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6206B - 滚轮模块及吸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滚轮模块及吸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6206B
CN101856206B CN2009101333932A CN200910133393A CN101856206B CN 101856206 B CN101856206 B CN 101856206B CN 2009101333932 A CN2009101333932 A CN 2009101333932A CN 200910133393 A CN200910133393 A CN 200910133393A CN 101856206 B CN101856206 B CN 1018562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miting section
locating part
rollers
exhaust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33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6206A (zh
Inventor
杨玮弘
栗育仁
李威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333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56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56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6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6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62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轮模块与应用的吸尘装置。滚轮模块包含动力输出部件与滚动部件,且动力输出部件具有转轴。滚动部件连接动力输出部件,滚动部件包含滚轮、离合器及限位件。滚轮具有轴孔、垂直于轴向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形成于第一侧面的凹陷部以及形成于第二侧面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离合器具有套筒以及形成于套筒外周围的耦合部。套筒套住转轴且穿过轴孔,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耦合部之间。限位件,位于滚轮的第二侧面,且可旋转地连接于套筒。滚轮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承靠于第一限位部,且耦合部与凹陷部嵌合,使转轴利用离合器带动滚轮旋转,滚轮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嵌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耦合部与凹陷部分离。

Description

滚轮模块及吸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尘装置及其滚轮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研发具有可自动执行吸尘与自动回程充电功能的清洁机器人(或称为自走吸尘器),以取代传统上需人力操作的吸尘器。使用者只需设定清洁机器人的清扫模式,即可自动执行清洁地面的工作。 
然而,有些特殊区域,例如窗台、转角及楼梯等,由于清洁机器人所能达到的清洁效果有限,不适合用上述清洁机器人来进行清洁任务。此时,使用者必须另外准备一台传统且非自走式吸尘器来清洁上述特殊区域。 
另外,兼具有自动与手动吸尘功能的清洁机器人,当其被切换至手动吸尘模式时,外接软管的清洁机器人最好能够被自由移动,以让使用者能够利用拖行软管而将之随意地拖动。然而,由于清洁机器人的马达是经由减速齿轮组耦接至滚轮,所以滚轮会直接地受到减速齿轮组的牵制,并无法顺利地自由滚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轮模块,适用于吸尘装置,用以使其滚轮能够顺利地于动力传动模式与自由滚动模式间切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尘装置,用以切换其滚轮模块的滚轮至动力传动模式或自由滚动模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滚轮模块,适用于吸尘装置。滚轮模块包含动力输出部件与滚动部件,且动力输出部件具有转轴。滚动部件连接动力输出部件,且 沿轴向旋转。滚动部件包含滚轮、离合器及限位件。滚轮具有轴孔、垂直于轴向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形成于第一侧面的凹陷部以及形成于第二侧面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离合器具有套筒以及形成于套筒外周围的耦合部,套筒套住转轴且穿过轴孔,且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耦合部之间。限位件,位于滚轮之第二侧面,且可旋转地连接于套筒。其中,滚轮沿轴向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切换,当滚轮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承靠于第一限位部,且耦合部与凹陷部嵌合,使转轴利用离合器带动滚轮旋转,当滚轮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嵌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耦合部与凹陷部分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部包含至少一板块,且板块与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一段差,以形成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包含片件与至少一柱体,且柱体位于片件远离动力输出部件的一侧。当片件嵌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时,柱体承靠于第一限位部边缘以限制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滚动部件还包含盖体,限位件包含至少一柱体,盖体套设于柱体,以带动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滚动部件还包含固定件,固定件设置在盖体相对于限位件的另一侧,且滚轮具有至少一卡槽,固定件组装至卡槽,以限制盖体带动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是板件,滚轮具有两卡槽,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延伸并弯折而卡合于卡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凸块,盖体具有至少一孔洞,且凸块对应孔洞并嵌合于其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滚动部件还包含至少一卡扣部,卡扣部自第一限位部边缘向内切入而包含弹性臂与止挡块,其中止挡块位于弹性臂前端。当限位件嵌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时,止挡块卡固限位件,以限制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包含片件与至少一柱体,且柱体位于片件远离动力输出部件的一侧。当片件嵌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时,柱体旋入卡扣部,并承靠于止挡块,以限制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滚轮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可相对于滚轮沿轴向旋转,以嵌入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滚轮模块还包含锁固件,限位件具有通孔,锁固件依序穿过通孔、套筒与转轴而将滚动部件锁固至动力输出部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套筒的套口的形状与转轴相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套口的形状为多边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套筒与耦合部为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凹洞,滚轮具有至少一凸点,凸点位于滚轮的第二侧面,且嵌合于对应的凹洞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凸点,滚轮具有至少一凹洞,凹洞位于滚轮的第二侧面,且凸点嵌合于对应的凹洞中。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吸尘装置,其至少包含本体以及滚轮模块,且滚轮模块配置于本体的底部。滚轮模块包含动力输出部件与滚动部件。动力输出部件配置于本体内,且具有转轴。滚动部件连接动力输出部件,且沿轴向旋转。滚动部件包含滚轮、离合器及限位件。滚轮具有轴孔、垂直于轴向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形成于第一侧面的凹陷部以及形成于第二侧面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离合器具有套筒以及形成于套筒外周围的耦合部,套筒套住转轴且穿过轴孔,且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与耦合部之间。限位件,位于滚轮之第二侧面,且可旋转地连接于套筒。其中,滚轮沿轴向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切换,当滚轮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件承靠于第一限位部,且耦合部与凹陷部嵌合,使转轴利用离合器带动滚轮旋转,当滚轮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嵌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耦合部与凹陷部分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部包含至少一板块,且板块与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一段差,以形成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包含片件与至少一柱体,且柱体位于片件远离动力输出部件的一侧。当片件嵌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时,柱体承靠于第一限位部边缘以限制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滚动部件还包含盖体,限位件包含至少一柱体,盖体套设于柱体,以带动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滚动部件还包含固定件,固定件设置在盖体相对于限位件的另一侧,且滚轮具有至少一卡槽,固定件组装至卡槽,以限制盖体带动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是板件,滚轮具有两卡槽,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延伸并弯折而卡合于卡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凸块,盖体具有至少一孔洞,且凸块对应孔洞并嵌合于其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滚动部件还包含至少一卡扣部,卡扣部自第一限位部边缘向内切入而包含弹性臂与止挡块,其中止挡块位于弹性臂前端。当限位件嵌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时,止挡块卡固限位件,以限制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包含片件与至少一柱体,且柱体位于片件远离动力输出部件的一侧。当片件嵌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时,柱体旋入卡扣部,并承靠于止挡块,以限制限位件沿轴向旋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滚轮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件可相对于滚轮沿轴向旋转,以嵌入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滚轮模块还包含锁固件,限位件具有通孔,锁固件依序穿过通孔、套筒与转轴而将滚动部件锁固至动力输出部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套筒的套口的形状与转轴相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套口的形状为多边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套筒与耦合部为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凹洞,滚轮具有至少一凸点,凸点位于滚轮的第二侧面,且嵌合于对应的凹洞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凸点,滚轮具有至少一凹洞,凹洞位于滚轮的第二侧面,且凸点嵌合于对应的凹洞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吸尘装置还包含导引惰轮,配置于本体的底部。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吸尘装置的滚轮模块利用离合器的设计,以使耦合部可与凹陷部分离。因此,当吸尘装置由自动吸尘模式切换至手动吸尘模式时,滚轮可不受转矩输出部件的减速齿轮组的牵制影响,进而降低使用者拖动吸尘装置的阻力。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浅显易懂,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吸尘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吸尘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滚轮模块的分解图。 
图4是图1的滚轮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5为滚轮模块与动力输出部件于组合后于第一位置时的总成侧视图。 
图6为滚轮模块与转轴于组合后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滚轮模块沿着B-B线的剖面图。 
图8A、图9A、图10A为所示吸尘装置由自动吸尘模式切换至手动吸尘模式的操作流程图。 
图8B、图9B、图10B分别为图8A、图9A、图10A的纵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吸尘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吸尘装置的滚轮模块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滚轮模块的分解图。 
图14是图12的滚轮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吸尘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吸尘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吸尘装置10包含一本体110、一导引惰轮120以及二滚轮模块200,其中本体110仅示出其底部,而导引惰轮120以及二滚轮模块200皆配置于本体110的底部。此外,各个滚轮模块200包含一动力输出部件201与一滚动部件202。 
在实际应用时,动力输出部件201组装于本体110内,而二滚动部件202分别与二动力输出部件201结合。下文仅针对单一动力输出部件201及其对应的滚动部件202来进行说明。 
图3是图1的滚轮模块的分解图。图4是图1的滚轮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请参考图3与图4,动力输出部件201具有一转轴280。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输出部件201包含一外壳290、一设于外壳290内的驱动马达(未图示)及一设于外壳290内并耦接前述驱动马达的齿轮组(未图示)。因此,驱动马达能够利用齿轮组的转轴280来输出旋转动力。 
滚动部件202连接动力输出部件201,且沿一轴向A旋转。滚动部件202包含一离合器210、一滚轮220与一限位件230。滚轮220具有一轴孔H、垂直于轴向A的一第一侧面220a与一第二侧面220b、形成于第一侧面220a的一凹陷部221以及形成于第二侧面220b的一第一限位部222与一第二限位部224。此外,第一限位部222包含至少一板块,且此板块与第二限位部224具有一段差,以形成一容置空间(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22包含二板块,且此二板块相隔一空隙间隔配置。 
离合器210具有一套筒212与一形成于套筒212外周围的耦合部214。套筒212套住转轴280且穿过轴孔H,以使套筒212可利用转轴280驱动,而沿轴向A旋转。此外,第二限位部224位于第一限位部222与耦合部2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套筒212与耦合部214为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30位于滚轮220的第二侧面220b,且可旋转地连接于套筒212。限位件230包含一片件231与二柱体232,且这些柱体232位于片件231远离动力输出部件201的一侧,当片件231嵌入第一限位部222与第二限位部224间的容置空间(未图示)时,可限制限位件230沿轴向A方向移动,且此时柱体232承靠于第一限位部222边缘以限制限位件230沿轴向A旋转。 
此外,滚轮模块200可包含一锁固件240,而限位件230可具有一通孔234。锁固件240可依序穿过通孔234、套筒212与转轴280,而将滚轮模块200锁固至动力输出部件201。再者,套筒212的一套口212a的形状可以与转轴280相符。此外,套口212a的较佳形状为多边形,以使套口212a与转轴28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动。 
图5为滚轮模块与动力输出部件于组合后于第一位置时的总成侧视图,而图6为滚轮模块与转轴于组合后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图7为图6的滚轮模块沿着B-B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5、图6与图7,当吸尘装置10(所示于图1与图2中)处于自动吸尘模式时,滚轮220位于一第一位置。此时,限位件230承靠于第一限位部222,耦合部214与凹陷部221嵌合。更详细地说,限位件230的二凹洞235与位于滚轮220的第二侧面220b的二凸点227相互卡合,以使限位件230不再旋转,进而可使转轴280利用离合器210带动滚轮220旋转。 
此外,在另一未图示的实施例中,限位件也可具有至少一凸点,而滚轮具有至少一凹洞,且此凹洞位于第一限位部上。利用凹洞与凸点互相卡合,以使限位件不再旋转。 
如此一来,吸尘装置10(所示于图1与图2中)可利用二滚轮模块200而随意地变更移动方向,以配合一安装于吸尘装置10的本体110内的吸尘单元(未图示)来自动清洁地面。 
以下将进一步地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吸尘装置10的滚轮模块200的细部结构,以及吸尘装置10由自动吸尘模式切换为手动吸尘模式的操作方式。 
图8A、图9A、图10A为所示吸尘装置由自动吸尘模式切换至手动吸尘模式的操作流程图。图8B、图9B、图10B分别为图8A、图9A、图10A的纵剖面图。如图8A与图8B所示,首先,限位件230可相对于滚轮220绕着轴向A顺时针旋转一角度(例如:60度),以使原本承靠第一限位部222的限位件230不再承靠第一限位部222。更进一步地说,利用将盖体250旋转扭开,以使限位件230的凹洞235(所示于图4與图7中)移离第一限位部222上的凸点227。此外,限位件230的片件231是对准第一限位部222的两板块间的空隙,因而不再承靠于第一限位部222。 
请参考图3、图8A与图8B。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更顺畅地转动限位件230,本实施例的滚动部件202可包含一盖体250。限位件230具有位于远离动力输出部件201一侧的二柱体232。盖体250可套设于这些柱体232,以便于带动限位件230绕着轴向A旋转。然而,为了清楚呈现滚轮模块200的细部结构,故在图8A、图9A与图10A中,盖体250沿着轴向A分离滚轮220。 
接着,请参考图4、图9A与图9B,由于限位件230不再承靠第一限位部222,因此滚轮220可沿着轴向A相对远离动力输出部件201的方向移动一距离。此时,滚轮220位于一第二位置,限位件230承靠第二限位部224,并且耦合部214与凹陷部221分离。 
请参考图3、图4、图10A与图10B,限位件230承靠第二限位部224之后,限位件230可相对于滚轮220绕着轴向A顺时针旋转另一角度(例如再转动60度)。限位件230的片件231嵌入于第一限位部222与第二限位部224之间。至此,吸尘装置10已由自动吸尘模式切换为手动吸尘模式。 
此时,动力输出部件201无法利用转轴280与离合器210驱动滚轮220绕着轴向A转动。因此,滚轮220可不受动力输出部件201的减速齿轮组的牵制影响,进而降低使用者拖动吸尘装置10的阻力。 
此外,为了使限位件230能够稳固地嵌合于第一限位部222与第二限位部22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滚动部件202可包含多个卡扣部260,且这些卡扣部260对应限位件230的这些柱体232配置,以提供限位件230良好的固定效果。详细而言,卡扣部260自第一限位部222边缘向内切入而包含一弹性臂262与一止挡块264,其中止挡块264位于弹性臂262前端。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块264前端入口处的宽度相较于柱体232的直径小,因此当限位件230相对于滚轮220绕着轴向A顺时针旋转另一角度时,限位件230的片件231会嵌入于第一限位部222与第二限位部224之间,而柱体232会挤压止挡块264与第一限位部222的边缘,接着将弹性臂262稍微向外挠性撑开。 
接着,利用弹性臂262的弹性恢复力,柱体232旋入卡扣部260,并承靠于止挡块264,以限制限位件230继续绕着轴向A旋转。值得注意的是:弹性臂262前端、止挡块264与第一限位部222之间的宽度大约与柱体232的直径相同。此外,弹性臂262后端的狭缝宽度则比柱体232的直径小,以稳固地将柱体232固定于卡扣部260与第一限位部222之间。另外,根据上述图8A至图10A所示的步骤反向操作,吸尘装置10即可再由手动吸尘模式切换为自动吸尘模式。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吸尘装置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吸尘装置的滚轮模块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滚轮模块的分解图。图14是图12的滚轮模块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1至图14,本实施例的吸尘装置10’的结构大致上与上述实施例的吸尘装置10相同,而二者不同之处如下述。 
在本实施例中,吸尘装置10’的滚动部件202’可包含一固定件270,其设 置在盖体250相对于限位件230的另一侧。固定件270可组装至滚轮220的卡槽226内,以限制盖体250带动限位件230沿轴向A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70可以是板件,而板件的两端分别弯折而卡合于卡槽226。另外,固定件270可具有至少一凸块272,而盖体250可具有至少一孔洞252。凸块272可对应孔洞252并嵌合于其中,以限制盖体250带动限位件230沿旋转轴A旋转。 
此外,欲将吸尘装置10’由自动吸尘模式切换为手动吸尘模式时,只需先将固定件270取下即可。接下来的步骤则如同图8A、图9A、图10A的操作流程所示。 
综上所述,依照本发明,当吸尘装置从自动吸尘模式切换至手动吸尘模式时,离合器的耦合部与凹陷部将从相互嵌合至相互分离,所以转矩输出部件无法利用转轴与离合器来驱动滚轮转动。如此一来,滚轮可不受转矩输出部件的减速齿轮组的牵制影响而处于自由滚动状态,进而降低使用者拖动吸尘装置的阻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的技术方案并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8)

1.一种滚轮模块,适用于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滚轮模块包含:
动力输出部件,具有转轴;以及
滚动部件,连接上述动力输出部件,且沿轴向旋转;上述滚动部件包含:
滚轮,具有轴孔、垂直于上述轴向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形成于上述第一侧面的凹陷部以及形成于上述第二侧面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
离合器,具有套筒以及形成于上述套筒外周围的耦合部;上述套筒套住上述转轴且穿过上述轴孔,上述第二限位部位于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耦合部之间;以及
限位件,位于上述滚轮的上述第二侧面,且可旋转地连接于上述套筒,
其中上述滚轮沿上述轴向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切换,当上述滚轮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限位件承靠于上述第一限位部,上述耦合部与上述凹陷部嵌合,使上述转轴利用上述离合器带动上述滚轮旋转,当上述滚轮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限位件嵌入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第二限位部间,上述耦合部与上述凹陷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第一限位部包含至少一板块,且上述板块与上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段差,以形成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限位件包含片件与至少一柱体,且上述柱体位于上述片件远离上述动力输出部件的一侧,当上述片件嵌入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第二限位部间时,上述柱体承靠于上述第一限位部边缘以限制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滚动部件还包含盖体,上述限位件包含至少一柱体,上述盖体套设于上述柱体,以带动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滚动部件还包含固 定件,上述固定件设置在上述盖体相对于上述限位件的另一侧,且上述滚轮具有至少一卡槽,上述固定件组装至上述卡槽,以限制上述盖体带动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固定件是板件,上述滚轮具有两个卡槽,上述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延伸并弯折而卡合于上述这些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凸决,上述盖体具有至少一孔洞,且上述凸块对应上述孔洞并嵌合于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滚动部件还包含至少一卡扣部,上述卡扣部自上述第一限位部边缘向内切入而包含弹性臂与止挡块,其中上述止挡块位于上述弹性臂前端,当上述限位件嵌入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第二限位部间时,上述止挡块卡固上述限位件,以限制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限位件包含片件与至少一柱体,且上述柱体位于上述片件远离上述动力输出部件的一侧,当上述片件嵌入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第二限位部间时,上述柱体旋入上述卡扣部,并承靠于上述止挡块,以限制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当上述滚轮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限位件可相对于上述滚轮沿上述轴向旋转,以嵌入于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第二限位部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滚轮模块还包含锁固件,上述限位件具有通孔,上述锁固件依序穿过上述通孔、上述套筒与上述转轴而将上述滚动部件锁固至上述动力输出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套筒的套口的形状与上述转轴相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滚轮模块,其特征是,上述套口的形状为多 
1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限位件包含片件与至少一柱体,且上述柱体位于上述片件远离上述动力输出部件的一侧,当上述片件嵌入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第二限位部间时,上述柱体承靠于上述第一限位部边缘以限制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滚轮模块还包含盖体,上述限位件包含至少一柱体,上述盖体套设于上述柱体,以带动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滚轮模块还包含固定件,上述固定件设置在上述盖体相对于上述限位件的另一侧,且上述滚轮具有至少一卡槽,上述固定件组装至上述卡槽,以限制上述盖体带动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固定件是板件,上述滚轮具有两个卡槽,上述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延伸并弯折而卡合于上述这些卡槽。
1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凸块,上述盖体具有至少一孔洞,且上述凸块对应上述孔洞并嵌合于其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滚轮模块还包含至少一卡扣部,上述卡扣部自上述第一限位部边缘向内切入而包含弹性臂与止挡块,其中上述止挡块位于上述弹性臂前端,当上述限位件嵌入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第二限位部间时,上述止挡块卡固上述限位件,以限制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限位件包含片件与至少一柱体,且上述柱体位于上述片件远离上述动力输出部件的一侧,当上述片件嵌入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第二限位部间时,上述柱体旋入上述卡扣部,并承靠于上述止挡块,以限制上述限位件沿上述轴向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当上述滚轮位于上述 第二位置时,上述限位件可相对于上述滚轮沿上述轴向旋转,以嵌入于上述第一限位部与上述第二限位部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滚轮模块还包含锁固件,上述限位件具有通孔,上述锁固件依序穿过上述通孔、上述套筒与上述转轴而将上述滚动部件锁固至上述动力输出部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套筒的套口的形状与上述转轴相符。
2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套口的形状为多边形。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套筒与上述耦合部为一体成型。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凹洞,上述滚轮具有至少一凸点,上述凸点位于上述滚轮的上述第二侧面,且嵌合于对应的上述凹洞中。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凸点,上述滚轮具有至少一凹洞,上述凹洞位于上述滚轮的上述第二侧面,且上述凸点嵌合于对应的上述凹洞中。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吸尘装置还包含导引惰轮,配置于上述本体的底部。 
CN2009101333932A 2009-04-09 2009-04-09 滚轮模块及吸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6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33932A CN101856206B (zh) 2009-04-09 2009-04-09 滚轮模块及吸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33932A CN101856206B (zh) 2009-04-09 2009-04-09 滚轮模块及吸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6206A CN101856206A (zh) 2010-10-13
CN101856206B true CN101856206B (zh) 2012-03-14

Family

ID=42942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33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6206B (zh) 2009-04-09 2009-04-09 滚轮模块及吸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5620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502A (zh) * 1999-06-19 2001-08-15 韩基焕 自驱动的自动吸尘器
CN1330523A (zh) * 1998-12-18 2002-01-09 戴森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
US7246405B2 (en) * 2003-10-09 2007-07-24 Jason Yan Self-moving vacuum cleaner with moveable intake nozzle
DE202008012089U1 (de) * 2007-09-27 2008-11-13 Seb S.A. Aufwickler für Elektrokabel eines Staubsaug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0523A (zh) * 1998-12-18 2002-01-09 戴森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
CN1308502A (zh) * 1999-06-19 2001-08-15 韩基焕 自驱动的自动吸尘器
US7246405B2 (en) * 2003-10-09 2007-07-24 Jason Yan Self-moving vacuum cleaner with moveable intake nozzle
DE202008012089U1 (de) * 2007-09-27 2008-11-13 Seb S.A. Aufwickler für Elektrokabel eines Staubsaug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6206A (zh) 201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6246B2 (ja) パイプ掃除ロボット
EP1935308A2 (en) Cleaning Robot with Corner Cleaning Unit
SE524972C2 (sv) Drivapparat för en robotrengörare
CN112108468B (zh) 自动变径式管道清扫机器人
US10480205B2 (en) Components of automatic pool cleaners
US10913310B1 (en) Robotic floor cleaning device with expandable wheels
KR20160104624A (ko) 힌지형 차량 새시
JP2013052779A (ja) 展開車輪
KR20120099178A (ko) 캐니스터형 진공청소기
KR20170086401A (ko) 비 전기식 회전 타입 걸레 청소기
AU2011301398B2 (en) Drive system for a cleaning unit, and cleaning unit
CN101856206B (zh) 滚轮模块及吸尘装置
EP3150097A1 (en) Cleaning robot having improved running and cleaning capacities
JP2009507582A (ja) 身体障害者用の車両
KR200435592Y1 (ko) 호스 가이드 장치
JP2007112184A (ja) トー角・キャンバー角可変機構
CN102305250B (zh) 双向离合器
CN107838140A (zh) 一种管道清洁器
CN201337401Y (zh) 一种清洁地面用的尘推
CN211432716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04482956U (zh) 一种干菇碾压加工装置
US8827012B1 (en) Automated clean machine with a steering mechanism
CN102826148A (zh) 弹性复位机构及其自平衡两轮车转向装置
JP6884382B2 (ja) 管内走行装置
CN110811419A (zh) 一种具有带传动组件的清洁用地刷及其传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