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4432A - 静电防护元件、静电防护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静电防护元件、静电防护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34432A CN101834432A CN200910047598A CN200910047598A CN101834432A CN 101834432 A CN101834432 A CN 101834432A CN 200910047598 A CN200910047598 A CN 200910047598A CN 200910047598 A CN200910047598 A CN 200910047598A CN 101834432 A CN101834432 A CN 1018344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road
-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 pin
- protection element
- mai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650 habit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CNQCVBJFEGMYDW-UHFFFAOYSA-N lawrenc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Lr] CNQCVBJFEGMYD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静电防护元件,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包含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包含主器件,所述主器件具有控制端与输入端,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支路的导通,在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之间包含分路,所述分路中包含连通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的辅助器件。以及,包含此静电防护元件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和,一种液晶显示器。利用所述静电防护元件可在防静电效果和控制漏电流两方面取得更好的平衡;还可扩大其内包含的薄膜晶体管的宽长比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防护元件、静电防护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由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具有轻、薄、耗电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现代信息设备。目前,液晶显示器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种平板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器通常是由两片基板及置于两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组成。通常,下基板上集成有若干数据线和若干扫描线,它们垂直交错形成若干单元区域,这些单元区域被定义为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主要包括像素电极、存储电容和薄膜晶体管(TFT)等部件。向扫描线提供驱动信号,可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从而适时地将数据线提供的驱动信号写入像素电极。此外,上基板上集成有黑色矩阵(BM)、彩色滤光膜层及共用电极层。黑色矩阵(BM)用来遮挡从下基板内的非像素电极区透射出来的光线。彩色滤光膜层与下基板的像素区对应,用以形成红绿蓝单色光。共用电极层与像素电极及液晶层形成液晶电容。
然而,在液晶显示器件的制造过程中,如显影、刻蚀、液晶配向成盒以及搬运等多个工序都可能导致静电损伤(ESD)的产生。静电产生的电荷会使薄膜晶体管器件及绝缘层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液晶显示器等级降低和影响生产良率。
出于上述原因,一方面,目前在液晶显示器生产线的建设时就会从设备的选购、生产线布局作相应规划,以减少生产过程中静电荷的累积;另一方面,在液晶显示器的设计中,也会在液晶显示器上设计出用于释放静电荷的专用路径及元件。我们把这样的设计称作静电防护电路。液晶显示器对于静电防护电路的要求,是既有良好的电荷释放能力,又不能影响液晶显示器内其他元件的工作特性。
目前,在液晶显示器上所用到的静电防护电路的工作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生产过程中将所有走线短接在一起,再在临近生产结束时通过轮刀或激光切割等方式将这些走线断开,以保证产品正常工作;另一种方式是在液晶显示器内各走线之间连接具有类似电阻功能的元件,此元件在液晶显示器制作及工作过程中可以一直存在。我们把这样的元件叫做静电防护元件。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在液晶显示器上应用静电防护元件时的电路示意图。薄膜晶体管101、存储电容102、液晶电容103等构成像素108。若干行和若干列像素组成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区域,对应若干扫描线104和若干数据线105。在显示区域周边设置有短路环或短路条107。每条扫描线104和数据线105在显示区域周边都有静电防护元件106。静电防护元件106的一端连接扫描线104或数据线105,一端连接短路环或短路条107。短路环或短路条107通过若干静电防护元件106与共用电极109连接。
图2和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两种静电防护元件的电路示意图。图2由两个薄膜晶体管组成;图3由三个薄膜晶体管组成。这些元件都有第一引脚121和第二引脚122,用于电流的输入输出。
在液晶显示器的生产中,对静电防护元件106的要求是将液晶显示器上已累积到一定程度的静电荷释放出去。在液晶显示器工作时,对静电防护元件103的要求是静电防护元件106上的漏电流不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图4为静电防护元件106中第一引脚121和第二引脚122间的电压差与流经静电防护元件的电流关系示意图。结合图1-图3,生产中,静电荷的累积会使静电防护元件106两端出现电压差V,当电压差V大于静电防护元件106的阈值电压时,流经第一引脚121与第二引脚122的电流I会随电压差V值的增大出现陡然的提升,静电防护元件106显现出低阻抗状态;在驱动液晶显示器时,所设计的静电防护元件106的阈值电压需大于液晶显示器上连接静电防护元件106第一引脚121的位置与第二引脚122的位置之间的电压差。此时流经静电防护元件106两个端口的电流微弱,不足以影响液晶显示器正常工作,静电防护元件106处高阻抗状态。
对于静电防护元件106的选用,通常首先是确保静电防护元件106在高阻抗状态下的漏电流不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正常工作,其次再考虑静电防护元件106在低阻抗状态下有较强的电荷释放能力。为此,设计者会根据液晶显示器上连接静电防护元件106的两引脚121、122的电压差而调整静电防护元件106内薄膜晶体管的宽长比,或者考虑串接多个静电防护元件106。面板上连接静电防护元件106的第一引脚121与第二引脚122位置之间的电压差越大,要求静电防护元件106内薄膜晶体管的宽长比越小,或者串接静电防护元件106的级数越多。但是,这样做既削弱了静电防护元件106的静电防护效果,同时工作状态下流经静电防护元件106的微电流仍耗用了相当一部分液晶显示器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防护元件,利用所述静电防护元件可在防静电效果和控制漏电流两方面取得更好的平衡;还可扩大其内包含的薄膜晶体管的宽长比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可在防静电效果和控制漏电流两方面取得更好的平衡;还可扩大其内包含的薄膜晶体管的宽长比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可在防静电效果和控制漏电流两方面取得更好的平衡;还可扩大其内静电防护电路中包含的薄膜晶体管的宽长比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静电防护元件,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包含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包含主器件,所述主器件具有控制端与输入端,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支路的导通,在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之间包含分路,所述分路中包含连通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的辅助器件。
可选地,所述主器件为第一晶体管,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为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主器件的输入端为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或汲极;可选地,所述辅助器件为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或汲极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可选地,所述辅助器件为电阻元件;可选地,所述第一引脚接于扫描线或数据线;可选地,所述第二引脚接于短路线;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时,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可选地,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时,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路的辅助器件和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一支路的辅助器件的控制端和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支路的辅助器件和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支路的辅助器件的控制端和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一引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包括:上述静电防护元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及
液晶层,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
所述第一基板中包含上述静电防护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静电防护元件,通过使各支路中包含的主器件的控制端和形成于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及所述主器件的输入端之间的分路所包含的辅助器件的控制端相连,使得在包含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液晶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可在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而另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时,使接低电平的主器件所在的支路断开,继而可使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由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变为分布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可减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此外,由于减少了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其内的薄膜晶体管内的漏电流也将被减少,使得所述薄膜晶体管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允许更大的宽长比范围,进而增强静电防护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静电防护电路,通过使其内包含的静电防护元件的各支路中包含的主器件的控制端和形成于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及所述主器件的输入端之间的分路所包含的辅助器件的控制端相连,使得在包含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液晶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可在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而另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时,使接低电平的主器件所在的支路断开,继而可使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由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变为分布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可减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此外,由于减少了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其内的薄膜晶体管内的漏电流也将被减少,使得所述薄膜晶体管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允许更大的宽长比范围,进而增强静电防护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液晶显示器,通过使其内包含的主器件的控制端和形成于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及所述主器件的输入端之间的分路所包含的辅助器件的控制端相连,使得在包含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液晶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可在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而另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时,使接低电平的主器件所在的支路断开,继而可使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由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变为分布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可减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此外,由于减少了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其内的薄膜晶体管内的漏电流也将被减少,使得所述薄膜晶体管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允许更大的宽长比范围,进而增强静电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在液晶显示器上应用静电防护元件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2-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两种静电防护元件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静电防护元件中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压差与流经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静电防护元件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静电防护元件第一实施例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静电防护元件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压差与流经静电防护元件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静电防护元件第一实施例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时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的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教导,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列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本发明中,所述静电防护元件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包含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包含主器件,所述主器件具有控制端与输入端,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支路的导通,在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之间包含分路,所述分路中包含连通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的辅助器件。
通常,所述第一引脚接于扫描线或数据线,以提供扫描信号或数据信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接于扫描线,以提供扫描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可接于数据线,以提供数据信号。所述第二引脚,接于短路线。
如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路的辅助器件141和第一支路的主器件144的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一引脚145,所述第一支路的辅助器件141的控制端和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144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144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二引脚146;所述第二支路的辅助器件142和第二支路的主器件143的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二引脚146,所述第二支路的辅助器件142的控制端和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143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143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一引脚145。
其中,所述主器件可为第一晶体管,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为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主器件的输入端为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或汲极;所述辅助器件可为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或汲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本文件内,术语“控制端”意指控制器件(包含辅助器件和主器件)打开或关断的端口,如栅极;术语“输入端”意指器件打开后电路中电势相对高的一端,如源极;术语“输出端”意指器件打开后电路中电势相对低的一端,如汲极。
此时,晶体管141和晶体管144的源极接于所述第一引脚145,晶体管141的栅极和汲极接于晶体管144的栅极,晶体管144的汲极接于所述第二引脚146;晶体管142和晶体管143的汲极接于所述第二引脚146,晶体管142的栅极和源极接于晶体管143的栅极,晶体管143的源极接于所述第一引脚145。
本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元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如图6所示,晶体管141可等效为二极管156和源汲极电阻155并联;晶体管142可等效为二极管153和源汲极电阻152并联;电容151为晶体管143的栅源极电容;电容154为晶体管144栅汲极电容。
为易于理解,现结合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元件的工作原理。
在液晶显示器工作过程中,扫描线上施加的是电压脉冲。所述电压脉冲的高电平可为15V,其低电平可为-10V。相应地,经由所述第一引脚145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输入的高电平可为15V,低电平可为-10V。而由于短路线与共用电极相接,且经由所述共用电极提供的共用电压可为6V,使得经由所述第二引脚146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输入的电压可为6V或任一电压值。
经由所述第一引脚145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输入高电平时,二极管156截止;经由源汲极电阻155后,在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147处可提供高电平,晶体管144开启,产生的静电经由第一引脚145、晶体管144和第二引脚146接于短路线,使静电得以释放,获得正向(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压差与流经静电防护元件的电流之间的关系。
由于液晶显示器有多条扫描线104,而每条扫描线104处于高电平的时间较短,那么,在所述扫描线104处于低电平时,二极管153截止;经由源汲极电阻152后,在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148处可提供与共用电压接近的电压值,晶体管143开启,可获得反向(位于第三象限内)的第一引脚145和第二引脚146间的电压差与流经静电防护元件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此时,若在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148处提供低电平,则使晶体管143无法开启,而晶体管143无法开启的后果是使第二支路断开了,由此,只能经由第一支路获得正向的第一引脚145和第二引脚146间的电压差与流经静电防护元件的电流之间的关系,而无法经由第二支路获得反向的第一引脚145和第二引脚146间的电压差与流经静电防护元件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使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由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变为只分布在第一象限,以减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由上述教导,可知,在本发明提供的静电防护元件的其他实施例中,经由所述第二引脚输入高电平时,还可将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由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变为只分布在第三象限,不再赘述。
即,为减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可在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时,使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在本发明静电防护元件的其他实施例中,为实现减少漏电流的目的,可在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时,使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
需说明的是,前述涉及的具体数值仅为为描述方便选取的具体数值,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前面的教导,可以灵活地换用任何其他合理的数值,不再赘述。
经由上述教导,实践中可获知,当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147、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148悬空时,第一引脚145与第二引脚146之间的电压(V)电流(I)关系曲线为图7虚体曲线161;当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147悬空、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148接低电平时,第一引脚145与第二引脚146之间的电压(V)电流(I)关系曲线为图7实体曲线162。
作为示例,请参阅图8,将本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防护元件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上时,可将静电防护元件172的第一引脚145接于扫描线104,第二引脚146接于短路线107(如短路环或短路条),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148连接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线171。
在液晶显示器生产过程中,控制线171处于悬空状态时,可控制静电防护元件172的电流电压关系如图7虚体曲线161示,静电防护单元具静电防护作用。具体地,静电电流可以从扫描线104导引至短路线107,以将液晶显示器生产中的静电消散。
在液晶显示器工作过程中,扫描线104上施加的是电压脉冲173。通常,电压脉冲173的高电平是整个液晶显示器电压的最高电位,可以达到15V,而低电平是整个液晶显示器驱动电压的最低电位,可以达到-10V。同时,电压脉冲173的占空比是由液晶显示器的扫描线104的数目决定的。假设液晶显示器有N条扫描线104,则每条扫描线104处于高电平(栅极开启状态)的时间比会低于1/N。对于大多数液晶显示器,扫描线104的数目会达到成百上千条。所以,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扫描线104接受的都是整个液晶显示器的最低驱动电平。当可控制静电防护元件172的第一引脚145连接扫描线104,第二引脚146连接短路线107时,大部分时间第一引脚145的电位低于第二引脚146的电位。此时,可通过使控制线171接低电平,控制静电防护元件172的电流电压关系为图7实体曲线162示,即,第一引脚145与第二引脚146之间的电压电流关系被限于第3象限内,换言之,在液晶面板工作时,在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可有一个支路断开,在断开的支路中,该支路包含的晶体管不再工作,即,不再占据液晶面板的工作功耗,可使漏电流得到明显抑制。即使设计者通过适当增大静电防护元件172内晶体管沟道的宽长比来增强防静电效果,相比于传统静电防护元件106,本发明元件172在液晶显示器工作状态下的漏电流亦可得到相当削弱。
结合图5-图8,本发明液晶显示器工作过程中漏电流得到明显抑制的原因是:在控制线171接低电平,也即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148接低电平,且液晶显示器上连接第一引脚145处的工作电压低于连接第二引脚146处的工作电压时,静电防护元件172处于截止状态,也即图7实体曲线示的电流/电压关系被限制在第三象限内,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得到明显抑制。
同时由于静电防护元件处于截止状态,因此此时静电防护元件内的薄膜晶体管内的漏电流可以得到极大抑制,因而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允许更大的宽长比范围,这种较大的宽长比使得静电防护元件的静电防护效果得到增强。本发明所提出的可控制静电防护元件相比于传统静电防护元件,在生产制造薄膜晶体管工艺中可以有更强的静电防护效果,以提升产品良率。同时,对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而言,本发明可以让其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更低的工作功耗,以提升产品性能。
需强调的是,由于各辅助器件的作用在于连通其所在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和输入端,使得各所述辅助器件均可利用电阻代替,对应具有不同阻值的电阻,施加于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上的驱动电压可不同,如,向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施加具有确定数值的电压时,驱动时间不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包括,第一传输线,静电防护元件和第二传输线,其中,
第一传输线,用于向静电防护元件的第一引脚提供扫描信号或数据信号;静电防护元件,所述静电防护元件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包含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包含主器件,所述主器件具有控制端与输入端,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支路的导通,在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之间包含分路,所述分路中包含连通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的辅助器件;第二传输线,用于将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第二引脚接于短路线。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可为扫描线或数据线;所述第二传输线可为惯用的放电路径;所述静电防护元件可由前述实施例中提供,不再赘述。
通过使其内包含的静电防护元件的各支路中包含的主器件的控制端和形成于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及所述主器件的输入端之间的分路所包含的辅助器件的控制端相连,使得在包含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液晶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可在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而另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时,使接低电平的主器件所在的支路断开,继而可使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由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变为分布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可减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此外,由于减少了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其内的薄膜晶体管内的漏电流也将被减少,使得所述薄膜晶体管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允许更大的宽长比范围,进而增强静电防护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液晶层,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含:像素驱动电路,包含多条扫描线,用以提供多个扫描信号;数据传输电路,包含多条数据线,用以提供多个数据信号;多个像素区,每一所述像素区耦接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和数据传输电路,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以及,静电防护电路,包含第一传输线,用于向静电防护元件的第一引脚传输扫描信号或数据信号;静电防护元件,所述静电防护元件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包含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包含主器件,所述主器件具有控制端与输入端,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支路的导通,在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之间包含分路,所述分路中包含连通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的辅助器件;第二传输线,用于将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第二引脚接于短路线。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线可为扫描线或数据线;所述第二传输线可为惯用的放电路径;所述静电防护元件可由前述实施例中提供,不再赘述。
通过使其内包含的主器件的控制端和形成于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及所述主器件的输入端之间的分路所包含的辅助器件的控制端相连,使得在包含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液晶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可在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而另一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时,使接低电平的主器件所在的支路断开,继而可使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间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由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变为分布在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可减少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此外,由于减少了所述静电防护元件的漏电流,其内的薄膜晶体管内的漏电流也将被减少,使得所述薄膜晶体管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允许更大的宽长比范围,进而增强静电防护效果。
需强调的是,未加说明的步骤均可采用传统的方法获得,且具体的工艺参数根据产品要求及工艺条件确定。
尽管通过在此的实施例描述说明了本发明,和尽管已经足够详细地描述了实施例,申请人不希望以任何方式将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制在这种细节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另外的优势和改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较宽范围的本发明不限于表示和描述的特定细节、表达的设备和方法和说明性例子。因此,可以偏离这些细节而不脱离申请人总的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静电防护元件,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包含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包含主器件,所述主器件具有控制端与输入端,所述控制端控制所述支路的导通,在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之间包含分路,所述分路中包含连通所述控制端和所述输入端的辅助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器件为第一晶体管,所述主器件的控制端为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主器件的输入端为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或汲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器件为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或汲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器件为电阻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接于扫描线或数据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接于短路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时,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悬空时,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接低电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的辅助器件和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一支路的辅助器件的控制端和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支路的主器件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支路的辅助器件和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支路的辅助器件的控制端和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支路的主器件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一引脚。
11.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防护元件。
12.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及
液晶层,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中包含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47598.9A CN101834432B (zh) | 2009-03-10 | 2009-03-10 | 静电防护元件、静电防护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47598.9A CN101834432B (zh) | 2009-03-10 | 2009-03-10 | 静电防护元件、静电防护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4432A true CN101834432A (zh) | 2010-09-15 |
CN101834432B CN101834432B (zh) | 2014-02-19 |
Family
ID=42718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47598.9A Active CN101834432B (zh) | 2009-03-10 | 2009-03-10 | 静电防护元件、静电防护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3443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9513A (zh) * | 2013-02-22 | 2013-07-10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静电保护电路、显示装置和静电保护方法 |
CN105404035A (zh) * | 2015-12-08 | 2016-03-16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07402464A (zh) * | 2017-07-21 | 2017-11-28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静电放电电路和显示面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7146A (en) * | 1992-06-03 | 1996-03-05 | Frontec, Incorporated | Matrix wiring substrates |
CN1624754A (zh) * | 2004-12-14 | 2005-06-0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及其静电放电保护方法 |
US20060279667A1 (en) * | 2005-06-08 | 2006-12-14 | Wintek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the cell test function for th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CN1946261A (zh) * | 2005-10-07 | 2007-04-11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静电放电防护电路 |
-
2009
- 2009-03-10 CN CN200910047598.9A patent/CN1018344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7146A (en) * | 1992-06-03 | 1996-03-05 | Frontec, Incorporated | Matrix wiring substrates |
CN1624754A (zh) * | 2004-12-14 | 2005-06-0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及其静电放电保护方法 |
US20060279667A1 (en) * | 2005-06-08 | 2006-12-14 | Wintek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the cell test function for th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CN1946261A (zh) * | 2005-10-07 | 2007-04-11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静电放电防护电路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9513A (zh) * | 2013-02-22 | 2013-07-10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静电保护电路、显示装置和静电保护方法 |
CN105404035A (zh) * | 2015-12-08 | 2016-03-16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07402464A (zh) * | 2017-07-21 | 2017-11-28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静电放电电路和显示面板 |
CN107402464B (zh) * | 2017-07-21 | 2019-12-24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静电放电电路和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4432B (zh) | 2014-0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39148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
KR101950943B1 (ko) | 정전 보호 회로를 가지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 |
CN110071105A (zh) | 静电放电防护电路、显示面板及静电放电防护结构 | |
CN105070239A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 |
CN102967973B (zh) | 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及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 |
US5936687A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a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 method for testing display quality using the circuit | |
CN102651547B (zh) | 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电路及包括该保护电路的显示装置 | |
CN105185332B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电路、制造方法 | |
CN105045438B (zh) | 一种触控显示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3698953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2655145B (zh) | 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3198804B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7240374A (zh) | 一种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4036731B (zh) | 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 |
CN104407481B (zh) | 阵列基板、信号线不良的检测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41757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4078004A (zh) | 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 |
CN108962170A (zh) | 关机放电电路、显示基板和关机放电方法 | |
CN206301580U (zh) |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装置 | |
CN105513552A (zh) |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EP3716259A2 (en) | Display device, tiling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a display device | |
CN104966505A (zh) | 削角电路、具有该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
CN107274832A (zh) | 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CN104091820A (zh) | 像素电路和显示装置 | |
CN112530937B (zh) | 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和显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