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4810A - 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4810A
CN101814810A CN200910005373A CN200910005373A CN101814810A CN 101814810 A CN101814810 A CN 101814810A CN 200910005373 A CN200910005373 A CN 200910005373A CN 200910005373 A CN200910005373 A CN 200910005373A CN 101814810 A CN101814810 A CN 101814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yrator
armature
magnetic field
roto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5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明振
吕淑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05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148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14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4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包括:一动力输出装置,其具有一输出轴,用来输出动力;一发电机组,其包括一差速齿轮组、一磁场旋转子以及一电枢旋转子。所述发电机装置主要是将传统发电机的定子(stator)改变为可以和转子(rotor)作相对应的反向运动的逆转子;通过导体和磁体两者间的相对反向旋转运动,可以增加磁力线切割的速度及数量,以输出更大量的电流,增益发电效率。

Description

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关于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将传统发电机中的定子,设计、制造成可以和转子形成相对应的反向旋转运动的组件,从而使导体和磁体两者可以产生更高速的反向相对运动,令磁力线被切割的速度及数量增加,以输出更大量电流/电压的发电机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自从发现电能以来,电能即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在物质文明的层面上,造就了惊人的进步。由于对电能的极度依赖与大量的需求,人类不断地从事各种能源的开发,以求获取转换为电能。在人类贪婪的大规开发与破坏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逐步悄悄地展开反朴,诸如温室效应、圣婴现象、各种污染、绿地漠化、酸雨等等,几乎都是由于追求物欲的工业化结果。而无限扩张的物欲与深度工业化的代价,就是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以及人类可能的自我灭绝。
近三、四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异常,人们终于惊觉到在能源的开发上应尽快摒弃高污染的石化、核能等的手段,而改采干净无污染的太阳能发电。由于太阳内部不断地进行热核反应,就等同于每秒钟都有千万个氢弹同时爆炸,(估不论其实际反应和氢弹之些许不同),而这些“爆炸”供应了大量的光与热。由于太阳的质量十分硕大;它大约可以再维持50亿年才会成为一颗红巨星;也就是说,在太阳死亡之前人类都可以善加利用太阳能,进而再研发更优秀的能源,在太阳系灭亡之前“逃”往另一座星系,以延续人类的生命。
发电机是电厂最重要的设备,通过机械能驱动发电机以产生电能提供予居住在城乡或偏远的地区的人们使用。由于发电机必需依赖机械能驱动才能由电感应作用变成电能,因此各种型态的机械能都为发电机提供效命,包括水力、火力、风力、原子能(核能)、潮汐、地热等等。迄今为止,人类尚未找到一种可以自给自足或具备自体循环作用的永续发电、供电机制或原料;这也是全人类及科学家们最关心并迫切期待解决的课题。
发电机主要分为直流发电机、交流发电机两大类;其中又依不同需要或条件,设计成自激式、他激式、串激式、并激式、复激式等等类别;也有高转速发电机或低转速发电机;以及有刷发电机和无刷发电机等不同的型态。
大部分的发电机其基本构造都是以定子和转子以及整流器、电路、机框、轴等组件所组成,不同条件或功能的发电机设计常有不同,但最重要的构成组件一定是有定子和转子,这二部分提供磁力线的切割,才能产生电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可以减少油源或其它天然资源的开采或停止核能电厂及其它型态电厂之兴建与运转,以降低污染,并进一步保护地球环境及保障人类永远生存。
根据1831年英国法拉第(MichaelFaraday)发现的电感效应:当一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即会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而磁场在导体附近运动也同样会产生电流;因此传统的发电机可以把磁体(通常为电磁体或永久磁体)作为定子,再以电枢为转子;或是把磁体(电磁体或永久磁体)作成转子,再以电枢为定子;通过转子的旋转运动切割磁力线,以获取电流加以使用。
为提升传统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本发明特将传统发电机的定子,改变设计成一种可以和转子作反向旋转的组件:即,本发明的发电机制设施,并无定子的存在;也就是说,传统发电机所使用的定子,无论是磁体或电枢,在本发明均已被改变设计成一可和既有转子作相对应反向旋转运动的组件,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所制作之发电设施,将可以使磁力线被切割的数量及速度增加,并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可以稳定的发电、蓄电、配电、供电,独立自主且无需长期负担电费的全新且经济的模式使用电用具,以尽情享受电子设备与科技成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可以不受昼夜、天候、地域纬度及其它自然条件限制,持续产出无污染之电能。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以独立自主、低成本且高效率之方法及设备,提供偏远地区加速开发或海水淡化的电力条件。
本发明的更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使独立电用具得以不受网络电源限制而使用。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使配备内燃机引擎载具之动力得以转换使用免费且干净之电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可以摆脱大规模的中央供电网络系统的束縛而以小规模独立自主的型态,获取源源不绝的电能,以进一步瓦解敌人打击我方电厂,瘫痪交通、经济、国防、民主等。
本发明的进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可以减少高密度输配电网络,进而节省电缆电线之架、埋设工程及维护成本并降低电线走火及其它灾害的危险性及发生率。
本发明的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可以自由拆卸移动,以提供户外活动、旅游或工地、战地、集会等特殊目的之临时电源。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在完整建制的系统内,只要储存保留有种子电能,或者使用光伏电池启动原动机或最原始的手摇式发电机得以提供种子电能启动原动机时,即使是长年冰天雪地或永夜的地区,也能顺利启用系统内的高效能发电机发电,产生绵延不绝的电能。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将传统发电机的定子设计成可与转子作反向旋转的组件。也就是说,如果发电机原来的定子是提供磁场的电磁体,转子是电枢,则在本发明的方法及其设施里,电磁体被设计、制作成可和转子作相反方向旋转的组件;在此,发明人必需在名词上再作一阐明:此时所提供磁场的定子,应更名为磁转子(magneticrotor;M-rotor)或磁感转子(inductionlinesrotor;I-rotor),在本发明中作顺时钟(clockwise;CW)方向旋转;而原有提供导体运动的转子电枢,则应阐明为电枢转子(armaturerotor;A-rotor),作逆时钟(counterclockwise;CCW)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如果发电机的定子是电枢,转子是电磁体,则依据本发明方法所制作出的发电机则为电枢转子(A-rotor)作顺时钟(CW)方向旋转,电磁体转子(M-rotor或I-rotor)则作逆时钟(CCW)方向旋转;如此导体与磁场作背离的相反方向各自旋转,实质上已增加磁力线切割的数量及速度,其产出的电流自然倍增。
当然,上段文字的叙述并不局限磁转子(M-rotor或I-rotor)或电枢转子(A-rotor)何者必需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两者只要相对应时作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可增加发电效率。
周知的是:当任何电动机或发电机运转时,均会因磁滞损耗(Hysteresisloss)、铜损耗(Copperloss)、涡流损耗(EddyCurrentloss)、机械性损耗等因素使输出的功率小于输入。试以一输入功率40W,每分钟1000转(1000rpm),0.3牛顿(N)的电动机A为例:其输出功率为2兀×1000/60=31.4W,此电动机A的效率即31.4/40×100=78.5%;当以此一电动机为原动机(primemotor),驱动一个相同效率的传统发电机B时,即可知此发电机B可产出61.62%(0.785×0.785=0.6162=61.62%)的电能,即40W×0.6162=24.62W。至此,我们可知以40W电动机A驱动发电机B时,其产出的电力仅为24.65W,绝对不符经济效益。但如果此时发电机B改以本发明的方法制作的单一对组发电机C(即由一磁转子和一电枢转子所构成之一对组),理论上其发电效率可以倍增为78.5%×2=157%。同样即,以40W的电动机A驱动发电机C时,可以得到约49.3W(40W×78.5%×157%=49.298W)的功率;如此输出功率大于输入功率的梦想即可顺利达成,更何况,如果发电机C从单一对组扩充为多多组磁转子和电枢转子,成为一群组结构时,其所输出的电能将更为可观,对于面临能源困境的人类来说,一种无需污染环境,又可生生不息的电能可以长期为人类服务音。
本发明方法所制造的发电机除了在导体与磁场作反向旋转所获增的效率外,更可以作连续性的设计使成为群组发电机,在原动机或其它型态机械能输入此群组发电机后,可获取更多的电能;这在作为一个独立的供电系统时,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本发明方法所制造的发电机并不局限于一对(pair)的转子与逆转子,即,并不局限于以单一对的磁场和导体。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制造的发电机,可以根据所输入的机械能规模,作出一对或一对以上(pairs)的转子与逆转子的群组。例如:以扁平型转子和逆转子的设计而言,在机械能输入轴的一端或数端可以配置一对或一对以上的转子和逆转子。而其间,转子与逆转子可以使用伞形齿轮或其它逆转机构联结,由一对扩增至一对以上,并保持磁场与导体间合理有效的间隙,如此,设若所输入的机械能能量为1,则本发明的发电机则可产出大于1的电能。
根据前述,本发明方法所制造的发电机,除了可以提供大规模的中央电厂提供传统的供电网络,服务城乡、小区等外,亦可提供偏远地区或小规模供电需求的服务,甚至是独立的电用具,都可以使用本发明方法及其设施来获得解决。以应用于运输载具为例,更可由此顺利达到不需任何外来能源,可以完全独立自主的供能需求。如果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所开发的EVI电动车为例,最高时速128Km,一次充电可行驶大约140公里。依据统计,美国人每天平均开车约为60~70公里,公路速限平均以88Km/h(55mph)计,勉强可满足需求。但问题是,具备如此条件的电动车一开出门到处游走,在电能耗尽,又不能适时找到适当的充电站时,那麻烦可就大了。现在,利用本发明方法及其所制造之装置可以轻易解决此一问题。亦即,在电动车上设有此装置则可保证该电动车随时有源源不断的电能供应,甚至该电动车可以成为一座活动的供电站。事实上,要达到如此的效益并不困难,只要在电动车上装设本发明方法所制造之发电机及合理的蓄电电池模块/组合即可。亦即,在电动车上配置有本发明方法所制造之发电机及电池组即可达成完全不需外来能源的目标。当使用电动车时,由电池组供电予原动机以提供带动发电机的机械能,在发电机获得此一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后,其中的单一对组或多对组的磁转子和电枢转子即可依据其设定之转速作相反方向的相对旋转,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电压;此一获得之电流/电压经合理的电路及控制系统输往该电动车的驱动马达,即可带动该电动车的传动系统,提供驾驶人行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上的需要,大部分的电动车应该必需提供夜间照明、方向灯、煞车灯,甚至是冷气机、音响等电力需要;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亦可作周延的设计,使之一边提供车辆动力的驱动马达电能所需,又可一边提供前述的附属负载需求及对电池组作电力输出使电池组持续充电,以确保储存有启动电动车之原动机所需的基本电力。甚至该电动车在停止不动时,亦可以持续令该车上的发电机运转,不停地发电,以提供特殊用途的供电需求,使之成为一座活动供电站。
当然,本发明的方法及其设施使用在上述的电动车时,必需依据该电动车的先天空间条件,在电路控制系统、保护电路、避震系统、乘员舒适度等方面作周延的考虑、设计,使该电动车的电能功率分配合理化,进一步达到安全、有效使用本发明方法及其设施的目的。
本发明方法及其设施所需的电子控制及半导体单元、组件、讯号处理系统、各种齿轮、轴承、机框、支架、电路、导线、永久磁体、电磁体、相数、极数、磁通计算、电枢、发热及散热处理手段、各种自动电压调整器(AVR)之选用以及飞轮效果之考虑等等。此外,各种蓄电池种类、蓄电方法、蓄电模块、系统及各种电机原理、电子学、材料科学及机构学等之论述及实务、制造方法、材料类别等等,均已为各专业人士所熟悉,且均已有相当成熟实用之论述或产品广泛流通及使用,在此恕不予逐一赘述。
附图说明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
图1为本发明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以风力驱动发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于电动车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应用于冷气机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发电机装置;1动力输出装置;11输出轴;2发电机组;21磁场旋转子 22电枢旋转子;23磁体;24电枢;3差速齿轮组;31主动伞齿轮;32从动伞齿轮;33缓冲伞齿轮;331连接轴;332轴承;333固定片;334固定支架;4外壳;41滑槽;42轴承;43轴承;5固定支架;6电池;20风扇装置;201风力浆叶;202风扇轴;30电动车;301驱动马达;302电池组;303其它用电负载;304电子控制系统;305原动机;40冷气机;401电池组;402压缩机;403风扇;404中央电子处理器;405温度传感器;406其它供电器;407原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一,本发明所称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提供一种高效能发电机装置10的具体实施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动力输出装置1,该动力输出装置1为任何可产生动力的装置,例如是蒸汽机、汽油引擎、柴油引擎等通过燃烧产生机械能的装置;或是马达等用电力驱动的装置;或是风力、太阳能等自然能驱动装置;甚至以动物牵引的动力装置等。该动力输出装置1的动力经由一输出轴11输出,以带动本发明的发电机组2进行发电。该发电机组2内设置有一磁场旋转子21以及一电枢旋转子22,该磁场磁转子21表面装置有磁体23,以产生磁场;该电枢旋转子22相对磁体23表面则设置有电枢24,以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前述磁场旋转子21以及电枢旋转子22分别设置于一差速齿轮组3的两端,该差速齿轮组3则由输出轴11驱动。由此,当该动力输出装置1进行工作时,其动力经由该输出轴11传出,并带动该差速齿轮组3旋转。受到差速齿轮组3的功能影响,该磁场旋转子21以及电枢旋转子22会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如此,该电枢旋转子22上的电枢24即可以磁场旋转子21双倍的旋转速度,切割磁场旋转子21上的磁体23所产生的磁场,以获取电流进行输出,实现高效率发电功能。
针对该发电机装置10的工作方式,进一步阐明其结构。该发电机装置10具有一外壳4,该外壳4用来承载动力输出装置1、发电机组2以及其它相关组件。该动力输出装置1可以直接锁固在外壳4上,或以固定支架5固定在外壳4上。该发电机组2的差速齿轮组3包括有一主动伞齿轮31与一从动伞齿轮32,该主动伞齿轮31与从动伞齿轮32之间则啮合有两缓冲伞齿轮33。该磁场旋转子21与主动伞齿轮31结合在一起,并固定在输出轴11上随之旋转。该电枢旋转子22则固定在从动伞齿轮32上同时旋转。而该磁场旋转子21或电枢旋转子22的外框延伸到外壳4上,并与该外壳4之间产生有滑槽41,该滑槽41内设置有轴承42,通过该轴承42定位磁场旋转子21或电枢旋转子22与外壳4之间的位置,并由该轴承42使磁场旋转子21或电枢旋转子22保持稳定转动。另外,该发电机装置10的两侧端亦可与动力输出装置1或外壳4之间设置有轴承43,藉以保持稳定旋转。
前述两缓冲伞齿轮33轴心连接有一连接轴331,使该两缓冲伞齿轮33相互支持而不脱落。该连接轴331与缓冲伞齿轮33之间可设置轴承332以维持转动顺畅,且该连接轴331与缓冲伞齿轮33两端设置有固定片333以防止掉落。
又,该磁场旋转子21与电枢旋转子22的设置位置可对调,以发挥相同功能:即该电枢旋转子22与主动伞齿轮31结合在一起,并固定在输出轴11上随之旋转。该磁场旋转子21则固定在从动伞齿轮32上同时旋转。
另外,前述动力输出装置1可为马达,该马达可连接一电池6进行驱动。该电池6除以市电供电外,亦可接收该发电机组2所产生的电流,以随时补充电力,减少对市电的依赖,甚至于形成封闭型自给自足的供电系统。
前述装置可连接多部发电机组2,第二部发电机组2的磁场旋转子21与第一部发电机组2的电枢旋转子22固定在一起以同步进行旋转,其它发电机组2依此类推,使其成为多组磁场旋转子21与电枢旋转子22的群组式发电机装置10。
而在磁力线互不甘扰的情况下,本发明亦可连接多部发电机组2,第二部发电机组2的磁场旋转子21与第一部发电机组2的电枢旋转子22固定在一起以同步进行旋转,其它发电机组2依此类推,使其成为多组磁场旋转子21与电枢旋转子22的群组式发电机装置10。
请参阅图二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发电机装置10的结构变化方式。其中,该磁场旋转子21与电枢旋转子22的外框不与外壳接触,而是由该输出轴11提供支撑。而该缓冲伞齿轮33轴心插置有一固定支架334,该固定支架334延伸固定到外壳4上,使该缓冲伞齿轮33得到支持并可自由旋转。为保持稳定旋转,该缓冲伞齿轮33与固定支架334之间同样具有轴承332,使该缓冲伞齿轮33旋转更为顺利。
请参阅图三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发电机装置10变化方式,本实施例以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本发明的发电机装置10为例,其包括有一风扇装置20,该风扇装置20的风力浆叶201受风后即驱动其风扇轴202产生机械能,以带动发电机装置10获取电流。
请参阅图四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发电机应用方式,其系以电动车30为例,在一电动车30适当位置上装设本发明所制造之发电机装置10,配合电动车上原有的驱动马达301、电池组302、其它用电负载303等,经由一电子控制系统304进行整体控制。当驾驶人启动该电动车30时,首先由电池组302供电予一原动机305,使之产生机械能以带动发电机装置10,该发电机装置10通过前述磁场旋转子21以及电枢旋转子22的相反方向旋转,造成磁力线被倍速切割,以输出大量电流。此大量电流经导线输往电动车30之驱动马达301、其它用电负载303以及电池组302,并由该电子控制系统304内建程控下,让该电动车驱动马达301和电池组302可以获得有效的运作与控制,使驱动马达301随驾驶人所需,作不同的行车速率,以及其它用电负载303的操控,并随时对电池组302作电力储存。如此即可因本发明之高效能发电机装置10的设施,使电动车30可以减少对外来能源的依赖而可自行供电驱动。必要时尚可在该电动车30停止不动时,继续使发电机装置10运作,以将所获电能进行电池组302充电或其它应用等。
请参阅图五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发电机应用方式,本实施例以一冷气机40为例,作为独立电用具作实体说明。该冷气机40具有本发明的发电机装置10、电池组401、压缩机402与风扇403、中央电子处理器404以及温度传感器405等,可通过面板或遥控器控制。其实际应用如下:若某盛夏正午,室温为35℃,某甲外出用餐返回,一入内见室温太高,即以面板或遥控器启动冷气机40,中央电子处理器404立即启动电池组401放电,其供电予一原动机407,以产生机械能来驱动本发明之发电机装置10运转,立即输出电流予压缩机402及风扇403使之运转,并同时由中央电子处理器404中止电池组401之放电,反由与发电机装置10相连之电子模块与导线提供电能向电池组401充电,以补足该电池组401于启动发电机装置10时所消耗之电能,让电池组401的蓄电状况在充电满载后切断充电,使电池组401随时保持电力满载,以利下次续行使用;与此同时,由于本发电机装置10发电效益良好,驱动发电机装置10所需之电能,悉续由发电机装置10独力供给。当冷气机40内所有发电机装置10、电池组401、压缩机402、风扇403等系统在中央电子处理器404掌控下,顺利运作20分钟后,室温已降至28℃,此时温度传感器405侦测到此一设定温度,即传出讯号予中央电子处理器404,中央电子处理器404下令发电机装置10降低发电效能,并切断发电机装置10对压缩机402之供电,仅续行供电予风扇403维持室温,再过5分钟,室温因热幅射作用再度升高超过28℃,温度传感器405即再将讯号传至中央电子处理器404,中央电子处理器404即再启动电池组401向原动机407放电,带动发电机装置10增高转速,加强机械能输予发电机装置10,则发电机装置10乃再度扩大电能产出,供电予压缩机402并对电池组401重行充电。如此反复循环,可以无需外来电能的供应,即可让某甲既舒服,免电费又不污染环境地舒爽渡过一季酷暑。此外,本冷气机亦可设计为暖气机或冷热两用机,更重要的是,它亦可以经由其它供电器406提供电能予其它负载。
另外,本发明也可辅助市电供电系统,其以一中央电厂及供电系统为例,本实施例以一集结本发明设施,产生大量电能供给予城乡、山海之中央电厂。在中央电厂发出电力后将电压升高,经由输配线路输至变电所及配电所调降电压及功率,再经由配电线路供电予公共设施或民生商店及住宅等电力负载。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之一可行实施例之具体说明,不过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精神所为之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动力输出装置,其具有一输出轴,用来输出动力;
一发电机组,其包括一差速齿轮组、一磁场旋转子以及一电枢旋转子,该磁场磁转子与电枢旋转子分别设置在一差速齿轮组的两端;而该磁场磁转子表面装置有磁体,该电枢旋转子相对磁体表面则设置有电枢;通过动力输出装置的驱动,其动力经由该输出轴传出,并带动该差速齿轮组旋转,此时该磁场旋转子以及电枢旋转子会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因此,该电枢旋转子上的电枢即可以磁场旋转子增加的旋转速度,切割磁场旋转子上的磁体所产生的磁场,以获取大量电流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输出装置为马达等电力驱动装置,该马达可连接一电池,该电池除以市电供电外,也可接收该发电机组所产生的电流,以随时补充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输出装置为蒸汽机、汽油引擎、柴油引擎等燃烧式机械能产生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输出装置为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输出装置为动物牵引的动力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差速齿轮组包括一主动伞齿轮与一从动伞齿轮,该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之间啮合有两缓冲伞齿轮;该磁场旋转子与主动伞齿轮结合在一起,并固定在输出轴上随之旋转,该电枢旋转子则固定在从动伞齿轮上同时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差速齿轮组包括一主动伞齿轮与一从动伞齿轮,该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之间则啮合有两缓冲伞齿轮;该电枢旋转子与主动伞齿轮结合在一起,并固定在输出轴上随之旋转,该磁场旋转子则固定在从动伞齿轮上同时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装置固定在一外壳内,使该磁场旋转子或电枢旋转子的外框延伸到外壳上,并与该外壳之间产生有滑槽,该滑槽内设置有轴承,通过该轴承定位磁场旋转子或电枢旋转子与外壳之间的位置、以及该轴承使磁场旋转子或电枢旋转子保持稳定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机装置固定在一外壳内,其中,该磁场旋转子与电枢旋转子由该输出轴提供支撑,该缓冲伞齿轮轴心插置有一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延伸固定到外壳上,使该缓冲伞齿轮得到支持并可自由旋转。
CN200910005373A 2009-02-20 2009-02-20 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 Pending CN1018148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5373A CN101814810A (zh) 2009-02-20 2009-02-20 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5373A CN101814810A (zh) 2009-02-20 2009-02-20 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4810A true CN101814810A (zh) 2010-08-25

Family

ID=4262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5373A Pending CN101814810A (zh) 2009-02-20 2009-02-20 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1481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746A (zh) * 2014-06-03 2016-02-03 金照翔 多转子发电机
CN105781881A (zh) * 2014-12-25 2016-07-20 上海得司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通过强磁交变耦合的太阳能与风能发电机机组
CN105781880A (zh) * 2014-12-22 2016-07-20 上海得司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太阳能与风能耦合发电机
CN106972718A (zh) * 2016-04-05 2017-07-21 黄耿正 一种发电机
CN110380588A (zh) * 2019-06-27 2019-10-25 夏玉峰 一种高效直流发电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746A (zh) * 2014-06-03 2016-02-03 金照翔 多转子发电机
CN105781880A (zh) * 2014-12-22 2016-07-20 上海得司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太阳能与风能耦合发电机
CN105781880B (zh) * 2014-12-22 2018-08-31 上海得司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太阳能与风能耦合发电机
CN105781881A (zh) * 2014-12-25 2016-07-20 上海得司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通过强磁交变耦合的太阳能与风能发电机机组
CN105781881B (zh) * 2014-12-25 2018-04-20 上海得司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通过强磁交变耦合的太阳能与风能发电机机组
CN106972718A (zh) * 2016-04-05 2017-07-21 黄耿正 一种发电机
CN106972718B (zh) * 2016-04-05 2020-04-10 黄耿正 一种发电机
CN110380588A (zh) * 2019-06-27 2019-10-25 夏玉峰 一种高效直流发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nsalah et al. Large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State-of-the-art review
CN101604854A (zh) 太阳能风能联合发电系统
CN101814810A (zh) 提高发电效率的发电机装置
US20180248459A1 (en) Extendable compact structure having one or plurality of permanent magnets for driving Electrical Generator
JP2023533059A (ja) 風車電力システムとトルク強化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TWI406475B (zh) A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Rotating Armature and Magnet
CN102496959A (zh) 利用多种自然能的发电机
CN102734073A (zh) 涡扇式双扇叶水平轴轴向扭矩平衡风能发电机
US11949301B2 (en) Hybrid electric fuel cell power plant
KR20160129078A (ko) 재생가능 자연에너지에 의한 발전 장치
Qian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flywheel battery in the wind and solar complementary power generation
CN201813305U (zh) 具有电能回收功能的马达
KR101101549B1 (ko) 자가발전모터
WO2020152702A2 (en) Electric energy augmenter
Rahmanov et al.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AC/DC Microgrid with Renewable sources for Isolated area
KR20110003990A (ko) 다중발전기
PH12017000264A1 (en) Self-powered internal energy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process
TW201025796A (en) Power generator apparatus for raising power-generating efficiency
CN2140434Y (zh) 输出多种能量的风力发电装置
CN212163070U (zh) 一种发电装置
CN104660011A (zh) 一种飞轮发电装置
TW202410609A (zh) 電力磁力混合發電系統及其應用方法
Ramsden et al. High-performance electric machines for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and efficient drives
WO2024059989A1 (zh) 电力磁力混合发电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Nandhakumar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agnetically Levitated Vertical Axis Wind Mill: A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