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6673A - 导体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导体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6673A
CN101826673A CN201010121319A CN201010121319A CN101826673A CN 101826673 A CN101826673 A CN 101826673A CN 201010121319 A CN201010121319 A CN 201010121319A CN 201010121319 A CN201010121319 A CN 201010121319A CN 101826673 A CN101826673 A CN 101826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ductor
protuberance
connection structure
cloud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1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6673B (zh
Inventor
竹原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442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9897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442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181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abl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26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6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6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5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 H01R4/5033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using wedge or pin penetrating into the end of a wire in axial direction of the wi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3Coupling part wherein contact is comprised of a wire or bru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体连接构造。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导体彼此的连接部位的小型化、实现零部件数量的减少,并抑制导体彼此的接点部分伴随着插入、拔出的磨损速度的导体连接构造。在用于将由绞合多条线材导体(2)而成的绞线导体(3)和形成于绞线导体(3)的外周的绝缘层(4)构成的电缆(6)与阳端子部件连接的导体连接构造中,使电缆(6)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从绝缘层(4)突出而形成突出部(7),并且从该突出部(7)的端部中心扩展成为中空,形成用于将阳端子部件插入到突出部(7)的筒状的阴端子(5)。还可以在阴端子(5)的外周滑动自如地设置连结部件(8),该连结部件在与阳端子部件连接时紧固阴端子(5)来连结阳端子部件。

Description

导体连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体连接构造,特别是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所采用的可能性高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电连接电缆(绝缘电缆)的导体彼此的导体连接构造,已知有,例如分别在一方的电缆的端部上设置阳端子、在另一方的电缆上设置阴端子,通过使它们嵌合而电连接导体彼此的端子连接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3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3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2399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导体连接构造、即端子连接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是阳端子和阴端子的嵌合部位具有变得比电缆的外径还大的倾向。因此,导致连接部位大型化,尤其是在将多条电缆与另一条电缆(或销端子)连接的部位,连接部位的小型化变得困难。
另外,由于必须将端子连接在电缆的导体上,因此还存在导致零部件数量增加之类的问题。
另外,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在振动较多的环境中使用的电缆的连接部分必须排除振动对连接部分造成的影响。作为这种振动的对策,可以考虑在阴端子的外周设置弹簧,牢固地固定阴端子和阳端子的方法
但是,按振动对策用弹簧加强了的场合,存在接点部分的磨损速度伴随端子的插入、拔出而变快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实现导体彼此的连接部位的小型化,实现零部件数量的减少的导体连接构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实现导体彼此的连接部位的小型化,实现零部件数量的减少,并且抑制伴随插入、拔出的导体彼此的接点部分的磨损速度的导体连接构造。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导体连接构造是,在用于将电缆与阳端子部件连接,该电缆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的导体连接构造中,使上述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上述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从该突出部的端部中心扩展成为中空,并形成用于将上述阳端子部件插入到上述突出部的筒状的阴端子。
上述阴端子可以在上述突出部的周围配置阴端子成型器,并且在上述突出部的端部压入前端具有尖的突起部的压入部件,将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从内侧扩展,并且在上述阴端子成型器和上述压入部件间加压成型而形成。
上述阴端子可以包含将上述突出部的端部的绞线导体的直径扩大而成型为筒状的筒部,在上述筒部沿着轴向形成多个狭缝,从而在圆周方向分割上述筒部。
上述狭缝可以形成为将上述筒部在圆周方向均等地分割成偶数个。
上述阴端子可以在从内侧对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进行扩展并加压成型后,再附着导电性的金属而形成。
上述阴端子可以在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上附着导电性的金属之后,再从内侧对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进行扩展并加压成型而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是,在用于将电缆与阳端子部件连接,该电缆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的导体连接构造中,使上述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上述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将该突出部分割成两部分而形成U形状,并形成用于将上述阳端子部件插入到上述突出部的阴端子。
上述阴端子的形成为U形状的两个端子部的断面可以分别形成为矩形形状。
可以在上述阴端子的外周设置在插入上述阳端子部件时抑制上述阴端子向外侧扩展的弹簧。
上述弹簧可以由与上述绞线导体相同的材料或者不锈钢构成。
上述阳端子部件可以为销端子。
上述阳端子部件可以是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的电缆,是使该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压缩该突出部的端部而使直径缩小,在上述突出部形成与上述阴端子嵌合的阳端子的部件。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导体连接构造是,在用于将电缆与阳端子部件连接,该电缆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的导体连接构造中,使上述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上述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从该突出部的端部中心扩展成为中空,并形成用于将上述阳端子部件插入到上述突出部的筒状的阴端子,在上述阴端子的外周滑动自如地设置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在与上述阳端子部件连接时紧固上述阴端子来连结上述阳端子部件。
上述阴端子可以包含将上述突出部的端部的绞线导体的直径扩大而成型为筒状的筒部,在上述筒部沿着轴向形成多个狭缝,从而在圆周方向分割上述筒部。
上述狭缝可以形成为将上述筒部在圆周方向均等地分割成偶数个。
上述阴端子的筒部可以形成为朝向其端部逐渐扩展的形状。
上述连结部件可以形成为其内壁朝向上述阴端子的端部扩展的锥状。
上述阴端子可以在上述突出部的周围配置阴端子成型器,并且在上述突出部的端部压入前端具有尖的突起部的压入部件,将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从内侧扩展,并且在上述阴端子成型器和上述压入部件间加压成型而形成。
上述阴端子的筒部可以在上述加压成型后将其端部向外侧扩展而形成为逐渐扩展的形状。
上述阴端子可以在从内侧对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进行扩展并加压成型后,再附着导电性的金属而形成。
上述阴端子可以在上述绞线导体端部的多条线材导体上附着导电性的金属之后,再从内侧对上述多条线材导体进行扩展并加压成型而形成。
上述连结部件可以由与上述绞线导体相同的材料或者不锈钢构成。
上述阳端子部件可以为销端子。
上述阳端子部件可以是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的电缆,是使该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压缩该突出部的端部而使直径缩小,在上述突出部形成与上述阴端子嵌合的阳端子的部件。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导体彼此的连接部位小型化、能够消减零部件数量,并且能够抑制伴随着插入、拔出的导体彼此的接点部分的磨损速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主视图,图1(b)是其侧端面图,图1(c)是阳端子形状电缆的侧端面图,图1(d)是其主视图,图1(e)是销端子的侧端面图,图1(f)是其主视图。
图2(a)、图1(b)是说明图1(a)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的侧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主视图,图4(b)是其侧端面图,图4(c)是阳端子形状电缆的侧端面图,图4(d)是其主视图,图4(e)是销端子的侧端面图,图4(f)是其主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主视图,图5(b)是其侧端面图,图5(c)是阳端子形状电缆的侧端面图,图5(d)是其主视图,图5(e)是销端子的侧端面图,图5(f)是其主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主视图,图6(b)是其侧端面图,图6(c)是阳端子形状电缆的侧端面图,图6(d)是其主视图,图6(e)是销端子的侧端面图,图6(f)是其主视图。
图7(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主视图,图7(b)是其侧端面图,图7(c)是阳端子形状电缆的侧端面图,图7(d)是其主视图,图7(e)是销端子的侧端面图,图7(f)是其主视图。
图8(a)-图8(c)是说明图7(a)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制造阴端子形状电缆时所使用的压入部件的图,图9(a)是纵剖视图,图9(b)是沿图9(a)的10B-10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的图,图10(a)是连结前的主视图,图10(b)是其纵剖视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的图,图11(a)是连结后的主视图,图11(b)是其纵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的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4(a)是立体图,图14(b)是沿图14(a)的7B-7B线的剖视图。
图中:
1-阴端子形状电缆,2-线材导体,3-绞线导体,4-绝缘层,5-阴端子,5a-筒部,5b-中空部,5c-基部,6-电缆,7-突出部,8-连结部件,9-狭缝,10-阳端子形状电缆,11-阳端子,15-销端子,16-导体销部,17-端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是用于将电缆与阳端子部件(另一条电缆或销端子)连接的构造,是用于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所使用的大电流用配线的连接器等的构造。
如图1(a)、图1(b)所示,阴端子形状电缆1在电缆6的端部一体地形成阴端子5。
电缆6由绞合多条线材导体2而成的绞线导体3和形成于绞线导体3的外周的绝缘层4构成。
作为电缆6的绞线导体3希望使用绞合多条线材导体2而成的构件,使用至少绞合了20根以上、最好50根以上的线材导体2而成的构件为宜。作为线材导体2使用例如外径为0.1-1.0mm左右的导体为宜。绞线导体3的外径希望为例如4.0-10mm,作为整体具有刚性。
线材导体2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构成,绝缘层4由橡胶材料或塑料材料构成。在图1(a)、图1(b)中,将绝缘层4做成一层,但也可以是多层构造。
阴端子5用于插入后述的阳端子部件并与其嵌合,其包括:在突出部7前端侧的一部分对突出部7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的直径进行扩大而成型为筒状的筒部5a;以及在突出部7和绝缘层4的边界即突出部7的基端部7a和筒部5a之间从基端部7a逐渐扩大直径的锥状的基部5c。在阴端子5的端部形成被筒部5a包围的中空部5b。
该阴端子5如图2(a)、图2(b)所示,将绞线导体3的端部的多条线材导体2从内扩展并加压成型而形成。
如图2(a)所示,首先,使电缆6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从绝缘层4突出而形成突出部7,在该突出部7的周围配置阴端子成型器21。从电缆6的端部突出的绞线导体3的长度(突出部7的长度)为例如15-20mm。
在阴端子成型器21上形成有与进行成型的阴端子5的形状(筒部5a及基部5c的形状)相同形状的阴端子成型用孔21a,在该阴端子成型用孔21a内配置突出部7。
然后,在突出部7的端部压入前端具有尖锐的突起部22a的压入部件22,从突出部7的端部中心扩展而成为中空的同时,在阴端子成型器21和压入部件22之间进行加压成型,在突出部7形成包含中空部5b在内的阴端子5。压入部件22的突起部22a形成为与后述的阳端子部件的外径(插入并嵌合到中空部5b中的部分的外径)相等或稍小。
形成了阴端子5后,若拆卸阴端子成型器21及压入部件22,则可得到图1(a)、图1(b)所示的阴端子形状电缆1。阴端子5的筒部5a的外径为例如φ10mm,筒部5a的内径为例如φ5mm,中空部5b的轴向的长度(嵌合长度)为例如10mm。
另外,为了增强阴端子5的机械强度,可以在阴端子5上附着导电性金属。作为所附着的导电性金属可列举镍、镍合金、银、银合金、锡、锡合金(例如焊锡等)、金、金合金、铂、铂合金、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锌、锌合金等。
在阴端子5上附着导电性金属时,在形成阴端子5后,将该阴端子5浸渍到使附着的导电性金属熔融了的熔液中使其附着即可。在这里,对形成阴端子5后附着导电性金属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先在突出部7的绞线导体3上附着导电性金属,然后利用加压成型形成阴端子5。
作为与图1(a)、图1(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阴端子5连接的阳端子部件,使用图1(c)、图1(d)所示的阳端子形状电缆10或图1(e)、图1(f)所示的销端子15。
图1(c)、图1(d)所示的阳端子形状电缆10是在具备绞合多条线材导体2而成的绞线导体3、和形成于绞线导体3的外周的绝缘层4的电缆6中,对电缆6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进行成型而形成阳端子11的构件。在这里,作为用于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电缆6,对使用与阴端子形状电缆1相同的构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尺寸等不同也没关系。
阳端子11使电缆6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从绝缘层4突出而形成突出部7,并且压缩该突出部7的端部使直径缩小而形成。从电缆6的端部突出的绞线导体3的长度(突出部7的长度)为例如15-20mm。
阳端子11包括:在突出部7前端侧的一部分将突出部7的端部直径缩小了的端子部11a;以及在突出部7和绝缘层4的边界即在突出部7的基端部7a和端子部11a之间从基端部7a直径逐渐缩小的锥状的基部11b。而且,为了将阳端子11容易地插入阴端子5中,在阳端子11的端子部11a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阳端子11的前端部直径进一步缩小了的锥状的端子前端部11c。阳端子11的端子部11a的外径为例如φ5mm。
作为阳端子部件而使用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若将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阳端子11的端子部11a插入到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阴端子5的中空部5b中使其嵌合,则可得到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绞线导体3和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绞线导体3电连接的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31。
为了保护并固定阴端子形状电缆1和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连接部位,也可以用壳体等覆盖该连接部位。具体地说,以覆盖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阴端子5的方式设置阴端子侧连接器(未图示),并且以覆盖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阳端子11的方式设置阳端子侧连接器(未图示),在连接阴端子形状电缆1和阳端子形状电缆10时,使阴侧连接器和阳侧连接器嵌合,保护并固定连接部位即可。
图1(e)、图1(f)所示的销端子15具备:与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阴端子嵌合的导体销部16;以及与导体销部16一体地形成且与外部电气设备连接的外部电气设备用端子部17。而且,为了容易地将销端子15插入到阴端子5中,在导体销部16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导体销部16的前端部直径缩小了的锥状的端子前端部18。销端子15由例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构成。
作为阳端子部件而使用销端子15的场合,与使用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情况相同,将销端子15的导体销部16插入到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阴端子5的中空部5b中使其嵌合而电连接。
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中,使成为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电缆6端部的绞线导体3从绝缘层4突出而形成突出部7,并且从该突出部7的端部中心扩展而成为中空,形成用于插入阳端子部件的筒状的阴端子5。
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中,由于使电缆6的绞线导体3自身端子化来形成阴端子形状电缆1,因此不需要现有技术使用的端子,因此与电缆6的外径相比可以使导体彼此的连接部位(阴端子5和阳端子11或导体销部16的连接部位)减小与不设置端子相应的部分。因而能够实现连接部位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不需要端子,因而能够实现零部件数量的减少,可以抑制制造成本。再有,通过实现小型化及零部件数量的减少,能够实现导体连接构造的轻量化。
另外,由于不需要端子,因而能够抑制在绞线导体3和端子的连接部分发生的连接电阻的上升,可以抑制在连接部位的发热。
其次,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图4(a)、图4(b)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41是在图1(a)、图1(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1中,在阴端子5的筒部5a上沿轴向形成多个狭缝42,在圆周方向分割筒部5a的构件。
狭缝42优选形成为将筒部5a在圆周方向均等地分割成偶数个。通过这样构成,由于被分割的筒部5a的各个内表面配置在隔着阳端子部件(中空部5b)在直线上相对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阴端子5与阳端子部件牢固地嵌合。而且,由于狭缝42也配置在隔着阳端子部件(中空部5b)在直线上相对的位置上,因此能够限制例如阳端子部件嵌入狭缝42而导致阴端子5的形状变形。
形成狭缝42时使用压入部件,该压入部件在形成狭缝42的部分具有形成了狭缝形成用突起的突起部(例如,形成为横截面为星形的突起部),在对绞线导体3进行加压成型而形成阴端子5时,狭缝42也同时形成即可(参照图2(a)、图2(b))。绞线导体3是绞合了多条线材导体2而成的构件,但是突出的部分的绞线导体3越短就会越直,只要插入形成有突起的压入部件就能对狭缝42进行成型。
另外,在阴端子5上附着导电性金属的场合,只要在插入压入部件的状态下,将导电性的金属浸渍到熔融了的熔液中,然后拆卸下压入部件即可。
作为与该阴端子形状电缆41的阴端子5连接的阳端子部件,使用图4(c)、图4(d)所示的阳端子形状电缆43或图4(e)、图4(f)所示的销端子44。阳端子形状电缆43与图1(c)、图1(d)的阳端子形状电缆10相同,销端子44与图1(e)、图1(f)的销端子15相同。
通过形成狭缝42,由于能够使阴端子5具有弹簧构造,因此在阴端子5中插入并嵌合阳端子形状电缆43的阳端子11或销端子44的导体销部16时,能够使阳端子11或导体销部16牢固地保持在阴端子5中。因而,能够抑制在阴端子5和阳端子11或导体销部16之间空出间隔而导致增加接触电阻,能够抑制因接触电阻的增加而引起的发热。
其次,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5(a)、图5(b)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51是在图4(a)、图4(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41中,在阴端子5的外周设置在插入阳端子部件时抑制阴端子5的筒部5a向外侧扩展的横截面为C状的弹簧52。
作为弹簧52,希望使用通电性(导电性)高的材料,但是为了防止不同种类的金属接触腐蚀,绞线导体3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情况下使用铜或铜合金,绞线导体3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情况下使用铝或铝合金,以及与绞线材料3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材料即可。
另外,在应用于大电流用的电缆等发热量多的环境下的场合,由于担心因热引起的应力缓和而导致弹簧力变弱且接触电阻增变大,因此从长期维持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不锈钢等具有弹性的铁系合金。这样,弹簧52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根据使用用途或绞线导体3的材质等适当决定。
作为与该阴端子形状电缆51的阴端子5连接的阳端子部件,使用图5(c)、图5(d)所示的阳端子形状电缆53或图5(e)、图5(f)所示的销端子54。阳端子形状电缆53与图1(c)、图1(d)的阳端子形状电缆10相同,销端子54与图1(e)、图1(f)的销端子15相同。
通过设置弹簧52,由于能增强阴端子5的弹簧构造,因此能够使阳端子11或导体销部16更加牢固地保持在阴端子5上,能进一步抑制接触电阻。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弹簧52使阳端子11或导体销部16牢固地固定在阴端子5上,因此不需要用壳体等固定连接部位。因而,例如可以省略壳体,可以将绝缘带等卷绕在连接部位以保护连接部位。
其次,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6(a)、图6(b)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61使电缆6端部的绞线导体3从绝缘层4突出而形成突出部7,并且将该突出部7的端部分割成两部分而形成为U形环状,形成用于在突出部7插入阳端子部件的阴端子62。
阴端子62包括:在突出部7前端侧的一部分将突出部7的绞线导体3分割成两部分而形成为U形环状的两个端子部62a;以及在突出部7和绝缘层4的边界即突出部7的基端部7a和端子部62a之间形成为从基端部7a扩展的锥状的基部62c。在阴端子62的端部形成有被两端子部62a夹住的中空部62b。端子部62a分别形成为横截面为矩形形状。
在阴端子62的外周设有在将阳端子部件插入中空部62b时抑制阴端子62的端子部62a向外侧扩展的横截面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弹簧63。
作为与该阴端子形状电缆61的阴端子62连接的阳端子部件,使用图6(c)、图6(d)所示的端子形状电缆64或图6(e)、图6(f)所示的销端子67。
图6(c)、图6(d)所示的阳端子形状电缆64是对电缆6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进行成型而形成阳端子65的构件。阳端子65使电缆6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从绝缘层4突出而形成突出部7,并且将该突出部7的端部成型为横截面为大致矩形形状(扁平状)而形成。在图6(d)中虽然未图示,但是为了将阳端子65容易地插入阴端子62中,可以在阳端子65的前端部形成朝向阳端子65的前端部直径缩小的锥状的端子前端部。
如图6(e)、图6(f)所示,销端子67具备插入并嵌合在阴端子形状电缆61的阴端子62的中空部62b中的横截面为大致矩形形状(扁平状)的导体销部68;以及,与导体销68一体地形成且与外部电气设备连接的外部电气设备用端子部69。为了将导体销部68容易地插入阴端子部62,在导体销部68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导体销部68的前端部直径缩小了的锥状的端子前端部68a。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由于能利用弹簧63加强阴端子62,因此能够使阳端子65或导体销部68牢固地保持并固定在阴端子62上,能抑制接触电阻。
另外,由于阳端子65或导体销部68在横截面为矩形形状(扁平状)的场合也可以使用,因此也可以应用于例如已设的阳侧端子(销端子等)为扁平状的场合等。
下面,参照图7至图11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所使用的阴端子形状电缆的主视图,图7(b)是其侧端面图。
如图7(a)、图7(b)所示,阴端子形状电缆71在电缆6的端部一体地形成阴端子5,在该阴端子5的外周滑动自如地设置连结部件(弹簧)8。
电缆6由绞合多条线材导体2而成的绞线导体3和形成于绞线导体3的外周的绝缘层4构成。
作为电缆6的绞线导体3希望使用绞合多条线材导体2而成的构件,使用至少绞合了20根以上、最好50根以上的线材导体2而成的构件为宜。作为线材导体2使用例如外径为0.1-1.0mm左右的导体为宜。绞线导体3的外径希望为例如4.0-10mm,作为整体具有刚性。
线材导体2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构成,绝缘层4由橡胶材料或塑料材料构成。在图1(a)、图1(b)中,将绝缘层4做成一层,但也可以是多层构造。
阴端子5用于插入后述的阳端子部件并与其嵌合,其包括:在突出部7前端侧的一部分对突出部7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的直径进行扩大而成型为筒状的筒部5a;以及在突出部7和绝缘层4的边界即突出部7的基端部7a和筒部5a之间从基端部7a逐渐扩大直径的锥状的基部5c。在阴端子5的端部形成被筒部5a包围的中空部5b。而且,阴端子5的筒部5a形成为朝向其端部逐渐扩展的形状。
在阴端子5的筒部5a上沿着轴向形成有多个狭缝9,将筒部5a在圆周方向进行分割。
狭缝9优选形成为将筒部5a在圆周方向均等地分割成偶数个。通过这样构成,由于被分割的筒部5a的各个内表面配置在隔着阳端子部件(中空部5b)在直线上相对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阴端子5与阳端子部件牢固地嵌合。而且,由于狭缝9也配置在隔着阳端子部件(中空部5b)在直线上相对的位置上,因此能够抑制例如阳端子部件嵌入狭缝9而使阴端子5的形状变形。
在阴端子5的外周滑动自如地设有连结部件8。连结部件8用于在连接阴端子5和阳端子部件时,紧固阴端子5来连结阳端子部件,形成为环状或横截面为C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环状的连结部件8的情况进行说明。连结部件8的内壁(内周表面)8a形成为朝向阴端子5的端部扩展的锥状。
作为连结部件8,希望使用通电性(导电性)高的材料,但是为了防止不同种类的金属接触腐蚀,绞线导体3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场合可以使用铜或铜合金,绞线导体3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场合可以使用铝或铝合金,以及使用由与绞线材料3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材料。
另外,在大电流用的电缆等发热量多的环境下使用的场合,由于担心因热引起的应力缓和而导致弹簧力变弱且接触电阻增变大,因此从长期维持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不锈钢等具有弹性的铁系合金。这样,连结部件8所使用的材料只要根据使用用途或绞线导体3的材质等适当决定即可。
在制造阴端子形状电缆71时,如图8(a)所示,首先,使电缆6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从绝缘层4突出而形成突出部7,在该突出部7的周围配置阴端子成型器21。此时,预先使突出部7通过连结部件8为宜。从电缆6的端部突出的绞线导体3的长度(突出部7的长度)为例如15-20mm。
在阴端子成型器21上形成有内径大致一定的阴端子成型用孔21a,在该阴端子成型用孔21a内配置突出部7。
然后,如图8(b)所示,在突出部7的端部压入前端具有尖锐的突起部22a的压入部件22,从突出部7的端部中心扩展而成为中空的同时,在阴端子成型器21和压入部件22之间加压成型,在突出部7上形成包含中空部5b在内的阴端子5。压入部件22的突起部22a形成为与后述的阳端子部件的外径(插入并嵌合到中空部5b中的部分的外径)相等或稍小。
然后,如图8(c)所示,拆卸阴端子成型器21及压入部件22,将筒部5a的端部向外侧扩展。由此,狭缝9扩展,筒部5a的端部形成为逐渐向末端扩展的形状。加工成逐渐向末端向末端扩展的形状之前的筒部5a的外径为例如φ10mm,内径为例如φ5mm,中空部5b的轴向的长度(嵌合长度)为例如10mm。根据以上,可得到图7(a)、图7(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71。这里,对加压成型后将筒部5a的端部向外侧扩展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阴端子5的加压成型时将筒部5a的端部成型为逐渐向末端扩展的形状。
另外,为了加强阴端子5的机械强度,也可以在阴端子5上附着导电性金属。作为所附着的导电性金属可列举镍、镍合金、银、银合金、锡、锡合金(例如焊锡等)、金、金合金、铂、铂合金、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锌、锌合金等。
在阴端子5上附着导电性金属时,只要在对阴端子5进行加压成型后将压入部件22压入了的状态下,将该阴端子5浸渍到熔融了导电性金属的熔液中使其附着,然后对筒部5a的端部进行扩展即可。在这里虽然说明的是形成阴端子5后再附着导电性金属的情况,但也可以先在突出部7的绞线导体3上附着导电性金属,然后利用加压成型形成阴端子5。
作为与图7(a)、图7(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71的阴端子5连接的阳端子部件,使用图7(c)、图7(d)所示的阳端子形状电缆10或图7(e)、图7(f)所示的销端子15。
图7(c)、图7(d)所示的阳端子形状电缆10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c)、图1(d)所示的阳端子形状电缆10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在将该阳端子形状电缆10与阴端子形状电缆71连结的情况下,如图10(a)、图10(b)所示,首先,在使连结部件8向后方(与阳端子形状电缆10相反的一侧)滑动的状态下,将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阳端子11的端子部11a插入到阴端子形状电缆71的阴端子5的中空部5b。由于阴端子5的筒部5a的端部成为逐渐向末端扩展的形状,因此可以将阳端子11的端子部11a容易而且不会使接点部磨损地插入到中空部5b内。
然后,如图11(a)、图11(b)所示,使连结部件8向前方(阳端子形状电缆10一侧)滑动。于是,狭缝9变得狭窄,筒部5a的直径被缩小,阳端子11被连结在阴端子5内。由此,可得到阴端形状电缆71的绞线导体3和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绞线导体3电连接的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72。还有,就连结强度而言,在使用环状的连结部件8的场合,可以通过调整连结部件8的内径(最小内径)进行调整,在使用横截面为C状的连结部件8的场合,可以通过调整连结部件8的内径(最小内径)或者适当选择连结部件8所使用的材料来调整弹性而进行调整。
解除连结时,如果使连结部件8向后方滑动,则筒部5a向外侧扩展,能够将阳端子11从阴端子5容易而且不会使接点部磨损地拔出。
另外,为了保护阴端子形状电缆71和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连接部位,也可以通过在连接部位卷绕绝缘带等或者在连接部位设置壳体等来保护连接部位。
图7(e)、图7(f)所示的销端子15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e)、图1(f)所示的销端子15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体连接构造中,使成为阴端子形状电缆71的电缆6的端部的绞线导体3从绝缘层4突出而形成突出部7,并且从该突出部7的端部中心扩展而形成中空,并形成用于插入阴端子部件的筒状的阴端子5,在该阴端子5的外周滑动自如地设置在与阳端子部件连接时紧固阴端子5而连结阳端子部件的连结部件8。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电缆6的绞线导体3自身端子化来形成阴端子形状电缆71,因此不需要现有技术使用的端子,由此与电缆6的外径相比可以减小导体彼此的连接部位(阴端子5和阳端子11或导体销部16的链接部位)与不用设置端子相应的量。因而能够实现连接部位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不需要端子,因而能够实现零部件数量的减少,可以抑制制造成本。再有,通过实现小型化及零部件数量的减少,能够实现导体连接构造的轻量化。
另外,由于不需要端子,因而能够抑制在绞线导体3和端子的连接部分发生的连接电阻的上升,可以抑制在连接部分的发热。
再有,由于在阴端子5的外周滑动自如地设置连结部件8,且仅在与阳端子部件连接时紧固阴端子5,因此可以抑制接点部分伴随阳端子部件的插入、拔出时的磨损,而且能够将阳端子11牢固地固定在阴端子5内。因此,连接部位不会受到振动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够实现插入、拔出时接点部分不会磨损的导体连接构造。因而,作为例如在汽车等振动较多的环境中使用的电线的导体连接构造非常合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阴端子5的筒部5a形成为朝向其端部逐渐向末端扩展的形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伴随阳端子部件的插入、拔出的接点部分的磨损,可以将阳端子部件容易地插入阴端子5的中空部5b。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连结部件8的内壁8a形成为朝向阴端子5的端部扩展的锥状,因此连结时可以使连结部件8容易地滑动,可以容易地使筒部5a缩小直径而将阳端子部件连结在阴端子5内。
下面,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所示的阴端子形状电缆81,在图7(a)、图7(b)所示的阴端子形状电缆71中,在阴端子5的筒部5a的端部形成了用于防止连结部件8脱落的挡块82。挡块82设置成从筒部5a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
挡块82在阴端子5的加压成型后扩展筒部5a的端部而成为逐渐向末端扩展的形状时,既可以将筒部5a的端部的一部分进一步折弯来形成,也可以与阴端子5的加压成型同时形成。
另外,在图12中虽表示了在筒部5a端部的一部分形成挡块82的情况,但也可以在筒部5a端部的全周范围形成挡块。
通过设置挡块82,能够防止连结时使连结部件8滑动时连结部件8从阴端子5误脱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形成筒状的阴端子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阴端子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在作为阴端子部件而使用具有剖面矩形形状(扁平状)的端子部(或者导体销部)的场合,也可以将突出部7的绞线导体3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为U形环状而形成横截面为矩形形状(扁平状)的两个端子部,并在两个端子部的外周设置方筒状的连结部件8。这种情况下,通过以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形成两端子的端部,从而可以抑制接点部分伴随阴端子部件的插入、拔出的的磨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阴端子5的筒部5a的绞线导体3的厚度设为一定,但是也可以如图13所示,将阴端子5的筒部5a的绞线导体3的厚度形成为朝向筒部5a的端部扩展的锥状。即、也可以将阴端子5的筒部5a形成为锥状,使得筒部5a的端部的厚度d2比筒部5a的基部5c侧的厚度d1大。
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中空部5b的直径做成比阳端子11的端子部11a的外径稍大,从而可以抑制接点部分伴随阳端子部件的插入、拔出的的磨损。在形成图13的阴端子形状电缆91时,作为阴端子成型器只要使用阴端子成型用孔形成为锥状的构件,并利用加压成型形成阴端子5即可。
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用于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采用的大电流用配线的连接器。在将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应用于大电流用配线的连接器的情况下,以覆盖阴端子形状电缆71(或者81)的阴端子5的方式设置阴侧连接器,并且以覆盖阳端子形状电缆10的阳端子11的方式设置阳侧连接器,在使阴侧连接器和阳侧连接器嵌合时,只要将阳端子11插入阴端子5内即可。而且,为了使连结部件8滑动,可以在阴侧连接器上设置锁定机构。
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用于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采用的大电流用配线的连接器。图14图14(a)、图14(b)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的大电流用配线的连接器的一个例子。
如图14(a)、图14(b)所示,连接器71包括阳侧连接器74和阴侧连接器76,该阳侧连接器74具备容纳图1(e)、图1(f)的销端子15的阳侧壳体73,阴侧连接器76具备容纳图1(a)、图1(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阴侧壳体75。在阴侧壳体75上转动自如地设有杆77,通过将阳侧连接器74插入到阴侧连接器76中,使杆77转动,从而能够使阳侧连接器74和阴侧连接器76嵌合并固定。
在连接器71中,若使杆77转动而使阳侧连接器74和阴侧连接器76嵌合,则销端子15的导体销部16插入并嵌合在阴端子5的中空部5b,销端子15和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绞线导体3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中,由于不使用端子而能够减小连接部位,因此可以使连接器71整体小型化。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中,由于配线空间受限制,因此要求连接器的小型化,但是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导体连接构造,可以有效地利用配线空间,还可以抑制制造成本。
在图14(a)、图14(b)中,虽然说明的是使用图1(a)、图1(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1的情况,但使用图4(a)、图4(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41、图5(a)、图5(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51的情况也同样。另外,作为销端子而使用导体销部为扁平状的构件(图6(e)、图6(f)的销端子67)的情况只要如使用图6(a)、图6(b)的阴端子形状电缆61那样即可。
在这里,作为一例,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采用的大电流用配线的连接器7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加以各种变更。

Claims (24)

1.一种导体连接构造,用于将电缆与阳端子部件连接,该电缆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该导体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
使上述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上述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从该突出部的端部中心扩展成为中空,并形成用于将上述阳端子部件插入到上述突出部的筒状的阴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在上述突出部的周围配置阴端子成型器,并且在上述突出部的端部压入前端具有尖的突起部的压入部件,将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从内侧扩展,并且在上述阴端子成型器和上述压入部件间加压成型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包含将上述突出部的端部的绞线导体的直径扩大而成型为筒状的筒部,在上述筒部沿着轴向形成多个狭缝,从而在圆周方向分割上述筒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狭缝形成为将上述筒部在圆周方向均等地分割成偶数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在从内侧对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进行扩展并加压成型后,再附着导电性的金属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在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上附着导电性的金属之后,再从内侧对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进行扩展并加压成型而形成。
7.一种导体连接构造,用于将电缆与阳端子部件连接,该电缆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该导体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
使上述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上述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将该突出部分割成两部分而形成U形状,并形成用于将上述阳端子部件插入到上述突出部的阴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的形成为U形状的两个端子部的断面分别形成为矩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阴端子的外周设置在插入上述阳端子部件时抑制上述阴端子向外侧扩展的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簧由与上述绞线导体相同的材料或者不锈钢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端子部件为销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端子部件是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的电缆,是使该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压缩该突出部的端部而使直径缩小,在上述突出部形成与上述阴端子嵌合的阳端子的部件。
13.一种导体连接构造,用于将电缆与阳端子部件连接,该电缆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该导体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
使上述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上述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从该突出部的端部中心扩展成为中空,并形成用于将上述阳端子部件插入到上述突出部的筒状的阴端子,
在上述阴端子的外周滑动自如地设置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在与上述阳端子部件连接时紧固上述阴端子来连结上述阳端子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包含将上述突出部的端部的绞线导体的直径扩大而成型为筒状的筒部,在上述筒部沿着轴向形成多个狭缝,从而在圆周方向分割上述筒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狭缝形成为将上述筒部在圆周方向均等地分割成偶数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的筒部形成为朝向其端部逐渐扩展的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部件形成为其内壁朝向上述阴端子的端部扩展的锥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在上述突出部的周围配置阴端子成型器,并且在上述突出部的端部压入前端具有尖的突起部的压入部件,将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从内侧扩展,并且在上述阴端子成型器和上述压入部件间加压成型而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的筒部在上述加压成型后将其端部向外侧扩展而形成为逐渐扩展的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在从内侧对上述突出部的多条线材导体进行扩展并加压成型后,再附着导电性的金属而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端子在上述绞线导体端部的多条线材导体上附着导电性的金属之后,再从内侧对上述多条线材导体进行扩展并加压成型而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部件由与上述绞线导体相同的材料或者不锈钢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端子部件为销端子。
24.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导体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阳端子部件是由将多条线材导体绞合而成的绞线导体和形成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层构成的电缆,是使该电缆的端部的绞线导体从绝缘层突出而形成突出部,并且压缩该突出部的端部而使直径缩小,在上述突出部形成与上述阴端子嵌合的阳端子的部件。
CN201010121319.1A 2009-02-26 2010-02-22 导体连接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6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4270 2009-02-26
JP2009044270A JP2010198979A (ja) 2009-02-26 2009-02-26 導体接続構造
JP2009044269A JP5218151B2 (ja) 2009-02-26 2009-02-26 導体接続構造
JP2009-044269 2009-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6673A true CN101826673A (zh) 2010-09-08
CN101826673B CN101826673B (zh) 2014-04-09

Family

ID=42631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131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6673B (zh) 2009-02-26 2010-02-22 导体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137125B2 (zh)
CN (1) CN1018266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3300A (zh) * 2011-03-04 2014-01-01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环形可复原接触装置的高电流插入式连接器
CN110431642A (zh) * 2017-03-22 2019-11-0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导电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7125B2 (en) * 2009-02-26 2012-03-20 Hitachi Cable, Ltd. Condu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DE102010003599A1 (de) * 2010-04-01 2011-10-06 Lisa Dräxlmaier GmbH Verfahren zur Kabelkonfektionierung sowie konfektioniertes Kabel
CN201708260U (zh) * 2010-04-07 2011-01-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DE102013209314B3 (de) * 2013-05-21 2014-06-26 Lisa Dräxlmaier GmbH Verfahren zum elektrischen Verbinden einer elektrischen Leitung mit einem Kontaktteil
JP5420809B1 (ja) * 2013-06-04 2014-02-19 株式会社岡崎製作所 Miケーブルの端部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078407B (zh) 2014-09-11 2019-11-22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同轴线缆和连接器组件
US10230875B2 (en) 2016-04-14 2019-03-12 Magna Electronics Inc. Camera for vehicle vision system
US10250004B2 (en) * 2015-11-05 2019-04-02 Magna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forming a connector for an electrical cable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o a camera of a vehicle
DE102017126530A1 (de) 2017-11-13 2019-05-16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stellen einer Schirmanbindung eines geschirmten Kabels
DE102018119844B4 (de) * 2018-07-26 2022-10-06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Elektrische Verbind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FR3099650B1 (fr) * 2019-08-02 2023-08-25 Aptiv Tech Ltd Contact de puissance à portion de sertissage améliorée
EP3905442B1 (en) 2020-04-30 2024-04-10 Nexans Method for creating a transition joint between two cables using canted coil springs and a cable assembly having such a transition joi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6277A (ja) * 1981-10-15 1983-04-2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電力ケ−ブル導体の同径接続方法
US7226308B1 (en) * 2006-05-26 2007-06-05 Centerpin Technology, Inc. Compression snap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992442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阴端子及阳端子结构
CN201038406Y (zh) * 2007-04-11 2008-03-19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US20080233791A1 (en) * 2006-05-26 2008-09-25 Centerpin Technology, Inc. Compression snap electrical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83697A (en) * 1921-11-10 1926-05-04 Alfred E Latham Electrical connecter
US3019410A (en) * 1959-10-12 1962-01-30 Thomas & Betts Corp Wire-to-wire connection
US3088086A (en) * 1960-09-22 1963-04-30 Thomas & Betts Corp Connector for conductors
US3094365A (en) * 1960-09-26 1963-06-18 English Electric Co Ltd Two-part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3538486A (en) * 1967-05-25 1970-11-03 Amp Inc Connector device with clamping contact means
US3810074A (en) * 1972-06-14 1974-05-07 W Brandenburg Electrical (h. v.) distributor cap contacts for spark ignited combustion engines
US3761870A (en) * 1972-07-26 1973-09-25 Tidal Sales Corp Co-axial connector including positive clamping features for providing reli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the center and outer conductors of a co-axial cable
US4392703A (en) * 1978-03-27 1983-07-12 The Bendix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ductor having an integral electrical contact
US4929191A (en) * 1989-05-23 1990-05-29 Dufresne Raymond A Battery cable clamp apparatus
DE4417200C1 (de) * 1994-05-17 1995-06-22 Hewlett Packard Gmbh Klemmkontaktverbindung
IT1283191B1 (it) * 1996-03-05 1998-04-16 Luigi Ramari Connettore a innesto rapido con impegno automatico e disimpegno mediante movimento di un corpo esterno
US7500868B2 (en) * 2006-05-02 2009-03-10 Michael Holland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stranded wire
JP4823844B2 (ja) 2006-10-18 2011-11-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ソケット端子
JP2008103152A (ja) 2006-10-18 2008-05-0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ソケット端子
JP5053759B2 (ja) 2006-10-18 2012-10-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ソケット端子
US8137125B2 (en) * 2009-02-26 2012-03-20 Hitachi Cable, Ltd. Condu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JP5218167B2 (ja) * 2009-03-11 2013-06-2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828572B1 (en) * 2009-12-02 2010-11-09 Ta Hsing Electric Wire & Co., Ltd. Electric socket having means to lock the blades of inserted electric plu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6277A (ja) * 1981-10-15 1983-04-2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電力ケ−ブル導体の同径接続方法
CN1992442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阴端子及阳端子结构
US7226308B1 (en) * 2006-05-26 2007-06-05 Centerpin Technology, Inc. Compression snap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80233791A1 (en) * 2006-05-26 2008-09-25 Centerpin Technology, Inc. Compression snap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038406Y (zh) * 2007-04-11 2008-03-19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3300A (zh) * 2011-03-04 2014-01-01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环形可复原接触装置的高电流插入式连接器
CN110431642A (zh) * 2017-03-22 2019-11-0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导电线
CN110431642B (zh) * 2017-03-22 2020-11-1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导电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6673B (zh) 2014-04-09
US20100216356A1 (en) 2010-08-26
US8137125B2 (en) 2012-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6673B (zh) 导体连接构造
CN101834371B (zh) 连接器
CN102870280B (zh) 电磁屏蔽装置
CN107346682B (zh) 电缆
US9263808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US7611392B2 (en) Terminal with integral strain relief
US20180358721A1 (en) Electrical High-Current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al High-Current Connector
US20090130923A1 (en) Press-clamping terminal for aluminum wire
EP2418737B1 (en) Crimping terminal, crimping structure of crimping terminal, and crimping terminal crimping method
EP2323225B1 (en) Terminal metal fitting
EP0245292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CN107533887B (zh) 导电部件
CN102804505A (zh) 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CN101821907A (zh) 接触夹
US20130045610A1 (en) Contact element including helical arrangement defined in internal surface
US10965113B2 (en) Wire harness
CN107667451A (zh) 包括紧固套管的电缆压接连接系统
EP2266167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system
US9991620B1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JP2005116236A (ja) アルミ電線への端子圧着構造及び端子付アルミ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8886205A (zh) 导体的连接结构以及线束
CN214754268U (zh) 软连接件与应用该软连接件的连接结构
JP5218151B2 (ja) 導体接続構造
JP6593644B2 (ja) 電線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6049117A (ja) 端子付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ETAL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AB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3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Met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ab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