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7276A -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7276A
CN101887276A CN200910050999XA CN200910050999A CN101887276A CN 101887276 A CN101887276 A CN 101887276A CN 200910050999X A CN200910050999X A CN 200910050999XA CN 200910050999 A CN200910050999 A CN 200910050999A CN 101887276 A CN101887276 A CN 101887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mixer
temperature
power supply
vari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509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c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c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c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c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509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7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7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7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包括加热系统、温度补偿系统、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加热控制单元、温度补偿控制单元、测温控制单元和总控制单元。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第一加热电阻、第二加热电阻、第三加热电阻、末端加热电阻和通路,以及与上述加热电阻相连的第一加热变压电源、第二加热变压电源、第三加热变压电源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上述变压电源分别电连接加热控制单元,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温度补偿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温度补偿装置和温度补偿变压电源,后者电连接温度补偿控制单元,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测温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其电连接测温控制单元,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杆加热控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对食品的营养的要求的日益增加,各种复合营养素的谷物产品及其生产方法也迅速地发展着,从早期的酸预蒸法工艺、直接浸吸法和涂膜法等工艺,发展到如今比较完备的:从谷物粉碎→预处理→与营养素混合→挤压→切割成型→干燥→筛选→按比例配米,最后得到营养素强化复合谷物的工艺流程。
而其中的挤压-切割成型的步骤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般采取的单螺杆或者双螺杆挤压机,将谷物粉末的水合物挤压后通过一定的形状模具,经切割而得到所需要的形状、尺寸的谷物类食品,并在相应的传送带上进行输送,直至检验和包装步骤。
同时,由于挤压成型过程的技术流程,能够将谷物加工成具有一定膨化度和松软度的产品,适用于各种食品、营养添加剂、动物饲料等产品。
国际公开文本WO01/72151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的复合谷物混合、挤压、成型设备。包括原料混合装置,双螺杆挤压机,挤出装置,切割成型设备。其中的原料混合装置与双螺杆挤压机,通过连通的垂直输送管道相连,并且在管道中设有控制阀,以调整预混原料进入挤压机的速度以及产品效率。双螺杆挤压机中平行布置有两个螺纹相互咬合的螺杆,相向转动,使由上而下输送的物料能够进行充分地压实和输送。在挤压机的末端具有挤出盘,挤出盘上开设有多个挤出孔,紧贴挤出孔处设置有切割装置,能够将挤压出的条状物料切割成所需要的长条状、粒状或片状产品,以符合各种谷物复合产品的需要。
美国专利US5350585公开一种挤压机的双螺杆结构。所述的双螺杆结构分为多段,其螺纹密度均不一致,以配合挤压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需要。同时,螺杆中也开设有空洞,以便于物料在螺杆挤压机中充分混合。
然而,传统的螺杆挤压切割成型机仍有一些不足:
1、传统的挤压切割设备得到的产品直接进行加热烘干步骤,然而却往往会在烘干步骤中,由于含有水分的产品骤然失水导致产品表面破裂或粉碎,致使成品率降低。
2、传统的挤压成型设备的产量和产率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3、传统的螺杆挤压机的螺杆直接放置于椭圆形或圆形截面的腔体中,再挤压和输送过程中,物料易于在某些部位产生堆积,从而使挤压效果降低。
4、于螺杆腔体内经常有堆积现象,而长期未能得到充分挤压的这些堆积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凝结成块,从而影响整体产品产出效率以及产品的均匀程度,需要经常清理。然而传统的双螺杆挤压机的螺杆更换过程困难,且在停机之后,螺杆因相互咬合的结构,依然会产生机械转动,容易造成事故。
5、最后,在制备复原米的过程中,水和米粉混合的物料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胶凝化,现有的传统挤压机不仅无法产生合适的胶凝化程度也无法解决胶凝化所带来的物料粘度增大的问题,然而现有挤出机无法良好的控制加热温度,控制胶凝化程度。
鉴于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具有如下文所述之技术特征,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包括加热系统、温度补偿系统、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末端加热电阻和通路。所述通路是由绝热绝缘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的多组加热电路,用于向位于通路外侧并与其相互连接的各加热电阻供电。
所述加热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上述各变压电源位于腔壳外部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第一加热电阻、第二加热电阻、第三加热电阻和末端加热电阻相互连接并分别向各自的加热电阻供电。
所述温度补偿系统包括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和至少1个温度补偿变压电源,所述温度补偿变压电源通过电路与温度补偿装置相连接并向其电阻供电。
所述测温系统包括至少1个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加热控制单元、温度补偿控制单元、测温控制单元和总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加热变压电源、第二加热变压电源、第三加热变压电源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分别电连接加热控制单元,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温度补偿变压电源电连接温度补偿控制单元,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测温控制单元,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温度补偿控制单元、测温控制单元分别电连接总控制单元,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具有所述螺杆加热控温装置的螺杆包括至少2个连接段、至少2个绝热隔离段、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和1个出料段。所述螺杆位于内壳体所围成的轴腔内部。
所述螺杆从其前端到其末端依次为第一混合段、第二混合段、第三混合段和出料段,上述混合段及出料段中的任意二者之间设有绝热隔离段或连接段,或同时设有绝热隔离段和连接段。
所述第一混合段、第二混合段和第三混合段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螺纹结构。所述出料段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螺纹结构、位于螺杆的末端并逐渐变细。所述绝热隔离段是由绝热材料制成的螺纹结构。
所述各连接段、绝热隔离段、第一混合段、第二混合段、第三混合段和出料段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分别具有相互连通且同轴的轴腔。所述通路位于各轴腔轴心并依次穿过各轴腔。
所述第一加热电阻、第二加热电阻、第三加热电阻和末端加热电阻分别位于轴腔的内部,分别加热第一混合段、第二混合段、第三混合段和出料段。
所述第一加热变压电源、第二加热变压电源、第三加热变压电源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位于轴壳外部。
所述各加热电阻的温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第一加热电阻、第二加热电阻、第三加热电阻,所述末端加热电阻的温度高于第二加热电阻。
所述加热系统至少包括2个第二加热电阻,每一个第二加热电阻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其各自相对应的第二加热变压电源相连。
所述各第二加热电阻的温度相同,或者沿从第一电阻向末端加热电阻的方向上各第二加热电阻的温度逐渐升高。
所述加热系统至少包括2个第三加热电阻,每一个第三加热电阻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其各自相对应的第三加热变压电源相连。
所述各第三加热电阻的温度相同,或者沿从第二电阻向第三电阻的方向上各第三电阻的温度逐渐升高。
所述温度补偿装置为圆环结构,环绕在所述内壳体外侧,并紧贴其外表面,以与内壳体进行热交换。所述温度补偿装置由导热材料制成,被其电阻加热,电阻通过电路连接温度补偿变压电源。所述温度补偿装置位于内壳体外侧与绝热隔离段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对绝热隔离段处的物料加热。
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内壳体外侧与所述第一混合段、第二混合段、第三混合段相对应的位置,以相应测量各混合段的温度。
所述螺杆加热控温装置的控制系统是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加热控制单元、温度补偿控制单元、测温控制单元和总控制单元。所述加热控制单元、温度补偿控制单元、测温控制单元分别电连接总控制单元,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分别电连接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通过电路分别连接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末端加热电阻,上述各加热电阻分别位于所述螺杆的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和1个出料段内部轴腔中,并与各混合段相互连接以分别加热各混合段。
所述温度补偿控制单元电连接至少1个温度补偿变压电源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至少1个温度补偿变压电源连接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并对其电阻供电,以使得所述温度补偿装置对其所环绕的内壳体的相应位置加热。所述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位于内壳体外侧与所述螺杆的至少1个绝热隔离段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对各绝热隔离段处的物料加热。
所述测温控制单元电连接至少1个温度传感器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至少1个温度传感器位于内壳体外部与所述螺杆的混合段相对应的位置,从而测量相应位置的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读取预制数据,根据所述螺杆的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和1个出料段所需温度以及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末端加热电阻的各电阻值,确定各加热电阻所需加热电压,并将所得加热电压数据传送至加热控制单元。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根据所得加热电压数据,打开并调整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的电压,从而通过相应加热电路对相应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末端加热电阻供电。
所述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末端加热电阻在各自电压下通电,分别加热相应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和1个出料段。
所述总控制单元读取预制数据,周期性传送测温指令给测温控制单元。所述测温控制单元在收到测温指令后,打开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内壳体外部与所述螺杆的混合段相对应的位置,读取各相应位置的温度,从而得到相应混合段的物料温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所测得物料温度数据传送至测温控制单元,测温控制单元将该物料温度数据传送至测温控制单元。
所述总控制单元读取预制数据和测温控制单元测得的物料温度,根据所述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的电阻阻值,确定所需补偿电压,并将所得补偿电压数据传送至温度补偿控制单元。
所述温度补偿控制单元根据所得补偿电压数据,打开并调整至少1个温度补偿变压电源的电压,从而通过相应电路对相应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供电。
所述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在各电压下通电,分别加热内壳体外侧与至少1个绝热隔离段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对各绝热隔离段处的物料加热。
所述总控制单元读取预制数据和测温控制单元测得的物料温度,根据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末端加热电阻的各电阻值,调整各加热电阻所需加热电压,并将所得加热电压数据传送至加热控制单元。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根据所得加热电压数据,调整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的电压。
所述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末端加热电阻在调整后的各自电压下通电,分别加热相应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和1个出料段。
所述总控制单元从加热控制单元处读取各加热电阻的加热电压,从而确定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末端加热电阻的电阻温度,该电阻温度为各加热电阻所加热的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和1个出料段的理论加热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从测温控制单元处读取各混合段的物料温度,从而确定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和1个出料段的物料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读取预制数据,确定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和1个出料段所需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根据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和1个出料段中任一混合段的加热温度(T加)、物料温度(T物)和所需温度(T需),调整该混合段所对应加热电阻的加热电压(V加)以及相应的温度补偿装置的补偿电压(V补),从而调整该混合段的加热温度和补偿温度,最终调整该混合段的物料温度。所述该混合段的相应温度补偿装置为与该混合段相邻并且物料所流向的绝热隔离段所对应的温度补偿装置。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实施例仅是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举例,其所公开的特征仅用于说明及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螺杆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1b是本发明的螺杆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的螺杆控温系统。
图3a是本发明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的螺杆控温系统之一。
图3b是本发明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的螺杆控温系统之二。
图4是具有本发明的加热控温装置及系统的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具有本发明的加热控温装置及系统的双螺杆挤出机的沿图1A-A’方向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b是具有本发明的加热控温装置及系统的三螺杆挤出机的沿图1A-A’方向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c是具有本发明的加热控温装置及系统的四螺杆挤出机的沿图1A-A’方向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6是具有本发明的加热控温装置及系统的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啮合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述:
实施例一:
使用所述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及控温系统的螺杆挤出机(如图4所示),可选地具有相互啮合的双螺杆(如图5a所示)、三螺杆(如图5b所示)和四螺杆(如图5c所示)等结构,其各螺杆之间啮合关系如图6所示。以下参考图1a、1b、图2以及图3a、3b,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及其控温系统。
所述螺杆包括至少2个连接段51、至少2个绝热隔离段52、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所述螺杆位于内壳体23所围成的轴腔22内部。
所述螺杆从其前端到其末端依次为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第三混合段55和出料段56,上述混合段及出料段中的任意二者之间设有绝热隔离段52或连接段51,或同时设有绝热隔离段52和连接段51。
所述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和第三混合段55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螺纹结构。所述出料段56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螺纹结构、位于螺杆的末端并逐渐变细。所述绝热隔离段52是由绝热材料制成的螺纹结构。
所述各连接段51、绝热隔离段52、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第三混合段55和出料段56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分别具有相互连通且同轴的轴腔61、轴腔62、轴腔63、轴腔64、轴腔65和轴腔66。所述通路70位于各轴腔轴心并依次穿过各轴腔。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73、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74、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75、末端加热电阻76和通路70。所述通路70是由绝热绝缘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的多组加热电路,用于向位于通路70外侧并与其相互连接的各加热电阻供电。
所述加热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上述各变压电源位于腔壳21外部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第三加热电阻75和末端加热电阻76相互连接并分别向各自的加热电阻供电。
所述温度补偿系统包括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77和至少1个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所述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通过电路与温度补偿装置77相连接并向其电阻供电。
所述测温系统包括至少1个温度传感器78。
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加热控制单元79-1、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测温控制单元79-3和总控制单元79。
所述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分别电连接加热控制单元79-1,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电连接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温度传感器78电连接测温控制单元79-3,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测温控制单元79-3分别电连接总控制单元79,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第三加热电阻75和末端加热电阻76分别位于轴腔63、轴腔64、轴腔65和轴腔66的内部,分别加热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第三混合段55和出料段56。
所述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位于轴壳21外部。
所述各加热电阻的温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第三加热电阻75,所述末端加热电阻76的温度高于第二加热电阻74。
所述加热系统至少包括2个第二加热电阻74,每一个第二加热电阻74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其各自相对应的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相连。
所述各第二加热电阻74的温度相同,或者沿从第一电阻73向末端加热电阻76的方向上各第二加热电阻74的温度逐渐升高。
所述加热系统至少包括2个第三加热电阻75,每一个第三加热电阻75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其各自相对应的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相连。
所述各第三加热电阻75的温度相同,或者沿从第二电阻72向第三电阻75的方向上各第三电阻75的温度逐渐升高。
所述温度补偿装置77为圆环结构,环绕在所述内壳体23外侧,并紧贴其外表面,以与内壳体23进行热交换。所述温度补偿装置77由导热材料制成,被其电阻加热,电阻通过电路连接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所述温度补偿装置77位于内壳体23外侧与绝热隔离段52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对绝热隔离段52处的物料加热。
所述温度传感器78位于内壳体23外侧与所述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第三混合段55相对应的位置,以相应测量各混合段的温度。
所述螺杆加热控温装置的控制系统是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加热控制单元79-1、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测温控制单元79-3和总控制单元79。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测温控制单元79-3分别电连接总控制单元79,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分别电连接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通过电路分别连接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73、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74、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75、末端加热电阻76,上述各加热电阻分别位于所述螺杆的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内部轴腔中,并与各混合段相互连接以分别加热各混合段。
所述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电连接至少1个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至少1个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连接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77并对其电阻供电,以使得所述温度补偿装置77对其所环绕的内壳体23的相应位置加热。所述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77位于内壳体23外侧与所述螺杆的至少1个绝热隔离段52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对各绝热隔离段52处的物料加热。
所述测温控制单元79-3电连接至少1个温度传感器78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至少1个温度传感器78位于内壳体23外部与所述螺杆的混合段相对应的位置,从而测量相应位置的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根据所述螺杆的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所需温度以及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73、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74、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75、末端加热电阻76的各电阻值,确定各加热电阻所需加热电压,并将所得加热电压数据传送至加热控制单元79-1。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根据所得加热电压数据,打开并调整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的电压,从而通过相应加热电路对相应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73、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74、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75、末端加热电阻76供电。
所述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73、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74、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75、末端加热电阻76在各自电压下通电,分别加热相应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
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周期性传送测温指令给测温控制单元79-3。所述测温控制单元79-3在收到测温指令后,打开温度传感器78。
所述温度传感器78位于内壳体23外部与所述螺杆的混合段相对应的位置,读取各相应位置的温度,从而得到相应混合段的物料温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78将所测得物料温度数据传送至测温控制单元79-3,测温控制单元79-3将该物料温度数据传送至测温控制单元79-3。
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和测温控制单元79-3测得的物料温度,根据所述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77的电阻阻值,确定所需补偿电压,并将所得补偿电压数据传送至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
所述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根据所得补偿电压数据,打开并调整至少1个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的电压,从而通过相应电路对相应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77供电。
所述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77在各电压下通电,分别加热内壳体23外侧与至少1个绝热隔离段52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对各绝热隔离段52处的物料加热。
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和测温控制单元79-3测得的物料温度,根据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73、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74、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75、末端加热电阻76的各电阻值,调整各加热电阻所需加热电压,并将所得加热电压数据传送至加热控制单元79-1。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根据所得加热电压数据,调整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的电压。
所述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73、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74、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75、末端加热电阻76在调整后的各自电压下通电,分别加热相应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
所述总控制单元79从加热控制单元79-1处读取各加热电阻的加热电压,从而确定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73、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74、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75、末端加热电阻76的电阻温度,该电阻温度为各加热电阻所加热的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的理论加热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从测温控制单元79-3处读取各混合段的物料温度,从而确定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的物料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确定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所需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根据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中任一混合段的加热温度(T加)、物料温度(T物)和所需温度(T需),调整该混合段所对应加热电阻的加热电压(V加)以及相应的温度补偿装置的补偿电压(V补),从而调整该混合段的加热温度和补偿温度,最终调整该混合段的物料温度。所述该混合段的相应温度补偿装置为与该混合段相邻并且物料所流向的绝热隔离段所对应的温度补偿装置。
所述总控制单元79首先比较任一混合段的T物与T需:
1.如T物等于T需,进一步比较T需和T加:
1.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以使得该混合段的T补等于T加;
1.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1.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2.如T物大于T需,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确定偏差Δ:
2.1如T物<T需+Δ,进一步比较T需和T加:
2.1.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2.1.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
2.1.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2.2如T物>T需+Δ,进一步比较T需和T加:
2.2.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2×|T需-T加|;
2.2.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2.2.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2×|T需-T加|;
3.如T物小于T需,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确定偏差Δ:
3.1如T物>T需-Δ,进一步比较T需和T加:
3.1.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3.1.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3.1.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
3.2如T物<T需-Δ,进一步比较T需和T加:
3.2.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2×|T需-T加|;
3.2.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2×|T需-T加|;
3.2.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1a、1b、图2以及图3a、3b,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及其控温系统的详细实施方式。
所述螺杆包括4个连接段51、4个绝热隔离段52、1个第一混合段53、2个第二混合段54a、54b、2个第三混合段55a、55b和1个出料段56。
所述螺杆从其前端到其末端依次为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上述混合段及出料段中的任意二者之间设有绝热隔离段52或连接段51,或同时设有绝热隔离段52和连接段51。
进一步而言,所述螺杆从其前端到其末端依次为第一混合段53、绝热隔离段52和连接段51、第二混合段54a、绝热隔离段52和连接段51、第二混合段54b、绝热隔离段52和连接段51、第三混合段55a、绝热隔离段52、第三混合段55b、连接段51和出料段56。上述各段内部中空,分别设有相互连同且同轴心的轴腔63、轴腔62、轴腔61、轴腔64a、轴腔62、轴腔61、轴腔64b、轴腔62、轴腔61、轴腔65a、轴腔62、轴腔65b、轴腔61和轴腔66。
所述螺杆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包括加热系统、温度补偿系统、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
加热控制单元79-1、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测温控制单元79-3和总控制单元79。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测温控制单元79-3分别电连接总控制单元79,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a、第二加热电阻74b、第三加热电阻75a、第三加热电阻75b、末端加热电阻76和通路70,上述各加热电阻分别位于轴腔63、轴腔64a、轴腔64b、轴腔65a、轴腔65b和轴腔66的内部,并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加热。
所述通路70位于各轴腔轴心并依次穿过各轴腔,是由绝热绝缘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的多组加热电路,用于向位于通路70外侧并与其相互连接的各加热电阻供电。
所述加热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a’、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b’、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a’、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b’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上述各变压电源位于腔壳21外部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a、第二加热电阻74b、第三加热电阻75a、第三加热电阻75b、末端加热电阻76相互连接并分别向各自的加热电阻供电。
所述各加热变压电源分别电连接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在总控制单元79的控制下,关闭、打开各加热变压电源,或调节各加热变压电源的电压。
所述温度补偿系统包括第一温度补偿装置77a、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第三温度补偿装置77c和第四温度补偿装置77d,上述温度补偿装置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圆环结构,分别环绕在所述内壳体23外侧,并紧贴其外表面,以与内壳体23进行热交换,并且分别位于内壳体23外侧与各绝热隔离段52相对应的位置,并且沿从螺杆前端到末端的方向依次分布,并分别用于补偿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的物料温度。
所述温度补偿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a’、第二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b’、第三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c’和第四温度补偿加热变压电源77d’,上述各变压电源位于腔壳21外部分别通过各自电路与第一温度补偿装置77a、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第三温度补偿装置77c和第四温度补偿装置77d相互连接并分别向各自的温度补偿装置的电阻供电。
所述第一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a’、第二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b’、第三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c’和第四温度补偿加热变压电源77d’分别电连接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测温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78a、第二温度传感器78b、第三温度传感器78c、第四温度传感器78d和第五温度传感器78e,所述各温度传感器位于内壳体23外部与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相对应的位置,用于测量上述各混合段的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78a、第二温度传感器78b、第三温度传感器78c、第四温度传感器78d和第五温度传感器78e分别电连接测温控制单元79-3,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根据所述螺杆的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所需温度以及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a、第二加热电阻74b、第三加热电阻75a、第三加热电阻75b、末端加热电阻76的各电阻值,确定各加热电阻所需加热电压,并将所得加热电压数据传送至加热控制单元79-1。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根据所得加热电压数据,打开并调整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a’、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b’、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a’、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b’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的电压,从而通过相应加热电路对相应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a、第二加热电阻74b、第三加热电阻75a、第三加热电阻75b、末端加热电阻76供电。
所述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a、第二加热电阻74b、第三加热电阻75a、第三加热电阻75b、末端加热电阻76在各自电压下通电,分别加热相应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
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周期性传送测温指令给测温控制单元79-3。
所述测温控制单元79-3在收到测温指令后,打开第一温度传感器78a、第二温度传感器78b、第三温度传感器78c、第四温度传感器78d和第五温度传感器78e,分别测量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的物料温度。上述各温度传感器将所测得物料温度数据传送至测温控制单元79-3,测温控制单元79-3将该物料温度数据传送至测温控制单元79-3。
所述总控制单元79从加热控制单元79-1处读取各加热电阻的加热电压,从而确定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a、第二加热电阻74b、第三加热电阻75a、第三加热电阻75b、末端加热电阻76的电阻温度,该电阻温度为各加热电阻所加热的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的理论加热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从测温控制单元79-3处读取各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混合段的物料温度,从而确定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的物料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确定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所需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根据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中任一混合段的加热温度(T加)、物料温度(T物)和所需温度(T需),确定所需调整的加热温度(T加)和补偿温度(T补),随后根据各加热电阻和各温度补偿装置的阻值,确定所需调整的该混合段所对应加热电阻的加热电压(V加)以及相应的温度补偿装置的补偿电压(V补),从而调整该混合段的加热温度和补偿温度,最终调整该混合段的物料温度。所述该混合段的相应温度补偿装置为与该混合段相邻并且物料所流向的绝热隔离段所对应的温度补偿装置。
所述总控制单元79根据所需调整的补偿温度(T补)以及第一温度补偿装置77a、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第三温度补偿装置77c和第四温度补偿装置77d的电阻阻值,确定各温度补偿装置的补偿电压数据,并将所得补偿电压数据传送至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
所述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根据所得补偿电压数据,打开并调整第一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a’、第二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b’、第三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c’和第四温度补偿加热变压电源77d′的电压,从而通过相应电路对第一温度补偿装置77a、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第三温度补偿装置77c和第四温度补偿装置77d供电。
所述第一温度补偿装置77a、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第三温度补偿装置77c和第四温度补偿装置77d在各电压下通电,分别加热内壳体23外侧与绝热隔离段52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对各绝热隔离段52处的物料加热,并分别补偿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的物料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根据所需调整的加热温度(T加)以及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a、第二加热电阻74b、第三加热电阻75a、第三加热电阻75b、末端加热电阻76的电阻各电阻值,调整各加热电阻所需加热电压,并将所得加热电压数据传送至加热控制单元79-1。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根据所得加热电压数据,调整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a、第二加热电阻74b、第三加热电阻75a、第三加热电阻75b、末端加热电阻76的电压。
所述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a、第二加热电阻74b、第三加热电阻75a、第三加热电阻75b、末端加热电阻76在调整后的各自电压下通电,分别加热相应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
所述总控制单元79按照以下方式,根据某一混合段的加热温度(T加)、物料温度(T物)和所需温度(T需),来确定该混合段所需调整的加热温度(T加)和补偿温度(T补),并确定如何调整该混合段的加热电压(V加)和补偿电压(V补):
所述总控制单元79首先比较任一混合段的T物与T需:
1.如T物等于T需,进一步比较T需和T加:
1.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以使得该混合段的T补等于T加;
1.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1.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2.如T物大于T需,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确定偏差Δ:
2.1如T物<T需+Δ,进一步比较T需和T加:
2.1.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2.1.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
2.1.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2.2如T物>T需+Δ,进一步比较T需和T加:
2.2.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2×|T需-T加|;
2.2.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2.2.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2×|T需-T加|;
3.如T物小于T需,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确定偏差Δ:
3.1如T物>T需-Δ,进-步比较T需和T加:
3.1.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3.1.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3.1.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
3.2如T物<T需-Δ,进一步比较T需和T加:
3.2.1如T需等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2×|T需-T加|;
3.2.2如T需大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2×|T需-T加|;
3.2.3如T需小于T加,调节该混合段的V加,使得T加等于T需,同时调节该混合段的V补,使得T补=T需+|T需-T加|。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基础上,任选所述螺杆的第二混合段54a为例,详述加热及控温过程。
1、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根据所述螺杆的第二混合段54a所需温度以及第二加热电阻74a的电阻值,确定所需加热电压,并将所得加热电压数据传送至加热控制单元79-1。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根据所得加热电压数据,打开并调整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a’的电压,从而通过相应加热电路对第二加热电阻74a供电,使得所述第二加热电阻74a加热第二混合段54a。
2、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周期性传送测温指令给测温控制单元79-3。所述测温控制单元79-3在收到测温指令后打开第二温度传感器78b,测量第二混合段54a的物料温度,并将所测得物料温度数据传送至测温控制单元79-3,测温控制单元79-3将该物料温度数据传送至测温控制单元79-3。
3、所述总控制单元79从加热控制单元79-1处读取第二加热电阻74a的加热电压,从而确定第二加热电阻74a的电阻温度,该电阻温度为第二混合段54a的理论加热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从测温控制单元79-3处读取第二温度传感器78b测得的物料温度,从而确定第二混合段54a的物料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读取预制数据,确定第二混合段54a所需温度。
所述总控制单元79根据第二混合段54a的加热温度(T加)、物料温度(T物)和所需温度(T需),确定所需调整的加热温度(T加)和补偿温度(T补),随后根据加热电阻和温度补偿装置的阻值,确定所需调整的第二加热电阻54a的加热电压(V加)以及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的补偿电压V补。
其中,确定所需调整的加热温度(T加)和补偿温度(T补)的方式如实施例二所述。
4、所述总控制单元79根据所得的补偿温度(T补)以及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的电阻阻值,确定补偿电压数据,并将所得补偿电压数据传送至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
所述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根据所得补偿电压数据,打开并调整第二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b’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加热内壳体23外侧与绝热隔离段52相对应的位置,该绝热隔离段52位于第二混合段54a和54b之间,从而对该绝热隔离段52处的物料加热,并补偿第二混合段54a的物料温度。
5、所述总控制单元79根据所得的加热温度(T加)以及第二加热电阻74a的电阻值,调整所需加热电压,并将所得加热电压数据传送至加热控制单元79-1。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根据所得加热电压数据,调整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a’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二加热电阻74a加热第二混合段54a。
通过上述方式,总控制单元79不断监测各混合段的物料温度,一旦实际的温度与所需温度由偏差,就会按照上述过程采集数据并根据预制数据,确定调整方式和参数,并通过补偿与加热双重调节的方式,快速、准确及有效的调整该混合段的物料温度,从而有效的控制物料温度并避免滞后调节。
上述内容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例举,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Claims (10)

1.一种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系统、温度补偿系统、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至少1个第一加热电阻(73)、至少1个第二加热电阻(74)、至少1个第三加热电阻(75)、末端加热电阻(76)和通路(70);
所述通路(70)是由绝热绝缘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与外界相连的多组加热电路,用于向位于通路(70)外侧并与其相互连接的各加热电阻供电;
所述加热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至少1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至少1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上述各变压电源位于腔壳(21)外部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第三加热电阻(75)和末端加热电阻(76)相互连接并分别向各自的加热电阻供电;
所述温度补偿系统包括至少1个温度补偿装置(77)和至少1个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所述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通过电路与温度补偿装置(77)相连接并向其电阻供电;
所述测温系统包括至少1个温度传感器(78);
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加热控制单元(79-1)、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测温控制单元(79-3)和总控制单元(79);
所述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分别电连接加热控制单元(79-1),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电连接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温度传感器(78)电连接测温控制单元(79-3),并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测温控制单元(79-3)分别电连接总控制单元(79),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至少2个连接段(51)、至少2个绝热隔离段(52)、至少1个第一混合段(53)、至少1个第二混合段(54)、至少1个第三混合段(55)和1个出料段(56);
所述螺杆从其前端到其末端依次为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第三混合段(55)和出料段(56),上述混合段及出料段中的任意二者之间设有绝热隔离段(52)或连接段(51),或同时设有绝热隔离段(52)和连接段(51);
所述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和第三混合段(55)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螺纹结构;
所述出料段(56)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螺纹结构、位于螺杆的末端并逐渐变细;
所述绝热隔离段(52)是由绝热材料制成的螺纹结构;
所述各连接段(51)、绝热隔离段(52)、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第三混合段(55)和出料段(56)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分别具有相互连通且同轴的轴腔(61)、轴腔(62)、轴腔(63)、轴腔(64)、轴腔(65)和轴腔(66);
所述螺杆位于内壳体(23)所围成的轴腔(22)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路(70)位于各轴腔轴心并依次穿过各轴腔;
所述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第三加热电阻(75)和末端加热电阻(76)分别位于轴腔(63)、轴腔(64)、轴腔(65)和轴腔(66)的内部,分别加热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第三混合段(55)和出料段(56);
所述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位于轴壳(21)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加热电阻的温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第一加热电阻(73)、第二加热电阻(74)、第三加热电阻(75),所述末端加热电阻(76)的温度高于第二加热电阻(74);
所述加热系统至少包括2个第二加热电阻(74),每一个第二加热电阻(74)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其各自相对应的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相连;
所述各第二加热电阻(74)的温度相同,或者沿从第一电阻(73)向末端加热电阻(76)的方向上各第二加热电阻(74)的温度逐渐升高;
所述加热系统至少包括2个第三加热电阻(75),每一个第三加热电阻(75)分别通过各自的加热电路与其各自相对应的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相连;
所述各第三加热电阻(75)的温度相同,或者沿从第二电阻(72)向第三电阻(75)的方向上各第三电阻(75)的温度逐渐升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补偿装置(77)为圆环结构,环绕在所述内壳体(23)外侧,并紧贴其外表面,以与内壳体(23)进行热交换;
所述温度补偿装置(77)由导热材料制成,被其电阻加热,电阻通过电路连接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
所述温度补偿装置(77)位于内壳体(23)外侧与绝热隔离段(52)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对绝热隔离段(52)处的物料加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78)位于内壳体(23)外侧与所述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第三混合段(55)相对应的位置,以相应测量各混合段的温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4个连接段(51)、4个绝热隔离段(52)、1个第一混合段(53)、2个第二混合段(54a、54b)、2个第三混合段(55a、55b)和1个出料段(56);
所述螺杆从其前端到其末端依次为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和出料段(56),上述混合段及出料段中的任意二者之间设有绝热隔离段(52)或连接段(51),或同时设有绝热隔离段(52)和连接段(5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具有1个第一加热电阻(73)、2个第二加热电阻(74a、74b)、2个第三加热电阻(75a、75b)、末端加热电阻(76),上述加热电阻分别与1个第一加热变压电源(73’)、2个第二加热变压电源(74a’、74b’)、2个第三加热变压电源(75a’、75b’)和末端加热变压电源(76’)相连,上述加热变压电源分别电连接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所述加热控制单元(79-1)在总控制单元(79)的控制下,关闭、打开各加热变压电源,或调节各加热变压电源的电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补偿系统具有第一温度补偿装置(77a)、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第三温度补偿装置(77c)和第四温度补偿装置(77d),上述温度补偿装置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圆环结构,分别环绕在所述内壳体(23)外侧,并紧贴其外表面,以与内壳体(23)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一温度补偿装置(77a)、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第三温度补偿装置(77c)和第四温度补偿装置(77d)分别位于内壳体(23)外侧与各绝热隔离段(52)相对应的位置,并且沿从螺杆前端到末端的方向依次分布;
所述温度补偿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a’)、第二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b’)、第三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c’)和第四温度补偿加热变压电源(77d’),上述各变压电源位于腔壳(21)外部分别通过各自电路与第一温度补偿装置(77a)、第二温度补偿装置(77b)、第三温度补偿装置(77c)和第四温度补偿装置(77d)相互连接并分别向各自的温度补偿装置的电阻供电;
所述第一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a’)、第二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b’)、第三温度补偿变压电源(77c’)和第四温度补偿加热变压电源(77d’)分别电连接温度补偿控制单元(79-2),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78a)、第二温度传感器(78b)、第三温度传感器(78c)、第四温度传感器(78d)和第五温度传感器(78e),所述各温度传感器位于内壳体(23)外部与第一混合段(53)、第二混合段(54a)、第二混合段(54b)、第三混合段(55a)、第三混合段(55b)相对应的位置,用于测量上述各混合段的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78a)、第二温度传感器(78b)、第三温度传感器(78c)、第四温度传感器(78d)和第五温度传感器(78e)分别电连接测温控制单元(79-3),并分别与其双向传输数据。
CN200910050999XA 2009-05-12 2009-05-12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Pending CN101887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0999XA CN101887276A (zh) 2009-05-12 2009-05-12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0999XA CN101887276A (zh) 2009-05-12 2009-05-12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7276A true CN101887276A (zh) 2010-11-17

Family

ID=43073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0999XA Pending CN101887276A (zh) 2009-05-12 2009-05-12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72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1024A (zh) * 2014-11-06 2015-03-11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加热装置
CN106482752A (zh) * 2015-09-02 2017-03-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传感器装置和用于校准传感器装置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1024A (zh) * 2014-11-06 2015-03-11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加热装置
CN104411024B (zh) * 2014-11-06 2016-02-03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加热装置
CN106482752A (zh) * 2015-09-02 2017-03-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传感器装置和用于校准传感器装置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40592A (en) Multiple screw pasta manufacturing process
CN204317467U (zh) 膨化食品自动生产线
CN100462014C (zh) 通过挤压制作冷面用面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87276A (zh)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CN201557545U (zh)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CN101887277A (zh) 多段式螺杆加热控温装置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01893905A (zh) 具有额外分流汇流功能的挤出机多级螺杆的加热控温装置
CN101889722A (zh) 具有额外分流汇流功能的挤出机多级螺杆温度控制系统
CN205611753U (zh) 夹心粉机
CN106616260A (zh) 一种米粉生产线
CN101889721A (zh) 双混合区挤出机螺杆温度控制系统
CN101889720A (zh) 双混合区挤出机螺杆加热控温装置
CN216363431U (zh) 一种用于制备火麻仁杂粮面条的螺杆挤压机
CN101878949A (zh) 一种具有物料分流弥补功能的挤出机三螺杆结构
CN201563586U (zh) 双螺杆结构
CN101889719A (zh) 一种具有独立分段控温的双混合区的挤出机螺杆结构
KR200201867Y1 (ko) 곡물국수의 제조장치
CN101890800A (zh) 一种具有额外分流汇流功能的挤出机多级螺杆结构
KR100340676B1 (ko) 곡물국수의 제조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1550586U (zh) 一种挤出机多级螺杆结构
CN101878946A (zh) 具有多段控温加热功能的挤出机双螺杆结构
CN105661605A (zh) 夹芯粉机
CN104621204A (zh) 一种前置式水蒸汽熟面技术及面条机
CN101878948A (zh) 一种多向混合式控温四螺杆结构
CN201479891U (zh) 用于挤出机的多向四螺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