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1263B -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1263B
CN101881263B CN201010249220XA CN201010249220A CN101881263B CN 101881263 B CN101881263 B CN 101881263B CN 201010249220X A CN201010249220X A CN 201010249220XA CN 201010249220 A CN201010249220 A CN 201010249220A CN 101881263 B CN101881263 B CN 101881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ection
hopper
shaft part
pumping system
rotating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92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1263A (zh
Inventor
易小刚
董旭辉
汤如龙
张春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492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1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1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1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1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1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泵送系统和混凝土泵车,公开的泵送系统包括泵送动力机构、料斗和分配阀,分配阀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转动轴,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相接,且二者的中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第一管段可旋转地安装在料斗上;第二管段的下端面与料斗底墙板的密封面相配合;转动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料斗上,前端与第一管段固定,且其轴线与第一管段中心线重合;在第一位置,第二管段通过底墙板上的输料孔与输送缸相连通,在第二位置,输送缸通过输料孔与料斗的容纳空间相连通。公开的泵送系统及混凝土泵车中,料斗内的粘稠物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通过输料孔流入第一输送缸中,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粘稠物的自流性能,提高泵送系统的吸料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混凝土泥浆等粘稠物进行泵送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泵送系统和一种具体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混凝土机械之一,用于将混凝土泥浆送到预定的作业位置进行混凝土浇注作业。分配阀是混凝土泵的关键部件,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混凝土泵的分配阀主要为S型分配阀,S型分配阀主要包括S形弯管。 
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具有S型分配阀的混凝土泵的结构示意图。该混凝土泵包括料斗110、S形弯管120、驱动机构130和两个输送缸140。料斗110由一个前墙板111、一个后墙板112、两个侧墙板113和底墙板114围成,用于存放预定量的混凝土泥浆;后墙板112上设置有左右布置的左输料孔和右输料孔,左输料孔和右输料孔分别与两个输送缸140相连通。S形弯管120位于料斗110内,其输出端可旋转地安装在前墙板111上,并与料斗110外的输送管相连通;驱动机构130安装在后墙板112上,并与S形弯管120的输入端相连,以驱动S形弯管120的输入端左右摆动,在预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置转换;在第一位置时,S形弯管120的输入端与后墙板112上的左输料孔相连通,在第二位置时,S形弯管120的输入端与后墙板112上的右输料孔相连通。 
在S形弯管120的输入端与左输料孔连通时,与左输料孔相对的输送缸进行泵料,可以通过S形弯管120将混凝土泥浆压入输送管;同时,右输料孔与料斗110内的容纳空间相通,与右输料孔相对应的输送缸可以进行吸料,从料斗110中吸入预定量的混凝土泥浆,为下一步该输送缸进行泵料提供基础。在S形弯管120的输入端与右输料孔连通时,与右输料孔相对的输送缸进行泵料;同时,左输料孔与料斗110内的容纳空间相通,与左输料孔相对应的输送缸可以从料斗110中吸料,吸入预定量的混凝土泥浆,为下一步该 输送缸进行泵料提供基础。 
现有技术中,后墙板112上的左输料孔和右输料孔分别水平设置,且其中心线与相对应输送缸的轴线基本重合;在输送缸进行吸料时,混凝土泥浆主要在输送缸吸力作用下进入输送缸;因此,混凝土泵无法利用混凝土泥浆的自流性能,其吸料性能难以满足实际作业需要,进而对混凝土泵的泵送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换向机构130与S形弯管120的输入端相连,并位于S形弯管120的输入端上方,占用了料斗110的一部分的容纳空间,造成料斗110可利用容积减小;另外,换向机构130也会阻碍了混凝土泥浆流动,从而不利于混凝土泥浆的吸入,进一步影响混凝土泵的吸料性能。 
上述问题不仅存在于对混凝土泥浆进行泵送的混凝土泵中,在对泥浆或其他与混凝土泥浆具有相同性能的粘稠物进行泵送的泵送系统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吸料性能的泵送系统。 
在提供上述泵送系统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泵送系统包括泵送动力机构、料斗、摆阀机构和分配阀,所述摆阀机构用于驱动分配阀在预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置转换,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述分配阀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转动轴,所述第一管段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料斗的前墙板上,内端与第二管段的上端相接,所述转动轴前端与所述第一管段固定,并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料斗的后墙板上,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段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管段的中线与第一管段的中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所述第二管段的下端面与所述料斗的底墙板的密封面相配合,所述底墙板上具有开口位于所述密封面上的输料孔;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管段通过所述输料孔与泵送动力机构的第一输送缸相连通,在所述第二 位置,所述第一输送缸通过所述输料孔与所述料斗的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底墙板还包括耐磨板,所述密封面位于所述耐磨板的上表面;所述密封面与参考平面的交线为弧线,所述参考平面通过所述第一管段的中心线。 
可选的,所述泵送动力机构还包括第二输送缸;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输送缸通过所述输料孔与料斗的容纳空间相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管段通过所述输料孔与所述第二输送缸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外端伸出后墙板外,所述摆阀机构与转动轴的伸出料斗外的部分相连。 
可选的,所述摆阀机构包括驱动油缸、连接体和摇臂,所述连接体安装在转动轴上,所述摇臂内端与连接体固定,外端与驱动油缸的一端铰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体与转动轴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齿条和齿槽,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调整螺母,在所述第一管段中心线方向上,所述调整螺母与所述料斗相对固定;所述调整螺母与分配阀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连,所述外螺纹的中心线与第一管段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管段通道在下端面上开口大于所述输料孔在密封面上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包括前轴段和后轴段,所述前轴段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管段固定,后端与所述后轴段的前端通过可拆卸机构相连,所述后轴段的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料斗上。 
优选的,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所述第一轴段和第三轴段的外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料斗的两个侧墙板上,所述第二轴段两端与第一轴段的内端和第三轴段的内端分别通过可拆卸机构相连。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臂架系统,还包括上述任一种泵送系统,所述泵送系统安装在底盘上,所述第一管段的外端口与臂架系统的输送管道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泵送系统中,分配阀包括中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还包括与第一管段固定且与料斗可旋转相连的转动轴,从而形成一个r形管道;第一管段与料斗可旋转 相连,使分配阀能够在摆阀机构驱动下在预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置转换;第二管段以第一管段中心线为轴进行旋转,在预定的范围内摆动,其下端面与料斗的底墙板的密封面保持配合;在第一位置,泵送动力机构的第一输送缸通过底墙板的输料孔与料斗内的容纳空间相连通,料斗内的混凝土泥浆等粘稠物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通过输料孔流入第一输送缸中,再加上输送缸的吸力作用,输送缸可以更顺利地吸入预定量的粘稠物,因此,该泵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粘稠物的自流性能,提高泵送系统的吸料性能。另外,转动轴与第一管段延伸方向相反,分别与料斗的前墙板和后墙板相连,这样可以提高分配阀的刚度,减小分配阀和/或料斗的磨损,从而能够提高泵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且,由于密封面与参考平面的交线为弧线,参考平面通过第一管段的中心线,能够使第二管段与耐磨板配合时,自动对正,从而方便混凝土泵的组装;在前后方向上,即与第二管段摆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耐磨板还能够为r形管道提供一定的支承力,防止第二管段走偏,提高分配阀的刚度,提高分配阀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墙板还包括耐磨板,所述密封面位于所述耐磨板的上表面。该技术方案提供的泵送系统具有维护方便,维护周期长的特点,还可以提高泵送系统的泵送效率。 
在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设一通过第一管段中心线的参考平面,所述密封面与该参考平面的交线为弧线。该结构能够使第二管段与耐磨板配合时,自动对正,从而方便泵送系统的组装;在前后方向上,耐磨板还能够为r形管道提供一定的支承力,防止第二管段在摆动过程中走偏,增强分配阀的刚度,进一步地提高泵送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摆阀机构与第一管段的伸出料斗外的部分相连,从而避免了驱动机构占用料斗的容纳空间,使料斗具有更大的容纳空间;另外,该结构也能够为混凝土泥浆的流动提供方便,进一步地改善泵送系统的吸料性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在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摆阀机构的连接体与第一管段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齿条与齿槽安装在一起;该结构可以为调整分配阀的摆动角度提供方便,便于泵送系统的调试。 
在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管段中心线方向上,还设置有间隙调整机构,间隙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母;在第一管段中心线方向上,所述调整螺母与料斗相对固定,调整螺母与分配阀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连,且相应螺纹的中心线与第一管段中心线重合;同时,所述第二管段通道在下端面上的开口大于所述输料孔在密封面上的开口;这样,通过旋转调整螺母就可以使分配阀相对于料斗在第一管段中心线方向上移动;由于第二管段中心线与第一管段中心线之间不垂直,从而在分配阀相对于料斗移动时,也可以调整下端面与密封面之间的配合间隙;因此,通过调整螺母可以方便地补偿由于下端面与密封面之间由于磨损而产生的间隙变化,提高泵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泵送系统的安装、拆解和维护,将搅拌机构的搅拌轴或/和转动轴设置为通过可拆卸式结构相连的多个部分,在安装泵送系统时,可以将搅拌轴和转动轴的各部分分别进行安装,在拆解和维护时,可以方便地将搅拌轴和转动轴的各部分分别拆下。 
在提供上述泵送系统的基础上,提供的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具有S型分配阀的混凝土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泵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的料斗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1所示料斗底墙板的耐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向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的分配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C向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一分配阀第二管段的切割环的下端面与耐磨板的密封面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的摆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搅拌机构与分配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混凝土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隐去了泵送动力机构的两个输送缸; 
图13是12中的I-I部分放大图,该图示出了混凝土泵的间隙调整机构的结构; 
图14是实施例二混凝土泵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另一种混凝土泵中,分配阀与耐磨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D-D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分配阀的轮廓,以清楚地表示密封面; 
图17是图15中耐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以下以混凝土泵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应当明确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用于泵送泥浆或其他与混凝土泥浆具有相同性能的粘稠物的泵送系统。 
请参考图2,该图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泵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泵包括料斗400、搅拌机构500、分配阀600、摆阀机构300和泵送动力机构200。料斗400用于容纳预定量的混凝土泥浆,搅拌机构500用于搅动料斗400中的混凝土泥浆,使料斗400内的混凝土泥浆保持运动,进而使混凝土泥浆保持预定的性能,满足浇注作业的需要。分配阀600位于料斗400内,能够在摆阀机构300驱动下进行摆动,在预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置转换。泵送动力机构200包括两个输送缸,用于对混凝土泥浆施加预定的压力,实现对混凝土泥浆的泵送,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下称为第一输送缸210和第二输送缸220。 
以下分别对混凝土泵的各部分的结构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3-1和图3-2,图3-1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的料斗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2是图3-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料斗400由前墙板410、两 个侧墙板420,后墙板430和底墙板440围成;前墙板410上设置有安装孔411,后墙板430也具有安装孔431,具有向后伸出的安装固定块432。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使后墙板430上边沿高于前墙板410的上边沿,使侧墙板420前部低于后部,即侧墙板420靠近后墙板430的部分高于远离后墙板430的部分。为了增加料斗400的强度和刚度,还可以在料斗400上边沿设置加强机构,如设置围边或加强肋等等。 
为了加工和维护的方便,本例中,在底墙板440还包括可拆卸的耐磨板441。请参考图4和图5,图4是图3-1所示料斗底墙板的耐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向视图。耐磨板441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眼镜板结构基本相同,其上表面覆盖有耐磨材料,形成底墙板440的密封面P1,下表面能够通过紧固件等可拆卸结构固定在底墙板440的板体上。在图4中的X方向上,密封面P1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弧曲面,X方向与下述的分配阀600的摆动方向相一致。耐磨板441上还设置有开口位于密封面P1上的两个输料孔,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下分别称为第一输料孔4411和第二输料孔4412。再参考图3-2,为了使耐磨板441的第一输料孔4411和第二输料孔4412能够与底墙板441的下表面相贯通,底墙板441的板体可以设置与第一输料孔4411和第二输料孔4412相对的漏料孔442,漏料孔442包括一段中心线为弧线的孔段,这样,两个输料孔可以通过漏料孔442与后述的泵送动力机构200的两个输送缸相连通;此处所谓相通是指相应输料孔与输送缸的无杆腔相通,这样,在输送缸的活塞运动时,输送缸能够通过相应输料孔进行吸料或泵料。可以理解,也可以将可拆卸的耐磨板411省去,将密封面P1设置在底墙板440上表面。 
请参考图6和图7,图6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的分配阀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C向视图。本例中,分配阀600包括两个相接的管段,分别是第一管段610和第二管段620,两个管段之间圆滑过渡;第一管段610优选水平放置,与水平面平行,第二管段620的中线与第一管段610的中线之间具有预定角度a,所述中线为第一管段610和第二管段620内,与其中心线重合的延伸线,预定角度a大于90度,小于270度,本例优选预定角度为120度;另外,还包括转动轴630,转动轴630轴线与第一管段610中心线重 合,且其前端与第一管段610固定,后端沿第一管段610中心线延伸,其延伸方向与第一管段610延伸方向相反,这样,分配阀600就形成一个r形管道。第一管段610和转动轴630均可旋转地安装在料斗400上。结合图2和图3-2,本例中,第一管段610前端部可旋转地安装在前墙板410的安装孔411内,分配阀600的第一管段610的外端口伸出料斗400的前墙板410之外,并与料斗400外的空间相连通,以与适当的输送管相接,使混凝土泥浆能够在输送管的引导下到达预定的位置。为了减小分配阀600进行位置转换时的阻力,可以在前墙板410和第一管段610之间设置适当的轴承或采取其他润滑措施。转动轴630后端部分可旋转地安装在后墙板430的安装孔431内,同样,转动轴630与后墙板430之间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小旋转阻力,方便分配阀600进行位置转换。 
为了方便分配阀600的加工和维护,提高分配阀600的维护周期,第二管段620下端还包括切割环621;与现有技术中的切割环相同,切割环621下端面P2可以覆盖耐磨层,以增加耐磨性能;另外,在分配阀600摆动方向上,即在图6中的X方向,切割环621的下端面P2与密封面P1相同,也为一个半径为R的弧形曲面,图6与图4中的X方向表示相同的方向。 
请参考图8,该图是实施例一分配阀第二管段的切割环的下端面与耐磨板的密封面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在X方向上,由于下端面P2和密封面P1具有相同的半径R,因此,在分配阀600摆动过程中,切割环621的下端面P2能够保持与耐磨板441的密封面P1相配合;二者配合时,能够保持分配阀600两个管段内形成的空间与料斗400的容纳空间之间具有预定的密封性能,使分配阀600内的高压混凝土泥浆不会漏入料斗400的容纳空间内;所述料斗400的容纳空间为容纳混凝土泥浆的空间。为了保持预定的密封性能,还可以在切割环621与第二管段620的管段体之间设置橡胶弹簧或其他弹性结构,以保持切割环621与耐磨板441之间具有预定的压紧力,同时,弹性结构的变形还能够补偿由于磨损而产生的间隙变化,保持密封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也可以省去切割环621,使第二管段620管段体下端面与密封面相配合,当然,为了延长使用周期,也可以在管段体的下端面设置耐磨层,以提高管段体的耐磨性能。 
再参考图2,本例中,转动轴630外端伸出料斗400的后墙板430之外。摆阀机构300与转动轴630的伸出料斗400外的部分相连,驱动分配阀600进行位置转换。请参考图9,该图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的摆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摆阀机构300包括一个连接体310、一个摇臂320和两个驱动油缸 330,连接体310安装在转动轴630伸出后墙板430外的部分上,摇臂320内端与连接体310固定,另一端向上方伸出,并同时与两个驱动油缸 330铰接,两个驱动油缸 330位于摇臂320两侧,两个驱动油缸 330的另一端分别与料斗400的后墙板430的安装固定块432铰接;这样,在驱动油缸330进行伸缩时,可以通过摇臂320,再通过连接体310驱动分配阀600以第一管段610的中心线为轴线进行旋转,使切割环621随分配阀600在X方向上进行摆动,在预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换。本例中,连接体310与第一管段610之间为可拆式连接,连接体310具有一个安装孔311,安装孔311壁面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传动轴630轴线平行的齿条;同时,传动轴630伸出后墙板430之外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沿传动轴630轴线方向延伸的齿槽,该齿槽与安装孔311壁面上设置的齿条相配合。该结构不仅方便混凝土泵的组装,在对混凝土泵进行调试时,可以使不同齿条与不同的齿槽相配合,以调节分配阀600与摆阀机构3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能够方便地调节分配阀600摆动的角度,当然,连接体310和第一管段61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连接;也可以使第一管段610伸出前墙板410之外,并使连接体310与第一管段610的伸出部分相连,以通过第一管段610驱动分配阀600整体进行位置转换。 
请结合图2、图4和图8。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泵的工作过程是:分配阀600在摆阀机构300驱动下进行位置转换,在分配阀600在第一位置时,切割环621的孔与第一输料孔4411相对,此时,第二管段620通过第一输料孔4411与泵送动力机构200的第一输送缸210相连通,第一输送缸210可以通过分配阀600与料斗400外的输送管相连通;这样,第一输送缸210可以将其腔中混凝土泥浆压入输送管,进行泵料;同时,第二输料孔4412与料斗400内的容纳空间相连,此时,混凝土泥浆可以在通过第二输料孔4412自动流入第二输送缸220中,第二输送缸220可以顺利地吸入预定量的混凝土泥 浆,完成吸料。在分配阀600在第二位置时,切割环621的孔与第二输料孔4412相对,此时,第二管段620通过第二输料孔4412与第二输送缸220相连通,第二输送缸220可以通过分配阀600与输送管相连通,可以将混凝土泥浆压入输送管,实现混凝土泥浆的泵送;同时,第一输料孔4411保持开放状态,与料斗400内的容纳空间相连,此时,第一输送缸210的活塞反方向运动,可以顺利地吸入预定量的混凝土泥浆,完成吸料;然后分配阀600再回到第一位置,重复上述过程,连续地将混凝土泥浆压入输送管中,使混凝土泥浆通过输送管到达预定的位置。 
由于实施例一中,其第一输料孔4411和第二输料孔4412位于料斗400的底墙板440上,在一个输送缸通过相应输料孔与料斗400的容纳空间相连通时,混凝土泥浆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通过预定的输料孔流入预定输送缸中,因此,该混凝土泵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泥浆的自流性能,提高混凝土泵的吸料性能。另外,转动轴630可以承受一部分径向力,从而能够减小第一管段610前端与料斗40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分配阀600和/或料斗400由于径向作用力而产生的应力,防止分配阀600进行位置转换时分配阀600和/或料斗400受损;另外,增加转动轴630也能够提高分配阀600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满足高压泵送混凝土泥浆的需要,延长分配阀600的使用寿命。 
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理解,也可以在耐磨板441上仅设置第一输料孔4411,泵送动力机构200仅设置第一输送缸210;在分配阀60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管段620通过第一输料孔4411与第一输送缸210相连通,第一输送缸210可以通过分配阀600泵料;在分配阀600位于第二位置时,切割环621的下端面P2在与密封面P1相配合,保持分配阀600内处于密封状态,第一输送缸210可以通过第一输料孔4411与料斗400的容纳空间相连通,进行吸料;然后分配阀600返回第一位置,第一输送缸210再通过分配阀600进行泵料。 
另外,为了保持料斗400内混凝土泥浆的处于运动状态,使混凝土泥浆保持预定的性能,混凝土泵还具有搅拌机构500。请参考图10,该图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搅拌机构500包括驱动机构510、搅拌轴520和搅拌叶片530。驱动机构510可以为液压马达、电机或其他机 构;驱动机构510的输出端与搅拌轴520相连,以驱动搅拌轴520旋转,搅拌叶片530安装在搅拌轴520上,在搅拌轴520旋转时,搅拌叶片530旋转形成预定的搅拌区域;请再参考图2,搅拌机构500安装在料斗400上,使搅拌轴520位于第二管段620与前墙板410之间,并使两个搅拌叶片530分别位于分配阀600左右两侧,这样能够使位于分配阀600两侧的混凝土泥浆保持流动,并防止搅拌叶片530直接向第一输料孔4411和第二输料孔4412供给混凝土泥浆时带入空气,提高泵送效率。请参考图11,该图是实施例一混凝土泵搅拌机构与分配阀位置的关系示意图。为了避免料斗400底墙板440的上表面滞留混凝土泥浆,本例中,使搅拌机构500的搅拌叶片530形成的搅拌区域的边界与料斗400相对应的内表面相匹配,并使搅拌区域边界与底墙板440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较小的预定距离;可以根据混凝土泥浆骨料特点,使搅拌区域边界与底墙板440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值。 
请参考图12,该图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混凝土泵的分配阀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方便分配阀600的安装与拆卸,转动轴630包括前轴段631和后轴段632,前轴段631的前端与第一管段610固定,后轴段632的后端可旋转地安装后墙板430上;前轴段631的后端与后轴段632的前端通过法兰盘和紧固件相连;这样,在安装分配阀600时,可以将后轴段632与前轴段631分离,将第一管段610安装在前墙板410上后,再将后轴段632与前轴段631相连;在拆卸时,通过相反的方式,可以方便地将分配阀600拆下。可以理解,前轴段631后轴段632之间也可以用其他可拆式结构固定,比如可以是轴向延伸的凸轴和与凸轴配合的轴向孔,等等。 
为了方便下端面P2与密封面P1之间配合间隙调整,实施例二中还设置有间隙调整机构。请参考图13,该图是12中的I-I部分放大图,该图示出了混凝土泵的间隙调整机构的结构。间隙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母640;调整螺母640内端面与摆阀机构300的连接体310外端面相贴合,因此,在第一管段610中心线方向上,调整螺母640与料斗400保持相对固定。后轴段632的外端设置有螺纹杆,调整螺母640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螺纹与螺纹杆的外螺纹保持配合,且螺纹杆的外螺纹的中心线与第一管段610的中心线重合。这样,在旋转调整螺母640时,相对于调整螺母640和料斗400,分 配阀600就会沿第一管段610中心线方向移动;由于第二管段620的中线与第一管段610的中线之间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270,从而在分配阀600相对于料斗400移动时,也可以改变下端面P2与密封面P1之间的配合间隙;因此,通过调整螺母640可以方便地补偿下端面P2与密封面P1之间由于磨损而产生的间隙变化,提高混凝土泵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为了适应第二管段620相对于料斗400移动的需要,还可以使第二管段620通道在下端面P2上的开口大于第一输料孔4411和第二输料孔4412在密封面P1上的开口;本例中,第二管段620内孔孔径大于两个输料孔的孔径。可以理解,只要在第一管段610中心线方向上,调整螺母640与料斗400相对固定,并使调整螺母640与分配阀600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连,外螺纹的中心线与第一管段610的中心线重合,就能够实现调整下端面P2与密封面P1之间配合间隙的目的。调整螺母640不仅可以与后墙板430相对固定,也可以与前墙板410相对固定,并使调整螺母640与第一管段610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连。 
请参考图14,该图是实施例二混凝土泵的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方便搅拌机构500的安装与拆卸,搅拌轴520也分为三个部分,搅拌轴520包括第一轴段521、第二轴段522和第三轴段523;第一轴段521和第三轴段523外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两个侧墙板420上,其中,第一轴段521可以直接可旋转地安装在侧墙板420上,并与驱动机构510的输出端相连,也可以仅与驱动机构510的输出端相连,并使驱动机构510安装在侧墙板420上,即通过驱动机构510可旋转地安装在侧墙板420;第二轴段522两端与第一轴段521的内端和第三轴段523的内端分别通过可拆式结构相连;可拆式结构可以是相配合的法兰盘和紧固件,也可以是轴向延伸的凸轴和与凸轴配合的轴向孔,等等;两个搅拌叶片530分别安装在第一轴段521和第三轴段523上。 
请参考图15和图16,图15是另一种混凝土泵中,分配阀与耐磨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D-D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分配阀的轮廓,以清楚地表示密封面。设一通过第一管段610中心线的参考平面P0,密封面P1与参考平面P0之间具有交线,该交线为弧线,因此, 在与分配阀600摆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密封面P1也为弧形;这样,如图17所示的耐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密封面P1就形成了一个船形结构;与密封面P1相对应,在与分配阀600摆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第二管段620的下端面P2也为与密封面P1相配合的弧形结构。该结构能够使第二管段620与耐磨板411配合时,自动对正,从而方便混凝土泵的组装;在前后方向上,即与第二管段620摆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耐磨板441还能够为r形管道提供一定的支承力,防止第二管段620走偏,提高分配阀600的刚度,提高分配阀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提供上述混凝土泵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该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臂架系统,还包括上述混凝土泵;底盘为移动式底盘,臂架系统包括多个顺序铰接的臂段,和将混凝土泥浆输送到预定位置的输送管道;上述混凝土泵安装在底盘上,第一管段610的外端口与臂架系统的输送管道相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泵送系统,包括泵送动力机构(200)、料斗(400)、摆阀机构(300)和分配阀(600),所述摆阀机构(300)用于驱动分配阀(600)在预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置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阀(600)包括第一管段(610)、第二管段(620)和转动轴(630),所述第一管段(610)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料斗(400)的前墙板(410)上,内端与第二管段(620)的上端相接,所述转动轴(630)前端与所述第一管段(610)固定,并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料斗(400)的后墙板(430)上,所述转动轴(630)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段(610)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管段(620)的中线与第一管段(610)的中线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所述第二管段(620)的下端面(P2)与所述料斗(400)的底墙板(440)的密封面(P1)相配合,所述底墙板(440)上具有开口位于所述密封面(P1)上的输料孔;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管段(620)通过所述输料孔与泵送动力机构(200)的第一输送缸(210)相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输送缸(210)通过所述输料孔与所述料斗(400)的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底墙板(440)还包括耐磨板(441),所述密封面(P1)位于所述耐磨板(441)的上表面;所述密封面(P1)与参考平面(P0)的交线为弧线,所述参考平面(P0)通过所述第一管段(610)的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动力机构(200)还包括第二输送缸(220);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输送缸(220)通过所述输料孔与料斗(400)的容纳空间相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管段(620)通过所述输料孔与所述第二输送缸(22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630)外端伸出后墙板(430)外,所述摆阀机构(300)与转动轴(630)的伸出料斗(400)外的部分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阀机构(300)包括驱动油缸(330)、连接体(310)和摇臂(320),所述连接体(310)安装在转动轴(630)上,所述摇臂(320)内端与连接体(310)固定,外端与驱动油缸(330)的一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310)与转动轴(630)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齿条和齿槽,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轴(630)的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螺母(640),在所述第一管段(610)中心线方向上,所述调整螺母(640)与所述料斗(400)相对固定;所述调整螺母(640)与分配阀(600)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相连,所述外螺纹的中心线与第一管段(610)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管段(620)通道在下端面(P2)上开口大于所述输料孔在密封面(P1)上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630)包括前轴段(631)和后轴段(632),所述前轴段(631)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管段(610)固定,后端与所述后轴段(632)的前端通过可拆卸机构相连,所述后轴段(632)的后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料斗(4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构(500),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520),所述搅拌轴(520)包括第一轴段(521)、第二轴段(522)和第三轴段(523);所述第一轴段(521)和第三轴段(523)的外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料斗(400)的两个侧墙板(420)上,所述第二轴段(522)两端与第一轴段(521)的内端和第三轴段(523)的内端分别通过可拆卸机构相连。
9.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底盘、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泵送系统,所述泵送系统安装在底盘上,所述第一管段(610)的外端口与臂架系统的输送管道相连通。
CN201010249220XA 2009-12-31 2010-08-03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Active CN101881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9220XA CN101881263B (zh) 2009-12-31 2010-08-03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15792.3 2009-12-31
CN200910215792 2009-12-31
CN201010249220XA CN101881263B (zh) 2009-12-31 2010-08-03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1263A CN101881263A (zh) 2010-11-10
CN101881263B true CN101881263B (zh) 2012-06-13

Family

ID=4305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9220XA Active CN101881263B (zh) 2009-12-31 2010-08-03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1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08255U (zh) * 2010-12-16 2012-01-11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输送系统及其输送管切换装置
DE102013208101A1 (de) * 2013-05-03 2014-11-20 Putzmeister Engineering Gmbh Behälter zur Aufnahme von Dickstoffen
CN103382772B (zh) * 2013-08-02 2015-06-10 河南四建股份有限公司 泵送混凝土一机两路转换器
CN105715479A (zh) * 2016-03-29 2016-06-29 安良平 管型分配阀混凝土泵
CN114800860B (zh) * 2021-01-29 2023-05-12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搅拌装置的控制方法、搅拌装置和泵送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3413Y (zh) * 2000-08-21 2001-06-06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凝土泵的耐磨板
CN2844307Y (zh) * 2005-11-02 2006-12-06 李新良 灰砂浆输送泵
CN1882777A (zh) * 2003-09-22 2006-12-20 施维英集团公司 连续喂料的往复式泥浆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1074U (ja) * 1981-10-05 1983-04-06 株式会社新潟鐵工所 コンクリ−トポンプのホツパ
JPS61190477U (zh) * 1985-05-21 1986-11-27
JPS6240278U (zh) * 1985-08-30 1987-03-10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3413Y (zh) * 2000-08-21 2001-06-06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凝土泵的耐磨板
CN1882777A (zh) * 2003-09-22 2006-12-20 施维英集团公司 连续喂料的往复式泥浆泵
CN2844307Y (zh) * 2005-11-02 2006-12-06 李新良 灰砂浆输送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1263A (zh)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1263B (zh)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CN101787973B (zh) 混凝土泵用分配阀、混凝土泵及其控制方法和混凝土泵车
CN101881262B (zh)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CN102146913B (zh) 泵送系统及其分配阀、混凝土输送机械
US7874390B2 (en) Working machine
CN103649424A (zh) 用于施工机械的回转接头
CN103827401A (zh) 工程机械中的配管安装结构
CN101832259B (zh) 混凝土泵用分配阀及混凝土泵
CN201843346U (zh) 一种泵送机械
US8857549B2 (en) Control valve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KR20080101970A (ko) 중장비의 작업장치 제어용 유압부품 장착구조
CN203604258U (zh) 离心泵
CN101376450A (zh) 一种无源液压自动皮带纠偏机
CN212718558U (zh) 输送管道、臂架组件和作业机械
CN208089656U (zh) 液压阀组和钻机
US8714872B2 (en) Transverse spreading arrangement for a road finishing machine
CN101107447B (zh) 泵,尤其是泥浆泵
CN204754232U (zh) 泵送设备
CN219411037U (zh) 挖掘机推铲的连接和润滑装置、推铲组件和挖掘机
CN105174082A (zh) 动力传动系统及单发动机起重机
CN220522730U (zh) 一种工业充填泵
CN216690404U (zh) 混凝土泵车用可拆卸式出口套
JPS5919829Y2 (ja) 揺動型流路切換装置
CN105298789A (zh) 一种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8790806A (zh) 一种后悬置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5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2

Address after: 410100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ity, the 31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after: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31 industrial city,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atentee before: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