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0560B - 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0560B
CN101820560B CN2010101455646A CN201010145564A CN101820560B CN 101820560 B CN101820560 B CN 101820560B CN 2010101455646 A CN2010101455646 A CN 2010101455646A CN 201010145564 A CN201010145564 A CN 201010145564A CN 101820560 B CN101820560 B CN 101820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itting
main body
fitting portion
lid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55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0560A (zh
Inventor
岩山健
西野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371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189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567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1895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a Corp filed Critical To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20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0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0560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45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盖脱落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具备器具主体、以及安装于器具主体上且覆盖其前表面的盖,在器具主体周边部设置主体侧嵌合部,在与主体侧嵌合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盖侧嵌合部,主体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后向面、在后向面的延伸方向的基端,比该后向面更向后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以及在向面的延伸方向的前端,比该后向面更向后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盖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前向面、以及在前向面的延伸方向的前端,比该前向面更向前方突出的第3突出部;盖侧嵌合部设置于盖上,且使盖从前面覆盖器具主体,使该盖侧嵌合部的前向面能够位于比该主体侧嵌合部的后向面更后方。

Description

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3801034221(国际申请号为PCT/JP03/014779)、申请日为2003年11月20日、发明名称为“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及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发明涉及能够使方向性更宽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
又,本申请的又一发明涉及在直接安装于平面部的器具主体上安装盖用的结构,特别是涉及能够防止盖脱落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向来就一直有扩展扬声器系统的方向性的尝试(参考例如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号平成4-59696号公报第1页、图1)。图26是已有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201的纵剖面图。
在该扬声器系统201中,在振动板的前方设置有具备开口部211的面板210。开口部211与扬声器单元202形成同心圆状。开口部211的前方配置有液滴状的扩散器(diffuser)204。
面板210的开口部211的面积比扬声器单元202的振动板的面积小。也就是说,是利用面板210收缩扬声器单元202的振动板的表观上的开口面积的。设置这样的节流构件(throttle member)(具有开口部211的面板210),与在振动板前方只配置扩散器204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扩展方向性。
还有,虽然也有在振动板前配置具有中央开口部的面板的,整个面板到处形成多个圆孔的扬声器系统(参照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平成8-331684号公报第2页、图1),但是由于在整个面板上到处形成多个圆孔,该面板实质上节流效果差,不能够得到充分扩展的方向性。
图26表示使用作为节流构件的面板210的扬声器系统201,但是有时候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不能够充分扩展方向性。特别是在中音域和高音域,有时候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方向性。
在图26所示的结构的扬声器系统210中,为了不大幅度改变结构就能够更好扩展中音域和高音域的方向性,也考虑例如将面板210的开口部211做成更小直接的开口部。但是开口部211的面积如果过小,换句话说,如果振动板的表观上的开口面积过度收缩,则可以设想扬声器单元202发生的音响能量不能够充分向外部辐射。从而,缩小面板210的开口部211的面积以扩展方向性是有限度的。
另一方面,存在在平面部直接安装的器具主体上安装盖的情况。例如有在直接安装于顶棚的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中,在顶棚壁的开口安装扬声器系统的主体,从前面(从下面)安装盖,使其覆盖该扬声器系统主体的前表面的情况。
图27表示已有的盖安装结构。顶棚壁370上形成圆形开口,在该开口嵌入具有扬声器单元311的扬声器系统310。该扬声器系统主体310主要由扬声器单元311和安装构件315构成。在安装构件315的中央部形成圆孔(未图示),在安装构件315的背面侧上安装的扬声器单元311的振动板从该圆孔露出。将在背面侧搭载扬声器单元311的状态下的安装构件315固定于顶棚壁370,以此以直接安装的状态在顶棚上固定扬声器系统主体310。
覆盖着该扬声器主体310的前表面,在安装构件315上安装透音性盖340。
在安装构件315的周边部的多处形成主体侧嵌合部320。又在盖340的周边部,在与这些主体侧嵌合部320对应的处所形成盖侧嵌合部350。
在将该盖340安装于扬声器系统主体310时,首先,使主体侧嵌合部320与盖侧嵌合部350靠近配置,使盖340嵌入扬声器系统主体310,接着使盖340转动。于是,盖侧嵌合部350装在主体侧嵌合部320上,主体侧嵌合部320与盖侧嵌合部350两者嵌合。
图28是主体侧嵌合部320与盖侧嵌合部350进行嵌合的状态的阶段性示意图。(a)是嵌合开始的状态,(b)是嵌合完成之前的状态,(c)是嵌合完成的状态。从(b)状态过渡到(c)状态时,盖侧嵌合部350的突出部353越过主体侧嵌合部320的突出部327。一旦到了嵌合完成状态((c)状态),只要不对盖340施加特别大的旋转力,主体侧嵌合部320与盖侧嵌合部350两者的嵌合就不能够解除。因此,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不会发生盖340从扬声器主体310脱落的情况。
但是,操作者将盖340嵌合于扬声器系统主体310时,有可能以图28(b)的状态放置。这是因为,例如在盖340的上端接触顶棚面那样的情况下,使其从(a)状态向(b)状态过渡也需要对盖340施加某种程度上的大旋转力,而且即使是在(b)状态也有盖松不开的情况。总之,尽管主体侧嵌合部320与盖侧嵌合部350两者嵌合部是(b)那样的状态,也有操作者可能就误认为嵌合已经完成,以该状态(b)结束操作。
保持在这样的状态((b)状态)下放置的情况下,盖340有可能从扬声器系统主体310上脱落。特别是一旦驱动扬声器单元311,扬声器系统主体310和盖340等处于振动状态,有可能发生盖340相对于扬声器系统主体310慢慢向解除嵌合的方向转动,最终盖340有可能从扬声器系统主体310上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进一步扩展方向性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具备圆锥型扬声器单元、以及节流构件(throttle member);该圆锥型扬声器单元具有振动板,该节流构件覆盖该振动板的前方;该节流构件上形成中央孔和周边孔;该中央孔位于该振动板的中央部的前方;该周边孔位于该中央孔向半径方向外侧处;该中央孔和该周边孔的面积总和比该振动板的面积小;在该节流构件中,在该中央孔向半径方向外侧处,而且是该周边孔向半径方向内侧处,形成环状的遮蔽部;该遮蔽部的半径方向的外端,位于该中央孔的半径方向外端与该周边孔的半径方向外端的大致中间的位置,或比该中间位置更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声波通过中央孔和周边孔。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方向性是作为来自中央孔的声波和来自周边孔的声波的干涉结果产生的。如果来自中央孔的声波和来自周边孔的声波能够分别单独提取的话,利用来自中央孔的声波形成比较宽的方向性,而利用来自周边孔的声波能够形成比较窄的方向性。来自中央孔的声波和来自周边孔的声波产生相位差,特别是在正面方向上两者的相互干涉显著。其结果是,在正面方向声压水平相对降低。也就是说,正面方向的声压水平的相加程度变差,其结果是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方向性因频率而扩大。
在上述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中,该周边孔的半径方向外端在半径方向上,而且位于该振动板的周边部近旁。如果振动板在圆锥部周边具有边缘部,则只要周边孔的半径方向外端在半径方向上位于圆锥部的周边部近旁,或位于边缘部即可。如果振动板是不具备边缘部的无沿型振动板,则只要周边孔的半径方向外端位于半径方向上圆锥部的周边部近旁即可。这样,通过尽量使周边孔的位置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使得来自周边孔的声波形成的方向性更加狭窄,而且与来自中央孔的声波的相位差也变大。其结果是,更加扩大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方向性。
又,在上述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中,可以是完全包围着该中央孔形成该周边孔即可,也可以是该周边孔有多个,该多个周边孔完全包围着该中央孔分散形成。采用这样的结构,可望在整个一周的方向上方向性均匀扩展。
又,在上述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中,最好是该周边孔包围该中央孔形成,而且形成以该圆锥型扬声器单元的中心轴为中心的180°以上的角度范围。又,最好是该周边孔有多个,该多个周边孔包围该中央孔形成,而且在以该圆锥型扬声器单元的中心轴为中心的180°以上的角度范围分散形成。
又,可以在上述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中,在以该圆锥型扬声器单元的中心轴为中心的45°以上的角度范围中,不形成该周边孔。
又,在上述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中,也可以该周边孔是在半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状孔。由于周边孔的延伸方向就是半径方向,即使是形成多个周边孔,节流构件刚性的下降也少。因此,周边孔的总面积能够比较自由地设定,具有能够调整来自周边孔的声波的水平的效果。这样就能够解决来自周边孔的声波的水平不足的问题、以及反之声波水平过高,来自周边孔的声波的方向性处于支配性地位,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方向性的问题。
又,在上述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中,也可以使该周边孔的狭缝宽度比该周边孔的深度小。在非常高的频率,如果使狭缝的宽度比孔的深度小,则周边孔作为声波的阻抗起作用,因此来自周边孔是声波的水平可以做得比来自中央孔的声波的水平小多。因而在非常高的频率区域,可以看作只是输出来自中央孔的声波水平,可以缓和方向性的混乱。
又,在上述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中,该周边孔的配置形态也可以是相对于该圆锥型扬声器单元的中心轴不对称的形态。如果使周边孔的配置形态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对称,则在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正面的声压水平的频率特性上,有时候发生急剧的倾斜。通过采用非对称形态的倾斜能够缓解这种急剧倾斜的产生。
又,在上述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中,也可以在该中央孔的前方设置扩散器(diffuser)。即使通过把中央孔做得小能够扩展方向性,但是扩展程度也是有限的,而通过设置扩散器可望在特别高的频带进一步扩展方向性。
又,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能够尽量防止盖脱落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具备在平面部直接安装的器具主体、以及覆盖着该器具主体前表面地安装于该器具主体上的盖,在该器具主体的大致为圆形的周边部设置主体侧嵌合部,在该盖的与该主体侧嵌合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盖侧嵌合部,该主体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存在的后向面、在该后向面的延伸存在方向的基端,比该后向面更向后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以及在该后向面的延伸存在方向的前端,比该后向面更向后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该盖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存在的前向面、以及在该前向面的延伸存在方向的前端,比该前向面更向前方突出的第3突出部,在安装该盖,使其从前面覆盖该器具主体时,在该器具主体上设置该主体侧嵌合部,使该盖侧嵌合部的前向面能够位于比该主体侧嵌合部的后向面更后方,而且该盖侧嵌合部设置于该盖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盖侧嵌合部安装于主体侧嵌合部之上,第3突出部越过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的状态就是本来的嵌合完成的状态。但是假定在第3突出部越过第1突出部,而且不越过第2突出部的状态下,盖在器具主体上的安装操作已经结束,为了使盖脱离器具主体,第3突出部必须逆向返回,越过第1突出部,为此必须对盖施加在某一程度上比较大的旋转力。因此即使是第3突出部越过第1突出部,而且不越过第2突出部的状态下,就结束盖在器具主体上的安装操作,盖也不能够简单地从器具主体上脱落。
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申请的另一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具备:在平面部直接安装的器具主体、以及覆盖着该器具主体前表面地安装于该器具主体上的盖,在该器具主体的大致为圆形的周边部设置主体侧嵌合部,在该盖的与该主体侧嵌合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盖侧嵌合部,该盖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存在的前向面、在该前向面的延伸存在方向的前端,比该前向面更向前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以及在该前向面的延伸存在方向的基端,比该前向面更向前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该主体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存在的后向面、以及在该后向面的延伸方向的基端,比该后向面更向后方突出的第3突出部,在安装该盖,使其从前面覆盖该器具主体时,在该器具主体上设置该主体侧嵌合部,使该盖侧嵌合部的前向面位于该主体侧嵌合部的后向面更后方,而且该盖侧嵌合部设置于该盖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盖侧嵌合部安装于主体侧嵌合部之上,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越过第3突出部的状态就是本来的嵌合完成的状态。但是假定在第1突出部越过第3突出部,而且第2突出部不越过第3突出部的状态下,盖在器具主体上的安装操作已经结束,为了使盖脱离器具主体,第1突出部必须逆向返回,越过第3突出部,为此必须对盖施加在某一程度的大小的旋转力。因此即使是第1突出部越过第3突出部,而且第2突出部不越过第3突出部的状态下,就结束盖在器具主体上的安装操作,盖也不能够简单地从器具主体上脱落。
在所述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中,也可以将多个该主体嵌合部设置于该器具主体,多个盖侧嵌合部设置于该盖上,该多个主体侧嵌合部与该多个盖侧嵌合部设置于相互对应的位置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多个嵌合处,盖更加不容易从主体上脱落。
又,在所述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中,也可以是该第1突出部、该第2突出部、以及该第3突出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向前后方向挠曲。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进行嵌合操作时,某一突出部要越过其他突出部时,不必施加较大的旋转力,能够谋求操作的顺利进行。
又,在所述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中,也可以该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是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该器具主体具有扬声器单元,该盖是也可以是透过声音的盖。
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容易接受扬声器单元来的振动,特别是有希望实现盖在器具主体(扬声器系统主体)上的安装状态的稳定,因此这样的结构特别有好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有利之处在参照附图对下述最佳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后能够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于顶棚壁上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纵剖面图。
图2是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正视图。
图3是安装于顶棚壁上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从下方斜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4是省略支持部的节流构件的正视图。
图5是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纵剖面图。
图6用于利用(a)~(c)示意性说明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作用。
图7表示在各频率上测定的方向性图案,(a)是在2kHz频率测定的方向性图案,(b)是在4kHz频率测定的方向性图案,(c)是在8kHz频率测定的方向性图案。
图8是在1~10kHz频率测定的方向角的频率特性图。
图9是对申请人持有的两种扬声器系统进行测定的,正面方向上的声压水平频率特性图。
图10是节流构件的正视图。
图11是节流构件图,(a)为正视图,(b)为纵剖面图。
图12是节流构件的正视图。
图13是节流构件的正视图。
图14是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纵剖面图。
图15是安装于顶棚壁上的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的纵剖面图。
图16是从背面侧观察扬声器系统主体的立体图。
图17是扬声器系统主体的背面图。
图18是从背面侧观察盖的立体图。
图19是盖的背面图。
图20是图19的XX-XX线的向视图。
图21是固定于顶棚壁上的扬声器系统主体和要安装于其上的盖的侧面图。
图22是在扬声器系统主体和盖嵌合的状态下,从背面观察主体侧嵌合部和盖侧嵌合部及其近旁时的立体图。
图23是利用(a)~(d)分阶段表示主体侧嵌合部和盖侧嵌合部相互嵌合的进行状态立体图。
图24是利用(a)~(d)分阶段表示主体侧嵌合部和盖侧嵌合部相互嵌合的进行状态侧面图。
图25是从背面侧观察扬声器系统主体和盖的立体图。
图26是已有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纵剖面图。
图27表示已有的盖安装结构,是扬声器系统主体和盖的侧面图。
图28是利用(a)~(c)分阶段表示图27的盖安装结构的,主体侧嵌合部与盖侧嵌合部进行嵌合的状态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第1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图对本发明申请的第1实施形态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申请一实施形态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安装于顶棚壁30上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的纵剖面图,图2是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的正面图,图3是安装于顶棚壁30上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从下方斜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具有电动型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节流构件10A、以及扩散器4。
在顶棚壁30上形成圆形的安装孔30a。在该安装孔30a中嵌入节流构件10A,在顶棚壁30将其固定。借助于此,在顶棚壁30上安装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这样,本实施形态的节流构件10A不仅具有下述节流功能,而且能够作为在顶棚上安装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用的安装构件起作用。
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从其背面侧安装于节流构件10A上。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具有振动板7。振动板7具有圆锥型部3和设置于其周边的边缘部5。图中的符号6表示的是圆锥型部3和边缘部5之间的边界。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振动板7利用节流构件10A从前方被覆盖。
节流构件10A上形成中央孔11和多个周边孔12。中央孔11位于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振动板7的中央部的前方,周边孔12位于比中央孔11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周边孔12位于中央孔11的周边。中央孔11和多个周边孔12的开口面积总和比振动板7的面积小。也就是说,振动板7的表观上的开口面积利用节流构件10A缩小。
在节流构件10A中,中央孔11和周边孔12之间的环状部分形成为遮蔽部19。遮蔽部19形成能够大致将声波的通路遮住的结构。具体地说,遮蔽部19上没有形成任何孔,遮蔽部19不构成声波的通路。还有,为了作为遮蔽部起作用,不需要像本实施形态的遮蔽部19那样形成完全没有孔的结构,只要是实质上不形成声波通路即可。因此,即使形成若干微小的孔,只要实质上能够遮挡声波即可。这样在中央孔11的外侧设置遮蔽部19,是为了能够加强节流构件10A的节流效果。也就是说,在中央孔11的外侧如果没有遮蔽声音通路的部分,则在中央孔11不能够收缩表观上的开口面积,扩展扬声器系统的方向性。
扩散器4形成上半部大致为圆锥形状,下半部大致为半球状的形状,总体上为液滴状。扩散器4利用从节流构件10A的中央孔11的周边向中央延伸的4个支持部13(图1中省略了支持部13)对上端部进行支持,位于中央孔11前方。扩散器4的直径与中央孔11的直径大致相等。该扩散器4是为在高频带扩展方向性而设置的。也就是说,通过形成中央孔11,缩小表观上的开口面积,能够扩展高频带的方向性,但是如果只以方向性的扩展为目的过度缩小中央孔11,则有可能招致声压水平的下降。因此缩小中央孔11以扩展方向性是有限度的。通过设置扩散器4,能够使中央孔11保持某一程度的大小,特别是在高频带可望进一步扩展方向性。
还有,对节流构件10A和扩散器4可以设置从表面侧覆盖的透过声音的覆盖构件(未图示)。
图4是省略支持部13的节流构件10A的正视图。节流构件10A上,在中心部形成圆形的中央孔11。在该节流构件10A上安装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时,该中央孔11形成与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同心的形状。中央孔11的面积最好是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振动板7的面积的20%以上、50%以下。
在节流构件10A的中央孔11的周边形成11个周边孔12。周边孔12的形状是在半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形状。周边孔12的形状采用狭缝形状,使其延伸方向与半径方向一致是为了尽量减少节流构件10A刚性的下降。由于延伸方向是半径方向,即使是形成多个周边孔12,节流构件10A的刚性下降也少。因此周边孔12的数量的设定比较自由,其总面积也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设定。
周边孔12在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大致为225°的角度范围以22.5°的间隔分散配置。周边孔12位于节流构件10A上比中央孔11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周边孔12配置于振动板7上的圆锥部3与边缘部5的边界6的前方附近。所有的周边孔12的半径方向位置大致相等。11个周边孔2的面积总和最好是在中央孔11的面积的1%以上、25%以下。
11个狭缝状的周边孔12在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大致为225°的角度范围配置,另一方面,其余的角度范围(即大致为135°的角度范围)中不形成周边孔12。因此周边孔12相对于该中心轴的配置形态是非对称的。
图4中符号P1所示的圆表示中央孔11的边缘、即中央孔11的半径方向外端部的位置。符号P2的圆(假设想线的圆)表示周边孔12的半径方向内端部的位置。而圆P1和圆P2之间的环状部分是遮蔽部19。也就是说,中央孔11的半径方向外端部与遮蔽部19的半径方向内端部一致,周边孔12的半径方向内端部与遮蔽部19的半径方向外端部一致。
图5是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的纵剖面图。图中的符号P1所示的引出线表示中央孔11的半径方向外端部的位置(遮蔽部19的半径方向内端部的位置)。符号P2所示的引出线表示周边孔12的半径方向内端部的位置(遮蔽部19的半径方向的外端部的位置)。符号P3所示的引出线表示周边孔12的半径方向的外端部的位置。
线P1离中心轴线(图中的点划线)约30mm,线P2离中心轴线约45mm,线P3离中心轴线约54mm。
根据图5可知,线P2位于线P1与线P3的大致中心点。这样,最好是遮蔽部19的半径方向外端部位于中央孔11的半径方向外端部与周边孔12的半径方向外端部的大致中间位置,或比其(中间位置)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即遮蔽部19的半径方向宽度如果太短,则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节流构件10A的中央孔11产生节流效果。
又,根据图5可知,线P3的位置是在半径方向上振动板7的周边部近旁。这样使周边孔12的半径方向的外端部处于振动板7的周边部近旁是为了使周边孔12尽可能位于半径方向外侧。
图5中周边孔12的深度以D表示。该深度D与节流构件10A的厚度一致。另一方面,在图4中,周边孔12的狭缝宽度以W表示。在周边孔12中,宽度W比深度D小(短)。这样一来,特别是在高频带其余,在周边孔12声波通过时产生阻抗。在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中,振动板7产生的声波通过中央孔11向外部辐射,同时通过周边孔12向外部辐射,但是周边孔12对声波的通过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阻抗,因此在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的方向性上,通过周边孔12的声波并非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下面对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6用于利用(a)~(c)示意性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的作用。如上所述,在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中,由振动板7产生的声波通过中央孔11辐射到外部,同时通过周边孔12辐射到外部。在这里,两种孔(中央孔11和周边孔12)可以看作分别独立的声源。
(a)示意性表示只将中央孔11作为声源考虑的情况下的方向角。图中Ra表示方向角。中央孔11与振动板7相比,直径足够小,因此即使是在有些高(某一)程度的频率下也具有比较宽的方向角。
(b)示意性表示只将周边孔11作为声源考虑的情况下的方向角。图中Rb表示方向角。周边孔12位于振动板7上的圆锥部3与边缘部5的边界6的前方附近。振动板7在频率有些高程度的区域显示出等于只有其中央部振动的行为,但是如果以周边孔12作为假想的声源,则具有与只有振动板7的周边部(即圆锥部3的周边部和边缘部5)振动时相同的方向角。因此方向角比较狭窄。
(c)表示两个声源(中央孔11和周边孔12)的示意性的方向角重叠。作为声源的中央孔11和作为声源的周边孔12通常具有相位差。因此来自中央孔11的声波与来自周边孔12的声波发生相位干涉。相位干涉在两个声源的方向角的重叠的角度范围特别显著。图中以Ra表示来自中央孔11的声波的方向角,以Rb表示来自周边孔12的声波的方向角,方向角重叠的角度范围是Rb的角度范围。周边孔12的总面积比中央孔11的面积小,而且如上所述周边孔12的狭缝宽度W小于周边孔12的深度D,因此对于声波的通过形成某种程度上的阻抗。因此来自周边孔12的声波并不比来自中央孔11的声波更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在Rb的角度范围,由于发生相位干涉,可以认为声压水平(以中央孔11和周边孔12两者作为声源的情况下的声压水平)比只有中央孔11作为声源的情况低。
另一方面,在Ra的角度范围中,Rb角度范围的外侧(Rc的角度范围),来自周边孔12的声波的水平低,因此不发生显著的相位干涉。因此在Rc角度范围,可以认为声压水平(以中央孔11和周边孔12两者作为声源的情况下的声压水平)与只有中央孔11作为声源的情况大致相等。借助于此,与(a)的情况相比,正面方向上的(Rb的角度范围)的声压水平的相加程度差,作为其结果是,宽方向性的扬声器系统1的方向性得到扩展。
申请人对自己具有的两种扬声器系统S1、S2的方向性进行测定。扬声器系统S1是与图1~图5所示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和相同结构的扬声器系统,扬声器系统S2是比较对象的扬声器系统。扬声器系统S1和扬声器系统S2的差异仅在于有无周边孔。即扬声器系统S2没有形成周边孔。其他结构与扬声器系统S1相同。扬声器系统S1、S2的方向性测定结果示于图7和图8。
图7表示在各频率上测定的方向性特性曲线,(a)是在2kHz频率测定的方向性特性曲线,(b)是在4kHz频率测定的方向性特性曲线,(c)是在8kHz频率测定的方向性特性曲线。图中实线表示的方向性特性曲线是扬声器系统S1的方向性方式,虚线表示的方向性方式是扬声器系统S2的方向性特性曲线。可以理解为,在各频率,扬声器系统S1比扬声器系统S2方向性宽。
图8是根据在1~10kHz频率范围测定的方向性特性曲线求方向角(声压水平比正面方向的声压水平小6dB的两个方向的展开角度),作为频率特性表示出的频率特性图。图中,实线表示的特性是扬声器系统S1的特性,虚线表示的是扬声器系统S2的特性。在1~10kHz的几乎所有的频率范围,可以理解为扬声器系统S1的方向角比扬声器系统S2大。
如上所述,在图1~图5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中,11个周边孔12配置于以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大致为225°的角度范围,另一方面,其他角度范围不形成周边孔12,因此周边孔形成相对于该中心轴不对称的配置形态。
采用这样的非对称配置形态,是为了避免在正面方向的声压水平的频率特性中产生急剧的下降。
在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S1中,由中央孔11来的声波和周边孔12来的声波相互干涉,在正面方向的声压水平的频率特性中,也可以想像有发生急剧下降的情况。为了一定使这样的下降缓和,周边孔12采用相对于中心轴非对称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将周边孔12该中心轴的整个周围(中心轴周围的全部角度范围)以相等的角度间隔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干涉发生急剧下降,但如果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堵塞周边孔12,采用非对称配置,则干涉形态更加复杂,可以认为在特定的频率的声波的极端的干涉能够避免。
图9是对申请人持有的两种扬声器系统S3、S4的正面方向的声压水平的频率特性进行测定的结果。扬声器系统S3是与图1~图5所示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具有相同的结构的扬声器系统。扬声器系统S4是具有图10所示的节流构件10B的扬声器系统。图10是节流构件10B的正视图。扬声器系统S4也是本发明申请的实施形态,但是与扬声器系统S3不同,16个周边孔12在整个一周上等角度间隔形成。其他结构与扬声器系统S3相同。
在图9中,实线所示的声压水平是扬声器系统S3的,虚线所示的声压水平是扬声器系统S4的。由该图可知,在扬声器系统S4中,在约4.5kHz、约6.1kHz、约7.2kHz的频率发生急剧下降,但是在扬声器系统S3的情况下这些下降消除或有所缓和。
以上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申请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一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在图11中,图11(a)和(b)分别是节流构件10C的正视图和纵剖面图。在图1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中,也可以使用图11那样的节流构件10C代替节流构件10A。在图11的节流构件10C上,在中央孔11的大致整个一周上包围着形成一个周边孔14。还有,比节流构件10C的周边孔14更向内侧的部分10Cb,利用从外侧的部分10Ca延伸的4个支持构件15支持。该节流构件10C中,周边孔14的配置形态4相对于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中心轴对称的配置形态。
图12是节流构件10D的正视图。在图1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中,也可以采用图12那样的节流构件10D代替节流构件10A。在图12的节流构件10D中形成一个周边孔16。周边孔16是在以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约270°的角度范围上包围中心孔11形成的。在该节流构件10D中,周边孔16的配置形态是相对于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中心轴非对称配置。
图13是节流构件10E的正视图。在图1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中,也可以使用图13那样的节流构件10E代替节流构件10A。在图13的节流构件10E上,包围着中央孔11的大致整个一周分散形成向圆周方向延伸的16个狭缝状周边孔17、18。该节流构件10E中,周边孔17、18的配置形态是相对于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的中心轴对称的形态。
图14是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F的纵剖面图。该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F具有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节流构件10F、以及安装构件20。形成于顶棚壁30上的圆形的安装孔30a上嵌入安装构件20,将其固定于顶棚壁30。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从其背面侧在安装构件20上安装,节流构件10F从其表面侧安装于安装构件20。节流构件10F是形成中央孔11和周边孔12的面板状的构件。图1的节流构件10A也具有作为安装构件的功能。而图14的节流构件10F不具有作为安装构件的功能。又,图1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具有扩散器4,而图14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F不具有扩散器。图14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F也是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
以上参照图1~14对本发明申请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的实施形态进行种种说明。还有,在上面所述中,圆锥型扬声器单元以电动式扬声器单元表示,但是圆锥型扬声器单元并不限于电动式,也可以是其他驱动方式的扬声器单元。又,在上面所述中,圆锥型扬声器单元其振动板具有边缘部,但是也可以是无缘型。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的说明中,采用顶棚埋入型的扬声器系统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于例如盒式扬声器系统等其他形式的扬声器系统。
第2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申请的第2实施形态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5~20对使用本发明申请的一实施形态的盖安装结构的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还有,在下面所述中将为在扬声器系统主体上嵌合盖而使盖旋转时的方向作为圆周方向上的“前面”的方向进行说明。而且,将旋转方向前方的一端作为前端,其相反一端作为基端进行说明。又,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是在作为平面部的顶棚面上向下安装的,因此将下方称为前方,上方称为后方进行说明。
图15是安装于顶棚壁30上的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100的纵剖面图。该顶棚壁30的顶棚面(表面)30b是平面部。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100具有扬声器系统主体(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1和能够透过声音的盖40。
在顶棚壁30上形成圆形的开口(安装孔)30a,在该开口30a上嵌入扬声器系统主体1。扬声器系统主体1主要由扬声器单元(圆锥型扬声器单元)2和安装构件(节流构件)10A构成。在安装构件10A的中央部形成圆孔(中央孔)11,安装于安装构件10A的背面侧的扬声器单元2的振动板7从该圆孔11露出。将在背面侧上搭载扬声器单元2的状态的安装构件10A固定于顶棚壁30,以此与直接安装的状态将扬声器系统主体1固定于顶棚面30b。盖40覆盖着扬声器单元2的振动板7的前表面安装于安装构件10A。
还有,符号4表示扩散器。
图16是从背面侧看扬声器系统主体1的立体图。图17是扬声器系统主体1的背面图。安装构件10A的周边部的形状大致为圆形。在安装构件10A的周边部,等角度间隔地在4处形成主体侧嵌合部120,使其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包含主体侧嵌合部120,安装构件10A利用合成树脂整体成型制成。
主体侧嵌合部120为向圆周方向延伸的大致为长方形的板状构件。主体侧嵌合部120具有水平部121、第1突出部123、以及第2突出部127。
在主体嵌合部120的圆周方向的中央,形成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部121。水平部121的后向面(上表面)122为水平面。
在水平部121的圆周方向基端侧,与水平部121连接,形成比后向面122更向后方(上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123。第1突出部123以顶部124为界向圆周方向两侧往斜前方(斜下方)倾斜。具有两个倾斜面125、126。
在水平部121的圆周方向前端侧上,与水平部121连接,形成比后向面122更向后方(上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127。第2突出部127具有从水平部121的前端向圆周方向前方往斜后方(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面128。
扬声器主体1的比第2突出部127更向圆周方向前方的位置上,与第2突出部127保持规定的间隔形成冲突面129。该冲突面129是大致垂直的面,向着第2突出部127一方。
图18是从背面侧观察盖40的立体图,图19是盖40的背面图,图20是图18的XX-XX线的向视剖面图。
盖40具有框体41和网状构件45。盖40的周边部与框体41构成,框体41大致为圆环状。因此盖40的周边部大致形成圆形。网状构件45从该框体41向前方(下方)突出地固定于框体41。
框体41上,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地以相等的角度间隔,在4处形成盖侧嵌合部50。包括盖侧嵌合部50,框体41利用合成树脂整体成型制成。
盖侧嵌合部50在盖40上形成于与主体侧嵌合部120对应的位置上。扬声器系统主体1的主体侧嵌合部120的半径方向位置与盖40上的盖侧嵌合部50的半径方向位置大致相等。盖侧嵌合部50是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大致为长方形的板状。盖侧嵌合部50具有水平部51和第3突出部53。
盖侧嵌合部50的水平部51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其前向面(下表面)52是水平面(参照图20)。水平部51的圆周方向前端上,与水平部51相连形成比前向面52更向前方(下方)突出的第3突出部53。
下面参照图21~图24说明在固定于顶棚壁30的状态的扬声器系统主体1上安装盖40的步骤。
图21是固定于顶棚壁30上的扬声器系统主体1和要安装于其上的盖40的侧面图。在将盖40安装于扬声器主体1上时,首先使主体侧嵌合部120的第1突出部123与盖侧嵌合部50的第3突出部53相互靠近,将盖40嵌合于扬声器系统主体1。
图22是如上所述(使第1突出部123与第3突出部53靠近地)将扬声器系统主体1和盖40嵌合的状态下,从背面观察两者(主体侧嵌合部120和盖侧嵌合部50)及其近旁时的立体图。还有,在该图中,顶棚壁30省略。从这样的状态(图22的状态)出发,使盖40向圆周方向前方旋转,以此将两嵌合部嵌合。
图23是利用(a)~(d)分阶段表示主体侧嵌合部120和盖侧嵌合部50相互嵌合的进行状态立体图,图24是利用(a)~(d)分阶段表示主体侧嵌合部120和盖侧嵌合部50相互嵌合的进行状态侧面图。
图23(a)、图24(a)是嵌合开始时的状态,是第3突出部53到达第1突出部123的倾斜面125时的状态。第3突出部53被引向倾斜面125,顺利地被引向顶部124。在主体侧嵌合部120上,由支持部130支持着水平部121。但是,支持部130不延伸到第1突出部123,因此第1突出部123能够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有几分挠曲。从而第3突出部53在越过第1突出部123时,第1突出部123向前方(下方)挠曲。借助于此,第3突出部53容易越过第1突出部123。
图23(b)、图24(b)是第3突出部53越过第1突出部123达到水平部121的状态。
图23(c)、图24(c)是第3突出部53达到第2突出部127的倾斜面128时的状态。第3突出部53被引向倾斜面128,顺利地被引向第3突出部127的前端。在主体侧嵌合部120上,支持水平部121的支持部130不延伸到第2突出部127,因此第2突出部127可以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有几分挠曲。从而第3突出部53要越过第2突出部127时,第2突出部127向前方(下方)挠曲。借助于此,第3突出部53容易越过第2突出部127。
图23(d)、图24(d)是第3突出部53越过第2突出部127时的状态。使盖侧嵌合部50的整体跨在主体侧嵌合部120上,并且使盖侧嵌合部50的水平部51的前向面位于比主体侧嵌合部120的水平部121的后向面122更向后方(上方)的位置。盖侧嵌合部50即使想要更多地向圆周方向前方移动,也由于与冲突面129冲突,不能够更多向前方移动。在这样的状态下,第3突出部53与第2突出部127形成相互啮合的状态,只要不对盖40施加某一程度大小的旋转力,就不能够解除两者的啮合状态。也就是说,只要不施加某一程度大小的旋转力,第3突出部53就不能够反向越过第2突出部127。因此,盖40在扬声器系统主体1上安装的状态是稳定的状态。
图23(d)、图24(d)的状态是本来的嵌合状态完成时的状态。但是,也可以暂时认为主体侧嵌合部120与盖侧嵌合部50的嵌合状态没有达到图23(d)、图24(d)那样的完成状态,而放置于图23(b)、图24(b)那样的状态。
也就是说,操作者要将盖40安装于扬声器系统主体1时,特别是盖40的后端(上端)与顶棚面30b接触的情况下,要从图23(a)、图24(a)的状态向图23(b)、图24(b)的状态转移,也需要对盖40施加某一程度大小的旋转力,因为即使是在图23(b)、图24(b)的状态下,也有盖40不松动的情况。也就是说,尽管两嵌合部(主体侧嵌合部120和盖侧嵌合部50)为图23(b)、图24(b)那样的状态,操作者也有可能误认为嵌合已经完成,在该状态(图23(b)、图24(b)的状态)下结束操作。
但是,即使就在这样的状态(图23(b)、图24(b)的状态)下放置着,盖40从扬声器系统主体1脱落也必须是第3突出部53越过第1突出部123返回。因此,必须对盖40施加某一程度大小的旋转力,但是只要是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100的通常使用状态下,不可能有那样大的旋转力施加于盖40。即使是扬声器单元2受到驱动,扬声器系统1和盖40处于振动状态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施加能够使第3突出部53越过第1突出部123那么大的旋转力。因此,在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100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盖40不会从扬声器系统主体1脱落。因此,图23(b)、图24(b)的状态也可以认为是主体侧嵌合部120与盖侧嵌合部50嵌合完成的状态。
上面参照图15~图24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下面对其他形态进行说明。
图25是从背面侧观察扬声器系统主体1B和盖40B的立体图。
在扬声器系统主体1B的安装构件10G上形成主体侧嵌合部50B,在盖40B的框体41B上形成盖侧嵌合部120B。
盖侧嵌合部120B具有水平部121B,在其两端具有第1突出部123B和第2突出部127B。水平部121B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其前向面(下表面)为水平面。第1突出部123B和第2突出部127B都比水平部121B的前向面更向前方(下方)突出。
主体侧嵌合部50B具有水平部51B,其一端上具有第3突出部53B。水平部51B的后向面(上表面)是水平面。第3突出部53B比水平部51B的后向面更向后方(上方)突出。
将图25和图16、图18相比可以了解到,图25的盖侧嵌合部120B的结构与图16的主体嵌合部120的结构相同,图25的主体侧嵌合部50B的结构与图18的盖侧嵌合部50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如果将图16的主体侧嵌合部120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圆周方向反转的构件设置在盖上,就成为图25的盖侧嵌合部120B的结构,如果将图18的盖侧嵌合部50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圆周方向反转的构件设置在扬声器系统主体上,就成为图25的主体侧嵌合部50B的结构。
如果把图25所示的盖40B从前方(下方)嵌入扬声器系统主体1B并使其转动,则盖侧嵌合部120B跨在主体侧嵌合部50B上。然后,在第1突出部123B和第2突出部127B越过第3突出部53B的状态下,完成本来的嵌合状态。
但是,即使是在第1突出部123B越过第3突出部53B,而且第2突出部127B不越过第3突出部53B的状态下放置,在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盖40B也不会从扬声器系统1B脱落。因为要使其脱落,必须对盖40B施加能够使第1突出部123B越过第3突出部53B返回的大的旋转力,但是在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盖40B不会被施加那样的旋转力。
还有,在图25中,符号129B所示的面是在嵌合完成状态下第3突出部53B与其冲突的冲突面。
以上参照图15~图25对本发明申请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的各种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公开了在扬声器单元主体上设置了完全相同结构的主体侧嵌合部,盖上也设置了完全相同结构的盖侧嵌合部的例子。但是这些结构不一定要相同。例如也可以在扬声器单元主体上设置多个主体侧嵌合部,其中的一部分采用图16那样的主体侧嵌合部120,其余的则采用图25那样的主体侧嵌合部50B。这时,盖上也可以设置图18那样的盖侧嵌合部50和图25那样的盖侧嵌合部120B。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扬声器单元主体和盖上全部采用本申请的盖安装结构的嵌合部,但是也可以多个嵌合部中的一部分采用本申请的盖安装结构,其余的部分则采用已有的盖安装结构的嵌合部(图27所示那样的嵌合部)。
还有,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例示了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上具有可挠性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第3突出部具有这样的可挠性。又可以使第1突出部、第2突出部、第3突出部都不具有可挠性。
还有,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采用本申请的盖安装结构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例示了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但是,本发明申请能够适用的器具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适用于顶棚直接安装型的荧光灯器具,对于环状荧光灯的安装器具主体,也可以使透光盖不容易脱落的安装结构使用。还有,不限于使用于在顶棚面上安装,也可以使用于在侧壁面、大型设备器械的侧面、面板等上直接安装的器具。
以上,对本发明申请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以及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的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
从上面说明中,本行业的技术人员能够明白本发明的诸多改良和其他实施形态。从而,上述说明应该只作为例示解释,其目的在于对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例示执行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其构造以及/或功能的详细情况进行实质性的变更。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能够进一步扩展方向性,因此在扬声器系统的领域是有益的。
又,在本发明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中,对比在器具主体上安装的盖即使在没有达到本来的嵌合完成状态就放置着的情况下,盖也不容易从器具主体上脱落,因此在平面部上直接安装器具的领域是有益的。

Claims (5)

1.一种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平面部直接安装的器具主体、以及覆盖着该器具主体前表面地安装于该器具主体上的盖,
在该器具主体的为圆形的周边部设置主体侧嵌合部,
在该盖的与该主体侧嵌合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盖侧嵌合部,
该主体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存在的后向面、在该后向面延伸存在的圆周方向的基端侧形成的比该后向面更向后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以及在该后向面延伸存在的圆周方向的前端侧形成的比该后向面更向后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
该盖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存在的前向面、以及在该前向面延伸存在的圆周方向的前端侧形成的比该前向面更向前方突出的第3突出部,
在安装该盖,使其从前面覆盖该器具主体时,在该器具主体上设置该主体侧嵌合部,使该盖侧嵌合部的前向面能够位于比该主体侧嵌合部的后向面更后方,而且该盖侧嵌合部设置于该盖上。
2.一种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平面部直接安装的器具主体、以及覆盖着该器具主体前表面地安装于该器具主体上的盖,
在该器具主体的为圆形的周边部设置主体侧嵌合部,
在该盖的与该主体侧嵌合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盖侧嵌合部,
该盖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存在的前向面、在该前向面延伸存在的圆周方向的前端侧形成的比该前向面更向前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以及在该前向面延伸存在的圆周方向的基端侧形成的比该前向面更向前方突出的第2突出部,
该主体侧嵌合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存在的后向面、以及在该后向面延伸的圆周方向的基端侧形成的比该后向面更向后方突出的第3突出部,
在安装该盖,使其从前面覆盖该器具主体时,在该器具主体上设置该主体侧嵌合部,使该盖侧嵌合部的前向面位于该主体侧嵌合部的后向面更后方,而且该盖侧嵌合部设置于该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该主体侧嵌合部设置于该器具主体,多个盖侧嵌合部设置于该盖上,该多个主体侧嵌合部与该多个盖侧嵌合部设置于相互对应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1突出部、该第2突出部、以及该第3突出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向前后方向挠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是顶棚埋入型扬声器系统,该器具主体具有扬声器单元,该盖是能够透过声音的盖。
CN2010101455646A 2002-11-20 2003-11-20 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101820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7104/2002 2002-11-20
JP2002337104A JP3818957B2 (ja) 2002-11-20 2002-11-20 平面部直付器具のカバー取付構造
JP356719/2002 2002-12-09
JP2002356719A JP3818959B2 (ja) 2002-12-09 2002-12-09 広指向性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380103422.1A Division CN1711798B (zh) 2002-11-20 2003-11-20 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及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0560A CN101820560A (zh) 2010-09-01
CN101820560B true CN101820560B (zh) 2011-08-24

Family

ID=32328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5564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820560B (zh) 2002-11-20 2003-11-20 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324656B2 (zh)
CN (1) CN101820560B (zh)
AU (1) AU2003284587A1 (zh)
WO (1) WO20040474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25583A1 (en) * 2005-08-01 2007-02-01 Weil Robert P Sound dispersion speaker grill
JP4839890B2 (ja) * 2006-02-28 2011-12-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広指向性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CN101072451A (zh) * 2006-05-12 2007-11-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箱面罩
US20090028372A1 (en) * 2007-07-23 2009-01-29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Light fixture with sound capability
US8130994B2 (en) * 2008-06-17 2012-03-06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Waveguide
EP3288284A1 (en) 2008-08-14 2018-02-28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Phase plug and acoustic lens for direct radiating loudspeaker
US8290195B2 (en) * 2010-03-31 2012-10-16 Bose Corporation Acoustic radiation pattern adjusting
US9071899B2 (en) * 2013-07-08 2015-06-30 Mitek Corp., Inc. Narrow ceiling panel speaker systems
USD767541S1 (en) * 2014-04-23 2016-09-27 Martin Audio Limited Loudspeaker
US20160112783A1 (en) * 2014-10-21 2016-04-21 Comhear, Inc. Speaker retainer
US9712911B2 (en) 2015-12-22 2017-07-18 Bose Corporation Conformable adaptors for diffraction slots in speakers
US9716942B2 (en) 2015-12-22 2017-07-25 Bose Corporation Mitigating effects of cavity resonance in speakers
US11051091B2 (en) * 2017-09-20 2021-06-29 Mitek Corp., Inc. Cleanroom small ceiling speaker system
US10157604B1 (en) 2018-01-02 2018-12-18 Plantronics, Inc. Sound mask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high-frequency spatial uniformity
JP2022118360A (ja) * 2021-02-02 2022-08-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の拡散器および拡散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6791A (en) * 1978-01-06 1980-04-08 Motorola, Inc. Speaker grill including stress regions
US4853966A (en) * 1987-10-29 1989-08-01 Skrzycki Gary E Speaker mounting system
JP2001216830A (ja) * 2000-01-31 2001-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84724A (en) * 1923-06-19 1932-10-25 Western Electric Co Sound box for phonic diaphragms
US3909530A (en) * 1974-01-07 1975-09-30 Federal Sign And Signal Corp Loudspeaker with shallow re-entrant grille-like horn
JPS5149022A (ja) * 1974-10-24 1976-04-27 Eiki Takano Supiikaakaradetaotoohanshakakusanshishikotokuseiokaizensurukigu
US3995125A (en) * 1975-06-30 1976-11-30 Wheelock Signals, Inc. Protective grille
JPH0459696U (zh) * 1990-09-28 1992-05-21
JP2742742B2 (ja) 1991-11-29 1998-04-22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立体駐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6791A (en) * 1978-01-06 1980-04-08 Motorola, Inc. Speaker grill including stress regions
US4853966A (en) * 1987-10-29 1989-08-01 Skrzycki Gary E Speaker mounting system
JP2001216830A (ja) * 2000-01-31 2001-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37900A1 (en) 2008-06-12
US7324656B2 (en) 2008-01-29
CN101820560A (zh) 2010-09-01
US7840024B2 (en) 2010-11-23
AU2003284587A1 (en) 2004-06-15
US20060159299A1 (en) 2006-07-20
WO2004047483A1 (ja) 2004-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0560B (zh) 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JP6553732B2 (ja) 無指向性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用の音響ディフレクタ
JP2024026449A (ja) アレイマイクシステム、及びアレイマイクシステムの組み立て方法
KR101987237B1 (ko) 라우드스피커
US5525767A (en) High-performance sound imaging system
MXPA01007630A (es) Radiador de sonido de panel plano y sistema de montaje.
EP2293597B1 (en) Multi-directional sound emission means and multi-directional sound emission system
CN101904180A (zh) 具有指向性调整板的扬声器装置
CN101427589A (zh) 扬声器装置
CN111711902B (zh) 微型麦克风防尘装置及mems麦克风
CN1711798B (zh) 宽方向性扬声器系统及平面部直接安装器具的盖安装结构
CN1826834B (zh) 扬声器音孔板
JP2012527811A (ja) コーンラウドスピーカ
US9654864B2 (en) Loudspeaker module
WO1996028949A1 (en) Loudspeaker
CN101375630A (zh) 声音再现
US2810447A (en) Rear seat speaker
US11937046B2 (en) Sound diffuser and diffusion method
JP2007506371A (ja) オーディオ・ラウドスピーカ・エンクロージャ
EP1833279B1 (en) Coupled body of speaker apparatus
JP3818959B2 (ja) 広指向性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CN208987110U (zh) 一种扬声器组合件及系统
US20060096803A1 (en) Loudspeaker having an outer edge
US11950034B2 (en) Loudspeaker enclosure
CN207543328U (zh) 一种书架式一主动一被动扬声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