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941A -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1941A
CN101911941A CN2010102470766A CN201010247076A CN101911941A CN 101911941 A CN101911941 A CN 101911941A CN 2010102470766 A CN2010102470766 A CN 2010102470766A CN 201010247076 A CN201010247076 A CN 201010247076A CN 101911941 A CN101911941 A CN 101911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enpyram
pyrrole aphid
pesticidal combination
aphid ketone
pymetroz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70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康
杨会营
刘晓娇
马嵩岳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nhua Yongle Pestici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anhua Yongle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anhua Yongle Pestic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anhua Yongle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470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11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11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烯啶虫胺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为烯啶虫胺和吡蚜酮,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其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烯啶虫胺1%~20%,吡蚜酮60%~80%,其余为助剂和载体,可制成水分散粒剂。本复配农药克服了原单一成分的缺陷,其互补和增效作用明显,可有效的防治水稻稻飞虱,方便农民使用。具有速效、广谱、持效期长的特点,还可以减少用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烯啶虫胺(nitenpyram)日本武田公司1989年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化学名:(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基二胺,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BSA00000219829800011
其杀虫机理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结合部后膜,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昆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不仅内吸性强、杀虫谱广、活性高而且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有效,可用于防治同翅目害虫,如飞虱、粉虱、蚜虫、叶蝉、蚧等,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潜夜蛾、小食心虫等,鞘翅目害虫天牛等,蓟马目害虫蓟马等。对大多数作物特别是蔬菜如甘蓝、白菜、萝卜、黄瓜、西瓜、茄子等,果树如苹果、柑橘、梨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作物是安全、无药害、对蜜蜂等野生动物影响小。
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大量频繁使用,使得抗性问题已日益严重,因而,不断开发结构新颖、作用位点独特的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业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目标,但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合成也越来越困难。新成分农药的研发一般耗时长、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找到与新烟碱类化合物复配后有明显增效作用的成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吡蚜酮(Pymetrozine)化学名: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其化学结构如下:
Figure BSA00000219829800012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最早由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开发,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
利用电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试验,只要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吡蚜酮具有优异的阻断昆虫传毒功能。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出新烟碱类农药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增效复配配方,拓宽杀虫剂的使用范围,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杀虫活性高效、持效性长、低毒、速效性高、成本低、具有协同作用的复配杀虫剂。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烯啶虫胺与吡蚜酮进行复配。各种活性组分百分比为烯啶虫胺1%~20%,吡蚜酮60%~80%。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两种活性组分可相互组合制成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其水分散粒剂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烯啶虫胺1%~20%,吡蚜酮60%~80%,润湿剂1%~18%,分散剂1%~20%,展着剂0%~6%,穿透剂0%~15%,崩解剂0%~20%,填料10%~30%,各组分之和为100%。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所述的润湿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脂肪醇硫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所述的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乙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和聚羧酸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所述的展着剂为聚乙烯醇、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聚三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所述的穿透剂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所述的崩解剂为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钠、尿素、氯化钠、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所述的填料为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粉、轻质碳酸钙、硅藻土、陶土、凹凸棒土、铵盐、活性白土、石膏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有选择地将两种不同作用机理、不同分子结构的杀虫剂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扩大杀虫谱、提高药效、延缓抗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本发明利用烯啶虫胺与吡蚜酮进行二元复配,达到了上述的目的,提高有效成分使用率,降低用量,提高抗性害虫的药效、扩大杀虫谱、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农民使用方便,环境污染小,使其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购买。配方实例如下:
配方一:
将20kg烯啶虫胺,60kg吡蚜酮,3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kg木质素磺酸钠,2kg聚乙烯醇,6kg高岭土,6kg膨润土,一起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以上,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再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混合后的物料细度达到98%通过325目标准筛,得到粉剂。然后将粉剂与20kg纯化水,同时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制成可塑形的物料,最后将此物料放进挤压造粒机中造粒,造粒后的产品在54℃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物料,使用10目和60目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取两筛中间的物料,制得水分散粒剂。
配方二:
将15kg烯啶虫胺,60kg吡蚜酮,4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kg木质素磺酸钠,2kg聚乙烯醇,2k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2kg硫酸铵,10kg膨润土,一起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以上,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再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混合后的物料细度达到98%通过325目标准筛,得到粉剂。然后将粉剂与21kg纯化水,同时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制成可塑形的物料,最后将此物料放进挤压造粒机中造粒,造粒后的产品在54℃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物料,使用10目和60目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取两筛中间的物料,制得水分散粒剂。
配方三:
将10kg烯啶虫胺,60kg吡蚜酮,4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kg木质素磺酸钠,2kg聚乙烯醇,2k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5kg高岭土,8kg硫酸铵,5kg膨润土,一起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以上,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再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混合后的物料细度达到98%通过325目标准筛,得到粉剂。然后将粉剂与20kg纯化水,同时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制成可塑形的物料,最后将此物料放进挤压造粒机中造粒,造粒后的产品在54℃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物料,使用10目和60目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取两筛中间的物料,制得水分散粒剂。
配方四:
将10kg烯啶虫胺,70kg吡蚜酮,4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kg木质素磺酸钠,1.5kg聚乙烯醇,1.5k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4kg高岭土,5kg膨润土,一起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以上,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再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混合后的物料细度达到98%通过325目标准筛,制得粉剂。然后将粉剂与22kg纯化水,同时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制成可塑形的物料,最后将此物料放进挤压造粒机中造粒,造粒后的产品在54℃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物料,使用10目和60目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取两筛中间的物料,制得水分散粒剂。
配方五:
将5kg烯啶虫胺,60kg吡蚜酮,4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kg木质素磺酸钠,2kg聚乙烯醇,10kg硫酸铵,6kg高岭土,9kg膨润土,一起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以上,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到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再加入到锥型混合机中混合2小时,混合后的物料细度达到98%通过325目标准筛,得到粉剂。然后将粉剂与18kg纯化水,同时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制成可塑形的物料,最后将此物料放进挤压造粒机中造粒,造粒后的产品在54℃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物料,使用10目和60目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取两筛中间的物料,制得水分散粒剂。
水稻稻飞虱属于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外,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
室内生测的方法为: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毛细管微量点滴器容积为1.0μL。用微量点滴器将药液逐头点滴于稻飞虱的背面,每一浓度处理100头左右的稻飞虱,处理后将稻飞虱放入一个养虫笼内,笼内置水稻供取食,另用丙酮点滴100头幼虫作为对照。经处理后的稻飞虱仍放在饲养室内,48h后检查死亡率。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毒力回归式、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A=∑(某药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Figure BSA00000219829800041
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80-120时为加和作用。
表1不同配比对稻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SA00000219829800042
表2烯啶虫胺对稻飞虱的生测试验
  剂量(mg/1)   试虫数   死亡数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50   100   42   42.00   42.00
  40   100   54   54.00   54.00
  20   100   66   66.00   66.00
  10   100   79   79.00   79.00
  5   100   88   88.00   88.00
  CK   100   0
表3吡蚜酮对稻飞虱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试虫数   死亡数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50   100   46   46.00   46.00
  40   100   52   52.00   52.00
  20   100   67   67.00   67.00
  10   100   75   75.00   75.00
  5   100   90   90.00   90.00
  CK   100   0
表4配方一对稻飞虱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试虫数   死亡数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50   100 54 54.00 54.00
  40   100 64 64.00 64.00
  20   100 79 79.00 79.00
  10   100 89 89.00 89.00
  5   100 96 96.00 96.00
  CK   100   0
表5配方二对稻飞虱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试虫数   死亡数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50   100   53   53.00   53.00
  40   100   61   61.00   61.00
  20   100   77   77.00   77.00
  10   100   84   84.00   84.00
  5   100   95   95.00   95.00
  CK   100   0
表6配方三对稻飞虱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试虫数   死亡数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50   100   49   49.00   49.00
  40   100   58   58.00   58.00
  20   100   69   69.00   69.00
  10   100   81   81.00   81.00
  5   100   92   92.00   92.00
  CK   100   0
表7配方四对稻飞虱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试虫数   死亡数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50   100   46   46.00   46.00
  40   100   58   58.00   58.00
  20   100   70   70.00   70.00
  10   100   82   82.00   82.00
  5   100   92   92.00   92.00
  CK   100   0
表8配方五对稻飞虱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试虫数   死亡数   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50   100   41   41.00   41.00
  40   100   54   54.00   54.00
  20   100   68   68.00   68.00
  10   100   78   78.00   78.00
  5   100   90   90.00   90.00
  CK   100   0
分析上述数据,测定结果表明,烯啶虫胺与吡蚜酮不同比例复配时,配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配方2共毒系数最大,为203.38。
通过室内生测试验,选出CTC较大的配方2、及CTC较小的配方5进行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确定配方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同时通过与烯啶虫胺、吡蚜酮单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具体试验方法、数据如下:
试验一:10%烯啶虫胺AS、25%吡蚜酮WP、15%烯啶虫胺·60%吡蚜酮WDG、5%烯啶虫胺·60%吡蚜酮WDG做田间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试验地点为湖北省孝感地区应城市黄滩,时间为2009年8月14日,试验共五个处理,每个处理三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7m2
所有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记录施药当天和其后一周的天气资料,具体如下:
表10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Figure BSA00000219829800071
调查标准为:药后第7d在各小区随机取被害株50株,调查稻飞虱幼虫的死活数,计算死亡率;药后15d、25d每小区采用平行取样法取样150丛,调查枯心数,最后计算枯心率和保苗效果。具体数据(数据为三个重复的平均值)如下:
表1110%烯啶虫胺AS和25%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的效果表
Figure BSA00000219829800072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字母相同为Duncan测试差异不显著  时间:2009年8月  地点:湖北孝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使用剂量的情况下,15%烯啶虫胺·60%吡蚜酮在药后25d防治率可以达到91.46%,防效远远高于15%烯啶虫胺和60%吡蚜酮单剂使用时的效果,差异极显著。
试验二:试验方法、调查方法及气象资料同上,具体试验数据如下:
表125%烯啶虫胺·60%吡蚜酮及其它药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表
Figure BSA00000219829800073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字母相同为Duncan测试差异不显著时间:2009年8月地点:湖北孝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使用剂量的情况下,5%烯啶虫胺·60%吡蚜酮WDG在药后25d防治率可以达到88.65%,防效远远高于5%烯啶虫胺和60%吡蚜酮单剂使用时的效果,差异极显著。
通过上述2个田间药效试验,可以看出配方2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最好,这也与室内生测的结果相吻合(CTC越大,增效作用越大),考虑农药成本的因素,配方2是效果最好、最经济的配比;同时也验证了烯啶虫胺与吡蚜酮按不同比例复配时,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好于烯啶虫胺与吡蚜酮单剂使用的效果,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通过上述2个田间药效试验,可以确定配方2为防治水稻稻飞虱较合适的配方,对15%烯啶虫胺·60%吡蚜酮WDG(配方3)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最佳浓度。试验设计9g/亩、10g/亩、11g/亩和12g/亩4个浓度剃度并与15%烯啶虫胺(10g/亩)、60%吡蚜酮(10g/亩)的效果做对比,试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同上,具体数据(三个重复的平均值)如下:
表13配方2不同用量防治稻飞虱效果表
Figure BSA00000219829800081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字母相同为Duncan测试差异不显著时间:2009年6月地点:湖北孝感
从上述药效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配方用药量的增加,药效也有所增加,15%烯啶虫胺·60%吡蚜酮WDG用量为10g/亩,药后25d的保苗效果为91.46%,明显高于15%烯啶虫胺和60%吡蚜酮,差异极显著;亩用量为11g和12g时,在用药后25天的保苗效果与10g/亩的大致相同,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考虑亩成本的前提下,应提倡亩使用量为10g/亩。

Claims (3)

1.一种含有烯啶虫胺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由1%~20%的烯啶虫胺和60%~80%的吡蚜酮,加入适量的助剂和载体,混配成水分散粒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配制成水分散粒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中,其水分散粒剂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烯啶虫胺1%~20%,吡蚜酮60%~80%,润湿剂1%~18%,分散剂1%~20%,展着剂0%~6%,穿透剂0%~15%,崩解剂0%~20%,填料10%~30%,各组分之和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乙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和聚羧酸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展着剂为聚乙烯醇、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穿透剂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载体为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粉、轻质碳酸钙、硅藻土、陶土、凹凸棒土、铵盐、活性白土、石膏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0102470766A 2010-08-06 2010-08-06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Pending CN101911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70766A CN101911941A (zh) 2010-08-06 2010-08-06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70766A CN101911941A (zh) 2010-08-06 2010-08-06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941A true CN101911941A (zh) 2010-12-15

Family

ID=4331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70766A Pending CN101911941A (zh) 2010-08-06 2010-08-06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1194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6566A (zh) * 2011-07-20 2012-01-25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环氧虫啶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2578106A (zh) * 2012-02-06 2012-07-18 山东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观赏菊花蚜虫的杀虫剂
CN103918665A (zh) * 2014-05-05 2014-07-16 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吡蚜酮和复硝酚钠的杀虫组合物
CN104982441A (zh) * 2015-08-01 2015-10-21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含吡蚜酮和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123709A (zh) * 2015-09-09 2015-12-0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含吡蚜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7649A (zh) * 2008-06-24 2008-11-05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蚜酮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1601391A (zh) * 2009-05-11 2009-12-16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组合物及其水分散粒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7649A (zh) * 2008-06-24 2008-11-05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蚜酮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1601391A (zh) * 2009-05-11 2009-12-16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组合物及其水分散粒剂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6566A (zh) * 2011-07-20 2012-01-25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环氧虫啶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26566B (zh) * 2011-07-20 2013-08-28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环氧虫啶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2578106A (zh) * 2012-02-06 2012-07-18 山东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观赏菊花蚜虫的杀虫剂
CN103918665A (zh) * 2014-05-05 2014-07-16 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吡蚜酮和复硝酚钠的杀虫组合物
CN104982441A (zh) * 2015-08-01 2015-10-21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含吡蚜酮和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123709A (zh) * 2015-09-09 2015-12-0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含吡蚜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烯啶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493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2771510B (zh)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虫组合物
CN101911941A (zh)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1305723B (zh) 一种含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310598B (zh) 一种含有甲氧虫酰肼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1919403B (zh) 烯丙基异硫氰酸酯与辛硫磷的农药组合物
CN103404530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制剂
CN101803605B (zh) 一种丁烯氟虫腈与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1485329B (zh) 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609562B (zh) 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007909B (zh) 一种含有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1347120A (zh) 一种含有烯啶虫胺与仲丁威杀虫剂组合物
CN101444221B (zh) 一种含有噁二嗪和吡唑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CN102428932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2308812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2657193A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
CN104186471B (zh) 一种含有氯氟氰虫酰胺和甲氧虫酰肼的农药组合物
CN102805098B (zh) 杀虫组合物
CN103609586B (zh) 含有螺螨酯和呋虫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1502268B (zh) 含有噻虫嗪哒螨灵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273173B (zh) 含腐植酸的农药增效组合物
CN102939983A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
CN107836460A (zh) 一种含杀螟丹和吡虫啉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141502B (zh) 噻虫嗪与噻虫胺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2939984B (zh) 一种戊吡虫胍和茚虫威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