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5179A - 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 - Google Patents

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5179A
CN101885179A CN2010101510732A CN201010151073A CN101885179A CN 101885179 A CN101885179 A CN 101885179A CN 2010101510732 A CN2010101510732 A CN 2010101510732A CN 201010151073 A CN201010151073 A CN 201010151073A CN 101885179 A CN101885179 A CN 101885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dislocation
box body
casing
lower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10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山彻
大河内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85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5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下分层码放工具箱的结构,该工具箱用来存放电动工具。在现有技术中,若箱体的规格相同,则能使其上表面和底面凹凸卡合,在可防止两个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分层码放,但当码放不同尺寸的箱体时,现有技术中的错位防止结构则对此未予考虑。当分层码放各种各样规格的箱体时,本发明可以防止其产生错位。在下层一侧箱体(1)的上表面(2)上设置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在上层一侧箱体(1)的下表面(3)上设置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两个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30)的凹凸形状相互相反。对于不同规格的箱体,结合该各种规格而从已经设定的基本结构上截下凹凸结构,并以此作为平面内错位防止部。

Description

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其用来存放例如手持式电动工具或其附属品等物品。
背景技术
上述箱体包括箱主体部和盖部。其中,箱主体部的上方敞开用来存放物品,盖部用来覆盖箱主体部。通常情况下,人们所使用的箱体是由塑料制成的,其箱主体部和盖部由合成树脂通过成型加工而分别一体制成。使用者可将使用后的电动工具等物品存放在上述箱体中,之后再装载到例如货车的货箱中进行搬运。将多个箱体装载到货车中进行搬运时,要对这些箱体进行上下分层码放。多个箱体在被分层码放的状态下,为了防止箱体因货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而塌落,有必要防止其相互之间在平面方向上产生错位。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箱体或者与之类似的支承架等(以下只称作箱体)而言,为了防止其在已被分层码放的状态下(包括将其按上下方向堆积的设置情况,下同)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例如,有人提供了如下一种平面内错位防止结构,即,对于上层一侧箱体而言,使设置在其下表面四个角上的支腿部插入设置在下层一侧箱体上表面四个角上的凹部中,由此可以防止两个箱体相互之间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由于采用上述平面内错位防止结构,在将上层一侧箱体堆积在下层一侧箱体上时,会形成支腿部插入凹部中而可以防止两个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所以可在不用卡爪或固定带等特殊固定方法的情况下,容易且可靠地防止两个箱体沿着平面方向产生错位。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表公报特表2005-512836号
【专利文献2】美国发明专利第7108131号的说明书
【专利文献3】美国发明专利第6082539号的说明书
【专利文献4】欧洲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第1563965号的说明书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平面内错位防止结构时,对于已分层码放的下层一侧箱体而言,由于采用使上层一侧箱体在前后左右方向与之对齐的位置分层码放的结构,从而能够防止两个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但是对于在不同于上述位置的其他位置分层码放时,该结构则会起不到防止产生错位的作用。因此,如果对于下层一侧箱体而言,使上层一侧箱体在沿平面方向稍微错开的位置分层码放,并且由此高效地使用有限的分层码放空间时,上述结构则无法在可以防止两个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对两个箱体进行分层码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该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能在不使用需要进行其他操作的卡爪或固定带等固定方法的情况下,可防止处于已分层码放状态下的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而且该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可在沿平面方向错开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起到防止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权利要求书中各技术方案记载的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
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分层码放结构,其中:下层一侧箱体上表面上和上层一侧箱体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所述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沿着平面方向相互之间凹凸卡合,并且因此防止所述下层一侧箱体和所述上层一侧箱体沿着平面方向产生错位,所述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的结构如下,在其上面沿着平面方向反复设置有凹凸部,所述凹凸部用来防止相互分层码放的另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沿着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两个方向产生错位,对于上层一侧箱体和下层一侧箱体沿箱体的平面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而言,上述结构至少可在两个不同的位置防止两个箱体相互之间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
根据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分层码放结构,在例如分两层码放的两个箱体中,使设置在下层一侧箱体上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和设置在上层一侧箱体下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之间相互凹凸卡合,由此可以防止上层一侧箱体在平面内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产生错位。因此,在不使用需要进行其他操作的卡爪或固定带等的情况下,若将上层一侧箱体码放在下层一侧箱体上,就可在防止两个箱体相互之间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分层码放。
而且两个箱体双方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都具有如下结构,对于上层一侧箱体和下层一侧箱体在箱体的平面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而言,至少可以在不同的两个位置防止两个箱体相互之间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由此对于下层一侧箱体而言,使上层一侧箱体在例如前后左右方向与之对齐的位置,和沿平面方向错开的位置至少这两个位置上,在可防止上层一侧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将该上层一侧箱体分层码放在下层一侧箱体上。因此,通过适当选择至少两个分层码放位置,能够高效地使用有限的分层码放空间而进行更紧凑的分层码放。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分层码放结构,对于上层一侧箱体和下层一侧箱体在沿平面方向的不同的两个位置而言,至少两者可在以平面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上进行分层码放。因此,即使上层一侧箱体的大小与下层一侧箱体的大小不同,也可以使上层一侧箱体至少在下层一侧箱体的上表面的中央,在可以防止其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和最稳定的码放状态下对其进行分层码放。
根据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箱体,通过分层码放该箱体而能获得上述作用效果。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箱体中,构成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的凹凸部以相对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均呈轴对称的方式设置。所以,即使使上层一侧箱体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以相反的朝向分层码放在下层一侧箱体上时,双方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也能够起到相同的防止两个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作用。因此,与前后或左右的朝向无关,下层一侧箱体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和上层一侧箱体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总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本说明书中,如果未加特别说明,纵向方向为前后方向,而横向方向为左右方向。因此,纵向中心线意为将箱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左右平分的前后方向上的线,横向中心线意为将上表面或下表面前后平分的左右方向上的线。
根据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箱体,由于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以该箱体上表面或下表面的中心点为基准进行设置,所以对不同大小的箱体能够进行各种各样形式的分层码放。例如,在将比其下层一侧箱体小的箱体分层码放在上层一侧箱体上时,在可以防止两个箱体沿着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可使上层一侧箱体分层码放在下层一侧箱体上表面的中央位置。与之相反,在将比其下层一侧箱体大的箱体分层码放在上层一侧箱体上时,可将上层一侧箱体下表面的中央部分摆在下层一侧箱体上而能够平稳地进行分层码放。
根据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箱体,若将该箱体摆放在地面上,可至少在两个不同的位置防止该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若在箱体下表面上设置有由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构成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时,通过使设置在地面上的一个凸部或凹部与箱体的多个凹部或多个凸部中的某一个进行凹凸卡合,能将该箱体在可以防止其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摆放在地面上的多个位置上。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箱体,即使将多个该箱体上下分层码放,通过下层一侧箱体上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和上层一侧箱体下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相互之间的凹凸卡合,也可以在防止其间产生平面内错位的状态下,将多个箱体在上下方向上分层码放在多个位置上。
根据技术方案7中所述的分层码放结构,与下层一侧箱体相比,由于上层一侧箱体的大小较小,所以当使上层一侧箱体与下层一侧箱体同样横向分层码放时,即使它们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不会凹凸卡合,也可以采用使上层一侧箱体纵向分层码放的方法而使两者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相互之间凹凸卡合,从而可使该上层一侧箱体在可以防止其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分层码放在下层一侧箱体上。
在现有技术中,在码放不同大小的箱体时,还没有人想到防止其产生错位的结构,但是如果采用技术方案7中所述的结构,则可以实现防止届时产生错位的目的。
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箱体中,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的纵向凸部和横向凸部和凹部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凹凸形状分别相反,所以例如将其上下分层码放时,通过使下层一侧箱体上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和上层一侧箱体下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相互之间凹凸卡合,就可以防止两个箱体相互之间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箭头(II)观察时的向视图,是表示箱体的俯视图。该图中表示有箱体上表面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
图3是沿图2中的箭头(III)观察时的向视图,是表示从前侧观察箱体上表面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时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2、图3中的箭头(IV)观察时的向视图,是表示从右侧观察箱体上表面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时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1中的箭头(V)观察时的向视图,是表示箱体的仰视图。该图中表示有箱体下表面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
图6是沿图5中的箭头(VI)观察时的向视图,是表示从前侧观察箱体下表面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时的主视图。
图7是沿图5、图6中的箭头(VII)观察时的向视图,是表示从右侧观察箱体下表面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时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1中的箭头(VIII)观察时的向视图,是表示从前侧观察上层一侧箱体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与下层一侧箱体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相互凹凸卡合状态时的主视图。该图中表示两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在上下方向仅隔开较小距离的状态。
图9是沿图1中的箭头(IX)观察时的向视图,是表示从右侧观察上层一侧箱体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与下层一侧箱体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相互凹凸卡合状态时的侧视图。该图中表示两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在上下方向仅隔开较小距离的状态。
图10是表示上表面用的基本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下表面用的基本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小型箱体的整体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小型箱体码放在大型箱体上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1a,箱主体;1b,盖;2,上表面;3,下表面;4,前侧面;5,后侧面;6,左侧面;7,右侧面;20,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上表面一侧);21,纵向凸部;22,横向凸部;23.凹部;24,装饰凸部;25,装饰凹部;30,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下表面一侧);31,纵向凹部;32,横向凹部;33.纵向凸部;34,装饰凹部;25,装饰凸部;40,箱体(小型);41,箱主体;41a,支腿部;42,盖;43,把手;44,卡爪;PU,基本结构(上表面用);PD,基本结构(下表面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附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分层码放结构所用的箱体1的简化示意图。在图1中,表示将3个箱体1上下分层码放时的状态。
各个箱体1包括箱主体1a和盖1b。其中,箱主体1a的上方敞开用来存放物品,盖1b用来覆盖箱主体1a。在关闭盖1b的状态下,该箱体1为具有上表面2和下表面3以及前后左右侧表面4~7的6面体(立方体)。图1表示已经关闭盖1b的状态,在下面的说明中,只将该箱体1视为在上述盖1b已经关闭的状态下具有6个表面2~7的立方体。因此,盖1b的上表面是箱体1的上表面2,箱主体1a的下表面则为箱体1的下表面3。
上述箱体1用来存放例如电锤等电动工具及其附属品等物品。该箱体1具有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30,当多个箱体1上下分层码放时,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30可使得多个箱体1不会沿平面方向(横向方向)产生错位(平面内错位)。设置在上表面2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如图2~图4所示,而设置在下表面3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则如图5~图7所示。
上表面2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包括8个纵向凸部21和2个横向凸部22以及由它们划分而形成的6个凹部23。在沿着该上表面2的前侧(图2中的下侧)边缘的范围内,和沿着该上表面2的后侧(图2中的上侧)边缘的范围内,各个纵向凸部21以沿着纵向方向(前后方向,图2中为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侧和后侧各设置4个纵向凸部21,总计8个。该8个纵向凸部2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和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分别相同。另外在上表面2的前侧和后侧,在每2个相邻纵向凸部21之间均形成有1个凹部23。各凹部23和各纵向凸部21之间的台阶高度(纵向凸部21的高度尺寸)被大致设定为4mm。如图4所示,各纵向凸部21的上表面向朝向前侧或后侧(边缘一侧)下降的方向稍微倾斜。
如图2所示,2个横向凸部22位于前后方向的靠近中央的位置,并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2个横向凸部22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设置,并且其长度达到左右两端部。相对于各凹部23而言,该2个横向凸部22以其台阶高度比纵向凸部21的台阶高度高的方式形成。在该2个横向凸部22之间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装饰凸部24。相对于各凹部23而言,该装饰凸部24以其高度尺寸与纵向凸部21的高度尺寸相等或大体上相等的方式形成。在2个横向凸部22和左右装饰凸部24之间形成有矩形装饰凹部25。该装饰凹部25以其高度尺寸与各凹部23的高度尺寸相等或大体上相等的方式形成。
如上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2上具有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所述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在上表面2的整个表面范围内形成,其包括8个纵向凸部21、2个横向凸部22、6个凹部23和1个装饰凹部25。与该上表面2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相对,在该箱体1的下表面(底面)3上设置有具有凹凸形状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其凹凸形状与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的凹凸形状相反。下表面3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如图5所示。
下表面3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包括:4个纵向凹部31,其与上表面2上的8个纵向凸部21中的左右两端部的4个纵向凸部21相对应,而且其凹凸形状与该4个纵向凸部21的凹凸形状相反;前后2个合体凹部36,其与左右方向居于中央的4个纵向凸部21相对应,其凹凸形状与该4个纵向凸部21的凹凸形状相反;2个横向凹部32,其与上表面2一侧的2个横向凸部22相对应,其凹凸形状与该2个横向凸部22的凹凸形状相反。
在纵向凹部31和合体凹部36之间形成有纵向凸部33。相对于上表面2一侧的凹部23而言,该总计4个纵向凸部33具有其凹凸形状分别与相应凹部23的凹凸形状相反的关系。合体凹部36位于左右2个纵向凸部33之间。相对于上表面2一侧的左右方向居于中央的2个纵向凸部21而言,合体凹部36具有其凹凸形状与相应纵向凸部21的凹凸形状相反的关系。但是该合体凹部36并不与该2个纵向凸部21之间的凹部23凹凸对应,而是以与左右两端的纵向凹部31的高度尺寸相等的方式形成。在该合体凹部36上形成有2个装饰槽部36a,其分别与该凹部23的左右边缘相对应。
在前后2个横向凹部32之间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2个装饰凹部34,相对于上表面2一侧的2个装饰凸部24而言,装饰凹部34具有其凹凸形状与装饰凸部24的凹凸形状相反的关系。在该2个横向凹部32和左右2个装饰凹部34之间的该下表面3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呈矩形的装饰凸部35。该装饰凸部35具有其凹凸形状与上表面2一侧的装饰凹部25的凹凸形状相反的关系。如图7所示,该装饰凸部35以其高度尺寸与前后2个横向凹部32的高度尺寸相等或大体上相等的方式形成。
如上所述,箱体1的下表面3上具有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所述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在下表面3的整个表面范围内形成,其包括4个纵向凹部31、2个合体凹部36、2个横向凹部32、4个纵向凸部33、2个装饰凹部34和1个装饰凸部35。
当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上表面2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和下表面3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的箱体1时,对多个该箱体1进行分层码放时,可以防止它们相互之间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如图8和图9所示,如果将一箱体1的前后左右侧面和另一箱体1的前后左右侧面4~7对齐而分层码放时,使设置在下层一侧箱体1上表面2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和设置在上层一侧箱体1下表面3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在相互凹凸嵌合的状态下进行咬合,由此可防止两个箱体1相互之间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
如图8和图9所示,采用本实施方式时,下层一侧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上的纵向凸部21会嵌入上层一侧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上的纵向凹部31或合体凹部36之中,下层一侧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上的横向凸部22会嵌入上层一侧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上的横向凹部32之中,这样一来就形成上层一侧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上的纵向凸部33嵌入下层一侧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上的凹部23之中的状态,从而形成在前后左右任意方向上都能防止两个箱体1相互之间产生错位的状态。
但是,上层一侧的装饰凸部35在平面方向(前后左右方向)上不会与下层一侧的装饰凹部25凹凸卡合。另外,下层一侧的装饰凸部24在平面方向上也不会与上层一侧的装饰凹部34凹凸卡合。因此,当上下2层的两个箱体1分层码放时,下层一侧的装饰凸部24和装饰凹部25不会与上层一侧的装饰凹部34和装饰凸部35咬合,因而它们不具备防止两个箱体1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功能。设置在上表面2上的装饰凸部24和装饰凹部25,以及设置在下表面3上的装饰凹部34和装饰凸部35除用来提高该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平面刚性之外,还用来提高其外观方面的装饰效果。
如上所述,在一个箱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置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30,而且它们的凹凸形状相互反向。因此,当将2个箱体1上下分层码放时,就可使下层一侧箱体1上表面2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和上层一侧箱体1下表面3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相互凹凸嵌合,由此可以防止两个箱体1在前后左右所有方向上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
还有,采用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箱体1时,在使已分层码放的上层一侧箱体1和下层一侧箱体1的前后左右侧面4~7对齐的状态下,通过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30之间的相互咬合,不仅可防止两个箱体1在平面方向上产生错位,即使将上层一侧箱体1置于偏左或偏右的位置,也可通过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30之间的相互咬合而防止两个箱体1在平面方向上产生错位。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箱体1及其分层码放结构时,可使已分层码放的两个箱体1在平面方向上相互错开的至少两个位置,在可防止两个箱体1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分层码放,由此可有效地利用货物室空间而进行高效的分层码放。
可对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型。例如,上面说明了对同样的两个箱体1进行分层码放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下述情况,即使是不同规格的箱体40,也可使其在防止产生平面内错位的状态下在多个位置进行分层码放。
图10表示上表面2用的凹凸结构的基本结构PU。另外,图11表示下表面3用的凹凸结构的基本结构PD。上述例举的上表面2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中原封不动地利用原有尺寸的基本结构PU。另外,下表面3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中原封不动地利用原有尺寸的基本结构PD。
对于比上述例举的箱体1小的箱体而言,当在其上表面上设定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时,可从上表面用的基本结构PU上截下使其中心C对正的图10中LU1、LU2所示尺寸的凹凸结构。另外,在其下表面上设置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时,可以从下表面用的基本结构PD上截下使其中心C对正的图11中用LD1、LD2所示尺寸的凹凸结构。还有,虽然省略了其图示,也可从基本结构PU、PD上截下只是前后方向的宽度减小的凹凸结构或只是左右方向的宽度减小的凹凸结构。
如上所述,通过从基本结构PU、PD上截下各种各样规格的凹凸结构,再将其适用于各种规格箱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中,从而可将平面内错位防止部设定在各种规格的箱体上,其中,该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中的纵向凸部和横向凸部的位置关系等是通用的。当采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平面内错位防止结构和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的箱体时,可使各种各样不同规格的箱体在防止其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进行分层码放。
图12表示更小型的箱体40。该箱体40比上述例举的箱体1小得多,其包括上方敞开的箱主体41和覆盖箱主体41的盖42。在该箱体40的前部中央部位安装有一个把手43。另外,在该箱体40的前部的左右部位设置有一对卡爪44。如果松开该卡爪44就可以打开盖42,而锁上它时则可以锁住盖42并保持关闭状态。
当将从上述基本结构PU、PD上截下的凹凸结构作为平面内错位防止部而适用于该箱体40,并且将该箱体40分层码放在例举的大型箱体1上时,由于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面积很小,甚至无法确保足够的凹凸结构。因此,当想到会有将更小型的箱体40码放在大型箱体1上的情况发生时,则无法使用上述基本结构PU、PD。这时,如下所述,通过采用其他结构的分层码放结构也可以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箱主体部41下表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支腿部41a,而在盖42上表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与上述支腿部41a相对应的凹部42a,凹部42a的凹凸形状与支腿部41a的凹凸形状相反。因此,当对多个更小型的箱体40进行分层码放时,可分别使上层一侧箱体40的支腿部41a与下层一侧箱体40的凹部42a嵌合,由此可在防止两个箱体40相互之间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进行分层码放。
接下来说明图13中所示的将上述小型箱体40码放在上述例举的大型箱体1上的情况。如图所示,由于所述上层一侧箱体40比下层一侧箱体1小,所以将箱体40的前部(把手43一侧)对齐下层一侧箱体1的前部(前侧面4)而横向码放时,无法使箱体40的支腿部41a以横跨前后横向凸部22的状态进行分层码放。因此,可将该小型箱体40转动90°,使其前部与下层一侧箱体1的右侧面(或左侧面)对齐而纵向码放,并能使其四个角上的支腿部41a与下层一侧箱体1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凹凸嵌合。
如图13中的双点划线部分所示,由于将上层一侧小型箱体40纵向分层码放,从而可使其呈四个角上的支腿部41a分别嵌入凹部23内的状态。在此分层码放状态中,由于可以使纵向凸部21位于该箱体的前后(图13中的左右方向)相邻的2个支腿部41a之间,而使2个横向凸部22位于该箱体的左右(图13中的前后方向)相邻的2个支腿部41a之间,所以可使该箱体40呈可防止其沿前后左右任意方向的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
如上所述,当采用示例的箱体1时,由于其具有上表面2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20和下表面3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30,而且它们的凹凸形状相互相反。所以对多个该箱体1进行上下分层码放时,除了可在已对齐两个箱体1的前后左右侧面的情况之外,也可在平面方向上错开的其他位置上,在能防止其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进行分层码放,另外,当在下层一侧箱体1上表面上分层码放更小型的箱体40,即使使两个箱体的前部对齐进行横向码放而无法实现防止它们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时,可将更小型的箱体40转动90°而使其纵向码放,这样就能在可以防止两个箱体在前后左右任意方向的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分层码放。

Claims (8)

1.一种分层码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下层一侧箱体上表面上和上层一侧箱体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所述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沿着平面方向相互之间凹凸卡合,并因此防止所述下层一侧箱体和所述上层一侧箱体沿着平面方向产生错位,
所述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的结构如下,沿着平面方向反复设置有凹凸部,所述凹凸部用来防止相互分层码放的另一侧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沿着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两个方向产生错位,对于上层一侧箱体和下层一侧箱体沿箱体的平面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而言,该结构至少可在两个不同的位置防止两个箱体相互之间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码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上层一侧箱体相对于所述下层一侧箱体的平面方向的相对位置而言,所述上层一侧箱体的平面的中心至少可与所述下层一侧箱体的平面的中心相对应。
3.一种箱体,其特征在于:
其下层一侧或上层一侧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层码放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的凹凸部以相对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均呈轴对称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以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中心点为基准进行设置。
6.一种箱体,其特征在于:
其在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用来防止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所述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具有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以在平面内纵向方向或平面内横向方向上交互重复的方式设置,在平面方向上的至少两个不同的位置防止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
7.一种分层码放结构,在具有矩形上表面的下层一侧大型箱体上码放具有矩形下表面的上层一侧小型箱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层一侧小型箱体的下表面的长边比所述下层一侧大型箱体的上表面的短边短的情况下,该其分层码放结构为,
使所述上层一侧小型箱体的下表面的长边与所述下层一侧大型箱体的上表面的长边平行而横向摆放时,设置在所述下层一侧大型箱体的上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不与设置在所述上层一侧小型箱体的下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相互凹凸卡合,
使所述上层一侧小型箱体的下表面的长边与所述下层一侧大型箱体的上表面的短边平行而纵向摆放时,设置在所述下层一侧大型箱体的上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会与设置在所述上层一侧小型箱体的下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相互凹凸卡合,由此防止所述上层一侧小型箱体相对于所述下层一侧大型箱体沿着平面方向产生错位。
8.一种箱体,其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都具有用来防止所述箱体沿平面方向产生错位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表面上的或下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具有由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凸部和沿着横向方向延伸的横向凸部所划分而形成的凹部,另一个表面上的平面内错位防止部具有与所述纵向凸部、所述横向凸部和所述凹部对应的纵向凹部、横向凹部和凸部,其凹凸形状分别和与之对应的各部的凹凸形状相反。
CN2010101510732A 2009-05-11 2010-04-19 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 Pending CN1018851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4638A JP2010260625A (ja) 2009-05-11 2009-05-11 箱体及びその段積み構造
JP2009-114638 2009-05-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5179A true CN101885179A (zh) 2010-11-17

Family

ID=43071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10732A Pending CN101885179A (zh) 2009-05-11 2010-04-19 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260625A (zh)
CN (1) CN1018851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25600S1 (en) 2021-01-20 2024-05-07 Techtronic Cordless Gp Storage contain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6877B2 (ja) * 2012-04-25 2015-12-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工具収納ケース
JP7440883B2 (ja) * 2019-11-19 2024-02-29 八幡化成株式会社 収納ケース
CN113130421B (zh) * 2021-04-13 2024-07-05 速博通讯(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cob封装的qsfp28光模块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8964A (en) * 1972-04-20 1974-08-13 P Bonnot Polyvalent pliable container
JPS5547950U (zh) * 1978-09-21 1980-03-28
US4287997A (en) * 1980-01-29 1981-09-08 Rolfe Keith O Container for transported goods
JPH1143149A (ja) * 1997-07-22 1999-02-16 Sekisui Chem Co Ltd 運搬用容器
CN2325320Y (zh) * 1997-10-23 1999-06-23 吴锦郎 组合式物品置放盒
CN2403703Y (zh) * 1999-12-10 2000-11-01 高隆纯 咬合式储物箱
JP2002037260A (ja) * 2000-07-21 2002-02-06 Gifu Plast Ind Co Ltd 収納容器の係合構造
CA2572557A1 (en) * 2005-12-22 2007-06-22 Drade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Ltd. Two stacking position square contain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8964A (en) * 1972-04-20 1974-08-13 P Bonnot Polyvalent pliable container
JPS5547950U (zh) * 1978-09-21 1980-03-28
US4287997A (en) * 1980-01-29 1981-09-08 Rolfe Keith O Container for transported goods
JPH1143149A (ja) * 1997-07-22 1999-02-16 Sekisui Chem Co Ltd 運搬用容器
CN2325320Y (zh) * 1997-10-23 1999-06-23 吴锦郎 组合式物品置放盒
CN2403703Y (zh) * 1999-12-10 2000-11-01 高隆纯 咬合式储物箱
JP2002037260A (ja) * 2000-07-21 2002-02-06 Gifu Plast Ind Co Ltd 収納容器の係合構造
CA2572557A1 (en) * 2005-12-22 2007-06-22 Drade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Ltd. Two stacking position square contai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25600S1 (en) 2021-01-20 2024-05-07 Techtronic Cordless Gp Storage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60625A (ja) 201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7152B1 (en) Structure of pallet for stacking pallets with wheels
CN101885179A (zh) 箱体及其分层码放结构
USD554763S1 (en) Extraction vial
USD928765S1 (en) Case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device
CA119316S (en) Retroreflective sheet
MX2010006059A (es) Bloque de concreto para pared, paredes que tienen tales bloques, y metodos.
CN204959690U (zh) 一种双向联锁砌块砖
USD599551S1 (en) Container
CA2623866C (en) Exterior-wall structure
CN203497326U (zh) 一种曲轴包装箱
CN205568292U (zh) 组合式整理架
KR20100037691A (ko) 회전시공이 가능한 보강토블록
KR20150107437A (ko) 수직 옹벽 축조용 블록 유닛
CN201512148U (zh) 一种多用途组合式塑胶栈板
CN204822671U (zh) 多头茶具套组的立体式包装盒
CN202148716U (zh) 堆积式骨灰存放架
CN217293834U (zh) 一种拼接式双层地垫
CN202130653U (zh) 改进结构的纸箱
CZ20014644A3 (cs) Přepravka na ovoce nebo podobné plody
CN214452798U (zh) 一种收纳盒
CN203450609U (zh) 蛋盒的改良结构
CN2143203Y (zh) 多功能硬质包装箱
CN201236457Y (zh) 一种复合双层地板砖
CN213109196U (zh) 一种汽车储物盒
JP4852446B2 (ja) 仕切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