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10070A -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 Google Patents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10070A
CN101810070A CN 201010130813 CN201010130813A CN101810070A CN 101810070 A CN101810070 A CN 101810070A CN 201010130813 CN201010130813 CN 201010130813 CN 201010130813 A CN201010130813 A CN 201010130813A CN 101810070 A CN101810070 A CN 101810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jor
auxiliary transmission
rear body
main
min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308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10070B (zh
Inventor
吴昌华
陈曦
戴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Changhua Power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Changhua Pow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Changhua Power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Changhua Pow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308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10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10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0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10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100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方便地拆卸旋耕传动装置的微耕机系统,所述机体包括主机与后机身;所述后机身与主机相连接,后机身上设有耕作器件;所述后机身包括旋耕后机身与耕作后机身;所述旋耕后机身上具有副变速箱,所述微耕机系统设有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所述辅助机架上设有第二耕作件挂接机构,其中,在同一时间内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或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

Description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微耕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化耕作已经逐渐取代人工耕作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种多样,且人均耕地较少,所以体积小巧,操作灵活,造价低廉的微耕机成为我国农村的首选农业机械。
目前的微耕机某些型号配有旋转耕作配件,由耕作件动力装置提供动力,使旋转耕作配件旋转,进行旋耕、除草、起垄、清沟等耕作,同时在进行犁地等操作时不需要旋耕配件,而旋耕的变速箱等动力传输配件却无形中增加了微耕机的重量和大小,使耕作的效率降低,能耗增加,也不便于轻便操作。在旋耕操作的时候无法同时完成一些其他的耕作任务,例如同时进行开沟与培土工作,在进行完开沟耕作后,还需要再进行一次培土耕作,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在普通耕作微耕机与旋耕微耕机之间转换的微耕机系统和一种能方便地拆卸旋耕传动装置的旋耕微耕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微耕机系统,所述微耕机系统包括机体与机轮;
所述机体包括主机与后机身;
所述主机包括主机架,安装于所述主机架上的动力装置,以及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主变速箱,所述主变速箱设有轮轴输出端,所述轮轴输出端与机轮旋转卡合;
所述后机身与主机相连接,后机身上设有耕作器件;
所述后机身包括旋耕后机身与耕作后机身;
所述旋耕后机身上具有副变速箱,副变速箱的输入端具有副变速箱输入轴孔,所述主变速箱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所述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之间通过分别与二者转动卡合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相连,所述微耕机系统设有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所述旋耕后机身两侧设有有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所述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的连接点为副变速箱的输出端,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与旋转耕作配件转动卡合,所述旋耕后机身设有第一耕作件挂接结构,所述第一耕作件挂接机构位于旋转耕作配件连接结构之后且位于旋耕后机身中心面上;
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所述辅助机架上设有第二耕作件挂接机构,
微耕机系统组成微耕机时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或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
其中,所述旋转耕作配件选自:旋耕刀、起垄器、清沟器、除草器之一;所述第一耕作件选自:开沟器或培土器;所述第二耕作件选自:犁、清沟器、开沟器、施肥器、播种器之一。
其中,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为下列固定装置中任意一种:
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大于与之相邻的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或副变速箱输入轴孔的截面且具有通孔,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一端的端面上具有轴向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端面轴孔,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由穿过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上的通孔并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端面螺孔螺接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螺丝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端面相固定,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具有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大于与之相邻的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或副变速箱输入轴孔的截面,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的轴向长度之和;
插销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的插销孔,所述插销与插销孔插接;
卡簧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的卡簧槽,所述卡簧与卡簧槽卡合;
螺帽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的螺纹,所述螺帽与螺纹螺接。
其中,所述主变速箱与副变速箱为齿轮变速箱。
其中,所述主变速箱具有主变速箱调档器或所述副变速箱上具有副变速箱调档器,所述主变速箱调档器通过拨动主变速箱中的不同齿数的齿轮与前后级齿轮相配合,改变主变速箱的输入输出转速比;所述副变速箱主变速箱调档器通过拨动副变速箱中的不同齿数的齿轮与前后级齿轮相配合,改变副变速箱的输入输出转速比;所述主变速箱具有离合器与倒档器;所述主变速箱与副变速箱为全封闭齿轮变速箱。
其中,所述旋耕后机身后端设有轮轴与地面平行的辅助轮,辅助轮通过与地面垂直的螺杆与辅助机架相连,螺杆与旋耕后机身螺接,螺杆的一端与辅助轮连接;
所述耕作后机身后端设有轮轴与地面平行的辅助轮,辅助轮通过与地面垂直的螺杆与辅助机架相连,螺杆与耕作后机身螺接,螺杆的一端与辅助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耕作件挂接机构结构为,在旋耕后机身上设有与地面垂直的挂接孔,挂接孔径向上设有贯穿挂接孔的主定位孔,所述第一耕作件上设有挂接杆,所述挂接杆上设有若干辅助定位孔,挂接杆轴向贯穿挂接孔,辅助定位孔之一与主定位孔重合,微耕机设有挂件插销或挂件螺丝贯穿辅助定位孔与主定位孔。
其中,所述第二耕作件挂接机构为可升降挂接机构,包括连杆、挂杆与水平螺杆,所述连杆与耕作后机身相对固定;挂杆为L形,挂杆的一端与与连杆枢接,,其枢接轴线的方向与地面平行,另一端与第二耕作件连接,其枢接轴线方向与地面水平;所述水平螺杆位于连杆与挂杆上方,与地面平行,水平螺杆与挂杆螺接,水平螺杆的一端与连杆旋转连接。
为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申请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微耕机系统,所述微耕机系统包括机体与机轮;
所述机体包括主机与后机身;
所述主机包括主机架,安装于所述主机架上的动力装置,以及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主变速箱,所述主变速箱设有轮轴输出端,所述轮轴输出端与机轮旋转卡合;
所述后机身与主机相连接,后机身上设有耕作器件;
所述后机身包括旋耕后机身与耕作后机身;
所述旋耕后机身上具有副变速箱,副变速箱的输入端具有副变速箱输入转盘,所述主变速箱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转盘,所述对副变速箱输出转盘与副变速箱输入转盘之间转动啮合,所述微耕机系统设有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固定装置,所述主副变速箱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在副变速箱输入转盘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旋耕后机身两侧设有有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所述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的连接点为副变速箱的输出端,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与旋转耕作配件转动卡合,所述旋耕后机身设有第一耕作件挂接结构,所述第一耕作件挂接机构位于旋转耕作配件连接结构之后且位于旋耕后机身中心面上;
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所述辅助机架上设有第二耕作件挂接机构,
微耕机系统组成微耕机时,所述主副变速箱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或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微耕机,所述微耕机系统包括机体与机轮;
所述机体包括主机与旋耕后机身;
所述主机包括主机架,安装于所述主机架上的动力装置,以及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主变速箱,所述主变速箱设有轮轴输出端,所述轮轴输出端与机轮旋转卡合;
所述旋耕后机身与主机相连接,所述旋耕后机身上具有副变速箱,副变速箱的输入端具有副变速箱输入轴孔,所述主变速箱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所述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之间通过分别与二者转动卡合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相连,所述微耕机系统设有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所述旋耕后机身两侧设有有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所述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的连接点为副变速箱的输出端,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与旋转耕作配件转动卡合,所述旋耕后机身设有第一耕作件挂接结构,所述第一耕作件挂接机构位于旋转耕作配件连接结构之后且位于旋耕后机身中心面上。
由于本发明的第一个发明方案中,由于主副变速箱之间通过主副变速箱传递轴连接,而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通过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这样需要更换后机身的时候只需拆开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就可以方便地分离开。由于在不需要旋耕操作的时候,本系统可以方便地卸除带有旋耕传动装置的旋耕后机身,而更换为普通耕作的耕作后机身,这样就实现了根据安装需要,灵活组装的微耕机系统。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方案,主变速箱的输出与副变速箱的输入端口均采用互相啮合的转盘,然后通过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固定装置加以固定,如果需要卸下副变速箱,更换为普通的耕作机身,同样很方便。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旋耕微耕机,能方便的写下后部的旋耕后机身,为维修或挂接其他配件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单轮与旋耕后机身组装成的旋耕机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单轮与耕作后机身组装成的旋耕机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双轮与旋耕后机身组装成的微耕机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机头支撑装置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机头支撑装置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独轮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微耕系统双轮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微耕机系统独轮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微耕系统双轮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独轮连接部分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主变速箱与副变速箱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微耕机系统主变速箱与副变速箱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微耕机系统主变速箱与副变速箱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1   独轮   12   双轮
  21   主机架   22   动力装置
  23   主变速箱   24   主变速箱调档器调节杆
  25   钢芯胶管线   26   带轮传动器
  27   机头支撑装置   271   铁架顶部
  272   铁架底部   273   铁条
  31   副变速箱   32   主副变速箱传动轴
  321   拉环   322   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
  323   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螺丝   324   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
  33   挡泥板   34   旋耕刀
  11   独轮   12   双轮
  35   副变速箱调档器调节杆   36   开沟器
  37   挂接杆   38   辅助定位孔
  39   挂件插销   40   耕作后机身连接插销
  41   连杆   42   挂杆
  43   水平螺杆   44   型
  51   辅助轮   52   螺杆
  6   独轮轴   61   独轮轴定位凸起
  62   独轮轴固定挡板   63   独轮轴固定螺丝
  71   细双轮半轴   72   粗双轮半轴
  73   双轮半轴固定螺丝   74   双轮轴定位凸起
  8   机轮支撑架   81   机轮轴承
  91   转盘   92   转盘
  93   主副变速箱固定螺丝   100   主机架中心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7,及图10,图1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耕机系统,所述微耕机系统包括机体与机轮;
所述机体包括主机与后机身;
所述主机包括主机架21,安装于所述主机架21上的动力装置22,以及与动力装置22传动连接的主变速箱23,所述主变速箱轮轴输出端具有机轮轴孔,所述主变速箱23位于微耕机主机架中心面100左侧或右侧;由于主变速箱23偏离主机架中心面100,因此主机架中心面100的位置腾空,可以用于安装独轮11。
所述后机身与主机相连接,后机身上设有耕作器件;所述后机身包括旋耕后机身与耕作后机身;操作者可根据耕作需要选择将主机连接旋耕后机身或耕作后机身。
所述旋耕后机身上具有副变速箱31,副变速箱31的输入端具有副变速箱输入轴孔,所述主变速箱23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所述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之间通过分别与二者转动卡合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相连,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卡合结构为,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为棱柱形,对应的,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内壁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内壁也为与之吻合的棱柱形。所述微耕机系统设有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固定装置,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在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的轴向上与主变速箱23相固定,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具体为:装置设有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322,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322大于与之相邻的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或副变速箱输入轴孔的截面且具有通孔,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一端的端面上具有轴向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端面轴孔,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322由穿过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上的通孔并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端面螺孔螺接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螺丝323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端面相固定,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上具有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324,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324大于与之相邻的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或副变速箱输入轴孔的截面,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324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322之间的距离等于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的轴向长度之和。主副变速箱传递轴32未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322相接的一端设有拉环321,方便更换后机身时候拆卸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
此外,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插销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的插销孔,所述插销与插销孔插接;或包括
卡簧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的卡簧槽,所述卡簧与卡簧槽卡合或包括;
螺帽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的螺纹,所述螺帽与螺纹螺接;
所述旋耕后机身两侧设有有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点,所述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点为副变速箱的输出端,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点可与旋转耕作配件转动卡合,所述旋转耕作配件选自:旋耕刀34、起垄器、清沟器、除草器之一;所述旋耕后机身设有开沟器36或培土器的挂接点,可挂接开沟器36或培土器,所述开沟器36或培土器的挂接点位于旋转耕作配件之后且位于旋耕后机身中心面上;所以本系统组装出的微耕机在使用旋耕后机身时,可以同时使用两种耕作器件:其一为旋转耕作器件,其二为开沟器36或培土器。为防止泥土等飞溅,本实施例中旋耕后机身设有挡泥板33。
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21可装卸连接,本实施例中耕作后机身通过耕作后机身连接插销40与主机架21相连,所述辅助机架上具有挂接机构,所述挂接机构挂接辅助耕作件选自:犁44、清沟器、开沟器36、施肥器、播种器之一;
微耕机工作时,可以根据耕作需要选择连接旋耕后机身或耕作后机身,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23相固定(如图1所示),或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21可装卸连接(如图2所示)。这二者是择一连接的。
所述旋耕后机身后端设有轮轴与地面平行的辅助轮51,辅助轮51通过与地面垂直的螺杆52与旋耕后机身相连,螺杆52与旋耕后机身螺接,螺杆52的一端与辅助轮51连接;
所述耕作后机身后端设有轮轴与地面平行的辅助轮51,辅助轮51通过与地面垂直的螺杆52与辅助机架相连,螺杆52与耕作后机身螺接,螺杆52的一端与辅助轮51连接;
这样通过螺杆52的旋转,辅助轮51与旋耕后机身或耕作后机身可以相对升降,以调整后机身高度,方便挂接各种耕作件的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耕作件挂接机构结构为,在旋耕后机身上设有与地面垂直的挂接孔,挂接孔径向上设有贯穿挂接孔的主定位孔,所述第一耕作件上设有挂接杆37,所述挂接杆37上设有若干辅助定位孔38,挂接杆37轴向贯穿挂接孔,辅助定位孔38之一与主定位孔重合,微耕机设有挂件插销39或挂件螺丝贯穿辅助定位孔38与主定位孔。这样的结构方便调整第一耕作件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二耕作件挂接机构为可升降挂接机构,包括连杆41、挂杆42与水平螺杆43,所述连杆41与耕作后机身相对固定;挂杆42为L形,挂杆42的一端与与连杆41枢接,其枢接轴线的方向与地面平行,另一端与第二耕作件连接,其枢接轴线方向与地面水平;所述水平螺杆43位于连杆41与挂杆42上方,与地面平行,水平螺杆43与挂杆42螺接,水平螺杆43的一端与连杆41旋转连接。这样,调整第二耕作件高度的时候只要用水平螺杆43拉近挂杆42与连杆41的距离就可以提高第二耕作件的高度,反之,用水平螺杆43放长挂杆42与连杆41的距离,可以放低第二耕作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轮包括独轮装置与双轮装置;
所述独轮装置包括独轮轴6与独轮11,所述独轮轴6与独轮11相对固定,所述独轮轴6与轮轴孔转动卡合,所述微耕机系统包括可装卸的独轮轴固定装置,所述独轮轴固定装置将独轮轴6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23相固定;如图6,图10所示,所述独轮轴固定装置为与独轮轴6穿过机轮轴孔的一端的独轮轴端面相连接的独轮轴固定挡板62,所述独轮轴固定挡板62大于机轮轴孔截面且具有通孔,独轮轴6穿过机轮轴孔的一端的独轮轴端面上具有轴向的独轮轴端面螺孔,独轮轴固定挡板62由穿过独轮轴固定挡板62上的通孔并与独轮轴端面螺孔螺接的独轮轴固定螺丝63与独轮轴端面相固定,独轮轴6上具有截面大于机轮轴孔截面的独轮轴定位凸起61,独轮轴定位凸起61与所述独轮轴固定挡板62之间的距离等于机轮轴孔的轴向长度;实际上独轮固定装置还可以选自下列固定装置:
插销与独轮轴上的插销孔,所述插销与插销孔插接;
卡簧与独轮轴上的卡簧槽,所述卡簧与卡簧槽卡合,
螺帽与独轮轴上的螺纹,所述螺帽与螺纹螺接,
紧定螺丝与独轮上的螺孔,所述紧定螺丝与螺孔螺接,
固定螺丝与独轮11上的螺孔以及独轮轴上的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丝与所述螺孔及固定螺孔螺接;
同样的,所述双轮装置包括双轮轴与双轮12,所述双轮轴与双轮12相对固定,所述双轮轴与轮轴孔转动卡合,所述微耕机系统包括可装卸的双轮轴固定装置,所述双轮轴固定装置将双轮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23相固定;所述双轮轴固定装置如图7所示:双轮轴由粗双轮半轴72与细双轮半轴71套接而成且周向转动卡和,粗双轮半轴72为空心轴管,粗细双轮半轴之间通过双轮轴径向的双轮半轴固定螺丝73轴向固定,粗细两根双轮半轴不互相套接的一端各连接双轮中的一只,细双轮半轴71穿过机轮轴孔并与之转动卡合,粗双轮半轴72截面大于机轮轴孔的截面,细双轮半轴71上具有截面大于机轮轴孔截面的双轮轴定位凸起74,双轮轴定位凸起74到粗双轮半轴套接一端端面的距离等于机轮轴孔的轴向长度但双轮轴固定装置还可以选自下列固定装置:
插销与双轮轴上的插销孔,所述插销与插销孔插接,
卡簧与双轮轴上的卡簧槽,所述卡簧与卡簧槽卡合,
螺帽与双轮轴上的螺纹,所述螺帽与螺纹螺接,
紧定螺丝与双轮上的螺孔,所述紧定螺丝与螺孔螺接,
固定螺丝与双轮12上的螺孔以及双轮轴上的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丝与所述螺孔及固定螺孔螺接。在微耕机工作时,我们根据耕作需要选择独轮或双轮,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所述独轮轴固定装置将独轮轴6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23相固定,或双轮轴固定装置将双轮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23相固定。这二者是择一连接的关系。
本实施例中,独轮装置、双轮装置与主机架21相连接的方式,以及主副变速箱相连接的方式,都采用了轴孔一轴卡合传动,且在传动轴端面上设置大于轴孔的挡板的方式,以及传动轴的另一端面上设置凸起或用其他方式(例如大于轴孔的双轮半轴)来共同实现传动轴与轴孔之间的定位,挡板等大于轴孔的定位物避免了轴在传动过程中的轴向的位移。这样的实施方式简单易行,装卸及其方便,且成本低廉,固定可靠。
所述主机架21前部还设有主机架21到地面的机头支撑装置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头支持装置如图4与图5所示,为一可折叠的铁架,包括与主机架21相连的铁架顶部271,以及用于与地面接触的铁架底部272,铁架顶部271与铁架底部272之间通过4根铁条273相连,4根铁条273分设左右两边,每边各2条,两条铁条273之间枢接,铁条273与铁架顶部271及底部也枢接,其中枢接点XX的角度A具有一个最大值a,a大于180°,该最大值当角度A张大到最大值a时,两个铁条273卡住,完成定位如图5。此时,铁架的高度高于机轮底部到主机架21与铁架连接处的高度,铁架将主机架21支撑起来,机轮离地,折叠时将枢接处折合,完成折叠,折叠状态如图4,这时候,铁架高度缩小,机轮着地。
除了上述机头支撑装置27,我们还可以采用在主机架21前部设置液压或气压千斤顶,螺杆等升降定位机构,只要机头支撑装置27至少具有伸展与收缩两种稳定状态,在机头支撑装置27处于伸展状态时,机轮高于地面,由支撑装置支撑主机架21,在机头支撑装置27处于收缩状态时,机轮与地面接触即可。
采用机头支撑装置27的目的在于方便将主机架21撑起,使机轮离开地面,便于更换机轮,而且采用上述几种机头支撑装置27的实现方式,只要一人就可以完成更换机轮的全部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
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固定装置为插销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上的插销孔,所述插销与插销孔插接,
此外,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固定装置还可以为下列固定装置中任意一种:
卡簧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上的卡簧槽,所述卡簧与卡簧槽卡合,
螺帽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上的螺纹,所述螺帽与螺纹螺接。
所述主变速箱23与副变速箱31为全封闭齿轮变速箱。现在的微耕机与机轮连接的传动多采用带轮或链条传动结构,而动力装置22多为内燃机,少数可能为电动机,不论内燃机还是电动机,其输出转数都很大,通常达到每分钟数千转,经过变速器变速后,转数降低,但是扭力矩大大增加,如果采用带轮或链条与机轮直接连接,那么由于转轴扭力矩大,导致带轮皮带或链条上的张力很大,且带轮轴或链盘轴上的径向应力很大,长时间使用,使带轮皮带或链条形变、拉长,导致打滑,也容易导致带轮轴或链盘轴,以及相应的轴承长期受一侧的压力而损坏等现象,需要频频更换零部件,及其不方便。与机轮连接的变速器采用齿轮变速就不存在上述问题。
而变速箱采取全封闭的结构,有利于防水,便于水田作业。
所述动力装置22与主变速箱23之间设有带轮传动器26,所述带轮传动器26一端与动力装置22传动连接,另一端与主变速箱23传动连接。带轮传动器26用于动力装置22与变速箱箱之间的动力传输,由于该传输属于高转数,低扭力,所以带轮皮带上的张力不大,不存在长期使用变形的问题,而且微耕机作业时,如果机轮卡住,那么齿轮变速箱上齿轮传动也同时卡住,此时,带轮即打滑,这样保护了动力装置22不致卡死而损坏。
所述主变速箱23具有主变速箱调档器或所述副变速箱31上具有副变速箱调档器,所述主变速箱调档器通过拨动主变速箱中的不同齿数的齿轮与前后级齿轮相配合,改变主变速箱的输入输出转速比;所述副变速箱主变速箱调档器通过拨动副变速箱中的不同齿数的齿轮与前后级齿轮相配合,改变副变速箱的输入输出转速比;本实施例中,上述调档是通过与主变速箱调档器相连的主变速箱调档器调节杆24以及与副变速箱调档器相连的副变速箱调档器调节杆35来操控调节的。所述主变速箱23具有离合器与倒档器;主变速箱23的离合器与倒档器通过钢芯胶管线25连接到主机架21的扶手上,便于操作者操作。所述钢芯胶管线25为中空塑胶管中置有钢线芯绳,钢线芯绳与胶管直接在轴向上可以相对滑动,所述钢芯胶管广泛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刹车或变速系统等,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类似的,我们在微耕机扶手上设置捏握把手、拨盘等与钢芯胶管线25相连,来完成离合器与倒档器的控制。通过上述调档器,调整微耕机行进与耕作速度。在本实施例中,主变速箱23具有高速档、低速挡与空档三种档位。副变速箱31具有空档与工作档两个档位,空档时,副变速箱齿轮离位,无输出,工作档齿轮正常传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耕机系统。
本实施例所述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图9所示:所述微耕机系统在主机架21在主机架中心面100与主变速箱23相对的另一侧加装机轮支撑架8,所述机轮支撑架8具有与独轮轴或双轮轴相配合的机轮轴承81,所述机轮轴承81的轴孔位于与轮轴孔相同的高度上;使用支撑架8的目的在于分担主变速箱23的受力,使主机架21落于机轮上的压力平均分配于主机架21与主变速箱23,使主变速箱23不易变形,也使整个微耕机更为平稳。
同时,如图12所示,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为截面积逐渐增大的棱柱,与此相对应的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内壁形状也与传动轴形状吻合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322设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截面积小的一端,通过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螺丝323将二者相固定,且由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32截面积递增的形状,使主变速箱23与副变速箱31结合更为紧密,不易脱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耕机系统。
本实施例所述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所示:所述主变速箱23与副变速箱31的连接结构为,主变速箱23上的对副变速箱输出端,以及副变速箱31的输入端采用互相啮合的转盘91、92,而不是采用轴孔-传动轴的方式,同时,主副变速箱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变速箱箱体上设置的主副变速箱固定螺丝93与螺孔进行固定,或通过螺丝与螺栓固定。
此外主副变速箱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可以通过金属条等制成的抱箍等方式相互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微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机系统包括机体与机轮;
所述机体包括主机与后机身;
所述主机包括主机架,安装于所述主机架上的动力装置,以及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主变速箱,所述主变速箱设有轮轴输出端,所述轮轴输出端与机轮旋转卡合;
所述后机身与主机相连接,后机身上设有耕作器件;
所述后机身包括旋耕后机身与耕作后机身;
所述旋耕后机身上具有副变速箱,副变速箱的输入端具有副变速箱输入轴孔,所述主变速箱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所述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之间通过分别与二者转动卡合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相连,所述微耕机系统设有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所述旋耕后机身两侧设有有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所述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的连接点为副变速箱的输出端,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与旋转耕作配件转动卡合,所述旋耕后机身设有第一耕作件挂接结构,所述第一耕作件挂接机构位于旋转耕作配件连接结构之后且位于旋耕后机身中心面上;
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所述辅助机架上设有第二耕作件挂接机构,
微耕机系统组成微耕机时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或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耕作配件选自:旋耕刀、起垄器、清沟器、除草器之一;所述第一耕作件选自:开沟器或培土器;所述第二耕作件选自:犁、清沟器、开沟器、施肥器、播种器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为下列固定装置中任意一种:
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大于与之相邻的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或副变速箱输入轴孔的截面且具有通孔,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一端的端面上具有轴向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端面轴孔,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由穿过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上的通孔并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端面螺孔螺接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螺丝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端面相固定,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具有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大于与之相邻的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或副变速箱输入轴孔的截面,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限位凸起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的轴向长度之和;
插销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的插销孔,所述插销与插销孔插接;
卡簧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的卡簧槽,所述卡簧与卡簧槽卡合;
螺帽与主副变速箱传动轴上的螺纹,所述螺帽与螺纹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箱与副变速箱为齿轮变速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速箱具有主变速箱调档器或所述副变速箱上具有副变速箱调档器,所述主变速箱调档器通过拨动主变速箱中的不同齿数的齿轮与前后级齿轮相配合,改变主变速箱的输入输出转速比;所述副变速箱主变速箱调档器通过拨动副变速箱中的不同齿数的齿轮与前后级齿轮相配合,改变副变速箱的输入输出转速比;所述主变速箱具有离合器与倒档器;所述主变速箱与副变速箱为全封闭齿轮变速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后机身后端设有轮轴与地面平行的辅助轮,辅助轮通过与地面垂直的螺杆与辅助机架相连,螺杆与旋耕后机身螺接,螺杆的一端与辅助轮连接;
所述耕作后机身后端设有轮轴与地面平行的辅助轮,辅助轮通过与地面垂直的螺杆与辅助机架相连,螺杆与耕作后机身螺接,螺杆的一端与辅助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耕作件挂接机构结构为,在旋耕后机身上设有与地面垂直的挂接孔,挂接孔径向上设有贯穿挂接孔的主定位孔,所述第一耕作件上设有挂接杆,所述挂接杆上设有若干辅助定位孔,挂接杆轴向贯穿挂接孔,辅助定位孔之一与主定位孔重合,微耕机设有挂件插销或挂件螺丝贯穿辅助定位孔与主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耕作件挂接机构为可升降挂接机构,包括连杆、挂杆与水平螺杆,所述连杆与耕作后机身相对固定;挂杆为L形,挂杆的一端与与连杆枢接,,其枢接轴线的方向与地面平行,另一端与第二耕作件连接,其枢接轴线方向与地面水平;所述水平螺杆位于连杆与挂杆上方,与地面平行,水平螺杆与挂杆螺接,水平螺杆的一端与连杆旋转连接。
9.一种微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机系统包括机体与机轮;
所述机体包括主机与后机身;
所述主机包括主机架,安装于所述主机架上的动力装置,以及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主变速箱,所述主变速箱设有轮轴输出端,所述轮轴输出端与机轮旋转卡合;
所述后机身与主机相连接,后机身上设有耕作器件;
所述后机身包括旋耕后机身与耕作后机身;
所述旋耕后机身上具有副变速箱,副变速箱的输入端具有副变速箱输入转盘,所述主变速箱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转盘,所述对副变速箱输出转盘与副变速箱输入转盘之间转动啮合,所述微耕机系统设有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固定装置,所述主副变速箱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在副变速箱输入转盘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旋耕后机身两侧设有有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所述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的连接点为副变速箱的输出端,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与旋转耕作配件转动卡合,所述旋耕后机身设有第一耕作件挂接结构,所述第一耕作件挂接机构位于旋转耕作配件连接结构之后且位于旋耕后机身中心面上;
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所述辅助机架上设有第二耕作件挂接机构,
微耕机系统组成微耕机时,所述主副变速箱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或所述耕作后机身与主机架可装卸连接。
10.一种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机系统包括机体与机轮;
所述机体包括主机与旋耕后机身;
所述主机包括主机架,安装于所述主机架上的动力装置,以及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主变速箱,所述主变速箱设有轮轴输出端,所述轮轴输出端与机轮旋转卡合;
所述旋耕后机身与主机相连接,所述旋耕后机身上具有副变速箱,副变速箱的输入端具有副变速箱输入轴孔,所述主变速箱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对副变速箱输出端具有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所述对副变速箱输出轴孔与副变速箱输入轴孔之间通过分别与二者转动卡合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相连,所述微耕机系统设有可装卸的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所述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固定装置将主副变速箱传动轴在轴向上与主变速箱相固定,所述旋耕后机身两侧设有有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所述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的连接点为副变速箱的输出端,旋转耕种配件连接结构与旋转耕作配件转动卡合,所述旋耕后机身设有第一耕作件挂接结构,所述第一耕作件挂接机构位于旋转耕作配件连接结构之后且位于旋耕后机身中心面上。
CN2010101308134A 2010-03-24 2010-03-24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0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08134A CN101810070B (zh) 2010-03-24 2010-03-24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08134A CN101810070B (zh) 2010-03-24 2010-03-24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0070A true CN101810070A (zh) 2010-08-25
CN101810070B CN101810070B (zh) 2012-08-22

Family

ID=42617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081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0070B (zh) 2010-03-24 2010-03-24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1007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7718A (zh) * 2014-06-23 2014-10-01 重庆嘉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耕机螺杆传动箱与机架总成
CN104081901A (zh) * 2014-06-23 2014-10-08 重庆嘉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耕机后轮总成安装结构
CN107343403A (zh) * 2016-05-05 2017-11-14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微耕机的折迭式机身装置及其应用
CN115067006A (zh) * 2022-06-30 2022-09-20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茶树施肥设备及其施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3332Y (zh) * 1995-10-05 1996-08-21 闵祥利 微型手扶拖拉机
JPH11123943A (ja) * 1997-10-27 1999-05-11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作業機の動力制御装置
JP2000324908A (ja) * 1999-05-18 2000-11-28 Seirei Ind Co Ltd 作業機
CN2583943Y (zh) * 2002-11-16 2003-11-05 王平善 微型多功能旋耕机
CN201616985U (zh) * 2010-03-24 2010-11-03 福州昌华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3332Y (zh) * 1995-10-05 1996-08-21 闵祥利 微型手扶拖拉机
JPH11123943A (ja) * 1997-10-27 1999-05-11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作業機の動力制御装置
JP2000324908A (ja) * 1999-05-18 2000-11-28 Seirei Ind Co Ltd 作業機
CN2583943Y (zh) * 2002-11-16 2003-11-05 王平善 微型多功能旋耕机
CN201616985U (zh) * 2010-03-24 2010-11-03 福州昌华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7718A (zh) * 2014-06-23 2014-10-01 重庆嘉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耕机螺杆传动箱与机架总成
CN104081901A (zh) * 2014-06-23 2014-10-08 重庆嘉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耕机后轮总成安装结构
CN104081901B (zh) * 2014-06-23 2015-12-02 重庆嘉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耕机后轮总成安装结构
CN104067718B (zh) * 2014-06-23 2015-12-09 重庆嘉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微耕机螺杆传动箱与机架总成
CN107343403A (zh) * 2016-05-05 2017-11-14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微耕机的折迭式机身装置及其应用
CN115067006A (zh) * 2022-06-30 2022-09-20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茶树施肥设备及其施肥方法
CN115067006B (zh) * 2022-06-30 2024-01-26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茶树施肥设备及其施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10070B (zh)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16985U (zh)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CN101810070B (zh) 微耕机系统与微耕机
CN201802407U (zh) 一种组合刀盘式掘进机
CN101803493B (zh) 微耕机系统和微耕机
CN201252722Y (zh) 一种旋耕铧犁开沟机
CN109038364A (zh)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跨越施工的快速机动跨越装置
ATE363040T1 (de) Differentialachsenkreuz für ein ausgleichsgetriebe
CN201616996U (zh) 微耕机系统和微耕机
CN103486224B (zh) 一种链轮
CN205105637U (zh) 联合收割机滚筒传动装置
CN204621824U (zh) 一种具有六根输出轴的地坪研磨机齿轮箱
CN202455763U (zh) 一种全地形多用途微耕机
CN205013640U (zh) 驱动造纸机烘缸的组合齿轮箱
CN201898708U (zh) 稻田管理机专用底盘
CN201810728U (zh)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
CN204123959U (zh) 八轮四驱式大型拖拉机
CN205202726U (zh) 一种农用机械的驱动系统
CN203788699U (zh) 一种三驱水稻插秧机
CN207654113U (zh) 一种洗地机方向盘转动机构
CN206005173U (zh) 一种单螺旋施肥机
CN206517792U (zh) 一种三驱动自升式水稻插秧机的传动组件
CN217944894U (zh) 一种过桥式行星轮毂结构驱动牵引器
CN205871738U (zh) 可变速的后驱拖车
CN200999854Y (zh) 前、左、右同步动力输出轴的拖拉机传动箱
CN205202723U (zh) 一种动力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