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6386A - 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6386A
CN101836386A CN200880112914A CN200880112914A CN101836386A CN 101836386 A CN101836386 A CN 101836386A CN 200880112914 A CN200880112914 A CN 200880112914A CN 200880112914 A CN200880112914 A CN 200880112914A CN 101836386 A CN101836386 A CN 101836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quality
quality information
channel
information
sub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2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野寺毅
浜口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36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一种适用于多载波通信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300),在所述多载波通信方式中,在由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多个信道中采用由通信对方分配的信道来接收信号,并测定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品质,进而向所述通信对方通知接收品质信息,所述通信终端装置(300)具备:测定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的接收品质测定部(308)、和确定各信道相对所述通信对方的分配请求度,并基于所述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基于所述测定出的接收品质,生成用所述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09)。从而,既能抑制接收品质信息的总通知量,又能有效进行通信控制装置中的自适应调制及自适应调度。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接收信号测定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并将其结果通知给通信对方的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研究一种改善通信效率、即考虑了系统的总吞吐量或考虑了接收错误的发生的实质传送速度的方法。例如,提议一种如下的方法:基于对接收信号功率或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及噪声功率比)等传输路径状态及接收品质进行表示的指标而自适应地选择调制方式或信道编码率、纠错编码方式、扩散率、码复用数、发送功率等的通信参数(非专利文献1)。特别是,自适应地选择调制方式或信道编码率等的调制参数的方式被称为“自适应调制方式”。
另外,在由基站装置和多个通信终端装置构成且在从基站装置向通信终端装置通信(下行链路)中利用多载波通信的通信系统中,研究了如下的方法(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
(1)根据下行链路信号的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各信道的接收品质,进行将信道分配给各通信终端装置的调度。
(2)进而,按照由一个子载波或多个子载波构成的每个信道,对下行链路进行自适应调制。
且有,在采用了基于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品质的调度或自适应调制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为了确定分配或调制参数,而需要将对用于通信的信道的接收信号功率或SINR等的传输路径状态及接收品质进行表示的指标通知给通信对方。
在上述的系统中,各通信终端装置需要利用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等向基站装置通知与各信道相关的接收品质信息。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上行链路中传送的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与通信终端装置数及信道数成比例地膨胀。并且,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提议一种以在上行链路中传送的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的削减为目的的方法(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
(1)各通信终端装置按照每个通信终端装置,测定基站装置给各通信终端装置作为通信用而分配的全部信道的接收品质,并向基站装置只通知全部信道接收品质的平均值的方法(第一对策)。
(2)从接收品质好的一方只选择规定数的在基站装置给各通信终端装置作为通信用而分配的全部信道中的接收品质良好的信道,并向基站装置只通知这些信道的接收品质的方法(第二对策)。
(3)从基站装置给各通信终端装置作为通信用而分配的全部信道中选定几个基准信道,并用基准信道的接收品质的差分值来表示各信道的接收品质的值,并将其通知给基站装置的方法(第三对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8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5054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岸山等“下行链路VSF-OFCDM宽带无线接入中的自适应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的吞吐量特性的实验结果”,电子信息通信学报技术研究报告,2003年5月,R C S2003-25(岸山他「下りリンクV S F-O F C D Mブロ一ドバンド無線アクセスにおけゐ適応変復調·チヤネル符号化のスル一プツト特性の実験結果」、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研究報告、2003年5月、RCS2003-25)
非专利文献2:前原等“利用了子载波自适应调制的OFDM/TDD传送方式的研究”,2001年电子信息通信学会综合大会,2001年3月,B-5-100,p.498(前原他「サブキヤリア適応変調を用いたOFDM/TDD伝送方式の検討」、2001年電子情報通信学会総合大会、2001年3月、B-5-100、p.498)
非专利文献3:“CQI report and scheduling procedure”、3GPP、TSG-RAN WG1Meeting#42bis、R1-051045、2005年10月
非专利文献4:“Sensitivity of DL/UL Performance to CQI-Compression with Text Proposal”、3GPP、TSG-RAN WG 1ad hoc meetingon LTE、R1-060228、2006年1月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在第一对策中,无法进行与各信道的接收品质相应的自适应调制。因此,在接收品质比平均值更好的信道中传送速度过低且没有效率,在接收品质比平均值更差的信道中错误率特性会劣化。另外,由于利用传输路径的频率选择性无法进行将通信终端装置分配给各个接收品质良好的信道的调度,故系统整体的传送效率下降。
另外,如第二对策,在信道中只通知规定数的接收品质良好的信道的方法,在从多个通信终端装置通知来的规定数的接收品质良好的信道重复的情况下,进行调度的结果可能会产生未分配有通知了接收品质的信道的通信终端装置。此时,由于完全不清楚该通信终端装置的其他信道的接收品质,故无法在空信道中基于通信终端装置的接收品质进行调度或自适应调制,且传送效率会降低。
另外,在第三对策中,关于接收品质差且分配给该通信终端装置的可能性低的信道而言,由于会利用与接收品质好且希望分配的信道相同的信息量来通知接收品质信息,故进行了不必要多的信息量的通知且没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情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接收品质信息的总通知量,又能有效地进行通信控制装置中的自适应调制及自适应调度的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1)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法。即、本发明的一种通信装置,适用于多载波通信方式,其中,在所述多载波通信方式中,采用在由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多个信道中、由通信对方分配的信道来接收信号,并测定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品质,进而将接收品质信息通知给所述通信对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具备:接收品质测定部,其测定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和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其确定各信道相对所述通信对方的分配请求度,基于所述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基于所述测定出的接收品质来生成由所述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
由此,由于确定分配请求度,并基于该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基于测定出的接收品质生成由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接收品质信息,故能够抑制接收品质信息的总信息量,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控制装置(例如,基站装置)中的自适应调制及自适应调度。
(2)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具备:请求度确定部,其基于所述测定出的接收品质来确定各信道相对所述通信对方的分配请求度;和选择生成部,其基于所述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按照每个子载波组,基于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所述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子载波组由属于各信道的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
由此,由于确定分配请求度,并基于该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按照每个由属于各信道的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子载波组,基于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故能够抑制接收品质信息的总信息量,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控制装置(例如,基站装置)中的自适应调制及自适应调度。
(3)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具备接收品质平均部,所述接收品质平均部计算属于各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中值、众数、或最小值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平均值、中值、众数、或最小值的值越高,所述请求度确定部越提高所述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
由此,由于平均值、中值、众数、或最小值的值越高越提高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故分配请求度越高越能够在通信控制装置中进行有效调度及自适应调制下的高速通信。
(4)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越是所述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所述选择生成部生成信息量越大的接收品质信息。
由此,由于越是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生成信息量越大的接收品质信息,故在通信控制装置中,能够进行越是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基于越详细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有效调度及自适应调制下的高速通信。另一方面,通过越是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就生成信息量越小的接收品质信息,从而能够抑制总信息量。此时,在通信控制装置中,由于即使在不得不分配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粗略的接收品质信息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故能够避免不全部通知接收品质不良好的信道的品质信息情况下的传送效率的降低。
(5)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生成部按照越是所述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越提高每一个子载波组的比特数的方式,来生成根据所述比特数而对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接收品质信息。
由此,由于越是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越提高每一个子载波组的比特数,并生成根据比特数对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接收品质信息,故在通信控制装置中,能够进行越是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基于越详细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有效调度及自适应调制下的高速通信。另一方面,通过越是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就越减少每一个子载波组的比特数,并生成根据比特数对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接收品质信息,从而能够抑制总比特数。此时,在通信控制装置中,由于即使在不得不分配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粗略的接收品质信息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故能够避免不全部通知接收品质不良好的信道的品质信息情况下的传送效率的降低。
(6)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接收品质信息,所述选择生成部针对预先确定的至少一个子载波组生成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针对其他子载波组生成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对所述接收品质信息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信息;所述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按照所属信道的分配请求度越高就利用越多的比特数的方式来表示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与相邻子载波组之间的差分值的信息。
由此,由于作为接收品质信息,关于预先规定的至少一个子载波组生成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且关于其他子载波组生成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故能够抑制接收品质信息的总信息量,其中,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对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信息;所述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按照所属信道的分配请求度越高就利用越多的比特数的方式来表示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与相邻子载波组之间的差分值的信息。另外,在通信控制装置中,能够进行越是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基于越详细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有效调度及自适应调制下的高速通信。另一方面,由于生成按照越是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就利用越少的比特数的方式来表示差分值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故在通信控制装置中,由于即使在不得不分配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粗略的接收品质信息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从而能够避免不全部通知接收品质不良好的信道的接收品质信息情况下的传送效率的降低。
(7)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接收品质信息,所述选择生成部针对所述各子载波组生成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和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对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信息;所述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表示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与相邻子载波组之间的差分值的信息;并且,所述通信装置,越是所述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越多选择生成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组。
由此,由于作为接收品质信息,关于各子载波组生成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和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并且越是所述分配请求度越高的信道就越多选择生成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组,故能够抑制接收品质信息的总信息量,其中,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对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信息;所述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表示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与相邻子载波组之间的差分值的信息。另外,在通信控制装置中,能够进行越是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基于越详细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有效调度及自适应调制下的高速通信。另一方面,通过越是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就越减少生成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组,从而在通信控制装置中,即使在不得不分配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粗略的接收品质信息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故能够避免不全部通知接收品质不良好的信道的接收品质信息情况下的传送效率的降低。
(8)另外,在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生成部使表示所述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比特数比表示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比特数还少。
由此,由于使表示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比特数比表示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比特数还少,故能够减少总信息量。
(9)另外,本发明的一种多载波通信系统,由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构成,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从由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多个信道中向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分配信道;所述通信终端装置采用由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分配的信道来接收信号,并测定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品质,进而将接收品质信息通知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所述多载波通信系统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测定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确定各信道相对所述通信控制装置的分配请求度,基于所述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按照每个子载波组,基于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所述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向所述通信控制装置通知所述生成的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子载波组由属于各信道的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
由此,由于确定分配请求度,基于该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按照每个由属于各信道的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子载波组,基于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故能够抑制接收品质信息的总信息量,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控制装置中的自适应调制及自适应调度。
(10)另外,本发明的一种通信方法,是由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构成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从由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多个信道中向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分配信道;所述通信终端装置采用由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分配的信道来接收信号,并测定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品质,进而向所述通信控制装置通知接收品质信息;所述通信方法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终端装置中,测定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确定各信道相对所述通信控制装置的分配请求度,基于所述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按照每个子载波组,基于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所述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向所述通信控制装置通知所述生成的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子载波组由属于各信道的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
由此,由于确定分配请求度,基于该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按照每个由属于各信道的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子载波组,基于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故能够抑制接收品质信息的总信息量,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控制装置中的自适应调制及自适应调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通信终端装置中,确定分配请求度,基于该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生成由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接收品质信息,故能够抑制接收品质信息的总信息量,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控制装置(例如,基站装置)中的自适应调制及自适应调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子帧(sub frame)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及接收品质测定部)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L1接收品质信息、L2接收品质信息、以及L3接收品质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6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L1接收品质信息、L2接收品质信息、以及L3接收品质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7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L1接收品质信息、L2接收品质信息、以及L3接收品质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7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L1接收品质信息、L2接收品质信息、以及L3接收品质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的生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A是表示D1=8(b1’=3)、D2=4(b2’=2)、D3=2(b3’=1)情况下的接收品质信息和差分值之间的对应例的图。
图9B是表示D1=8(b1’=3)、D2=4(b2’=2)、D3=2(b3’=1)情况下的接收品质信息和差分值之间的对应例的图。
图9C是表示D1=8(b1’=3)、D2=4(b2’=2)、D3=2(b3’=1)情况下的接收品质信息和差分值之间的对应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3A是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及接收品质测定部)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B是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及接收品质测定部)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的生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表示通信终端装置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8A是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及接收品质测定部)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8B是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及接收品质测定部)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的生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子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200、900、1500-基站装置,201-发送缓存部,202-编码部,203-映射部,204-频率时间变换部,205-GI插入部,206-D/A变换部,207-无线发送部,208-天线部,209-无线接收部,210-A/D变换部,211-解映射部,212-解码部,213-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214-调度部,215-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部,216-导频生成部,300、1000、1600-无线终端装置,301-天线部,302-无线接收部,303-A/D变换部,304-GI去除部,305-时间频率变换部,306-解映射部,307-解码部,308-接收品质测定部,309-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10-编码部,311-映射部,312-D/A变换部,313-无线发送部,314-解调控制部,341、1041-接收品质平均部,342、1042-请求度确定部,343、1044、1644-选择生成部,913、1513-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1009、1609-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043、1643-减法运算部,1045、1645-累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相关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对在如下的蜂窝系统中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所述蜂窝系统采用利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以下称为“OFDM”)的多元连接方式即正交频分多元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称为“OFDMA”)系统,在由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每个信道中进行自适应调度(信道的分配),并按照每个子载波进行自适应调制。
且有,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作为接收品质信息而利用基于导频符号(pilot symbol)计算出的指标,例如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power Ratio: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涉及噪声功率比)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子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所示,所谓本实施方式中的信道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子载波。另外,子帧意味着发送单位,并将其作为在一次调度处理中进行信道分配的范围。另外,将子帧在时间轴方向上用规定的时间长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分割为T个(T为自然数),将1信道中的1TTI内作为调度单位(以下,称为“资源块(RB)”)。在此,说明如下情况:即,各通信终端装置按照每个子载波向基站装置报告下行链路的接收品质;基站装置以资源块为单位对给各通信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调度,并按照每个子载波对在该资源块内进一步进行自适应调制。
且有,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并不限定于图1的子帧结构,在利用多个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中,本发明也适用于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各信道的接收品质有可能不同的系统。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20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装置30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在图2中,基站装置200具有:发送缓存部201、编码部202、映射部203、频率时间变换部204、GI(Guard Interval:保护间隔)插入部205、D/A(Digital-to-Analog)变换部206、无线发送部207、天线部208、无线接收部209、A/D(Analog-to-Digital)变换部210、解映射部211、解码部212、调度部214、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部215、导频生成部216、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213。
在图3中,通信终端装置300具有:天线部301、无线接收部302、A/D变换部303、GI去除部304、时间频率变换部305、解映射部306、解码部307、接收品质测定部308、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09、编码部310、映射部311、D/A变换部312、无线发送部313、解调控制部314。
首先,利用图2及图3对基站装置200发送下行链路信号且通信终端装置300接收该下行链路信号的步骤进行说明。在图2中,发送缓存部201将输入来的发送数据按照每个发送目的地的通信终端装置蓄积到缓存器中,并向编码部202输出根据来自编码部202的请求所蓄积的发送数据。
调度部214读取存储在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213中的由各通信终端装置通知的接收品质信息。并且,基于该信息给各信道的各资源块分配(调度)通信终端装置,并选择在各自的资源块内的子载波中使用的调制参数。并且,输出该调度结果(调度信息)和该调制参数选择结果(调制参数信息)。且有,调度还可以基于来自发送缓存部201的发送数据量信息进行。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部215生成并输出包括来自调度部214的调度信息和调制参数信息在内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编码部202按照给从调度部214通知来的下行链路的各通信终端装置的分配信息(调度信息),从发送缓存部201中读取发给各通信终端装置的必需量的发送数据,进而按照由调度部214通知来的调制参数信息及调度信息,对发给各通信终端装置的发送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处理,生成并输出数据序列。
导频生成部216为了进行通信终端装置中的接收品质测定而生成并输出向发送信号插入的导频序列。映射部203基于由调度部214通知来的调制参数信息及调度信息,向子载波上的调制符号映射数据序列的各比特,向规定的子载波上的规定的调制符号进行映射并输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在导频生成部216中生成的导频序列。例如,在图1的例子中,分别基于调度信息向图中的数据符号映射数据序列,向图中的规定的导频符号映射导频序列,向图中的规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符号映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频率时间变换部204对从映射部203输出的调制符号序列进行频率时间变换处理,例如进行快速逆傅立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变换为时间轴的OFDM信号,向GI插入部205输出变换后的信号。GI插入部205将保护期间GI附加到在频率时间变换部204中生成的OFDM信号中。D/A变换部206将附加有保护期间GI的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无线发送部207对该模拟信号进行上变频(upconvert),并由天线部208发送到通信终端装置300中。
其次,利用图3对通信终端装置300中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通信终端装置300中,无线接收部302经由天线部301接收从基站装置200发送来的信号。A/D变换部303将无线接收部302接收并进行下变频(downconvert)后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GI去除部304从该数字信号中去除保护期间GI,并将去除保护期间GI后的信号输出到时间频率变换部305中。时间频率变换部305通过对从GI去除部304输出的OFDM信号进行时间频率变换,例如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从而变换为调制符号序列。
解映射部306从由时间频率变换部305输出的调制符号序列中首先分离导频符号并将其输出到接收品质测定部308中。其次,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解映射并输出到解调控制部314中。进而,按照来自解调控制部314的调度信息及调制参数信息,对数据序列进行解映射并输出到解码部307中。且有,也可以基于导频符号对调制符号序列进行传输路径补偿。
解码部307按照从解调控制部314输出的调度信息及调制参数信息,对从解映射部306输出的数据序列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并输出接收数据。解调控制部314从由解映射部306输入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提取调度信息(与分配给发给通信终端装置300的发送数据的资源块相关的信息)及调制参数信息(与所分配的资源块内的各子载波的调制参数相关的信息),并向解映射部306及解码部307输出。且有,也可以在基站装置200中预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纠错编码的情况下进行纠错解码。
其次,利用图2及图3对通信终端装置300将报告信息反馈给基站装置200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3对通信终端装置300中的动作进行说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利用从解映射部306输出的导频符号,对各子载波中的接收品质进行测定,并将该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输出到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09中。且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利用导频符号来测定接收品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利用数据符号进行接收品质测定、或利用接收数据的纠错解码判定结果进行接收品质测定的情况下,本发明当然也同样适用。
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09基于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输出的各子载波中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来确定各信道的请求位次,利用与该确定出的请求位次相应的不同的等级数(量子化比特数)来生成并输出表示各信道内的每个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接收品质信息。且有,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09的详细见后述。
编码部310对给基站装置的发送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并输出数据序列。映射部311将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09生成的接收品质信息和编码部310输出的数据序列映射到调制符号并输出。且有,接收品质信息也可以与给基站装置的发送数据不同地向基站装置通知。
D/A变换部312将从映射部311输出的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无线发送部313对该变换后的模拟信号进行上变频,并由天线部301发送到基站装置200。
其次,利用图2对基站装置200中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基站装置200中,无线接收部209经由天线部208接收从通信终端装置300发送来的信号。无线接收部209对该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下变频后,A/D变换部210将其变换为数字信号并向解映射部211输出。解映射部211对从A/D变换部210发送来的数字信号(调制符号)进行解映射,并分离接收品质信息和数据序列,分别向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213输出接收品质信息,向解码部212输出数据序列。
解码部212对在解映射部211中读取出的数据序列进行纠错解码,并读取接收数据。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213按照每个通信终端装置存储解映射部211分离的从各通信终端装置通知的接收品质信息,并向调度部214输出。
图4是表示通信终端装置300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09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向接收品质平均部341及选择生成部343输入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输出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接收品质平均部341按照每个信道计算并输出与属于各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请求度确定部342按照从接收品质平均部341输出的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良好的顺序、即向基站装置请求分配的顺序,对各信道建立位次,并输出各信道的位次。
选择生成部343基于在请求度确定部342中确定出的各信道的位次来选择基于几级的等级数即几比特的信息来对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输入来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生成并输出由选择出的比特数表示的每个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进而,将对在各信道中选择出的接收品质信息的种类进行识别的信息附加到所述接收品质信息中。且有,也可以附加与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相关的信息。
图5是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09(及接收品质测定部308)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图5中,设全部信道数为Nch。并且,针对全部信道中从接收品质良好的一方开始的M1个信道,用L1等级(b1比特)对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并生成接收品质信息(以下,称为“L1接收品质信息”)。另外,针对其次的M2个信道,用L2等级(b2比特)对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并生成接收品质信息(以下,称为“L2接收品质信息”)。进而,针对剩余的信道,用L3等级(b3比特)对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并生成接收品质信息(以下,称为“L3接收品质信息”)。
且有,在此,L1、L2、L3、b1、b2及b3为满足L1>L2>L3、b1>b2>b3的自然数,M1及M2为满足(M1+M2)≤Nch的正整数。
以下,利用图5对接收品质信息生成动作的详细进行说明。首先,利用从解映射部306输出的导频符号测定并输出各子载波中的接收品质(步骤S501)。其次,按照每个信道计算属于各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步骤S502),按照计算出的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良好的顺序对各信道建立位次(步骤S503)。其次,对各信道反复进行以下的处理(步骤S504~S509的循环1)。
将第j信道的所述位次、生成L1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的个数M1、生成L2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的个数M2进行比较(步骤S505),并在第j信道的位次在第M1位以内的情况下,将第j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量子化为L1接收品质信息并输出(步骤S506),在第j信道的位次为第(M1+1)位~第(M1+M2)位的情况下,将第j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量子化为L2接收品质信息并输出(步骤S507),在第j信道的位次在第(M1+M2+1)位以下的情况下,将第j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量子化为L3接收品质信息并输出(步骤S508)。
在上述的例子中,在选择生成部343中,作为对在附加的各信道中选择出的接收品质信息的种类进行识别的信息的替代,也可以附加通知L1接收品质信息的分配请求度最高的信道的组和通知分配请求度次高的L2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的组的、属于各组的信道的号码。
图6A、图6B、图7A及图7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L1接收品质信息、L2接收品质信息及L3接收品质信息的例子的图。图6A及图6B示出如下的例子:由每个子载波8等级(L1=8、b1=3比特)的信息来表示L1接收品质信息、由每个子载波4等级(L2=4、b2=2比特)的信息来表示L2接收品质信息、由每个子载波2等级(L3=2、b3=1比特)的信息来表示L3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的接收品质信息(在此,使用SINR作为接收品质)和各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例子。
例如,如图6A所示,也可以是L1接收品质信息设定为用L1/L2等级对L2接收品质信息的1等级进行细分,L2接收品质信息设定为用L2/L3等级对L3接收品质信息的1等级进行细分。另外,如图6B所示,也可以是由最低等级表示的接收品质在3种接收品质信息中相同,在其他等级中,L1接收品质信息设定为对L2接收品质信息的各等级进行细分,L2接收品质信息设定为对L3接收品质信息进行细分。其中,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另外,优选L1接收品质信息、L2接收品质信息、以及L3接收品质信息的各等级与接收品质(SINR)之间的关系,例如基于基站装置中的自适应调制下的调制参数与接收品质(SINR)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各调制参数时的SINR阈值等)进行确定,或者进一步考虑调度进行确定,或者将接收品质(SINR)的某个范围进行L1等分、L2等分或L3等分进行确定。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图7A及图7B是表示在从通信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通知调制方式(在图7A及图7B的例子中为QPSK、16QAM、64QAM共3种)和信道编码率R(在图7A及图7B的例子中为1/3、1/2、3/4)的组合即MCS作为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的、接收品质(SINR)和L1接收品质信息、L2接收品质信息及L3接收品质信息的各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且有,在图7A及图7B的例子中,作为MCS的最低等级而包括未进行发送(称为载波空穴(carrier hole))的“无发送”。
在图7A及图7B中,示出表示每个子载波8等级(L1=8、b1=3比特)的MCS作为L1接收品质信息、表示每个子载波4等级(L1=4、b2=2比特)的MCS作为L2接收品质信息、表示每个子载波2等级(L3=2、b3=1比特)作为L3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的例子。
如图6A、图6B、图7A及图7B所示,L1接收品质信息虽然能够通知比各子载波更详细的接收品质,但是从通信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通知的信息量(比特数)却大,虽然L2接收品质信息通知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比L1接收品质信息粗略,但是信息量却小,虽然L3接收品质信息通知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比L2接收品质信息更粗,但是信息量却能够最小。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的生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是以下情况下的例子:利用图7B的例子所示的L1接收品质信息、L2接收品质信息及L3接收品质信息作为接收品质信息,全部信道数为8(Nch=8)、各信道中所包括的子载波数为4、将报告L1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数设为2(M1=2)、将报告L2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数设为2(M2=2),因此将报告L3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数设为4(Nch-M1-M2=4)。
图8图表中的虚线表示在接收品质测定部308中测定出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即SINR(左侧的纵轴),点划线表示与各信道中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实线表示所生成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右侧的纵轴)。
按照在图8中由该点划线所示的各信道内的接收品质平均值的良好的顺序进行各信道的顺序建立,在第M1位以内、即关于第一位的信道4和第二位的信道5生成L1接收品质信息,第(M1+1)位~第(M1+M2)位、即关于第三位的信道2和第四位的信道1生成L2接收品质信息,对于其他第(M1+M2+1)以下的各信道(信道3、信道6、信道7及信道8)生成L3接收品质信息。
在图8的例子中,相对于利用L1接收品质信息生成全部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所需的比特数96比特(信道数8×信道内子载波数4×每个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比特数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6比特。另外,相对于只与接收品质良好的规定数的信道相关而生成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与全部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信息。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通信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200通知接收品质信息时,根据通信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200请求下行链路的分配的信道的优先度(请求度)来选择:采用由每个子载波L1等级(b1比特)来对与各信道内的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表现的L1接收品质信息进行通知、或采用由每个子载波L2等级(b2比特;b2<b1)来对与各信道内的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表现的L2接收品质信息进行通知、或采用由每个子载波L3等级(b3比特;b3<b2)来对与各信道内的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表现的L3接收品质信息进行通知。
因此,关于在下行链路中从对于通信终端装置300而言接收品质最好的一方开始的M1个信道中所包括的、即通信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200请求分配的优先度高的M1个信道,通过通知利用很多等级数对该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进行详细表示的L1接收品质信息,从而在基站装置200对该通信终端装置300从所述M1个信道中进行分配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有效的信道(其中的资源块)分配及自适应调制,且能够实现更高速的传送。
进而,当基站装置200的调度结果是在下行链路中无法给通信终端装置300分配对于通信终端装置300而言接收品质最好的所述M1个信道时,关于所述M1个信道其次的接收品质良好的M2个信道、即所述M1个信道其次请求分配的优先度高的M2个信道,通过预先通知利用比L1接收品质信息少的等级数并采用中等程度的详细度来表示该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的L2接收品质信息,从而在基站装置200对该通信终端装置300代替所述M1个信道而从所述M2个信道中进行分配的情况下,虽然信道分配及自适应调制的效率降低得比L1接收品质信息还低,但是却能够削减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
另一方面,当基站装置200的调度结果是在下行链路中无法向通信终端装置300分配对于通信终端装置300而言接收品质良好的所述M1个信道和所述M2个信道时,关于其他信道,通过预先通知利用比L2接收品质信息还少的等级数来组略表示各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的L3接收品质信息,从而即使在基站装置200对该通信终端装置300从除了所述M1个信道及所述M2个信道以外的信道中进行分配的情况下,既能最大程度削减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又能通过粗略的自适应调制来确保传送。
以上,能抑制来自通信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的通知信息量,在下行链路的数据通信中,在分配有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详细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有效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下的高速通信。另外,即使在不得不分配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的情况下,也能适用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粗略的接收品质信息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根据通信终端装置300中的信道分配请求度,从由采用每个子载波b1比特表现的L1个等级来表示各个接收品质的L1接收品质信息、由采用b2比特(b2<b1)表现的L2个等级来表示各个接收品质的L2接收品质信息、和由采用b3比特(b3<b2)表现的L3个等级来表示各个接收品质的L3接收品质信息中,进行选择作为各信道内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装置1000,关于最初信道的最初子载波,选择表示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信息(以下,称为“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或“非差分信息”),以作为接收品质信息;关于其他子载波,根据该子载波所属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从以下接收品质信息中进行选择,以作为接收品质信息:即,由D1等级(b1’比特:b1’为自然数)的差分等级对表示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信息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接收品质信息(以下,称为“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由D2等级(b2’比特:满足b2’<b1’的自然数)的差分等级对表示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信息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接收品质信息(以下,称为“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和由D3等级(b3’比特:满足b3’<b2’的自然数)的差分等级对表示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信息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接收品质信息(以下,称为“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
图9A、图9B及图9C示出D1=8(b1’=3)、D2=4(b2’=2)、D3=2(b3’=1)情况下的接收品质信息和所述差分值之间的对应例。在图9A的例子中示出如下的情况:即,定义用3比特表现的0~7的8个值作为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分别对应±0、+1、+2、+3、-4、-3、-2、-1的各差分值,定义用2比特表现的0~3的4个值作为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分别对应±0、+1、-2、-1的各差分值,定义用1比特表现的0和1的2个值作为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分别对应+1、-1的各差分值。图9B、图9C也同样地示出使各接收品质信息的值对应各差分值的其他例子。
由此,作为用D1等级(b1’比特)、D2等级(b2’比特)及D3等级(b3’比特)表现的差分值,优选利用由各比特数的2的补数表现的值,或者设定与所表现的差分值的范围大致相同的值加以利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图10及图11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900及通信终端装置100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900的功能块中,与基站装置200的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23相当的接收品质信息存储器913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装置1000与通信终端装置300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309相当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009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图2、图3)相同,省略其说明。
在图10所示的基站装置900中,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913以解映射部211分离的由各通信终端装置通知的接收品质信息为基础,以与最初信道的最初子载波相关的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起点,依次相加与各子载波相关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所对应的差分值,来复原表示各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的信息,按照每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存储,并向调度部214输出。
在图11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1000中,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009基于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输出的各子载波中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来确定各信道的请求位次,以最初信道的最初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为起点,分别计算其他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从相邻子载波开始的差分值,生成并输出利用与所述确定出的请求位次相应的不同的等级数(差分值的比特数)来表示所述差分值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
图12是表示通信终端装置1000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009的概略结构的框图。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输出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被输入到接收品质平均部1041、减法运算部1043、以及选择生成部1044。接收品质平均部1041按照每个信道计算并输出属于各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请求度确定部1042按照从接收品质平均部1041输出的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良好的顺序、即按照向基站装置请求分配的顺序,对各信道建立位次,并输出各信道的位次。减法运算部1043计算并输出从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中减去累积部1045输出的累积值后的差分值。
选择生成部1044关于最初子载波,用最能详细表示的L0等级(b0比特;b0为自然数)对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输出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作为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输出,关于其他子载波,基于由请求度确定部1042确定出的各信道的位次,选择利用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以及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中的哪个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来表现从减法运算部1043输入的各差分值,生成并输出由选择出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表示的每个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进而,将识别在各信道中选择出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种类的信息附加到所述接收品质信息中。另外,也可以附加与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相关的信息。进而,也可以附加通知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分配请求度最高的信道的组、和通知分配请求度次高的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的组的、属于各组的信道的号码。累积部1045在输入选择生成部1044所生成的接收品质信息且输入与最初子载波相关的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将累积值设定为该接收品质信息所表示的值,在输入了与其他子载波相关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将该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所表示的差分值相加到所述累积值中,并输出所述累积值。
图13A及图13B是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009(及接收品质测定部308)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图13A及图13B中示出如下的情况的例子:全部信道数为Nch,各信道中所包括的子载波数为Nsc,针对全部信道中从接收品质好的一方开始的M1个信道根据从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中减去累积部1045所输出的累积值后的差分值来生成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针对其次的M2个信道根据各子载波中的所述差分值来生成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针对剩余的信道根据各子载波中的所述差分值来生成D3接收品质信息。且有,在此,M1及M2为满足
(M1+M2)≤Nch
的正整数。
以下,采用图13A及图13B对接收品质信息生成动作的详细进行说明。首先,利用从解映射部306输出的导频符号测定并输出各子载波中的接收品质(步骤S1301)。其次,按照每个载波计算属于各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步骤S1302),按照计算出的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良好的顺序对各信道建立位次(步骤S1303)。其次,针对各信道反复进行以下的处理(步骤S1304~S1316的循环2),进而其中对各子载波反复进行以下的处理(步骤S1305~步骤S1315的循环3)。
在第一信道的第一子载波(最初子载波)的情况下(步骤S1306:“是”),将最初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量子化为L0等级的接收品质信息后输出(步骤S1307),并将该量子化结果设定为累积值Dsum(步骤S1308)。
在其他子载波(j,k)≠(1,1)的情况下(步骤S1306:“否”),计算从子载波(j,k)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中减去累积值Dsum之后的差分值Ddiff(步骤S1309),并对第j信道的所述位次、生成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的个数M1、生成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的个数M2进行比较(步骤S1310)。
在步骤S1310中,在第j信道的位次在第M1位以内的情况下,从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中选择并输出表示与子载波(j,k)相关的差分值Ddiff最接近的值Dcqi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步骤S1311)。另外,在第j信道的位次为第(M1+1)位~第(M1+M2)位的情况下,从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中选择并输出表示与子载波(j,k)相关的差分值Ddiff最接近的值Dcqi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步骤S1312)。另外,在第j信道的位次在第(M1+M2+1)位以下的情况下,从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中选择并输出表示与子载波(j,k)相关的差分值Ddiff最接近的值Dcqi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步骤S1313)。将选择出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表示的值Dcqi相加到累积值Dsum上(步骤S1314)。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的生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4中示出如下情况的例子:即,利用图9B的例子所示的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以及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作为接收品质信息,全部信道数为8(Nch=8),各信道中所包括的子载波数为4,将报告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数设为2(M1=1),将报告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数设为2(M2=2),因此报告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信道数为4(Nch-M1-M2=4)。
在图14中,图表中的虚线表示在接收品质测定部308中测定出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即SINR(左侧的纵轴),点划线表示与各信道中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另外,实线表示所生成的各子载波中的累积值(右侧的纵轴)。
按照由该点划线所示的各信道内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良好的顺序进行各信道的顺序建立,将最初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量子化为L0等级(b0比特)的接收品质信息后输出(在图14的例子中,L0=16、b0=4、接收品质信息为6)。关于其他子载波,针对各子载波所属的信道在第M1位以内、即第一位的信道4和第二位的信道5,生成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针对第(M1+1)位~第(M1+M2)位、即第三位的信道2和第四位的信道1,生成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针对其他第(M1+M2+1)位以下的各信道(信道3、信道6、信道7及信道8),生成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
在图14的例子中,相对于利用L0等级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全部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所需的比特数128比特(信道数8×信道内子载波数4×每个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数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8比特。另外,相对于只与接收品质良好的规定数的信道相关来生成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与全部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信息。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通信终端装置1000向基站装置900通知接收品质信息时,根据通信终端装置1000向基站装置900请求下行链路的分配的信道的优先度(请求度),来通知与最初信道的最初子载波相关的表示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信息;关于其他子载波,选择:采用由D1等级对表示接收品质的信息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现的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来进行通知,或者采用由D2等级对上述差分值进行表现的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来进行通知,或者采用由D3等级对上述差分值进行表现的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来进行通知。
由此,关于在下行链路中从对于通信终端装置1000来说接收品质最好的一方开始的M个信道中所包括的、即通信终端装置1000向基站装置900请求分配的优先度高的M1个信道,通知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其中,该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是利用很多等级数详细地对表示该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的信息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信息。由此,在基站装置900向该通信终端装置1000从所述M1个信道中进行分配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有效的信道(其中的资源块)分配及自适应调制,且能够实现更高速的传送。
进而,当基站装置900的调度结果是在下行链路中无法向通信终端装置1000分配对于通信终端装置1000而言接收品质最好的所述M1个信道时,关于所述M1个信道其次的接收品质良好的M2个信道、即所述M1个信道其次请求分配的优先度高的M2个信道,通过预先通知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在基站装置900对该通信终端装置1000取代所述M1个信道而从所述M2个信道中进行分配的情况下,虽然信道分配及自适应调制的效率降低得比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还低,但是却能够削减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其中,该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是利用比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少的等级数以中等程度的详细度来对表示该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的信息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信息。
另一方面,当基站装置900的调度结果是在下行链路中无法向通信终端装置1000分配对于通信终端装置1000而言接收品质良好的所述M1个信道和所述M2个信道时,关于其他信道,通过预先通知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即使在基站装置900对该通信终端装置1000从除了所述M1个信道及所述M2的信道以外的信道中进行分配的情况下,也能够最大程度削减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且能够通过粗略的自适应调制来确保传送,其中,该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是利用比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还少的等级数粗略地对表示各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的信息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信息。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虽然能抑制来自通信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的通知信息量,但是在下行链路的数据通信中,在分配有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详细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有效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下的高速通信,即使在不得不分配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的情况下,也能适用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粗略的接收品质信息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及图16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500及通信终端装置160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根据通信终端装置300中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从以下接收品质信息中进行选择,以作为各信道内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即,采用由每个子载波b1比特来表现的L1个等级对各个接收品质进行表示的L1接收品质信息、采用由b2比特(b2<b1)来表现的L2个等级对各个接收品质进行表示的L2接收品质信息、和采用由b3比特(b3<b2)来表现的L3个等级对各个接收品质进行表示的L3接收品质信息。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根据通信终端装置1000中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选择与最初信道的最初子载波相关的表示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信息,以作为各信道内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关于其他子载波,从以下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中进行选择,以作为各信道内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即,采用由b1’比特来表现的D1个等级对表示接收品质的信息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D1差分接收品质信息、采用由b2’比特来表现的D2个等级对上述差分值进行表示的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和采用由b3’比特来表现的D3个等级对上述差分值进行表示的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装置1600根据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采用不同的频率来对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和差分接收品质信息进行组合选择,以作为与各信道内的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信息,其中,该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是表示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信息,该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是对表示接收品质的信息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1500的功能块中,与基站装置900的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913相当的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1513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装置1600与通信终端装置1000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009相当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609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基站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图10、图11)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在图15所示的基站装置1500中,接收品质信息存储部1513基于解映射部211分离的由各通信终端装置通知的接收品质信息,以通知有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各子载波相关的该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起点,通过依次对通知有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各子载波相关的该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所对应的差分值进行相加,来复原表示各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的信息,按照每个通信终端装置进行存储,并向调度部214输出。
另外,在图16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1600中,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609基于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输出的各子载波中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来确定各信道的请求位次,根据各信道的请求位次来选择通知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关于通知这些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生成表示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信息来作为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关于除上述以外的子载波,以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起点,分别计算该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生成并输出利用比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少的等级数(差分值的比特数)来表示所述差分值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
图17是表示通信终端装置1600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609的概略结构的框图。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输出的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被输入到接收品质平均部1041及减法运算部1643中。接收品质平均部1041按照每个信道计算并输出属于各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请求度确定部1042按照从接收品质平均部1041输出的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良好的顺序、即向基站装置请求分配的顺序,对各信道建立位次,并输出各信道的位次。减法运算部1643计算并输出从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中减去累积部1645输出的累积值后的差分值。
选择生成部1644基于在请求度确定部1042中确定出的各信道的位次,来选择用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和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中的哪一个来通知与信道内的各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关于选择用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来通知的子载波,采用由b0比特(b0为自然数)来表现的L0个等级对从接收品质测定部308输出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作为接收品质信息(以下,称为“L0接收品质信息”)输出。另外,关于选择用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来通知的子载波,生成并输出采用由b0’比特(满足b0’<b0的自然数)来表现的D0个等级对从减法运算部1643输入的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进而,将识别各信道中选择出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种类的信息附加到所述接收品质信息上。另外,也可以附加与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相关的信息。
在输入了选择生成部1644生成的接收品质信息且输入了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累积部1645将累积值设定为该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所表示的值,在输入了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累积部1645将该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所表示的差分值相加到所述累积值中,并输出所述累积值。
图18A及图18B是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1609(及接收品质测定部308)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生成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图18A及图18B中,全部信道数为Nch,各信道所包括的子载波数为Nsc,针对全部信道中从接收品质良好开始的M1个信道,对每隔T1个的子载波生成L0接收品质信息,针对除此之外的子载波,根据从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中减去累积部1645输出的累积值后的差分值,生成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另外,示出了如下情况的例子:针对其次的M2个信道,对每隔T2个的子载波生成L0接收品质信息,针对除此之外的子载波,根据各子载波中的所述差分值生成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针对剩余的信道,对每隔T3个的子载波生成L0接收品质信息,针对除此之外的子载波,根据各子载波中的所述差分值生成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且有,在此,M1及M2为满足
(M1+M2)≤Nch
的正整数。
以下,利用图18A及图18B对接收品质信息生成动作的详细进行说明。首选,利用从解映射部306输出的导频符号来测定并输出各子载波中的接收品质(步骤S1801)。其次,按照每个信道计算属于各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步骤S1802),按照计算出的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良好的顺序对各信道建立位次(步骤S1803)。其次,对各信道反复进行以下的处理(步骤S1804~步骤S1817的循环4)。
比较第j信道的所述位次和所述信道的个数M1、M2(S1805),在第j信道的位次在第M1位以内的情况下,将生成L0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的间隔T设为T1(步骤S1806)。另外,在第j信道的位次为第(M1+1)位~第(M1+M2)位的情况下,将生成L0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的间隔T设为T2(步骤S1807)。另外,在第j信道的位次在第(M1+M2+1)位以下的情况下,将生成L0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的间隔T设为T3(步骤SS1808)。进而,在各信道的循环中对各子载波反复进行以下的处理(步骤S1809~步骤S1816的循环5)。
在第j信道的第k子载波(j,k)在信道内位于每隔T个的子载波(k除以T后的余数为0)的情况下(步骤S1810为“是”),将子载波(j,k)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量子化为L0等级的接受品质信息后输出(步骤S1811),并将该量子化结果设定为累积值Dsum(步骤S1812)。在其他子载波(k除以T后的余数为0以外的数)的情况下(步骤S1810为“否”),计算从子载波(j,k)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中减去累积值Dsum后的差分值Ddiff(步骤S1813),从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中选择并输出表示与所述差分值Ddiff最接近的值Dcqi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步骤S1814),将选择出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表示的值Dcqi相加到累积值Dsum上(步骤S1815)。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的生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9中示出如下情况的例子:利用由16等级(L0=16,b0=4)对接收品质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L0接收品质信息作为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将与图9B的例子中所示的D2差分接收品质信息(D0=4,b0’=2)相同的信息作为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加以利用作为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对于全部信道数为8(Nch=8)、各信道所包括的子载波数为4、分割请求度高的2个信道(M1=2),用全部子载波通知L0接收品质信息(T1=1),接着对于分配请求度高的2个信道(M2=2),按照每2个子载波通知L0接收品质信息(T2=2),对于剩余的4个信道(Nch-M1-M2=4),按照每4个子载波通知L0接收品质信息(T3=4)。
图19表中的虚线表示在接收品质测定部308中测定出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即SINR(左侧的纵轴),点划线表示与各信道中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另外,实线表示所生成的各子载波中的L0接收品质信息或累积值(右侧的纵轴)。按照由该点划线所示的各信道内的接收品质平均值良好的顺序对各信道建立顺序,在第M1位以内、即第一位的信道4和第二位的信道5中,对全部子载波生成L0接收品质信息。另外,在第(M1+1)位~第(M1+M2)位、即第三位信道2和第四位信道1中,对第一和第三子载波生成L0接收品质信息,对于第二和第四子载波分别生成以第一和第三子载波与L0接收品质信息之间的差分值为基础选择出的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另外,在其他第(M1+M2+1)位以下的各信道(信道3、信道6、信道7及信道8)中,对第一子载波生成L0接收品质信息,对于第二到第四子载波生成以与相邻子载波中的累积值(在第二子载波中成为第一子载波的L0接收品质信息)之间的差分值为基础选择出的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
在图19的例子中,相对于用L0等级的接收品质信息来生成全部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所需的比特数128比特(信道数8×信道内子载波数4×每个子载波的接收品质信息比特数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6比特。另外,相对于只关于接收品质良好的规定数的信道生成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全部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信息。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通信终端装置1600向基站装置1500通知接收品质信息时,根据通信终端装置1600向基站装置1500请求下行链路的分配的信道的优先度(请求度),来选择通知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关于通知这些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通知表示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信息作为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另外,关于除此之外的子载波,以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起点,分别计算该子载波相关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并通知利用比非差分接受品质信息少的等级数(差分值的比特数)来表示所述差分值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
由此,关于在下行链路中从对于通信终端装置1600来说接收品质最好的一方开始的M个信道中所包括的、即通信终端装置1600向基站装置1500请求分配的优先度高的M1个信道,通过增多由利用很多等级数详细地对表示接收品质的信息进行表示的L0接收品质信息来进行通知的子载波数,在基站装置1500向该通信终端装置1600从所述M1个信道中进行分配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有效的信道(其中的资源块)分配及自适应调制,且能够实现更高速的传送。
进而,当基站装置1500的调度结果是在下行链路中无法向通信终端装置1600分配对于通信终端装置1600而言接收品质最好的所述M1个信道时,关于所述M1个信道其次的接收品质良好的M2个信道、即所述M1个信道其次请求分配的优先度高的M2个信道,减少通知所述L0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数使其比所述M1个信道还少,对于剩余的子载波,通知利用比L0接收品质信息少的等级数来对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进行表示的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由此,在基站装置1500对该通信终端装置1600取代所述M1个信道而从所述M2个信道中进行分配的情况下,虽然信道分配及自适应调制的效率降低得比所述M1个信道还低,但是却能够削减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
另一方面,当基站装置1500的调度结果是在下行链路中无法向通信终端装置1600分配对于通信终端装置1600而言接收品质良好的所述M1个信道和所述M2个信道时,关于其他信道,还减去通知所述L0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数,对于剩余的子载波,采用所述D0差分接收品质信息通知与相邻子载波之间的差分值。由此,即使在基站装置1500对该通信终端装置1600从除了所述M1个信道及所述M2的信道以外的信道中进行分配的情况下,也能够最大程度削减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且能够通过粗略的自适应调制来确保传送。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虽然能抑制来自通信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中的接收品质信息的通知信息量,但是在下行链路的数据通信中,在分配有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详细的接收品质信息的有效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下的高速通信,此外,即使在不得不分配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分配请求度低的信道的情况下,也能适用基于通信终端装置中的粗略的接收品质信息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另外,在接受品质测定结果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若只通知差分值,则累计误差会增大,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通知所谓的原始数据,故能减小累计误差的影响。
且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根据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来选择通知信道内的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L0接收品质信息的)的子载波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取如下的结构:关于剩余的子载波也选择生成的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等级数(比特数)。
(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假设OFDM系统且信道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MIMO(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OFDM系统中的适用方法的一个例子,说明分别将各发送天线的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作为信道的情况。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子帧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基站装置由A根(A为2以上的整数)的发送天线发送不同的信号。子帧包括从天线1至天线A的每一个发送来的A个区域,各区域进一步在频率方向上被分割为K个(K为自然数)区域。将该A×K个区域分别作为信道,将该子帧作为发送单位,将其作为在一个调度处理中进行信道分配的范围。另外,将子帧在时间轴方向上用规定的时间长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分割为T个(T为自然数),将1信道中的1TTI内作为调度单位(资源快)。
由此,在这种子帧结构的MIMO-OFDM系统中,信道或资源块这样的用语表示的区域不同,故能够适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
以上,在利用子帧内的多个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中,对于各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各信道的接收品质可能不同的某系统,本发明能适用,通过根据通信终端装置中的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来选择上行链路下的接收品质信息的详细度和信息量,从而能适用有效的调度及自适应调制。
如以上说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特点的蜂窝系统中,利用基于导频符号计算出的SINR作为接收品质说明了本发明;
(1)将传送系统作为多载波传送系统(特别是,OFDM传送系统);
(2)将信道结构作为具备至少一个子载波的结构;
(3)将接收品质信息及自适应调制的单位作为每个子载波;
(4)将自适应调度(信道分配)作为每个信道或者作为将信道在时间方向上分割的每个资源快。
但是,本发明能适用的调制方式、信道结构、接收品质信息及自适应调制的单位、自适应调度(信道分配)、及接收品质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如,将利用了扩撒技术的MC-CDMA(Multi Carrier-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系统作为传送系统,进行自适应调制及自适应调度的单位为在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等SDMA(Spac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空分多元接入)中发送天线或固有模式表示的多个信道、CDMA中的多个代码信道、或作为这些组合的信道等,即使是利用多个信道进行通信的其他系统,在按照每个信道接收品质可能不同的系统,本发明也能适用。
另外,作为接收品质信息,能够利用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SNR、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功率比)、CNR(Carrier to Noise power Ratio:载波功率对噪声功率比)、CI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载波功率对干扰功率比)、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载波功率对干扰功率及噪声功率比)等的与接收信号功率或载波功率相关的表示接收品质的指标。另外,作为该指标,只要是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率的组合、即根据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或传送速率等的调制参数等的传输路径状态选择出的调制参数等传送速度相关的指标就可以为任意指标。另外,接收品质信息或自适应调制的单位也可以为每个由信道内的一个以上的子载波构成的子载波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对全部信道通知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采取如下的结构:关于信道分配请求度最低的信道的组,不通知最粗略的接收品质信息(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L3接收品质信息、D3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等),或者只通知所述接收品质的平均值。
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以各信道的位次建立为基准,利用信道内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信道内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中值、众数、或最小值等为基准,进行各信道的位次建立。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作为接收品质信息而用3种不同比特数或3种不同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和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组合来表示的接收品质信息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由信道的分配请求度来选择由2种以上的不同比特数或所述组合表示的接收品质信息的通信终端装置,本发明也适用。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由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构成的采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复用)的通信系统,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假设OFDM自适应调制系统,且在上行链路的通信中假设OFDM和不进行自适应调制的系统,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进而,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任意一个都能实施调度功能和自适应调制,且其他无线通信装置能实施接收品质信息发送功能的、相关的无线通信装置彼此之间。
且有,在两个无线通信装置中,虽然对将通知信道的接收品质信息的一侧(具有接收品质信息发送功能的一侧)作为通信终端装置,并将基于通知来的接收品质信息向各信道分配往各通信终端发送的发送数据并进行自适应调制的一侧(进行调度功能的一侧)作为基站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存在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具有两方面功能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中,通信装置是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基站装置、通信终端装置、无线机、便携式通信终端装置、以及移动电话等。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装置,适用于多载波通信方式,其中,在所述多载波通信方式中,采用由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多个信道中的由通信对方分配的信道来接收信号,并测定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品质,进而将接收品质信息通知给所述通信对方,
所述通信装置具备:
接收品质测定部,其测定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和
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其确定各信道相对所述通信对方的分配请求度,基于所述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基于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所述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具备:
请求度确定部,其基于所述测定出的接收品质来确定各信道相对所述通信对方的分配请求度;和
选择生成部,其基于所述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按照每个子载波组,基于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所述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子载波组由属于各信道的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品质信息生成部具备接收品质平均部,所述接收品质平均部计算属于各信道的全部子载波的接收品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中值、众数、或最小值中的其中一个,
所述平均值、中值、众数、或最小值的值越高,所述请求度确定部越提高所述各信道的分配请求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越是所述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所述选择生成部生成信息量越大的接收品质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生成部按照越是所述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越提高每一个子载波组的比特数的方式,来生成根据所述比特数而对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接收品质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接收品质信息,所述选择生成部针对预先确定的至少一个子载波组生成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针对其他子载波组生成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对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信息;所述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按照所属信道的分配请求度越高就利用越多的比特数的方式来表示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与相邻子载波组之间的差分值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接收品质信息,所述选择生成部针对所述各子载波组生成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和差分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对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进行量子化后的信息;所述差分接收品质信息为表示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与相邻子载波组之间的差分值的信息,
越是所述分配请求度高的信道,就越多选择生成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子载波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生成部使表示所述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比特数比表示所述非差分接收品质信息的比特数还少。
9.一种多载波通信系统,由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构成,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从由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多个信道中向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分配信道;所述通信终端装置采用由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分配的信道来接收信号,并测定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品质,进而将接收品质信息通知给所述通信控制装置,
所述通信终端装置测定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确定各信道相对所述通信控制装置的分配请求度,基于所述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并按照每个子载波组,基于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所述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向所述通信控制装置通知所述生成的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子载波组由属于各信道的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
10.一种通信方法,是由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构成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从由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的多个信道中向所述通信终端装置分配信道;所述通信终端装置采用由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分配的信道来接收信号,并测定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品质,进而向所述通信控制装置通知接收品质信息,
在所述通信终端装置中,
测定各子载波的接收品质,确定各信道相对所述通信控制装置的分配请求度,
基于所述分配请求度按照每个信道来选择用于表示接收品质信息的信息量,
按照每个子载波组,基于所述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来生成由所述选择出的信息量表示的所述接收品质信息,其中,所述子载波组由属于各信道的至少一个子载波构成,
向所述通信控制装置通知所述生成的接收品质信息。
CN200880112914A 2007-10-25 2008-10-08 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18363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7443 2007-10-25
JP2007277443 2007-10-25
PCT/JP2008/068273 WO2009054264A1 (ja) 2007-10-25 2008-10-08 通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6386A true CN101836386A (zh) 2010-09-15

Family

ID=4057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2914A Pending CN101836386A (zh) 2007-10-25 2008-10-08 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49179B2 (zh)
EP (1) EP2207288A1 (zh)
JP (1) JP5153781B2 (zh)
CN (1) CN101836386A (zh)
WO (1) WO20090542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0533B2 (ja) * 2008-01-24 2013-03-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装置、変調方式決定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3460627B (zh) 2011-03-24 2016-08-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TW201246831A (en) * 2011-03-30 2012-11-16 Nec Casio Mobile Comm Ltd Receiving device, receiv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WO2012173036A1 (ja) 2011-06-13 2015-02-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適応変調回路を備えた無線伝送装置および適応変調回路の制御方法
EP2979384B1 (en) * 2013-03-25 2019-04-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scheme on a frequency band comprising sub-bands
US9264962B2 (en) * 2013-10-29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handling spurious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in soft handover
JP6729152B2 (ja) * 2016-08-04 2020-07-22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送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6653B2 (ja) 2000-02-25 2006-09-27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サブキャリア割当方法
MXPA03005307A (es) * 2000-12-15 2004-12-02 Adaptix Inc Comunicaciones de multiportadores con asignacion de subportadora con base en grupos.
JP2004128661A (ja) 2002-09-30 200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163941B2 (ja) 2002-12-24 2008-10-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JP4256158B2 (ja) 2002-12-26 2009-04-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60221807A1 (en) * 2003-07-14 2006-10-05 Masaru Fukuoka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 apparatus, multi-carrier receiver apparatus and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0539925B1 (ko) 2003-08-22 2005-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KR100600673B1 (ko) * 2003-12-18 2006-07-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품질 정보 요청 및 보고방법, 그리고 그 장치
JP4640787B2 (ja) 2004-06-28 2011-03-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JP4626771B2 (ja) 2004-11-02 2011-02-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Ofdm通信システム
JPWO2006048934A1 (ja) * 2004-11-04 2008-05-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Mimo−ofdm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7596355B2 (en) * 2004-11-29 2009-09-29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apable of closed loop MIMO calibration
JP4598003B2 (ja) 2004-11-30 2010-1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制御フレーム生成装置、送信制御フレーム処理装置、送信制御フレーム生成方法および送信制御フレーム処理方法
KR20070000321A (ko) * 2005-06-27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 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동적 채널할당방법
CN101223718B (zh) * 2005-08-02 2011-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ES2768382T3 (es) * 2005-09-22 2020-06-22 Huawei Tech Co Ltd Aparat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ón y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para reportar mediciones de calidad de recepción
JP5063883B2 (ja) * 2005-09-29 2012-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送信装置、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2007166118A (ja) * 2005-12-12 2007-06-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チャネル品質伝送方法および端末
EP1965529A4 (en) * 2005-12-20 2014-03-05 Huawei Tech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AS WELL AS STATIONS USED IN IT
KR100965668B1 (ko) * 2006-01-17 2010-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JP4637025B2 (ja) 2006-02-06 2011-02-23 海和テック株式会社 汚濁防止装置及び汚濁防止装置の係留方法
JP2007274159A (ja) * 2006-03-30 2007-10-18 Toshiba Corp 基地局、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8283475A (ja) 2007-05-10 2008-1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49179B2 (en) 2012-08-21
WO2009054264A1 (ja) 2009-04-30
JP5153781B2 (ja) 2013-02-27
JPWO2009054264A1 (ja) 2011-03-03
EP2207288A1 (en) 2010-07-14
US20100260277A1 (en) 201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900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的设定方法、基站、移动台站以及程序
KR100943624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자원 할당장치 및 방법
KR101794392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감시하는 제어 채널들의 집합을 제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A2614695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CN101099311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US200502812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back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an OFDM scheme
KR101002247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를 통해 데이터 및 제어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563952B (zh) 在混合自动请求操作中通过利用资源来传送数据的方法
US201500927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95879B (zh) 用于在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传送/接收上行链路信令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110235604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rogram
CN103648171A (zh) 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节点b之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1836386A (zh) 通信装置、多载波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3703846B (zh) 在下行链路信道的物理资源中供应资源元素分配
KR20100124000A (ko) Lte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CN101292460A (zh) 频段灵敏调度
CN101682491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1682492A (zh) 基站、用户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KR20120081216A (ko) 기지국 장치 및 리소스 할당 방법
KR20080040351A (ko) 감소된 채널 품질 정보 귀환 방법
CN101116300A (zh) 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通信非相干可检测信号
JP5320293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933355A (zh) 中继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KR20070093657A (ko) 직교 주파수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및 장치
EP2066136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