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6272B - 背光模块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6272B
CN101846272B CN2010101457232A CN201010145723A CN101846272B CN 101846272 B CN101846272 B CN 101846272B CN 2010101457232 A CN2010101457232 A CN 2010101457232A CN 201010145723 A CN201010145723 A CN 201010145723A CN 101846272 B CN101846272 B CN 101846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heet
light
coarse
projective
quadrangular pyram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57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6272A (zh
Inventor
黄信道
陈明伦
方秀美
廖经桓
许博淳
陈秋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457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6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6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6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结构,包含一光源组;一第一光学板,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一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侧面;一第二光学板,设置在该光源组以及该第一光学板之间,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二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二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顶端,该第二凸出结构的该前表面面向第一凸出结构的该后表面。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具有更佳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结构
本申请是针对母案申请(申请号为2007101875335,发明名称为背光模块结构)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关于直下式背光模块作为平面液晶显示器(TFT LCD)光源的应用,最常使用的第一种光学架构为扩散板加数片扩散膜片(2~3片),如图1所示,这样的架构虽然便宜,但是使用上有辉度不足的问题。光源110所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20协助反射,穿透光源110上方低穿透率的扩散板130与扩散膜片140,因为扩散板130与扩散膜片140的吸收作用损失了部分的光能,又扩散板130与扩散膜片140将光的出射分散到180°的视角范围,如此将分散穿过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50正上方的光线强度,容易导致辉度不足。
第二种光学架构为扩散板加数片扩散膜片(1~2片)再加上3M的辉度增强膜(DBEF),如图2所示,光源210所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220协助反射,穿透光源210上方低穿透率的扩散板230与扩散膜片240,因为扩散板230与扩散膜片240的吸收作用损失了部分的光能,又扩散板230与扩散膜片240将光的出射分散到180°的视角范围,再利用辉度增强膜(DBEF)260的作用将被扩散板230与扩散膜片240分散的光集中到较佳的出光角度穿过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250正上方的光线强度,这样的架构辉度最高,但是由于辉度增强膜(DBEF)260价格昂贵且本身材质非常不耐刮,在组装上需投注相当大的人力以减少辉度增强膜(DBEF)260的损耗,不但材料成本被提高,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很多。
第三种光学架构为扩散板加下扩散膜片再加菱形集光膜片(如3M的BEF),再加上扩散膜片,如图3所示,光源310所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320协助反射,穿透光源310上方低穿透率的扩散板330与扩散膜片340,因为扩散板330与扩散膜片340的吸收作用损失了部分的光能,又扩散板330与扩散膜片340将光的出射分散到180°的视角范围,这样的光学架构不论是辉度或是成本都介于第一种光学架构与第二种光学架构之间,解决光源亮度不均(mura)的问题,再利用具菱形结构的集光膜片(如3M的BEF)360进行视准集中作用(collimating),借以提升显示区的中心辉度,但是集光膜片(BEF)360会产生对比随视角的变化呈现不连续变化的现象(cutoff现象),如图4所示,以及狭小的半辉度视角问题,且光线被菱形结构过度集中在较小的角度,故再补上一片扩散膜片340再将光线发散一次,以免视穿过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350的光线强度,过度集中导致视角范围不足,因而限制了第三种光学架构在电视背光模块的应用。
第四种光学架构为一改良型光学扩散板加下扩散膜片再加菱形集光膜片(如3M的BEF),再加上扩散膜片,如图5所示,菱形光学板530为一高透光率且具菱形结构在其出光面上,利用此一菱形光学板530加一片下扩散膜片540将光源(light source)510所发出的光扩散开来(splitting),解决光源亮度不均(mura)的问题,再利用具菱形结构的集光膜片(如3M的BEF)560进行视准集中作用(collimating),借以提升显示区的中心辉度,但是以菱形结构进行光源的视准集中作用(collimating)虽然可以提升中心辉度,但相对的,显示时的半辉度视角变小以及辉度随视角变化有不连续的情形发生(cut off现象),光线被菱形结构过度集中在较小的角度,故再补一片上扩散膜片541再将光线发散一次,以免穿过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550的光线强度,过度集中导致视角范围不足,影响了显示器的显示质量,特别是在大尺寸显示器如电视机(TV)的应用时,以及多人同时观看使用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质量较佳的背光模块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包含:一光源组;一第一光学板,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一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侧面;一第二光学板,设置在该光源组以及该第一光学板之间,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二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二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顶端,该第二凸出结构的该前表面面向第一凸出结构的该后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前表面上。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的该第一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一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前表面上。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的该第二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二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为透明材料。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结构,包含:一光源组;一第一光学板,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一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侧面;一第二光学板,设置在该光源组以及该第一光学板之间,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二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二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侧面,该第二凸出结构之该前表面面向第一凸出结构的该后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前表面上。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的该第一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一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前表面上。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的该第二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二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为透明材料。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结构,由一第一光学板、一第二光学板及一光源组所组成,该第一光学板系一具有微结构的透明集光板,该第二光学板为一具有微结构的半透明扩散板,该第二光学板设置于该第一光学板与该光源组之间。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包括一第一前表面及第一后表面,该第二光学板包括一第二前表面及第二后表面,该第一后表面面向第二前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前表面上。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的该第一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透明集光板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第二前表面上。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的该第二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半透明扩散板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为透明材料。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之该第一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的该第一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的该第二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其中,该第二光学板的该第二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包含一光源组、一具有前表面与后表面的第一光学板、以及一具有前表面与后表面的第二光学板,第一光学板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凸出结构于前表面,此第一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顶端,第二光学板设置在光源组以及第一光学板之间且包含至少一第二凸出结构于前表面,此第二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顶端,第二光学板之前表面面向第一光学板的后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一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四角锥结构,设置在第一前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一光学板的第一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一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二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四角锥结构,设置在第二前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二光学板的第二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二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一光学板为透明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一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二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一光学板的第一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一光学板的该第一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二光学板的该第二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结构中的第二光学板的第二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再或者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包含一光源组、一具有前表面与后表面的第一光学板、以及一具有前表面与后表面的第二光学板,第一光学板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凸出结构于前表面,此第一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顶端,第二光学板设置在光源组以及第一光学板之间且包含至少一第二凸出结构于前表面,此第二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侧面,第二光学板之前表面系面向第一光学板之后表面。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具有更佳的显示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第一种光学架构技术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第二种光学架构技术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第三种光学架构技术示意图;
图4为菱镜片发生对比随视角的变化呈现一不连续变化的现象(cut off现象);
图5为现有技术的第四种光学架构技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图9a中粗糙面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9c为图9a中粗糙面微结构的光学效应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中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的视角相对于对比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b为图15a中所述的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c为图15a中所述的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d为图15a中所述的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e为图15a中所述的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f为图15a中所述的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g为图15a中所述的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h为图15a中所述的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i为图15a中所述的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110:光源                120:反射片
130:扩散板              140:扩散膜片
150:液晶面板            210:光源
220:反射片              230:扩散板
240:扩散膜片            250:液晶面板
260:辉度增强膜(DBEF)    310:光源
320:反射片              330:扩散板
340:扩散膜片            350:液晶面板
360:集光膜片(BEF)       510:光源
520:反射片              530:扩散板
540:扩散膜片            541:扩散膜片
550:液晶面板            560:集光膜片(BEF)
本发明
610:光源                620:反射片
630:第二光学板
631: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
640:第一光学板
641: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
650:液晶面板            710:光源
720:反射片              730:第二光学板
731: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
740:第一光学板
741: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
742:第一四角锥          750:液晶面板
810:光源                820:反射片
830:第二光学板
831: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
840:第一光学板
841: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
842:第一四角锥          843:具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
850:液晶面板            910:光源
920:反射片              930:第二光学板
931: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
940:第一光学板
941:具圆弧状顶端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
942:第一四角锥          943:具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
950:液晶面板            1010:光源
1020:反射片             1030:第二光学板
1031: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
1032:第二四角锥         1040:第一光学板片
1041: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
1042:第一四角锥         1050:液晶面板
1110:光源               1120:反射片
1130:第二光学板
1131: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
1132:第二四角锥         1133:具粗糙表面的第二四角锥
1140:第一光学板片
1141: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
1142:第一四角锥        1143:具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
1150:液晶面板          1210:光源
1220:反射片            1230:第二光学板
1231:具粗糙表面的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
1232:第二四角锥        1240:第一光学板片
1241: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
1242:第一四角锥        1243:具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
1250:液晶面板          1310:光源
1320:反射片            1330:第二光学板
1331: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
1332:第二四角锥
1340:后表面具发纹结构的第一光学板
1341: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
1342:第一四角锥        1343:具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
1350:液晶面板          1410:光源
1420:反射片
1430:后表面具发纹结构的第二光学板
1431:具圆弧状顶端且表面粗糙的第二凸出结构
1432:第二四角锥        1433:具粗糙表面的第二四角锥
1440:后表面具发纹结构的第一光学板
1441:具圆弧状顶端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
1442:第一四角锥        1443:具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
1450:液晶面板          1510:光源
1520:反射片            1530:第二光学板
1531: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
1532:第二四角锥        1540:第一光学板
1541: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
1550:液晶面板          1610:光源
1620:反射片
1630:后表面具发纹结构的第二光学板
1631:具圆弧状顶端且表面粗糙的第二凸出结构
1632:第二四角锥
1633:具粗糙表面的第二四角锥
1640:后表面具发纹结构的第一光学板
1641:具圆弧状侧面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
1642:第一四角锥        1643:具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
1650:液晶面板          1710:光源
1720:反射片            1730:第二光学板
1731:圆弧状侧面的第二凸出结构
1740:第一光学板
1741: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
1742:第一四角锥        1750:液晶面板
1810:光源              1820:反射片
1830:第二光学板
1831:圆弧状侧面的第二凸出结构
1832:第二四角锥        1840:第一光学板
1841: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
1842:第一四角锥        1850:液晶面板
1910:光源              1920:反射片
1930:第二光学板
1931:圆弧状侧面的第二凸出结构
1940:第一光学板片
1941: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
1950:液晶面板          2010:光源
2020:反射片
2030:后表面具发纹结构的第二光学板
2031:具圆弧状侧面且表面粗糙的第二凸出结构
2032:第二四角锥
2033:具粗糙表面的第二四角锥
2040:后表面具发纹结构的第一光学板
2041:具圆弧状侧面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
2042:第一四角锥
2043:具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
2050: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6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背光模块光源6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6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6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630,第二光学板630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结构631,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631的作用,光源6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6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因而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接着,经过第二光学板6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6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结构641,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641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6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640与第二光学板6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7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背光模块光源7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7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7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730,第二光学板730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结构731,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731的作用,光源7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7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因而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接着,经过第二光学板7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7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结构741以及多个第一四角锥742。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741与第一四角锥742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7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740与第二光学板7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8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8,背光模块光源8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8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8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830,第二光学板8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结构831,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831的作用,光源8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8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8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8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结构841、多个第一四角锥842与多个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843。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841、第一四角锥842与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843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8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840与第二光学板8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9a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9a,背光模块光源9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9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9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930,第二光学板9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结构931,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931的作用,光源9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9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9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9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粗糙表面的第一凸出结构941、多个第一四角锥942与多个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943。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941、第一四角锥942与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943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950。图9b为具有圆弧状顶端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941的示意图,光线经过未粗糙化表面的第一凸出结构841与粗糙化表面的第一凸出结构941两者的出光效果则如图9c所示,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940与第二光学板9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0a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0a,背光模块光源10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0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0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030,第二光学板10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结构1031与多个第二四角锥1032的,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1031与第二四角锥1032的作用,光源10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0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0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0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结构1041与多个第一四角锥1042。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1041与第一四角锥1042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050。图10b为此背光模块架构的视角相对于对比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显示辉度随视角变化有不连续的情形发生已较为改善。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040与第二光学板10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1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1,背光模块光源11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1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1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130,第二光学板1130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结构1131、多个第二四角锥1132与多个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二四角锥1133,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1131、第二四角锥1132与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二四角锥1133的作用,光源11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1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1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1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结构1141、多个第一四角锥1142与多个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1143。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1141、第一四角锥1142与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1143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之液晶面板11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140与第二光学板11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2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2,背光模块光源12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2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2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230,第二光学板12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表面粗糙的第二凸出结构1231与多个第二四角锥1232,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且表面粗糙的第二凸出结构1231与第二四角锥1232的作用,光源12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2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2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2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结构1241、多个第一四角锥1242与多个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1243。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1241、第一四角锥1242与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1243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2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240与第二光学板12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3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3,背光模块光源13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3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3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330,第二光学板13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结构1331与多个第二四角锥1332,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1331与第二四角锥1332的作用,光源13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3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3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3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结构1341、多个第一四角锥1342与多个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1343,且其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1341、第一四角锥1342、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1343与第一光学板后表面粗糙的发纹结构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3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340的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第二光学板1330的后表面也可选择性地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4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4,背光模块光源14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4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4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430,第二光学板14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其前表面具有多个表面粗糙的第二凸出结构1431、多个第二四角锥1432与多个表面粗糙的第二四角锥1433,且其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且表面粗糙的第二凸出结构1431、第二四角锥1432、表面粗糙的第二四角锥1433与第二光学板后表面粗糙的发纹结构的作用,光源14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4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4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4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1441、多个第一四角锥1442与多个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1443,且其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1441、第一四角锥1442、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1443与第一光学板后表面粗糙的发纹结构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还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4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440与第二光学板1430后表面均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5a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5a,背光模块光源15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5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5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530,第二光学板15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结构1531与第二四角锥1532,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1531与第二四角锥1532的作用,光源15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5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5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5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1541。经由具有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1541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还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550器。图15b与图15c为尖顶具有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1541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5d与图15e为具有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1541的其它变形例示意图。图15f与图15g为具有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1541的另一变形例示意图。图15h与图15i为具有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1541的另一变形例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540与第二光学板15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6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6,背光模块光源16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6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6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630,第二光学板1630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凸出结构1631、多个第二四角锥1632、多个表面粗糙第二四角锥1633,且其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二凸出结构1631、第二四角锥1632、表面粗糙第二四角锥1633与第二光学板1630后表面粗糙的发纹结构的作用,光源16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6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6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6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表面粗糙且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1641、多个第一四角锥1642与多个表面粗糙的第一四角锥1643,且其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经由具有圆弧状侧面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1641、第一四角锥1642、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1643与第一光学板1640后表面粗糙的发纹结构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6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640与第二光学板1630的后表面均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7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7,背光模块光源17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7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7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730,第二光学板17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圆弧状侧面的第二凸出结构1731,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侧面的第二凸出结构1731的作用,光源17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7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7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7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结构1741与多个第一四角锥1742。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1741与第一四角锥1742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7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740与第二光学板17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8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8,背光模块光源18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8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8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830,第二光学板18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圆弧状侧面的第二凸出结构1831与多个第二四角锥1832,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侧面的第二凸出结构1831与第二四角锥1832的作用,光源18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8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8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8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凸出结构1841与多个第一四角锥1842。经由具有圆弧状顶端的第一凸出结构1841与第一四角锥1842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8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840与第二光学板18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19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9,背光模块光源19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19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19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1930,第二光学板19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圆弧状侧面的第二凸出结构1931,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侧面的第二凸出结构1931的作用,光源19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19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19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19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1941。经由具有圆弧状侧面的第一凸出结构1941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19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1940与第二光学板1930的后表面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具有一粗糙的发纹结构(图未示出),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图20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结构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0,背光模块光源20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向上方发散其余由底部与侧边的反射片2020协助反射,再穿透光源2010上方的第二光学板2030,第二光学板2030是以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但较佳不可为全透明材料,例如穿透率不大于85%,且其前表面具有多个圆弧状侧面且表面粗糙的第二凸出结构2031、多个第二四角锥2032与多个表面粗糙的第二四角锥2033,且其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光线经由具有圆弧状侧面且表面粗糙的第二凸出结构2031、第二四角锥2032、表面粗糙的第二四角锥2033与第二光学板2030后表面粗糙的发纹结构的作用,光源2010发出的光线会被均匀且模糊的发散,光线不再集中在光源2010的正上方而产生一条条的亮暗现象,大大改善了亮暗带的问题,经过第二光学板2030均匀发散的光线再穿过由透明材料或是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制成的第一光学板2040,其前表面具有多个圆弧状侧面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2041、多个第一四角锥2042、多个表面粗糙的第一四角锥2043,且其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经由具有圆弧状侧面且表面粗糙的第一凸出结构2041、第一四角锥2042、具有粗糙表面的第一四角锥2043与第一光学板2040后表面粗糙的发纹结构的作用将四面八方散射的光线集中到有效的出光角度,以增加有效的出光率更可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辉度,最后再穿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205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板2040与第二光学板2030的后表面均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用以破坏大角度的反射现象,改善大角度入射光光亮,同时也可以局部改善cut off现象。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光学板都具有粗糙的后表面,也可以任一者具有粗糙的后表面,或两者都为平滑的后表面。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源组;
一第一光学板,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一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侧面;
一第二光学板,设置在该光源组以及该第一光学板之间,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二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二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顶端,该第二凸出结构的该前表面面向第一凸出结构的该后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该第二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前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的该第一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前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板的该第二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为透明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13.一种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源组;
一第一光学板,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一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一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侧面;
一第二光学板,设置在该光源组以及该第一光学板之间,具有一前表面与一后表面,且具有至少一第二凸出结构于该前表面,该第二凸出结构具有圆弧状的侧面,该第二凸出结构之该前表面面向第一凸出结构的该后表面;
其中,该第一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8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该第二光学板为光线穿透率60%以上的光学扩散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前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的该第一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四角锥结构设置在该前表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板的该第二四角锥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凸出结构具有粗糙的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为透明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背光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板的该后表面具有粗糙的发纹结构。
CN2010101457232A 2007-11-21 2007-11-21 背光模块结构 Active CN101846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57232A CN101846272B (zh) 2007-11-21 2007-11-21 背光模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57232A CN101846272B (zh) 2007-11-21 2007-11-21 背光模块结构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75335A Division CN101162328B (zh) 2007-11-21 2007-11-21 背光模块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272A CN101846272A (zh) 2010-09-29
CN101846272B true CN101846272B (zh) 2012-06-27

Family

ID=4277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57232A Active CN101846272B (zh) 2007-11-21 2007-11-21 背光模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6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9545B (zh) 2018-02-23 2019-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272A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63804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US8950883B2 (en) Bezel-free display device using directional backlighting
US8760602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nfigured for uniform light distribution through reflection
CN101688989B (zh) 光学元件以及包含这种元件的背光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WO2015121398A1 (de) Schaltbare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TW201719622A (zh) 背光模組及其驅動方法以及具有此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WO2019001756A1 (de) Bildschrirm fuer einen freien und einen eingeschraenkten sichtmodus
JP490543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516136A (zh) 显示装置、拼接式显示器及背光模组
CN201107507Y (zh) 无接缝显示器
CN101271216A (zh) 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01846272B (zh) 背光模块结构
CN101162328B (zh) 背光模块结构
CN100492135C (zh) 一种用于改善液晶显示器漏光的背光模块
CN100386682C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
DE112020004339T5 (de) Lichtquellenvorrichtung und informationsanzeigesystem, das selbige verwendet
JP200701095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769508A (zh) 背光单元及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271567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E102015015516A1 (de) Bildschirm und Verfahren für einen freien und einen eingeschränkten Sichtmodus
CN214795283U (zh) 一种导光板与背光模组
US2009020734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302925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129759B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301921B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