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7613A -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7613A
CN101797613A CN201010128536A CN201010128536A CN101797613A CN 101797613 A CN101797613 A CN 101797613A CN 201010128536 A CN201010128536 A CN 201010128536A CN 201010128536 A CN201010128536 A CN 201010128536A CN 101797613 A CN101797613 A CN 101797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tationary roll
roll device
dance
straigh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8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莉
王文章
陈志发
王希霞
王孟德
刘治乾
张晔
张明灿
程波
张宏洲
左会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C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Luoyang Mining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C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Luoyang Mining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C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Luoyang Mining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C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28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976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97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7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矫直机配送料工艺及装置,1、采用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固定辊装置B三种不同形式的辊子装置相互配合、排列、组合成配送料系统;2、所述配送料系统的排列、组合的顺序为:固定辊装置B、升降辊装置与若干组由固定辊装置A与升降辊装置组合构成的辊子装置依序排列组成;3、所述配送料系统依序排列、组合的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和固定辊装置B的摆放组合,采用间距式摆放组合形成的送料系统;4、所述配送料系统排列的固定辊装置A、固定辊装置B采用倾斜布置。5、送料工艺流程:本发明能够使管、棒料对中咬入矫直机,防止矫直时管、棒料的摆甩,提高矫直精度、增加辊子使用寿命、保护辊道和人员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矫直机送料工艺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矫直大规格管、棒料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送料装置是运送坯料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往往贯穿车间整个生产作业线,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车间生产率和整个矫直工艺流程的连续性。目前,矫直机所采用的送料装置都属于整体型式,主要用于小规格的管、棒料输入,所采用的辊型一般均为V型辊或一般弧型曲线的辊子,各个辊子大小及材质一致,布置采用垂直于矫直中心线的型式,适用于对中但是不能参与矫直。
当矫直大规格管、棒料时,侧进料会产生很大冲击力,矫直时坯料摆尾也会使辊子承受很大的力,这些力量都会对辊道产生破坏;整体结构的辊子之间有衬板连接,传动受力为滑动摩擦,由于接触是线性的,受力又大,容易在矫直过程中划伤管料外壁,另外此整体结构辊子寿命短,维修麻烦,为了克服以上等更多的缺点,需要一种新型的矫直机送料装置来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矫直机送料工艺只适用小规格的管、棒料输入,不适用大规格的管、棒料输入,且只能对中而不能参与矫直的问题,及解决侧进料产生很大冲击力和辊子承受矫直时坯料摆尾的力对辊道产生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能够克服以上缺点,满足矫直机在矫直时对送料装置的所有要求。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其步骤如下:
1、采用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固定辊装置B三种不同形式的辊子装置相互配合、排列、组合成送料系统,用于完成管、棒料的接收、移动,并将管、棒料对中送入矫直机;
2、所述送料系统的排列、组合的顺序为:固定辊装置B、升降辊装置与若干组由固定辊装置A与升降辊装置组合构成的辊子装置依序排列组成;
3、所述送料系统依序排列、组合的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和固定辊装置B的摆放组合,采用间距式摆放组合形成的送料系统;
4、所述送料系统排列的固定辊装置A、固定辊装置B采用倾斜布置。
5、送料工艺流程:
a、拨料装置送来的管、棒料首先落到固定辊装置A上;
b、升降辊装置的油缸动作使升降辊子与固定辊装置A的辊子同高,升降辊装置所配交流电动机带动辊子转动,使管、棒料作直线运动;
c、经过固定辊装置A和固定辊装置B时,使其辊子被动旋转,一起带动管、棒料运动到矫直机入口;
d、由于辊型曲线及安装方式的配合,可以使管、棒料很好的对中并咬入矫直机;
e、当管、棒料进入矫直机后,升降辊装置在油缸的作用下落下,固定辊装置B与来料接触,设置的固定辊装置B的喉颈比固定辊装置A的喉颈稍高,用于避免因管、棒料的摆甩力太大而使升降辊装置的辊子受到损坏。
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送料系统间距式摆放组合的顺序为:固定辊装置B倾斜—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倾斜—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倾斜—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倾斜—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倾斜—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倾斜—升降辊装置;
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所述升降辊装置的辊子采用弧型曲线,辊子材料为铸钢件,辊子喉径小,辊子升降用油缸驱动,传动系统配有交流电机,辊子两端装有调心轴承,且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其摆放型式与矫直线垂直。
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所述固定辊装置A的辊子曲线为双曲线,辊子材料为耐磨材料,辊子喉径比升降辊装置的辊子喉径大,主要用来承受侧进料的巨大冲击力,此结构设有挡料装置,以防冲击力太大时管、棒料冲出送料装置,辊子两端装有调心轴承,轴承安装在辊子内;其摆放型式与矫直线倾斜摆放,倾斜角度可根据矫直需要做相应改动。
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所述固定辊装置B的辊子曲线为双曲线,辊子材料为耐磨材料,辊子喉径比固定辊装置A的辊子喉径大,主要用来承受矫直时管、棒料尾端所产生的摆甩力,其摆放形式和曲线型式也将起到部分矫直作用,辊子两端装有滑动轴承,滑动轴承位于轴承座内;其摆放型式与矫直线倾斜摆放,倾斜角度可根据矫直需要做相应改动。
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升降辊装置的辊子喉径上表面比固定辊装置A的辊子喉径低;固定辊装置A的辊子喉径比固定辊装置B的辊子喉径低。
实施上述工艺的矫直机用送料装置,由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及固定辊装置B的排列、组合构成,所述依序排列的固定辊装置B、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升降辊装置为不同摆放形式的组合,所述辊子装置之间设置有间距,并按间距布置构成送料装置。
所述的矫直机用送料装置,所述固定辊装置A与固定辊装置B的摆放型式为倾斜摆放。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优越性: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用于运送矫直机矫直所用的管、棒料,是一种新型的矫直机用送料装置,由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和固定辊装置B三种形式的辊子装置组成,不同的辊子装置相互配合,用以完成管、棒料的接收、移动并送入矫直机。由于其结构、辊型、辊子材料、传动形式、布置方式的不同,使其运送管、棒料既方便对中咬入矫直机,也可以防止矫直时管、棒料的摆甩,保护辊道和人员安全,很好的配合矫直机的矫直。
本发明通过创新设计改变由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和固定辊装置B的三种辊子布置、辊型、材质、辊径大小、传动等手段达到了管、棒料的输送与对中、提高矫直精度、增加辊子使用寿命、简化结构、方便维修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升降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辊装置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辊装置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矫直机用送料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4矫直机用送料装置的组合俯视图;
图中:1—升降辊装置;1.1—辊子;1.2—油缸;1.3—调心轴承;1.4—交流电机;1.5—轴承座;2—固定辊装置A;2.1—辊子;2.2—调心轴承;2.3—挡料装置;3—固定辊装置B;3.1—辊子;3.2—滑动轴承;3.3—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矫直机配送料工艺,其步骤如下:
1、采用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固定辊装置B(3)三种不同形式的辊子装置相互配合、排列、组合成送料系统,用于完成管、棒料的接收、移动,并将管、棒料对中送入矫直机;
2、所述送料系统的排列、组合的顺序为:固定辊装置B(3)、升降辊装置(1)与若干组由固定辊装置A(2)与升降辊装置(1)组合构成的辊子装置依序排列组成;
3、所述送料系统依序排列、组合的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和固定辊装置B的摆放组合,采用间距式摆放组合形成的送料系统;
4、所述送料系统排列的固定辊装置A、固定辊装置B采用倾斜布置。
5、送料工艺流程:
a、拨料装置送来的管、棒料首先落到固定辊装置A(2)上;
b、升降辊装置(1)的油缸(1.2)动作使升降辊子(1.1)与固定辊装置A(2)的辊子(2.1)同高,升降辊装置(1)所配交流电动机(1.4)带动辊子(1.1)转动,使管、棒料作直线运动;
c、经过固定辊装置A(2)和固定辊装置B(3)时,使其辊子被动旋转,一起带动管、棒料运动到矫直机入口;
d、由于辊型曲线及安装方式的配合,可以使管、棒料很好的对中并咬入矫直机;
e、当管、棒料进入矫直机后,升降辊装置(1)在油缸(1.2)的作用下落下,固定辊装置B(3)与来料接触,设置的固定辊装置B(3)的喉颈比固定辊装置A(2)的喉颈稍高,用于避免因管、棒料的摆甩力太大而使升降辊装置的辊子(1.1)受到损坏。
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送料系统间距式摆放组合的顺序为:固定辊装置B(3)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
实施上述工艺的矫直机用送料装置,由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及固定辊装置B(3)的排列、组合构成,所述依序排列的固定辊装置B(3)、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升降辊装置(1)为不同摆放形式的组合,所述固定辊装置A与固定辊装置B的摆放型式为倾斜摆放。所述辊子装置之间设置有间距,并按间距布置构成送料装置。即根据工艺需要,按一定间距布置,以不同的摆放组合构成送料装置。通过创新设计改变辊子布置、辊型、材质、辊径大小、传动等手段达到了管、棒料的输送与对中、提高矫直精度、增加辊子使用寿命、简化结构、方便维修的目标。
所述升降辊装置(1)的辊子喉径上表面比固定辊装置A(2)的辊子喉径低;固定辊装置A(2)的辊子喉径比固定辊装置B(3)的辊子喉径低;固定辊装置A(2)和固定辊装置B(3)倾斜摆放。
所述升降辊装置(1)的辊子使用一般弧型曲线,辊子材料为一般铸钢件,辊子喉径小,辊子升降用油缸驱动,传动系统配有交流电机,辊子两端装有调心轴承,且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其摆放型式与矫直线垂直(如图1)。
所述固定辊装置A(2)的辊子曲线为双曲线,辊子材料为耐磨材料,辊子喉径比升降辊装置的辊子喉径大,主要用来承受侧进料的巨大冲击力,此结构设有挡料装置以防冲击力太大时管、棒料冲出送料装置,辊子两端装有调心轴承,轴承安装在辊子内。其摆放型式与矫直线倾斜摆放,倾斜角度可根据矫直需要做相应改动(如图2)。
所述固定辊装置B(3)的辊子曲线也为双曲线,辊子材料为耐磨材料,辊子喉径比固定辊装置A的辊子喉径大,主要用来承受矫直时管、棒料尾端所产生的摆甩力,其摆放形式和曲线的型式也将起到部分矫直作用,辊子两端装有滑动轴承,滑动轴承位于轴承座内。其摆放型式与矫直线倾斜摆放,倾斜角度可根据矫直需要做相应改动(如图3)。
工作时:由拨料装置送来的管、棒料首先落到固定辊装置A(2)上,然后升降辊装置(1)的油缸动作使升降辊子与固定辊装置A(2)的辊子同高,升降辊装置所配交流电动机带动辊子转动,使管、棒料作直线运动,经过固定辊装置A(2)和固定辊装置B(3)时,使其辊子被动旋转,一起带动管、棒料运动到矫直机入口。在此过程中,由于固定辊装置A(2)和固定辊装置B(3)因其辊型曲线及安装方式的配合,可以使管、棒料很好的对中并咬入矫直机。由于去掉了连接各辊子之间的衬板、机架等零部件,减轻了整个辊道装置的重量,而且使传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改为了滚动摩擦,减少了管、棒料的损坏。
当管、棒料进入矫直机后,升降辊装置在油缸的作用下落下,由于固定辊装置B(3)的喉颈比固定辊装置A(2)的喉颈稍高,所以就只有此装置和来料接触,并避免了由于摆甩力太大而使升降辊装置的辊子受到损坏。相对于以前所使用的整体结构,当辊子喉颈及长度变化时,整个装置的结构也将增大,占用比较大的空间;而且当一个辊子受损时,必须拆除很多零部件才可以更换,此送料装置采用每个辊子的独立型式,使得维修安装很方便。

Claims (7)

1.一种矫直机配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采用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固定辊装置B(3)三种不同形式的辊子装置相互配合、排列、组合成配送料系统,用于完成管、棒料的接收、移动,并将管、棒料对中送入矫直机;
2)、所述配送料系统的排列、组合的顺序为:固定辊装置B(3)、升降辊装置(1)与若干组由固定辊装置A(2)与升降辊装置(1)组合构成的辊子装置依序排列组成;
3)、所述配送料系统依序排列、组合的升降辊装置、固定辊装置A和固定辊装置B的摆放组合,采用间距式摆放组合形成的送料系统;
4)、所述配送料系统排列的固定辊装置A、固定辊装置B采用倾斜布置。
5)、送料工艺流程:
a、拨料装置送来的管、棒料首先落到固定辊装置A(2)上;
b、升降辊装置(1)的油缸动作使升降辊子与固定辊装置A(2)的辊子同高,升降辊装置(1)所配交流电动机带动辊子转动,使管、棒料作直线运动;
c、经过固定辊装置A(2)和固定辊装置B(3)时,使其辊子被动旋转,一起带动管、棒料运动到矫直机入口;
d、由于辊型曲线及安装方式的配合,可以使管、棒料很好的对中并咬入矫直机;
e、当管、棒料进入矫直机后,升降辊装置在油缸的作用下落下,固定辊装置B(3)与来料接触,设置的固定辊装置B的喉颈比固定辊装置A(2)的喉颈稍高,用于避免因管、棒料的摆甩力太大而使升降辊装置的辊子受到损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送料系统间距式摆放组合的顺序为:固定辊装置B(3)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倾斜—升降辊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辊装置的辊子(1.1)采用弧型曲线,辊子材料为铸钢件,辊子(1.1)喉径小,辊子升降用油缸(1.2)驱动,传动系统配有交流电机(1.4),辊子两端装有调心轴承(1.3),且轴承安装在轴承座(1.5)内,其摆放型式与矫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辊装置A的辊子(2.1)曲线为双曲线,辊子(2.1)材料为耐磨材料,辊子(2.1)喉径比升降辊装置的辊子喉径大,主要用来承受侧进料的巨大冲击力,此结构设有挡料装置(2.3)以防冲击力太大时管、棒料冲出送料装置,辊子(2.1)两端装有调心轴承(2.2),调心轴承安装在辊子(2.1)内;其摆放型式与矫直线倾斜摆放,倾斜角度可根据矫直需要做相应改动,一般为8°至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辊装置B的辊子(3.1)曲线为双曲线,辊子(3.1)材料为耐磨材料,辊子(3.1)喉径比固定辊装置A的辊子喉径大,主要用来承受矫直时管、棒料尾端所产生的摆甩力,摆放形式和曲线的型式也将起到部分矫直作用,辊子(3.1)两端装有滑动轴承(3.2),滑动轴承(3.2)位于轴承座(3.3)内;其摆放型式与矫直线倾斜摆放,倾斜角度可根据矫直需要做相应改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升降辊装置(1)的辊子喉径上表面比固定辊装置A(2)的辊子喉径低;固定辊装置A(2)的辊子喉径比固定辊装置B(3)的辊子喉径低。
7.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的矫直机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及固定辊装置B(3)的排列、组合构成,所述依序排列的固定辊装置B(3)、升降辊装置(1)、固定辊装置A(2)、升降辊装置(1)为不同摆放形式的组合,所述辊子装置之间设置有间距,并按间距布置构成送料装置,所述固定辊装置A与固定辊装置B的摆放型式为倾斜摆放。
CN201010128536A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 Pending CN1017976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8536A CN101797613A (zh)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8536A CN101797613A (zh)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7613A true CN101797613A (zh) 2010-08-11

Family

ID=42593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8536A Pending CN101797613A (zh)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9761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0022A (zh) * 2011-06-14 2012-03-28 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管料升降输送装置
CN102489621A (zh) * 2011-12-01 2012-06-13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棒材矫直机垂直升降柔性送料系统
CN102765581A (zh) * 2012-07-27 2012-11-07 新疆通奥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滚轮机构
CN107571080A (zh) * 2017-09-29 2018-01-12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重载圆坯料的落料结构及方法
CN107716761A (zh) * 2017-11-14 2018-02-23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厚板冲裁的送料装置
CN108339898A (zh) * 2017-01-24 2018-07-3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0022A (zh) * 2011-06-14 2012-03-28 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管料升降输送装置
CN102489621A (zh) * 2011-12-01 2012-06-13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棒材矫直机垂直升降柔性送料系统
CN102765581A (zh) * 2012-07-27 2012-11-07 新疆通奥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滚轮机构
CN108339898A (zh) * 2017-01-24 2018-07-3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CN108339898B (zh) * 2017-01-24 2021-08-20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CN107571080A (zh) * 2017-09-29 2018-01-12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重载圆坯料的落料结构及方法
CN107716761A (zh) * 2017-11-14 2018-02-23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厚板冲裁的送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7613A (zh) 一种矫直机送料工艺及装置
CN102491097B (zh) 一种扁钢自动收集堆垛机
CN102935575B (zh) 大管径筒节组对接长装置
CN103205554B (zh) 钢球输送装置
CN103072288A (zh) 一种具有插接式组合输送机构的纤维铺放头装置
CN104084453B (zh) 一种多辊式拉伸弯曲矫直机
CN107252822A (zh) 一种十八辊轧机
CN206716756U (zh) 一种螺旋焊管机组的钢卷上料装置
CN105290110A (zh) 冷硬带钢复合矫直机
CN201807632U (zh) 一种双向扁钢矫直机
CN102441591A (zh) 金属板无余量压头炉壳制作工艺
CN102601182A (zh) 波纹板卷板机
CN201832876U (zh) 预弯机
CN103708165B (zh) 一种转向辊子输送机
CN102114503A (zh) 卧式矫直机管棒料的旋转机构
CN201150936Y (zh) 铝板热轧机组新型运输辊道
CN202490858U (zh) 波纹板卷板机
CN107055041A (zh) 大型热风炉用链式钢管输送装置
CN105293016B (zh) 一种型焦坯体整理排列装置
CN202377267U (zh) 连续铸轧机用石墨喷涂装置
CN204052437U (zh) 一种多辊式拉伸弯曲矫直机
CN203753800U (zh) Pbt300特重型双道地面板链式输送机
CN207001606U (zh) 一种大型热风炉用链式钢管输送装置
CN109607133A (zh) 物料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码垛机
CN108380739A (zh) 波纹板加工系统及波纹板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Li

Inventor after: Cheng Bo

Inventor after: Zhang Hongzhou

Inventor after: Zuo Huifeng

Inventor after: Chen Zhifa

Inventor after: Wang Wenzhang

Inventor after: Liu Suhua

Inventor after: Na Liping

Inventor after: Wang Xixia

Inventor after: Wang Mengde

Inventor after: Liu Zhiqian

Inventor after: Zhang Ye

Inventor after: Zhang Mingc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

Inventor before: Zhang Hongzhou

Inventor before: Zuo Huif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Wenzh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Zhifa

Inventor before: Wang Xixia

Inventor before: Wang Mengde

Inventor before: Liu Zhiqi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Ye

Inventor before: Zhang Mingcan

Inventor before: Cheng B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ANG LI WANG WENZHANG CHEN ZHIFA WANG XIXIA WANG MENGDE LIU ZHIQIAN ZHANGYE ZHANG MINGCAN CHENG BO ZHANG HONGZHOU ZUO HUIFENG TO: ZHANG LI WANG WENZHANG LIU SUHUA NA LIPING WANG XIXIA WANG MENGDE LIU ZHIQIAN ZHANG YE ZHANG MINGCAN CHENG BO ZHANG HONGZHOU ZUO HUIFENG CHEN ZHIFA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