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4674A -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 Google Patents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4674A
CN101854674A CN201010004570A CN201010004570A CN101854674A CN 101854674 A CN101854674 A CN 101854674A CN 201010004570 A CN201010004570 A CN 201010004570A CN 201010004570 A CN201010004570 A CN 201010004570A CN 101854674 A CN101854674 A CN 101854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transmission rate
maximum allowable
travelling carriage
allowabl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4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臼田昌史
尤密斯安尼尔
中村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54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46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送速度控制方法,具有:无线基站利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AGCH)向移动台(UE)通知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步骤;无线线路控制台(RNC)通过第3层信令向移动台(UE)指示降低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步骤;和移动台(UE)根据来自无线线路控制台(RNC)的指示降低最大允许传送速度,并根据降低后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控制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步骤。这样,不但可以抑制由进行软切换的移动台所引起的干涉并提高单元整体的吞吐量,还能减缓移动台的复杂性。

Description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进行控制的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构成为:在从移动台UE对无线基站NodeB的上行链路中,鉴于无线基站NodeB的无线资源、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移动台UE的发送功率、移动台UE的发送处理性能或上层应用程序所需的传送速度等,决定单个信道的传送速度,根据第3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 Layer)的消息,对移动台UE及无线基站NodeB的每一个发出所决定的单个信道传送速度的通知。
在此,无线线路控制台RNC存在于无线基站NodeB的高层,是控制无线基站NodeB或移动台UE的装置。
一般,数据通信与声音通话、TV通话相比,通话量(traffic)多种情况下成批地(burst)产生,因而希望高速变更将数据通信所采用的信道的传送速度。
然而,如图11所示,由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通常统一控制很多无线基站NodeB,故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处理负载或处理延迟等理由,存在对信道传送速度高速(例如1~100ms左右)进行变更控制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即使可以对信道传送速度高速进行变更控制,也存在装置的安装成本或网络的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的问题。
因此,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信道传送速度在数百ms~数s数量级下进行变更控制成为惯例。
因此,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如图12(a)所示,在进行成批(burst)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是如图12(b)所示,容忍低速、高延迟及低传送效率的状态来发送数据,还是如图12(c)所示,确保有高速通信用的无线资源,而容忍空闲时间的无线频带资源或无线基站NodeB中的硬件资源浪费的情况下来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2中,在纵轴的无线资源中,适用上述的无线频带资源及硬件资源双方。
因此,在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国际标准化团体的“3GPP”及“3GPP2”中,为了有效利用无线资源,探讨无线基站NodeB与移动台UE之间的第1层及MAC子层(第2层)中的高速无线资源控制方法。以下将该探讨或所探讨的功能总称为“增强上行链路(EUL:EnhancedUplink)”。
一直以来,“增强上行链路”中所探讨的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如下大致可分为3种。以下,对该无线资源控制方法进行概述。
第一,探讨了被称为“Time & Rate Control”的无线资源控制方法。
在该无线资源控制方法中,无线基站NodeB在每个规定的定时决定许可用户数据的发送的移动台UE及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与移动台ID一起通知与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或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相关的信息。
而且,由无线基站NodeB指定的移动台UE以所指定的定时及传送速度(或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范围内)来进行用户数据的发送。
第二,探讨了被称为“Rate Control per UE”的无线资源控制方法。
在该无线资源控制方法中,各移动台UE只要有应该向无线基站NodeB发送的用户数据就可以发送该用户数据,但关于该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按照每个发送帧或每多个发送帧,由无线基站NodeB决定后通知给各移动台UE。
在此,无线基站NodeB在通知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之际,通知该定时内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本身、或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相对值(例如Up/Down/Hold指令)的三种值。
第三,探讨了被称为“Rate Control per Cell”的无线资源控制方法。
在该无线资源控制方法中,无线基站NodeB向通信中的移动台UE通知共同的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或计算该传送速度所需要的信息,各移动台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来决定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Time & Rate Control”及“Rate Control per UE”理想上可以成为改善上行链路中的无线容量的最佳控制方法,但由于需要在掌握了滞留于移动台UE的缓冲器中的数据量或移动台UE中的发送功率等基础上,分配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故存在无线基站NodeB的控制负载增大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这些无线资源控制方法中,存在因控制信号的交换所引起的开销增大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Rate Control per Cell”有以下优点:由于无线基站NodeB通知对单元为共同的信息,各移动台UE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而自发地求取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故无线基站NodeB的控制负载少。
然而,由于无线基站NodeB需要构成为无论哪个移动台UE发送来上行链路中的用户数据都可以接收,故为了有效利用上行链路中的无线容量,存在无线基站NodeB的装置规模增大这样的问题。
因此,例如,如非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以下方案:移动台UE通过从预先通知的初始传送速度开始,根据规定的规则,使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增加,从而可以防止无线基站NodeB过度分配无线容量,结果可以防止无线基站NodeB的装置规模增大(Autonomous ramping法)。
在该方式中,无线基站NodeB根据各单元中的硬件资源或无线资源(例如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决定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或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相关的参数。以下同样),以控制通信中的移动台的用户数据传送速度。以下,对基于硬件资源的控制方式及基于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的控制方式具体进行说明。
在基于硬件资源的控制方式中,构成为:无线基站NodeB对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通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无线基站NodeB在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中的用户数据传送速度升高,硬件资源变得不足的情况下,将最大允许传送速度设定得较低,以便不产生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
另一方面,无线基站NodeB对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中的用户数据传送结束的情况等,在硬件资源出现富余时,再度将最大允许传送速度设定得较高。
此外,在基于上行链路的干涉量的控制方式中,构成为:无线基站NodeB对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通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无线基站NodeB在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中的用户数据传送速度升高,上行链路中的测定干涉量(例如,噪声增加量)超过允许值(例如,最大允许噪声增加量)的情况下,将最大允许传送速度设定得较低,以使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收纳在允许值内(参照图13)。
另一方面,无线基站NodeB在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中的用户数据传送结束了的情况等下,在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例如,噪声增加量)收纳在允许值(例如,最大允许噪声增加量)内且出现富余时,再度将最大允许传送速度设定得较高(参照图13)。
另外,如图14所示,提出了如下方案(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在采用了Autonomous ramping法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进行软切换(SHO)时,服务单元(例如单元#4)中的MAC-e功能对移动台UE采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E-DCH Absolute rate Grant Channel),在通知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同时,非服务单元(例如单元#3)中的MAC-e功能对移动台UE采用相对速度控制信道(E-RGCH:E-DCH Relative rate Grant Channel),指示基于“Down指令”或“Don’t care指令”两种指令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抑制。
这样,通过降低进行软切换的移动台UE中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进行干涉的降低,从而可以使单元整体的传送效率(吞吐量)提高。
然而,在现有的采用了Autonomous ramping法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UE每隔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从一个以上的单元接收相对速度控制信道(E-RGCH),由于需要对接收到的相对速度控制信道(E-RGCH)进行高速控制,故存在移动台UE的复杂性增大这样的问题。
非专利文献1:3GPP TSG-RAN R1-040773;
非专利文献2:3GPP TSG-RAN R2-0505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可以抑制由进行软切换的移动台所引起的干涉,不但能提高单元整体的吞吐量,还可以减缓移动台的复杂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送速度控制方法,控制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具有:无线基站利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向移动台通知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步骤;无线线路控制台通过第3层信令向所述移动台指示降低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步骤;和所述移动台根据来自所述无线线路控制台的指示,降低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并根据降低后的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无线线路控制台在软切换设定请求中指示降低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所述移动台在软切换开始时,根据降低后的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台,发送上行用户数据,具备:绝对速度控制信道接收部,其接收从无线基站发送的绝对速度控制信道,取得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第3层信令接收部,其接收来自无线线路控制台的第3层信令,检测出指示了降低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状况;和传送速度控制部,其根据来自所述无线线路控制台的指示,降低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并根据降低后的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第3层信令接收部从来自所述无线线路控制台的软切换设定请求中,检测出指示了降低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状况;所述传送速度控制部在软切换开始时根据降低后的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线线路控制台,用于对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进行控制的传送速度控制方法中,具备无线线路控制台利用第3层信令向移动台指示降低由无线基站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通知的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指示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指示部在软切换设定请求中指示降低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不但可以抑制由进行软切换的移动台所引起的干涉并提高单元整体的吞吐量,还能减缓移动台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的功能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MAC-e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中的MAC-e及第1层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部分)的功能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中的MAC-e及第1层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部分)的MAC-e功能部的功能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线路控制台的功能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1是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成批数据之际的动作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中的传送速度之际的动作的图;
图14是表示由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发送的信道的一例的图。
图中:1-交换台,NodeB-无线基站,11-HWY接口,12、33-基带信号处理部,123-MAC-e及第1层处理部,123a-DPCCH RAKE部,123b-DPDCH RAKE部,123c-E-DPCCH RAKE部,123d-E-DPDCHRAKE部,123e-HS-DPCCH RAKE部,123g-TFCI译码器部,123h、123m-缓冲器,123i、123n-再逆扩散部,123j、123p-FEC译码器部,123k-E-DPCCH译码器部,123l-MAC-e功能部,123l1-接收处理命令部,123l2-HARQ管理部,123l3-调度部,123o-HAQR缓冲器,123q-MAC-hs功能部,13、56-呼叫控制部,14-收发部,15-放大器部,16、35-收发天线,UE-移动台,31-总线接口,32-呼叫处理部,33a-RLC处理部,33b-MAC-d处理部,33c-MAC-e处理部,33c1-E-TFCI选择部,33c2-HARQ处理部,33d-第1层处理部,34-RF部,RNC-无线线路控制台,51-交换台接口,52-RLC层处理部,53-MAC层处理部,54-媒体信号处理部,55-无线基站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乃至图8,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而且,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具备多个无线基站NodeB#1乃至#5、和无线线路控制台RNC。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将经由上行链路而由移动台UE发送的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自动上升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中采用“HSDPA”,在上行链路中采用“EUL(增强上行链路)”。而且,在“HSDPA”及“EUL”中,进行基于HARQ的再送控制(N处理停止并等待)。
因此,在上行链路中,采用由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及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构成的增强专用物理信道、和由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及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Physical Control Channel)构成的专用物理信道。
在此,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发送用于规定E-DPDCH的发送格式(发送块尺寸等)的发送格式编号、HARQ相关的信息(再送次数等)、调度相关的信息(移动台UE中的发送功率或缓冲器滞留量等)等EUL用控制数据。
此外,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被映射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根据用该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发送的EUL用控制数据来发送移动台UE用的上行用户数据。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发送用于RAKE合成或SIR测定等的导频符号(pilot symbol)、用于识别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的发送格式的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下行链路中的发送功率控制位等的控制数据。
另外,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被映射到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根据用该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发送的控制数据,发送移动台UE用的上行用户数据。其中,在移动台UE中不存在应该发送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不被发送。
此外,在上行链路中,也可以利用采用了HSPDA的情况下所需的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High 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Channel)。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发送在下行链路中测出的信道品质识别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或HSDPA用送达确认信号(Ask或Nack)。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台UE具备:总线接口31、呼叫处理部32、基带处理部33、RF部34与收发天线35。
其中,这些功能可以作为硬件独立存在,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一体化,还可以由软件的处理(process)来构成。
总线接口31构成为将从呼叫处理部32输出的用户数据转送到其他功能部(例如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功能部)。另外,总线接口部31构成为将从其他功能部(例如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功能部)发送来的用户数据转送到呼叫处理部32。
呼叫处理部32构成为进行用于收发用户数据的呼叫控制处理。
基带信号处理部33构成为:对从RF部34发送的基带信号实施包含逆扩散处理或RAKE合成处理或FEC译码处理的第1层处理、包含MAC-e处理或MAC-d处理的MAC处理、和RLC处理,将所取得的用户数据发送到呼叫处理部32。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33构成为:对从呼叫处理部22发送来的用户数据实施RLC处理、MAC处理或第1层处理后,生成基带信号并发送到RF部34。
对基带信号处理部33的具体功能将在后面说明。RF部34构成为:对经由收发天线35接收的无线频带的信号实施检波处理、滤波处理或量化处理后,生成基带信号,并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33。再有,RF部34构成为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33发送来的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带的信号。
如图2所示,基带信号处理部33具备:RLC处理部33a、MAC-d处理部33b、MAC-e处理部33c和第1层处理部33d。
RLC处理部33a构成为:对从呼叫处理部32发送来的用户数据实施第2层的高位层中的处理(RLC处理),并发送到MAC-d处理部33b。
MAC-d处理部33b构成为:通过根据发送了上行用户数据的逻辑信道来赋予信道识别符头部,从而生成上行链路中的发送格式。
如图3所示,MAC-e处理部33c具备E-TFC选择部33c1和HARQ处理部33c2。
E-TFC选择部33c1构成为:根据从无线基站NodeB发送的调度信号,决定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的发送格式(E-TFC)。
另外,E-TFC选择部33c1向第1层处理部33d发送针对所决定的发送格式之发送格式信息(发送数据块尺寸、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与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的发送功率比等),同时将所决定的发送格式信息发送到HARQ处理部33c2。
在此,调度信号包含由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发送的该移动台UE中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例如最大允许发送数据块尺寸、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与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的发送功率比的最大值(最大允许发送功率比)等)的绝对值等。
在此,E-TFC选择部33c1构成为根据从无线基站NodeB由调度信号通知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控制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例如,E-TFC选择部33c1也可以构成为:在达到从无线基站NodeB由调度信号通知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之前,增加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此外,E-TFC选择部33c1也可以构成为:以从无线基站NodeB由调度信号通知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发送上行用户数据。
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中包含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相关的参数。
该调度信号是在该移动台UE所处范围内的单元中被通知的信息,包含对处在该单元的范围内的全部移动台UE或处在该单元的范围内的特定组的移动台的控制信息。
HARQ处理部33c2构成为:进行“N处理的停止并等待”的处理管理,根据从无线基站NodeB发送的送达确认信号(上行数据用的Ack/Nack)来进行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
具体讲,HARQ处理部33c2根据由无线基站NodeB发送的送达确认信号(上行用户数据用的Ack/Nack),判断该无线基站NodeB进行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接收处理是否成功。
而且,HARQ处理部33c2在从无线基站NodeB对HARQ处理发送的送达确认信号为Ack的情况下(即上行用户数据的接收成功的情况下),发送HARQ处理中的新的上行用户数据。
或者,HARQ处理部33c2在从无线基站NodeB对HARQ处理发送的送达确认信号为Nack的情况下(即上行用户数据的接收不成功的情况下),重新发送HARQ处理中的上行用户数据。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NodeB具备:HWY接口11、基带信号处理部12、呼叫控制部13、1个或多个收发部14、1个或多个放大器部15和1个或多个收发天线16。
HWY接口11是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的接口。具体讲,HWY接口11构成为: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接收经由下行链路发送到移动台UE的用户数据,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2。另外,HWY接口11构成为: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接收对无线基站NodeB的控制数据,并输入到呼叫控制部13。
此外,HWY接口11构成为: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2取得经由上行链路而从移动台UE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所包含的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无线线路控制台RNC。进一步,HWY接口11构成为:从呼叫控制部13取得对无线线路控制台RNC的控制数据,并发送到无线线路控制台RNC。
基带信号处理部12构成为:对从HWY接口11取得的下行用户数据实施MAC-e处理或第1层处理,生成基带信号并转送到收发部14。
在此,下行链路中的MAC-e处理中包含HARQ处理、调度处理或传送速度控制处理等。再有,下行链路中的第1层处理中包含用户数据的信道编码处理或扩散处理等。
还有,基带信号处理部12构成为对从收发部14取得的基带信号实施第1层处理或MAC-e处理,提取上行用户数据,并转送到HWY接口11。
在此,上行链路中的MAC-e中包含HARQ处理、调度处理、传送速度控制处理或头部废弃处理等。此外,上行链路中的第1层处理中包含逆扩散处理、RAKE合成处理或纠错译码处理等。
对基带信号处理部12的具体功能将在后面说明。此外,呼叫控制部13根据从HWY接口11取得的控制数据进行呼叫控制处理。
收发部14构成为: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2取得的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带信号(下行链路信号)的处理,并发送到放大器部15。另外,收发部14构成为:实施将从放大器部15取得的无线频带信号(上行链路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2。
放大器部15构成为:对从收发部14取得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放大,并经由收发天线16发送到移动台UE。此外,放大器部15构成为:对由收发天线16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放大,并发送到收发部14。
如图5所示,基带信号处理部12具备MAC-e及第1层处理部123。
MAC-e及第1层处理部123构成为:对从收发部14取得的基带信号进行逆扩散处理、RAKE合成处理、纠错译码处理或HARQ处理等。
其中,这些功能在硬件上没有明确分开,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如图6所示,MAC-e及第1层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部分)123具备:DPCCH RAKE部123a、DPDCH RAKE部123b、E-DPCCH RAKE部123c、E-DPDCH RAKE部123d、HS-DPCCH RAKE部123e、TFCI译码器部123g、缓冲器123h、123m、再逆扩散部123i、123n、FEC译码器部123j、123p、E-DPCCH译码器部123k、MAC-e功能部123l、HARQ缓冲器123o、MAC-hs功能部123q。
E-DPCCH RAKE部123c构成为:对从收发部14发送的基带信号内的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实施逆扩散处理、使用了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所包含的导频符号(pilot symbol)的RAKE合成处理。
E-DPCCH译码器部123k构成为:对E-DPCCH RAKE部123c的RAKE合成输出实施译码处理,取得发送格式编号或与HARQ相关的信息或与调度相关的信息等,并输入到MAC-e功能部123l中。
E-DPDCH RAKE部123d构成为:对从收发部14发送的基带信号内的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实施采用了从MAC-e功能部123l发送的发送格式信息(代码数)的逆扩散处理、和采用了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所包含的导频符号的RAKE合成处理。
缓冲器123m构成为:根据从MAC-e功能部123l发送的发送格式信息(符号数),储存E-DPDCH RAKE部123d的RAKE合成输出。
再逆扩散部123n构成为:根据从MAC-e功能部123l发送的发送格式信息(扩散率),对储存在缓冲器123m内的E-DPDCH RAKE部123d的RAKE合成输出实施逆扩散处理。
HARQ缓冲器123o构成为:根据从MAC-e功能部123l发送的发送格式信息,储存再逆扩散部123n的逆扩散处理输出。
FEC译码器部123p构成为:根据从MAC-e功能部123l发送的发送格式信息(发送数据块尺寸),对储存在HARQ缓冲器123o内的再逆扩散部123n的逆扩散处理输出实施纠错译码处理(FEC译码处理)。
MAC-e功能部123l构成为:根据从E-DPCCH译码器部123k取得的发送格式编号、与HARQ相关的信息或与调度相关的信息,计算发送格式信息(代码数、符号数、扩散率或发送数据块尺寸等)并输出。
另外,MAC-e功能部123l如图7所示,具备:接收处理命令部123l1、HARQ管理部123l2和调度部123l3。
接收处理命令部123l1构成为:将从E-DPCCH译码器部123k输入的发送格式编号、与HARQ相关的信息或与调度相关的信息发送到HARQ管理部123l2。
另外,接收处理命令部123l1构成为:将从E-DPCCH译码器部123k输入的与调度相关的信息发送到调度部123l3。
此外,接收处理命令部123l1构成为:输出从E-DPCCH译码器部123k输入的发送格式编号所对应的发送格式信息。
HARQ管理部123l2根据从FEC译码器部123p输入的CRC结果,判断上行用户数据的接收处理是否成功。而且,HARQ管理部123l2根据该判断结果来生成送达确认信号(Ack或Nack),并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2的下行链路用构成部分。另外,HARQ管理部123l2在上述判断结果为OK的情况下,将从FEC译码器部123p输入的上行用户数据发送到无线线路控制台RNC。
此外,HARQ管理部123l2在上述判断结果为OK的情况下,清除储存在HARQ缓冲器123o内的软判断信息。另一方面,HARQ管理部123l2在上述判断结果为NG的情况下,将上行用户数据储存在HARQ缓冲器123o内。
再有,HARQ管理部123l2将上述判断结果转送到接收处理命令部123l1,接收处理命令部123l1根据接收到的判断结果,将下一TTI应该具备的硬件资源通知给E-DPDCH RAKE部123d及缓冲器123m,进行用于在HARQ缓冲器123o中资源确保的通知。
还有,接收处理命令部123l1对缓冲器123m及FEC译码器部123p,按每个TTI,在储存于缓冲器123m内的上行用户数据存在的情况下,在对与HARQ缓冲器123o所储存的该TTI相当的处理中的上行用户数据、和新接收到的上行用户数据相加后,向HARQ缓冲器123o及FEC译码器部123p发出指示,进行FEC译码处理。
进而,调度部123l3根据无线基站NodeB的上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或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噪声增加量)等,对基带信号处理部12的下行链路用构成部分发出指示,通知包含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最大允许发送数据块尺寸或最大允许发送功率比等)的调度信号。
具体讲,调度部123l3构成为:根据从E-DPCCH译码器部123k发送的调度相关的信息(上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决定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以控制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以下,对基于硬件资源的控制方式及基于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的控制方式具体进行说明。
在基于硬件资源的控制方式中,调度部123l3构成为:对连接在属下单元的移动台UE,通过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通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调度部123l3在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中的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升高,硬件资源变得不足的情况下,将最大允许传送速度设定得较低,以便不会产生硬件资源不足。
另一方面,调度部123l3在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中的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结束的情况等下,在硬件资源富余时,再度将最大允许传送速度设定得较高。
另外,在基于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的控制方式中,调度部123l3构成为:对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通过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来通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调度部123l3在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中的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升高,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例如噪声增加量)超过允许值(例如最大允许噪声增加量)的情况下,将最大允许传送速度设定得较低,以使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收纳在允许值内(参照图13)。
另一方面,调度部123l3在连接在属下单元下的移动台UE中的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结束的情况等下,上行链路中的干涉量(例如噪声增加量)收纳在允许值(例如最大允许噪声增加量)范围内并出现富余时,再度将最大允许传送速度设定得较高(参照图13)。
此外,调度部123l3构成为:按照移动台UE发送上行用户数据之际所采用的逻辑信道的每一个来设定优先度等级。
而且,调度部123l3按照每个优先度等级来决定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绝对值,将包含每个优先度等级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绝对值及用于识别优先度等级的优先度等级ID之调度信号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2的下行链路用构成部分。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是处于无线基站NodeB的高位的装置,其构成为控制无线基站NodeB与移动台UE之间的无线通信。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线路控制台RNC具备:交换台接口51、RLC层处理部52、MAC层处理部53、媒体信号处理部54、无线基站接口55与呼叫控制部56。
交换台接口51是与交换台1的接口。交换台接口51构成为:将从交换台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转送到RLC层处理部52,并将RLC层处理部5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转送到交换台1。
RLC层处理部52构成为:实施序列编号等的头部或尾部(trailer)的合成处理等的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子层处理。RLC层处理部52构成为:实施了RLC子层处理后,对于上行链路信号,向交换台接口51发送,对于下行链路信号,向MAC层处理部53发送。
MAC层处理部53构成为实施优先控制处理、头部赋予处理等的MAC层处理。MAC层处理部53构成为:在实施了MAC层处理后,对于上行链路信号向RLC层处理部52发送,对于下行链路信号向无线基站接口55(或媒体信号处理部54)发送。
媒体信号处理部54构成为对声音信号或实时图像信号实施媒体信号处理。媒体信号处理部54构成为:在实施了媒体信号处理后,对于上行链路信号,向MAC层处理部53发送,对于下行链路信号,向无线基站接口55发送。
无线基站接口55是与无线基站NodeB的接口。无线基站接口55构成为:将从无线基站NodeB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转送到MAC层处理部53(或媒体信号处理部54),将从MAC层处理部53(或媒体信号处理部54)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转送到无线基站NodeB。
呼叫控制部56构成为实施无线资源管理处理、或基于第3层信令的信道的设定及开放处理等。在此,无线资源管理中包含呼叫受理控制或越区切换控制等。
呼叫控制部56对移动台UE发出指示,以便通过第3层信令来降低由无线基站NodeB采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通知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例如,呼叫控制部56也可以指示在软切换设定请求中降低上述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而且,在该情况下,呼叫控制部56构成为采用第3层消息来进行各单元中的呼叫受理控制。
具体讲,呼叫控制部56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各呼叫的QoS中的通话量状况(例如逻辑信道的总接收传送数度)或各单元中的通信状况(例如总接收功率等),通过以降低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方式对各单元属下的移动台进行指示,从而进行各单元中的呼叫受理控制。
参照图9,说明有关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如图9所示,在步骤S1001中,移动台UE经由单元#1、无线线路控制台RNC与核心网络,在与通信对象之间进行通信。
在此,移动台UE根据由从移动台UE的服务单元#1发送的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通知的最大传送速度的绝对值、由从移动台UE的服务单元#1发送的相对速度控制信道(E-RGCH)通知的最大传送速度的相对值、和由从移动台UE的非服务单元#2发送的相对速度控制信道(E-RGCH)通知的最大传送速度的相对值,控制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移动台UE的服务单元#1可以对该服务单元#1属下的移动台UE发送共同的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也可以对该服务单元#1属下的移动台UE发送单个的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移动台UE的服务单元#1对该服务单元#1属下的移动台UE发送共同的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
另外,移动台UE的服务单元#1及非服务单元#2可以对该服务单元#1及非服务单元#2属下的移动台UE发送共同的相对速度控制信道(E-RGCH),也可以对该服务单元#1及非服务单元#2属下的移动台UE发送单个的相对速度控制信道(E-RGCH)。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移动台UE的服务单元#1及非服务单元#2可以对该服务单元#1及非服务单元#2属下的移动台UE发送共同的相对速度控制信道(E-RGCH)。
在步骤S1002中,移动台UE在来自单元#2的接收功率(例如来自单元#2的共同导频信道的接收功率)增强的情况下,对无线线路控制台RNC发送测定报告。
接收了测定报告的无线线路控制台RNC在步骤S1003中,对单元#2发送无线线路控制台RNC与无线基站NodeB之间的链路相关的软切换(SHO)设定请求(RNC-NodeB),并且在步骤S1004中,对移动台UE发送无线线路控制台RNC与移动台UE之间的链路相关的软切换(SHO)设定请求(RNC-UE)。
无线线路控制台RNC在软切换(SHO)设定请求(RNC-UE)中指示降低通过无线基站NodeB利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通知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在步骤S1005中,单元#2发送针对软切换(SHO)的设定请求(RNC-NodeB)之软切换(SHO)设定响应,并且在步骤S1006中,移动台UE发送针对软切换(SHO)设定请求(RNC-UE)之软切换(SHO)设定响应。
在此,移动台UE针对由无线基站NodeB利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通知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通过乘以从上述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指示的降低程度,从而决定移动台UE的软切换开始时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在此,移动台UE根据决定后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控制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例如,移动台UE可以使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一气上升到该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为止,也可以使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逐渐上升到该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为止。
在步骤S1007中,移动台UE在由无线线路控制台RNC通知的定时内进入单元#1与单元#2的软切换状态。
例如,在上述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中,作为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通知“1Mbps”,在上述的降低程度为“80%”的情况下,移动台UE的软切换开始时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为“800kbps”。
接着,在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指示降低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之前,移动台UE维持该降低程度“80%”,对由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通知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乘以该降低程度,此时决定移动台UE的软切换开始时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而且,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指示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降低程度可以根据上述那样的相对于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比例(%)来规定,也可以根据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上限值来规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即使在各单元中被发送的绝对速度控制信道(E-AGCH)或相对速度控制信道(E-RGCH)共同的情况下,无线线路控制台RNC也可以利用第3层消息来单个控制移动台UE的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变形例1)
参照图10,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2001中,移动台UE经由单元#1、无线线路控制台RNC与核心网络,在与通信对象之间进行通信。
在步骤S2002中,移动台UE在来自单元#2的接收功率(例如来自单元#2的共同导频信道的接收功率)增强的情况下,对无线线路控制台RNC发送测定报告。
接收了测定报告的无线线路控制台RNC在步骤S2003中,不发送软切换设定请求,而是通过对移动台UE发送第3层消息(即通过第3层信令)来指示降低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在步骤S2004中,移动台UE通过对由无线基站NodeB利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AGCH)通知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乘以上述的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指示的降低程度,从而更新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
结果是,即使对于不进行软切换的移动台UE,通过降低趋近相邻单元的移动台UE中的上行用户数据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从而不但可以排除基于软切换的下位层信号的不稳定性,还可以使上行链路中的无线容量增大。

Claims (3)

1.一种传送速度控制方法,控制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具有:
在移动台不在进行软切换时,所述移动台根据利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所通知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及/或利用相对速度控制信道所通知的指令,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步骤;
无线线路控制台通过软切换设定请求向所述移动台通知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步骤;
所述移动台在开始软切换后,到从所述移动台的服务单元通过所述绝对速度控制信道接收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及/或接收到利用相对速度控制信道所通知的指令之前,根据由所述软切换设定请求所通知的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来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步骤;
在所述移动台进行软切换时,所述服务单元利用绝对速度控制信道向所述移动台通知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步骤;和
在所述移动台进行软切换时,所述移动台根据由所述服务单元通过所述绝对速度控制信道所通知的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及/或通过所述相对速度控制信道所通知的所述指令,来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步骤。
2.一种移动台,发送上行用户数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从无线基站发送的绝对速度控制信道及/或相对速度控制信道;
第3层信令接收部,其接收来自无线线路控制台的第3层信令;和
传送速度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其中,
在所述移动台不在进行软切换时,所述传送速度控制部,根据利用所接收到的绝对速度控制信道所通知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及/或利用所接收到的相对速度控制信道所通知的指令,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在所述移动台开始软切换后,到通过所述绝对速度控制信道从所述移动台的服务单元接收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之前,所述传送速度控制部,根据由作为所述第3层信令的软切换设定请求所通知的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在所述移动台进行软切换时,所述传送速度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服务单元通过所述绝对速度控制信道所通知的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控制所述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速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台进行软切换时,所述移动台的非服务单元不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移动台降低所述最大允许传送速度的相对速度控制信道。
CN201010004570A 2005-02-28 2006-02-28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Pending CN1018546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5131 2005-02-28
JP2005-055131 2005-02-28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514636A Division CN1829388A (zh) 2005-02-28 2006-02-28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4674A true CN101854674A (zh) 2010-10-06

Family

ID=3640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514636A Pending CN1829388A (zh) 2005-02-28 2006-02-28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201010004570A Pending CN101854674A (zh) 2005-02-28 2006-02-28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514636A Pending CN1829388A (zh) 2005-02-28 2006-02-28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30733B2 (zh)
EP (1) EP1696616A1 (zh)
KR (1) KR20060095523A (zh)
CN (2) CN182938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3771B2 (ja) * 2005-02-09 2008-04-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無線回線制御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TWI388151B (zh) * 2005-08-10 2013-03-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操作一通信裝置與系統的方法,通信裝置及包含該通信裝置之系統
KR100763012B1 (ko) * 2005-08-19 2007-10-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도코모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무선 기지국 및 무선네트워크 제어국
US8073448B2 (en) * 2006-05-17 2011-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rate in a handover region
US8295243B2 (en) 2006-08-21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an 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L2070341T3 (pl) * 2006-09-29 2019-0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Urządzenie, sposób i program komputerowy zapewniający wykorzystanie E-DCH jako wspólnego kanału RACH
US8274952B2 (en) * 2006-10-10 2012-09-25 Alcatel Lucent Transmission power management
CN101563895B (zh) * 2006-10-30 2013-02-20 诺基亚公司 提供用于高速随机接入信道的传输参数
CN103957587A (zh) * 2006-11-02 2014-07-30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由ue选择e-tfc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20080160990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Yair Karmi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ower control using reverse rate indication
US7952998B2 (en) * 2007-01-10 2011-05-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finiBand credit-less flow control for long distance links
US8897276B2 (en) * 2007-01-25 2014-11-25 Nokia Corporation Collision detection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KR101407240B1 (ko) 2007-08-08 2014-06-27 텔레포나크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음성 신호의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US20090081973A1 (en) * 2007-09-26 2009-03-26 Analog Devices, Inc. Multi-slot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ES2533058T3 (es) * 2007-10-25 2015-04-07 Nokia Corporation Método para selección de tipo de transmisión rápida en UMTS de WCDMA
JP5117837B2 (ja) * 2007-12-07 2013-01-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1796877B (zh) * 2007-12-10 2012-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给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配置绝对授权映射关系表的方法
RU2447615C2 (ru) * 2007-12-10 2012-04-10 ЗетТи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таблицы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бсолютного гранта для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US8457015B2 (en) * 2007-12-10 2013-06-04 Zte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figuring the absolute grant mapping table for base station
US8351453B2 (en) * 2007-12-21 2013-01-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llocate shared resources of a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113541B2 (ja) * 2008-01-24 2013-01-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1499881A (zh) * 2008-02-03 2009-08-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方法及装置
JP4989513B2 (ja) * 2008-02-22 2012-08-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2783210B (zh) * 2010-02-23 2015-07-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基站及其自适应调制控制方法
US8346270B1 (en) * 2010-09-14 2013-01-0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of avoiding missed tuneaways
US8953482B2 (en) * 2012-05-11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o improve on-time throughput for integrated multi-rat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20140256265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autonomous radio network optimization using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AU2013409321B2 (en) * 2013-12-24 2017-07-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schedul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3650A (en) * 1997-04-08 1999-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rate scheduling
US6148209A (en) * 1994-09-27 2000-11-14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in a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454439A (zh) * 2000-05-17 2003-11-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信道传输率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WO2004014097A1 (en) * 2002-07-31 2004-02-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dual-mode reverse link scheduling method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71186B2 (ja) * 2001-04-04 2008-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設定方法
GB2402021A (en) * 2003-05-19 2004-11-24 Nec Corp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from a mobile phone to a base station
WO2006073158A1 (ja) * 2005-01-05 2006-07-13 Ntt Docomo, Inc.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8209A (en) * 1994-09-27 2000-11-14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in a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23650A (en) * 1997-04-08 1999-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rate scheduling
CN1454439A (zh) * 2000-05-17 2003-11-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信道传输率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WO2004014097A1 (en) * 2002-07-31 2004-02-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dual-mode reverse link scheduling method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3GPP TS 25.321 V6.3.0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21 December 2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09692A1 (en) 2006-09-21
US7630733B2 (en) 2009-12-08
CN1829388A (zh) 2006-09-06
EP1696616A1 (en) 2006-08-30
KR20060095523A (ko) 200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4674A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01151823B (zh)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以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862994B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01099408B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及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01156333A (zh)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移动台
EP1722522A1 (en)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in an enhanced uplink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25782B (zh) 无线电资源控制方法、无线基站及无线网络控制器
CN101103649B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01103643B (zh)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无线基站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01171771A (zh)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无线基站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KR100953581B1 (ko)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및 이동국
CN101171872A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基站
CN101151930B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基站
EP1868403B1 (en)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1147419B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无线基站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KR100739521B1 (ko) 무선 리소스 관리 방법,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및 무선기지국
CN101171772A (zh)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01103594B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01156484A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CN101151926A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线路控制台
EP1843551B1 (en)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KR20060095524A (ko)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CN101160756A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基站
CN101167398B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及无线基站
JP4105196B2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