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5240A - 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5240A
CN101875240A CN2009100502295A CN200910050229A CN101875240A CN 101875240 A CN101875240 A CN 101875240A CN 2009100502295 A CN2009100502295 A CN 2009100502295A CN 200910050229 A CN200910050229 A CN 200910050229A CN 101875240 A CN101875240 A CN 101875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sset
welding method
reinforcement
reinforcement gusset
composite shut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502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LANGNING TECH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Original Assignee
KELANGNING TECH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LANGNING TECH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KELANGNING TECH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2009100502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52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5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5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它是将两块工作模板通过高频振荡摩擦方式焊接于一体,所述两块工作面板上的加强筋排列比较紧密,因此在高温高频振荡的作用下,两层塑料面板直接焊接成一体;位于两层塑料工作面板内的加强筋板也会在高温高频振荡作用下焊接于一体。所述两层塑料工作面板内的加强筋对应焊接,可防止一侧的木屑等杂质飞溅到另一侧。为了方便建筑模板连接成片,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上开设建筑模板连接通孔。本发明适用于工作模板的复合,焊接方便,容易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焊接两块模板使之复合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模板是结构施工中重要的施工工具,模板工程一般占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费用的20-30%,占劳动量的30-40%,占工期的40%左右。因此,模板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工程施工费用、节省劳动力和加快工程进度,对提高建筑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工程施工中,水平模板主要为木模板,包括竹胶板、木胶合板两种。垂直模板种类较多,在北京、广东、上海等施工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大钢模板为主,部分采用木模板和小钢模,其它建筑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则以小钢模为主。木模板在工程施工中应用范围最广,既可作为水平模板使用,也可作为垂直模板使用。但由于受到我国木材资源的限制,木胶合板在国内的产量不高,市场上以竹胶板及钢模板居多。但竹模板使用周转次数较少,实际使用超过10次已属不易,一般周转次数为5-8次。竹模板具有价格低廉、质轻的优势,但竹胶模板浇注出的墙面质量不高,不能满足高水准的施工要求。钢模板周转次数多,一般大于100次,但由于其价格高、比重大,不利于施工,且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大,不利于脱膜。
目前建筑模板开始朝复合材料方向发展,其具有重量轻、易于脱模、重复使用率高的优点。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比较有代表性有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200420089307.5公开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该建筑模板包括上面层、下面层与芯层,其芯层位于上面层与下面层之间,所述上面层与下面层均为玻璃钢层,玻璃钢层与芯层之间夹有胶接层。上述玻璃钢层的成型,由纤维增强材料、填料与树脂层叠复合而成,其厚度为0.5-10mm;其中纤维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布、玻璃毡或玻璃丝中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填料选用氢氧化铝、碳酸钙、玻璃微珠或针状硅灰石中至少一种;树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或聚酯树脂中至少一种的组合;经压机压制而成。芯层为蜂窝状板或泡沫芯板中的一种。胶接层是由纤维增强材料与胶粘剂固化而形成,其中纤维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布、玻璃毡或玻璃丝中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胶粘剂可选用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中一种。
现在建筑模板多采用复合模板,两块模板要通过一定的方法焊接复合于一体,使之更易被工程所使用,施工人员才能更好地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使两块模板能够焊接于一体,操作简单,焊接牢固,安全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复合模板是由两块塑料工作面板焊接在一起的,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关于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
所述两层塑料工作面板是通过高频振荡摩擦工艺焊接复合而成的,工作面板上的加强筋排列比较紧密,因此在高温高频振荡的作用下,两层塑料面板直接焊接成一体;
位于两层塑料工作面板内的加强筋板也会在高温高频振荡作用下焊接于一体。所述两层塑料工作面板内的加强筋对应焊接,可防止一侧的木屑等杂质飞溅到另一侧。
所述位于面板内的加强筋板包括围成框形的边缘加强筋板和中间加强筋板构成。中间加强筋板成十字交叉状,并与边缘的加强筋板成T字形交叉。所述加强筋板的厚度为2-6mm,在其交叉处采用圆角过渡。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与工作面板之间设置有角形加强筋。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的交汇处设置有T形连接筋板。
考虑到注塑工艺和结构强度的要求,本发明采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为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采用玻璃纤维长度为0.3-5mm短纤维。
为了方便建筑模板连接成片,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上开设建筑模板连接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两层塑料工作面板通过高频振荡摩擦焊接方式复合而成的建筑模板,更坚固耐用,使用方便;该建筑模板通过筋板进行增强,强度好,且损坏后的模板可以回收再利用,比现有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建筑模板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块工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另一块工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块工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另一块工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以下所述两个实施例均是采用高频振荡摩擦焊接方式使两块模板复合成一个整体,以便更好地被工程所用。当两块工作面板为普通的模板时,焊接部位是两块模板接触之处以及模板内的对应的加强筋板接触面;当两块工作模板内设有凸柱时,焊接部位为两块模板内的凸柱接触面。
参看图1与图2,
实施例一:两块模板为普通的模板,通过高频振荡摩擦焊接于一体,使两块模板复合成一个整体,
一种塑料焊接的建筑模板,包括两层塑料工作面板1、2及位于工作面板内的加强筋板11、21构成;
工作面板1内的加强筋板11与工作面板2内的加强筋板21对应焊接,可防止一侧的木屑等杂质飞溅到另一侧。
工作面板1与工作面板2都是塑料制的,工作面板1与工作面板2上的加强筋彼此排列比较紧密,因此通过高频振荡摩擦工艺直接焊接成一体;位于工作面板1内的加强筋板11和位于工作面板2内的加强筋板21在同样的高频振荡摩擦工艺下焊接于一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牢固又可靠的建筑模板。
所述加强筋板11和21,包括围成框形的边缘的加强筋板和中间加强筋板构成,中间加强筋板成十字交叉状,并与边缘的加强筋板成T字形交叉。加强筋板的厚度一般为2-6mm,在其交叉处采用圆角R过渡。圆角R的半径一般在0.5-2mm之间。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该建筑模板的连接成片,在边缘的加强筋板11和21上开设建筑模板连接通孔。该连接通孔的直径为6.5mm,能容M6螺栓通过。
在边缘的加强筋板与工作面板之间设置有角形加强筋。边缘的加强筋板的交汇处设置有T形连接筋板。
工作面板、加强筋板、角形加强筋、T形连接筋板是一次注塑成型的。
考虑到结构强度的要求,玻璃纤维的长度要长一点,但是玻璃纤维长度大长,将影响到其流动性,因此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2mm短纤维。
参看图3与图4,
实施例二:两块模板上设有凸柱,对凸柱进行高频振荡摩擦焊接,使两块模板复合于一体,
一种凸柱焊接式的工作面板,包括两层塑料工作面板01、02及位于工作面板内的加强筋板011、021构成;
工作面板01上的加强筋板011的加强筋与工作面板02上的加强筋板021的加强筋对应焊接,可防止一侧的木屑等杂质飞溅到另一侧。
工作面板上的加强筋排列比较稀疏,节省了加强筋的使用量,在每相邻两根加强筋的空隙间设有凸柱03,工作面板01上的凸柱03与工作面板02上的凸柱03在位置上是一一对应的。
工作面板01与工作面板02都是塑料制的,在高频振荡摩擦工艺下通过许多个凸柱03使得工作面板01与工作面板02焊接于一体;位于工作面板01内的加强筋板011和位于工作面板02内的加强筋板021在同样的高频振荡摩擦工艺下焊接于一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牢固又可靠的建筑模板。
所述加强筋板包括围成框形的边缘的加强筋板和中间加强筋板构成,中间加强筋板成十字交叉状,并与边缘的加强筋板成T字形交叉。加强筋板的厚度一般为2-6mm,在其交叉处采用圆角R过渡。圆角R的半径一般在0.5-2mm之间。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该建筑模板的连接成片,在边缘的加强筋板011和021上开设建筑模板连接通孔。该连接通孔的直径为6.5mm,能容M6螺栓通过。
在边缘的加强筋板与工作面板之间设置有角形加强筋。边缘的加强筋板的交汇处设置有T形连接筋板。
工作面板、加强筋板、角形加强筋、T形连接筋板是一次注塑成型的。
考虑到结构强度的要求,玻璃纤维的长度要长一点,但是玻璃纤维长度大长,将影响到其流动性,因此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2mm短纤维。
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一般要采用若干个顶杆将成型后的建筑模板顶出,因此工作面板在顶杆接触的部位比其他部位厚一些,并在顶杆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加强筋,这样在顶出时,不会将工作面板顶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高频振荡摩擦焊接两块模板使之复合成一个整体,所述两块模板内设有加强筋板,所述两块加强筋板也在高频振荡摩擦作用下焊接于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包括围成框形的边缘加强筋板和中间加强筋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加强筋板成十字交叉状,并与边缘的加强筋板成T字形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上开设建筑模板连接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长度为0.3-5mm短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的交汇处设置有T形连接筋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的厚度为2-6mm,在其交叉处采用圆角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与工作面板之间设置有角形加强筋。
CN2009100502295A 2009-04-29 2009-04-29 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 Pending CN1018752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02295A CN101875240A (zh) 2009-04-29 2009-04-29 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02295A CN101875240A (zh) 2009-04-29 2009-04-29 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5240A true CN101875240A (zh) 2010-11-03

Family

ID=43017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02295A Pending CN101875240A (zh) 2009-04-29 2009-04-29 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52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2477A (zh) * 2011-05-24 2011-08-17 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汽车衣帽架摩擦焊接方法
CN102615889A (zh) * 2012-03-23 2012-08-01 王建华 塑料子午空心板以及制造方法
CN103509247A (zh) * 2012-06-20 2014-01-15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候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2477A (zh) * 2011-05-24 2011-08-17 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汽车衣帽架摩擦焊接方法
CN102615889A (zh) * 2012-03-23 2012-08-01 王建华 塑料子午空心板以及制造方法
CN102615889B (zh) * 2012-03-23 2015-11-25 王建华 塑料子午空心板以及制造方法
CN103509247A (zh) * 2012-06-20 2014-01-15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候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0708B (zh) 一种建筑模板及注塑成型方法和成型模具
CN101876206A (zh) 一种全再生塑料建筑模板
CN202882408U (zh) 纤维材料增强的节材环保型轻质高强建筑模板
CN201007083Y (zh) 注塑成型的建筑模板
CN101328762A (zh) 注塑成型的大平面复合材料模板及其成型方法和成型模具
CN101875240A (zh) 一种复合模板的焊接方法
CN201003280Y (zh) 一种拼装式塑制组合模板
CN201420392Y (zh) 一种凸柱焊接式的建筑模板
CN202882401U (zh) 钢板增强的轻质高强环保节材型建筑模板
CN201420390Y (zh) 一种塑料焊接的建筑模板
CN201420386Y (zh) 一种粘接式复合模板
CN201053202Y (zh) 注塑成型的大平面复合材料模板
CN202882400U (zh) 一种建筑模板
CN201193401Y (zh) 钢框覆膜竹胶合板模板
CN206110650U (zh)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
CN201420391Y (zh) 一种凸柱粘接式的建筑模板
CN204983623U (zh) 一种钢框架木塑模板
CN2723597Y (zh) 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CN203567307U (zh) 一种混合增强型夹层板
CN101875241A (zh) 一种复合模板的粘接方法
CN201420388Y (zh) 一种塑料模板
CN201424806Y (zh) 型材板及复合建筑模板
CN101875242B (zh) 一种凸柱模板的焊接方法
CN201865332U (zh) 一种新型木塑复合建筑模板
CN201420389Y (zh) 一次性泡沫塑料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01103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