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5728B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5728B
CN101845728B CN 201010155624 CN201010155624A CN101845728B CN 101845728 B CN101845728 B CN 101845728B CN 201010155624 CN201010155624 CN 201010155624 CN 201010155624 A CN201010155624 A CN 201010155624A CN 101845728 B CN101845728 B CN 1018457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ng oil
fuel tank
oil supply
supply pipe
sewing mach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556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5728A (zh
Inventor
和田哲也
中村英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5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5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5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57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容易地调整朝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的缝纫机。油箱贮存润滑油。油芯基于毛细管现象将油箱内的润滑油朝梭机构的润滑油供给口引导。支撑机构将油箱支撑成相对于梭机构可上下移动。朝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取决于梭机构与油箱的高低差。操作者改变油箱上下方向位置来调整朝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操作者可容易地调整朝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贮存朝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的油箱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缝纫机在其底座部内包括梭机构。缝纫机需要对梭机构供给润滑油。日本特许公开1999年9875号公报记载的缝纫机的供油装置包括油积存部和油芯。油积存部贮存油。油芯利用毛细管现象将贮存在油积存部内的油朝梭机构等供给。上述特许公报记载的供油装置中,油芯一端部浸在油积存部内的油中。油芯另一端部与梭机构等接触。油经由油芯到达梭机构等。
在上述公报记载的缝纫机的供油装置中,朝梭机构等供给的油供给量取决于油相对于油芯的湿润性、油的表面张力、油积存部与梭机构等的高低差等。上述专利公报记载的缝纫机的供油装置中很难进行油供给量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地调整朝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的缝纫机。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缝纫机底座;梭机构,该梭机构设于上述缝纫机底座;油箱,该油箱配置于上述缝纫机底座内部,且贮存朝上述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油芯,该油芯的一端部浸在上述油箱内的上述润滑油中,另一端部与上述梭机构的润滑油供给口接触,且上述油芯基于毛细管现象将上述油箱内的上述润滑油朝上述梭机构引导;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将上述油箱支撑成相对于上述梭机构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润滑油供给管,该润滑油供给管设在设于上述缝纫机底座的底座开口与设于上述油箱上部的箱开口之间,且从上述缝纫机底座外部朝上述油箱供给上述润滑油。
油箱贮存润滑油。油芯因毛细管现象而将油箱内的润滑油朝梭机构的润滑油供给口引导。支撑机构将油箱支撑成相对于梭机构能上下移动。操作者可变更润滑油供给口与油箱内的润滑油油面之间的高低差。朝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取决于润滑油供给口与润滑油油面的高低差。操作者可上下移动油箱来变更润滑油供给量。操作者可容易地调整朝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上述底座开口位于上述箱开口的上方,上述润滑油供给管的长边方向与在上述支撑机构的作用下上述油箱的移动方向平行,为使上述底座开口位置恒定,上述缝纫机包括吸收上述底座开口与上述油箱的距离变化的吸收机构。
润滑油供给管的长边方向与油箱的移动方向平行。在油箱移动时,润滑油供给管不妨碍油箱的移动。由于吸收机构吸收上述底座开口与上述油箱的距离变化,因此即使油箱上下移动,底座开口位置也恒定。操作者可简单地朝油箱供给润滑油。
技术方案3和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中,能在设于上述缝纫机底座的立柱部竖立的竖立姿势与上述立柱部倾倒的倾倒姿势之间切换,在处于上述倾倒姿势时,上述润滑油供给管的上述油箱侧端部和上述梭机构的上述润滑油供给口相对于将上述润滑油以最大规定量贮存在上述油箱内时的上述润滑油油面位于上方。
缝纫机处于上述倾倒姿势时,润滑油供给管的油箱侧端部相对于在油箱内以最大规定量贮存的润滑油的油面位于上方。油箱内的润滑油不会在润滑油供给管内逆流。润滑油不会流出到缝纫机底座外部。缝纫机处于倾倒姿势时,梭机构相对于润滑油油面位于上方。缝纫机处于倾倒姿势时,缝纫机可减少润滑油朝梭机构的供给量。缝纫机不会对梭机构过剩地供给润滑油。润滑油不会从梭机构漏出。缝纫机可抑制润滑油的不必要的消耗。维修时的作业性提高。
技术方案5至技术方案8的缝纫机中,无论上述支撑机构在哪一位置支撑上述油箱,上述润滑油供给管的上述油箱侧端部都位于以最大规定量贮存的上述润滑油油面与上述箱开口之间,且上述缝纫机在上述底座开口包括盖体。
无论油箱的位置是哪一位置,润滑油供给管的油箱侧端部都位于润滑油油面与上述箱开口之间。润滑油供给管的油箱侧端部不接触润滑油。润滑油不会进入润滑油供给管。即便使缝纫机成为倾倒姿势,润滑油也不会流出到缝纫机底座外部。即使在油箱位于最低位置时,润滑油供给管也不会从油箱脱开。操作者能可靠地从外部朝油箱供给润滑油。缝纫机在其底座开口包括盖体。杂质不会混入油箱。
技术方案9的缝纫机中,上述吸收机构由上述箱开口、上述底座开口和上述润滑油供给管构成。上述箱开口将上述润滑油供给管可移动地收容,上述润滑油供给管的上述缝纫机底座侧端部固定于上述底座开口。
吸收机构将润滑油供给管可移动地收容于箱开口。即使润滑油供给管长度恒定,吸收机构也能在箱开口侧吸收底座开口与油箱的距离变化。吸收机构的结构简单。
技术方案10的缝纫机中,上述吸收机构由上述箱开口、上述底座开口和上述润滑油供给管构成,上述底座开口将上述润滑油供给管可移动地收容,上述润滑油供给管的上述油箱侧端部固定于上述箱开口。
吸收机构将润滑油供给管可移动地收容于底座开口。即使设于底座开口与油箱之间的润滑油供给管的长度恒定,吸收机构也能吸收底座开口与油箱的距离变化。吸收机构的结构简单。
技术方案11的缝纫机中,上述吸收机构由上述箱开口、上述底座开口和上述润滑油供给管构成,上述润滑油供给管包括能伸缩的伸缩部,上述润滑油供给管的上述缝纫机底座侧端部固定于上述底座开口,上述润滑油供给管的上述油箱侧端部固定于上述箱开口。
由于吸收机构的润滑油供给管包括能伸缩的伸缩部,因此能吸收底座开口与油箱的距离变化。由于将润滑油供给管的缝纫机底座侧的端部固定于底座开口,并将润滑油供给管的油箱侧的端部固定于上述箱开口,因此在缝纫机从外部朝油箱供给润滑油时,润滑油不会泄漏。
技术方案12的缝纫机中,上述伸缩部是蛇腹构造。伸缩部灵活地吸收底座开口与油箱的距离变化。缝纫机中,即使油箱的上下方向位置、或底座开口的位置、油箱的位置产生制造上的误差时,也能可靠地吸收底座开口与油箱的距离变化。在缝纫机的制造工序中,操作者不必严格限制底座开口和油箱的位置。可提高缝纫机的生产率。
技术方案13的缝纫机中,上述伸缩部是套管式伸缩构造。伸缩部具有刚性。即使在底座开口与油箱的距离变化较大和长年使用缝纫机时,伸缩部的构造也不发生变化。可提高润滑油供给管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1的立体图。
图2是梭机构3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润滑油供给单元40的左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从润滑油供给单元40的右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从油箱50的左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从油箱50的右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油箱50和支撑机构70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油箱50和支撑机构70的剖视图。
图9是包括缝纫机(竖立姿势)的部分截面的主视图。
图10是油箱50位于最低位置时的润滑油供给单元40的剖视图。
图11是油箱50位于最高位置时的润滑油供给单元40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油箱50位于最低位置时油箱50和梭机构30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油箱50位于最高位置时油箱50和梭机构30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4是缝纫机(倾倒姿势)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润滑油供给单元40(油箱50为最低位置)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润滑油供给单元40(油箱50为最高位置)的剖视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润滑油供给单元40(油箱50为最低位置)的剖视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润滑油供给单元40(油箱50为最高位置)的剖视图。
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润滑油供给单元40(油箱50为最低位置)的剖视图。
图2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润滑油供给单元40(油箱50为最高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参照图1,对缝纫机1的构造进行说明。将图1的右斜下方、左斜上方、右斜上方、左斜下方分别作为缝纫机1的前方、后方、右方、左方。
缝纫机1包括:底座2、大致方柱状的立柱部13、以及大致方柱状的机臂部14。立柱部13从底座2后部朝上方延伸。机臂部14从立柱部13上部朝前方延伸。机臂部14在其下部包括针杆19。针杆19通过马达(未图示)的驱动而上下往复移动。针杆19在其下端包括机针21。线筒(未图示)对机针21供给面线。
底座2由底座主体23和筒形底座22形成。底座主体23位于立柱部13下部。筒形底座22从底座主体23前部朝前方延伸。筒形底座22在其前端侧内部包括梭机构30。梭机构30可安装梭心(未图示)。梭心是底线供给源。筒形底座22在其前端部包括可装拆的盖27。盖27堵塞梭机构30露出的开口(未图示)。底座主体23在其内部包括润滑油供给单元40。润滑油供给单元40对梭机构30供给润滑油。梭机构30所使用的润滑油经由废油管39到达底座2外侧的废油瓶25。废油管39与梭机构30连接。废油瓶25将到达的润滑油作为废油收容。梭机构30、润滑油供给单元40构造将在后面说明。
筒形底座22在其上表面包括送料台11和压布装置16。送料台11可沿水平方向移动。压布装置16可将加工布朝送料台11按压。压布装置16包括压柄17和压脚18。压柄17从送料台11后方朝上方延伸,且从其上端朝前方延伸。压脚18设于压柄17前端部。压脚18在机臂部14下方将加工布按压于送料台11。
参照图2,对梭机构30的构造进行说明。梭机构30包括:梭床体31、内梭33、梭按压件32、内梭驱动轴36、以及梭心套35。梭床体31固定于筒形底座22。内梭33装入梭床体31内部。梭按压件32将内梭33保持于梭床体31。内梭驱动轴36使内梭33往复摆动。梭心套35可安装于内梭33。梭心套35在其内侧收容梭心(未图示)。内梭33的往复摆动与针杆19的上下运动同步。内梭33与机针21互动而在加工布上形成线迹。梭床体31在其背面包括润滑油供给口37、38(参照图1)。润滑油供给口37、38与梭床体31及内梭33的滑动部分连通。后述的油芯41、42(参照图3)插入润滑油供给口37、38。缝纫机1通过油芯41、42对梭机构30的滑动部分供给润滑油。
参照图3和图4,对润滑油供给单元40的结构进行说明。润滑油供给单元40包括:油箱50、两根油芯41、42、支撑机构70、以及润滑油供给管80。油箱50为大致长方体。油箱50贮存润滑油。油芯41、42将油箱50内的润滑油朝梭机构30引导。支撑机构70将油箱50支撑于底座主体23内侧。润滑油供给管80呈大致筒状。操作者从底座2外部通过润滑油供给管80对油箱50供给润滑油。
参照图5和图6,对油箱50的构造进行说明。在油箱50的说明中,右斜下方、左斜上方、右斜上方、左斜下方分别为油箱50的前方、后方、右方、左方。油箱50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制箱体。油箱50包括:上壁51及底壁(未图示)、第一侧壁53、第二侧壁54、以及第三侧壁55。第三侧壁55呈朝外侧弯曲的形状。
如图6所示,第一侧壁53包括固定构件65。固定构件65是大致长方形的板状构件。固定构件65包括固定板部67和连接部66、66。固定板部67为长方形。固定板部67与第一侧壁53之间隔开间隙99。连接部66、66从固定板部67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朝第一侧壁53方向折弯成大致直角。连接部66、66分别与第一侧壁53连接。固定板部67包括两个贯穿孔69、69。
如图5所示,第三侧壁55包括刻度显示构件57。刻度显示构件57从左侧观察为大致椭圆形。刻度标于刻度显示构件57的表面。刻度表示油箱50内的润滑油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刻度最高位置相对于后述的插入构件61上端部位于下方28mm的位置。在油箱50内的润滑油油面位于刻度最高位置时,油箱50收容最大规定量的润滑油。操作者通过读取刻度显示构件57的刻度来掌握油箱50内的润滑油量。在将油箱50固定于底座2内侧的状态下,刻度显示构件57从设于底座2的露出孔126(参照图1)露出。即使不从底座2拆下油箱50,操作者也能从底座2外侧确认油箱50内的润滑油量。
上壁51在其右前部包括四边形贯穿孔即油芯插入孔(未图示)。保护构件68覆盖于油芯插入孔。保护构件68呈大致三角柱状,其前表面开口,且其内侧为空洞。后述的油芯41、42插入保护构件68的开口内。保护构件68将油芯41、42从油箱50朝梭机构30方向引导。保护构件68保护油芯41、42。保护构件68防止杂质从油芯插入孔混入油箱50内。
上壁51在保护构件68后方包括圆筒状的插入构件61。插入构件61在其内部收容润滑油供给管80一端侧。
参照图3和图4,对油芯41、42的构造进行说明。油芯41、42将油箱50内的润滑油朝梭机构30引导。油芯41、42分别由管和带部形成。带部穿通于管内侧。带部是将细纤维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捻线(twistedthread)。在纤维间存在大量间隙。润滑油因毛细管现象而进入纤维间隙,并经带部而在管内移动。
参照图3和图4,对润滑油供给管80的构造进行说明。操作者通过润滑油供给管80从底座2外部对油箱50供给润滑油。润滑油供给管80由筒状的中筒部81、大筒部82和台阶部83形成。大筒部82形状为与中筒部81相比直径较大的筒状。中筒部81和大筒部82位于同一根轴线上。台阶部83位于中筒部81与大筒部82的交界。中筒部81的外径与油箱50的插入构件61(参照图5和图6)的内径相比要小0.5~1.5mm左右。中筒部81配置于插入构件61内部。大筒部82固定于开口部121(参照图9)。开口部121设于底座2上壁。
参照图7,对支撑机构70的构造进行说明。支撑机构70将油箱50支撑于底座主体23的内侧。支撑机构70具有:固定板71、螺母构件72、两个螺栓73、73、以及两个垫圈74、74。固定板71为侧视呈大致L字形的板状构件。螺栓73外径的一例是4mm。
如图7所示,固定板71由箱侧固定部171和底座侧固定部172形成。箱侧固定部171正视呈长方形。底座侧固定部172从箱侧固定部171上端部折弯成大致直角。箱侧固定部171具有上下延伸的一对长孔78、78。长孔78、78是贯穿孔。长孔78、78中心间距离与设在油箱50上的固定板部67的贯穿孔69、69(参照图6)中心间距离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孔78、78的长边方向长度的一例是24mm。底座侧固定部172具有两个贯穿孔79、79。
如图7所示,螺母构件72为在长边方向两侧具有圆弧状端部的带形状。螺母构件72具有两个螺钉孔75、75。螺钉孔75、75中心间距离与设于箱侧固定部171的长孔78、78中心间距离、固定板部67的贯穿孔69、69(参照图6)中心间距离相等。
参照图8,对将油箱50固定于固定板71的方法进行说明。操作者将螺母构件72插入油箱50的固定板部67与第一侧壁53的间隙99。操作者将固定板71的箱侧固定部171抵靠于固定板部67外侧面。操作者使设于箱侧固定部171的长孔78、78、固定板部67的贯穿孔69、69、螺母构件72的螺钉孔75、75彼此对齐。操作者从固定板71侧旋紧两个螺栓73时,螺母构件72和两个垫圈74、74夹持油箱50和固定板71。操作者可将油箱50固定于固定板71。
参照图9,对底座主体23的内侧构造进行说明。底座主体23包括固定柱201。长方体状的固定柱201从底座主体23上壁下表面朝下方突出。固定柱201位于梭机构30左方、且是梭机构30后方的位置。固定柱201下端面高度与梭机构30下部高度大致相同。固定柱201下端面包括用于固定固定板71(参照图7)的一对螺钉孔(未图示)。一对螺钉孔位于与设于固定板71的底座侧固定部172(参照图7)的贯穿孔79、79对应的位置。
参照图10和图11,对将油箱50朝底座主体23固定的方法进行说明。操作者使用支撑机构70将油箱50朝底座主体23固定。操作者利用螺钉(未图示)将固定板71的底座侧固定部172固定于固定柱201下表面。操作者将油箱50固定于固定板71。将油箱50固定在固定板71上的方法如上所述。在变更油箱50上下方向位置时,操作者将螺栓73、73松开至不会从螺母构件72脱落的程度。油箱50成为可沿固定板71的长孔78、78上下移动。操作者一旦确定了油箱50位置,便将螺栓73、73朝螺母构件72旋紧。
如图10所示,在螺栓73、73位于固定板71的长孔78、78最下部时,油箱50位于最低位置。如图11所示,在螺栓73、73位于固定板71的长孔78、78最上部时,油箱50位于最高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孔78、78的长边方向长度为24mm,螺栓73、73的螺纹部外径为4mm。因此,油箱50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的高低差为20mm。
参照图10和图11,对用于从底座2外侧朝油箱50内注入润滑油的构造进行说明。底座主体23包括开口部121。开口部121呈有底筒状,从底座主体23上壁朝下方突出。开口部121具有圆筒状的侧壁122、底壁123。底壁123呈环状,在中心具有贯穿孔124。开口部121内径与大筒部82外径相同。底壁123的贯穿孔124直径与中筒部81外径相同。在将油箱50固定在底座2内侧的状态下,开口部121位于插入构件61上方。
润滑油供给管80固定于开口部121内部。在将润滑油供给管80固定于开口部121时,操作者以中筒部81处在下侧的方式将润滑油供给管80插入开口部121。操作者以台阶部83(参照图3)下表面与底壁123上表面抵接的方式在开口部121内配置润滑油供给管80。操作者固定润滑油供给管80与开口部121。固定方法可应用各种方法。操作者既可利用粘接剂来固定润滑油供给管80与开口部121,也可应用压入法进行固定,还可通过螺旋固定进行固定。操作者也可将后述的盖体90插入开口部121,利用盖体90和底壁123将大筒部82夹住而固定。
在预先将油箱50固定于底座主体23内的情况下,在将润滑油供给管80插入开口部121时,润滑油供给管80进入位于开口部121下方的油箱50的插入构件61筒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油箱50固定于最低位置时,插入构件61上端相对于润滑油供给管80下端位于上方3mm的位置(参照图10)。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低差为20mm。因此,油箱50位于最高位置时,插入构件61上端相对于润滑油供给管80下端位于上方23mm(3mm+20mm)的位置(参照图11)。
如图10和图11所示,操作者预先将盖体90插入开口部121。盖体90闭塞润滑油供给管80的底座2侧开口。盖体90的材质是具有弹性的橡胶。盖体90包括筒部91和闭塞部92。操作者将筒部91插入开口部121。闭塞部92闭塞筒部91一端部。筒部91外径与侧壁122内径尺寸相同。闭塞部92在其中心部以中心角度120°的间隔辐射状地包括三个切口(未图示)。操作者将盖体90插入开口部121内时,盖体90下端部与润滑油供给管80上端部接触。操作者将润滑油注入油箱50内时,在切口(未图示)内插入注油器(未图示)的喷嘴,对润滑油供给管80供给润滑油。
参照图12和图13,对利用油芯41、42朝梭机构30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方法进行说明。油芯41、42的各一端部分别浸在油箱50内的润滑油中。润滑油供给口37(参照图1)在其内部收纳油芯41另一端部。润滑油供给口38(参照图1)在其内部收纳油芯42另一端部。润滑油供给口37、38与梭机构30滑动部分连通。油箱50内的润滑油因毛细管现象而经由管的内带到达梭机构30滑动部分。
如上所述,油箱50相对于底座2的上下方向固定位置可由操作者变更。油箱50与梭机构30的位置关系以及油箱50与润滑油供给管80的位置关系在油箱50沿上下方向移动时发生变化。参照图9、图12、图13、图14,对油箱50沿上下方向移动时油箱与梭机构30的位置关系以及油箱50与润滑油供给管80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进行说明。
缝纫机1可在竖立姿势(参照图1和图9)与倾倒姿势(参照图14)之间切换。在竖立姿势时,立柱部13竖立。在倾倒姿势时,立柱部13倾斜。操作者进行缝制动作时,缝纫机1处于竖立姿势。操作者进行维修时,缝纫机1处于倾倒姿势。
底座主体23(参照图1)在其左表面下部包括两组枢轴支撑机构(未图示)。枢轴支撑机构可将缝纫机1切换成竖立姿势和倾倒姿势。枢轴支撑机构可转动地与设于缝纫机台板(未图示)的轴连接。操作者将缝纫机1从竖立姿势切换成倾倒姿势时,以设于缝纫机台板的轴为中心,使缝纫机1从正面(图9的纸面近前侧)观察逆时针旋转90°。缝纫机1以自身的左下部为轴逆时针旋转90°。
下面对缝纫机1处于基本姿势即竖立姿势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缝纫机1处于竖立姿势时,油箱50相对于梭机构30的润滑油供给口37、38位于左方且下方(图9中的左侧且下侧)。
如图12所示,在油箱50位于最低位置时,油箱50的上壁51(参照图5)位置相对于梭机构30的润滑油供给口37、38(参照图1)位置较低。在油箱50位于最低位置时,与梭机构30的润滑油供给口37、88相对应的油箱50内的润滑油油面位置为最低位置。油箱50内的润滑油因毛细管现象而经由油芯41、42到达润滑油供给口37、88。润滑油彼此间的分子间力、产生于润滑油和油芯41、42的附着力以及润滑油受到的重力的合力,作用于油芯41、42内的润滑油。操作者降低与润滑油供给口37、88相对应的油箱50内的润滑油油面位置时,油芯41、42内的润滑油受到的力在朝向油芯41、42的油箱50侧端部的方向上变大。因此,朝润滑油供给口37、88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减少。
油箱50的插入构件61上端相对于润滑油供给管80下端位于上方大致3mm的位置。即使在油箱50处于最低位置时,油箱50的插入构件61上部也包围润滑油供给管80下部。在将润滑油朝油箱50供给时,润滑油不会从润滑油供给管80与油箱50之间漏出。
如图13所示,在油箱50位于最高位置时,与润滑油供给口37、38相对应的油箱50内的润滑油油面位置为最高位置。如上所述,油箱50内的润滑油因毛细管现象而经由油芯41、42到达润滑油供给口37、38。在提高与润滑油供给口37、38相对应的油箱50内的油面位置时,油芯41、42内的润滑油受到的力在朝向润滑油供给口37、88侧端部的方向上变大。朝润滑油供给口37、88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在油箱50位于最高位置时增多。
油箱50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低差为20mm。在油箱50位于最低位置时,润滑油供给管80下端相对于插入构件61上端位于下方3mm的位置。因此,在油箱50位于最高位置时,润滑油供给管80下端相对于插入构件61上端位于下方23mm的位置。
表示油箱50内的润滑油达到最大规定量的刻度最高位置(参照图5)相对于插入构件61上端位于下方28mm的位置。换言之,油箱50内的润滑油油面与插入构件61上端的高低差在所有情况下均为28mm以上。因此,油箱50内的润滑油不会进入中筒部81内部。
参照图14,对缝纫机1处于倾倒姿势的情况进行说明。竖立姿势的缝纫机1以自身的左下部为轴逆时针旋转90°,成为倾倒姿势。竖立姿势时在缝纫机1中位于右侧的零件在倾倒姿势时位于上侧。
缝纫机1处于竖立姿势(参照图9)时,油箱50位于梭机构30左方。在缝纫机1的倾倒姿势时(参照图14),油箱50位于梭机构30下方。
缝纫机1在维修时成为倾倒姿势。缝纫机1成为倾倒姿势时,与梭机构30相对应的油箱50位置降低。与梭机构30相对应的油箱50位置越低,则朝梭机构30供给的供油量越少。因此,朝梭机构30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在维修时减少。缝纫机1中,在维修时可抑制润滑油从梭机构30漏出。
在缝纫机1处于竖立姿势(参照图9)时,插入构件61和保护构件68(参照图5)位于油箱50右部。在缝纫机1处于倾倒姿势时,插入构件61和保护构件68位于油面上方。在维修时,润滑油不会从插入构件61、保护构件68开口漏出。
在缝纫机1成为倾倒姿势时,润滑油供给管80的长边方向成为水平状态。润滑油一旦进入润滑油供给管80内,便会从润滑油供给管80的底座2侧开口漏出。如上所述,在缝纫机1处于竖立姿势时,油箱50内的润滑油不进入润滑油供给管80内。因此,即使在倾倒姿势时,油箱50内的润滑油也不会经润滑油供给管80水平流动而泄漏到底座2外部。即使在缝纫机1处于倾倒姿势时,插入构件61也位于润滑油油面的上方。润滑油供给管80沿水平方向插入到插入构件61中。润滑油供给管80不与油箱50内的润滑油接触。油箱50内的润滑油不会经润滑油供给管80逆流而泄漏到底座2外部。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中,油箱50贮存润滑油。油芯41、42因毛细管现象而将油箱50内的润滑油朝梭机构30的润滑油供给口37、38引导。支撑机构70将油箱50支撑成相对于梭机构30可上下移动。利用油芯41、42朝梭机构30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取决于梭机构30与润滑油油面的高低差。操作者通过变更油箱50上下方向位置,可调整朝梭机构30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操作者可容易地调整朝梭机构30供给的润滑油供给量。
润滑油供给管80长边方向与在支撑机构70的作用下的油箱50的移动方向平行。润滑油供给管80滑动自如地插入油箱50的插入构件61。油箱50沿上下方向移动时,润滑油供给管80不妨碍油箱50的移动。即使油箱50与开口部121的距离发生变化,开口部121位置也恒定。大筒部82固定于开口部121。操作者能可靠地从底座主体23外部朝润滑油供给管80供给润滑油。
在缝纫机1处于倾倒姿势时,润滑油供给管80的油箱50侧端部位于以最大规定量贮存在油箱50内的润滑油油面上方。在缝纫机1处于倾倒姿势时,油箱50内润滑油不会经润滑油供给管80逆流而流出到底座2外部。缝纫机1处于倾倒姿势时,梭机构30相对于润滑油油面位于上方。缝纫机1中,可抑制润滑油从梭机构30漏出。缝纫机1中,不会浪费地消耗润滑油。维修时的作业性提高。
即使在油箱50位于最高位置时,润滑油供给管80的油箱50侧端部也不接触润滑油。润滑油不会进入润滑油供给管80。即使在使缝纫机1成为倾倒姿势时,润滑油也不会流出到底座2外部。
即使在油箱50位于最低位置时,润滑油供给管80也不会从油箱50脱开。操作者能可靠地从外部朝油箱50供给润滑油。缝纫机1在开口部121包括盖体90。杂质不会从开口部121混入油箱50。油箱50内润滑油不会经润滑油供给管80逆流而从开口部121流出。
插入构件61上端开口相当于本发明的“箱开口”。插入构件61、润滑油供给管80和开口部121相当于本发明的“吸收机构”。
参照图15和图16,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从底座2(参照图1)外侧朝油箱50内供给润滑油的构造。底座主体23的开口部221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下面只对朝油箱50内供给润滑油的构造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底座主体23(参照图1)在其上壁包括有底筒状的开口部221。开口部221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口部121的位置相同。开口部221具有:圆筒状侧壁222、以及在中心具有贯穿孔224的环状底壁223。
开口部221深度尺寸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口部121(参照图10)深度尺寸较深。开口部221深度尺寸为油箱50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低差、大筒部82高度尺寸、筒部91(参照图10)高度尺寸之和以上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开口部221深度尺寸等于油箱50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低差、大筒部82高度尺寸、筒部91(参照图10)高度尺寸之和为例进行说明。开口部221内径尺寸、贯穿孔224直径尺寸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较大。具体而言,开口部221内径尺寸相对于大筒部82外径尺寸大0.5~1.5mm左右。贯穿孔224内径尺寸相对于中筒部81外径尺寸大0.5~1.5mm左右。
润滑油供给管80插入开口部221。第二实施方式的润滑油供给管80呈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润滑油供给管80相同的形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润滑油供给管80不固定于开口部221。润滑油供给管80下端部固定于油箱50的插入构件61。
在油箱50位于最低位置时,台阶部83下表面与底壁223上表面接触(参照图15)。操作者朝上方移动油箱50时,润滑油供给管80在开口部221内部朝上方移动。在油箱50位于最高位置时,大筒部82上端面与盖体90下端面接触(参照图16)。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口部221深度尺寸相对于油箱50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低差较大。开口部221将润滑油供给管80滑动自如地收容。缝纫机1中,可吸收开口部221与油箱50的距离变化。缝纫机1中,将润滑油供给管80的油箱50侧端部固定于插入构件61。操作者能可靠地从润滑油供给管80朝油箱50供给润滑油。
参照图17和图18,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缝纫机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从底座2(参照图1)外侧朝油箱50内供给润滑油的构造。底座主体23(参照图1)的开口部321形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不同。润滑油供给管380形状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不同。下面只对朝油箱50内供给润滑油的构造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底座主体23在其上壁包括大致筒状的开口部321。开口部321由中筒体322、小筒体323和台阶部324形成。中筒体322从底座主体23上壁朝下方突出。小筒体323位于中筒体322下方。小筒体323相对于中筒体322具有较小的直径。台阶部324位于中筒体322与小筒体323的边界。中筒体322和小筒体323位于同一根轴线上。
润滑油供给管380包括:伸缩部381、底座安装部382、以及箱安装部383。伸缩部381可伸缩。底座安装部382位于伸缩部381一端部。箱安装部383位于伸缩部381另一端部。伸缩部381的材料是挠性塑料。伸缩部381的构造是蛇腹构造。在轴向截面形状中,伸缩部381在轴向上连续地包括山部和谷部。底座安装部382呈大致筒状。箱安装部383呈大致筒状。小筒体323固定于底座安装部382内部。箱安装部383固定于插入构件61内部。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构件61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入构件61为相同形状。
在油箱50位于最低位置时,伸缩部381为伸展状态(参照图17)。操作者朝上方移动油箱50时,箱安装部383位置朝上方移动。底座安装部382位置恒定。伸缩部381收缩(参照图18)。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中,润滑油供给管380包括可伸缩的伸缩部381。第三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中,可吸收开口部321与油箱50的距离变化。底座安装部382固定于设在底座主体23上的开口部321。润滑油不会在开口部321与润滑油供给管80的连接部分漏出。箱安装部383固定于油箱50的插入构件61。润滑油不会从油箱50与润滑油供给管80的连接部分漏出。因此,操作者能可靠地从底座2外部朝油箱50供给润滑油。
伸缩部381是蛇腹构造。即使在制造上开口部321位置、油箱50位置产生误差时,伸缩部381也能吸收开口部321与油箱50的距离变化。制造者在制造缝纫机时不必严格限制开口部321、油箱50位置。因此,可提高缝纫机1生产率。
参照图19和图20,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缝纫机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润滑油供给管480的构造。下面只对润滑油供给管480的构造进行说明。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润滑油供给管480包括伸缩部481。伸缩部481可伸缩。伸缩部481是将筒状构件482、483、484、485设于同一根轴线上的套管式伸缩构造。筒状构件482、483、484、485直径彼此不同。筒状构件482在筒状构件中位于最内侧且最上侧的位置。筒状构件482固定于小筒体323。筒状构件485位于最外侧且最下侧的位置。筒状构件485固定于插入构件61。筒状构件482、483、484的下端部分别包括朝径向外侧突出并防止外侧筒状构件脱落的挡块(未图示)。筒状构件483、484、485上端部分别包括将内侧筒状构件可滑动地保持于径向内侧的滑动衬套(未图示)。
第四实施方式的伸缩部481是套管式伸缩构造。第四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中,在油箱50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低差较大时,也能抑制润滑油供给管80的构造发生变化。第四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中,即使在长年使用缝纫机时,也能抑制润滑油供给管80的构造发生变化。第四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中,可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油箱50的底座2的固定部位也可以不是一个部位。不仅第一侧壁53可包括固定构件65,第二侧壁54也可包括固定构件65。通过在两个部位固定油箱50,作用于各个固定构件65的负载变小。可提高缝纫机1的耐久性。
上述实施方式中,螺栓73、73和螺母构件72夹住油箱50的固定构件65和固定板71而将油箱50固定于固定板71。在固定构件65的材质为具有刚性的材质时,缝纫机也可采用将螺栓73、73直接拧入固定构件65的结构。在固定构件65的材质为具有刚性的材质时,缝纫机也可不包括螺母构件72。可减少缝纫机的零件数量。可提高缝纫机的制造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润滑油供给管80和油箱50为分体零件。像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将润滑油供给管80和油箱50固定使用时,制造者也可一体成型润滑油供给管80和油箱50。缝纫机的零件可减少一个。固定润滑油供给管80与油箱50的工序不复存在。缝纫机的制造效率上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板71的长孔78的长边方向长度为20mm。若润滑油供给管80与油箱50内的润滑油不接触,则长孔78的长边方向长度可适当变更。加长长孔78时,油箱50的配置位置自由度变大。缩短长孔78时,润滑油供给单元40设置空间变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油箱50设置于最高位置时油箱50内的润滑油油面位置为润滑油供给口37、38下方。将油箱50设置于最高位置时油箱50内的润滑油油面位置也可以是润滑油供给口37、38上方。若油面位置为润滑油供给口37、38上方,则在缝纫机缝制厚布时也能供给充足量的润滑油。在缝纫机1的运转率较高时,也能将充足量的润滑油供给到润滑油供给口37、38。

Claims (13)

1.一种缝纫机,包括:
缝纫机底座;
梭机构,该梭机构设于所述缝纫机底座;
油箱,该油箱配置于所述缝纫机底座内部,且贮存朝所述梭机构供给的润滑油;以及
油芯,该油芯的一端部浸在所述油箱内的所述润滑油中,另一端部与所述梭机构的润滑油供给口接触,且所述油芯基于毛细管现象将所述油箱内的所述润滑油朝所述梭机构引导,
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将所述油箱支撑成相对于所述梭机构能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
润滑油供给管,该润滑油供给管设在底座开口与箱开口之间,且从所述缝纫机底座的外部朝所述油箱供给所述润滑油,所述底座开口设于所述缝纫机底座,所述箱开口设于所述油箱的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开口位于所述箱开口的上方,
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长边方向与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作用下所述油箱的移动方向平行,
为使所述底座开口位置恒定,所述缝纫机包括吸收所述底座开口与所述油箱的距离变化的吸收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能在设于所述缝纫机底座的立柱部竖立的竖立姿势与所述立柱部倾倒的倾倒姿势之间切换,
在处于所述倾倒姿势时,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油箱侧端部和所述梭机构的所述润滑油供给口相对于将所述润滑油以最大规定量贮存在所述油箱内时的所述润滑油油面位于上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能在设于所述缝纫机底座的立柱部竖立的竖立姿势与所述立柱部倾倒的倾倒姿势之间切换,
在所述缝纫机处于所述倾倒姿势时,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油箱侧端部和所述梭机构的所述润滑油供给口相对于将所述润滑油以最大规定量贮存在所述油箱内时的所述润滑油油面位于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无论所述支撑机构在哪一位置支撑所述油箱,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油箱侧端部都位于以最大规定量贮存的所述润滑油油面与所述箱开口之间,
且所述缝纫机在所述底座开口包括盖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无论所述支撑机构在哪一位置支撑所述油箱,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油箱侧端部都位于以最大规定量贮存的所述润滑油油面与所述箱开口之间,
且所述缝纫机在所述底座开口包括盖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无论所述支撑机构在哪一位置支撑所述油箱,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油箱侧端部都位于以最大规定量贮存的所述润滑油油面与所述箱开口之间,
且所述缝纫机在所述底座开口包括盖体。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无论所述支撑机构在哪一位置支撑所述油箱,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油箱侧端部都位于以最大规定量贮存的所述润滑油油面与所述箱开口之间,
且所述缝纫机在所述底座开口包括盖体。
9.如权利要求2、4或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机构包括:所述箱开口、所述底座开口、以及所述润滑油供给管,
所述底座开口将所述润滑油供给管能移动地收容,
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缝纫机底座侧端部固定于所述底座开口。
10.如权利要求2、4或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机构包括:所述箱开口、所述底座开口、以及所述润滑油供给管,
所述底座开口将所述润滑油供给管能移动地收容,
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油箱侧端部固定于所述箱开口。
11.如权利要求2、4或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机构包括:所述箱开口、所述底座开口、以及所述润滑油供给管,
所述润滑油供给管包括能伸缩的伸缩部,
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缝纫机底座侧端部固定于所述底座开口,
所述润滑油供给管的所述油箱侧端部固定于所述箱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是蛇腹构造。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是套管式伸缩构造。
CN 201010155624 2009-03-27 2010-03-26 缝纫机 Active CN101845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0100 2009-03-27
JP2009080100A JP2010227406A (ja) 2009-03-27 2009-03-27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5728A CN101845728A (zh) 2010-09-29
CN101845728B true CN101845728B (zh) 2013-02-27

Family

ID=42770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55624 Active CN101845728B (zh) 2009-03-27 2010-03-26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227406A (zh)
CN (1) CN1018457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6712A1 (ja) * 2018-12-25 2020-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ガイドレール保全装置及びガイドレール保全方法
JP7253451B2 (ja) * 2019-06-12 2023-04-06 シェルルブリカンツ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燃料硫黄分検知装置及び検知方法
CN111006116A (zh) * 2019-11-04 2020-04-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主轴轴承油线润滑系统及驱动电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331A (zh) * 1998-12-08 2000-06-14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603503A (zh) * 2003-09-29 2005-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装置
CN101063262A (zh) * 2006-04-28 2007-10-3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供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6388A (ja) * 2000-10-27 2002-05-08 Juki Corp ミシンの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331A (zh) * 1998-12-08 2000-06-14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603503A (zh) * 2003-09-29 2005-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装置
CN101063262A (zh) * 2006-04-28 2007-10-3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供油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26388A 2002.05.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27406A (ja) 2010-10-14
CN101845728A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5728B (zh) 缝纫机
CN101415636B (zh) 用于装料机的清洁装置
RU2001102949A (ru) Машина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и подачи трубок, в частности, трубчатых капсул
CN105025760A (zh) 具有水和/或蒸汽分配器的自动咖啡机
EP1797800A3 (en) Capsule dispensing apparatus for vend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beverage vending machines
CN202466159U (zh) 缝纫机
CN1795103A (zh) 贮存印刷头的墨盒和向该墨盒补充墨水的站
CN202786727U (zh) 缝纫机用油箱
CN107962450B (zh) 排液机构以及具备排液机构的机床
CN202466156U (zh) 缝纫机
CN101063262B (zh) 缝纫机的供油装置
CN202830479U (zh) 供油润滑装置以及包括供油润滑装置的缝纫机
CN1944732B (zh) 喷水式织布机
CN101058928B (zh) 缝纫机的供油装置
JPH10146488A (ja) ミシンの潤滑装置
CN214193714U (zh) 一种纱线填充机台
CN212738727U (zh) 一种食用油全自动智能灌装装置
CN1680647B (zh) 具有润滑器的缝纫机
CN203295812U (zh) 缝纫机和油箱
CN112160081A (zh) 一种纱线填充机台
CN207699816U (zh) 缝纫机的供油机构和油容器
CN202466158U (zh) 缝纫机
JP7378184B2 (ja) 洗濯機
CN101063261B (zh) 缝纫机的供油装置
CN107872961B (zh) 润滑剂分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