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9759B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9759B
CN113129759B CN202110467054.9A CN202110467054A CN113129759B CN 113129759 B CN113129759 B CN 113129759B CN 202110467054 A CN202110467054 A CN 202110467054A CN 113129759 B CN113129759 B CN 113129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ron frame
display module
display
emit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70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9759A (zh
Inventor
方丽婷
邓佩琴
陈建群
冯楚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70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9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9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9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9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9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铁框,铁框包括底铁框以及侧铁框,侧铁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是侧铁框靠近出光面的一端,第二端是侧铁框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端;还包括底面反射层,底面反射层位于底铁框靠近出光面的一侧;还包括光学膜层,光学膜层位于底面反射层靠近出光面的一侧,用于对出射光线进行调节;此外,还包括补偿反射部,补偿反射部位于侧铁框的第一端,用于反射背光模组中部分斜向出射的光线。通过对部分斜向出射光线的反射再利用,有利于在实现宽视角显示的同时保证显示装置的亮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已经逐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VR、车载显示等。在使用手机等较为隐私性的设备时,为了避免其他人从侧面看见显示屏幕,一般采用窄视角显示模式;而对于电视、车载显示等设备,一般会有多人同时观看,这时就需要设置宽视角显示模式,实现从不同角度观看都有比较好的视觉效果。
为了实现宽视角,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方式是将显示装置中的光线出射方向进行倾斜,但是这种方式不可避免的会损失显示装置的亮度,因此,如何在实现显示装置宽视角的同时,减少亮度的损失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宽视角显示模式和显示亮度无法兼顾的情况。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铁框,铁框包括底铁框以及侧铁框,侧铁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是侧铁框靠近出光面的一端,第二端是侧铁框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端;还包括底面反射层,底面反射层位于底铁框靠近出光面的一侧;还包括光学膜层,光学膜层位于底面反射层靠近出光面的一侧,用于对出射光线进行调节;此外,还包括补偿反射部,补偿反射部位于侧铁框的第一端,用于反射背光模组中部分斜向出射的光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中,提供了一种对部分斜向出射光线进行优化利用的结构。在实现宽视角模式时,背光模组中非垂直出射的光线,即与出光面垂直方向偏转一定角度的光线会进入观察者的视野,但是结合显示装置的实际使用场景,此处的角度有一定的最佳范围,因此可以对最佳范围之外的非垂直出射光线进行再利用。本发明中通过在侧铁框的第一端设置补偿反射部,即在背光模组最靠近显示面板的位置对部分偏转角度过大的斜向光线进行拦截,反射再利用,可以实现对光线的更充分利用,有利于在实现宽视角显示的同时保证显示装置的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产品的一种视区定义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是显示产品的一种视区定义图,图中20、40、60、80代表光线倾斜角度,单位为度;位于圆环外围的0、90、180、270等代表方位角,单位为度。以常见的一种观察视区A视区为例,该视区的中心位置a,代表沿显示装置的垂直出光方向,站在0度方位处观察屏幕;该视区的边缘位置b,代表从与显示装置的垂直出光方向偏转60度的方向,且站在30度方位处观察屏幕。一般显示装置中的光线都是垂直出射的,所以在A视区中,当从a处观察时,显示装置垂直出射的光线足以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但是当从b处观察时,由于没有足够的倾斜光线,因此视觉效果会很差。故而,针对类似A视区要实现良好的视觉体验,需要改变显示装置的视角,即设置宽视角的显示模式。
现有技术中,在实现宽视角显示时,常见的方式有:设置光源倾斜出射,改变显示背光模组中棱镜片的棱镜偏转角度和方向等。参考图2,显示模组000中包括显示面板02'和背光模组01',其中背光模组01'还包括铁框1'、光源6'、反射层2'、导光板3'和光学膜层4'。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在显示模组中,除了垂直出射的光线L0',还会有一些斜向出射的光线,如L1'、L11'、L2'及L21'等。当观察者站在显示模组000的一侧观察时,例如相对侧的光线L1',以及中间位置的光线L2'可以进入观察者的视线,以便实现宽视角的观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L11'、L21'等光线,虽然有助于实现宽视角,但是因为相对光线垂直出射方向C'偏转角度过大,而观察者通常不会从如此倾斜的角度去观察显示装置,即视线近乎平行于出光面的方向,因此这部分光线使用率很低。进一步的,由于背光模组01'中光源6'所能提供的亮度总值是固定的,在增加倾斜方向光线的时候,势必会削弱垂直方向的光线亮度,那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些过度倾斜的光线,将会进一步损耗显示亮度。因此如何在实现显示装置宽视角模式的同时,减少亮度的损失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关于本申请中具体的发明内容,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3、图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100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02和背光模组01;背光模组01还包括光源6、铁框1,其中,铁框1包括底铁框11以及侧铁框12,侧铁框12包括第一端12a和第二端12b,第一端12a是侧铁框12靠近出光面的一端,第二端12b是侧铁框12远离出光面的一端;还包括底面反射层2,底面反射层2位于底铁框11靠近出光面的一侧;还包括光学膜层4,光学膜层4位于底面反射层2靠近出光面的一侧,用于对出射光线进行调节;还包括补偿反射部5,补偿反射部5位于侧铁框12的第一端12a,用于反射背光模组01中部分斜向出射的光线。
具体而言,以显示模组100中垂直出射光线L0的出射方向为第一方向C,当观察者从一侧观察时,显示模组对面一侧与第一方向C偏转角度α1的光线L1可以进入观察者的视线,且显示模组中心侧与第一方向C偏转角度α2的光线L2可以进入观察者的视线,但是偏转角度大于α1的光线L11以及偏转角度大于α2的光线L21不会进入观察者的视野,属于被浪费损耗掉的光线,而且这部分倾斜角度过大的光线还会降低背光模组01的整体亮度。因此,本发明中设计补偿反射部5,位于背光铁框1中侧铁框12靠近出光面的一端12a,能够将L11、L21这类倾斜角度大,且宽视角显示用不到的光线进行反射再利用,从而在实现宽视角显示的同时保证显示装置整体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α1和α2角度的大小,有效光线L1、L2和无效光线L11、L21的比例,需要结合具体的显示装置尺寸和视区角度范围需求进行分析,附图中均是为了更清楚的解释本发明原理进行示意,具体数值并不做限定。
以侧入式的背光模组100结构为例,结合图4,光源6发出的光线会进入导光板3,导光板3将光线传输至背光模组01中各个角落并均匀的出射,然后光线再进入光学膜层4,并且此时导光板3中部分朝向底铁框11侧出射的光线会被底面反射层2再次反射回导光板3中,防止光线损失;接着光线在光学膜层4中会进一步被均匀化处理,最后从显示模组100出射。若是将补偿反射部5与底面反射层2相连接设置,或是设置在侧铁框的第二端12b,当利用补偿反射部5对斜向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后,光线才会再依次经过导光板3、光学膜层4等结构出射,进入显示面板02,这时对于实现宽视角无效的斜向出射光线还是会损失掉,不能实现再次利用,因此本发明中将补偿反射部5设置在侧铁框12的第一端12a,即设置在侧铁框12的顶端,在背光模组01最靠近显示面板02的位置对部分倾斜角度过大的光线进行拦截,即反射再利用,可以实现对光线的更充分利用,提升显示亮度。进一步,补偿反射部5可以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四周,提高光线反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01和显示面板02的厚度仅为示意,本发明侧重点是改善背光模组01的结构,因此着重对其进行详细图示;此外,本发明中侧铁框12的形状仅以沿第一方向C延伸的竖直结构进行示意,实际产品中侧铁框12的第一端12a还可以设置朝显示模组100中心倾斜并延伸,具体侧铁框12的第一端12a结构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侧铁框12可以与底铁框11采用同种材料制备,也可以结合功能需求采用不同材料制备;同时,侧铁框12的结构除了仅采用铁框外,也可以采用胶铁一体的结构设计,即胶框和铁框;当侧铁框12采用胶铁一体的设计时,补偿反射部5只要设计在侧铁框12中最靠近显示面板02和光线出射路径的位置即可,其中是直接与胶框还是铁框接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并且,沿第一方向C,补偿反射部5的顶端也可以适当超出侧铁框12的顶端位置,可以结合具体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组装结构设置,此处仅以二者顶端平齐示意。
请参考图3、图5,图5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补偿反射部5包括主体部51和第一斜面52,第一斜面52朝向显示模组的中心倾斜(可以理解为L2光线的出射点),其中,第一斜面52所在平面与底面反射层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是第一锐角β;并且主体部51贴附在侧铁框12的内表面。
具体而言,补偿反射部5包括第一斜面52,其中,第一斜面52朝向显示模组的中心倾斜,且与底面反射层2所在平面,即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锐角β。利用第一斜面52可以将部分斜向出射的光线如L11、L21等反射,让其重新反射进入光学膜层4、导光板3等,再一次均匀化后重新从背光模组01出射。与将L11、L21等光线直接反射进入显示面板02相比,第一斜面52所带来的光线反射路径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亮度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斜面52是一个倾斜的结构,因此可以通过一个主体部51结构将第一斜面52固定在侧铁框的第一端12a。主体部51可以和第一斜面52一体成型,即直接制作一个斜面具有反射光线功能的主体部51;也可以是先制作一个具备斜面的主体部51,然后在主体部51的斜面上粘贴或者喷涂具有反射功能的第一斜面52;并且本发明中主体部51的剖面图形状仅以三角形进行示意,主体部51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只要保证补偿反射部5具有朝向显示模组中心的第一斜面52即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3、图6,图6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52包括顶端52a和底端52b,顶端52a为第一斜面52靠近出光面的一端,底端52b为第一斜面52远离出光面的一端;沿第一方向C,第一斜面的顶端52a高于光学膜层4,其中,第一方向为显示模组100的光线垂直出射方向。
在显示模组100中,一般背光模组01中的光线经过光学膜层4后,就会进入上方的显示面板02中,而反射补偿部5的设计原理是对即将射出背光模组01的光线进行反射再利用,因此要合理设计反射补偿部5和光学膜层4的位置关系。由于反射补偿部5进行光线反射时,主要依靠第一斜面52,因此沿第一方向C,第一斜面的顶端52a,即第一斜面52靠近出光面的一端要高于光学膜层4的表面,这样才能保证补偿反射部5最大程度的拦截到即将射出背光模组01的部分倾斜光线,充分发挥补偿反射部5的作用。补偿反射部5中的第一斜面还包括底端52b,即第一斜面52远离出光面的一端,由于侧铁框12和光学膜层4、导光板3之间间隙有限,因此底端52b不宜太靠下,即靠近底铁框11设置;同时,为了保证补偿反射部5的反射效果,沿第一方向C,底端52b的高度不宜高出光学膜层4的表面;故而,综合上述因素,沿第一方向C,底端52b与光学膜层4的高度可以部分交叠,或者与光学膜层4的表面平齐,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反射部分倾斜光线,并且可以节省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沿第一方向C,附图中底端52b与光学膜层4的高度关系仅为示意,对此并不作限定。
继续参考图3、图6,在本实施例中,补偿反射部52在底铁框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光学膜层4在底铁框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结合具体显示产品的尺寸和视角需求,设计补偿反射部5的第一斜面52的长度和第一锐角β。若是补偿反射部5的尺寸较大,则需要结合侧铁框12和光学膜层4、导光板3等结构之间的空间距离设计补偿反射部5的具体位置;此时,可以设计补偿反射部5在底铁框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光学膜层4在底铁框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图6中以交叠距离为V进行示意。通过上述设计,可以避免侧铁框12和光学膜层4、导光板3等之间间隔距离过大,增加边缘暗区,影响显示亮度范围;同时,在保证第一斜面52有足够大面积的情况下,沿第一方向C还可以节省背光模组01的厚度,不影响显示装置100的轻薄化设计。
接下来,将结合空间位置和数学公式对补偿反射部5的角度和尺寸进行理论计算。请参考图7,假设显示模组一边的长度为T,第一斜面52的长度为W,第一锐角为β,补偿反射部相对侧显示模组边缘到补偿反射部顶端边缘的距离为S,夹角为γ,根据余弦定理和反射光线角度需求,补偿反射部设置则需满足如下公式:
W2=T2+S2-2T*S*cosγ
S2=W2+T2-2W*S*cosβ
β≤π/2-γ
根据视区观测角度的要求,可以得到关于γ的角度大小,此时由于显示模组的边长已知为T,可以进一步得到关于S的大致范围,最后结合公式,就可进一步得出第一斜面长度W和第一锐角β的数值范围要求。其中,补偿反射部相对侧显示模组边缘到补偿反射部顶端边缘的距离S,可以通过测量补偿反射部相对侧显示模组边缘到补偿反射部贴附的侧铁框第一端的距离近似得到;同时由于侧铁框和光学膜层、导光板等之间的间隙很小,相对显示模组的边长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图7中以T所示的长度代替显示模组的边长。结合特定产品,也可以研究其他更为精确的关于补偿反射部的尺寸和角度的计算方式,此处仅列举一种大致的计算方式,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锐角β满足:0<β≤60°。
为了验证补偿反射部5对于光线的反射再利用,即对于显示模组亮度的改善效果,发明人在常见的12.3寸显示产品中结合图1所示的A视区进行了亮度仿真计算;其中由于A视区中b处的亮度是整个视区最弱的,因此发明人以b处的亮度进行计算,具体情况参见表1。
表1
第一角度β 30° 60°
A视区边缘b处亮度 ref ↑10% ↑3%
可见,当第一角度β为30°时,b处的亮度相对于不设置补偿反射部的情况,亮度提升了10%;当第一角度β为60°时,b处的亮度相对于不设置补偿反射部的情况,亮度提升了3%。虽然第一角度β从30°变为60°时,亮度提升幅度有所减小,但是相对于不设置补偿反射部的情况均有所提升。由于12.3寸为常见的车载显示装置尺寸,并且驾驶员一般是从侧边斜向去观察车载屏幕,因此,对于常规车载显示装置可以参考第一角度β满足0<β≤60°的要求,提升视觉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具体的显示产品尺寸和视区要求,补偿反射部可以灵活设置,第一角度β数值与亮度的关系也会相应变化,本实施例中的仿真数据仅为一种举例情况,并不作为对第一角度β和亮度关系的限定。
请参考图3、图8,图8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补偿反射部5的第一斜面52包括一层侧面反射层521,侧面反射层521贴附在主体部上51。
具体而言,由于补偿反射部5中反射光线的部位主要是靠近斜向光线出射路径中的第一斜面52,因此可以先制作一个具有斜面的主体部51,然后在主体部51的斜面上粘贴具有反射功能的第一斜面52,其中,第一斜面52可以选择白色高反射率的侧面反射层,增强对部分斜向光线的反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亮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侧面反射层521与底面反射层2可以采用同种材料制备。
由于侧面反射层521和底面反射层2的作用都是反射光线,因此在一个背光模组01中,两者可以采用同种材料制备,这样可以减少制备工艺过程中的原材料种类,从而减少工艺复杂程度,方便工艺制作。
请参考图3、图9,图9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侧铁框12采用可反射光线的材料制备,其中,补偿反射部5与侧铁框12同材料一体制成。
具体而言,侧铁框12一般属于金属材质,具备反射光线的功能,因此可以将补偿反射部5和侧铁框12同材料一体制备,减少工艺制程,方便工艺制作。同时,除了侧铁框12第一端处有反射部分斜向光线的需求,由于侧铁框包围着底面反射层2、导光板3和光学膜层4等,也会有光线从上述结构中泄露,出射至侧铁框12,为了防止这些光线被吸收或损失掉,侧铁框12的内表面可以统一采用高反射率的材料制备,同时一体制备补偿反射部5,提高背光模组01非垂直出射光线的利用率,进而改善显示亮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补偿反射部5在背光模组01相对的两侧设置。
对于显示装置100而言,一般是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结构,当设置补偿反射部5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仅沿显示装置100的长边设置补偿反射部,即沿图3所示的B-B'向得到的各种剖面图,图4、图5等,可以最大程度的反射光线。此外,在光源6为侧入式的背光模组中,由于要设置光源6,因此光源6侧的侧铁框12与光学膜层4、导光板3等之间的间隙较大,有更大的空间设置补偿反射部5,因此补偿反射部5还可以优先设置于侧入式光源6所在的相对两侧。在实际产品中,补偿反射部5的设置位置可以结合背光模组中的空间设置,此处仅为一种举例情况,并不作为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3、图10,图10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沿出光方向C,光学膜层4包括第一扩散膜411、第二扩散膜412和反射型偏光增亮膜42,其中,第二扩散膜412和反射型偏光增亮膜42相邻设置。
在常规背光模组的光学膜层中,沿出光方向,依次设置有扩散膜、聚光增亮膜和偏光增亮膜。其中,扩散膜(DIF,Diffusion Film)可以将导光板传输进来的光线扩散均匀;然后再传输到聚光增亮膜(BEF,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由于聚光增亮膜具备降低大角度光强,增加小角度范围内的亮度的功能,因此可以将光线聚集,促进光线从显示模组的垂直出射;接着,聚集的光线被传输到反射型偏光增亮膜(DBEF,Dual 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可以选择性的反射光线,使光线不被显示面板中的下偏光片所吸收,可以增加轴向亮度,最后光线再从背光模组中出射,进入显示面板。
对于中大尺寸屏幕,一般会多人同时观看,因此需要设置宽视角显示模式。为了实现宽视角,背光模组中可采用如下一种光学膜层结构,沿出光方向C,依次包括第一扩散膜411、第二扩散膜412和反射型偏光增亮膜42。其中,第二扩散膜412和反射型偏光增亮42膜相邻设置,也可以理解为第二扩散膜412和反射型偏光增亮膜42之间不设置其他光学膜层。由于背光模组中的聚光增亮膜会汇聚光线,促进其垂直出射,因此可以取消聚光增亮膜,促进光线发散,只保留反射型偏光增亮膜。同时,可以设置两层扩散膜41,促进中大尺寸屏幕的背光模组中光线进一步混合均匀。在上述背光膜层结构中,由于取消了聚光型增亮膜,光线更为发散,因此整体亮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此时,若是在上述背光模组中引入补偿反射部5结构,对部分斜向光线进行反射再利用,有利于补偿亮度的损失,提高背光模组的整体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是针对补偿反射部的使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并不进行适用限制。
请参考图3、图11,图11是图3中B-B'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中的光源为直下式光源,其中,沿第一方向C,依次设置底面反射层2、光源6和光学膜层4。
在直下式背光模组01中,由于光源6发出的光线是垂直出射的,一般斜向出射的光线较少,但是为了实现宽视角,一些直下式的光源会倾斜放置,使得光线与并非垂直背光模组出射,因此,在直下式的背光模组中也可以设置补偿反射部5,促进对部分斜向光线的反射再利用。
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中大型广告牌等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2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模组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尤其适用于中大尺寸显示产品。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中,提供了一种对部分斜向出射光线进行优化利用的结构。在实现宽视角模式时,背光模组中非垂直出射的光线,即与出光面垂直方向偏转一定角度的光线会进入观察者的视野,但是结合显示装置的实际使用场景,此处的角度有一定的最佳范围,因此可以对最佳范围之外的非垂直出射光线进行再利用。本发明中通过在侧铁框的第一端设置补偿反射部,即在背光模组最靠近显示面板的位置对部分偏转角度过大的斜向光线进行拦截,反射再利用,可以实现对光线的更充分利用,有利于在实现宽视角显示的同时保证显示装置的亮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铁框,所述铁框包括底铁框以及侧铁框,所述侧铁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是所述侧铁框的顶端,所述第二端是所述侧铁框远离出光面的一端;
底面反射层,所述底面反射层位于所述底铁框靠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底面反射层靠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用于对出射光线进行调节;
补偿反射部,所述补偿反射部位于所述侧铁框的所述第一端,用于反射所述背光模组中部分斜向出射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反射部包括主体部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中心倾斜,且所述第一斜面所在平面与所述底面反射层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是第一锐角β;
所述主体部贴附在所述侧铁框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包括顶端和底端,所述顶端为所述第一斜面靠近所述出光面的一端,所述底端为所述第一斜面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端;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斜面的所述顶端高于所述光学膜层,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显示模组的光线垂直出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反射部在所述底铁框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光学膜层在所述底铁框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一边的长度为T,所述第一斜面的长度为W,所述补偿反射部相对侧的显示模组边缘到所述补偿反射部的顶端边缘的距离为S且夹角为γ,所述补偿反射部设置则需满足如下公式:
W2=T2+S2-2T×S×cosγ;
S2=W2+T2-2W×S×cosβ;
β≤π/2-γ;
其中,所述第一锐角β满足:0<β≤6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反射部的所述第一斜面包括一层侧面反射层,所述侧面反射层贴附在所述主体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反射层与所述底面反射层同种材料制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铁框采用可反射光线的材料制备,所述补偿反射部与所述侧铁框同材料一体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反射部在所述背光模组相对的两侧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出光方向,所述光学膜层包括第一扩散膜、第二扩散膜和反射型偏光增亮膜,其中,所述第二扩散膜和所述反射型偏光增亮膜相邻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
所述光源为侧入式光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直下式光源。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10467054.9A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129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7054.9A CN113129759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7054.9A CN113129759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9759A CN113129759A (zh) 2021-07-16
CN113129759B true CN113129759B (zh) 2022-12-09

Family

ID=7678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7054.9A Active CN113129759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975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6514A (zh) * 2019-06-19 2019-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10196512A (zh) * 2019-05-30 2019-09-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9682B2 (ja) * 1999-06-15 2005-07-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CN102980102B (zh) * 2012-11-28 2014-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718536U (zh) * 2014-01-28 2014-07-16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33908A (zh) * 2019-04-11 2019-08-16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电视用光学件的模块化生产方法及其结构
CN212181074U (zh) * 2020-06-16 2020-12-1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6512A (zh) * 2019-05-30 2019-09-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196514A (zh) * 2019-06-19 2019-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9759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72595A1 (en) Directional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privacy display
EP3173859B1 (en) Backlight modul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backlight module
US7213959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KR100903028B1 (ko) 쐐기형 배면프리즘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JP5157903B2 (ja) 照明装置、照明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2016034943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anti-peeping display device
US20060203511A1 (en) Incident assembly of light guide plate
US20060044829A1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US715457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60195668A1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180157115A1 (en) Edge-lit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70171325A1 (en) Light Management Film Package For Display Systems and Systems Using Same
KR20170079543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3129759B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7233440B2 (en) Image display screen having wid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viewing angles and projection television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7057871A (ja)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9086592B2 (en) Direct illumination type backlight module, bottom refl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P2172700B1 (en) Back light uni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220004224A1 (en) Viewing angle diffusion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US20040109314A1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150063835A (ko)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110231736B (zh) 背光结构和显示面板
KR20010048770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US20080291363A1 (en) Electro-optic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7705932B2 (en) Double-sid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differently sized optical film assembl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