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1930A -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1930A
CN101901930A CN2010101784215A CN201010178421A CN101901930A CN 101901930 A CN101901930 A CN 101901930A CN 2010101784215 A CN2010101784215 A CN 2010101784215A CN 201010178421 A CN201010178421 A CN 201010178421A CN 101901930 A CN101901930 A CN 101901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late
partition
assembli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84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1930B (zh
Inventor
安昶范
申政淳
孙荣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01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1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1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1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9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separator between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被卷绕以形成多个堆叠的第一隔板构件的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一同卷绕以形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构件之间的多个堆叠的第二隔板构件的第二隔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隔板构件与所述第二隔板构件之间的多个电极构件。所述第一隔板构件中的位于最内侧的一个第一隔板构件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隔板构件中的位于最内侧的一个第二隔板构件的内表面互相面对。

Description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一般通过将具有正电极板、负电极板和介于正、负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与电解液一同容纳到外部壳体中制成。
在高容量的二次电池中,使用包括多个单元电极和隔板的卷绕的电极组件。在这种类型的电极组件中,当卷绕次数增加时,不易于通过将隔板插入单元电极之间来精确设置单元电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全部单元电极被精确设置在其中的结构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被卷绕以形成多个堆叠的第一隔板构件的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一同卷绕以形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构件之间的多个堆叠的第二隔板构件的第二隔板;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构件与所述第二隔板构件之间的多个电极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隔板构件中的位于最内侧的一个隔板构件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隔板构件中的位于最内侧的一个隔板构件的内表面互相面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从两侧供给到卷绕中心;以及将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围绕所述卷绕中心卷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构件;多个第二电极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被交替设置成电极堆叠;以及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被卷绕通过所述电极堆叠,以使所述第一隔板插入到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之间。按照该方面,该电极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隔板,该第二隔板被卷绕通过所述电极堆叠,以使该第二隔板插入到相邻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之间,并使该第二隔板插入到所述第一隔板的介于所述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相邻部分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包括:将第一隔板从开始于内端的第一侧朝向卷绕中心供给;将第二隔板从开始于内端的第二侧朝向所述卷绕中心供给;以及将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卷绕到一起,从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的所述内端均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最内侧区域内。
上述电极组件和方法能够使本发明的方面得以实现。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电极组件具有其中两个隔板的内表面互相面对的卷绕结构,因此位于所述隔板之间的电极构件能被精确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2A为图示图1中的第一电极组件的示意图;
图2B为图示图1中的第二电极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示图2A中的电极组件的制造过程的视图;
图4A为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如图2B所示的电极组件的第一电极构件的示意图;
图4B为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如图2B所示的电极组件的第二电极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1中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以及
图6为图示图5中的二次电池的制造过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图1为图示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参见图1,二次电池10为袋型二次电池,并包括袋状壳体20以及待被容纳到该袋状壳体20中的电极组件100。
袋状壳体20包括主体22和盖24。主体22包括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0的容纳部22a和延伸到该容纳部22a外部的密封件23。盖24整体式连接到密封件23的一侧。在电极组件100被容纳到主体22的容纳部22之后,主体22和盖24彼此紧密接触,然后密封件23被热焊接。
图2A为图示图1中的电极组件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A,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隔板110、第二隔板120和多个电极130。
第一隔板110沿一方向(从观看该附图时的中心向外逆时针)卷绕。卷绕的第一隔板110包括多个堆叠的第一隔板构件111a、111b、111c和111d以及将第一隔板构件111a、111b、111c和111d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部112a、112b、112c和112d。第一隔板构件111a、111b、111c和111d中的每一个将位于其两侧的两个电极130分开。第一隔板110的外端110c利用密封带113附接到第二隔板120的外周界表面120d。第一隔板110具有多个微气孔,在电极130之间迁移的锂离子穿过该多个微气孔。第一隔板110可由诸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等聚合物制成。
第二隔板120和第一隔板110以交替方式沿一方向(从观看该附图时的中心向外逆时针)卷绕。卷绕的第二隔板120包括多个堆叠的第二隔板构件121a、121b、121c和121d以及将第二隔板构件121a、121b、121c和121d彼此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部122a、122b、122c和122d。第二隔板构件121a、121b、121c和121d位于第一隔板构件111a、111b、111c和111d之间,第二连接部122a、122b、122c和122d位于第一连接部112a、112b、112c和112d之间。由于这种结构,第一隔板110的第一隔板构件111a、111b、111c和111d与第二隔板120的第二隔板构件121a、121b、121c和121d以堆叠方式交替放置。第二隔板构件121a、121b、121c和121d中的每一个将位于其两侧的两个电极130分开。位于第二隔板构件121a、121b、121c和121d中最内侧的第二隔板构件121a的内表面120a面对位于第一隔板构件111a、111b、111c和111d中最内侧的第一隔板构件111a的内表面110a。第二隔板120的外端120c利用密封带123附接到第一隔板110的外周界表面110d。第二隔板120具有多个微气孔,在电极130之间迁移的锂离子穿过该多个微气孔。第二隔板120可由诸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等聚合物制成。
电极130分别一个接一个地位于第一隔板110的第一隔板构件111a、111b、111c和111d与第二隔板120的第二隔板构件121a、121b、121c和121d之间。电极130被设置为使得相应的两个相邻的电极130将第一隔板110或第二隔板120介于该相邻的电极130之间,并且,电极130的中心位于相同位置。如此设置,所有的电极130均垂直于隔板构件111a、111b、111c、111d、121a、121b、121c和121d精确设置。位于第一隔板110最内侧的第一隔板构件111a与第二隔板120最内侧的第二隔板构件121a之间的中心电极构件140a被附接到第二隔板构件121a的内表面120a,并且,其余的电极130被附接到第一隔板构件111a、111b、111c和111d的外表面110b或第二隔板构件121a、121b、121c和121d的外表面120b。
电极13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构件140a、140b、140c、140d和140e以及多个第二电极构件150a、150b、150c、150d和150e。第一电极构件140a、140b、140c、140d和140e与第二电极构件150a、150b、150c、150d和150e交替放置。
第一电极构件140a、140b、140c、140d和140e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正电极板141。正电极板141包括正电极集电体142和涂覆在正电极集电体142两侧上的正电极活性物质143。正电极集电体142通常由诸如铝等导电金属板制成。正电极集电体142具有向外伸出且没有正电极活性物质143的正电极接线片142a。正电极板141的正电极接线片142a通过超声焊或电阻焊被焊接到伸出至袋状壳体20外部的正端子160。正电极活性物质143包含层状铝化合物、用于增大电导率的导电材料、以及用于增大层状化合物与导电材料之间的结合力的胶合剂。
第二电极构件150a、150b、150c、150d和150e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负电极板151。负电极板151包括负电极集电体152和涂覆在负电极集电体152两侧上的负电极活性物质153。负电极集电体152通常由诸如铜等导电金属板制成。负电极集电体152具有向外伸出且没有负电极活性物质153的负电极接线片152a。相应负电极板151的负电极接线片152a通过超声焊或电阻焊被焊接到伸出至袋状壳体20外部的负端子170。负电极活性物质153通过将诸如石墨等碳材料和用于增大碳颗粒之间的结合力的胶合剂混合来制备。在此情况下,正电极板的面积可小于负电极板的面积。此外,当氧化锡(SnO)或锂钛氧化物(LTO)用作负电极活性物质时,对应的正电极板的面积可大于负电极板的面积。
图3显示图2A中的电极组件的制造过程。参见图3,第一隔板110和第二隔板120分别从卷绕位置P的相对侧供给。
第一隔板110从观看该附图时的左至右朝向卷绕位置P供给。第一隔板110具有通过卷绕变为内侧的内表面110a和通过卷绕变为与内表面110a相对的外侧的外表面110b。电极130被附接到第一隔板110。与第一隔板110附接的电极130分别位于第一隔板110的外表面110b上,以沿第一隔板110的供给方向互相分开。第一电极130的第一电极构件140b和140d以及第二电极构件150a和150c交替位于第一隔板110的外表面110b上。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电极130的位于与第一隔板110的外表面110b附接的首先卷绕部分110e上的电极构件150a作为第二电极构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电极构件150a可以是第一电极构件。
第二隔板120从观看该附图时的右至左朝向卷绕位置P供给。第二隔板120具有通过卷绕变为内侧的内表面120a和通过卷绕变为与内表面120a相对的外侧的外表面120b。电极130被附接到第二隔板120。与第二隔板120附接的电极130分别位于第二隔板120的外表面120b上,以沿第二隔板120的供给方向互相分开。电极130的第一电极构件140c和140e以及第二电极构件150b和150d交替位于第二隔板120的外表面120b上。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电极130的位于与第二隔板120的外表面120b附接的首先卷绕部分120e上的电极构件150b作为第二电极构件,该第二电极构件与电极构件150a具有相同的极性。中心电极构件140a被附接到第二隔板120的内表面120a。中心电极构件140a位于第二隔板的首先卷绕部分120e上,从而与第二电极构件150b对应。中心电极构件140a作为具有与第二电极构件150b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第一电极构件。
在卷绕之前,通过将第一隔板110置于第一电极构件150a与中心电极构件140a之间,第一电极构件150a被放置在卷绕位置P处的中心电极构件140a上方。如此设置,第一电极构件150a、中心电极构件140a和第二电极构件150b分别以堆叠方式依次设置在第一隔板110与第二隔板120之间。在此状态,第一电极构件150a、中心电极构件140a和第二电极构件150b被夹住并卷绕,以形成如图2A所示的电极组件100。电极构件150a、140a和150b沿所述方向被卷绕为使除了中心电极构件140a之外的电极构件140b、140c、140d、140e、150a、150b、150c和150d位于外部。电极130可在卷绕期间供给,并且电极130之间的距离可易于调节,以在卷绕期间精确设置电极130。换句话说,随着卷绕的进行,电极130被供给到隔板110和120,以使电极13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此,电极130可被设置在精确位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分别示于图4A、4B和2B中。
参见图4A,第一电极构件240包括:两个正电极板241和242、位于正电极板241与242之间的单一负电极板243、以及分别位于负电极板243与正电极板241和242之间的两个隔板244和245。由于两个正电极板241和242与图2A所示的正电极板141相同,负电极板243与图2A所示的负电极板151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微气孔形成于隔板244和245中,且在电极板241、242和243之间迁移的锂离子穿过这些微气孔。隔板244和245可由诸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等聚合物制成。
参见图4B,第二电极构件250包括:两个负电极板251和252、位于负电极板251与252之间的正电极板253、以及分别位于正电极板253与两个负电极板251和252之间的两个隔板254和255。由于两个负电极板251和252与图2A所示的负电极板151相同,正电极板253与图2A所示的正电极板141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微气孔形成于隔板254和255中,且在电极板251、252和253之间迁移的锂离子穿过这些微气孔。隔板254和255可由诸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等聚合物制成。
图2B图示电极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第一电极构件240和第二电极构件250交替设置在电极组件中,其中隔板110和120按照以上结合图2A所述的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插在第一电极构件240和第二电极构件250之间。由于电极构件240、250和隔板110、120的布置与图2A中的电极构件140、150和隔板110、120的对应布置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图4A、4B和图2B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中的每一个均由三个电极板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可由更多电极板构成。可使用任意结构,在这些结构中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板交替设置,而具有相同极性的另外的电极板位于所述交替设置的电极板的两侧。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示意图。参见图5,电极组件300包括第一隔板310、第二隔板320和多个电极构件330a、330b、330c、330d、330e、330f、330g、330h和330i。
由于第一隔板310和第二隔板320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隔板110和第二隔板120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电极构件330a、330b、330c、330d、330e、330f、330g、330h和330i分别一个接一个地位于第一隔板311a、311b、311c和311d与第二隔板321a、321b、321c和321d之间。电极构件330a、330b、330c、330d、330e、330f、330g、330h和330i中的两个相邻的电极构件设置在相同位置,以插入第一隔板310和第二隔板320。电极构件330a、330b、330c、330d、330e、330f、330g、330h和330i的位于第一隔板310的最内侧的第一隔板构件311a与第二隔板320的最内侧的第二隔板构件321a之间的中心电极构件330a被附接到第二隔板构件321a的内表面320a,除了中心电极构件330a之外的其他电极构件330b、330c、330d、330e、330f、330g、330h和330i被附接到第一隔板构件311a、311b、311c和311d的外表面310b或第二隔板321a、321b、321c和321d的外表面320b。
电极构件330a、330b、330c、330d、330e、330f、330g、330h和330i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正电极板332、负电极板333和位于电极板332与333之间的隔板331。微气孔形成于隔板331中,在电极板332与333之间迁移的锂离子穿过这些微气孔。隔板331可由诸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等聚合物制成。正电极板332与图2A所示的正电极板141相同,负电极板333与图2A所示的负电极板151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电极构件330a、330b、330c、330d、330e、330f、330g、330h和330i被形成为使得通过将第一隔板310或第二隔板320插到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板之间而使这些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板互相面对。
如图5所示的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图示于图6中。参见图6,第一隔板310和第二隔板320分别从卷绕位置P的相对侧供给到卷绕位置P。
第一隔板310从观看该附图时的左至右朝向卷绕位置P供给。第一隔板310具有通过卷绕变为内侧的内表面310a和通过卷绕变为与内表面310a相对的外侧的外表面310b。第一隔板310包括与其附接的电极构件330b、330d和330f。与第一隔板310附接的电极构件330b、330d和330f分别位于第一隔板310的外表面310b上,以沿第一隔板310的供给方向互相分开。电极构件330b、330d和330f被附接到第一隔板310的外表面310b,使得电极构件330b、330d和330f的具有相反极性的表面交替接触第一隔板310。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多个电极构件330b、330d和330f中的位于与第一隔板310的外表面310b附接的首先卷绕部分310e上的电极构件330b的负电极板333b接触第一隔板310,但不发明不限于此。第一电极构件330b的正电极板332b可接触第一隔板310。
第二隔板320从观看该附图时的右至左朝向卷绕位置P供给。第二隔板320具有通过卷绕变为内侧的内表面320a和通过卷绕变为与内表面320a相对的外侧的外表面320b。多个电极构件320c、320e和320g被附接到第二隔板320。与第二隔板320附接的电极构件320c、320e和320g分别位于第二隔板320的外表面320b上,以沿第二隔板320的供给方向互相分开。电极构件320c、320e和320g被附接到第二隔板320的外表面320b,使得电极构件320c、320e和320g的具有不同极性的表面交替接触第二隔板320。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多个电极构件320c、320e和320g中的位于在第二隔板320的外表面320b上的首先卷绕部分320e上的电极构件330c的正电极板332c接触第二隔板320。中心电极构件330a被附接到第二隔板320的内表面320a。中心电极构件330a位于第二隔板320的首先卷绕部分320e上,从而与第二电极构件330c对应。中心电极构件330a的负电极板333a接触第二隔板320,以使中心电极构件330a的负电极板333a与第二电极构件330c的正电极板332c中的每一个通过将第二隔板320插入在负电极板333a与正电极板332c之间而互相面对。
在卷绕之前,通过将第一隔板310插入到电极构件330b与中心电极构件330a之间,电极构件330b被放置在卷绕位置P处的中心电极构件330a上面。如此设置,电极构件330b、中心电极构件330a和电极构件330c分别以堆叠方式依次设置在第一隔板310与第二隔板320之间。在此状态,电极构件330b、中心电极构件330a和电极构件330c被夹住并卷绕,以形成如图5所示的电极组件300。该卷绕沿所述方向进行,其中除了中心电极构件330a之外的电极构件330b、330c、330d、330e、330f、330g、330h和330i位于外部。其他结构和功能与图2和图3中的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相同。
尽管在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应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在此所述的基本发明概念的众多变化和修改仍属于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构件;
多个第二电极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构件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构件被交替设置成电极堆叠;
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被卷绕通过所述电极堆叠,以使所述第一隔板插入到相邻的第一电极构件和第二电极构件之间;以及
第二隔板,该第二隔板被卷绕通过所述电极堆叠,以使所述第二隔板插入到相邻的第二电极构件和第一电极构件之间,并使所述第二隔板插入到所述第一隔板的介于所述相邻的第一电极构件和第二电极构件之间的相邻部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隔板限定多个堆叠的第一隔板构件,所述第二隔板限定多个堆叠的第二隔板构件,并且,所述多个堆叠的第一和第二隔板构件在所述电极堆叠内交替地插入到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隔板构件中的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内侧的一个第一隔板构件的内表面和所述多个第二隔板构件中的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内侧的一个第二隔板构件的内表面互相面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电极堆叠被组装为限定最内侧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具有内表面、内端和外端,且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内表面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最内侧区域,所述第二隔板的所述内表面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最内侧区域,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的所述内表面互相面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的所述内端均位于所述电极堆叠的最内侧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构件每个都包括正电极板,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构件各自包括负电极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构件和第二电极构件每个都包括由分立的隔板分开的多个电极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构件每个都包括第一和第二正电极板以及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正电极板之间的负电极板,其中,所述分立的隔板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正电极板与所述负电极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构件每个都包括第一和第二负电极板以及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负电极板之间的正电极板,其中,所述分立的隔板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负电极板与所述正电极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每个都包括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在该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之间插入有分立的隔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构件每个都包括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正电极板,其中所述正电极板限定正电极集电体,并且,所述正电极板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涂覆有正电极活性物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构件每个都包括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负电极板,其中所述负电极板限定负电极集电体,并且,所述负电极板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涂覆有负电极活性物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为沿第一方向围绕所述电极堆叠卷绕的一块连续材料,所述第二隔板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围绕所述电极堆叠卷绕的一块连续材料。
14.一种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隔板从开始于内端的第一侧朝向卷绕中心供给;
将第二隔板从开始于内端的第二侧朝向所述卷绕中心供给;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卷绕到一起,从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的所述内端均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最内侧区域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第一电极构件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
将第二电极构件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其中,卷绕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导致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交替地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在卷绕之前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上。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卷绕到一起包括卷绕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以使所述第一隔板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内表面都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最内侧区域,并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的所述内表面互相面对。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将多个电极构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上包括将正电极构件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并将负电极构件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上包括将包括由分立的隔板分开的多个电极板的电极构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隔板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正电极板以及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正电极板之间的负电极板,其中,所述分立的隔板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正电极板与所述负电极板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负电极板以及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负电极板之间的正电极板,其中,所述分立的隔板插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负电极板与所述正电极板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构件各自包括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在该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之间插入有分立的隔板。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具有最内侧区域的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电极构件被放置在所述隔板上,以使所述隔板上的相邻电极构件互相分开得越远,所述电极构件距所述隔板的所述内端越远。
CN201010178421.5A 2009-05-28 2010-05-13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9019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186209P 2009-05-28 2009-05-28
US61/181,862 2009-05-28
US12/649,111 2009-12-29
US12/649,111 US20100304198A1 (en) 2009-05-28 2009-12-29 Electrode assembly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1930A true CN101901930A (zh) 2010-12-01
CN101901930B CN101901930B (zh) 2014-11-12

Family

ID=42617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8421.5A Active CN101901930B (zh) 2009-05-28 2010-05-13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04198A1 (zh)
EP (1) EP2256853B1 (zh)
JP (1) JP5324521B2 (zh)
KR (1) KR101084889B1 (zh)
CN (1) CN1019019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068A (zh) * 2016-11-24 2019-04-02 曼兹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电能存储装置的制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7383A1 (en) * 2010-01-19 2011-07-21 Lightening Energy Battery cell module for modular battery with interleaving separator
JP4683505B1 (ja) 2010-12-14 2011-05-18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EP2808933B1 (en) 2012-05-23 2019-02-20 LG Chem, Ltd. Fabricating method of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the same
KR20130132230A (ko) 2012-05-25 2013-12-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단차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전지팩 및 디바이스
KR20130135017A (ko) * 2012-05-31 2013-12-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단차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전지팩 및 디바이스
KR101934398B1 (ko) 2012-07-04 2019-01-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KR101595643B1 (ko) 2013-02-15 2016-02-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리머 이차전지 셀
KR101791674B1 (ko) 2014-10-31 2017-10-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바이셀과 풀셀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US11296370B2 (en) * 2015-12-03 2022-04-05 Eaglepicher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having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case
IT201700103755A1 (it) * 2017-09-15 2019-03-15 Manz Italy Srl Metodo e apparato per assemblare elettrodi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3023A (zh) * 2000-09-01 2002-04-03 日清纺织株式会社 锂基电池
WO2004097971A1 (en) * 2003-04-25 2004-11-11 Enerland Co. Ltd. Stacke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its fabrication
KR20080095967A (ko) * 2007-04-26 2008-10-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택형 전극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044657A (zh) * 2009-10-15 2011-05-04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CN102054955A (zh) * 2009-11-02 2011-05-1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制造该电极组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0491B2 (ja) * 1999-07-28 2006-01-0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制御電極表面を有する電池
KR100515572B1 (ko) * 2000-02-08 2005-09-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첩 전기화학 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850996B2 (ja) * 2000-04-28 2012-01-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極板ユニットおよび電池
SG103298A1 (en) * 2000-06-16 2004-04-29 Nisshin Spinning Polymer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100509437B1 (ko) * 2003-01-27 2005-08-26 주식회사 에너랜드 적층형 리튬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396612B2 (en) * 2003-07-29 2008-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3023A (zh) * 2000-09-01 2002-04-03 日清纺织株式会社 锂基电池
WO2004097971A1 (en) * 2003-04-25 2004-11-11 Enerland Co. Ltd. Stacke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its fabrication
KR20080095967A (ko) * 2007-04-26 2008-10-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택형 전극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044657A (zh) * 2009-10-15 2011-05-04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CN102054955A (zh) * 2009-11-02 2011-05-1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制造该电极组件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068A (zh) * 2016-11-24 2019-04-02 曼兹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电能存储装置的制造
CN109565068B (zh) * 2016-11-24 2022-02-22 曼兹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电能存储装置的制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84889B1 (ko) 2011-11-17
EP2256853A1 (en) 2010-12-01
CN101901930B (zh) 2014-11-12
KR20100129142A (ko) 2010-12-08
JP5324521B2 (ja) 2013-10-23
JP2010278002A (ja) 2010-12-09
EP2256853B1 (en) 2016-03-30
US20100304198A1 (en) 201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1930B (zh) 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303000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US9786893B2 (en) Flexibl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includ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electrode assemblies
US10516141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EP2500972B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lead-tab structure
US813360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wer storage device
EP2299522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1743661B (zh) 具有附着在无活性材料涂覆部分上的弹性构件的凝胶卷以及使用该凝胶卷的二次电池
CN112913076A (zh) 智能电池及其锂电芯
JP6884459B2 (ja) 電極組み立て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る二次電池
EP390541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de and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ed thereby
US8709637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with centrally wound separator member
GB2477552A (en) Thin Electrochemical Cell
EP2683010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wo electrode assemblies
EP2736102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KR101387137B1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JP7144258B2 (ja) 蓄電素子、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90123062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그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
KR102606839B1 (ko) 표면실장형 고출력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JP7146386B2 (ja) 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7193363B2 (ja) 蓄電素子、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508742B1 (ja) 電気化学セルおよび電気化学セルの製造方法
JP2023140177A (ja) 電極体、蓄電素子
KR20230040914A (ko) 이차전지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JP2023098417A (ja) 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