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0277B -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0277B
CN101840277B CN201010135701.8A CN201010135701A CN101840277B CN 101840277 B CN101840277 B CN 101840277B CN 201010135701 A CN201010135701 A CN 201010135701A CN 101840277 B CN101840277 B CN 101840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seudo
turning radius
radius
angular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57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0277A (zh
Inventor
山本一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0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0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0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02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输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外壳围绕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角度相关值;回转半径计算装置,用于基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外壳围绕在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以及伪速度计算部件,用于生成与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通过将第一伪半径与基于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伪速度值。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操作例如GUI(图形用户界面)的三维操作输入装置、用于根据操作信息控制GUI的控制装置、包括这些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指针设备(尤其鼠标和触摸板)被用于广泛用在PC(个人计算机)中的GUI的控制器。不仅仅作为现有技术的PC的HI(人类界面),GUI现在开始被用作在起居室等中使用的以电视机作为图象媒体的AV设备和游戏机的界面。用户能够用来进行三维操作的各种指针设备被提出,作为这种类型的GUI的控制器(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No.2001-56743(第[0030]和[0031]段,图3)和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No.2005-56409(第[0018],[0021]和[0022]段,图1和2);在下文中,分别称之为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具有双轴的角速度陀螺仪(gyroscope),即两个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入装置。当用户手持该输入装置并例如使其垂直且横向摆动时,角速度传感器检测关于两个正交轴的角速度,并根据角速度生成信号,作为由显示装置显示的光标等的位置信息。该信号被发送到控制装置,并且控制装置控制显示,以使得光标响应于信号在画面上移动。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技术,其使用两个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笔型输入装置的加速度,并通过对加速度积分来计算该笔型输入装置的移动量。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输入装置中,显示在画面上的光标的移动是根据两个角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角速度来控制的。换言之,显示在画面上的光标的移动量取决于两个角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角速度。
因此,如果用户给予该输入装置一很大角速度,显示在画面上的光标则据此高速移动。例如,当用户使用手的转动来操作输入装置时,即使在输入装置的实际移动量很小时,光标也将高速移动。
但是,在用户仅给予很小角速度来操作该输入装置时,即使在输入装置的实际移动量很大时,画面上的光标也仅是稍微移动。例如,在用户通过以肩膀为轴摆动整个手臂来操作该输入装置的情况下,虽然输入装置的实际移动量很大,光标也仅是稍微移动。如上所述,存在光标的移动与用户的感觉不匹配的情况。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描述的笔型输入装置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计算笔型输入装置的移动量。在此情况下,由于光标的移动量是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速度来计算的,因此显示在画面上的光标的移动量与笔型输入装置的移动量成比例地增大。但是,由于在通过对在输入装置中检测到的加速度积分来计算光标的移动量时会导致积分误差,因此无法执行精确的控制。因此,光标的移动成为与用户的感觉不匹配的移动。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UI在画面上的移动成为与用户的直觉相匹配的自然移动的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回转半径计算装置和伪速度计算装置。
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检测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
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检测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作为与围绕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
回转半径计算装置基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外壳围绕在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伪速度计算装置生成与计算出的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通过将所生成的第一伪半径与基于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
当用户使用肩膀、手肘、手腕、手等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来操作显示在画面上的UI时,在输入装置中一般存在随时间变化的回转半径。在输入装置中,输入装置的速度值可以通过计算例如输入装置围绕在垂直方向上的轴的回转半径并将回转半径与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输入装置的速度值。通过基于回转半径这样计算速度值,即使在用户通过使用肩膀作为轴摆动整个手臂来操作输入装置时,也可以获得充分的输出(速度值)。因此,UI在画面上的移动成为相对于输入装置的移动的自然移动,结果用户对输入装置的可操作性得以提高。
此外,根据输入装置,由于速度值是基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的而没有通过简单地对第一加速度值求积分来计算速度值,因此可以减小积分误差,并且因此以高准确度计算外壳的速度值成为可能。
第一伪半径是与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地生成的。通常,第一伪半径被生成,以便随着计算出的回转半径的增大而取更大值。第一伪半径可以具有最小值和最大值。因此,即使在计算出的回转半径不适当时,也可以防止可操作性降低。可替换地,可以对回转半径的大小设置多个阈值,并基于与阈值的比较结果来选择多个伪半径值之一。利用这种结构,可以获得输入装置的合需要的可操作性。
回转半径计算装置可以计算作为第一加速度值的时间变化率的加速度变化率,并基于检测到的第一角度相关值计算作为围绕在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的角加速度变化率。回转半径计算装置还可以计算计算出的加速度变化率与计算出的角加速度变化率之比,作为第一回转半径。
加速度变化率是通过对第一加速度值在时间上微分而获得的。类似地,角加速度变化率是通过对第一角度相关值在时间上微分而获得的。尤其在检测第一加速度值时,重力加速度被检测为存在一常数值的偏差或在低频方面存在偏差。因此,通过对第一角速度值求微分,即使在重力加速度由于输入装置的倾斜而导致分量力发生改变时,也可以适当地计算回转半径,并且可以从回转半径计算出适当的速度值。
回转半径计算装置可以基于检测出的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角加速度值,并计算第一加速度值与角加速度值之比,作为第一回转半径。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输入装置的计算量和功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其基于从输入装置发送的信息来控制显示在画面上的指针的显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接收装置、回转半径计算装置、伪速度计算装置和坐标信息生成装置。
输入装置包括外壳、检测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的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检测作为与围绕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的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的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以及用于发送关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的发送装置。
接收装置接收所发送的关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
回转半径计算装置基于已经接收到的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外壳围绕在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伪速度计算装置生成与计算出的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且通过将生成的第一伪半径与基于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
坐标信息生成装置生成与计算出的第一伪速度值相对应的、指针在画面上的坐标信息。
应该注意,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前序部分“控制装置…外壳…”是为了澄清本发明的内容而提供的,并且本发明的发明人不希望将前序部分作为公知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包括输入装置和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
输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回转半径计算装置、伪速度计算装置和发送装置。
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检测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检测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作为与围绕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回转半径计算装置基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外壳围绕在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伪速度计算装置生成与计算出的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通过将所生成的第一伪半径与基于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发送装置发送关于计算出的第一伪速度值的信息。
控制装置包括接收装置和坐标信息生成装置。
接收装置接收所发送的关于第一伪速度值的信息。坐标信息生成装置生成与接收到的第一伪速度值相对应的、指针在画面上的坐标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输入装置和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
输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和发送装置。
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检测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检测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作为与围绕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发送装置发送关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
控制装置包括接收装置、回转半径计算装置、伪速度计算装置和坐标信息生成装置。
接收装置接收所发送的关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回转半径计算装置基于已经接收到的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外壳围绕在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伪速度计算装置生成与计算出的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且通过将生成的第一伪半径与基于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坐标信息生成装置生成与计算出的第一伪速度值相对应的、指针在画面上的坐标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输入装置的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
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被检测,作为与围绕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
基于已经检测到的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外壳围绕在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第一加速度值的检测位置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生成与计算出的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
基于所生成的第一伪半径和基于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其基于从输入装置发送的信息来控制显示在画面上的指针的显示,所述输入装置包括外壳、检测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的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检测作为与围绕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的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的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以及用于发送关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的发送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所发送的关于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回转半径计算部件,用于基于已经接收到的第一加速度值和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外壳围绕在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伪速度计算部件,用于生成与计算出的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且通过将生成的第一伪半径与基于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以及坐标信息生成部件,用于生成与计算出的第一伪速度值相对应的、指针在画面上的坐标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能够使得UI在画面上的移动成为与用户直觉相匹配的自然移动的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以下对附图所示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图示;
图2是示出输入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输入装置的内容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输入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在显示装置上显示的画面示例的图示;
图6是示出用户手持输入装置的状态的图示;
图7A和7B是示出移动输入装置的方式和指针据此在画面上的移动方式的典型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传感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9是用户通过在横向方向(偏航方向,yaw direction)上摆动输入装置来对其进行操作的俯视图,用于说明回转半径(radius gyration);
图10A、10B和10C是用于更详细地说明图9所示的用户操作的图示;
图11是示出计算速度值的方法的原理的图示;
图12是示出从不同视点(viewpoint)计算图11所示的速度值的方法原理的原理图;
图13是示出回转半径和伪半径(pseudo radius)之间的关系示例的图示;
图14是示出控制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在控制装置执行主要运算的情况下与图14相对应的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16A和16B是示出回转半径和伪半径之间的关系的若干其他示例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控制系统)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图示。控制系统100包括显示装置5、控制装置40和输入装置1。
图2是示出输入装置1的透视图。输入装置1具有用户能够手持的大小。输入装置1包括外壳10和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例如包括设置在外壳10上部的两个按钮11和12、转轮按钮13等等。被布置得更靠近外壳10的上部中心的按钮11充当例如作为PC的输入设备的鼠标的左按钮,并且与按钮11相邻的按钮12充当鼠标的右按钮。
例如,通过在按下并按住按钮11的同时移动输入装置1,可以执行“拖放”操作,通过双击按钮11可以打开文件,并且通过转轮按钮13可以滚动画面3。按钮11和12以及转轮按钮13的位置、所发布的命令的内容等可以适当地改变。
图3是示出输入装置1的内容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输入装置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输入装置1包括传感器单元17、控制单元30和电池14。
图8是示出传感器单元17的透视图。
传感器单元17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加速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在不同角度上的加速度,例如沿两个正交轴(X轴和Y轴)。具体而言,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包括两个传感器,即,用于X轴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161和用于Y轴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162。
传感器单元17还包括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关于两个正交轴的角加速度。具体而言,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包括两个传感器,即,用于偏航方向的角速度传感器151和用于俯仰方向(pitch direction)的角速度传感器152。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和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被封装并安装在电路板25上。
作为分别用于偏航方向和俯仰方向的角速度传感器151和152中的每一个,用于检测与角速度成比例的科氏力(Coriolis force)的振动陀螺传感器(vibration gyro sensor)被使用。作为分别用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161和162中的每一个,诸如压阻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之类的任意传感器都可被使用。角速度传感器151和152并不局限于振动陀螺传感器,并且旋转顶部陀螺传感器(rotary top gyrosensor)、环激光陀螺传感器(ring laser gyro sensor)、气体速率陀螺传感器(gas rate gyro sensor)等都可被替换使用。
在图2和3的描述中,为了方便,外壳10的纵长方向被称为Z′方向,外壳10的厚度方向被称为X′方向,并且外壳10的宽度方向被称为Y′方向。在此情况下,传感器单元17被并入到外壳10中,以使得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和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被安装在其上的电路板25的表面与X′-Y′平面基本平行。如上所述,传感器单元16和15分别检测相对于两个轴(即,X轴和Y轴)的物理量。在以下描述中,关于输入装置1的移动,围绕X′轴的旋转方向通常称为俯仰方向,围绕Y′轴的旋转方向通常称为偏航方向,并且围绕Z′轴(滚动轴)的旋转方向通常称为滚动方向(roll direction)。
控制单元30包括主基板18、安装在主基板18上的MPU(微处理单元)(或CPU)19、晶体振荡器20、发射器件21和印制在主基板18上的天线22。
MPU 19包括其必需的内置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MPU 19被输入来自传感器单元17的检测信号、来自操作部件的操作信号等等,并且执行各种操作处理,以便响应于这些输入信号来生成预定控制信号。存储器可以与MPU 19分开设置。
通常,传感器单元17输出模拟信号。在此情况下,MPU 19包括A/D(模拟/数字)转换器。可替换地,传感器单元17可以是包括A/D转换器的单元。
MPU 19单独或MPU 19与晶体振荡器20一起构成处理单元。
发射器件21(发送装置)将在MPU 19中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入信息)作为RF无线电信号、经由天线22发送到控制装置40。发射器件21和天线22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发射单元。
晶体振荡器20生成时钟并将其提供到MPU 19。作为电池14,干电池、可充电电池等等被使用。
控制装置40包括MPU 35(或CPU)、显示控制部件42、RAM 36、ROM 37、视频RAM 41、天线39和接收器件38。
接收器件38经由天线39接收从输入装置1发送的控制信号。MPU35分析控制信号并执行各种操作处理。显示控制部件42主要在MPU 35的控制下生成将显示在显示装置5的画面3上的画面数据。视频RAM 41作为显示控制部件42的工作区域临时存储所生成的画面数据。
控制装置40可以是专用于输入装置1的装置,或者可以是PC等等。控制装置40并不局限于PC,并且可以是与显示装置5、视听设备、投影仪、游戏设备、车载导航系统等集成形成的计算机。
显示装置5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器和EL(电致发光)显示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替换地,显示装置5可以是与显示器集成形成并能够接收电视广播等的装置。
图5是示出显示在显示装置5上的画面3的示例的图示。诸如图标4和指针2之类的UI被显示在画面3上。图标是画面3上的代表计算机的程序功能、执行命令、文件内容等的图像。应该注意,在画面3上,水平方向被称为X轴方向,而垂直方向被称为Y轴方向。除非特别明确地说明,否则为了帮助下面的理解,作为输入装置1的操作目标的UI将被描述为指针2(所谓的光标)。
图6是示出用户手持输入装置1的状态的图示。如图6所示,输入装置1除了按钮11、12和13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操作部件,例如包括诸如设置在用于操作电视等的遥控器上的各种操作按钮以及电源开关。当用户在空气中移动输入装置1或如图所示那样在手持输入装置1的同时操作操作部件时,其输入信息被输出到控制装置40,并且控制装置40控制UI。
(输入装置的典型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移动输入装置1的方式以及指针2据此在画面3上的移动方式的典型示例。图7是其说明图。
如图7A和7B所示,用户手持输入装置1,以将输入装置1的按钮11和12一侧瞄准显示装置5一侧。用户手持输入装置1,以使得拇指位于上侧而小指位于下侧,如同握手时一样。在这种状态下,传感器单元17的电路板25(参见图8)接近于与显示装置5的画面3平行,并且作为传感器单元17的检测轴的两个轴分别对应于画面3上的水平轴(X轴)和垂直轴(Y轴)。在下文中,图7A和7B所示的输入装置1的位置将被称为参考位置。
在以下描述中,地面上静止的坐标系统(即,惯性坐标系统)使用X轴、Y轴和Z轴来表示,而随输入装置1整体移动的坐标系统(输入装置1的坐标系统)使用X′轴、Y′轴和Z′轴来表示。
如图7A所示,在参考位置上,用户在横向方向上(即,偏航方向上)摆动手或手臂。此时,用于X′轴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161检测在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ax,并且用于偏航方向的角速度传感器151检测围绕Y′轴的角速度ωψ。。基于这些检测值,控制装置40控制指针2的显示,以使得指针2在X轴方向上移动。
同时,如图7B所示,在参考位置上,用户在垂直方向上(即,俯仰方向上)摆动手或手臂。此时,用于Y′轴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162检测在Y′轴方向上的加速度ay,并且用于俯仰方向的角速度传感器152检测围绕X′轴的角速度ωθ。基于这些检测值,控制装置40控制指针2的显示,以使得指针2在Y轴方向上移动。
虽然随后将详细描述,但是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的MPU 19根据存储在内置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程序、基于由传感器单元17检测到的检测值来计算在X和Y轴方向上的速度值。输入装置1将该速度值发送到控制装置40。
控制装置40将在X方向上的每单位时间的位移转换成指针2在画面3上、在X轴上的位移量,并且将在Y方向上的每单位时间的位移转换成指针2在画面3上、在Y轴上的位移量,并因此移动指针2。
通常,关于每隔预定数目个时钟提供的速度值,控制装置40的MPU35将已经提供的第n个速度值与已经提供的第(n-1)个速度值相加。因此,已经提供的第n个速度值与指针2的位移量相对应,并且指针2在画面3上的坐标信息被生成(坐标信息生成装置)。
(计算速度值的原理)
图9和10是用于示出计算输入到输入装置1的外壳10的速度值的方法基本思想。
应该注意,在图14等中,示出的是加速度传感器单元在角速度传感器单元获得角速度信号之后再获得加速度信号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顺序,角速度信号在加速度信号之后获得或者加速度信号和角速度信号并行(同时)获得情况也是可能的(对图15也是如此)。
图9和10分别是用户通过在例如横向方向(偏航方向)上摆动输入装置1来对其进行操作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当用户自然地操作输入装置1时,操作是通过使用手腕(或手)的旋转、手肘的弯曲以及从手臂根部的旋转中的至少一种来进行的。
具体而言,输入装置1是通过旋转移动来操作的,在所述旋转移动中,用户整个身体的移动被添加到三种旋转,包括围绕手臂根部(肩膀)的旋转(参见图10A)、围绕手肘的旋转(参见图10B)和围绕手(或手腕)的旋转(参见图10C)。换言之,手、手肘、肩膀等分别成为旋转轴,并且这些旋转轴相继或同时移动。具体而言,输入装置1在一瞬间的旋转移动是通过组合肩膀、手轴、手等的旋转移动来获得的。这样组合的旋转的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并且回转半径R也随时间改变。
因此,输入装置1的移动与肩膀、手轴和手的旋转之间的比较显示存在下述的1和2两种关系。
1.输入装置1围绕Y′轴的角速度值ωψ是通过围绕肩膀的旋转获得的角速度、通过手肘弯曲获得的角速度、通过手腕旋转获得的角速度和通过手等的旋转获得的角速度的组合值。
2.输入装置1在X轴方向上的速度值Vx是通过将肩膀、手肘、手等的角速度分别乘以肩膀和输入装置1之间的距离、手肘和输入装置1之间的距离、手和输入装置1之间的距离等而获得的值的组合值。
图11是示出使用这种思想的速度值计算方法的原理的图示。
图11示出用户在一方向上以预定角速度移动输入装置1的一瞬间的状态,在该方向上,第一方向例如是切线方向。基于这一时刻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获得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加速度值以及输入装置1围绕中心轴C的角度相关值(例如角速度值ω),输入装置1可以计算从中心轴C到输入装置1的距离,作为回转半径R。另外,输入装置1可以基于计算出的回转半径R计算外壳10在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V。
如上所述,旋转中心轴C的位置和回转半径R随时间改变。此外,角速度值ω是围绕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即,中心轴C)的角速度值。以第一方向作为X′轴方向,角速度值ω通常是由设置在外壳10内部的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所获得的围绕Y′轴方向的角速度值。
具体而言,当围绕中心轴C的回转半径被表示为Rψ(t)时,输入装置1的速度值Vx与围绕中心轴C的方向的角速度值ωψ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以下等式(1)表示。换言之,在X轴方向上的速度值Vx成为通过将围绕Y′轴方向的角速度值ωψ与中心轴C和输入装置1之间的距离Rψ(t)相乘而获得的值。
Vx=Rψ(t)*ωψ…(1)
图12是从一不同视点示出图11所示的速度值计算方法的原理的原理图。
将讨论虚拟平面D,其包括沿预定方向(例如,第一方向)的轴和即时中心K,其中输入装置1以第一方向作为切线方向围绕即时中心K旋转。输入装置1围绕垂直于虚拟平面D的轴(例如,沿第二方向的轴)旋转移动。具体而言,输入装置1围绕即时中心K的旋转移动是通过组合用户的肩膀、手肘、手等的旋转移动来获得的。这样组合的旋转的中心位置(即,即时中心K)随时间改变,并且包括在虚拟平面D中的回转半径R也随时间改变。
这里,第一方向可以被设置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可以被设置为Y′轴方向,并且在X′轴方向上的速度值Vx可以使用上述等式(1)按图12所示的原理来计算。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和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被集成设置在传感器单元17的电路板25上。因此,形式上,回转半径R(t)成为从中心轴C到传感器单元17的距离。但是,在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和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被彼此分离地设置在外壳10内的情况下,从中心轴C到输入装置1中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之为传感器布置部分)的距离成为回转半径R(t)。
如等式(1)所表示的,在输入装置1的传感器布置部分处的速度值和角速度值之间的关系是比例关系,即,以R(t)为比例常数的相关性。
上述等式(1)被修改以获得等式(2)。
Rψ(t)=Vxψ…(2)
在等式(2)右侧的Vx和ωψ是速度维度。即使在等式(2)右侧所表示的速度值和角速度值被微分并因此获得加速度或加速度时间变化率的维度时,这种相关性也不会丢失。类似地,即使在速度值和角速度值被积分并因此获得位移维度时,这种相关件也不会丢失。
因此,以等式(2)右侧所表示的速度和角速度作为位移、加速度和加速度时间变化率的维度,可以获得等式(3)、(4)和(5)如下。
Rψ(t)=x/ψ…(3)
Rψ(t)=ax/Δωψ…(4)
Rψ(t)=Δax/Δ(Δωψ)…(5)
关于上述等式(2)、(3)、(4)和(5)中的等式(4),例如,可以看出,回转半径Rψ(t)可以在加速度值ax和角加速度值Δωψ已知的情况下获得。如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161检测在X′轴方向上的角速度值ax,并且角速度传感器151检测围绕Y′轴的角速度值ωψ。因此,如果围绕Y′轴的角速度值ωψ被微分并因此计算围绕Y′轴的角加速度值Δωψ,则可以获得围绕Y′轴的回转半径Rψ(t)。Rψ(t)是由例如输入装置1的MPU19(回转半径计算装置)计算出的。
如果围绕Y′轴的回转半径Rψ(t)已知,则可以通过将回转半径Rψ(t)与角速度传感器151检测到的围绕Y′轴的角速度值ωψ相乘来获得输入装置1在X′轴方向上的速度值Vx(参见等式(1))。具体而言,用户身体的旋转部分的旋转量被转换成X′轴方向上的线速度值。
如上所述,当用户操作输入装置时,装置的旋转中心与通过组合用户的旋转移动获得的位置相对应,并且该位置随时间改变(即时中心)。因此,当输入装置通过围绕肩膀摆动整个手臂而被操作时,将检测的角速度成为相对较小的值。鉴于此,即使在上述示例的情况下(在通过以肩膀为轴摆动整个手臂来操作输入装置),也通过将回转半径Rψ(t)与角速度值ωψ相乘来获得速度值Vx,从而回转半径Rψ(t)被检测为相对较大的值。结果,获得与用户的操作量相对应的足够的速度值Vx成为可能。另外,由于不需要通过对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值积分来计算速度值,因此可以抑制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值的积分误差,从而可以执行精确的控制。
另一方面,当在加速度或角速度的变化由于传感器检测限制或采样限制(可归因于采样间隔或分辨率)而很小的状态下连续输入上述计算出的速度值Vx时,回转半径Rψ(t)可能不落在适当的范围内并且变得太大或太小。具体讲,当回转半径Rψ(t)是通过微分运算获得的时,这种计算的可能性增大。结果,存在将被计算速度值Vx变得极大或变为0的担忧。此外,即使在运算中没有问题,当回转半径Rψ(t)被计算为极小值时,将要计算的速度值Vx也成为很小值,从而用户可能感觉移动不足够。在此情况下,难以在画面上平滑地移动指针,从而导致可操作性的下降。
鉴于此,为了消除由于上述运算误差所导致的可操作性的下降,在本实施例中,速度值Vx被校正如下。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装置1的MPU 19首先从计算出的回转半径Rψ(t)生成与回转半径Rψ(t)的大小相关的伪半径Raψ(t)。然后,通过将生成的伪半径Raψ(t)与围绕Y′轴的角速度值ωψ相乘,来计算伪速度值Vax,作为输入装置1在X′轴方向上的速度值Vx(伪速度计算装置)。
Vax=Raψψ…(6)
伪半径Raψ(t)的生成方法可以适当地设置。图13示出计算出的回转半径Rψ(t)与生成的伪半径Raψ(t)之间的关系示例。
如图13所示,为伪半径Raψ(t)设置最小值Ra1和最大值Ra2。在该示例中,当回转半径Rψ(t)在从第一阈值R1到第二阈值R2(>R1)的范围内时,伪半径Raψ(t)随回转半径Rψ(t)的增大而增大。另一方面,当回转半径Rψ(t)超过第二阈值R2时,伪半径Raψ(t)被固定为在回转半径Rψ(t)处在第二阈值R2上时获得的伪半径值(Ra2),并且当回转半径Rψ(t)低于第一阈值R1时,伪半径Raψ(t)被固定为在回转半径Rψ(t)处在第一阈值R1上时获得的伪半径值(Ra1)。
通过这样为伪半径Raψ(t)设置最小值Ra1和最大值Ra2,即使在回转半径Rψ(t)极大或极小时,也可以确保将要计算的速度值的可靠性。此外,可以防止输入装置1的可操作性下降。伪半径的最小值Ra1和最大值Ra2没有具体限制,而是可以在由于心理操作感受和实际操作量之间的偏差所引起的不便可忽略的范围内适当地设置。
通过使用上述计算的伪速度值Vax来控制指针2的移动,指针的移动与操作输入装置的用户的直觉相匹配。此外,可以使得指针2的移动成为相对于输入装置1的移动的自然移动,并且可以提高用户对输入装置1的可操作性。
伪速度值的计算方法也可被应用到用户通过在垂直方向(俯仰方向)上摆动输入装置1来对其进行操作的情况。具体而言,当通过在垂直方向上摆动输入装置1来对其进行操作时,MPU 19利用与上述示例类似的方法来计算回转半径Rθ(t)、伪半径Raθ(t)和伪速度值Vay(回转半径计算装置、伪速度计算装置)。
应该注意,关于传感器单元17,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的检测轴X′轴和Y′轴与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的检测轴X′轴和Y′轴分别彼此匹配的情况已被描述作为典型示例。具体而言,在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值ax由用于X′轴检测的加速度传感器161来检测,并且角速度值ωψ由用于偏航方向检测的角速度传感器151来检测,角速度传感器151的检测轴与Y′轴方向相匹配,Y′轴与X′轴正交并且是加速度传感器162的检测轴。
但是,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的检测轴不一定需要与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的检测轴匹配。例如,在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和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被安装在基板上的情况下,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和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可以被安装得在基板的主表面内偏离预定旋转角度,从而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和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的检测轴不匹配。在此情况下,相对于各个轴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的计算来获得。
此外,传感器单元17的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和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中的每一个的检测轴不一定需要像上述X′轴和Y′轴那样相互正交。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的计算来获得分别在相互正交的轴方向上投射的加速度。类似地,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函数的计算来获得围绕相互正交的轴的角速度。
(控制系统的操作)
下面将参考图14来描述使用上述速度值计算方法的控制系统100的操作。图14示出例如上述等式(4)被用于计算回转半径(Rψ(t),Rθ(t))的情况。
输入装置1的电力被接通。例如,用户接通提供给输入装置1或控制装置40的电源开关等,以接通输入装置1的电力。
这里,如图9和10所示,用户使用肩膀、手肘、手等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来移动输入装置1。输入装置1在一时刻的旋转移动是通过组合上述肩膀、手肘、手等的旋转移动来获得的。这样组合的旋转的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并且回转半径R也随时间改变。在以下描述中,在这一时刻执行的操作将被描述。
当用户按上述方式移动输入装置1时,两轴的角速度信号被从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输出。MPU 19从该双轴角速度信号获得第一角速度值ωψ和第二角速度值ωθ(步骤101)。
在接通输入装置1的电力之后,两轴的加速度信号被从加速度传感器单元16输出。MPU 19从该两轴的加速度信号获得第一加速度值ax和第二加速度值ay(步骤102)。加速度信号是在接通电力时与输入装置1的位置相对应的信号。
应该注意,MPU 19通常同步执行步骤101和102。
通过对在步骤101获得的角速度值(ωψ,ωθ)求微分,MPU 19计算出角加速度值(Δωψ,Δωθ)作为角度相关值(步骤103)。微分滤波器或高通滤波器例如被用于微分运算。
MPU 19使用在步骤102获得的加速度值(ax,ay)和角加速度值(Δωψ,Δωθ)来使用等式(4)和(4′)分别计算围绕Y′轴和X′轴的回转半径(Rψ(t),Rθ(t)),即,即时中心(步骤104)。
Rψ(t)=ax/Δωψ…(4)
Rθ(t)=ay/Δωθ…(4′)
接下来,MPU 19基于在步骤104获得的回转半径(Rψ(t),Rθ(t))生成伪半径(Raψ(t),Raθ(t))(步骤104′)。如图13所示,伪半径(Raψ(t),Raθ(t))是与回转半径(Rψ(t),Rθ(t))的大小相关地生成的。伪半径(Raψ(t),Raθ(t))例如通过运算生成。具体运算如下所述。
当Rψ(t)<R1时,Raψ(t)=Ra1…(7)
当R1≤Rψ(t)≤R2时,Raψ(t)=k*Rψ(t)…(8)
当R2<Rψ(t)时,Raψ(t)=Ra2…(9)
当Rθ(t)<R1时,Raθ(t)=Ra1…(7′)
当R1≤Rθ(t)≤R2时,Raθ(t)=k′*Rθ(t)…(8′)
当R2<Rθ(t)时,Raθ(t)=Ra2…(9′)
(其中,k和k′是常数)
在计算出伪回转半径之后,MPU 19通过上述等式(6)和(6′)来计算伪速度值(Vax,Vay),作为速度值(Vx,Vy)(步骤105)。
Vx=Vax=Raψ(t)*ωψ…(6)
Vy=Vay=Raθ(t)*ωθ…(6′)
这里使用的角速度值(ωψ,ωθ)通常是已经经过步骤103中的微分运算的角速度值(ωψ,ωθ)。但是,可替换地,在步骤105中使用的角速度值(ωψ,ωθ)可以是由MPU 19获得的角速度值,其在时间上接近已经经过微分运算的角速度值。
如上所述,由于用户在操作输入装置1时其身体的旋转部分的旋转量被转换成X轴和Y轴方向上的线速度值,因此可以获得与用户的实际操作量相对应的充足的线速度值。结果,所获得的速度值与用户的直觉相匹配。
例如,MPU 19仅需要每隔预定数目个时钟获得(ax,ay),并与之同步地计算速度值(Vx,Vy)。可替换地,MPU 19可以在每次多个加速度值(ax,ay)被采样时计算一次速度值(Vx,Vy)。
MPU 19将计算出的速度值(Vx,Vy)经由发射器件21发送到控制装置40(步骤106)。
控制装置40的MPU 35接收关于速度值(Vx,Vy)(伪速度值(Vax,Vay);在以下描述中也是如此)的信息(步骤107)。输入装置1每隔预定数目个时钟(即,每单位时间)发送速度值(Vx,Vy),以使得控制装置40每单位时间接收它们并获得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位移量。MPU35使用以下等式(10)和(10′)生成与所获得的每单位时间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位移量相对应的指针2在画面3上的坐标值(X(t),Y(t))(步骤108)。基于所生成的坐标值,MPU 35控制显示,以使得指针2在画面3上移动(步骤109)(坐标信息生成装置)。
X(t)=X(t-1)+Vx…(10)
Y(t)=Y(t-1)+Vy…(10′)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基于加速度值和角速度值来计算速度值(Vx,Vy)。通常,输入装置1计算围绕如图11所示的中心轴C或如图12所示的即时中心K的回转半径(Rψ(t),Rθ(t))和伪半径(Raψ(t),Raθ(t)),并基于这些值计算速度值(Vx,Vy)(伪速度值(Vax,Vay))。由于速度值是基于上述回转半径计算的,因此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1可以计算输入装置1的准确线速度(在传感器布置部分)。此外,由于输入装置1没有执行积分运算,因此不会导致积分误差。因此,根据与速度值相对应的位置在画面3上移动的指针2的移动成为与用户的感觉匹配的自然移动。
在图14中,输入装置1已经执行了用于计算速度值(Vx,Vy)的主要运算。在图15所示实施例中,控制装置40执行主要运算。
例如,输入装置1将从传感器单元17输出的两轴的加速值和两轴的角速度值作为输入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40(步骤203)。控制装置40的MPU 35接收该输入信息(步骤204)并执行与步骤103到105、108和109相同的处理(步骤205到209)。因此,控制装置40的MPU 35计算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速度值(伪速度值)并控制显示,从而使得指针2根据计算出的速度值移动(图15)。
(修改示例)
前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执行各种修改。
例如,加速度变化率与角加速度变化率之比可以用于计算回转半径(Rψ(t),Rθ(t)),如等式(5)所述。因此,可以从检测到的加速度值中去除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具体而言,存在如下情况:在检测加速度值时,由于检测到重力加速度而存在一常数值的偏差或在低频率方面存在偏差。在此情况下,通过对加速度值进行微分,即使在由于输入装置的倾斜而导致重力加速度的分量力发生改变时,也可以适当地计算回转半径,并且可以从回转半径计算出适当的速度值。
此外,伪半径(Raψ(t),Raθ(t))的生成方法并不局限于图13所示示例。例如,也可以针对图13所示的伪半径值仅设置最小值Ra1和最大值Ra2之一。
此外,如图16A所示,也可以在MPU 19(35)的存储器中预先存储根据回转半径的大小分段的多个伪半径值,并选择多个伪半径值中与计算出的回转半径相对应的一个。将被选择的伪半径值的数目没有特别限制,仅需要其至少为2个(例如,最小和最大值)。因此,可以减小运算量,并且MPU 19(35)可以低成本构造。
另一方面,虽然如图13所示,当回转半径在从R1到R2的范围内时伪半径与回转半径成比例地增大,但是可以适当地设置比例因子。可替换地,可以随回转半径的增大呈指数或对数地增大伪半径。图16B示出回转半径与伪半径之间的关系的若干示例。在图中,K0和K3是生成与回转半径的大小成比例的伪半径的示例,K1和K2是生成随着回转半径的增大以二次曲线增大的伪半径的示例。
伪半径的枚举函数(enumeration function)可以适当地设置。为了定义该函数,例如,通过以各种函数摆动输入装置而准备的输入装置的多个用户所执行的评价是有用的。具体而言,伪半径的枚举函数是基于测试项的运算时间、运算准确度、用户的使用印象等来确定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单独地获得伪半径(Raψ(t),Raθ(t))。但是,速度值(Vx,Vy)(伪速度值(Vax,Vay))可以通过使用伪半径(Raψ(t),Raθ(t))之一作为代表值来计算。可替换地,速度值(Vx,Vy)(伪速度值(Vax,Vay))可以通过使用伪半径(Raψ(t),Raθ(t))的平均值来计算。
在以上实施例中,发射器件21被用作输入装置1的发射装置并且接收器件38被用作控制装置40的接收装置。但是,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发射功能和接收功能两者的收发器。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输入装置将输入信息无线地发送到控制装置。但是,输入信息可以被有线地发送。
本发明可例如应用到包括显示部件的手持型电子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手持装置)。换言之,手持装置可以具有在其中集成了输入装置1和控制装置40的结构。在此情况下,通过用户移动手持装置的主体,显示在显示部件的画面上的指针被移动或者执行画面的滚动和缩放控制。手持装置的示例包括PDA(个人数字助理)、蜂窝电话、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数字相机。
角度传感器或角加速度传感器可被使用以替代角速度传感器单元15。角度传感器的示例包括地磁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角度值的改变量在使用例如三轴的地磁传感器时被检测。因此,在此情况下,角度值被微分,从而获得角速度值。角加速度传感器被构造为多个加速度传感器的组合,并且角速度值是通过对由角加速度传感器所获得的角加速度值求积分而获得的。
本发明包含与2009年3月17日递交到日本特许厅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9-064730中所公开的内容相关的主题,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取决于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可能发生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只要它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11)

1.一种输入装置,包括:
外壳;
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
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作为与围绕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
回转半径计算装置,用于基于已检测到的所述第一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所述外壳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以及
伪速度计算装置,用于生成与计算出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通过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一伪半径与基于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其中,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从第一阈值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的第一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随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超过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二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二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并且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三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一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
其中,所述伪速度计算装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分段的多个伪半径值,并从所述多个伪半径值中选择基于计算出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确定的一个伪半径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
其中,所述回转半径计算装置计算作为所述第一加速度值的时间变化率的加速度变化率,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计算作为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的角加速度变化率,并计算所述计算出的加速度变化率与所述计算出的角加速度变化率之比,作为所述第一回转半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
其中,所述回转半径计算装置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计算角加速度值,并计算所述第一加速度值与所述角加速度值之比,作为所述第一回转半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包括角速度传感器,其检测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速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还包括:
第二加速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加速度值;以及
第二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第二角度相关值,作为与围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
其中,所述回转半径计算装置基于已经检测到的所述第二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相关值来计算所述外壳围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轴的第二回转半径,所述第二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所述第二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并且
其中,所述伪速度计算装置获取与计算出的所述第二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二伪半径,并通过将所获取的所述第二伪半径与基于所述第二角度相关值而获得的第二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二伪速度值,作为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速度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入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包括角速度传感器,其检测围绕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轴的角速度。
8.一种控制装置,其基于从输入装置发送的信息来控制显示在画面上的指针的显示,所述输入装置包括外壳、检测所述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的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检测作为与围绕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的所述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的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以及用于发送关于所述第一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的发送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发送的关于所述第一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
回转半径计算装置,用于基于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所述外壳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伪速度计算装置,用于生成与计算出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且通过将生成的所述第一伪半径与基于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以及
坐标信息生成装置,用于生成与计算出的所述第一伪速度值相对应的、所述指针在所述画面上的坐标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从第一阈值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的第一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随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超过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二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二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并且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三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一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
9.一种控制系统,包括:
输入装置,其包括:
外壳,
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
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作为与围绕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
回转半径计算装置,用于基于已检测到的所述第一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所述外壳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伪速度计算装置,用于生成与计算出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通过将所生成的所述第一伪半径与基于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和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关于计算出的所述第一伪速度值的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其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发送的关于所述第一伪速度值的信息,和
坐标信息生成装置,用于生成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伪速度值相对应的、指针在画面上的坐标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从第一阈值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的第一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随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超过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二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二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并且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三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一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
10.一种控制系统,包括:
输入装置,其包括:
外壳,
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其检测所述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
第一角度相关值检测部件,其检测所述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作为与围绕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和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关于所述第一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以及
控制装置,其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发送的关于所述第一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的信息,
回转半径计算装置,用于基于已经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所述外壳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所述第一加速度检测部件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伪速度计算装置,用于生成与计算出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并且通过将生成的所述第一伪半径与基于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相乘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以及
坐标信息生成装置,用于生成与计算出的所述第一伪速度值相对应的、指针在画面上的坐标信息,
其中,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从第一阈值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的第一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随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超过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二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二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并且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三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一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
1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输入装置的外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加速度值;
检测所述外壳的第一角度相关值,作为与围绕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轴的角度相关的值;
基于已经检测到的所述第一加速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来计算所述外壳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轴的第一回转半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是从旋转中心轴到所述第一加速度值的检测位置的距离,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生成与计算出的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大小相关的第一伪半径;以及
基于所生成的所述第一伪半径和基于所述第一角度相关值获得的第一角速度值来计算第一伪速度值,作为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值,
其中,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从第一阈值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的第一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随所述第一回转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超过所述第二阈值的第二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二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并且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在低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三范围内时,所述第一伪半径被固定在当所述第一回转半径处在所述第一阈值上时所获得的值。
CN201010135701.8A 2009-03-17 2010-03-10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0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4730A JP2010218260A (ja) 2009-03-17 2009-03-17 入力装置、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2009-064730 2009-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0277A CN101840277A (zh) 2010-09-22
CN101840277B true CN101840277B (zh) 2013-06-19

Family

ID=4273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570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0277B (zh) 2009-03-17 2010-03-10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14671B2 (zh)
JP (1) JP2010218260A (zh)
CN (1) CN1018402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8796B2 (en) * 2005-10-07 2014-06-10 Integrated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Interactive display panel having touch-sensing functions
CN102149211A (zh) * 2010-02-04 2011-08-10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基于动作识别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257724B (zh) * 2012-02-21 2016-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鼠标及其操作方法
CN104501808B (zh) * 2014-11-19 2017-06-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路径追踪方法及装置
CN104460997B (zh) * 2014-11-28 2017-08-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音乐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CN105882634B (zh) * 2016-05-13 2018-06-12 南京理工大学 高鲁棒性车轮防滑控制方法、防滑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09163723A (zh) * 2018-08-16 2019-01-08 东南大学 一种手机在口袋中摆动时的角度测量方法
CN113721777B (zh) * 2021-09-08 2024-01-30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鼠标指针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292A (zh) * 2004-12-28 2006-07-05 业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灵敏度惯性鼠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3758A (en) * 1992-07-31 1995-09-26 Sony Corporation Input apparatus
JPH0728591A (ja) * 1993-05-13 1995-01-31 Toshiba Corp 空間操作マウスシステム及び空間動作パターン入力方法
JP3857504B2 (ja) 1993-05-21 2006-1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JP2005056409A (ja) 2003-07-23 2005-03-03 Sony Corp 入力装置
TWI317498B (en) * 2006-12-12 2009-11-21 Ind Tech Res Inst Inertial input apparatus with six-axial detection ability and the opearting method thereof
JP4325707B2 (ja) * 2007-07-04 2009-09-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7292A (zh) * 2004-12-28 2006-07-05 业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灵敏度惯性鼠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7-28591A 1995.01.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38112A1 (en) 2010-09-23
US8614671B2 (en) 2013-12-24
CN101840277A (zh) 2010-09-22
JP2010218260A (ja) 2010-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0277B (zh)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1641664B (zh) 输入设备、控制设备、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手持设备
CN101627281B (zh)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手持装置
US20080042973A1 (en) System for sensing yaw rate using a magnetic field senso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the same
CN101339471B (zh) 输入设备、控制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1655749B (zh) 输入设备、控制设备、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1606119B (zh)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手持装置
CN101359263B (zh)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CN101568896B (zh) 信息处理装置、系统、方法和输入装置
CN101632056B (zh)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US20090115724A1 (en) Three-dimensional operation input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method of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operation input apparatus, and handheld apparatus
CN101178615A (zh) 姿态及运动感应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US8395583B2 (en) Input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handheld apparatus
CN101606117B (zh) 输入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手持装置
JP2010152761A (ja) 入力装置、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JP2010152587A (ja) 入力装置、制御システム、ハンドヘルド装置及び校正方法
CN101568897B (zh) 输入设备、控制设备、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手持设备
JP2010157106A (ja) 入力装置、制御装置、ハンドヘルド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2010157157A (ja) 入力装置、制御装置、ハンドヘルド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TWI521391B (zh) 互動式輸入裝置及互動式輸入裝置和電子裝置進行互動的方法
JPH10240437A (ja) ペン型入力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