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1811A -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1811A
CN101811811A CN 201010167298 CN201010167298A CN101811811A CN 101811811 A CN101811811 A CN 101811811A CN 201010167298 CN201010167298 CN 201010167298 CN 201010167298 A CN201010167298 A CN 201010167298A CN 101811811 A CN101811811 A CN 101811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sludge
bed mud
water body
sludg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672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1811B (zh
Inventor
王国祥
李时银
刘燕婷
倪利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shui (Beij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16729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118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11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1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1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1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属于控制底泥污染领域。在距表层10cm以内的底泥中按以下的量分别注入钝化剂铁盐、镁盐或氢氧化镁乳液、硝酸钙和絮凝剂。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先将距表层10cm左右的底泥抽取进入容器内,在注入钝化剂过程中进行搅拌,将加入钝化剂的底泥喷洒到已抽取过的底泥表层。本发明使得底泥中氨氮向水体释放量减少60~80%,总P的释放量减少70~85%,水稳定性团粒达到80%以上,且钝化层稳定,不易上浮。采用底泥抽取混合法,能使钝化剂与底泥充分混合,处理成本低,很容易实现大规模应用。本发明可应用于污染严重湖泊区域、黑臭河道、景观水体等非饮用水体底泥的营养盐钝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底泥污染的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底泥污染和水体水生植被的退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由于健康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维系是保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城市水生态问题的研究显得越来越突出。根据前人研究,水生态系统当退化到一定的临界状态后,其恢复将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即使消除所有的外源污染也难以重建以前的营养地位及生态功能。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缓流大水深水体的底泥内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及水生态系统植物修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
底泥是地表水体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来自各种途径的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其中部分营养盐会沉积于地表水体的底部,成为地表水体营养物质的内负荷。而一定条件下,部分营养盐又可以从底泥当中重新向上覆水体释放,使上覆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增加,成为上覆水体营养物质的内污染源。因此,有效控制底泥营养盐的释放,对于我国地表水环境富营养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研究与开发的底泥污染控制技术主要有底泥覆盖技术和底泥钝化技术,目前仅有少量的试验探索或工程实践,但尚缺乏系统的技术基础研究,该两种技术能在重污染区原位、局部灵活应用,已显示良好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前景。
目前钝化技术主要侧重于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和湖泊局部重污染区底泥磷与重金属治理,其目的是改善底质理化性状功能,其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对污染物具有钝化作用的人工或自然物质,使底泥中污染物惰性化,使之相对稳定于底泥中,大大减少底泥中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达到有效截断内源污染的作用。该技术具有下述几方面主要功能:1)加入的钝化剂在沉降过程中能捕捉水体中的P与颗粒物,从而使水体中污染物得到较好的去除;2)钝化层形成后可有效吸附并持留底泥中释放的P,从而有效减少由底泥释放进入上覆水中的污染物量;3)钝化层的形成可有效压实浮泥层,减少底泥的悬浮。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钝化剂有铝盐、铁盐和钙盐。铝盐是应用最广泛、应用最早的钝化剂,铝盐水解后形成Al(OH)3的絮状体,一方面去除水体中的颗粒物和P,另一方面通过在底泥表面形成Al(OH)3的絮状体毯子,有效吸附从底泥中溶出的P。用铝盐进行处理并在pH>6时,对生物无毒性,由于氢氧化铝絮状体对P的吸附不受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铝盐处理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铁氧和钙盐通过与P结合形成难溶沉淀来达到钝化P的目的,这两种盐对水体安全无毒,但其钝化效果受水体pH值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在pH值或氧化还原状态改变时P易重新释放出来造成污染。铁盐与钙盐的应用较铝盐少。
基于污染严重底泥在长期缺氧和厌氧条件下,其钝化层受消化气体的影响容易松散、悬浮而失去钝化效果,因此增加钝化层底泥颗粒间的牢固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众多钝化剂研究中,均很少考虑底泥氨氮的释放和钝化。
原位钝化技术研究中钝化剂的选择十分关键,应考虑钝化剂的安全性、不产生二次污染,能有效钝化污染物,经济上可行且操作便捷。因此,针对国外现使用的常规铝盐、铁盐和钙盐的缺点及其局限性,如何开发出成本低、效率高的底泥原位钝化方法,来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正是当前解决城市缓流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的富营养化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方法中存在的效果不佳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可以有效且经济抑制富营养化底泥营养盐释放。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其在距表层10cm以内的底泥中按以下的量分别注入钝化剂硫酸亚铁10~30g/m2或硫酸铁0.1~0.5gFe3+/m2、镁盐20~50g/m2或氢氧化镁乳液50~100g/m2、硝酸钙100~100gN/m2和絮凝剂聚丙烯酰胺0.5~5g/m2或聚合氯化铝铁1~5g/m2
采用碳酸氢钠调整底泥的pH值,使底泥的pH值在6~9范围内。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先将距表层10cm左右的底泥抽取进入带有搅拌系统的容器内,在注入钝化剂过程中进行搅拌,将加入钝化剂的底泥采用普通泥浆泵或污泥泵均匀喷洒到已抽取过的底泥表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在富营养化水体底泥中投加铁盐或钙盐将有利于底泥中P的钝化;投加镁盐使底泥中释放高浓度的氨氮和磷酸盐形成难溶化合物—磷酸氨镁(俗称鸟粪石);碳酸氢钠起提高系统pH和增加底泥酸碱缓冲能力的作用;投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或聚合氯化铝铁)使钝化物和底泥颗粒结合紧密、牢固,不易被底泥中消化气托起、悬浮从而破坏钝化层的致密性。向底泥注入硝酸钙,不仅使P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钙盐,而且也可以通过反硝化作用使底泥有机物得以去除,而且还可以阻止Fe3+和SO4 2-的减少及促使Fe3+的生成,进而达到底泥磷释放控制的目的。采用碳酸氢钠调整底泥的pH,使底泥的pH值在6~9范围内。
3.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通过投加营养盐复合钝化剂,使得底泥中氨氮向水体释放量减少60~80%,总P的释放量减少70~85%,水稳定性团粒达到80%以上,且钝化层稳定,不易上浮。
本发明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对水体底泥中的氮磷同时钝化技术,且采用絮凝剂进行增加底泥颗粒的团聚性能。
进一步的发明采用底泥抽取混合法,能使钝化剂与底泥充分混合,处理成本低,实际工程中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很容易实现大规模应用。
本发明可应用于污染严重湖泊区域、黑臭河道、景观水体等非饮用水体底泥的营养盐钝化,但不适合底泥淤积较快或饮用水体的底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处理水体底泥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使用普通容器按实际所需要的比例配制单一或复合钝化剂,采用普通的泥浆泵或加药泵,向底泥表面10cm下注入或喷洒钝化剂,可根据底泥处理面积确定钝化剂用量。
实施例1
被处理的底泥为黑臭(或恶臭)底泥,且底泥中有机物和氨氮含量较高,TN高于10mg/g,TP高于5mg/g,自水面50cm以下DO含量低于0.5mg/L。使用常规吸泥设备将距表层10cm以内的底泥抽至均匀带有搅拌系统的容器内,同时向容器内投加一定量含硫酸亚铁(10~30g/m2)、镁盐(硫酸镁(20~50g/m2)、硝酸钙(100~150gN/m2)等钝化剂和聚丙烯酰胺(0.5~5g/m2),采用碳酸氢钠调整底泥的pH,使底泥的pH值在6~9范围内。并搅拌(搅拌强度为150~300r/min,泥浆停留时间5~20min),将加入钝化剂的底泥采用普通泥浆泵或污泥泵均匀喷洒到已抽取过的底泥表层。通过投加钝化剂,底泥中氨氮向水体释放量减少60~80%,总P的释放量减少70~85%,水稳定性团粒达到80%以上,且72小时后底泥恶臭大大降低。
实施例2
被处理的是近期(两个月内)疏浚后的水体底泥,底泥中有机物含量较低,TN低于10mg/g,TP低于5mg/g,自水面50cm以下DO含量高于0.5mg/L。使用常规吸泥设备将距表层10cm以内的底泥抽至均匀带有搅拌系统的容器内,同时向容器内投加一定量含硫酸铁(0.1~0.5gFe3+/m2)、氢氧化镁乳液(50~100g/m2)、硝酸钙(100~100gN/m2)等复合钝化剂和聚合氯化铝铁(1~5g/m2)。采用碳酸氢钠调整底泥的pH,使底泥的pH值在6~9范围内。并搅拌(搅拌强度为150~300r/min,泥浆停留时间5~20min),将加入钝化剂的底泥采用普通泥浆泵或污泥泵均匀喷洒到已抽取过的底泥表层。通过投加钝化剂,底泥中氨氮向水体释放量减少60~80%,总P的释放量减少70~85%,水稳定性团粒达到80%以上。
实施例3
被处理的为景观水体底泥,水体为IV~V类水质。使用常规吸泥设备将距表层10cm以内的底泥抽至均匀带有搅拌系统的容器内,同时向容器内投加一定量含硫酸亚铁(10~30g/m2)、氢氧化镁乳液(50~100g/m2)、硝酸钙(100~100gN/m2)等复合钝化剂和聚合氯化铝铁(1~5g/m2),采用碳酸氢钠调整底泥的pH,使底泥的pH值在6~9范围内。并搅拌(搅拌强度为150~300r/min,泥浆停留时间5~20min),将加入钝化剂的底泥采用普通泥浆泵或污泥泵均匀喷洒到已抽取过的底泥表层。通过投加钝化剂,底泥中氨氮向水体释放量减少60~80%,总P的释放量减少70~85%,水稳定性团粒达到80%以上。

Claims (3)

1.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其特征为在距表层10cm以内的底泥中按以下的量分别注入钝化剂硫酸亚铁10~30g/m2或硫酸铁0.1~0.5gFe3+/m2、镁盐20~50g/m2或氢氧化镁乳液50~100g/m2、硝酸钙100~100gN/m2和絮凝剂聚丙烯酰胺0.5~5g/m2或聚合氯化铝铁1~5g/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碳酸氢钠调整底泥的pH,使底泥的pH值在6~9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距表层10cm左右的底泥抽取进入带有搅拌系统的容器内,在注入钝化剂过程中进行搅拌,将加入钝化剂的底泥采用普通泥浆泵或污泥泵均匀喷洒到已抽取过的底泥表层。
CN2010101672987A 2010-05-10 2010-05-10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 Active CN101811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72987A CN101811811B (zh) 2010-05-10 2010-05-10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72987A CN101811811B (zh) 2010-05-10 2010-05-10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1811A true CN101811811A (zh) 2010-08-25
CN101811811B CN101811811B (zh) 2012-05-30

Family

ID=42619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72987A Active CN101811811B (zh) 2010-05-10 2010-05-10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1181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5746A (zh) * 2011-06-09 2011-12-21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被污染底泥臭味的方法
CN102320710A (zh) * 2011-06-09 2012-01-18 香港大学 一种控制被污染底泥臭味的方法
CN102674646A (zh) * 2012-05-21 2012-09-19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CN106311129A (zh) * 2016-08-31 2017-01-1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沉积物间隙水磷酸盐高效去除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430869A (zh) * 2016-09-26 2017-02-22 格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的底泥钝化系统
WO2019201230A1 (zh) * 2018-04-16 2019-10-2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系统控制湖泊春季蓝藻细胞快速增殖的方法
CN111170400A (zh) * 2020-01-16 2020-05-19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水质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水质底质的改良方法
CN111170572A (zh) * 2020-01-16 2020-05-19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CN113087028A (zh) * 2021-02-25 2021-07-09 苏州威德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源磷钝化材料及其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2134A (zh) * 2002-12-13 2003-04-23 南开大学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方法
US20040010955A1 (en) * 2002-07-22 2004-01-22 Zhuang J. Ming Method for treating metal-contaminated water and soil
CN1490258A (zh) * 2003-09-19 2004-04-21 清华大学 一种抑制水体内部污染物释放的方法
CN101333123A (zh) * 2007-10-12 2008-12-31 东莞市圣茵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城市生活污泥资源化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10955A1 (en) * 2002-07-22 2004-01-22 Zhuang J. Ming Method for treating metal-contaminated water and soil
CN1412134A (zh) * 2002-12-13 2003-04-23 南开大学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方法
CN1490258A (zh) * 2003-09-19 2004-04-21 清华大学 一种抑制水体内部污染物释放的方法
CN101333123A (zh) * 2007-10-12 2008-12-31 东莞市圣茵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城市生活污泥资源化工艺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0710A (zh) * 2011-06-09 2012-01-18 香港大学 一种控制被污染底泥臭味的方法
CN102285746B (zh) * 2011-06-09 2013-08-28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被污染底泥臭味的方法
CN102320710B (zh) * 2011-06-09 2013-08-28 香港大学 一种控制被污染底泥臭味的方法
CN102285746A (zh) * 2011-06-09 2011-12-21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被污染底泥臭味的方法
CN102674646A (zh) * 2012-05-21 2012-09-19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地表水体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CN106311129B (zh) * 2016-08-31 2018-11-0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沉积物间隙水磷酸盐高效去除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311129A (zh) * 2016-08-31 2017-01-1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沉积物间隙水磷酸盐高效去除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430869A (zh) * 2016-09-26 2017-02-22 格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的底泥钝化系统
WO2019201230A1 (zh) * 2018-04-16 2019-10-2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系统控制湖泊春季蓝藻细胞快速增殖的方法
US11230483B2 (en) 2018-04-16 2022-01-25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thod for systematically controlling rapid proliferation of cyanobacteria cells in lakes in spring
CN111170400A (zh) * 2020-01-16 2020-05-19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水质底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水质底质的改良方法
CN111170572A (zh) * 2020-01-16 2020-05-19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黑臭水体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CN113087028A (zh) * 2021-02-25 2021-07-09 苏州威德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源磷钝化材料及其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1811B (zh)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1811B (zh) 一种抑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方法
CN101786713B (zh) 重金属污染水体、底泥和滩涂的应急修复工艺
CN103803703B (zh) 一种纳米铁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
CN101412547B (zh) 用来消除湖泊内源污染的矿物复合材料及应用
CN106698548A (zh) 一种高效除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12599B (zh) 一种景观水体底泥修复剂、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3922536B (zh) 一种黑臭河生态治理方法
Xia et al. Review of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overy of acid mine wastewater discharged in coal mines
CN208995316U (zh) 一种酸性矿山废水的被动式生物处理系统
CN109502720A (zh) 一种利用脱硫废水中镁盐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方法
CN105923757A (zh) 一种铁单质协同硫自养反硝化除磷脱氮的方法
CN109384315A (zh)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高负荷人工湿地系统
CN105236539A (zh) 一种高效消除赤潮的改性粘土
CN104528868A (zh) 磁性颗粒在富营养化水体及底泥磷的原位治理中的应用
CN110902948A (zh) 一种强化磷去除和回收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
CN104787987B (zh) 一种利用工业废物进行湖泊富营养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02765830A (zh) 一种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反应池及方法
CN103539266A (zh) 可用于处理底泥清淤尾水中重金属的构筑物及其施工方法
Lai et al. Mechanis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iomineralization Based Heavy Metal Remediation: a Review
CN101774703B (zh) 脱除地表水中氮类营养盐的方法
CN103193312B (zh) 一种生物去除地下水中金属镉的装置及方法
CN111689586B (zh) 一种河道淤泥处理系统以及水质净化器制备方法
CN111470739A (zh) 一种复合矿物耦合底栖藻类抑制内源污染释放的方法
CN114212881B (zh) 强化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同步磷回收的工艺及装置
CN104944575A (zh) 一种酸性含Fe3+和Cu2+的硫酸盐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ANGSHU NJNU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207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0046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O: 215500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19

Address after: 215500 Changshou City South E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Jin Road, No. 8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Development Research Academy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Ya Dong New District Yuen Road 210046 in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City No. 1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0

Address after: 101300 Floor 1, Building 1, Juyuan East Road,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Jingshui (Beij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500 8 Jindu Road, Changshou City Southe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Development Research Academy Institut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