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5300A - 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5300A
CN101825300A CN200910126197A CN200910126197A CN101825300A CN 101825300 A CN101825300 A CN 101825300A CN 200910126197 A CN200910126197 A CN 200910126197A CN 200910126197 A CN200910126197 A CN 200910126197A CN 101825300 A CN101825300 A CN 101825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opening
accommodation space
ai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6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益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0910126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253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25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53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该电器装置包含:壳体、电路板、主动散热装置以及盖体。壳体包含第一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一侧面以及具有至少一入风口的第一底面,其中第一底面与第一侧面连接处内凹形成凹陷部,且凹陷部具有至少一出风口;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中,且具有至少一电子元件;盖体覆盖于第一开口上;以及主动散热装置对应设置于入风口上,用以将空气自入风口抽入壳体内,流经第一容置空间内部后,再由凹陷部的出风口排出,以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通过本发明可改善电器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散热途径,以使热气可提前逸散于壳体之外,以增加热行程距离,进而有效提升散热效能。

Description

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炉通常单独置放于桌面上使用,然而在为了节省空间以及兼顾整体厨具的一致性与美观性的目的之下,将电磁炉设置在具有容纳空间的厨柜中,以嵌入式的电磁炉来取代传统架设式的炉火厨具,使厨具台面看起来平整、干净且便于清理,已经成为新式厨具设计的主要潮流,然而此嵌入式的电磁炉具,因炉具的四周被厨柜板材所封闭,因此在散热设计上更需要格外的注重。
现有嵌入式电磁炉的散热装置如图1所示,在电磁炉1的壳体10内部设置有进气模块13,且在壳体10上设置承载部11,在承载部11的前端设置有控制单元12,后端则设置出气部14,用以与进气模块13相互配合进行散热,其中,壳体10为内部中空的方形壳体,内部可容置电路板(未图示)及散热片(未图示),在壳体10的前端底部具有多个进气孔101,且在壳体10前端及后端各分别具有多个贯穿通孔102,用以供锁固元件(未图示)穿设,以将电磁炉1固定设置于厨柜2上(如图2所示),此外,风扇131锁固于座体132上,并设置于进气孔101上方,通过风扇131的动作使空气自进气孔101而抽吸吹入电磁炉1内部进行散热,由此由进气孔101、风扇131以及座体132组成进气模块13。
以及,承载部11主要为以陶瓷材料或是耐热硬质材料所制成的承载面板111,且承载部11周围具有框架112,用以对应卡合设置于壳体10上,而设置在承载部11前端的控制单元12则通常为一塑料壳体,且控制单元12上具有操作面板121,在操作面板121上具有多个操作键122,用以供使用者按压或旋转旋钮而下达操作指令。另外,在承载部11后端设置的出气部14为长条形突起的壳体,且出气部14后端镂空形成长条形的出气口141,因此当空气自进气模块13抽入后,在壳体10内部流经散热片(未图示)以及发热的电路板(未图示)后,则再经由出气口141流出,由此产生气流循环,用以将热气排出电磁炉1外,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嵌入式电磁炉设置于厨柜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电磁炉1设置于厨柜2内,并开始进行烹煮而发热时,进气模块13将随之动作,主动进行抽气,因而驱使气体自厨柜2下方的入口21或是前端的入口22进入,再沿厨柜2的内壁23而朝向电磁炉1的方向流动,再通过壳体10前端底部的入气孔101流入电磁炉1内,并驱使热空气自承载部11后端的出气口141流出,由此以完成如箭头A所示的方向进行气流循环,然而如图2所示,由于厨柜2通常为紧贴墙面而设置,因此当热气流自出气口141排出后将直接受到墙面3的阻挡,由此可见传统的嵌入式电磁炉1的散热途径设计不佳,使得热气不易扩散,进而影响整体的散热效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以解决传统嵌入式电磁炉的散热效能不佳的缺点,实为本发明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嵌入式电磁炉因散热结构及散热途径设计不佳,导致热气不易扩散,进而影响整体散热效能的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电器装置,其包含:壳体、电路板、主动散热装置以及盖体,壳体包含第一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一侧面以及具有至少一入风口的第一底面,其中第一底面与第一侧面连接处内凹形成凹陷部,且凹陷部具有至少一出风口;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中,且具有至少一电子元件;盖体覆盖于第一开口上;以及主动散热装置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中,并对应设置于入风口上,用以将空气自入风口抽入壳体内,流经第一容置空间内部后,再由凹陷部的出风口排出,以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散热循环系统,其包含:柜体以及电器装置,柜体具有第三侧面以及容置槽,第三侧面具有贯穿通道以及第二开口,且贯穿通道与容置槽相连通;电器装置设置于容置槽内,至少包含:壳体、电路板、主动散热装置以及盖体,壳体包含第一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一侧面以及具有至少一入风口的第一底面,其中第一底面与第一侧面连接处内凹形成凹陷部,且凹陷部具有至少一出风口;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中,且具有至少一电子元件;盖体覆盖于第一开口上;以及主动散热装置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中,并对应设置于入风口上,其中,当主动散热装置动作时,将空气自第二开口抽入柜体,再由入风口进入电器装置内,流经第一容置空间内部后,再依序自出风口及贯穿通道排出于柜体之外,以对电器装置进行散热。
由此,可通过本发明改善电器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散热途径,以使热气可提前逸散于壳体之外,以增加热行程距离,进而有效提升散热效能。
附图说明
图1:其为现有嵌入式电磁炉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其为图1设置于厨柜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其为图3所示的壳体及容置框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其为图3所示的组装完成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A:其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散热循环系统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B:其为图6A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其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B:其为图7A所示的壳体及容置框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磁炉:1、4、8            壳体:10、45、85
进气孔:101                贯穿通孔:102、452c
承载部:11                 承载面板:111
框架:112                  控制单元:12、46、86
操作面板:121              操作键:122、402
进气模块:13                    风扇:131、47、871、872
座体:132                       出气部:14
出气口:141                     厨柜:2
入口:21、22                    内壁:23、543
墙面:3、7                      盖体:40、80
炉心:401、801                  线圈:41、81
附加电路板:42、821、822        容置框体:43、831、832
侧框:431                       导引道:431a
开口:431b、831b、832b          第一底面:452
第二底面:432                   第三底面:530
电路板:44、841、842            电子元件:441
散热片:442                     第一开口:450
第一侧面:451
出风口:451a、452a、454a、851、852a
入风口:452b、853               第一容置空间:453
凹陷部:454、852                第一表面:454b
第二表面:52                    第二侧面:455
第三侧面:51                    操作部:461
柜体:5                         贯穿通道:511
容置槽:53                      第二容置空间:54
第二开口:541                   第三开口:542
外壁:55                        通道:56
锅具:6                         气流通道:X、Z
距离:Y
气流循环方向:A、B1、B2、B3、B4、C1、C2、D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仅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本实施例为例,电器装置可为但不限为电磁炉4,且电磁炉4的结构依序由盖体40、线圈41、附加电路板42、电路板44、容置框体43以及壳体45所组成,其中壳体45为内部中空的方形结构,壳体45可为但不限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壳体45可由铁材质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壳体45具有第一开口450、第一侧面451、第二侧面455、第一底面452以及第一容置空间453,其中,第一容置空间453与第一开口450相连通,第一侧面451为第二侧面455的相对侧,且第一侧面451及第二侧面455实质上垂直于第一底面452,并在第一侧面451及第一底面452的连接处向内凹陷以定义形成凹陷部454,凹陷部454具有至少一出风口454a,当然,在第一侧面451以及邻近于第一侧面451的第一底面452上也可分别具有多个出风口451a及452a,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在邻近于第二侧面455的第一底面452上也具有至少一入风口452b及多个贯穿通孔452c,用以供锁固元件(未图示)穿设,以将电路板44、主动散热装置、容置框体43等装置固定设置于壳体45的容置空间453内,以及,于本实施例中,主动散热装置为风扇47,但不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如图所示,电磁炉4还具有控制单元46,且控制单元46恰可设置于壳体45的凹陷部454的第一表面454b上,且控制单元46上具有多个操作部461,所述操作部461对应于盖体40上的操作键402,用以供使用者通过按压操作键402而操控电磁炉4。此外,在电路板44及壳体45之间还可设置容置框体43,所述框体43具有侧框431以及第二底面432,其中侧框431可弯折以形成一导引道431a,用以导引空气朝箭头B2所示的方向流动,且侧框431上还可具有多个开口431b,用以使空气以箭头B3所示的方向流出容置框体43之外,以可增加气流通道。
以及,电路板44及风扇47设置于容置框体43内,其中风扇47对应于壳体45的入风口452b上方而设置,用以将空气自入风口452b抽入容置框体43内,而在电路板44上具有多个电子元件441以及多个散热片442,且散热片442设置于邻近风扇47的位置,用以导引风扇47抽入的空气,使之朝箭头B1所示的方向流动。
请再参阅图3,在电路板44上方具有附加电路板42,所述附加电路板42为一板状结构,且材质为可导热但不导磁的金属材质为佳,于本实施例中,附加电路板42由铝材质所制成,但不以此为限,附加电路板42主要用以承载线圈41,线圈41与电路板44电连接,用以于电流流通后进行电磁转换,进而使设置于电磁炉4上的锅具6(如图6B所示)产生涡电流而发热。当然,线圈41的数量可依实际实施情形而任意变化,例如其数量可为一或二或四。并且,如图3所示,在线圈41上即为盖体40,盖体40的材质为绝缘及隔热的硬质材质,例如:玻璃或是陶瓷材料,并不以此为限,且在盖体40上对应于线圈41的位置具有炉心401,其可由不同材质或是不同色系的板件所制成,用以标示可设置锅具6的位置,以用于通过线圈41产生的电磁转换而使锅具6感应加热。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图4为图3所示的壳体及容置框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则为图3所示的组装完成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电路板44及风扇47装设于容置框体43内,且共同装设于壳体45内,此时,风扇47则可如图5所示,将空气自壳体45的入风口452b处沿箭头C1所示的方向抽入壳体45内,当空气抽入壳体45及容置框体43内后,则如图4所示,沿箭头B1及箭头B2所示的方向在电子元件441及散热片442间流动,同时,部分流经电路板44的热空气可自容置框体43的开口431b沿箭头B3所示的方向流动,如此一来,在容置框体43与壳体45之间即可形成另一气流通道X,用以使热空气可沿此气流通道X流动,并自壳体45的出风口451a、452a以及454a排出,以将电路板44上的电子元件441所产生的热排出于电磁炉4之外。除此之外,如图5所示,当热自壳体45的凹陷部454的出风口454a排出时,其热逸散的行程如箭头C2所示,可提前逸散于壳体45之外,且其热行程相对于壳体45的第一侧面451上的出风口451a处,更增加了距离Y的长度,即于本实施例中,电磁炉4的壳体45的凹陷部454的设计可增加热空气逸散的空间,进而有效增进电磁炉4的散热效率。
请同时参阅图6A及图6B,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散热循环系统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散热循环系统主要由电磁炉4以及装设有电磁炉4的柜体5所组成,如图6A所示,当电磁炉4欲设置于柜体5内时,将壳体45的第一底面452对应于柜体5的容置槽53而设置,并将电磁炉4的第一侧面451对应于柜体5的第三侧面51而设置,如此一来,则使用者于烹煮时,则电磁炉4的第一侧面451及柜体5的第三侧面51为相对于使用者的一侧,而柜体5的外壁55则可如图6B所示贴近墙面7而设置,此外,如图6B所示,当电磁炉4设置于柜体5上时,电磁炉4的盖体40可架设于柜体5的第二表面52上,并使电磁炉4与容置槽53的第三底面530之间具有一空隙。另外,第三侧面51还具有贯穿通道511以及第二容置空间54,贯穿通道511设置于第三侧面51的上半部,并与容置槽53相连通,至于第二容置空间54则具有对外连通的第二开口541以及第三开口542,并可将其他电器用品,例如:烤箱,并不以此为限,通过该第二开口541而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54内,以及,第三开口542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54的内壁543的底部,并与第二容置空间54的内壁543及柜体5的外壁55之间的通道56相连通,另外,通道56的另一端则与容置槽53相连通。
于本实施例中,当锅具6置放于电磁炉4上进行烹煮时,其散热循环系统如图4、图5及图6B所示,首先由电磁炉4的风扇47强制地将空气自电磁炉4的壳体45的入风口452b导入,因而驱使空气在柜体5内部产生循环而流动,此时空气会由柜体5的第二开口541进入柜体5的第二容置空间54内,再经由第三开口542进入内壁543与外壁55之间的通道56内,接着再顺沿通道56而进入容置槽53内部,然后再通过风扇47的动作而抽入电磁炉4内部,并对电磁炉4内部进行散热,其后,热气流会由电磁炉4的出风口451a、452a、454a排出于壳体45之外,并自对应于凹陷部454的贯穿通道511而排出于柜体5之外,由此于柜体5及电磁炉4内部循环的散热循环系统以可使热气流由柜体5的第三侧面51处排出,且热气流在排出柜体5时则不会受到墙面7的阻挡,因而可形成良好的气流循环,并使得电磁炉4所产生的热气可顺利地排出,进而增进电磁炉4的散热效率。
请同时参阅图7A,其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电器装置也可为但不限为电磁炉8且其具有盖体80、线圈81、附加电路板821、822、电路板841、842、容置框体831、832、控制单元86以及壳体85,由于电磁炉8的结构及组装方式均与前述实施例相仿,故于此不再赘述,然而于本实施例中,电磁炉8为具有四组炉心801的电器装置,因而其壳体85可容设两组容置框体831及832,且在容置框体831及832内可分别设置电路板841、842以及风扇871、872,同样地,在电路板841及842上则分别具有附加电路板821及822,且在附加电路板821及822上还可分别设置两线圈81,如此一来,则可形成具有四组炉心801的电磁炉8。
此外,如图7B所示,当风扇871及872动作时,则空气可自壳体85的入风口853(如图7A所示)抽入容置框体831及832内部,并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式进行气流循环,然而于本实施例中,热气流还可经由容置框体831及832的多个开口831b及832b而流出,并在两容置框体831、832以及壳体85之间的空间中流动,而形成多个气流通道Z,再由壳体85的出风口851及852a排出,如此一来,还可有效增加热行程距离,并且,当热气流由壳体85的凹陷部852上的出风口852a排出时,还可使热气提前逸散于壳体85之外,因而促进散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器装置由壳体、电路板、盖体以及主动散热装置所组成,且壳体上具有入风口、出风口以及向内凹陷的凹陷部,经由主动散热装置的动作而使空气自入风口抽入,并通过设置于凹陷部上的出风口而排出于壳体之外,由此改善电器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散热途径,以使热气可提前逸散于壳体之外,以增加热行程距离,进而有效提升散热效能。
本发明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变化与修饰,然而皆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器装置,其包含:
一壳体,包含:
一第一开口;
一第一容置空间,其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
一第一侧面;以及
一第一底面,具有至少一入风口,其中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一侧面连接处内凹形成一凹陷部,且该凹陷部具有至少一出风口;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并具有至少一电子元件;
一盖体,覆盖于该第一开口上;以及
一主动散热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并对应设置于该入风口上,用以将空气自该入风口抽入该壳体内,流经该第一容置空间内部后,再由该凹陷部的该出风口排出,以对该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其中该电器装置为一电磁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其中该壳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装置,其中该壳体由铁材质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还具有一附加电路板,该附加电路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用以承载一线圈,该线圈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用以进行电磁转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装置,其中该附加电路板由铝材质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还具有一容置框体,该容置框体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且具有一第二底面,用以容置该电路板,且该容置框体的一侧框弯折以形成一导引道,用以引导空气流动方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其中该主动散热装置为一风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还具有至少一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于电路板上并邻设于该主动散热装置旁,用以导引空气流动方向并对该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装置,其中该电器装置还具有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设置于该凹陷部的一第一表面上,用以供用户操控该电器装置。
11.一种散热循环系统,其包含:
一柜体,具有一第三侧面以及一容置槽,该第三侧面具有一贯穿通道以及一第二开口,且该贯穿通道与该容置槽相连通;
一电器装置,设置于该容置槽内,至少包含:
一壳体,包含:
一第一开口;
一第一容置空间,其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
一第一侧面;以及
一第一底面,具有至少一入风口,其中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一侧
面连接处内凹形成一凹陷部,且该凹陷部具有至少一出风口;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并具有至少一电子元件;
一盖体,覆盖于该第一开口上;以及
一主动散热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并对应设置于入风口上;
其中,当该主动散热装置动作时,将空气自该第二开口抽入该柜体,再由该入风口进入该电器装置内,流经该第一容置空间内部后,再依序自该出风口及该贯穿通道排出于该柜体之外,以对该电器装置进行散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循环系统,其中该电器装置为一电磁炉。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循环系统,其中该柜体还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通过该第二开口对外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循环系统,其中该第二容置空间还具有一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内壁及该柜体的一外壁之间的一通道相连通,且该通道与该容置槽相连通,当该主动散热装置动作时,将空气自该第二开口抽入该第二容置空间,再由该第三开口进入该通道,并沿该通道进入该容置槽中,再由该电器装置的该入风口进入该壳体内,流经该电器装置内部后,再自该出风口排出于该电器装置之外,并由该贯穿通道排出于该柜体之外。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循环系统,其中该壳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循环系统,其中该电器装置还具有一附加电路板,该附加电路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用以承载一线圈,该线圈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用以进行电磁转换。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循环系统,其中该电器装置还具有一容置框体,该容置框体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且具有一第二底面,用以容置该电路板,且该容置框体的一第一侧面弯折以形成一导引道,用以引导空气流动方向。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循环系统,其中该主动散热装置为一风扇。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循环系统,其中该电器装置还具有至少一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于电路板上并邻设于该主动散热装置旁,用以导引空气流动方向并对该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循环系统,其中该电器装置还具有一操控面板,该操控面板设置于该凹陷部的一第一表面上,用以供用户操控该电器装置。
CN200910126197A 2009-03-05 2009-03-05 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 Pending CN1018253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6197A CN101825300A (zh) 2009-03-05 2009-03-05 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6197A CN101825300A (zh) 2009-03-05 2009-03-05 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5300A true CN101825300A (zh) 2010-09-08

Family

ID=42689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6197A Pending CN101825300A (zh) 2009-03-05 2009-03-05 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2530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7884A (zh) * 2012-11-06 2014-05-21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6642233A (zh) * 2016-12-29 2017-05-1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灶
CN107690204A (zh) * 2016-08-03 2018-02-13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热组件
CN110286726A (zh) * 2018-03-19 2019-09-27 纬颖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主机系统及其散热装置与分隔机制
EP3792554A1 (en) * 2019-09-10 2021-03-17 Whirlpool Corporation Embossed feature for cooktop assembly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7884A (zh) * 2012-11-06 2014-05-21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3807884B (zh) * 2012-11-06 2017-08-25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7690204A (zh) * 2016-08-03 2018-02-13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热组件
CN106642233A (zh) * 2016-12-29 2017-05-1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灶
CN106642233B (zh) * 2016-12-29 2020-04-2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灶
CN110286726A (zh) * 2018-03-19 2019-09-27 纬颖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主机系统及其散热装置与分隔机制
EP3792554A1 (en) * 2019-09-10 2021-03-17 Whirlpool Corporation Embossed feature for cooktop assembly
US11519608B2 (en) 2019-09-10 2022-12-06 Whirlpool Corporation Embossed feature for cooktop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2169B2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having act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 and air circulating system having such electrical apparatus
CN101825300A (zh) 电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循环系统
WO1982002313A1 (fr) Appareil de cuisson par chauffage a induction
CN104105924B (zh) 加热烹调器
CN111195063A (zh) 散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227557U (zh) 电气设备及其箱体组件和散热结构
CN204612012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WO2018000729A1 (zh) 热风组件及微波炉
CN100579351C (zh) 具有电源输入元件散热机构的主动散热式电源供应系统
US10805991B2 (en) Microwave oven
CN210241668U (zh) 一种otr微波炉散热系统
JP7018787B2 (ja) 加熱調理器
WO2017054228A1 (zh) 电磁炉
CN202546865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
WO2021115105A1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CN213746903U (zh) 组合式烹饪器具
CN112944416A (zh) 烹饪装置
CN202561835U (zh) 一种具有无风扇灶体的电磁炉
CN220648335U (zh) 集成灶
CN112021952A (zh) 组合式烹饪器具
CN211232977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9103063U (zh) 烹饪器具
CN114176384B (zh) 三合一烹饪设备
CN218164969U (zh) 一种烤箱
CN112914347B (zh) 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