗电平;以及
所述预定周期至少函数地取决于将所述接收器从第三功耗电平转换为第四功耗电平的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将所述接收器从第四功耗电平转换为第三功耗电平的第二延迟时间中的所选的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链路检测空闲状态的监测器。
6.如权利要求3-4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周期被设计成容纳至少一个预驱动循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具有多对比特线,用于接收差分发送的数据,且所述监测器被设计成通过将所述比特线接地而使得所述驱动器操作在第二功耗电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包括:耦合接地并耦合到链路的输出缓冲器、以及将所述输出缓冲器耦合至所述监测器的偏置控制电路;以及
所述监测器通过关闭所述偏置控制电路来把两条线路接地。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微处理器、总线控制器和大容量存储控制器中的所选的一个。
10.一种用于经由一装置差分地进行数据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功耗电平下操作所述装置的驱动器以接收发送数据,并将接收到的发送数据差分地输出到一媒介上;
监测所述发送数据以检测空闲状态,其中所述监测包括先查看所述发送数据,并且在所述发送数据在预定周期内保持不变的持续时间内推断空闲状态;以及
当空闲状态出现时,使得所述驱动器操作在比第一功耗电平消耗更少功率的第二功耗电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检测到的空闲状态结束时使得所述驱动器从所述第二功耗电平回到所述第一功耗电平,以恢复接收发送数据,并差分地输出发送数据到所述媒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周期至少函数地取决于将所述驱动器从第一功耗电平转换为第二功耗电平的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将所述驱动器从第二功耗电平转换为第一功耗电平的第二延迟时间中的所选的一个。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介具有多对比特线,用于接收差分地发送的数据,且所述使得所述驱动器操作在第二功耗电平包括将所述比特线接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线的接地包括关闭偏置控制电路,所述偏置控制电路控制耦合接地并耦合到所述媒介的输出缓冲器。
15.一种用于差分地进行数据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输入缓冲器;以及
接收器,耦合至所述输入缓冲器以及一链路,所述接收器接收差分地发送的数据并处于第一功耗电平,并把接收的数据放入输入缓冲器,并且所述接收器包括在所述链路检测空闲状态的监测器,其中所述链路具有多对的比特线用于接收所述差分地发送的数据,其中所述监测器被设计成检测所述比特线都处于零状态,并且在所述比特线都处于零状态时的持续时间内推断空闲状态,其中所述监测器在所述空闲状态的至少一部分期间使得所述接收器从所述第一功耗电平转换到比第一功耗电平消耗功率更少的第二功耗电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被设计成在检测到的空闲状态结束时使得所述接收器从所述第二功耗电平回到所述第一功耗电平,以恢复接收被差分地发送到链路上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置于所述输入缓冲器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包括被设置为半摆电平的参考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显示器、打印机和大容量存储设备中的所选的一个。
19.一种用于经由一装置差分地进行数据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功耗电平下操作所述装置的接收器以接收来自链路的数据,在所述链路上差分地发送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输入缓冲器内,其中所述链路具有多对的比特线用于接收所述差分地发送的数据;
在链路上监测空闲状态,所述监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比特线都处于零状态,并且在所述比特线都处于零状态时的持续时间内推断空闲状态;以及
当检测到空闲状态时,使得所述接收器操作在比第一功耗电平消耗更少功率的第二功耗电平。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使得所述接收器在检测到的空闲状态的结束时从第二功耗电平转换回第一功耗电平,以恢复接收在链路上差分发送的数据;以及
将接收到的数据放置在输入缓冲器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用于执行所述监测的参考电压设置为半摆电平。
22.一种用于差分地进行数据通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组件,包括
发送缓冲器,用于存储发送数据;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耦合到所述发送缓冲器,以差分地并且在第一功耗电平下接收并输出所述发送数据至一链路;所述驱动器包括:第一监测器,用于在发送数据上检测空闲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监测器先查看所述发送数据,并且在所述发送数据在预定周期内保持不变的持续时间内推断空闲状态,并且当空闲状态出现时,所述第一监测器在所述空闲状态的至少一部分期间将所述驱动器从所述第一功耗电平转换到比第一功耗电平消耗功率更少的第二功耗电平;
链路;以及
第二组件,包括
接收器,耦合至所述链路用以接收数据、在第三功耗电平下操作,并且将接收到的数据放入输入缓冲器内,以及
第二监测器,用于在链路上检测空闲状态,并且当检测到空闲状态时,将所述接收器从所述第三功耗电平转换到比第三功耗电平消耗功率更少的第四功耗电平。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监测器被设计成使得所述驱动器在检测到的空闲状态的结束时从第二功耗电平转换回第一功耗电平,以恢复接收发送数据并差分地输出发送数据到链路上;以及
所述第二监测器进一步被设计成使得所述接收器在检测到的空闲状态的结束时从第四功耗电平转换回第三功耗电平,以重新接收差分地发送到链路上的数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周期至少函数地取决于下述所选的一个:
所述驱动器从第一功耗电平转换为第二功耗电平的第一延迟时间,
所述驱动器从第二功耗电平转换为第一功耗电平的第二延迟时间,
所述接收器从第三功耗电平转换为第四功耗电平的第三延迟时间,
所述接收器从第四功耗电平转换为第三功耗电平的第四延迟时间。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周期被设计成容纳至少一个预驱动循环。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具有多对比特线,用于接收差分发送的数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监测器被设计成通过将所述比特线接地而使得所述驱动器操作在第二功耗电平。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器被设计成检测所述两个比特都处于零状态,并且在所述比特线都处于零状态时的持续时间内推断空闲状态。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器包括被设置为办摆电平的参考电压。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是平板计算设备、膝上型计算设备、桌上型计算设备以及服务器中的所选的一个。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是娱乐中心和机顶盒中的所选的一个。
31.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是大容量存储阵列。
CN2010102266815A 2003-06-30 2004-06-23 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9173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611,079 2003-06-30
US10/611,079 US7069455B2 (en) 2003-06-30 2003-06-30 Low power differential link interface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86363A Division CN1817015B (zh) 2003-06-30 2004-06-23 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7354A CN101917354A (zh) 2010-12-15
CN101917354B true CN101917354B (zh) 2012-08-29

Family

ID=335412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863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7015B (zh) 2003-06-30 2004-06-23 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
CN2010102266815A Active CN101917354B (zh) 2003-06-30 2004-06-23 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863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7015B (zh) 2003-06-30 2004-06-23 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069455B2 (zh)
EP (1) EP1654846B1 (zh)
KR (1) KR100810160B1 (zh)
CN (2) CN1817015B (zh)
AT (1) ATE418221T1 (zh)
DE (1) DE602004018507D1 (zh)
WO (1) WO20050066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5617A1 (en) * 2005-05-18 2006-11-23 Priborsky Anthony L Power management in a system having multiple power modes
US7609091B2 (en) * 2005-09-29 2009-10-27 Intel Corporation Link transmitter with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US20080030325A1 (en) * 2006-05-31 2008-02-07 Fries Robert G Rf-activated tag and locator
US7541838B2 (en) * 2007-03-27 2009-06-02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swing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US8447368B2 (en) * 2008-11-13 2013-05-21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Base station, method of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04829B2 (en) * 2011-09-07 2013-12-10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Low-power wide-tuning range common-mode driver for serial interface transmitters
US9568980B2 (en) * 2012-09-11 2017-02-14 Rambus Inc. Using dynamic bursts to support frequency-agile memory interfaces
US9886412B2 (en) * 2014-03-24 2018-02-06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an oscillator that is disabled based on idle state detection of a communication link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1719B1 (en) * 1999-04-19 2001-04-03 Globespan Semiconductor Inc. Power control circuit for a line driver
US6215339B1 (en) * 1997-02-21 2001-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put buffer circuit
US6445730B1 (en) * 1998-01-26 2002-09-03 Aware, Inc.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low power sleep mode and rapid-on capabi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9980B2 (ja) * 1991-12-04 1999-09-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5745105A (en) * 1993-03-31 1998-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sa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 monitor
JP3537569B2 (ja) * 1995-02-27 2004-06-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差動増幅装置
JP3495242B2 (ja) * 1998-02-06 2004-0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モード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US6356260B1 (en) * 1998-04-10 2002-03-12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ying video data
US6236231B1 (en) * 1998-07-02 2001-05-22 Altera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logic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with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capabilities
JP2000252813A (ja) * 1999-02-24 2000-09-14 Texas Instr Inc <Ti> 低電圧差動信号方式受信機用出力バッファ
US6294933B1 (en) * 2000-02-01 2001-09-2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power differential signaling to reduce power
US6552582B1 (en) * 2001-09-27 2003-04-22 Applied Micro Circuits Corporation Source follower for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US6934870B1 (en) * 2002-02-21 2005-08-23 Cisco Technology, Inc. Clock management scheme for PCI and cardbus cards for power reduction
JP3843037B2 (ja) * 2002-04-17 2006-11-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装置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5339B1 (en) * 1997-02-21 2001-04-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put buffer circuit
US6445730B1 (en) * 1998-01-26 2002-09-03 Aware, Inc.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low power sleep mode and rapid-on capability
US6211719B1 (en) * 1999-04-19 2001-04-03 Globespan Semiconductor Inc. Power control circuit for a line dri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7015B (zh) 2010-12-08
US7069455B2 (en) 2006-06-27
ATE418221T1 (de) 2009-01-15
DE602004018507D1 (de) 2009-01-29
KR20060029242A (ko) 2006-04-05
CN1817015A (zh) 2006-08-09
EP1654846A1 (en) 2006-05-10
US20040268167A1 (en) 2004-12-30
CN101917354A (zh) 2010-12-15
KR100810160B1 (ko) 2008-03-07
EP1654846B1 (en) 2008-12-17
WO2005006691A1 (en) 2005-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1920B2 (en) Interface for bridging out-of-band information from a downstream communication link to an upstream communication link
US7613959B2 (en)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of a PCI express device
EP1483651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usage of a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oupled via a differential serial data link
CN101917354B (zh) 低功率差分链路接口方法和装置
KR101129748B1 (ko) 활성 전원 관리 상태로부터의 탈출 대기 시간의 최적화
CN102768648B (zh) 低延迟中断收集器、具有该收集器的系统和相关方法
CN101150458A (zh) 检测单板的方法和设备
Sowmya et al. Design of UART module using ASMD technique
TW202115704A (zh) 驅動裝置以及其顯示資料的傳輸方法
CN104065543A (zh) 一种基于数据传输管理的网卡驱动设计方法
CN101944900A (zh) 用于信号传输的电路、装置以及方法
CN111385178A (zh) 一种rs422总线链路监听与网络失效保护系统
JP2004179705A (ja) パケット交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