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5031A - 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5031A
CN101905031A CN201010232853XA CN201010232853A CN101905031A CN 101905031 A CN101905031 A CN 101905031A CN 201010232853X A CN201010232853X A CN 201010232853XA CN 201010232853 A CN201010232853 A CN 201010232853A CN 101905031 A CN101905031 A CN 101905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al cellulose
flamazine
silver sulfadiazine
wound dressing
cellulos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28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5031B (zh
Inventor
郑裕东
吴健
彭帅
郭佳
杨槐
奚廷斐
费浩
何欣扬
刘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nghan Constant Sea Biotechnology Co Ltd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to CN 2010102328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50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5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5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5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5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细菌纤维素膜进行预处理和纯化处理得到纯化后的细菌纤维素。在避光条件下制备粒度为50-5000nm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将细菌纤维素膜与磺胺嘧啶银混悬液进行反应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通过干燥处理,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干膜;或通过挤压脱水,得到不同水含量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湿膜,制得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制备出的磺胺嘧啶银/纳米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以及良好的透水、透气或引流、吸湿效果,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及愈合,用于预防和治疗II度、III度烧伤或者烫伤继发的创面感染。

Description

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相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磺胺嘧啶银(Silver Sulfadiazine),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银盐分子式:C10H9AgN4O2S,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磺胺嘧啶银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磺胺嘧啶银为预防、治疗烧伤创面感染的常用药物,临床常用的剂型包括乳膏剂、软膏剂、混悬剂、散剂等。磺胺嘧啶银为治疗全身感染的短效磺胺药,具有磺胺嘧啶的抗菌作用和银盐的收敛作用。抗菌谱广,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抗菌作用不受脓液中PABA(对氨苯甲酸)的影响;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显著强于磺胺米隆。并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及愈合,用于预防和治疗II度、III度烧伤或者烫伤继发的创面感染。但实际使用中存在着溶解焦痂、刺激创面、渗透性差、容易污染变质等缺点,近年来出现的新剂型如凝胶剂、膜剂、涂膜剂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点,但对透水、透气或引流、吸湿效果的改善不大。
细菌纤维素(BC),又称微生物纤维素。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聚物,由β-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种无分支的大分子直链聚合物。具有生物活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适应性,具有高结晶度、高纯度、高持水性、超细纳米纤维网络、高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此外细菌纤维素持水性高,其内部有很多“孔道”,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能,能吸收60-700倍于其干重的水分,并具有高湿强度。
基于上述细菌纤维素的优异性能,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外已经有研究机构推出了一些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医用制品。以细菌纤维素生产人造皮肤,在潮湿情况下所具有的高机械强度,对气体和液体的高渗透性,这些指标均优于常规皮肤代用品。但是,细菌纤维素本身没有抗菌活性,不能防止伤口的感染,赋予细菌纤维素的较强抗菌性能对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近40年来大量关于创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验证了为创面提供合适的湿润环境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新型敷料既能保持创面的湿润。又能促进伤口的愈合。目前,新型敷料在发达国家使用得较为普及,国内也开始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新型功能性医用敷料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一些新型医用敷料,例如含银抗菌医用敷料、生物活性敷料、人工皮肤等已经在国外开始应用或者即将投入使用。目前国内敷料产业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产品,并且功能性欠缺,以低端产品为主,在高档产品上缺乏竞争力。
针对磺胺嘧啶银和细菌纤维的特点和国内外伤口敷料各自存在问题,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复合工艺制备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一方面解决了细菌纤维素的抗菌性问题,同时克服了现有磺胺嘧啶银药剂存在的透水、透气或引流、吸湿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出的磺胺嘧啶银/纳米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以及良好的透水、透气或引流、吸湿效果,同时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及愈合,用于预防和治疗II度、III度烧伤或者烫伤继发的创面感染。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细菌纤维素膜的预处理。
取细菌纤维素用清水多次冲洗,除去膜表面培养基及杂质。再将膜浸泡于0.1mol/L的NaOH溶液,80~100℃下煮沸60min,洗出细菌纤维素膜中的菌体和残留培养基。再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泡于0.05mol/L的NaOH溶液,80~100℃下煮沸30min,然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步骤二、细菌纤维素膜的纯化。
将上述预处理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通过紫外线消毒,达到工艺灭菌要求(之后的工艺要求无菌操作);将上述消毒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用蒸馏水浸泡3-5次,用pH试纸轻压膜测pH值,最终控制细菌纤维素PH值为7.2,得到纯化后的细菌纤维素。
步骤三、磺胺嘧啶银的超声破碎。
整个操作过程在避光条件下进行,以减少磺胺嘧啶银的光分解,首先将磺胺嘧啶银与蒸馏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10%的悬浊液,充分搅拌以混合均匀,将配制的磺胺嘧啶银悬浊液置于超声波破碎机中进行超声破碎,超声破碎功率为600-1000W,超声破碎时间为5-60min,得到粒度为50-5000nm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破碎过程中磺胺嘧啶银采用冰浴或氮气冷却,从而避免磺胺嘧啶银因高温而变质。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中避免光照,从而减少磺胺嘧啶银的光分解;
步骤四、磺胺嘧啶银颗粒与细菌纤维素的复合。
将细菌纤维素膜置于上述步骤三中制得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底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液面高度为5-20mm,0.1-24小时后取出细菌纤维素,在蒸馏水中提拉数次去除表面较大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步骤五、将通过步骤四得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干膜;或者将通过步骤四得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挤压脱水,得到不同水含量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湿膜,即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
所述步骤五中的干燥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3种方法:
a、通风状态下常温或20℃~80℃下恒温干燥处理,所得含银细菌纤维素膜有较大脆性;
b、将细菌纤维素在-20℃~-60℃的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处理,或真空干燥处理;
c、将细菌纤维素湿膜急冷处理后,再在真空干燥机、恒温箱或者常温下干燥处理,得到脆性较低的含银细菌纤维素膜。
所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蒸馏水为双重蒸馏。
由本方法制备出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细菌纤维素的纳米级纤维网络结构上附着有磺胺嘧啶银颗粒,所述的磺胺嘧啶银颗粒的含量为总重的0.5-10%,粒径为50nm-5000nm;其中,粒径为50-1000nm的磺胺嘧啶银颗粒渗透到细菌纤维素发达的网络结构中,粒径为500-5000nm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吸附于细菌纤维素的表面。
所述细菌纤维素膜是由醋杆菌属、八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根瘤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菌属、气杆菌属、固氮菌属、土壤杆菌属等九属细菌中的某些种经发酵产生,所产细菌纤维素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
本发明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原理是:细菌纤维素具有独特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为磺胺嘧啶银在网络中的吸附提供了便利条件。本发明通过超声波破碎法使得磺胺嘧啶银颗粒的粒径控制在50nm-5000nm之间,在此区间内粒径有良好的正态分布。本发明所制备的磺胺嘧啶银的粒径与细菌纤维素网络结构有着较好的匹配关系,通过溶液吸附的方法,50-1000nm粒径范围内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可以顺利渗透到细菌纤维素发达的网络结构中,而500-5000nm粒径范围内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可以吸附于细菌纤维素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获得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抗菌谱广,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抗菌作用不受脓液中PABA(对氨苯甲酸)的影响。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及愈合,用于预防和治疗II度、III度烧伤或者烫伤继发的创面感染;
2、本发明利用细菌纤维素具有的独特结构和性质,制备含磺胺嘧啶银颗粒的细菌纤维素膜,使细菌纤维素获得了优异的抗菌性能,并且所含磺胺嘧啶银的含量、粒径分布可控;
3、本发明采用独特的复合工艺制备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一方面解决了细菌纤维素的抗菌性问题,同时克服了现有磺胺嘧啶银药剂存在的透水、透气或引流、吸湿效果差的问题,提供磺胺嘧啶银在烧伤创伤上应用的新剂型和新方法,抗菌效果好,细胞亲和性好,促进伤口生长;
4、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简单,工艺成熟,适合于抗菌性纳米细菌纤维素敷料的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细菌纤维素的微观结构图,显示了细菌纤维素独特的纳米网络结构;
图2为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微观结构图,显示了磺胺嘧啶银在细菌纤维素网络中良好的结合情况。
图3磺胺嘧啶银不同功率下超声破碎不同时间后的粒度分布。
图4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膜表现出了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将市售由木醋杆菌制得的细菌纤维素膜剪取成10×10cm的细菌纤维素样品,步骤如下:
步骤1、细菌纤维素膜的预处理:将上述木醋杆菌制得的细菌纤维素膜用清水多次冲洗,除去膜表面培养基及杂质。再将膜浸泡于0.1mol/L的NaOH溶液,80℃下煮沸60min,洗出细菌纤维素膜中的菌体和残留培养基。再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泡于0.05mol/L的NaOH溶液,80℃下煮沸30min,然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图1为细菌纤维素的微观结构图,显示了细菌纤维素独特的纳米网络结构。
步骤2、细菌纤维素膜的纯化:将上述预处理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通过紫外线消毒,达到工艺灭菌要求。将上述消毒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用蒸馏水浸泡3-5次,用pH试纸轻压膜测pH值,最终控制细菌纤维素PH值为7.2,得到纯化后的细菌纤维素。
步骤3、磺胺嘧啶银的超声破碎:将磺胺嘧啶银与蒸馏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的悬浊液,充分搅拌以混合均匀。将配制的磺胺嘧啶银悬浊液置于超声波破碎机中,选择超声破碎功率为600W,超声破碎时间为60min,得到磺胺嘧啶银混悬液。破碎过程中磺胺嘧啶银采用冰浴冷却,同时整个操作过程避免光照。图3磺胺嘧啶银不同功率下超声破碎不同时间后的粒度分布。
步骤4、磺胺嘧啶银颗粒与细菌纤维素的复合:将细菌纤维素膜置于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底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液面高度为5mm,1小时后取出细菌纤维素,在蒸馏水中提拉数次去除表面较大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图4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膜表现出了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步骤5、将通过步骤4得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通风状态下常温干燥至恒重,得到含单质纳米银的细菌纤维素干膜,即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图2为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微观结构图,显示了磺胺嘧啶银在细菌纤维素网络中良好的结合情况。
经过测试表征,可知磺胺嘧啶银粒子粒径为507-2487nm,分散在细菌纤维素膜的多孔网络结构中及其表面。磺胺嘧啶银的含量占总重量的0.7%。
实施例2
将市售由木醋杆菌制得的细菌纤维素膜剪取成10×10cm的细菌纤维素样品。
步骤1、细菌纤维素膜的预处理:将木醋杆菌制得的细菌纤维素膜用清水多次冲洗,除去膜表面培养基及杂质。再将膜浸泡于0.1mol/L的NaOH溶液,90℃下煮沸60min,洗出细菌纤维素膜中的菌体和残留培养基。再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泡于0.05mol/L的NaOH溶液,90℃下煮沸30min,然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步骤2、细菌纤维素膜的纯化:将上述预处理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通过紫外线消毒,达到工艺灭菌要求。将上述消毒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用蒸馏水浸泡3-5次,用pH试纸轻压膜测pH值,最终控制细菌纤维素PH值为7.2,得到纯化后的细菌纤维素。
步骤3、磺胺嘧啶银的超声破碎:将磺胺嘧啶银与蒸馏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的悬浊液,充分搅拌以混合均匀。将配制的磺胺嘧啶银悬浊液置于超声波破碎机中,选择超声破碎功率为800W,超声破碎时间为30min,得到磺胺嘧啶银混悬液。破碎过程中磺胺嘧啶银采用冰浴冷却,同时整个操作过程避免光照;
步骤4、磺胺嘧啶银颗粒与细菌纤维素的复合:将细菌纤维素膜置于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底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液面高度为10mm,5小时后取出细菌纤维素,在蒸馏水中提拉数次去除表面较大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步骤5、将通过步骤4得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在-40℃的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处理,得到含单质纳米银的细菌纤维素干膜,即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
经过测试表征,可知磺胺嘧啶银粒子粒径为232-2851nm,分散在细菌纤维素膜的多孔网络结构中及其表面。磺胺嘧啶银的含量占总重量的1.8%。
实施例三
将市售由木醋杆菌制得的细菌纤维素膜剪取成10×10cm的细菌纤维素样品。
步骤1、细菌纤维素膜的预处理:将木醋杆菌制得的细菌纤维素膜用清水多次冲洗,除去膜表面培养基及杂质。再将膜浸泡于0.1mol/L的NaOH溶液,95℃下煮沸60min,洗出细菌纤维素膜中的菌体和残留培养基。再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泡于0.05mol/L的NaOH溶液,95℃下煮沸30min,然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步骤2、细菌纤维素膜的纯化:将上述预处理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通过紫外线消毒,达到工艺灭菌要求。将上述消毒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用蒸馏水浸泡3-5次,用pH试纸轻压膜测pH值,最终控制细菌纤维素PH值为7.2,得到纯化后的细菌纤维素。
步骤3、磺胺嘧啶银的超声破碎:将磺胺嘧啶银与蒸馏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的悬浊液,充分搅拌以混合均匀。将配制的磺胺嘧啶银悬浊液置于超声波破碎机中,选择超声破碎功率为800W,超声破碎时间为60min,得到磺胺嘧啶银混悬液。破碎过程中磺胺嘧啶银采用冰浴冷却,同时整个操作过程避免光照;
步骤4、磺胺嘧啶银颗粒与细菌纤维素的复合:将细菌纤维素膜置于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底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液面高度为15mm,10小时后取出细菌纤维素,在蒸馏水中提拉数次去除表面较大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步骤5、将通过步骤4得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在-40℃的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处理,得到含单质纳米银的细菌纤维素干膜即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
经过测试表征,可知磺胺嘧啶银粒子粒径为165-1743nm,分散在细菌纤维素膜的多孔网络结构中及其表面。磺胺嘧啶银的含量占总重量的3.4%。
实施例4
将市售由木醋杆菌制得的细菌纤维素膜剪取成10×10cm的细菌纤维素样品。
步骤1、细菌纤维素膜的预处理:将木醋杆菌制得的细菌纤维素膜用清水多次冲洗,除去膜表面培养基及杂质。再将膜浸泡于0.1mol/L的NaOH溶液,100℃下煮沸60min,洗出细菌纤维素膜中的菌体和残留培养基。再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泡于0.05mol/L的NaOH溶液,100℃下煮沸30min,然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步骤2、细菌纤维素膜的纯化:将上述预处理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通过紫外线消毒,达到工艺灭菌要求。将上述消毒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用蒸馏水浸泡3-5次,用pH试纸轻压膜测pH值,最终控制细菌纤维素PH值为7.2,得到纯化后的细菌纤维素。
步骤3、磺胺嘧啶银的超声破碎:将磺胺嘧啶银与蒸馏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的悬浊液,充分搅拌以混合均匀。将配制的磺胺嘧啶银悬浊液置于超声波破碎机中,选择超声破碎功率为1000W,超声破碎时间为30min,得到磺胺嘧啶银混悬液。破碎过程中磺胺嘧啶银采用氮气冷却,同时整个操作过程避免光照;
步骤4、磺胺嘧啶银颗粒与细菌纤维素的复合:将细菌纤维素膜置于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底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液面高度为12mm,15小时后取出细菌纤维素,在蒸馏水中提拉数次去除表面较大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步骤5、将通过步骤4得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将细菌纤维素湿膜急冷处理后,再在真空干燥机中干燥处理,得到脆性较低的含银细菌纤维素膜,得到含单质纳米银的细菌纤维素干膜即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
经过测试表征,可知磺胺嘧啶银粒子粒径为107-1632nm,分散在细菌纤维素膜的多孔网络结构中及其表面。磺胺嘧啶银的含量占总重量的5.6%。
实施例5
将市售由木醋杆菌制得的细菌纤维素膜剪取成10×10cm的细菌纤维素样品。
步骤1、细菌纤维素膜的预处理:将上述细菌纤维素膜用清水多次冲洗,除去膜表面培养基及杂质。再将膜浸泡于0.1mol/L的NaOH溶液,90℃下煮沸60min,洗出细菌纤维素膜中的菌体和残留培养基。再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泡于0.05mol/L的NaOH溶液,90℃下煮沸30min,然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步骤2、细菌纤维素膜的纯化:将上述预处理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通过紫外线消毒,达到工艺灭菌要求。将上述消毒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用蒸馏水浸泡3-5次,用pH试纸轻压膜测pH值,最终控制细菌纤维素PH值为7.2,得到纯化后的细菌纤维素。
步骤3、磺胺嘧啶银的超声破碎:将磺胺嘧啶银与蒸馏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悬浊液,充分搅拌以混合均匀。将配制的磺胺嘧啶银悬浊液置于超声波破碎机中,选择超声破碎功率为1000W,超声破碎时间为60min,得到磺胺嘧啶银混悬液。破碎过程中磺胺嘧啶银采用冰浴冷却,同时整个操作过程避免光照;
步骤4、磺胺嘧啶银颗粒与细菌纤维素的复合:将细菌纤维素膜置于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底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液面高度为20mm,24小时后取出细菌纤维素,在蒸馏水中提拉数次去除表面较大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步骤5、将通过步骤4得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挤压脱水,得到不同水含量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湿膜即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
经过测试表征,可知磺胺嘧啶银粒子粒径为58-1465nm,分散在细菌纤维素膜的多孔网络结构中及其表面。磺胺嘧啶银的含量占总重量的8.3%。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细菌纤维素膜的预处理:取细菌纤维素用清水多次冲洗,除去膜表面培养基及杂质;再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泡于0.1mol/L的NaOH溶液,在80~100℃下煮沸60min,洗出细菌纤维素膜中的菌体和残留培养基后,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泡于0.05mol/L的NaOH溶液,80~100℃下煮沸30min,然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步骤二、细菌纤维素膜的纯化:将步骤一所述的预处理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通过紫外线消毒并达到工艺灭菌要求(之后的工艺要求无菌操作);将消毒之后的细菌纤维素膜用蒸馏水浸泡3-5次,测定pH值,最终控制细菌纤维素PH值为7.2,得到纯化后的细菌纤维素;
步骤三、磺胺嘧啶银的超声破碎:整个操作过程在避光条件下进行,以减少磺胺嘧啶银的光分解,首先将磺胺嘧啶银与蒸馏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10%的悬浊液,充分搅拌以混合均匀,将配制的磺胺嘧啶银悬浊液置于超声波破碎机中进行超声破碎,超声破碎功率为600-1000W,超声破碎时间为5-60min,得到粒度为50-5000nm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
步骤四、磺胺嘧啶银颗粒与细菌纤维素的复合:将细菌纤维素膜置于由步骤三制得的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底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液面高度为5-20mm,0.1-24小时后取出细菌纤维素,在蒸馏水中提拉数次去除表面较大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得到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
步骤五、将由步骤四制得的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含单质纳米银的细菌纤维素干膜;或者将所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挤压脱水,得到不同水含量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湿膜,制成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在破碎过程中磺胺嘧啶银采用冰浴或氮气冷却,以防止磺胺嘧啶银因高温而变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水为双重蒸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干燥处理的方法是:在通风常温状态下或20℃~80℃下恒温干燥处理,所得含银细菌纤维素膜具有较大脆性。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干燥处理的方法是将细菌纤维素在-20℃~-60℃的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处理,或真空干燥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干燥处理的方法是:将细菌纤维素湿膜急冷处理后,再在真空干燥机、恒温箱或者常温下干燥处理,得到脆性较低的含银细菌纤维素膜。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制备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方法制备出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其磺胺嘧啶银颗粒的粒径为50nm-5000nm,附着在细菌纤维素的纳米级纤维网络结构上,含量为总重的0.5-10%;其中,粒径为50-1000nm的磺胺嘧啶银颗粒渗透到细菌纤维素发达的网络结构中,粒径为500-5000nm的磺胺嘧啶银颗粒吸附于细菌纤维素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的制备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方法制备出的磺胺嘧啶银/纳米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所含磺胺嘧啶银的含量、粒径分布可控,且抗菌谱广,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抗菌作用不受脓液中对氨苯甲酸的影响;透水、透气或引流、吸湿效果好,可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及愈合,用于预防和治疗II度、III度烧伤或者烫伤继发的创面感染。
CN 201010232853 2010-07-16 2010-07-16 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905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32853 CN101905031B (zh) 2010-07-16 2010-07-16 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32853 CN101905031B (zh) 2010-07-16 2010-07-16 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5031A true CN101905031A (zh) 2010-12-08
CN101905031B CN101905031B (zh) 2013-01-30

Family

ID=4326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32853 Active CN101905031B (zh) 2010-07-16 2010-07-16 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503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7926A (zh) * 2011-12-12 2012-10-1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多聚糖与纳米细菌纤维素的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21032A (zh) * 2012-11-09 2013-02-13 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含银抗菌敷料
CN103074703A (zh) * 2012-12-03 2013-05-01 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抗菌性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0171A (zh) * 2014-05-26 2014-08-20 北京鼎瀚恒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4739A (zh) * 2015-04-03 2015-07-2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载磺胺嘧啶银复合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20809A (zh) * 2017-01-18 2017-05-10 山东纳美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菌纤维素膜基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83401A (zh) * 2017-07-03 2017-11-24 南京凤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枝接磺胺类药物基团的抗菌ncc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8066766A (zh) * 2017-12-04 2018-05-25 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材微孔陶瓷层载药方法及系统
CN108126237A (zh) * 2018-01-10 2018-06-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一种磺胺嘧啶银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39314A (zh) * 2020-07-28 2020-11-17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伤口创面的细菌纤维素软膏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5883A1 (en) * 2006-03-10 2007-09-20 Yoong-Soo Kim Methods for producing silver-bonded antimicrobial moist wound dressings and moist wound dressings produced by the methods
CN101586309A (zh) * 2009-06-18 2009-11-2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原位复合单质纳米银的细菌纤维素膜的制备方法
CN101708341A (zh) * 2009-12-11 2010-05-19 东华大学 载银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抗菌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5883A1 (en) * 2006-03-10 2007-09-20 Yoong-Soo Kim Methods for producing silver-bonded antimicrobial moist wound dressings and moist wound dressings produced by the methods
CN101586309A (zh) * 2009-06-18 2009-11-2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原位复合单质纳米银的细菌纤维素膜的制备方法
CN101708341A (zh) * 2009-12-11 2010-05-19 东华大学 载银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抗菌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AWATCHAI MANEERUNG ET AL.: "Impregn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to bacterial cellulose for antimicrobial wound dressing", 《CARBOHYDRATE POLYMERS》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7926B (zh) * 2011-12-12 2015-10-0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多聚糖与纳米细菌纤维素的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2727926A (zh) * 2011-12-12 2012-10-1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多聚糖与纳米细菌纤维素的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21032A (zh) * 2012-11-09 2013-02-13 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含银抗菌敷料
CN103074703A (zh) * 2012-12-03 2013-05-01 佛山市优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抗菌性含银纤维类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0171B (zh) * 2014-05-26 2016-01-13 北京鼎瀚恒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0171A (zh) * 2014-05-26 2014-08-20 北京鼎瀚恒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4739A (zh) * 2015-04-03 2015-07-2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载磺胺嘧啶银复合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20809A (zh) * 2017-01-18 2017-05-10 山东纳美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菌纤维素膜基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83401A (zh) * 2017-07-03 2017-11-24 南京凤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枝接磺胺类药物基团的抗菌ncc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7383401B (zh) * 2017-07-03 2020-10-27 苏州宏久航空防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枝接磺胺类药物基团的抗菌ncc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8066766A (zh) * 2017-12-04 2018-05-25 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材微孔陶瓷层载药方法及系统
CN108066766B (zh) * 2017-12-04 2021-08-31 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材微孔陶瓷层载药方法及系统
CN108126237A (zh) * 2018-01-10 2018-06-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一种磺胺嘧啶银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26237B (zh) * 2018-01-10 2022-03-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一种磺胺嘧啶银温敏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39314A (zh) * 2020-07-28 2020-11-17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伤口创面的细菌纤维素软膏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5031B (zh)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5031B (zh) 一种磺胺嘧啶银/细菌纤维素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52965B (zh) 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727926B (zh) 一种多聚糖与纳米细菌纤维素的复合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Enhanc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pH-responsive sustained release of chitosan/poly (vinyl alcohol)/graphene oxide nanofibrous membrane loading with allicin
CN102352051B (zh) 一种胶原修饰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1708341B (zh) 载银细菌纤维素水凝胶抗菌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5311668B (zh) 一种细菌纤维素复合氧化亚铜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5615B (zh) 一种羧乙基甲壳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6355A (zh) 一种含银纳米粒子的细菌纤维素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56321B (zh) 一种纳米银抗菌卫生巾及其生产方法
CN1810298A (zh) 一种抑菌聚电解质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4856B (zh) 抗菌、伤口愈合作用的壳聚糖/丝胶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Ilomuanya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llagen-based electrospun scaffolds containing silver sulphadiazine and Aspalathus linearis extract for potential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
CN110747534A (zh) 一种抗菌多糖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299A (zh) 一种载银介孔硅/胶原/缩醛化聚乙烯醇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59972A (zh) 一种生物偶联纳米银的壳聚糖/纤维素抗菌敷膜的制备方法
Zhao et al. Design carboxymethyl cotton knitted fabrics for wound dressing applications: Solvent effects
Zhang et al. Nanocellulose aerogels from banana pseudo-stem as a wound dressing
CN113101405A (zh) 保护性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18018A (zh) 红茶菌合成的细菌纤维素压疮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288698A (zh) 一种海藻酸钙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58815B (zh) 一种抗菌型海藻酸盐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540A (zh) 一种复合海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 of bacterial cellulose for antimicrobial wound dressing
CN113599579A (zh) 一种双网络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DINGHAN HENGHAI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ective date: 201307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16

Address after: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30,

Patentee afte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inghan Henghai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30,

Patentee befor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30,

Patentee afte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inghan Constant Sea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30,

Patentee befor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inghan Henghai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