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5172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5172A
CN101815172A CN200910224868A CN200910224868A CN101815172A CN 101815172 A CN101815172 A CN 101815172A CN 200910224868 A CN200910224868 A CN 200910224868A CN 200910224868 A CN200910224868 A CN 200910224868A CN 101815172 A CN101815172 A CN 101815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ject
camera
camera head
sight
variabl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4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5172B (zh
Inventor
齐藤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15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5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5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51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摄像装置。其课题是:不管照相机视线由摄影者判定还是以电子方式判定,都必须由摄影者自己进行释放操作,不能容易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而不错过快门时机。作为解决手段,如果在S102中判定为是摄影模式,则在S103中取入图像,在S104中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判定,对焦至判定为是被摄体面部的部分,控制曝光,在S105中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在S106中根据面部倾斜来判定表现出最大变化的发光模式。在S107中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如果判定为是照相机视线,则进入S122,自动进行释放操作并记录。如果不是照相机视线,则进入S121,向摄影者询问可否摄影,如果判断为虽不是照相机视线仍进行摄影时,在S122中根据摄影者的释放操作进行摄影并记录。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摄影功能的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以及带数字照相机的便携电话等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以及带数字照相机的便携电话等摄像装置已广泛普及,在除了以往核心用户之外的人群(例如女性、中老年人等)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喜欢上照片拍摄。
最近,相比于在未意识到摄像装置的状态下进行的摄影,更希望进行被摄体的视线朝向摄像装置的称之为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尤其是,博客(Weblog的简称)正在广泛地普及,通过博客,将个人的体验、日记等按时序比较频繁地记录的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而且,在博客上公开母亲拍摄的小孩儿等婴幼儿的照片、以及反映宠物热的称为爱猫家、爱狗家的人们拍摄的猫、狗等的照片。
如果被摄体为某个年龄段的人,则能够理解摄影者的意图而注视着摄像装置,因此可以不太困难地进行摄影者所希望的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但是,婴幼儿无法理解摄影者的意图,因此,出于专注于自己的游玩或对摄影本身不感兴趣等原因,很难进行将婴幼儿作为被摄体的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此外,对于猫、狗等宠物而言,由于它们对摄影本身不感兴趣等的原因,很难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
为了使婴幼儿、猫、狗等的视线朝向摄像装置,提出了如下方案:在朝向被摄体方向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动画片角色等的图像的方案(例如,日本特开2003-101842号公报),以及从内置于摄像装置的扬声器中发出“这儿这儿”等预定声音信号,或者在摄影镜头的周围环状地配置LED等发光部件并以规定间隔闪烁的方案(例如,日本特开2003-078792号公报)。
此外,还提出了这样的方案:通过移动老鼠模型、小动物的尾巴、螺旋旋转面板等,使婴幼儿、猫、狗等的兴趣朝向摄像装置方向(例如,日本特开2007-128011号公报)。
而且,还提出了对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分析,来判定被摄体的视线是否朝向摄像装置方向的摄像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011457号公报中,从根据图像数据检测出的被摄体的面部提取出鼻子和眼睛,对眼睛的视线方向、面部的朝向进行判定,从而判定被摄体的视线是否朝向摄像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18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0787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28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011457号公报
在摄像装置的背面设置有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单元,通常摄影者一边观察液晶显示器(显示单元)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确认构图来进行拍摄。但是,对于在朝向被摄体方向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动画片角色等图像的文献1的结构,摄影者必须窥视取景器来确认构图,在视野狭小的情况下勉强进行摄影,容易错过快门时机。
与此相对,对于通过声音、发光以及物体的移动将婴幼儿、猫、狗等的注意吸引到摄像装置的文献2、3,能够一边观察液晶显示器一边进行拍摄。
但是,在文献1~3中,都是由摄影者来判定是否成为照相机视线,这必然取决于摄影者的感觉和经验,无法既不错过快门时机又容易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
关于对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分析来判断被摄体的视线方向的引用文献4,自动判定是否成为照相机视线而不取决于摄影者的感觉和经验,因此能准确地进行判定,并能够一边观察液晶显示器一边进行拍摄。
但是,需要摄影者亲自做出吸引被摄体注意的动作,例如,摄影者招呼“看这边”等,或者使玩具(例如拨浪鼓)发出声音等,摄影时很费心。尤其是对于对摄影者的招呼没有任何反应的被摄体,无法发挥任何有效的效果,还需要玩具等小道具。
此外,虽说是通过电子方式来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但摄影者必须自己进行释放开关的摄影操作(释放操作),无法始终时机良好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可能会错过快门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时机良好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的摄像装置。
根据第一方面记载的本发明,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单元,其取得来自被摄体的图像;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其从该摄像装置朝被摄体方向按照规定模式产生变化信号,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其做出针对变化信号的反应;以及控制单元,其对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信号产生模式进行控制,根据来自摄像单元的图像信号来检测被摄体的面部朝向,对被摄体的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控制摄影操作。
根据第二方面记载的本发明,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单元,其取得来自被摄体的图像;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其从该摄像装置的多个位置朝被摄体方向按照规定模式产生变化信号,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其做出针对变化信号的反应;以及控制单元,其对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信号产生模式进行控制,根据来自摄像单元的图像信号来检测被摄体的面部朝向,判定面部是否朝向该摄像装置的方向,当判定为面部朝向该摄像装置的方向时,根据左右黑眼珠的中心位置相对于被摄体鼻梁线的偏离来对被摄体的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控制摄影操作。
根据第三方面记载的本发明,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如果照相机视线处于规定范围内,则判定为是照相机视线而自动地进行摄影操作。
根据第四方面记载的本发明,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具有设置在该摄像装置的前面的显示器,在显示器的画面上产生变化的光信号。
根据第五方面记载的本发明,变化信号产生单元从该摄像装置的前面的多个位置产生变化信号。
根据第六方面记载的本发明,摄像装置具有: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其产生多个不同的变化信号,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其做出针对变化信号的反应;以及控制单元,其检测多个信号变化中最有效地吸引被摄体注意的信号变化,控制变化信号产生单元以反复产生最有效地吸引注意的信号变化。
根据第七方面记载的本发明,控制单元根据与变化信号对应的被摄体眼睛的动作,来判断吸引被摄体注意的效果。
在第一方面记载的本发明中,通过产生变化信号来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不需要摄影者自己进行吸引被摄体注意的动作,根据反应于变化信号的面部倾斜,在照相机单元的控制下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能够准确地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而且,由控制单元来控制摄影操作,因此,在判定为是照相机视线时进行摄影操作,由此能够时机良好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不会错过快门时机。
在第二方面记载的本发明中,通过产生变化信号来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不需要摄影者自己进行吸引被摄体注意的动作,检测反应于变化信号的面部倾斜,基于面部倾斜根据黑眼珠的中心位置的偏离,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能够准确地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而且,由控制单元来控制摄影操作,因此,在判定为是照相机视线时进行摄影操作,由此能够时机良好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不会错过快门时机。
在第三方面记载的本发明中,如果处于规定范围这一允许范围内,则判定为是照相机视线而自动地进行摄影操作,因此,能够时机良好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不会错过快门时机。
在第四方面记载的本发明中,控制单元控制在显示器的画面上产生变化的光信号的发光模式,根据多种发光模式来产生光信号,因此能够强烈地吸引被摄体的注意。
在第五方面记载的本发明中,从多个位置发生变化信号,由控制单元控制该变化信号的产生模式,根据多种发光模式来产生光信号。
在第六方面记载的本发明中,通过产生变化信号来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不需要摄影者自己进行吸引被摄体注意的动作,产生多个不同的变化信号,检测最有效地吸引注意的信号变化,并重复产生该信号变化,因此,能够可靠地使被摄体朝向摄影者的方向,且不会错过快门时机。
在第七方面记载的本发明中,根据反应于变化信号的被摄体眼睛的动作,来对吸引被摄体注意的效果进行判定,能够在被摄体朝向摄影者的方向的时机进行拍摄,不会错过快门时机。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具体化为数字照相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框图。
图2示出被摄体是婴儿时的摄影的一个场景。
图3(A)示出从前面观察数字照相机的概略立体图,(B)、(C)分别示出从上面观察数字照相机的示意图。
图4(A)、(B)分别示出在被摄体(婴儿)的面部未朝向摄影者(摄像装置)方向的状态下的概略图和分析图。
图5(A)、(B)分别示出在被摄体(婴儿)的面部朝向摄影者(摄像装置)方向的状态下的概略图和分析图。    
图6(A)、(B)分别示出判定被摄体(婴儿)的视线的示意图。
图7示出被摄体(婴儿)的面部朝向摄影者(摄像装置)方向、眼睛也注视着摄影者(摄像装置)的照相机视线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的摄影控制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9示出最佳视线条件(图8的S106)的子程序。
图10示出最佳视线(图8的S107)的子程序。
图11(A)、(B)分别示出具体化为数字照相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实施例2)的概略立体图。
图12示出实施例2的摄影控制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13示出具体化为将声音信号而不是光信号作为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数字照相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实施例3)的概略立体图。
图14示出具体化为数字照相机的本发明实施例4的概略立体图。
图15(A)~(C)示出将数字照相机背面的液晶显示器设为触摸面板的变形例,(A)、(B)示出数字照相机的后视图,(C)示出概略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数字照相机(摄像装置)
12摄像单元
12a摄影镜头
14中央控制电路(控制单元)
14a~14d面部检测部、视线检测部、条件设定部、摄影控制部
16液晶显示器(显示单元)
18存储器(记录单元)
20时钟(计时单元)
22通信单元
24操作判定单元
26变化信号产生单元
26-1~26-9 LED(变化信号产生单元)
26′显示器(变化信号产生单元)
26″扬声器(变化信号产生单元)
28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单元,其取得来自被摄体的图像;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其从该摄像装置朝被摄体方向按照规定模式产生变化信号,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其做出针对变化信号的反应;以及控制单元,其对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信号产生模式进行控制,根据来自摄像单元的图像信号来检测被摄体的面部方向,对被摄体的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控制摄影操作。
【实施例1】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实施例1)。图1示出具体化为数字照相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框图。
如图1所示,数字照相机(摄像装置)10构成为具有:摄像单元12;控制单元(中央控制电路)14;显示单元16;记录单元(存储器)18;计时单元(时钟)20;通信单元22;操作判定单元24;变化信号产生单元26;以及开关组28等。
摄像单元12由摄影镜头12a(参照图2(A))和CCD、CMOS传感器等摄像元件等构成,来自被摄体的像经由摄影镜头在摄像元件上成像,经过光电转换后输出到中央控制电路14。然后,在中央控制电路14中,实施颜色及色调的校正和压缩处理等必要的图像处理,例如,如果是静态图像则转换成JPEG格式的图像文件,如果是动态图像则转换为H.264格式等的图像文件,存储到闪存等记录单元(存储器)18中。计时单元(时钟)20对摄影日期时间进行计时,将其日期时间信息与摄影图像一起记录到存储器18中,由此,顺序良好地对摄影图像进行记录,检索也变得容易。
为了在摄影之前确认摄影的构图及时机,在显示单元16上显示来自摄像单元12的图像信号,作为实时取景图像(预览动态图像)。此外,在显示单元16上,不仅显示摄影前的实时取景图像,还可以显示由中央控制电路14为了再现而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存储器18内的图像信号。显示单元16由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形成,设置在数字照相机10的背面。
对来自摄像单元12的摄影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中央控制电路(控制单元)14例如由CPU或MPU等构成,具有面部检测部14a、视线检测部14b、条件设定部14c以及摄影控制部14d,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并且,检测开关组28的操作并按照规定的控制程序来控制结构部件。
对于在摄像元件上成像并经过光电转换而输出到中央控制电路14的被摄体像,在中央控制电路中实施颜色及色调的校正、压缩处理等必要的图像处理。面部检测部14a对实施了颜色校正及图像处理等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在被摄体中是否存在具有面部的人物或宠物等(以下,适当称作“人物等”),如果存在人物等,则判定面部的朝向和长度等,视线检测部14b根据由面部检测部14a判定出的面部朝向及长度等来检测被摄体的视线。
在条件设定部14c中,设定了根据由视线检测部14b判定出的面部朝向及长度等,来判定当面部朝向及长度等处于哪种状态时被摄体的眼睛朝向摄像装置方向,即,被摄体的视线是否是照相机视线的条件。然后,摄影控制部14d判定由视线检测部14b检测出的视线是否满足条件设定部14c的条件,并且根据规定的控制程序来控制结构部件。
通信单元22由USB端子或无线收发部等构成,经由该通信单元将记录在存储器18中的摄影图像数据输出到电视机等外部显示单元或其它摄像装置等,并且,经由该通信单元输入记录在其它摄像装置中的摄像图像数据。
操作判定单元24检测摄影者的操作,例如,设定为可摄影状态的电源开关的操作、释放开关的操作、摄影/再现模式选择等,并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中央控制电路14,在中央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执行与开关操作对应的处理。
变化信号产生单元26产生用于使被摄体的眼睛朝向摄像装置方向的变化信号,例如,响应于释放开关的第一次释放而向被摄体产生光信号、声音信号等变化信号。时钟(计时单元)20具有计时功能,利用时钟对变化信号产生单元26产生变化信号的时间进行计时,由中央控制电路14控制变化信号的产生。可以设置用于变化信号产生单元26的开关,当该开关接通时,按照规定时间产生变化信号。
开关组28由电源开关、释放开关、菜单键、确定键(OK键)以及模式键等构成,当操作了开关时,由操作判定单元24检测该开关操作,在中央控制电路14的控制下执行与开关操作对应的处理。
对于在照相机视线下以静态图像方式拍摄并被记录到存储器18中的图像,在中央控制电路14中进行再现处理而显示在数字照相机背面的液晶显示器(显示单元)16上,来立即确认所拍摄的结果。并且,可以通过经由通信单元22使数字照相机10与电视机等外部显示单元相连,来对摄影图像进行再现和显示。
图2是示出被摄体是婴儿时的摄影的一个场景,被摄体(婴儿)意识不到摆好数字照相机10的摄影者(母亲)的存在而行动,面部未朝向摄影者(即摄像装置)的方向,眼睛也没有朝向摄影者。
图3(A)是示出数字照相机的从前方观察的概略立体图,(B)、(C)分别示出从上方观察数字照相机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变化信号产生单元26是配置在数字照相机10的前面的发光部件,例如,水平并列配置的9个LED(发光二极管)。
作为发光部件的一连串LED(变化信号产生单元)26构成为产生变化的信号(光信号),以吸引被摄体(婴儿)的注意,使其面部及眼睛朝向摄影者(母亲)的方向。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来产生变化的光信号,即:首先从摄影者观察位于左端的LED 26-1点亮,然后该LED熄灭,同时右侧相邻的LED 26-2点亮,从左端向右端LED依次点亮、熄灭,改变所点亮的LED。当到达右端使右端的LED 26-9点亮后,可以熄灭该LED 26-9,返回到左端,向右反复LED 26-1~LED 26-9的点亮、熄灭,反过来,也可以从右向左依次点亮、熄灭LED 26-8~LED 26-1。
上述情况只是一例,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各种由LED 26产生的变化信号,例如,在上述例子中是反复进行点亮、熄灭,不过,也可以从左端至右端以不熄灭的方式逐一点亮LED 26-1~LED 26-9,在到达右端后朝向左端、或者返回到左端进行逐一熄灭。此外,也可以不是逐一点亮,而是每次点亮2个LED。
而且,还可以使用发光色不同的LED。例如,可以按照红、蓝、黄、红、蓝、黄、红、蓝、黄的方式,将9个LED 26-1~LED 26-9设为3种颜色的3个组合,按照红色LED 26-1、LED 26-4、LED 26-7组、蓝色LED 26-2、LED 26-5、LED 26-8组、黄色LED 26-3、LED 26-6、LED 26-9组的每一组,进行点亮(熄灭)。
总之,都是在中央控制电路4中预先记录多个信号发生模式,并根据各个信号发生模式使LED 26发光,向被摄体发出变化的发光信号。
例如,使一连串LED 26(26-1~26~9)按照规定的信号模式以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扫过的方式点亮,由此,被摄体(婴儿)注意到此而将面部朝向摄影者方向,例如,如果注视左端的LED 26-1,则如图3(B)所示,他的眼睛偏向左,如果注视右端的LED 26-9,则如图3(C)所示,他的眼睛偏向右。但是,数字照相机10不那么大,而且与其大小相比,母亲(摄影者)与婴儿(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更大,因此,如果被摄体看着LED 26中的任一个(如果婴儿的视线在LED上),则其眼睛的偏向十分小,可以认为是照相机视线。
此外,即使婴儿并未看着数字照相机的变化信号产生单元(LED)26而是看着母亲(准确地说是母亲的面部),由于母亲位于数字照相机10即LED附近,因此婴儿眼睛的偏向十分小,看着母亲的婴儿的视线也可以认为是照相机视线。
总之,无需过于严格地考虑是否是照相机视线,只要将规定范围看作允许范围来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即可。
参照图4、图5,对中央控制电路的面部检测部的被摄体面部检测进行描述。图4(A)、(B)分别示出在婴儿(被摄体)的面部未朝向数字照相机10的方向即摄影者(母亲)方向的状态下的概略图及分析图,图5(A)、(B)分别示出在朝向摄影者方向的状态下的概略图及分析图。
如图4(A)所示,假定婴儿(被摄体)的面部未朝向母亲的方向而有所倾斜,在倾斜面上考察通过倾斜面部的上下方向(Y方向)和左右方向(X方向)的中心O的Y轴、Z轴。如图4(B)所示,Y轴相对于通过中心O的垂线V偏离了θ,鼻梁线Y1(与Y轴平行的沿着鼻梁的线)相对于Y轴在X方向上偏离了ΔX。与面部倾斜无关,X轴相对于面部长度F位于F/2的位置处,眼睛的位置在面部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偏离了ΔY。
与此相对,如图5(A)所示,如果婴儿的面部未倾斜而是正视着母亲的严格的照相机视线,则如图5(B)所示,通过面部中心O的垂线V及鼻梁线Y1与Y轴一致,不存在鼻梁线Y1相对于Y轴的偏离(ΔX=0)。但是,眼睛位置依旧相对于X轴偏离了ΔY。
与图4(B)、图5(B)进行对比可知,如果婴儿的面部朝向母亲(的方向),则鼻梁线Y1相对于Y轴的偏离ΔX以及垂线V的倾角θ变为0,可以根据鼻梁线Y1的偏离ΔX以及垂线V的倾角θ来判定婴儿的面部朝向。但是,鼻梁线Y1的偏离ΔX取决于被摄体相对于母亲的距离,因此,通过除以同样取决于婴儿距离的婴儿面部的长度F来消除距离的依赖性,进行归一化,根据ΔX/F和垂线V的倾角θ来判定婴儿的面部朝向。
如果ΔX/F(鼻梁线Y1的偏离/面部长度)和垂线V的倾角θ为0,则婴儿的面部朝向母亲。但是允许某种程度的偏差,如果ΔX/F、θ处于规定范围(允许范围)内,则当作是婴儿面部朝向母亲方向。
面部检测部14a检测面部轮廓(面部的大小、位置),根据面部轮廓来检测鼻梁线Y1相对于Y轴的偏离以及垂线V的倾角θ。然后,由摄影控制部14d来判定检测出的值是否满足在条件设定部14c中设定的条件(允许某种程度偏离的条件;考虑了允许范围的条件),判定婴儿(被摄体)的面部是否正朝向母亲的方向(摄影者方向)。
图6(A)、(B)分别示出对被摄体(婴儿)的视线进行判定的示意图。
考虑未发生面部倾斜时通过面部的上下方向(Y方向)、左右方向(X方向)的中心O的Y轴、X轴,Y轴与鼻梁线Y1和垂线V一致,为面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检测左右眼的黑眼珠的中心位置相对于鼻梁线Y1(也是Y轴、垂线V)的偏离ΔX′,如果该黑眼珠中心位置的偏离ΔX′为0,则表示被摄体正注视着摄影者(摄像装置),为照相机视线。黑眼珠中心位置的偏离ΔX′由视线检测部14b检测,如图6(A)所示(从被摄体看),如果眼睛偏向右则偏离ΔX′为负值,如图6B所示,如果偏向左则偏离ΔX′为正值,因此以绝对值为基准。
由于黑眼珠中心位置的偏离ΔX′也取决于距离,因此通过除以面部长度F来进行归一化。即,计算(|ΔX′|/F),摄影控制部14d判定由视线检测部14b检测出的(|ΔX′|/F)的值是否满足条件设定部14c中的条件,判定是否为照相机视线。
图7是示出婴儿(被摄体)的面部朝向母亲(摄影者)方向、眼睛也注视着母亲的照相机视线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例示了被摄体的面部未发生倾斜(θ=0)、黑眼珠的中心位置也未发生偏离(ΔX′=0)的理想的照相机视线,可以称作完全照相机视线。虽然希望进行这种完全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但是,很难得到这种完全照相机视线,并且,总是以完全照相机视线进行摄影会欠缺趣味,因此可以考虑某种程度的允许范围来进行照相机视线的判定。
图8示出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的摄影控制的流程图的一例。此外,图9、图10分别示出最佳视线条件(S106)、最佳视线(S107)的子程序。
首先,在图8中,在S101中判定电源开关的操作状态,如果电源开关未被操作(如果关闭)则结束,如果电源开关接通,则进入S102,对摄影模式进行判定,如果不是摄影模式,则分支到S111。
在S111中判定再现模式,如果不是再现模式则返回S101,如果是再现模式,则在S112中选择记录在存储器18中的摄影图像,并将其显示(再现)在显示单元16、例如液晶显示器上。在S113中判定再现是否结束,如果继续进行再现,则返回S112进行下一图像的再现,如果是结束再现,则返回S101。
如果在S102中判定为摄影模式,则在S103中使图像在摄像单元12的摄像元件上成像而读入。然后,当对释放开关进行第一释放时,在S104中判定被摄体的图像,对焦到判定为被摄体面部的部分而控制曝光,在S105中在液晶显示器16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在S106中,判定在条件设定部14c中设定的条件(最佳视线条件),进入图9的子程序。在图9中,首先在S201中,使作为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一连串LED 26-1~26-9按照规定的发光模式点亮(发光),产生变化信号,引起被摄体的注意。例如,响应于释放开关的第一释放,开启变化信号产生单元26,产生变化信号。
然后,在S202中检测被摄体对变化信号的反应(变化)。即,由面部检测部14a检测面部朝向的检测要素,即:(1)X轴方向上鼻梁线Y1的偏离ΔX;(2)面部长度方向(Y轴)上眼睛的偏离ΔY;(3)面部倾角(Y轴相对于通过中心O的垂线V的偏离)θ;(4)面部长度F。
LED 26-1~26-9按照规定的发光模式点亮(发光)(S203),直到经过了规定时间。关于点亮LED而检测ΔX等的时间,例如,如果设1个LED点亮1秒,则在使9个LED发光的发光模式下为9秒。然后,当经过了规定时间(9秒)时,检测被摄体对其它发光模式做出的反应。即,在S204中,判定是否存在其它发光模式,在S205中,按照其它发光模式使变化信号产生单元(LED 26-1~26-9)点亮,引起被摄体的注意,并返回S202,检测被摄体对于不同发光模式做出的反应。针对记录在中央控制电路14中的所有发光模式,使LED发光并检测每次被摄体的反应。
在检测到被摄体对所有发光模式的反应后,在S206中判定表示最大变化(反应)的发光模式,结束子程序。
从图9的最佳视线条件的子程序返回图8而进入S107,在S107中,判断最佳视线,即照相机视线。对图10的最佳视线的子程序进行描述,在S221中,在通过图9的S206被判定为被摄体反应(变化)最大的发光模式下,使LED 26-1~26-9发光,当在S222中确认到点亮了规定时间(例如9秒)时,在S223中,检测左右眼睛的黑眼珠中心位置相对于鼻梁线Y1的偏离ΔX′(参照图6)。如果ΔX′处于规定范围内,则判定为是照相机视线而在S107中分支到“是”。如果ΔX′未处于规定范围内,则从对于规定发光模式的反应切换为对于特定LED发光的反应。通常特定LED设为中央LED 26-5,在S224中,中央LED 26-5发光。
通常LED 26的数量设为奇数,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为9个。但是如果是偶数(例如8个),则中央附近的LED(从左右任一端起第4或第5个LED)发光。
在S225中,中央LED 26-5按照预定时间(例如1秒的间隔)发光(闪烁),在S226中,检测针对该发光的黑眼珠中心位置的偏离ΔX′,判定是否处于规定范围内。如果ΔX′处于规定范围内,则判定为照相机视线,在图8的S107中分支到“是”,如果未处于规定范围内,则判定为被摄体对LED的发光没有作出反应(不是照相机视线),在S107中分支到“否”。
从图10的最佳视线的子程序返回图8,如果判定为照相机视线,则从S107进入S122,自动执行释放开关的第二释放(自动关闭快门),在S123中,将液晶显示器(显示单元)16上的实时取景图像与摄影日期时间等图像数据一起记录到存储器(记录单元)18中。当自动摄影结束时,返回S101。
当判定为不是照相机视线时,从S107进入S121,在S121中询问是否进行非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当判定为虽不是照相机视线但摄影者仍要进行摄影时,在S122中摄影者执行快门开关的第二释放来进行拍摄,将液晶显示器16上的实时取景图像与摄影日期时间等图像数据一起记录到存储器18中。
这样,根据本发明,通过产生变化信号来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不需要摄影者自己进行吸引被摄体注意的动作,对反应于变化信号的面部倾斜进行检测,并基于面部的倾斜,根据黑眼珠中心位置的偏离,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能够准确地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而且,由控制单元来控制释放开关的操作,因此,可以通过在判定为照相机视线时操作释放开关,来时机良好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不会错过快门时机。
此外,可以在观看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单元的同时进行摄影,而不需要一边看着取景器一边确认构图。
由于考虑了允许范围来进行被摄体的面部倾斜(面部角度)的检测以及照相机视线的判定,因此能够时机良好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不会错过快门时机。
而且,不限于照相机视线下的自动摄影,如果被摄体未对变化信号作出反应,则可以根据摄影者的判断进行摄影,可以进行不局限于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
可以根据反应于变化信号的面部倾斜来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而不根据黑眼珠中心位置的偏离来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在该情况下,虽然照相机视线的判定精度下降,但不会错过快门时机,能够轻松地时机良好地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
如果构成为在数字照相机10的前面设置多个LED等并从多个位置产生变化信号,则能够由控制单元来控制其变化信号的产生模式,在多种发光模式下产生光信号,能够利用各种发光模式来强烈吸引被摄体的注意。
图11(A)、(B)分别示出具体化为数字照相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实施例2)的概略立体图。上述实施例(实施例1)与该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结构,实施例1、2中的其它结构相同。
即,在实施例1中,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由多个LED构成,与之相对,在实施例2中,在照相机10的前面设置了由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EL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器26′,作为变化信号产生单元。
在图11(A)中,在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构成的显示器26′的画面上,光点(亮点)26a残留下光迹26b而在由X轴、Y轴规定的平面内随机移动,由此产生变化的信号。由于光点26a在液晶显示器26′的画面上由X轴、Y轴规定的平面内随机移动,由此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作出被摄体面部朝向液晶显示器26′的反应。
此外,在图1 1(B)中,并非光点(亮点),而是例如在从被摄体观察液晶显示器26′的左上方向上,例如矩形的框面26c随机地从大面变化成小面,由此产生变化的信号。框面26c在改变其大小的同时在由X轴、Y轴规定的平面上随机移动,由此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作出被摄体面部朝向液晶显示器26′的反应。当然,可以在从大面变成小面之后,从小面变化成大面。
光点26a的移动以及框面26的移动是由中央控制电路14控制的。对于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器26′的画面上使光点或框面在由X轴、Y轴规定的平面上随机移动来产生变化信号的结构,在中央控制电路14的控制下,可以设定几乎无数个变化信号的发光模式,并且还可以在改变其光迹的同时改变其颜色。
图12示出实施例2的摄影控制的流程图的一例。针对光点26a、框面26c的光点进行描述,首先,在S301中,对光点的发光位置进行初始设定。例如,将变化信号发光单元(液晶显示器)26′的中心(X=0、Y=0)设为光点的初始位置。接着,使光点在发光的同时,向X轴方向、Y轴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移动。
在S303中,判定是否满足规定条件。这里所说的规定条件是指实施例1的S106、S107中的最佳视线条件、最佳视线这两个条件。但是,在实施例2中,这些条件通常比实施例1宽松,即使被摄体未注视液晶显示器26′的画面上的光点(以及允许范围,即其周围),只要注视着液晶显示器的画面,即可判定为是照相机视线。即,设定了更大的允许范围。
如果满足了规定条件,则进入S307,自动按下快门进行自动拍摄,然后在S308中,将图像与日期时间等数据一起记录到存储器28中,之后结束。
当光点一边改变方向一边发光而经过了规定时间时(S304),在S305中,判定在X轴方向上是否存在尚未发光过的位置,如果所有位置都已经发过光,则在S306中由摄影者判定是否进行摄影,如果摄影者判定为虽不是照相机视线仍进行摄影,则在S307中通过摄影者的释放操作来进行摄影,在S308中将图像与日期时间等数据一起记录到存储器28中,之后结束。
如果在S306中摄影者选择了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则返回S302,探寻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
如果在S305中存在未发光位置,则分支到S311,判定是否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如果尚未到达液晶显示器的左右端而具有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余地,则返回S302。如果已经到达左右端而没有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余地(在X轴上不存在未发光位置),则在S312中转变到Y轴方向。然后,在S313中对X轴方向的位置进行初始设定,返回S302。
这样,在实施例2中,也是通过产生变化信号来吸引被摄体的注意,根据其反应来检测被摄体的面部倾斜,并根据其眼睛的位置来对被摄体的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因此能够实现自动摄影,能够在不错过快门时机的情况下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
特别地,由于可以实现多种发光模式,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发光模式来反复引起被摄体的注意,促使其作出反应。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中,变化信号产生单元产生变化的光信号,通过刺激被摄体的视觉来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其作出反应。但是,通过发出变化的信号来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使其面部朝向摄影者即数字照相机10的方向即可,变化信号产生单元所产生的变化信号不限于光信号。
图13示出具体化为将声音信号而不是光信号作为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数字照相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实施例3)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实施例1、2与该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当然相同。
如图13所示,在数字照相机10中内置有作为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扬声器26″,例如左右各配置有1个扬声器。但是,扬声器(变化信号产生单元)26″的配置及数量等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数字照相机1的中央处配置1个扬声器。
这样,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信号来吸引被摄体的注意,并根据其反应来检测被摄体的面部倾斜(面部角度),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能够在不错过快门时机的情况下进行照相机视线的自动摄影。
另外,声音信号显然相当于变化信号。
【实施例4】
为了通过产生变化信号来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作为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在实施例1、2中,使用了产生变化的光信号的LED 26-1~26-9这样的发光部件或者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这样的显示器,在实施例3中,使用了扬声器这样的声音产生部件。但是,还可以同时使用产生变化光的部件(光信号产生单元)和产生声音的部件(声音信号产生单元)。
图14示出具体化为数字照相机的本发明实施例4的概略立体图,这里,在数字照相机10的前面、摄影镜头12a的上面、沿左右方向配置有LED 26-1~26-9(光信号产生单元),并且在左右各配置有1个扬声器(声音信号产生单元)26″。
这样,如果对变化的光信号产生单元和声音信号产生单元进行组合来作为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则能够产生光信号单方、声音信号单方、光信号及声音信号双方,得到多种信号产生模式。因此,可以选择认为能吸引被摄体兴趣的信号产生模式,或者,混合实施各种信号产生模式来强烈地吸引被摄体的注意,能够在不错过快门时机的情况下广泛地实施照相机视线的自动摄影。
在实施例1~4中构成为:利用释放开关的第一释放等开关操作来产生LED的发光或声音的输出,并根据预先记录在中央处理电路中的模式来自动地切换而变化。图15(A)~(C)示出将数字照相机背面的液晶显示器设为触摸面板的变形例,采用了摄影者通过操作触摸面板来产生变化信号的结构。即,如图1 5(A)、(B)所示,如果摄影者在其手指接触触摸面板的状态下,左右(参照图15(A))或上下(参照图15(B))地滑动,则与其手指的动作相对应,例如图15(C)所示,数字照相机前面的LED 26(26-1~26-9)按照规定模式发光而产生变化信号。
对于与摄影者对触摸面板的操作而产生的变化信号对应的被摄体的面部方向变化及视线变化,由脸部检测部14a、视线检测部14b进行检测,在产生表现出最大反应的信号变化的模式下,反复产生信号。
当然,通过触摸面板的操作,不仅可以使LED发生变化,还可以改变声音的高度及大小、或产生模式及其频率等。在该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控制:通过图15(A)那样的动作来改变声音大小,通过图15(B)那样的动作来改变发音模式。
这样,根据本发明,首先摄影者根据状况来进行吸引被摄体注意的动作,摄影者自己不需要进行实际摄影时机的判断,然后对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当判定为是照相机视线时进行摄影控制,由此,能够在不错过快门时机的情况下进行照相机视线下的摄影。因此,摄影者只需专心地吸引被摄体的注意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显然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实施的变化、改进等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实施例中将摄像装置具体化为数字照相机,但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摄像装置不限于数字照相机,例如,不用说数字摄像机,具有数字照相机功能的便携电话、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的带数字照相机的移动工具等,也都包含在本发明所说的摄像装置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具有液晶显示器这样的显示单元的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

Claims (7)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单元,其取得来自被摄体的图像;
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其从该摄像装置朝被摄体方向按照规定模式产生变化信号,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其做出针对变化信号的反应;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所述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信号产生模式进行控制,根据来自所述摄像单元的图像信号来检测被摄体的面部朝向,对被摄体的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控制摄影操作。
2.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单元,其取得来自被摄体的图像;
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其从该摄像装置的多个位置朝被摄体方向按照规定模式产生变化信号,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其做出针对变化信号的反应;以及
控制单元,其对所述变化信号产生单元的信号产生模式进行控制,根据来自所述摄像单元的图像信号来检测被摄体的面部朝向,判定面部是否朝向该摄像装置的方向,当判定为面部朝向该摄像装置的方向时,根据左右黑眼珠的中心位置相对于被摄体鼻梁线的偏离来对被摄体的照相机视线进行判定,控制摄影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如下控制:如果照相机视线处于规定范围内,则判定为是照相机视线而自动地进行摄影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具有设置在该摄像装置的前面的显示器,在显示器的画面上产生变化的光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化信号产生单元从该摄像装置的前面的多个位置产生变化信号。
6.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
变化信号产生单元,其产生多个不同的变化信号,吸引被摄体的注意,促使其做出针对变化信号的反应;以及
控制单元,其检测多个信号变化中最有效地吸引被摄体注意的信号变化,控制所述变化信号产生单元以反复产生最有效地吸引注意的信号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与变化信号对应的被摄体眼睛动作,来判断吸引被摄体注意的效果。
CN200910224868.9A 2009-02-23 2009-11-27 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5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9592A JP5231285B2 (ja) 2009-02-23 2009-02-23 撮像装置
JP2009-039592 2009-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5172A true CN101815172A (zh) 2010-08-25
CN101815172B CN10181517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262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486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5172B (zh) 2009-02-23 2009-11-27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31285B2 (zh)
CN (1) CN10181517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6548A (zh) * 2014-12-26 2015-04-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488834A (zh) * 2015-12-01 2016-04-1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角色面部朝向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898130A (zh) * 2015-01-26 2016-08-2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拍照系统及方法
CN106027899A (zh) * 2016-06-24 2016-10-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自拍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464793A (zh) * 2013-11-18 2017-02-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辅助方法和记录了摄像辅助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7147842A (zh) * 2017-04-26 2017-09-08 广东艾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照相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91280A (zh) * 2019-05-24 2019-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盖板显示的拍照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9135A1 (ja) 2016-04-12 2017-10-19 株式会社オプティム 全天球カメラ表示画像変更システム、全天球カメラ表示画像変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894A (zh) * 2002-01-30 2005-06-08 英特尔公司 用于成像设备中的基于音频的注意力抓取器
US20070183638A1 (en) * 2000-06-14 2007-08-09 Minolta Co., Ltd. Image extra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extract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8792A (ja) * 2001-09-04 2003-03-1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アイキャッチ装置、撮像装置
JP2003101842A (ja) * 2001-09-25 2003-04-04 Canon Inc 映像記録再生装置
JP4787180B2 (ja) * 2007-01-24 2011-10-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3638A1 (en) * 2000-06-14 2007-08-09 Minolta Co., Ltd. Image extra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extracting method
CN1625894A (zh) * 2002-01-30 2005-06-08 英特尔公司 用于成像设备中的基于音频的注意力抓取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793A (zh) * 2013-11-18 2017-02-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辅助方法和记录了摄像辅助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6464793B (zh) * 2013-11-18 2019-08-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摄像辅助方法
CN104486548A (zh) * 2014-12-26 2015-04-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98130A (zh) * 2015-01-26 2016-08-2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拍照系统及方法
CN105488834A (zh) * 2015-12-01 2016-04-1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角色面部朝向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488834B (zh) * 2015-12-01 2019-03-1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角色面部朝向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6027899A (zh) * 2016-06-24 2016-10-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自拍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147842A (zh) * 2017-04-26 2017-09-08 广东艾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照相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47842B (zh) * 2017-04-26 2020-03-17 广东艾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照相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91280A (zh) * 2019-05-24 2019-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盖板显示的拍照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99728A (ja) 2010-09-09
CN101815172B (zh) 2015-11-25
JP5231285B2 (ja) 201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5172B (zh) 摄像装置
JP5385032B2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制御方法
CN103945131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CN103984097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US8878949B2 (en) Camera based interaction and instruction
JP5646263B2 (ja)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1813873B (zh) 照相机以及佩戴型图像显示装置
TWI646364B (zh) 功能元件、顯示裝置及終端
CN110445914B (zh) 一种终端设备
EP2305358B1 (en) Portable type gam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rtable type game device
JP4707034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入力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
CN103765879A (zh) 扩展激光深度图范围的方法
CN106575027A (zh) 摄像装置及其被摄体跟踪方法
JP5285901B2 (ja) カードゲーム装置、カードゲームプログラム
CN102014198A (zh) 具有拍摄控制功能的移动终端和拍摄控制系统
CN110266941A (zh) 一种全景拍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683403A (zh) 距离图像获取装置以及距离图像获取方法
CN105379244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KR20170074742A (ko) 화상 처리 장치, 화상 처리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US881715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N104718742B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CN109428992A (zh) 摄像装置
CN113660986A (zh) 包括多个标记的设备
JP2009296457A (ja) 画像提供装置
CN100388236C (zh) 电子照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LYMPUS OPTICAL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LYMPUS IMAG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