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3250A -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3250A CN101843250A CN201010204262A CN201010204262A CN101843250A CN 101843250 A CN101843250 A CN 101843250A CN 201010204262 A CN201010204262 A CN 201010204262A CN 201010204262 A CN201010204262 A CN 201010204262A CN 101843250 A CN101843250 A CN 1018432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asugarnycin
- isothiazolinone
- active component
- bacterial
- agricultu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异噻唑啉酮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是8∶1~1∶8。本杀菌组合物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可以配制成为水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剂型,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果树溃疡病、疮痂病,蔬菜瓜果细菌性角斑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果树溃疡病、疮痂病,蔬菜细菌性角斑病。
背景技术
异噻唑啉酮由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MI)和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组成,商品名称:CIT/MIT、凯松、卡松、Kathon、异噻唑啉酮,CAS NO:26172-55-4/2682-20-4,分子式:C4H5NOS/C4H4ClNOS,分子量:115.16/149.59。异噻唑啉酮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非氧化性杀生剂,通过断开细菌和藻类蛋白质的键而起杀生作用的。异噻唑啉酮与微生物接触后,能迅速地不可逆地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的死亡,对常见细菌、真菌、藻类等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杀生效率高,降解性好,具有不产生残留、操作安全、稳定性强的特点。异噻唑啉酮防治植物病害未见报道,经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异噻唑啉酮对水稻、果树、蔬菜作物上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异噻唑啉酮持效期较短,造成用药次数较多。对异噻唑啉酮进行合理的混配,可有效发挥其杀菌作用,延长持效期,延缓病菌抗性的产生,取得更好的防病效果。
春雷霉素通用名kasugamycin,化学名称[5-氨基-2-甲基-6-(2,3,4,5,6-羰基环己基氧代)吡喃-3-基氨基-a-亚氨醋酸]。春雷霉素是是一种农用抗菌素,具有很强的内吸渗透性,同时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更为显著,该药主要干扰氨基酸的代谢酯酶系统,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菌丝伸长和造成细胞颗粒化,使病原菌失去繁殖和侵染能力,从而达到杀死病原菌、防治病害的目的。作为一种生物农药,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有特效。经国内水稻产业多年使用,防效一般均在85%以上,有的地方高达90%。春雷霉素不仅用于防治稻瘟病,还用于防治番茄叶霉病、溃疡病、黄瓜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柑桔溃疡病、辣椒疮痂病等,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因其对人畜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符合现代环保要求,适合生产蔬菜等绿色食品使用,倍受欢迎,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推荐为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被农业部列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由于其杀菌效果好,环保安全,目前主要以单剂形式为多,但长期连续使用春雷霉素,已产生一定抗性,且单用使用成本偏高,因此将春雷霉素和其他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复配将是科学、合理用药的发展需要。
水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果树溃疡病、疮痂病,蔬菜瓜果细菌性角斑病是常见多发病害,其常常做成毁灭性灾害。目前,异噻唑啉酮防治植物病害未见报道,在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对对水稻、果树、蔬菜瓜果作物上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异噻唑啉酮持效期较短,造成用药次数较多有,使用成本高的缺陷。春雷霉素作为一种农用抗菌素,具有很强的内吸渗透性,同时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其治疗作用更为显著,但长期使用已产生一定抗性,且单用使用成本偏高。因此,将异噻唑啉酮与春雷霉素进行合理混配,可望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减缓病菌对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抗性产生,降低防治成本的作用,对作物安全性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果树溃疡病、疮痂病,蔬菜瓜果细菌性角斑病的杀菌用途。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本发明含作为第一活性成分的异噻唑啉酮与作为第二活性成分春雷霉素,其中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8∶1~1∶8,优选的重量比是4∶1~1∶4,更优选的重量比是2∶1~1∶2。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0.1%~40%,优选为1%~20%。
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本发明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实际应用时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如水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
对于水剂剂型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乳化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Span-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脂聚氧乙烯基醚)、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600#、农乳400#、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中一种或多种,pH调节剂如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三乙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可湿性粉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于可溶粉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可溶淀粉、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元明粉、白炭黑中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水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果树溃疡病、疮痂病,蔬菜瓜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果树溃疡病、疮痂病,蔬菜瓜果细菌性角斑病,发明人以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室内生测增效研究。
1)采用水稻稻瘟病病菌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1)水稻稻瘟病病菌(Pyricularia grisea)试验药剂春雷霉素原药采用春雷霉素采用吉林省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异噻唑啉酮原药采用山东德蓝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试验方法: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分别设置以下5个不同浓度梯度:春雷霉素为1.0μg/ml、2.0μg/ml、4.0μg/ml、8.0μg/ml、16μg/ml;异噻唑啉酮为1.5μg/ml、3.0μg/ml、6.0μg/ml、12μg/ml、24μg/ml;春雷霉素与异噻唑啉酮二元混配混剂浓度梯度为1.0μg/ml、2.0μg/ml、4.0μg/ml、8.0μg/ml、16.0μg/ml。试验靶标菌为采自田间自上向下4叶~6叶位的水稻稻瘟病菌叶片,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的稻瘟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囊),4℃下存放备用;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μ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4滴,每处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湿箱,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视处理及空白对照发病情况测量并记录病斑直径,单位为毫米(mm),计算防治效果。
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既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混剂的增效系数(SR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X1---混剂的EC50的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A---混剂中A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B---混剂中B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SR---混剂的增效系数;
X1---混剂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X2---混剂EC50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表1春雷霉素与异噻唑磷酮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 | 相关性(r) | EC50、(μg/ml) | EC5095%的置信区间 | 增效系数(SR) |
春雷霉素(A) | Y=3.9076+1.7435X | 0.9984 | 4.93 | 3.42967~7.46578 | - |
异噻唑磷酮(B) | Y=3.6367+1.6151X | 0.9953 | 8.16 | 4.87266~17.01826 | - |
A+B(8∶1) | Y=4.4529+1.2136X | 0.9968 | 3.37 | 2.34861~5.17260 | 1.53 |
A+B(4∶1) | Y=4.5205+1.1436X | 0.9933 | 3.15 | 2.09505~5.39283 | 1.70 |
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 | 相关性(r) | EC50、(μg/ml) | EC5095%的置信区间 | 增效系数(SR) |
A+B(2∶1) | Y=4.5803+1.0751X | 0.9962 | 2.97 | 2.07223~4.51562 | 1.91 |
A+B(1∶1)) | Y=4.6219+1.0415X | 0.9995 | 2.79 | 2.09007~3.71354 | 2.20 |
A+B(1∶2) | Y=4.4376+1.2594X | 0.9834 | 3.33 | 1.96046~8.22899 | 2.01 |
A+B(1∶4) | Y=4.2294+1.4746X | 0.9898 | 3.92 | 2.43214~8.04556 | 1.84 |
A+B(1∶8) | Y=4.0395+1.5509X | 0.9950 | 4.88 | 3.14292~8.85800 | 1.56 |
2)采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试验方法: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分别设置以下5个不同浓度梯度:春雷霉素为1.0μg/ml、2.0μg/ml、4.0μg/ml、8.0μg/ml、16μg/ml;异噻唑啉酮为1.5μg/ml、3.0μg/ml、6.0μg/ml、12μg/ml、24μg/ml;春雷霉素与异噻唑啉酮二元混配混剂浓度梯度为1.0μg/ml、2.0μg/ml、4.0μg/ml、8.0μg/ml、16.0μg/ml。试验靶标菌为采自田间自上向下4叶~6叶位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叶片,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的细菌性条斑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囊),4℃下存放备用;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μ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4滴,每处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湿箱,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视处理及空白对照发病情况测量并记录病斑直径,单位为毫米(mm),计算防治效果。
表2春雷霉素与异噻唑啉酮组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 | 相关性(r) | EC50、(μg/ml) | EC5095%的置信区间 | 增效系数(SR) |
春雷霉素(A) | Y=3.9703+1.5096X | 0.9914 | 5.65 | 3.36321~12.56906 | - |
异噻唑啉酮(B) | Y=3.6785+1.5046X | 0.9913 | 8.87 | 4.82272~24.06128 | - |
A+B(8∶1) | Y=4.3380+1.2918X | 0.9972 | 3.87 | 2.65923~6.07736 | 1.52 |
A+B(4∶1) | Y=4.4565+1.1860X | 0.9961 | 3.44 | 2.35370~5.47476 | 1.77 |
A+B(2∶1) | Y=4.5007+1.1365X | 0.9976 | 3.30 | 2.33169~4.92195 | 1.95 |
A+B(1∶1)) | Y=4.4252+1.1776X | 0.9975 | 3.68 | 2.55560~5.68720 | 1.88 |
A+B(1∶2) | Y=4.2845+1.3139X | 0.9955 | 4.16 | 2.74210~7.18915 | 1.79 |
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 | 相关性(r) | EC50、(μg/ml) | EC5095%的置信区间 | 增效系数(SR) |
A+B(1∶4) | Y=4.0863+1.5024X | 0.9936 | 4.77 | 3.00088~9.21209 | 1.67 |
A+B(1∶8) | Y=3.9499+1.6248X | 0.9964 | 5.18 | 3.39991~8.90777 | 1.61 |
3)采用柑橘溃疡病菌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1)柑橘溃疡病。试验方法: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分别设置以下5个不同浓度梯度:春雷霉素为3.75μg/ml、7.5μg/ml、15μg/ml、30μg/ml、60μg/ml;异噻唑啉酮为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64μg/ml;春雷霉素与异噻唑啉酮二元混配混剂浓度梯度为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40.0μg/ml。试验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cm的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并计算相对增效系数。
表3春雷霉素与异噻唑啉酮组合对柑橘溃疡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 | 相关性(r) | EC50、(μg/ml) | EC5095%的置信区间 | 增效系数(SR) |
春雷霉素(A) | Y=3.1733+1.5445X | 0.9979 | 17.84 | 9.80896~41.01065 | - |
异噻唑啉酮(B) | Y=3.0263+1.4987X | 0.9923 | 24.34 | 10.83193~96.98738 | - |
A+B(8∶1) | Y=3.3709+1.6058X | 0.9995 | 12.08 | 7.50287~21.91314 | 1.52 |
A+B(4∶1) | Y=3.4863+1.5193X | 0.9990 | 11.63 | 7.10058~21.96888 | 1.62 |
A+B(2∶1) | Y=3.5914+1.4591X | 0.9951 | 10.86 | 6.03487~26.35863 | 1.80 |
A+B(1∶1)) | Y=3.6412+1.4183X | 0.9984 | 10.70 | 6.47089~20.85306 | 1.92 |
A+B(1∶2) | Y=3.7033+1.3729X | 0.9966 | 10.40 | 6.01135~22.76118 | 2.09 |
A+B(1∶4) | Y=3.5973+1.4367X | 0.9970 | 11.15 | 6.45364~24.09771 | 2.03 |
A+B(1∶8) | Y=3.4377+1.5414X | 0.9969 | 12.09 | 6.91077~26.66348 | 1.93 |
4)试验采用柑橘疮痂病菌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1)柑橘疮痂病。试验方法: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分别设置以下5个不同浓度梯度:春雷霉素为3.75μg/ml、7.5μg/ml、15μg/ml、30μg/ml、60μg/ml;异噻唑啉酮为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64μg/ml;春雷霉素与异噻唑啉酮二元混配混剂浓度梯度为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40.0μg/ml。试验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cm的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并计算相对增效系数。
表4春雷霉素与异噻唑啉酮组合对柑橘疮痂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 | 相关性(r) | EC50、(μg/ml) | EC5095%的置信区间 | 增效系数(SR) |
春雷霉素(A) | Y=3.1558+1.5207X | 0.9982 | 19.13 | 10.49396~43.85739 | - |
异噻唑啉酮(B) | Y=3.0824+1.5019X | 0.9944 | 22.19 | 10.62269~71.69804 | - |
A+B(8∶1) | Y=3.3681+1.5929X | 0.9987 | 12.37 | 7.43732~24.05545 | 1.57 |
A+B(4∶1) | Y=3.5129+1.4912X | 0.9951 | 11.67 | 6.40822~28.89440 | 1.69 |
A+B(2∶1) | Y=3.5776+1.4502X | 0.9988 | 11.26 | 6.83817~21.60479 | 1.78 |
A+B(1∶1)) | Y=3.7034+1.3729X | 0.9966 | 10.40 | 6.01135~22.76118 | 1.98 |
A+B(1∶2) | Y=3.7396+1.3488X | 0.9921 | 10.17 | 5.35442~29.70333 | 2.07 |
A+B(1∶4) | Y=3.6540+1.4133X | 0.9931 | 10.57 | 5.63672~29.19377 | 2.03 |
A+B(1∶8) | Y=3.4773+1.5474X | 0.9929 | 11.29 | 5.97090~31.60473 | 1.93 |
5)试验采用黄瓜细菌性条斑病菌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1)黄瓜细菌性条斑病。试验方法: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分别设置以下5个不同浓度梯度:春雷霉素为2.5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异噻唑啉酮为3.5μg/ml、7μg/ml、14μg/ml、28μg/ml、56μg/ml;春雷霉素与异噻唑啉酮二元混配混剂浓度梯度为2.0μg/ml、4.0μg/ml、8.0μg/ml、16.0μg/ml、32.0μg/ml。试验靶标菌为采自田间自上向下4叶~6叶位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叶片,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的角斑病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囊),4℃下存放备用;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μ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4滴,每处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湿箱,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视处理及空白对照发病情况测量并记录病斑直径,单位为毫米(mm),计算防治效果。
表5春雷霉素与异噻唑磷酮组合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 | 毒力回归方程 | 相关性(r) | EC50、(μg/ml) | EC5095%的置信区间 | 增效系数(SR) |
春雷霉素(A) | Y=3.2841+1.6524X | 0.9995 | 12.74 | 7.84702~23.41491 | - |
异噻唑磷酮(B) | Y=3.1018+1.5456X | 0.9962 | 19.80 | 10.22024~52.78611 | - |
A+B(8∶1) | Y=3.7101+1.4795X | 0.9933 | 8.75 | 4.89038~21.79750 | 1.52 |
A+B(4∶1) | Y=3.7964+1.4056X | 0.9968 | 8.47 | 5.11257~17.08681 | 1.62 |
A+B(2∶1) | Y=3.9220+1.2710X | 0.9956 | 8.38 | 4.91054~18.30800 | 1.73 |
A+B(1∶1)) | Y=3.9992+1.2087X | 0.9951 | 8.03 | 4.68099~17.95766 | 1.93 |
A+B(1∶2) | Y=4.0542+1.1721X | 0.9980 | 7.67 | 4.81058~14.23071 | 2.18 |
A+B(1∶4) | Y=3.9327+1.2584X | 0.9938 | 8.39 | 4.72091~20.60573 | 2.12 |
A+B(1∶8) | Y=3.7800+1.3524X | 0.9998 | 9.44 | 6.07587~16.18273 | 1.98 |
由表1~5可见,春雷霉素与异噻唑啉酮重量比为8∶1~1∶8进行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疮痂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制剂实施例1
称取3%异噻唑啉酮、2%春雷霉素、3%TX-10、1%三乙胺、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5%异噻唑啉酮·春雷霉素水剂。
制剂实施例2
称取2%异噻唑啉酮、2%春雷霉素、3%渗透剂JFC、3%农乳700#、0.8%三乙醇胺、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4%异噻唑啉酮·春雷霉素水剂。
制剂实施例3
称取4%异噻唑啉酮、6%春雷霉素、3%渗透剂JFC、2%氨水、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10%异噻唑啉酮·春雷霉素水剂。
制剂实施例4
称取0.5%异噻唑啉酮、4%春雷霉素、4%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0.3%氨水、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4.5%异噻唑啉酮·春雷霉素水剂。
制剂实施例5
称取8%异噻唑啉酮、1%春雷霉素、1%农乳600#、3%Tween-60#、0.4%氢氧化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搅拌溶解完全后制得9%异噻唑啉酮·春雷霉素水剂。
制剂实施例6
称取5%异噻唑啉酮、35%春雷霉素、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1%K-12、20%白碳黑、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40%异噻唑啉酮·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7
称取5%异噻唑啉酮、15%春雷霉素、4%木质素磺酸钙、3%TERSPERSE2700、2%拉开粉BX、2%K-12、10%白碳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20%异噻唑啉酮·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8
称取1.5%异噻唑啉酮、1%春雷霉素、2%扩散剂NNO、1%拉开粉BX、2%K-12、5%白炭黑、元明粉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2.5%异噻唑啉酮·春雷霉素可溶粉剂。
制剂实施例9
称取0.5%异噻唑啉酮、0.5%春雷霉素、2%TERSPERSE 2700、1%K-12、2%白碳黑、硫酸铵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1%异噻唑啉酮·春雷霉素可溶粉剂。
生物实例1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水稻稻瘟病调查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19-2000杀菌剂防治水稻颈穗稻瘟病”第一次施药于水稻破口期,第二次施药于水稻齐穗期,药后7天调查防治效果。调查采用梅花5点取样法,每小区查5点,每点查5丛,共查25丛,计算全部穗数和发病穗数,并进行分级。
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工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防治效果(%)=(CK损失率-PT损失率)/CK损失率×100
表6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6可以看出,异噻唑啉酮与春雷霉素按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具有较好的增效效果,在一定施用剂量下,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能显著降低其中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试验所有处理对水稻的生长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产量等都正常,安全性较好。
生物实例2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17980.105-2004杀菌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试验”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4次重复,于病发初期施药,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施药二次,下次施药前及施药后7-14天调查防治效果。调查采用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法,每小区查5点,每点查25丛,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叶片仅有小点半透明水渍状病斑,占叶面积1%以下;
3级:叶片有零星短而窄条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5%;
5级:叶片病斑较多,占叶面积6%-25%;
7级:叶片上病斑较密,占叶面积26%-50%;
9级:叶片病斑密布,占叶面积51%以上,叶片变橙褐色、卷曲、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7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7可以看出,异噻唑啉酮与春雷霉素按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具有较好的增效效果,在一定施用剂量下,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能显著降低其中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试验所有处理对水稻的生长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产量等都正常,安全性较好。
生物实例3防治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柑橘溃疡病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03-2004杀菌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成龄果树2~3株,4次重复,第一次施药于开花前,药后20天第二次施药,药前调查病情基数,下次施药前及施药20天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调查两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个果及两个梢上的全部叶片。
叶果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每叶(果)有病斑1个-5个;
3级:每叶(果)有病斑6个-10个;
5级:每叶(果)有病斑11个-15个;
7级:每叶(果)有病斑16个-20个;
9级:每叶(果)有病斑21个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8防治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8可以看出,异噻唑啉酮与春雷霉素按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具有较好的增效效果,在一定施用剂量下,对柑橘溃疡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能显著降低其中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试验所有处理对柑橘的生长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产量等都正常,安全性较好。
生物实例4防治柑橘疮痂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柑橘疮痂病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02-2004杀菌剂防治柑橘疮痂病”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成龄果树2~3株,4次重复,施药三次,每次间隔14天,第一次施药于3月初,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最后一次施药后15~20天进行最终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调查两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梢上的全部叶片和6个果。
叶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每叶有病斑1个-5个;
3级:每叶有病斑6个-10个;
5级:每叶有病斑11个-15个;
7级:每叶有病斑16个-20个;
9级:每叶有病斑21个以上。
果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6%~10%;
5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11%~25%;
7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26%~50%;
9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果面积的51%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9防治柑橘疮痂病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9可以看出,异噻唑啉酮与春雷霉素按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具有较好的增效效果,在一定施用剂量下,对柑橘疮痂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能显著降低其中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试验所有处理对柑橘的生长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产量等都正常,安全性较好。
生物实例5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17980.110-2004杀菌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露地小区面积30m2,4次重复,发病前或始见病斑时施药,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施药后7~14天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调查,每点3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百分率分级。
分级方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1%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表10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10可以看出,异噻唑啉酮与春雷霉素按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具有较好的增效效果,在一定施用剂量下,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能显著降低其中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试验所有处理对黄瓜的生长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产量等都正常,安全性较好。
综合上述,本发明防治水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果树溃疡病、疮痂病,蔬菜瓜果细菌性角斑病,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7)
1.一种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A)第一活性成分异噻唑啉酮;
B)第二活性成分春雷霉素;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8∶1~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4∶1~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0.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水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果树溃疡病、疮痂病,蔬菜瓜果细菌性角斑病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04262 CN101843250B (zh) | 2010-06-21 | 2010-06-21 |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04262 CN101843250B (zh) | 2010-06-21 | 2010-06-21 |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3250A true CN101843250A (zh) | 2010-09-29 |
CN101843250B CN101843250B (zh) | 2013-04-17 |
Family
ID=42768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204262 Active CN101843250B (zh) | 2010-06-21 | 2010-06-21 |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43250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92714A (zh) * | 2010-11-04 | 2013-11-20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 唑嘧磺草胺或双氯磺草胺与异噻唑啉酮的协同组合 |
CN107535529A (zh) * | 2017-07-27 | 2018-01-05 | 张银花 | 一种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农用组合物 |
CN107926960A (zh) * | 2017-12-04 | 2018-04-20 | 刘志伟 |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的杀菌组合物 |
CN109452291A (zh) * | 2018-02-28 | 2019-03-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 |
CN112400871A (zh) * | 2020-11-30 | 2021-02-26 | 洛阳市兽药厂 | 一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可溶性粉及其制备工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18280A1 (en) * | 2003-04-09 | 2005-06-02 | Leach Robert M. | Micronized wood preservative formulations |
CN101263822A (zh) * | 2007-11-25 | 2008-09-17 |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杀菌组合物 |
-
2010
- 2010-06-21 CN CN 201010204262 patent/CN1018432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18280A1 (en) * | 2003-04-09 | 2005-06-02 | Leach Robert M. | Micronized wood preservative formulations |
CN101263822A (zh) * | 2007-11-25 | 2008-09-17 |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杀菌组合物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92714A (zh) * | 2010-11-04 | 2013-11-20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 唑嘧磺草胺或双氯磺草胺与异噻唑啉酮的协同组合 |
CN103392714B (zh) * | 2010-11-04 | 2015-03-11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 唑嘧磺草胺或双氯磺草胺与异噻唑啉酮的协同组合 |
CN107535529A (zh) * | 2017-07-27 | 2018-01-05 | 张银花 | 一种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农用组合物 |
CN107926960A (zh) * | 2017-12-04 | 2018-04-20 | 刘志伟 |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的杀菌组合物 |
CN109452291A (zh) * | 2018-02-28 | 2019-03-1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方法 |
CN112400871A (zh) * | 2020-11-30 | 2021-02-26 | 洛阳市兽药厂 | 一种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可溶性粉及其制备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3250B (zh) | 2013-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32367B (zh) | 生物农药梧宁霉素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中的应用 | |
CN101530099B (zh) |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843250B (zh) |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和春雷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
CN102626098B (zh) |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40761B (zh) |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004862A (zh) |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439564A (zh) |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噁霉灵的颗粒剂杀菌组合物 | |
CN102919251B (zh) |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224820A (zh) | 一种含有苯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705324B (zh) | 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壳寡糖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229784A (zh) | 一种防治苹果霉心病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703057B (zh) | 一种含噁唑菌酮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
CN104041524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
CN103210936B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7333791A (zh) | 由丙硫唑与异噻唑啉酮复配的防治稻瘟病的杀菌剂 | |
CN101642119B (zh) | 一种含苯醚菌酯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
CN101919392B (zh) | 一种含噁唑菌酮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190420A (zh) | 一种含有丙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771488B (zh) |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224824B (zh) | 一种含有苯醚菌酯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823976A (zh) | 一种含有溴菌腈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1703053A (zh) | 一种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798258B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2630687B (zh) |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853309A (zh) | 一种包含灭菌丹和烯酰吗啉的农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