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3863A - 加热烹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3863A
CN101803863A CN200910151716A CN200910151716A CN101803863A CN 101803863 A CN101803863 A CN 101803863A CN 200910151716 A CN200910151716 A CN 200910151716A CN 200910151716 A CN200910151716 A CN 200910151716A CN 101803863 A CN101803863 A CN 101803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recess
recess portion
base plate
cooking apparatus
coo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1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柘植和幸
今井田晃
山田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HO CREATES KK
Aih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HO CREATES KK
Aih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HO CREATES KK, Aiho Corp filed Critical AIHO CREATES KK
Publication of CN101803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3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14Cooking-vessels for use in hotels, restaurants, or cant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烹调锅的底板部的温度不均且能够进行适度的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装置。加热烹调装置(1)包括:隔热部件(41),其以遮盖烹调锅(3)的大致整个底板部(5)的方式进行配设;和表面燃烧器(22),其配设于底板部(5)的中央附近。隔热部件(41)具有对置面部(44),该对置面部(44)形成为大致沿着烹调锅(3)的底板部(5)的形状,隔着间隙与底板部(5)接近且相互对置。在对置面部(44)上形成有供来自表面燃烧器(22)的热气进入的凹槽(45)。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烹调锅的底板部的温度不均且能够进行适度的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蒸饭锅那样的加热烹调装置。
该现有加热烹调装置包括烹调锅、支撑烹调锅的锅体以及使由朝向锅体内的燃烧器喷射出的喷射火焰翻转的火焰翻转单元。此外,火焰翻转单元具有用于接收来自燃烧器的喷射火焰的开口部;与开口部对置并朝向斜上方配置的翻转板部;以及形成有扩散孔并在斜上方与翻转板部连续设置的顶板部。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40219号公报(图2)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加热烹调装置中,由于烹调锅的底板部下方的加热室比较宽,因而由燃烧器喷射出的喷射火焰所产生的热气在该加热室中的流动不稳定,容易使烹调锅的底板部产生温度不均的情况,有着不能进行适度的加热烹调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烹调锅的底板部的温度不均且能够进行适度的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装置。
第一发明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加热烹调装置包括:烹调锅;隔热部件,其被配设成遮盖所述烹调锅的大致整个底板部;以及加热单元,其被配设于所述底板部的中央附近,所述隔热部件具有:对置面部,其形成为大致沿着所述底板部的形状,隔着间隙与该底板部接近并相互对置;和凹槽,其形成于所述对置面部,并供来自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气进入。
在第一发明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的基础上,第二发明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凹槽具有多个环状凹槽部,所述多个环状凹槽部以对置面部的中心为基准呈同心状配置。
在第二发明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的基础上,第三发明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凹槽具有使彼此相邻的环状凹槽部之间连通起来的连通部。
在第三发明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的基础上,第四发明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隔热部件包括环状收纳部,该环状收纳部比最小的环状凹槽部还小,且与所述最小的环状凹槽部呈同心状地配置,并且该环状收纳部经由收纳连通部与所述最小的环状凹槽部连通,加热单元为具有环状的燃烧面形成部件的表面燃烧器,所述燃烧面形成部件被收纳并配设于所述环状收纳部中。
根据第一发明,由于隔热部件被配设成遮盖烹调锅的大致整个底板部,并且该隔热部件具有:对置面部,其形成为大致沿着底板部的形状,隔着间隙与该底板部接近且相互对置;和凹槽,其形成于所述对置面部,并供来自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气进入,因此,能够利用加热单元所产生的热气对烹调锅的大致整个底板部均匀地加热,能够防止烹调锅的底板部温度不均,从而能够进行适度的加热烹调。
根据第二发明,由于凹槽具有多个环状凹槽部,所述多个环状凹槽部以对置面部的中心为基准呈同心状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烹调锅的底板部的温度不均,从而能够进行更为适度的加热烹调。
根据第三发明,由于凹槽具有使彼此相邻的环状凹槽部之间连通起来的连通部,因此热气不会长时间滞留于环状凹槽部,能够高效且均匀地对烹调锅的大致整个底板部进行加热。
根据第四发明,表面燃烧器具有被收纳并配设在隔热部件的环状收纳部中的环状燃烧面形成部件,通过使用这种表面燃烧器能够更为高效地进行适度的加热烹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该加热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该加热烹调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该加热烹调装置的隔热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隔热部件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隔热部件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隔热部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加热烹调装置;3:烹调锅;5:底板部;22:作为加热单元的表面燃烧器;40:间隙;41:隔热部件;44:对置面部;45:凹槽;51:作为环状凹槽部的第一环状凹槽部;52:作为环状凹槽部的第二环状凹槽部;53:作为环状凹槽部的第三环状凹槽部;55:环状收纳部;56:作为连通部的第一连通部;57:作为连通部的第二连通部;58:收纳连通部;66:燃烧面形成部件;O:对置面部的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加热烹调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至图3中,标号1为加热烹调装置,该加热烹调装置1为用于对食物材料等被加热物(未图示)进行加热烹调的商用旋转锅(高效气体旋转锅)。
加热烹调装置1具有:大致半球形壳状的烹调锅3,其具有大致圆形的上面开口2;以及用于开闭烹调锅3的上面开口2的盖4。烹调锅3和盖4均由例如具有耐热性的金属材料构成。
烹调锅3具有:大致圆形碗状的底板部5,其沿球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大致球冠状;大致削顶圆锥筒状的侧板部6,其朝向上方一体地突出设置于底板部5的外周端,且随着朝向上方直径逐渐增大;以及边缘部7,其朝向外侧一体地突出设置于侧板部6的上端。侧板部6的下端侧以比其他部分小的曲率半径弯曲,侧板部6的下端和底板部5的外周端平滑地连续形成。
在底板部5的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圆形的排水口9,排水口9由能够装卸的排水栓10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封闭住。连接筒部11从排水口9的周缘部朝向下方一体地突出,排水管12上端部的外周侧与连接筒部11的内周侧螺合连接。
加热烹调装置1包括:作为支撑单元的锅支撑体21,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支撑烹调锅3;以及作为用于加热被加热物的加热单元的表面燃烧器22,其设于锅支撑体21上,并且在烹调锅3的底板部5的中央附近配设于该底板部5的中央部下方附近。
并且,加热室(燃烧室)23作为加热用空间部充满了由作为强制燃烧装置的表面燃烧器22所产生的热气(高温燃烧气体等),并且该加热室23位于烹调锅3和锅支撑体21之间。此外,用于从加热室23中将热气排出的排气口24位于烹调锅3的一侧,由该排气口24流出的热气依次流过兼用作支撑轴的大致圆筒状的排气管25内和排气管道26内而排出到外部。
锅支撑体21由相互分离并对置的一侧支撑架31和另一侧支撑架32支撑成能够以水平方向的轴线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即,锅支撑体21的一侧具有支轴33,该支轴33被一侧支撑架31的轴支撑部34轴支撑为能够转动,并且锅支撑体21的排气管25被另一侧支撑架32的轴支撑部35轴支撑为能够转动。
与排气管25连通的排气管道26固定设置在另一侧支撑架32上。此外,操作柄36也设置在另一侧支撑架32上,通过该操作柄36的转动操作使锅支撑体21以支轴33和排气管25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转动。此外,锅支撑体21具有边缘支撑部37,通过该边缘支撑部37载置并支撑烹调锅3的边缘部7。
进而,如图1、图4至图7所示,锅支撑体21具有大致圆形的作为隔热单元的隔热部件41,该隔热部件41以遮盖烹调锅3的大致整个底板部5的方式配设于烹调锅3的下方附近位置。隔热部件41是由例如具有隔热性的材料(陶瓷纤维等)构成的成型品,其被收纳并配设于大致筒状的外壳部件42内。
隔热部件41在上表面部具有对置面部44,该对置面部44形成为大致沿着烹调锅3的底板部5的下表面的形状,并且隔着间隙40与该底板部5以非接触状态接近且相互对置。并且,在该对置面部44上形成有凹槽45,所述凹槽45供来自表面燃烧器22的热气进入,该进入的热气从底板部5的中央附近朝向底板部5的外周端侧即烹调锅3的侧方周围被引导,使得该进入的热气在大致整个底板部5的范围内蛇形流动。
另外,在图4中,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线所示的部分为凹槽45,该凹槽45的槽底面积约为烹调锅3的底板部5的面积的大致一半。
并且,对置面部44的凹槽45包括多个剖面为矩形的环状凹槽部,即例如直径尺寸各自不同的圆环状的第一环状凹槽部51、第二环状凹槽部52以及第三环状凹槽部53,所述多个环状凹槽部以对置面部44的中心O为基准呈同心状地等间隔设置,所述对置面部44的中心O处于穿过烹调锅3的底板部5的中心且沿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上。所述三个环状凹槽部51、52、53位于各自不同的高度,其中外周侧的第三环状凹槽部53位于最高的位置。
此外,彼此相邻的第一环状凹槽部51和第二环状凹槽部52之间由多个第一连通部56连通起来,所述第一连通部56例如为相互分离并对置的左右一对的凹槽状连通部。即,在对置面部44的位于第一环状凹槽部51和第二环状凹槽部52之间的凸出部分61上沿周向隔开180°地剖切而形成两个第一连通部56,通过这些第一连通部56将第一环状凹槽部51和第二环状凹槽部52在两个位置连通起来。
同样地,彼此相邻的第二环状凹槽部52和第三环状凹槽部53之间由多个第二连通部57连通起来,所述第二连通部57例如为相互分离并对置的前后一对的凹槽状连通部。即,在对置面部44的位于第二环状凹槽部52和第三环状凹槽部53之间的凸出部分62上沿周向隔开180°地剖切而形成两个第二连通部57,所述两个第二连通部57位于相对于第一连通部56错开90°的位置,通过这些第二连通部57将第二环状凹槽部52和第三环状凹槽部53在两个位置连通起来。
此外,隔热部件41包括圆环状的环状收纳部55,该环状收纳部55的直径尺寸比最小的第一环状凹槽部51的直径尺寸还小,且与该第一环状凹槽部51呈同心状配置,并且通过例如彼此分离且对置的前后一对凹槽状的收纳连通部58与该第一环状凹槽部51连通起来。即,环状收纳部55贯穿上下表面地形成于隔热部件41的中央部附近,并且在对置面部44的位于环状收纳部55和第一环状凹槽部51之间的凸出部分63上沿周向隔开180°地剖切而形成两个收纳连通部58,所述两个收纳连通部58位于相对于第一连通部56错开90°的位置,通过所述收纳连通部58将环状收纳部55和第一环状凹槽部51在两个位置连通起来。
另外,贯通孔部59在隔热部件41的中央部以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式形成,烹调锅3的底板部5的连接筒部11以能够插拔的方式嵌入到该贯通孔部59中。此外,烹调锅3的底板部5的下表面与隔热部件41的对置面部44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40的尺寸A例如为5~10mm(参照图7)。
表面燃烧器22为例如无需二次空气的金属网状燃烧器(metal nitburner),其具有筒状燃烧面形成部件66,该燃烧面形成部件66的上表面为燃烧面且呈圆环状。燃烧面形成部件66例如由编织成网状的耐热金属纤维等构成,被收纳并配设于隔热部件41的环状收纳部55中。此外,筒状部件67从燃烧面形成部件66的一部分向下方突出,混合气体供给管(未图示)与该筒状部件67连接。并且,燃料气体和空气混合后的混合气体从混合气体供给管供给到燃烧面形成部件66内,由火花塞操纵杆68产生火花后,使混合气体燃烧起来,从而产生高温燃烧气体即热气,该热气被供给到加热室23中,利用该热气对烹调锅3进行加热。
接着,对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作用等进行说明。
通过表面燃烧器22的点火所产生的作为燃烧气体的热气被供给到加热室23后,加热室23内充满了热气,通过来自该热气的热量对烹调锅3进行加热,从而对烹调锅3内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
在进行所述加热烹调时,来自表面燃烧器22的燃烧面形成部件66的热气流入加热室23并与烹调锅3进行热交换后,从排气口24流出到加热室23外,之后,依次在排气管25内和排气管道26内流过并排出到外部。
此时,在加热室23内,来自表面燃烧器22的燃烧面形成部件66的热气的一部分依次流过环状收纳部55、收纳连通部58、第一环状凹槽部51、第一连通部56、第二环状凹槽部52、第二连通部57和第三环状凹槽部53,从而以从底板部5的中央附近朝向底板部5的外周端侧在大致整个底板部5的范围内蛇形流动,然后从排气口24排出到加热室23外。此外,热气的一部分流到间隙40中,并从底板部5的中央附近朝向底板部5的外周端侧流动。即,通过在各环状凹槽部51、52、53内以不停滞地飘荡的方式流动的热气,对烹调锅3的与环状凹槽部51、52、53对置的底板部5进行传热,此外,在位于凸出部分61、62、63的间隙40中,通过以从加热室23向排气口24迅速地穿过的方式流动的热气进行传热。这样,热气的热量均匀地传导到烹调锅3的大致整个底板部5,使得底板部5被加热到预期温度。
因此,根据这样的加热烹调装置1,在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时,能够均匀地对烹调锅3的大致整个底板部5进行加热,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烹调锅3的底板部5的温度不均,因而能够进行适度的加热烹调。
此外,来自表面燃烧器22的热气在产生有各自不同流向的凹槽45和间隙40中穿过,并以从底板部5的中央附近向底板部5的外周端侧顺畅地飘荡的方式流动,从而热气不会长时间滞留在环状凹槽部51、52、53中,能够高效地将热气的热量传导到烹调锅3的底板部5,因此热效率良好,能够抑制气体消耗量,而且,能够确保稳定的燃烧状态,也不会产生气体的不完全燃烧现象。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槽45为具有将所有环状凹槽部51、52、53中彼此相邻的环状凹槽部51、52、53之间连通起来的连通部56、57的结构,然而也可以不具有连通部56、57,而是构成为使彼此相邻的环状凹槽部51、52、53之间不直接连通起来等方式。
此外,呈同心状地配置的环状凹槽部的个数并不限于三个,例如也可以是两个或者四个以上。
进而,使彼此相邻的环状凹槽部之间连通起来的连通部的个数并不限定于相互分离并对置的两个,例如也可以是间隔120°的三个,或者间隔90°的四个等。
此外,对置面部44的凹槽45并不限定于使热气蛇形流动,例如也可以使热气在形成于对置面部44上的涡旋状槽中进行涡旋流动等。
再有,对置面部44的凹槽45并不限定于具有多个以对置面部44的中心O为基准呈同心状地配置且沿周向延伸的环状凹槽部,例如也可以具有多个以对置面部44的中心O为基准呈放射状地沿径向延伸的环状凹槽部等。

Claims (4)

1.一种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加热烹调装置包括:
烹调锅;
隔热部件,其被配设成遮盖所述烹调锅的大致整个底板部;以及
加热单元,其被配设于所述底板部的中央附近,
所述隔热部件具有:
对置面部,其形成为大致沿着所述底板部的形状,隔着间隙与该底板部接近且相互对置;和
凹槽,其形成于所述对置面部,并供来自所述加热单元的热气进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凹槽具有多个环状凹槽部,所述多个环状凹槽部以对置面部的中心为基准呈同心状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凹槽具有将彼此相邻的环状凹槽部之间连通起来的连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隔热部件包括环状收纳部,该环状收纳部比最小的环状凹槽部还小,且与所述最小的环状凹槽部呈同心状配置,并且该环状收纳部经由收纳连通部与所述最小的环状凹槽部连通,
加热单元为具有环状的燃烧面形成部件的表面燃烧器,所述燃烧面形成部件被收纳并配设于所述环状收纳部中。
CN200910151716A 2009-02-18 2009-07-06 加热烹调装置 Pending CN1018038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5376A JP2010187914A (ja) 2009-02-18 2009-02-18 加熱調理装置
JP2009-035376 2009-0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3863A true CN101803863A (zh) 2010-08-18

Family

ID=4260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1716A Pending CN101803863A (zh) 2009-02-18 2009-07-06 加热烹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187914A (zh)
KR (1) KR20100094307A (zh)
CN (1) CN101803863A (zh)
TW (1) TW2010313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78088A1 (en) * 2018-06-19 2021-09-09 Rational International Ag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support and a cooking body
US12000598B2 (en) * 2018-06-19 2024-06-04 Rational International Ag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support and a cooking bod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8811B1 (ko) * 2013-01-23 2013-08-22 화신주방산업(주) 배기열 차열구조를 갖는 조리용 솥
JP6189221B2 (ja) * 2014-01-07 2017-08-30 東邦瓦斯株式会社 回転釜
CN104207652A (zh) * 2014-08-22 2014-12-17 东莞市国福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传热体及应用该传热体的锅炉、蒸饭柜和换热器
JP7092490B2 (ja) * 2016-12-02 2022-06-28 株式会社アイホー 加熱調理装置
KR101894202B1 (ko) * 2018-01-15 2018-08-31 주식회사3차버너 대용량 솥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78088A1 (en) * 2018-06-19 2021-09-09 Rational International Ag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support and a cooking body
US12000598B2 (en) * 2018-06-19 2024-06-04 Rational International Ag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support and a cooking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94307A (ko) 2010-08-26
JP2010187914A (ja) 2010-09-02
TW201031368A (en)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4894B1 (ko) 난방 기구용 내장 버너를 갖는 도어
CN101803863A (zh) 加热烹调装置
US9206986B2 (en) Burner
CN106287708B (zh) 催化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03234226A (zh) 一种燃气灶具
CN202109479U (zh) 一种鼓风式家用燃气灶具燃烧器
US20130252183A1 (en) Gas burner with at least three rings
CN111594836A (zh) 燃气灶用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1832558A (zh) 一种鼓喷强进式全预混节能燃烧器
CN108826296B (zh) 燃气灶环火旋流燃烧器
KR101425387B1 (ko) 버너장치
JP2009085587A (ja) コンロ
CN201575504U (zh) 一种在火焰临界处设置点火针的节能炉具
CN107327845B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结构及燃气灶
CN108006642B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火盖
CN202501618U (zh) 热风炉装置
CN101793413B (zh) 一种在火焰临界处设置点火针的节能炉具
CN203249283U (zh) 一种燃气灶具
CN210398901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燃烧器
CN210165464U (zh) 一种红外陶瓷板辐射炉头组件
WO2016082424A1 (zh) 多入口式条形灶头
CN101786632B (zh) 一种用于气相法白炭黑工艺的加热脱酸炉
RU65890U1 (ru) Воздух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KR100751418B1 (ko) 가스 버너 및 이를 이용한 히팅장치
EP3126737B1 (en) Pre-mixed gas burner cooled by an air-gas mix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