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6485B - 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6485B
CN101836485B CN2008801132335A CN200880113233A CN101836485B CN 101836485 B CN101836485 B CN 101836485B CN 2008801132335 A CN2008801132335 A CN 2008801132335A CN 200880113233 A CN200880113233 A CN 200880113233A CN 101836485 B CN101836485 B CN 101836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terminal
reque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32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6485A (zh
Inventor
长泽知津子
守田空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36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6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4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24Services and arrangements where telephone services are combined with data services
    • H04M7/0057Services where the data services network provides a telephone service in addition or as an alternative, e.g. for backup purposes, to the telephone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telephone service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04M7/0072Speech codec negot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53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 H04M1/2535Telephone sets using digital voice transmission adapte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18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65Presence servic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or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terms of media capability or network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源终端(UA100)具有:屏幕状态存储器单元(500),用于在发送呼叫请求时信息显示单元(360)的屏幕状态以及与所述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所述呼叫请求包括与期望网络上的通信相关的信息;以及控制单元(320),在接收到响应于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在取消呼叫之后从变为能够使用期望网络的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的呼叫使能通知时,控制信息显示单元(360)显示在屏幕状态存储器单元(500)中存储的屏幕状态,并且在所述屏幕状态中检测到呼叫指令时,控制与所述呼叫指令相对应的应用以发送呼叫。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22816(2007年8月29日提交)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形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SIP(会话发起协议)是一种定义为实现呼叫控制的呼叫控制协议之一的标准,如对基于VoIP(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的因特网电话的实时应用的连接请求。(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1)
SIP原先用于计算机(如经由因特网上的有线网络连接的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之间的VoIP通信。然而,近些年随着无线通信设备对IP技术的数字化和采用的进展,已经开发出了支持SIP的无线运营方(运营商)的SIP服务器和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此外,无线通信技术的最近发展使得单一无线通信终端能够具有可连接至不同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典型的应用是具有可连接至蜂窝式电话网络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以及可连接至无线LAN(如WiFi和WiMAX或者MAN(城域网))的站点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PDA、PC以及蜂窝电话。
非专利文献1:位于http://www.ietf.org/rfc/rfc3261.txt的网站(定义SIP的RFC文档)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SIP技术原先预期用于有线通信网络而不是带宽和通信质量不断改变的无线通信网络。另外,SIP技术预期不在可连接至多个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使用。相应地,已经开发出在因特网上的有线通信网络中的SIP技术,而以跨越多个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环境为前提的SIP技术尚在开发中。
图33示出了传统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配置图。如图所示,用作服务器或者网关的是DNS服务器10、SIP服务器20、SIP服务器30、网关(GW)40、SMS服务器50、SIP服务器(或GW)60、以及SIP服务器(或GW)70。无线通信终端UA1和UA2以及通信终端(软电话)UA3分别用作主叫侧、被叫侧的通信终端以及软电话。这些终端经由因特网NET1、运营商分组网络NET2、运营商电路交换网络NET3以及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RNET2与服务器相连。
例如,在如图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配置中,当响应于无线通信终端UA1进行的SIP连接请求(主叫:Invite),与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相对应的电路交换网络的SMS服务器50的SMS(短消息服务)消息呼叫无线通信终端UA2(指示其连接至分组网络并注册)时,无线通信终端UA2经由与被叫的电路交换网络相对应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分组交换网络(在该情况中,RNET1)(即由相同运营商提供),执行对SIP服务器30的SIP(会话发起协议)的注册操作(Register),并且通过执行之后的SIP步骤来建立呼叫。该方法是以仅可以使用单一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及其相对应的电路交换网络的无线通信终端为前提的。另一方面,当无线通信终端UA2具有连接至两个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和RNET2的功能并因此具有如图34所示的两种选择时,如上所述,传统技术的SIP(即具有SIP的无线通信终端UA2)经由与包括连接请求(连接至分组网络并注册的指令)在内的消息所通过的路径相对应的网络(在本示例中为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来执行SIP注册,并且通过使用该分组网络的路径来建立与呼叫方/主叫侧(主叫侧)的会话。在这种用于建立会话的方法中,不总是反映与主叫侧(主叫侧)的用户期望使用的应用或者与计费等相关的、主叫侧的用户的希望或首选项。即完全不考虑发送连接请求的用户(主叫侧)的首选项。
即使在使用SIP的呼叫建立消息(INVITE)来呼叫时,主叫侧将主叫侧期望的首选项(条件)通知给被叫侧,被叫侧可以选择与主叫侧的条件尽可能对应的无线通信系统,主叫侧直到发起会话才知道被叫侧所选的无线通信系统。换言之,仅在建立会话之后,主叫侧的终端才可能知道被叫侧的终端可以连接至哪个无线通信网络(被叫侧可以使用多少带宽)或者被叫侧实际选择了哪个无线通信系统。因此主叫侧不可能在建立会话之前知道被叫侧的终端是否满足主叫侧通知的首选项或者在满足首选项时被叫侧满足首选项的程度。例如,当被叫侧的终端仅可以连接至具有不满足所需带宽的带宽的无线通信网络时,考虑到被叫侧的终端的当前无线通信条件,主叫侧的终端不能以最优带宽和最优无线通信网络开始通信。
例如,当主叫侧可连接至WiMAX(宽带)和EVDO(窄带),而被叫侧可连接至EVDO(窄带),并且主叫侧通过使带宽优先于费用来选择宽带WiMAX并且进行呼叫,被叫侧仅可以连接至EVDO而不考虑带宽优先的通知的条件。在该情况中,因此,尽管主叫侧使用宽带WiMAX,被叫侧选择的窄带EVDO导致瓶颈,由于在会话中仅可以使用与EVDO的带宽一样多的带宽,因此导致主叫侧占用和消耗的WiMAX带宽的浪费。从而导致对带宽的无效率使用以及功率的浪费。具体地,无线通信装置经常被携带,不断改变其无线通信条件。对于在这种不断改变的无线电传播环境中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连接而言,需要开发一种技术,通过根据双方的无线通信条件来选择最优无线通信系统,向被叫侧和主叫侧均提供无线通信连接效率。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呼叫方/主叫侧(主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不能有效率地使用多个可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路径、网络和通信设备)。
图34示出了在终端之间的通信开始之前,在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和被叫侧的通信终端之间交换与可用网络名称、期望网络名称、期望应用名称以及所需带宽相关的信息。然而,在被叫侧不能使用主叫侧期望的网络或者应用的情况下,取消先前的呼叫。相应地,当由于不能使用主叫侧期望的网络或者应用而取消呼叫时,主叫侧不可能知道何时才可以使用其所期望的网络和应用进行下一次呼叫来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主叫侧通信装置由于具有多个无线通信系统(设备/路径、网络、带宽等)作为选择的被叫侧无线通信装置不能使用主叫侧所期望的网络而取消呼叫的情况下,使用户能够知道何时呼叫以在期望网络上连接至被叫侧,并节省用户再次呼叫时的步骤的技术(装置和方法)。根据本发明,在由于被叫侧无线通信装置变为能够使用期望网络而接收到来自被叫侧无线通信装置的呼叫使能通知然后再次呼叫之后,主叫侧通信装置返回在第一次呼叫时存储的屏幕状态。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单元,使用预定通信系统来发送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包括与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相关的信息;存储器单元,用于存储在发送所述呼叫请求时显示单元的屏幕状态以及与所述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请求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响应于发送单元发送的呼叫请求、指示被叫侧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不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信息时,请求被叫侧在被叫侧能够连接至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无线通信系统时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以对主叫侧进行相应通知;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从被叫侧接收到响应于请求单元的请求的呼叫使能通知时,控制显示单元显示在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屏幕状态,并且在所述屏幕状态中检测到呼叫指令时,控制与所述呼叫指令相对应的应用以进行呼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存储器单元存储在发送所述呼叫请求时显示单元的多个屏幕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控制显示单元立刻显示所有屏幕状态,并且,当检测到选择所述屏幕状态之一的选择指令时,控制显示单元仅显示与所述选择指令相对应的显示屏幕,并且在这种状态下控制与所述显示屏幕相对应的应用以进行呼叫。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存储器单元临时存储在接收呼叫使能通知之前显示单元的屏幕状态以及与所述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的情况下,当在响应于所述呼叫指令发送呼叫之后检测到屏幕返回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单元显示在存储器单元中临时存储的屏幕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发送步骤,使用预定通信系统来发送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包括与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相关的信息;存储步骤,用于存储在发送所述呼叫请求时显示单元的屏幕状态以及与所述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请求步骤,用于在接收到响应于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呼叫请求、指示被叫侧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不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信息时,请求被叫侧在被叫侧能够连接至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无线通信系统时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以对主叫侧进行相应通知;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在从被叫侧接收到响应于请求步骤中的请求的呼叫使能通知时,控制显示单元显示在存储步骤中存储的屏幕状态,并且在所述屏幕状态中检测到呼叫指令时,控制与所述呼叫指令相对应的应用以发送呼叫。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主叫侧的用户由于能够使用多个无线通信系统的被叫侧无线通信装置不能使用主叫侧所期望的网络而取消呼叫的情况下,主叫侧在接收到来自被叫侧无线通信装置的呼叫使能通知并且在被叫侧无线通信装置变为能够使用期望网络时再次呼叫之后,返回在第一次呼叫时存储的屏幕状态。因此,本发明使得用户能够知道何时呼叫以在期望网络上连接至被叫侧并且简化主叫侧用户再次呼叫时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的SIP服务器(呼叫控制服务器)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在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取消对能够连接至电路交换网络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呼叫、然后当被叫侧变为能够使用期望网络时再次呼叫被叫侧、使用实时应用开始通信然后结束通信时执行的通信控制(通信控制1)的序列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在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取消对能够连接至电路交换网络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呼叫、然后当被叫侧变为能够使用期望网络时再次呼叫被叫侧、使用实时应用开始通信然后结束通信时执行的通信控制(通信控制1)的序列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由SIP服务器执行的呼叫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SIP服务器用于呼叫控制的注册存储表的表格;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由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执行的通信控制的流程图;
图9(a)至9(h)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使用通信控制1进行的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屏幕转变的图;
图10是解释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使用通信控制1在第一次呼叫时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屏幕状态以及与该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的存储器的图;
图11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由无线通信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INVITE)的图;
图12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SIP服务器用于存储无线通信终端的期望呼叫的期望呼叫存储表的表格;
图13是示出了在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SMS服务器的构成的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SIP服务器执行的呼叫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由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执行的通信控制的流程图;
图16(a)和16(b)是分别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要在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上显示的用户选择屏幕的图;
图17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由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发送的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图;
图18(a)和18(b)是分别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要在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上显示的用户选择屏幕的图;
图19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中存储的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发送信息历史的表格;
图20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中存储的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接收信息历史的表格;
图2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与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执行的呼叫使能通知相关的通信控制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与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执行的呼叫使能通知相关的通信控制的流程图;
图23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用来确定无线电条件的无线点条件确定表的表格;
图24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用来确定是否发送呼叫使能通知的通知确定表的表格;
图25(a)和25(b)是分别示例了在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时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上显示的显示屏幕和在接收到条件恶化通知时显示的显示屏幕的图;
图2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取消对能够连接至电路交换网络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呼叫、然后当被叫侧变为能够使用期望网络时再次呼叫被叫侧、使用实时应用开始通信然后结束通信时执行的通信控制(通信控制2)的序列图;
图2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取消对能够连接至电路交换网络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呼叫、然后当被叫侧变为能够使用期望网络时再次呼叫被叫侧、使用实时应用开始通信然后结束通信时执行的通信控制(通信控制2)的序列图;
图28(a)和28(b)是分别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第一次呼叫和第二次呼叫时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屏幕状态的图;
图29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屏幕上显示所有呼叫使能通知的状态的图;
图30(a)和30(b)是分别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再次呼叫时用于屏幕切换的重新呼叫屏幕1和重呼叫屏幕2的图;
图31是示例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可以在何时并且以何种概率连接至每一个网络的条件的图;
图32是示例了用于创建图31中的图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连接状态的记录的表格;
图33是示例了传统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配置的图;以及
图34是示出了直到在传统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上的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和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开始通信之前的通信控制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配置之前,将简要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序列。尽管本发明预期用于各种类型的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控制方法,在下文中示例了主叫侧使用包括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装置(通信终端)并且被叫侧使用作为典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情况。
(1)当具有多个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通信终端(装置)以实时应用向具有多个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呼叫时,主叫侧的通信终端通知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主叫侧可以连接的通信网络的名称(包括无线通信网络的名称)以及实时应用所需的带宽。考虑到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连接的无线通信网络、主叫侧能够连接的通信网络(包括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应用所需的带宽,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选择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向主叫侧的通信终端通知被叫侧所选的无线通信网络和被叫侧能够连接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名称,作为对主叫侧的响应。然后基于从被叫侧通知的信息、主叫侧能够连接的通信网络以及应用所需的带宽,主叫侧的通信终端选择通信网络进行连接,并且在主叫侧和被叫侧选择的通信网络(包括无线通信网络)上执行必需的SIP过程,以达到通信状态。
(2)在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和被叫侧的通信终端之间,经由SIP服务器来执行对主叫侧能够连接的通信网络的名称以及主叫侧期望的实时应用所需的带宽的通知以及对所选网络的通知。另外,在选择使用的网络以后,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连接至所选网络并且向SIP服务器注册。SIP服务器将所注册的网络的名称通知主叫侧的通信终端。
(3)在(1)中收到主叫侧的通信终端能够连接的通信网络以及所需带宽的通知之后,如果存在满足主叫侧和被叫侧的带宽的条件的多个通信网络,则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选择费率最低的通信网络。
(4)在上述(2)中,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发送通知,通知主叫侧期望被叫侧连接的网络的名称、以及主叫侧能够连接的通信网络的名称和期望实时应用的所需带宽。
(5)当在上述(4)中接收到来自主叫侧通信终端的通知时,如果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已经连接至主叫侧通知的期望网络并且向其注册,则SIP服务器在不向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发送通知的情况下执行必需的SIP过程并且达到通信状态。
(6)当在上述(4)中接收到来自主叫侧通信终端的通知时,SIP服务器存储所通知的期望网络的名称、主叫侧的通信终端以及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组合。当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连接并且注册时,如果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连接至主叫侧通信终端通知的期望网络并且向其注册,则SIP服务器执行必须的SIP过程,并且达到通信状态。
(7)在上述(1)中被叫侧所选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带宽不满足主叫侧期望的所需带宽的情况下,SIP服务器相应通知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并且主叫侧的通信终端询问用户以选择切换至要求(需要)窄带宽的应用或者取消对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呼叫。当选择取消时,主叫侧的通信终端通知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取消,并结束通信。当选择切换至另一个应用时,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切换至与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网络相对应的通信网络中,切换至在主叫侧和所通知的被叫侧通信网络的带宽中可使用的应用,并且执行必需的SIP过程(INVITE等)。
(8)在上述(1)中在将主叫侧的通信网络切换至与被叫侧的所选无线通信网络相对应时费率上升的情况下,主叫侧的终端向用户示出费率并且询问用户选择切换通信网络、不切换通信网络或者取消对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呼叫。当选择取消时,主叫侧的通信终端通知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取消,并结束该过程。当选择切换时,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切换至与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的网络相对应的通信网络,并且执行必需的SIP过程。当选择不切换时,主叫侧的终端在不切换通信网络的情况下执行必需的SIP过程。
(9)在上述(1)中,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将与被叫侧对无线通信网络的选择是优先考虑主叫侧希望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实现的带宽还是优先考虑较低的费率相关的策略(期望),与主叫侧能够连接的通信网络的名称和期望实时应用所需的带宽一起通知给被叫侧。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基于所通知的与对无线网络的选择相关策略来选择无线通信网络。
(10)在上述(7)和(8)中选择取消的情况下,主叫侧的终端询问用户以选择是否请求(呼叫使能通知请求)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在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变为能够连接至期望网络时向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发送通知。当用户选择不请求时,主叫侧的通信终端通知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取消,并结束该过程。当用户选择请求时,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向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当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请求时,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询问用户以选择准许/拒绝,然后向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发送选择结果。当选择准许时,在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变为能够连接至主叫侧期望的通信网络时,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向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发送呼叫使能通知(通信使能通知),通知被叫侧变为能够连接至期望网络。
(11)在上述(10)中,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存储主叫侧以何种速率在期望网络上成功连接至每个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主叫侧何时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的条件,从而以特定周期对与每个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的连接状态的统计特性进行编译,并且以图形形式将其示出。
(12)在上述(10)中,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基于期望网络的类型和无线电条件以及要使用的应用的所需带宽来确定是否能够在期望网络上进行通信,当确定能够在期望网络上进行通信时,向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发送呼叫使能通知。另外,在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之后无线电条件恶化并且很有可能不满足要使用的应用的所需带宽的情况下,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向主叫侧的通信终端发送条件恶化通知。当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或者条件恶化通知时,主叫侧的通信终端通知用户主叫侧当前可以呼叫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以及与被叫侧的无线电条件相关的信息。
(13)在上述(10)中,主叫侧通信终端临时存储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当准许所发送的呼叫使能通知请求时,存储屏幕状态以及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另外,当尝试再次呼叫时,主叫侧通信终端临时存储屏幕状态并且返回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然后再次呼叫。当第二次呼叫的通信结束时,主叫侧通信终端返回第二次呼叫之前的屏幕状态。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系统的图。如图1所示,用作服务器或者网关的是DNS服务器10、SIP服务器20、SIP服务器30、网关(GW)40、SMS服务器50、SIP服务器(或者GW)60,以及SIP服务器(或者GW)70。SIP服务器30用作呼叫控制服务器,而SMS服务器50用作消息发送服务器。无线通信终端(UA;用户代理)100和200分别用作主叫侧和被叫侧的通信终端,而通信终端(软电话)UA300用作软电话。这些终端经由因特网NET1、运营商分组网络NET2、运营商电路交换网络NET3、以及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RNET2与服务器相连。
无线通信终端UA100(主叫侧的通信终端)是能够连接至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下文中也称作无线网络RNET1)以及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2(下文中也称作无线网络RNET2)的多模终端。注意,UA100还可以是主叫侧的通信装置(不是无线通信终端)或者是不能发送和接收SMS消息的主叫侧通信终端。例如,通信终端(软电话)UA300可以用作主叫侧的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终端UA200(被叫侧的无线通信装置)是能够连接至无线网络RNET1、无线网络RNET2以及运营商电路交换网络NET3(下文中也称作网络NET3)的多模终端。无线网络RNET2比无线网络RNET1具有更宽的带宽。通常,在待机时,无线通信终端UA100用无线网络之一向SIP服务器30注册。另一方面,无线通信终端UA200通常在运营商电路交换网络NET3中待机,并且处于没有连接至无线网络RNET1和无线网络RNET2的休眠状态。通信终端(软电话)UA300具有恒定连接的环境并且已经向SIP服务器20注册。
图2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的无线通信终端(主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UA100和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UA200)的功能框图。尽管可以使用与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UA200相同的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终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主叫侧通信终端UA100,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有线通信终端。如图2所示,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UA100和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UA200具有通信处理单元310、控制单元(CPU处理器)320、操作(首选项)输入单元330、SIP(扩展)处理单元340、无线通信网络选择处理单元350、扬声器SP、麦克风MIC、信息显示单元360、音频调制/解调单元370、图像调制/解调单元380、无线通信#1链路控制单元(包括接口处理单元和L2信息获得单元)390、无线通信#2链路控制单元(包括接口处理单元和L2信息获得单元)400、无线通信#N链路控制单元(包括接口处理单元和L2信息获得单元)410、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发送存储器单元420、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发送处理单元430、呼叫使能(条件恶化)通知的发送处理单元435、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接收存储器单元440、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接收处理单元450、呼叫使能(条件恶化)通知的接收处理单元455、用于连接通知的自动响应确定单元460、用于连接通知的自动响应设置单元470、用于目的地连接状态的存储器单元480、用于目的地连接状态的图创建单元490、无线电条件确定单元495、屏幕状态存储器单元500以及屏幕切换处理单元505。通信处理单元310用作经由无线通信网络选择处理单元350以及无线通信#1、#2和#N链路控制单元390至410中的一个来发送和接收呼叫建立消息(INVITE消息)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另外,通信处理单元310还用作经由无线通信网络选择处理单元350以及无线通信#1、#2和#N链路控制单元390至410中一个来用分组交换网络发送和接收询问消息(SMS消息)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发送处理单元430用作请求单元,在接收到响应于发送单元发送的呼叫请求(INVITE)、指示被叫侧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不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信息时,请求被叫侧在被叫侧能够连接至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无线通信系统时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以对主叫侧进行相应通知。呼叫使能(条件恶化)通知的发送处理单元435用作执行呼叫使能通知和条件恶化通知的发送处理的通知发送处理单元,并且用作存储发送呼叫使能通知的条件的存储器单元。屏幕状态存储器单元500用作存储器单元,用于存储发送包括与期望网络上的通信相关的信息在内的呼叫请求(INVITE)时信息显示单元360的屏幕状态以及与所述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控制单元320在从被叫侧接收到响应于请求单元的请求的呼叫使能通知时,控制信息显示单元360显示在屏幕状态存储器单元500中存储的屏幕状态,并且在所述屏幕状态中检测到呼叫指令时,控制与所述呼叫指令相对应的应用以发送呼叫。另外,在屏幕状态存储器单元500存储在发送呼叫请求(INVITE)时信息显示单元360的多个屏幕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20控制信息显示单元360立刻显示所有屏幕状态。当检测到选择所述屏幕状态之一的选择指令时,控制单元320控制信息显示单元360仅显示与选择指令相对应的显示屏幕,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与显示屏幕相对应的应用以发送呼叫。此外,在屏幕状态存储器单元500临时存储接收呼叫使能通知之前信息显示单元360的屏幕状态以及与该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的情况下,当在根据呼叫指令发送呼叫之后检测到屏幕返回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信息显示单元360显示在屏幕状态存储器单元500中临时存储的屏幕状态。
图3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的SIP服务器(呼叫控制服务器)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SIP服务器30具有登陆(注册)处理单元510、呼叫请求接收单元520、注册通知生成单元530、注册通知发送单元540、地址解析处理单元550、呼叫请求生成单元560、呼叫请求发送单元570、期望呼叫存储器单元580以及期望呼叫处理单元590。登陆(注册)处理单元510接收来自终端的登录(REGISTER)请求并且执行必需的处理。呼叫请求接收单元520接收包括主叫侧的首选项信息在内的、用于呼叫对应方的呼叫建立消息(INVITE消息)。呼叫请求生成单元560生成呼叫请求信息,该呼叫请求信息包括指示接收呼叫建立消息并且在呼叫建立消息中包括期望条件(首选项信息)的信息,以向被叫侧传输由呼叫请求接收单元520接收的呼叫建立消息。呼叫请求发送单元570将生成的呼叫请求信息发送至SMS服务器(消息发送服务器)或者基于SIP协议将生成的呼叫请求信息发送至被叫侧的终端。期望呼叫存储器单元580存储从无线通信终端(源终端)UA100接收的呼叫的期望条件(主叫侧期望的无线通信网络、应用、费率等)。期望呼叫处理单元590基于从无线通信终端(源终端)UA100接收的呼叫的期望条件来执行必需的处理。
图4和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序列图,其中每一幅图示出了当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源终端)UA100尝试呼叫能够连接至电路交换网络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目的地终端)UA200,但是由于被叫侧不能使用期望网络而取消呼叫,然后由于被叫侧变为能够使用期望网络而再次呼叫,通过使用实时应用开始通信并且结束通信时执行的通信控制(通信控制1)。
首先,源终端UA100连接至(使用)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2(称为无线RNET2)并且向SIP服务器30注册。在该情况中,SIP服务器30执行如图6中步骤S01至S03所示的处理。即,当在图6的步骤S01中接收来自终端(本情况中为源终端UA100)的注册请求时,在下一个步骤S02,SIP服务器30在图7中示例的注册存储表中注册该终端的地址、号码和网络名称。然后,由于此时不存在终端要通信的期望呼叫,在步骤S03确定答案为否,因此SIP服务器30结束其操作以达到待机状态。
接下来,当源终端UA100的用户通过使用实时应用选择呼叫目的地终端UA200时,源终端UA100(临时)存储此时(在呼叫时)的屏幕状态(正在发起的应用的类型、打开的窗口及其位置和设置)。在该过程期间,源终端UA100遵循如图8的步骤S101、S102、S150以及S103所示的序列。具体地,如图8的流程图(在实时应用发起时开始)所示,在步骤S101,源终端UA100选择目的地终端和网络,在步骤S102发送呼叫,在步骤S150存储此时的屏幕状态(发送呼叫请求时的屏幕状态,下文中将其称作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然后在步骤S103发送呼叫请求(INVITE)。在呼叫时源终端UA100已经注册的通信网络与源终端UA100期望的网络不同的情况下,源终端UA100在期望网络上重新注册。
在上述步骤S150处,存储图9(a)中示例的“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这是用于解释源终端UA100的屏幕转变的图。在图9(a)中“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中,用户发起软电话(电话应用)以呼叫目的地终端UA200,选择目的地,并且保持其它应用以及软电话发起(ON)。另外,在“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中,用户通过使用“图像处理应用(图片)”打开包含他/她想要发送至被叫侧的图像在内的文件夹或者通过使用“浏览器”打开包含他/她想要传递的信息的网站。这是源终端UA100的用户准备向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呼叫的状态。将源终端UA100的发起的应用和打开的文件夹的这种状态,即第一次呼叫时源终端UA100的信息显示单元的屏幕状态以及与该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存储为与通知请求ID相关联,这将在稍后如图10所示来描述。
基于图11所示的格式来生成在上述步骤S103处发送至SIP服务器30的对目的地终端UA200的呼叫请求(INVITE),以包括下列信息:
·主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连接的无线网络的列表:IEEE802.16e、EVDO
·应用名称:视频电话(彩色)
·应用所需的带宽:500kbps
·主叫侧期望的无线网络:IEEE802.16e
·与“带宽优先”还是“低费率优先”相关的信息:“带宽优先”
当接收到呼叫请求(INVITE)时,SIP服务器30确认目的地终端UA200尚未注册,SIP服务器30将源号码、目的地号码以及主叫侧(源端)期望的无线网络(以下称为期望网络)作为期望呼叫存储在期望呼叫存储表(其配置在图12中示例)中。然后,SIP服务器30将SMS的发起消息从SMS服务器50(其配置在图13中示例)经由GW 40发送至目的地终端UA200。在SMS服务器50中,信息接收单元610接收来自SIP服务器30的发起消息的发送请求数据,并且响应于此,发起消息发送单元620生成并且发送发起消息至目的地终端UA200。该发起消息还包含与呼叫请求(INVITE)中所包含的相同的信息。在该处理期间,SIP服务器遵循如图14的步骤S11至S13和步骤S16所示的序列。具体地,当在图14的步骤S11处接收来自终端(本情况中为源终端UA100)的呼叫请求(INVITE)时,SIP服务器30在下一步骤S12将源终端的号码和目的地终端的号码(呼叫请求(INVITE)的预期目的地)以及源终端期望的无线网络的名称的组合注册或者盖写为期望呼叫存储表中的期望呼叫。在下一步骤S13处,确定目的地终端是否已经向源终端所期望的无线网络注册,如果没有注册,则SIP服务器30进行至步骤S16以经由SMS服务器50向目的地终端发送呼叫请求信息,并结束其操作以达到待机状态。
当步骤13的确定中已经注册到SIP服务器30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UA200的无线网络是源终端UA100所期望的无线网络时,SIP服务器30向目的地终端原样发送呼叫请求(INVITE)。在该情况下,SIP服务器遵循如图14中步骤S 13的“是”分支、步骤S 14和S 15所示的序列。具体地,如果图14中步骤13处的确定答案为是,则SIP服务器30在步骤S14中删除期望呼叫,并且向目的地终端发送呼叫请求(INVITE),然后在下一步骤S15中执行之后的正常SIP过程。
另外,在目的地终端UA200不能与运营商电路交换网络(NET2)相连的情况下,可以在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或者RNET2)的寻呼信息中包括呼叫请求(INVITE)信息以呼叫目的地终端。此外,在目的地终端是与因特网相连的PC等并且已经注册到SIP服务器30的情况下,可以向终端的地址发送呼叫请求(INVITE)信息。
当接收来自SMS服务器50的发起消息时,考虑到发起消息中的信息以及终端本身当前可以连接的无线网络,目的地终端UA200选择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作为目的地终端UA200连接的无线网络。在连接至所选无线网络之后,目的地终端UA200注册到SIP服务器30。在注册中,SIP服务器30确认目的地终端UA200连接至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与源终端UA100所期望的不同的无线网络)并且向其注册,并且SIP服务器30通知源终端UA100目的地终端UA200已经向运营商无线通信分组网络RNET1注册。在本情况中,由于目的地终端UA200与不同于源终端UA100所期望的无线网络相连并且向其注册,SIP服务器30进行控制以不向目的地终端发送呼叫请求(INVITE)。
在本情况中,SIP服务器30遵循如图6中步骤S01至S03,步骤S03的“是”分支、步骤S04、步骤S04的“否”分支然后步骤S06的序列。具体地,当在图6的步骤S01处接收来自终端(在本情况中为目的地终端UA200)的注册请求时,在下一个步骤S02中,SIP服务器30在图7中示例的注册存储表中注册该终端的地址、号码和网络名称。然后,由于存在对终端本身(目的地终端UA200)的期望呼叫,在步骤S03确定为“是”,并且处理流程进行至步骤S04。在步骤S04,确定目的地终端UA200是否向源终端UA100所期望的无线网络(RNET2)注册,并且由于确定为“否”,处理流程进行至步骤S06。在步骤S06,SIP服务器30将目的地终端UA200的注册信息(包括注册的无线网络的名称)通知给源通信终端UA100。在目的地终端UA200与源终端UA100所期望的无线网络相连并且向其注册的情况下,在步骤S04确定为“是”,并且处理流程进行至步骤S05,在步骤S05中,SIP服务器30向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呼叫请求(INVITE),并且之后执行正常SIP过程以开始通信。
当被通知注册信息的源终端UA100确认该无线网络(RNET1)不具有足够的带宽并且确认该无线网络(RNET1)的费率低于无线网络(RNET2)的费率时,源终端UA100显示图9(b)中示例的用户选择屏幕,询问用户以选择切换至需要窄带宽的应用(单色视频电话或者电话)来进行通信或者取消对用户的呼叫。当用户观看切换选择屏幕并且选择取消时,源终端UA100显示如图9(c)所示的呼叫使能通知请求选择屏幕,使得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请求目的地终端UA200在目的地终端UA200变为能够使用期望网络时相应通知主叫侧。在用户观看呼叫使能通知请求选择屏幕并且选择“否(不发送)”的情况下,源终端UA100向SIP服务器30报告取消。SIP服务器30向目的地终端UA200传送该报告,然后目的地终端UA200按需要与无线网络(RNET1)断开。
在上述过程中,源终端UA100执行如图8的步骤S104至S112所示的过程。具体地,源终端UA100在图8的步骤S104处确定是否已经接收了“100Trying”。当已经接收了“100Trying”时,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105,反之当还没有接收到时,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106以执行之后的必须的SIP过程以执行通信。在步骤S105处源终端UA100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目的地终端的注册的通知,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104并且重复之后的步骤,反之如果“是”,则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107以确定是否改变应用或者网络以继续呼叫。当确定为“是”(呼叫)时,在步骤S108处源终端UA100取消当前呼叫请求(INVITE)并且向切换至的网络注册,然后在步骤S109处基于之前的呼叫请求(INVITE)生成新的呼叫请求(INVITE)并且将其发送。然后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110以执行之后必需的SIP过程(此时,丢弃已经存储的屏幕状态)。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7处确定为“否”(取消)时,在步骤S111源终端UA100确定是否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如果“是”(发送),则源终端UA100进行至图15的步骤S113以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反之如果“否”(不发送),则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112以经由SIP服务器30向目的地终端UA200通知取消(此时,丢弃已经存储的屏幕状态)。
在询问是否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时用户选择“是(发送)”的情况下,源终端UA100显示图16(a)、(b)中示例的用户选择屏幕,以确认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目的地、期望网络和要使用的应用,并且要求用户输入有效持续时间和消息。当用户在观看用户选择屏幕之后确认并且按需要输入时,源终端UA100向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分配ID(通知请求ID),向SIP服务器30发送针对目的地终端UA200的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如图17中示例的,包括由SIP定义的消息和指示呼叫使能通知的内容的消息),从SIP服务器30向目的地终端UA200传送该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在该操作期间,源终端UA100遵循如上述步骤S 107的“否”分支、步骤S 111的“是”分支以及步骤S 113所示的序列。
当接收呼叫使能通知请求时,目的地终端UA200选择是否准许该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目的地终端UA200具有自动选择是否准许的自动模式和让用户选择是否准许的手动模式。在目的地终端UA200被设置为让用户选择是否准许的手动模式的情况中,目的地终端UA200通知用户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并且让用户选择准许/拒绝。另一方面,在目的地终端UA200被设置为自动模式以自动选择准许/拒绝的情况中,由用户预先设置拒绝所有、准许所有、还是基于其静默模式的开/关来为每一个通知方进行选择(图18(a)示例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显示的用户选择屏幕)。在选择“为每个通知方选择”的情况中,预先设置是否为每一个通知方拒绝或者准许请求(图18(b)示例了在这种情况下显示的用户选择屏幕)。目的地终端UA200基于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源终端UA100的标识以及在接收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时刻目的地终端UA200的静默模式是开还是关,来确定准许还是拒绝该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在确定准许的情况下,从目的地终端UA200经由SIP服务器30向源终端UA100通知准许(OK)作为响应,并且在目的地终端UA200和源终端UA100中存储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发送信息/接收信息作为历史(图19(源终端)和图20(目的地终端)示例了该信息历史)。另外,将发送时的屏幕状态临时存储为与通知请求ID相关联。此时,对于其它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将发送时的屏幕状态分别存储为与通知请求ID相关联。具体地,如图10中示例的,存储图9(a)的“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然后,当目的地终端UA200经由SIP服务器接收到从已经接收了上述响应(OK)的源终端UA100发送的ACK时,目的地终端UA200向SIP服务器30注销并且开始监控其是否能够与主叫侧所期望的网络连接。
在上述处理中,目的地终端UA200遵循如图21中步骤S201至步骤S210所示的序列,而源终端UA100遵循如图15中步骤S114至S151所示的序列。
在接收呼叫使能通知请求时开始的图21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01处,目的地终端UA200确认是否进行通知。当确定为“是”时,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02,而当确定为“否”时,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06。目的地终端UA200在步骤S202发送响应(准许;OK),在步骤S203将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接收信息存储在历史中,在步骤S204将无线电条件存储为“服务区外”,然后在步骤S205向SIP服务器30注销。另一方面,目的地终端UA200在步骤S206发送(通知)响应(拒绝;NG),在下一个步骤S207向SIP服务器30注销,然后结束其操作。在步骤S205之后的步骤S208,确定是否在有效持续时间之内,如果“否”(不在有效持续时间内),则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09,以从历史中删除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接收信息并且结束其操作,而如果“是”(在有效持续时间内),则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10及其后的步骤。
在图15的步骤S114,源终端UA100确认接收的响应是否指示准许(OK)。如果“是”(用户准许),则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 115以向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分配ID并且在历史中存储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发送信息,并且进行至步骤S151以将通知请求ID以及临时存储的屏幕状态一起存储,反之如果“否”(用户拒绝),在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116以经由SIP服务器30通知目的地终端UA200取消并且结束其操作(此时,丢弃已经存储的屏幕状态)。
然后,当监控是否能够连接至主叫侧所期望的网络的目的地终端UA200移动进入与主叫侧所期望的无线网络RNET2可连接的区域并且可以在无线网络RNET2上通信时,目的地终端UA200与无线网络RNET2相连,向SIP服务器30注册并且经由SIP服务器30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以通知源终端UA100目的地终端UA200能够在无线网络RNET2上进行通信。呼叫使能通知包括通知请求ID。在该处理中,目的地终端UA200遵循如图21中步骤S210至S212所示的序列。具体地,在确认目的地终端UA200是否能够与主叫侧所期望的网络相连的步骤S210中的答案为“否”的情况下,重复包括步骤S210的“否”分支、步骤S208的“是”分支以及步骤S210在内的循环。当在步骤S210处确定为“是”时,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11,以用主叫侧所期望的网络,无线网络RNET2,向SIP服务器30注册,然后进行至步骤S212以发送呼叫使能通知。经由SIP服务器30向源终端UA100发送该呼叫使能通知。
当接收呼叫使能通知时,源终端UA100确认源终端UA100本身是否能够与期望网络相连。如果源终端UA100可以连接至期望网络,则源终端UA100通过显示图9(e)所示的“接收呼叫使能通知时的屏幕”,而不是如图9(d)所示的“接收呼叫使能通知之前的屏幕”来通知用户“源终端UA100可以与目的地终端UA200在期望网络上进行通信(即源终端UA100可以再次呼叫目的地终端UA200)”。当用户观看并且确认所显示的屏幕时,源终端UA100进行至图5所示的序列图并且要求用户选择是否用之前的期望网络和应用对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呼叫(再次呼叫)。当用户选择呼叫时,源终端UA100临时存储图9(d)所示的“接收呼叫使能通知之前的屏幕状态”(为当前屏幕状态),然后显示如图9(f)所示的“再次呼叫时的屏幕”(返回图9(a)的“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然后,源终端UA100与上述步骤S101以及之后步骤相同的处理向SIP服务器30注册并且呼叫目的地终端UA200以与其通信。还可以执行与步骤S 103以及之后步骤相同的处理。
在该处理中,源终端UA100遵循如图15中步骤S117至S124所示的序列。具体地,当在用于确认是否已经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的步骤S117处确定为“是”时,源终端UA100在步骤S18确认终端本身是否能够与期望网络相连,如果可连接,则进行至步骤S119,以检查是否在从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起的预定时间段内。如果确定为“是”(在预定时间段内),则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 120,以通知用户源终端UA100能够再次呼叫目的地终端UA200。在下一个步骤S121,源终端UA100检查用户是否确认,然后如果没有确认(否)则返回步骤S118,而在确认(是)时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 152以临时存储屏幕状态,并且进行至步骤S123以发送呼叫请求(INVITE)并且然后进行至步骤S124以执行必须的SIP过程以进行通信(此时丢弃已经存储的屏幕状态)。在通信结束之后,源终端UA100显示如图9(g)所示的“屏幕切换选择屏幕”,使得用户确认是否返回第二呼叫之前的屏幕,在选择返回的情况中,显示如图9(h)所示的第二呼叫之前的屏幕(返回如图9(d)所示的“接收呼叫使能通知之前的屏幕状态”)。在图15的流程图中省略了通信结束之后的过程。
在上述步骤S118处源终端UA100本身不能与期望网络相连的情况下,源终端UA100继续检查终端本身是否能够与期望网络相连,直到经过有效持续时间。当在检查期间源终端UA100变为与期望网络可连接并且在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之后的预定时间段之内时,源终端UA100通知用户“源终端UA100能够在期望网络上进行通信(源终端UA100可以再次呼叫目的地终端UA200)”。在该处理中,如果在图15的步骤S118处确定为“否”,则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125,源终端UA100在步骤S125检查是否在有效持续时间之内,由于其在有效持续时间之内,在步骤S125处确定为“是”,并且源终端UA100返回步骤S118。然后源终端UA100沿步骤S118的“是”分支进行至步骤S119,以确认是否在从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起的预定时间段之内。
在有效持续时间之内没有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的情况下,源终端UA100询问用户是否扩展有效持续时间,并且在用户选择扩展的情况下,向目的地终端UA200重新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
在该处理期间,源终端UA100遵循如图15中步骤S 117的“否”分支以及步骤S126至步骤S128所示的序列。具体地,在步骤S126(当没有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时,源终端UA100沿步骤S117的“否”分支进行至步骤S126),源终端UA100确认是否在有效持续时间之内,并且如果确定为“是”(在有效持续时间之内),则返回步骤S117,而在确定为“否”的情况下(不在有效持续时间之内),进行至步骤S127以询问用户是否扩展该有效持续时间。当确定为“是”(扩展)时,源终端UA100返回步骤S113,以向目的地终端UA200重新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而在确定为“否”(不扩展)的情况下,目的地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128,以从历史中删除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发送信息,并且结束其操作(此时,丢弃已经存储的屏幕状态)。在步骤S 125中有效持续时间也已经过去的情况下,源终端UA100也遵循步骤S127至S128。
在接收通知之后,在源终端UA100的用户确认呼叫使能通知之前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的情况下,源终端UA100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以重新确认目的地终端UA200是否能够使用期望网络。
在该处理期间,源终端UA100遵循如图15中步骤S 119的“否”分支、步骤S129以及S130以及之后的步骤所示的序列。具体地,当在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之后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时,源终端UA100沿着步骤119的“否”分支进行至步骤S129,以请求重新确认目的地终端UA200是否能够使用期望网络。在下一个步骤S130,源终端UA100重新确认目的地终端UA200是否能够使用期望网络,并且在接收到响应于重新确认、通知目的地终端UA200能够使用期望网络(是)的呼叫使能通知的情况下,从步骤S120进行至步骤S121,以等待源终端UA100的用户确认呼叫使能通知。另一方面,当源终端UA100接收到响应于上述步骤S130的重新确认、通知目的地终端UA200不能使用期望网络(否)的通知时,源终端UA100返回步骤S117,以等待从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的下一呼叫使能通知。在上述步骤S122中源终端UA100的用户选择“否”(不重新发送)的情况下,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 131,以检查是否结束。如果“否”(不结束),则源终端UA100返回步骤S118。如果“是”(结束),则源终端UA100进行至步骤S 132,以从历史中删除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发送信息,并且照此结束(此时,丢弃已经存储的屏幕状态)。
在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之后,目的地终端UA200执行与源终端UA100相似的历史处理。
具体地,在步骤S213(在图21的步骤S212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之后,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13),目的地终端UA200存储无线电条件,并且在下一个步骤S214确认通信是否开始。如果确定为“是”(通信开始),则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15以从历史中删除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接收信息,然后结束处理(继续通信),而如果确定为“否”(通信未开始),则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图22的步骤S216。
在步骤S216,确认是否在有效持续时间之内,如果确定为“是”(在有效持续时间内),则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17,而如果确定为“否”(不在有效持续时间内),则进行至步骤S218,以向SIP服务器30注销,然后进行至步骤S219以从历史中删除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接收信息,然后结束其操作。在步骤S217,目的地终端UA200确认是否具有良好条件以发送呼叫使能通知,当确定为“是”(良好条件以发送通知)时,进行至步骤S220以发送呼叫使能通知,然后进行至步骤S221以存储该无线电条件。当在步骤S217确定为“否”(发送通知的条件较差)时,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22,以确认是否具有发送条件恶化通知(一种呼叫使能通知)的合适条件。当在步骤S222确定为“是”(合适条件以发送通知)时,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23以发送条件恶化通知,然后进行至上述步骤S221以存储该无线电条件。当在步骤S222确定为“否”(发送该通知的条件不合适)时,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至步骤S224。在步骤S224,确认是否接收到针对重新确认的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并且当确认为“否”(没有接收到)时,目的地终端UA200返回图21的步骤S214,而当确定为“是”(接收到)时,进行至步骤S225。在步骤S225,确定目的地终端UA200是否能够连接至主叫侧所期望的网络,当确定为“否”(不可连接)时,目的地终端UA200返回图21的步骤S208。当确定为“是”(可连接)时,目的地终端UA200返回图21中的步骤S214以等待通信(呼叫)开始。
在上述步骤S225处确定(与图21中步骤S210中的确定一样)目的地终端UA200是否能够连接至期望网络(与之通信)时,当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请求时,目的地终端UA200监控源终端UA100所期望的网络的无线电条件,当无线电条件改变时,存储该无线电条件。在图21的步骤S204和S213以及图22的步骤221中示出了与目的地终端UA200进行的该存储操作相应的处理。对于该无线电条件,基于图23中示例的无线电条件确定表中的每一个参数,来确定无线电条件与多个等级(在示例图中是3个等级)中的哪一个相对应。无线电条件1指示无线电条件最差,而无线电条件3指示无线电条件最好。例如,当RSSI是-70dB或者更高并且同时SINR是5或者更高时,EVDO的无线电条件是3。另外,目的地终端UA200基于图24中示例的通知确定表中指示的条件来确定是否发送呼叫使能通知,并且当具有良好条件以发送呼叫使能通知时,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例如,在所需带宽为5Mbps并且期望网络是IEEE802.16e的情况下,当无线电条件从服务区外、1或2改变为3时,发送呼叫使能通知。在图24所示的通知确定表中,基于应用的所需带宽来改变针对呼叫使能通知的条件(发送呼叫使能通知的条件)以及针对条件恶化通知的条件(发送条件恶化通知的条件),并且当所需带宽变高时严格应用该限制条件。在该过程中,目的地终端UA200遵循如图21中步骤S210至S212所示的序列。
另外,在一旦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之后无线电条件恶化的情况下,基于图24中的通知确定表中指示的条件来确定是否要发送条件恶化通知,当确定要发送时,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条件恶化通知。在该处理期间,目的地终端UA200遵循如图22的步骤S222的“是”分支和步骤S223所示的序列。在发送条件恶化通知之后,以相同的方式基于图24中的通知确定表中指示的条件来确定要是否发送呼叫使能通知。当确定要发送时,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呼叫使能通知。在该处理期间,目的地终端UA200遵循图22中步骤S217的“是”分支和步骤S220所示的序列。
另一方面,当接收到呼叫使能通知时,源终端UA100显示图25(a)中示例的显示屏幕,以通知的用户“目的地终端具有良好的无线电条件”。当接收到条件恶化通知时,源终端UA100显示图25(b)中示例的“接收条件恶化通知时的显示屏幕”,以通知用户“在期望网络上连接的情况下,可能不能获得所需带宽”。
图26和图2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序列图,并且每一幅图示出了当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源终端)UA100由于被叫侧不能使用期望网络而取消对能够连接至电路交换网络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目的地终端)UA200的呼叫,之后由于被叫侧变为可以使用期望网络而再次进行呼叫,通过使用实时应用来开始通信并且结束通信时执行的通信控制(通信控制2)。通信控制2与上述通信控制1(参见图4和5)在下述方面不同:当主叫侧无线通信终端(源终端)UA100用相同的期望网络(无线RNET2)向相同目的地(被叫侧无线通信终端(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两次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并且同时接收两个呼叫使能通知时,在通过使用所选的呼叫使能通知再次呼叫之后,源终端UA100可以返回与用于再次呼叫的呼叫使能通知相对应地存储的屏幕。
具体地,如图26的序列图所示,在通过使用应用1(例如图28(a)中所示的软电话)进行呼叫(第一次呼叫)之后,源终端UA100由于目的地终端UA200不能使用期望网络(RNET2)而取消该呼叫并且向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呼叫使能通知请求1)。然而,由于没有从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的呼叫使能通知,源终端UA100通过使用应用2(例如图28(b)中所示的白板)再次进行呼叫(第二次呼叫)。由于目的地终端UA200依然不能使用期望网络(无线RNET2),源终端UA100取消该第二次呼叫并且向目的地终端UA200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呼叫使能通知请求2)。在如图28(a)所示的第一次呼叫时在源终端UA100的屏幕状态中发起该软电话,而在如图28(b)所示的第二次呼叫时在源终端UA100的屏幕状态中发起白板。
如图26中序列图所示,在源终端UA100同时接收响应于两次发送的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多个(在本情况中两个)呼叫使能通知时,由于目的地终端UA200变为可以使用期望网络(无线RNET2),源终端UA100在屏幕上示出了所有呼叫使能通知,以如图29所示通知用户“目的地终端UA200变为可以在期望网络上进行通信”,并且请求用户选择要用于再次呼叫的呼叫使能通知。如图27的序列图所示,在选择与第一次呼叫相对应的呼叫使能通知的情况中,源终端UA100返回已经存储的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并且开始呼叫目的地终端UA200以执行通信,而在选择与第二次呼叫相对应的呼叫使能通知的情况中,返回已经存储的第二次呼叫时的屏幕状态并且开始呼叫目的地终端UA200以执行通信。
在上述两个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目的地和期望网络相同的情况中,执行下列屏幕显示以能够在返回所选屏幕状态之后切换至未选择的屏幕状态。具体地,在图26、27的序列图的情况中,为了返回已经存储的图28(a)、28(b)的屏幕状态中的未选择的一个,源终端UA100切换至图30(a)、30(b)的屏幕状态之一并且显示该屏幕状态。另外,在使用不同应用来发送上述两个呼叫使能通知请求的情况中,如果将显示切换至未选择的屏幕状态,则还通过使用相应的应用来发送呼叫,使得源终端UA100同时通过使用两个应用来进行通信。通过屏幕的切换,改变在屏幕上要操作的应用。
当用户正在使用不需要显示器上的操作就可以继续运行的应用(如电话或者音乐)时,可以在不考虑屏幕的切换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这种应用。具体地,在图30(a)所示的第一次呼叫时的屏幕上使用软电话,而在图30(b)所示的第二次呼叫时的屏幕上使用白板(白板是用于与通信方一起进行图像编辑的应用)。在该情况中,当选择通过使用作为应用1的软电话来再次呼叫时,如图30(a)所示显示重新呼叫屏幕1并且由软电话开始呼叫。然而当选择屏幕上的标签“02:15”时,将屏幕切换为如图30(b)所示的重新呼叫屏幕2,并且通过使用白板开始呼叫,同时维持由软电话进行的通信。
为了通过使用实时应用来呼叫通信方,源终端通过发起和设置应用来准备呼叫。例如,源终端发起实时应用,选择通信方并且设置通信方法,并且此外准备发送给通信方的文件或者打开包含源终端的用户希望传递的信息在内的网站。因此,源终端通常运行与用户希望在通信期间传递给通信方的项目相关的应用和窗口,并且从而用户可以在不会发生如前所述的屏幕切换而导致失败的情况下传递预期在第一次呼叫时传递给通信方的所有项目。
图4和5的通信控制方法1以及图26和27的通信控制方法2显示图31中示例的图以示出目的地终端可以在何时并且以何种概率连接至每一个网络。具体地,源终端UA100在图32中示例的“被叫侧终端的连接状态记录”中记录每一个目的地终端(源终端UA100已向其发送呼叫使能通知请求)何时能够/不能使用期望网络,并且为每一个目的地终端创建如图31所示的统计图以进行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图4和5的通信控制方法1、图26和27的通信控制方法2),当源终端(主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UA100的用户由于能够使用多个无线通信系统(RNET、RNET2)的目的地终端(被叫侧的无线通信终端)UA200不能使用主叫侧所期望的网络而取消第一次呼叫时,然后目的地终端UA200变为使用期望网络,源终端UA100在接收来自目的地终端UA200的呼叫使能通知之后返回在第一次呼叫时存储的屏幕状态并且再次进行呼叫。从而可以让用户知道何时呼叫以在期望网络上连接至被叫侧。此外,可以简化主叫侧用户再次呼叫的过程。

Claims (4)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使用预定通信系统来发送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包括与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相关的信息;
存储器单元,用于存储在发送所述呼叫请求时显示单元的屏幕状态以及与所述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
请求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响应于发送单元发送的呼叫请求、指示被叫侧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不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信息时,请求被叫侧在被叫侧能够连接至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无线通信系统时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以对主叫侧进行相应通知;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在从被叫侧接收到响应于请求单元的请求的呼叫使能通知时,控制显示单元显示在存储器单元中存储的屏幕状态,并且在所述屏幕状态中检测到呼叫指令时,控制与所述呼叫指令相对应的应用以发送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存储器单元存储在发送所述呼叫请求时显示单元的多个屏幕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控制显示单元立刻显示所有屏幕状态,并且,当检测到选择所述屏幕状态之一的选择指令时,控制显示单元仅显示与所述选择指令相对应的显示屏幕,并且在这种状态下控制与所述显示屏幕相对应的应用以发送呼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存储器单元临时存储在接收呼叫使能通知之前显示单元的屏幕状态以及与所述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的情况下,当在响应于所述呼叫指令发送呼叫之后检测到屏幕返回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单元再次显示在存储器单元中临时存储的屏幕状态。
4.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步骤,使用预定通信系统来发送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包括与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相关的信息;
存储步骤,用于存储在发送所述呼叫请求时显示单元的屏幕状态以及与所述屏幕状态相对应的应用的发起状态;
请求步骤,用于在接收到响应于发送步骤中发送的呼叫请求、指示被叫侧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不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信息时,请求被叫侧在被叫侧能够连接至满足主叫侧所期望的被叫侧无线通信系统的条件的无线通信系统时发送呼叫使能通知以对主叫侧进行相应通知;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在从被叫侧接收到响应于请求步骤中的请求的呼叫使能通知时,控制显示单元显示在存储步骤中存储的屏幕状态,并且在所述屏幕状态中检测到呼叫指令时,控制与所述呼叫指令相对应的应用以发送呼叫。
CN2008801132335A 2007-08-29 2008-08-27 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2816A JP5000432B2 (ja) 2007-08-29 2007-08-29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07-222816 2007-08-29
PCT/JP2008/065292 WO2009028546A1 (ja) 2007-08-29 2008-08-27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6485A CN101836485A (zh) 2010-09-15
CN101836485B true CN101836485B (zh) 2013-03-27

Family

ID=4038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323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6485B (zh) 2007-08-29 2008-08-27 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96046B2 (zh)
EP (1) EP2187609B1 (zh)
JP (1) JP5000432B2 (zh)
KR (1) KR101139041B1 (zh)
CN (1) CN101836485B (zh)
WO (1) WO20090285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9909B2 (ja) * 2007-06-22 2015-08-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サーバ装置
US8831191B1 (en) * 2013-06-28 2014-09-09 Ringcentral, Inc. Call preview system
JP2015039163A (ja) * 2013-07-16 2015-02-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交換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無線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23515314A (ja) 2020-01-21 2023-04-13 ユニリーバー・アイピ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ベスローテン・ヴェンノーツハップ 等方性濃縮組成物および洗浄組成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2861A1 (ja) * 2005-02-02 2006-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サービス決定方法
JP2007006102A (ja) * 2005-06-23 2007-01-11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019725A (ja) * 2005-07-06 2007-01-25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2160A9 (en) 2001-01-10 2003-09-11 Widegren Ina 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media flows in a multimedia session
GB0111290D0 (en) * 2001-05-09 2001-06-27 Nokia Corp Regist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074452A1 (en) 2001-10-11 2003-04-1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QoS establishment mode
US7184415B2 (en) * 2001-12-07 2007-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rvice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03309664A (ja) 2002-04-17 2003-10-31 Sony Corp 端末装置、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送受信開始方法
US20030227939A1 (en) * 2002-06-05 2003-12-11 Satoru Yukie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using a hybrid receiver
JP4252771B2 (ja) * 2002-06-25 2009-04-0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端末、無線端末管理装置及び位置登録補助装置
TWI232690B (en) 2002-07-02 2005-05-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for exchanging higher layer system information on a wireless system and automatic system selection of a wireless LANS
US6941134B2 (en) * 2002-12-19 2005-09-06 Cingular Wireless Ii, Llc Automated device behavior management based on preset preferences
TWI333353B (en) 2003-01-21 2010-11-11 Panasonic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reserv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terminal therefore
JP2004348647A (ja) 2003-05-26 2004-12-09 Hitachi Ltd ヒューマン・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5136553A (ja) 2003-10-29 2005-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体通信端末及び通信管理装置
US7907559B2 (en) 2003-12-22 2011-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access
JP4448955B2 (ja) 2004-03-29 2010-04-14 ユーティーシダカントンシュンユーシァンゴンシ マルチモード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リソース管理方法およびトラフィック誘導方法
CN100411478C (zh) * 2005-02-08 2008-08-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请求实现通信服务等级业务的方法
WO2007043180A1 (ja) 2005-10-14 2007-04-19 Fujitsu Limited 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選択方法
US20080009325A1 (en) * 2006-07-10 2008-01-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nu interfac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8204502B2 (en) * 2006-09-22 2012-06-19 Kineto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registration
WO2008111132A1 (ja) * 2007-03-14 2008-09-18 Fujitsu Limited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2861A1 (ja) * 2005-02-02 2006-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サービス決定方法
JP2007006102A (ja) * 2005-06-23 2007-01-11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019725A (ja) * 2005-07-06 2007-01-25 Sharp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96442A1 (en) 2010-11-25
EP2187609A4 (en) 2014-06-11
KR101139041B1 (ko) 2012-04-30
WO2009028546A1 (ja) 2009-03-05
EP2187609B1 (en) 2015-07-29
KR20100049622A (ko) 2010-05-12
EP2187609A1 (en) 2010-05-19
JP5000432B2 (ja) 2012-08-15
JP2009055557A (ja) 2009-03-12
CN101836485A (zh) 2010-09-15
US8396046B2 (en) 2013-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2946B (zh)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849424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US940223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 mobile station
KR100967505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
CN100369526C (zh) 通过移动设备选择无线信道的方法和系统
EP1416754A1 (en) MOBILE TERMINAL, CONTROL ST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CONTROL PROGRAM
US878079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836485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JP2005252501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76990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サーバ装置
JP5000263B2 (ja) 携帯電話端末および電話制御方法
US20080064389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ng a call between multiple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JP2008085517A (ja) 通信モード切り換えシステム
JP2012060661A (ja) 携帯電話端末および電話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