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2481B - 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82481B CN101782481B CN2010101093151A CN201010109315A CN101782481B CN 101782481 B CN101782481 B CN 101782481B CN 2010101093151 A CN2010101093151 A CN 2010101093151A CN 201010109315 A CN201010109315 A CN 201010109315A CN 101782481 B CN101782481 B CN 1017824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phenthrin
- tea
- tealeaves
- dispenser
- cont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候选非加料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属于农药残留检测质控用的自然基体实物标样制备技技术领域,所述自然基体阳性材料为通过对栽培的茶树喷洒含有联苯菊酯的药液,结合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监控,24小时后采摘茶叶,所采新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顺序加工成干茶坯,然后经粉碎成粉状并通过120目筛,得到所述的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候选非加料自然基体阳性材料。本发明获得的材料可制备出与真实检测样品完全一致的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分析质控用自然(污染)基体标准样品;所制备的自然(污染)基体标准样品均匀性、稳定性好,特性稳定,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残留检测质控用的自然基体实物标样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候选非加料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联苯菊酯(Bifenthrin),CAS号:82657-04-3;别名天王星;化学名:3-(2-氯-3,3,3-三氟丙烯-1-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基-3-甲基-3-苯基苄基酯;分子式:C23H22F3ClO2;分子量:422.9,结构式
联苯菊酯难溶于水(水中溶解度0.1mg/kg),易溶于丙酮、甲苯、二氯甲烷。用于多种作物以防治蚜虫、螨类、棉铃虫、红铃虫、桃小食心虫、叶蝉等多种害虫。制剂有乳油、可湿性粉剂。
农残检测中质量控制用基体标准样品常常由基体添加目标物(加料)制备。但是由于基体加料标准样品的目标物结合状态与实际检测样品不一致往往导致样品提取行为的不一致。因此研制非加料的自然基体标准样品很有必要。而合适的阳性材料获取则是其关键所在。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候选非加料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以用于制备与真实检测样品完全一致的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分析质控用自然(污染)基体标准样品。
本发明的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候选非加料自然基体阳性材料的获取方法:所述自然基体阳性材料为通过对栽培的茶树喷洒含有联苯菊酯的药液,新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顺序加工成干茶坯,再粉磨过筛得到所述的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候选非加料自然基体阳性材料。
根据欧盟的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联苯菊酯为5mg/kg。本发明以标准样品中联苯菊酯含量接近欧盟限量标准的(1~5)mg/kg为考虑范围。(施药后第2天——即次日采摘的联苯菊酯含量约为5mg/kg,以后各天采摘的含量逐渐下降,至第14天采摘的含量约为1mg/kg,参见附图4)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通过对栽培的茶树喷洒含有联苯菊酯的乳浊液,结合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监控,施药24小时后至第14天采摘茶叶,所采新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顺序加工成干茶坯,然后干茶坯经粉碎成粉状并通过120目筛,得到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其中联苯菊酯含量为1~5mg/kg。
喷洒的联苯菊酯的乳浊液为:采用25g/L的联苯菊酯乳油;每24mL联苯菊酯乳油中加入35L水,混合均匀。
喷洒联苯菊酯乳浊液的天气条件为:要求施药当天及施药后3天无雨,3天后可有小雨,每天上午10时叶面平均温度为37℃,温度波动范围32~43℃。
喷洒施药方式为均匀喷雾,每亩用药量为3g联苯菊酯,采用喷雾器喷雾,按照每个喷雾器转移入24m L的25g/L的联苯菊酯乳油,加入35L水,混合为均匀乳浊液,每亩需5个喷雾器的乳浊液;只施药一次。
含量监控为:施药前和施药后0.5h各采鲜茶叶0.5kg;以后每间隔24h采鲜茶叶0.5kg,采摘后2小时内检测鲜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同时烘干法检测鲜茶叶含水分,以将鲜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换算成按照干基计算的结果,便于在相同基础上比较分析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监控检测结果;以采集日期的监控检测结果的1/2为最终所得干茶粉阳性材料中联苯菊酯的预期残留含量来确定当日是否作为制备实物标样用茶叶的合适采摘日期,施药后鲜茶叶与制茶磨粉后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含量随采集日期的变化曲线用于合适采摘日期的提前预测。
干茶坯粉碎成粉状并通过120目筛具体操作为:将加工成的干茶坯用吸尘粉碎机组粉碎并通过120目筛网,选好的茶样分别在加盖大桶中人工搅拌进行粗均匀化,然后用V型混合机以15转/min×45min混匀。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通过给药控制和合适采集时机的选择及生产条件下制茶可获得预期含量的代表实际样品原状态的含联苯菊酯的茶叶粉自然(污染)基体阳性材料,可用于制备与真实检测样品完全一致的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分析质控用自然(污染)基体标准样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联苯菊酯标准品气相色谱图。
图2是施药后鲜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含量(对干基)变化趋势。
图3是施药次日起鲜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含量(对干基)-log(d)关系图(d为施药后天数)。
图4是施药后鲜茶叶与制茶磨粉后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含量(对干基)随采集日期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自然基体阳性材料为通过对栽培的茶树喷洒含有联苯菊酯的乳浊液,喷药后监控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适时采集新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顺序加工成干茶坯,然后粉磨过筛,得到所述的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候选非加料自然基体阳性材料。
喷洒的联苯菊酯的溶液为:采用25g/L的联苯菊酯乳油;每24mL联苯菊酯乳油中加入35L水,混合均匀。
喷洒的联苯菊酯溶液的天气条件为:要求施药当天及施药后3天应无雨,之后可有小雨,上午10时叶面平均温度约为37℃(波动范围32~43℃)。
喷洒施药方式为均匀喷雾;每亩用药量为3g联苯菊酯。采用喷雾器喷雾,按照每喷雾器转移入24mL的25g/L的联苯菊酯乳油,加入35L水,混合为均匀乳浊液。每亩需5个喷雾器的乳浊液;只施药一次。
施药后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监控为:施药前和施药后0.5h各采鲜茶叶0.5kg;以后每间隔24h采鲜茶叶0.5kg,茶叶采摘后2小时内检测鲜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同时烘干法检测鲜茶叶含水分,以将鲜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换算成按照干基计算的结果,便于在相同基础上比较分析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监控检测结果。
根据监控检测数据绘制施药后鲜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含量(对干基)变化趋势(见图2)、施药次日起鲜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含量(对干基)-log(d)关系图(见图3,d——表示采集日期(施药后天数))、施药后鲜茶叶与制茶磨粉后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含量(对干基)随采集日期的变化曲线(见图4)。据图4,可测算出施药后第2天至第14天采集的茶叶所制茶叶干粉中联苯菊酯含量(5~1)mg/kg),可用作候选阳性材料。
新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粉碎顺序加工成候选材料的具体步骤如下;
(1)采集含联苯菊酯的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加热时杀青机滚筒的温度达到约140-150℃,连续将鲜叶传送至杀青机加热杀青,茶叶全程通过时间1min,以迅速破坏酶的活性。达到杀匀杀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要求杀青后: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无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微粘手,嫩茎梗折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
(2)揉捻:室温下将杀青好的鲜叶装入揉茶机揉桶,盖上揉茶机盖,进行揉捻;揉捻总时间30min。揉捻要求:叶细胞破坏率为45-55%,茶汁粘附于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的感觉;
(3)干燥:采用杀青机烘干;将揉捻后的茶叶传送至杀青机烘干,温度120℃-140℃,每次通过时间约2min,重复3次;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在5-7%,以手揉叶能成碎末。
(4)茶叶磨碎、混匀:将步骤(3)干燥后的干茶坯用吸尘粉碎机组粉碎并通过120目筛网;过筛后粉样经含量检测后,根据目标含量水平选择合适的茶样或按合适比例混合不同含量茶样;选好的茶样分别在加盖大桶中人工搅拌进行粗均匀化;然后用V型混合机以15转/min×45min混匀。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实验和效果数据,以进一步充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实验茶园,福州春伦茶叶有限公司福州北峰茶园南口28号地块,面积0.8亩;茶树,鼓山白云6号,树龄10年以上;农药联苯菊酯,天王星25g/L乳油,100mL装,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中美合资)。
分析用试剂为:水为GB 6682规定的一级水;氯化钠、丙酮、正己烷:分析纯;酸性氧化铝,层析用,100~200目,500℃灼烧4h,冷却后储于密封容器中;氯化钠饱和溶液;丙酮-正己烷(1+2,v/v);丙酮+正己烷(1+9,v/v);联苯菊酯标准品:100.00μg/mL±0.16μg/mL,国家一级标准样品,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联苯菊酯标准储备液:准确移取0.500mL的100.00μg/mL的联苯菊酯标准品溶液于5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到刻度,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储备液;标准工作液:准确移取摇匀的联苯菊酯标准储备液5.00mL,用正己烷准确稀释至10.0mL,配制成0.500μg/mL联苯菊酯标准工作溶液;ENVI-Carb固相萃取小柱,3mL(0.25g),美国SUPELCO。
1.2仪器设备
1.2.1茶叶生产及茶样制备用
喷雾器,16型,台州路桥恒达喷雾器厂;揉茶机,闽茶55型,福建福鼎茶机厂;茶叶杀青机,6CSR-80型,杭州富阳茶叶机械总厂;吸尘粉碎机组,30B-V1型,江阴市宏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V型混合机,V-14型,广州康诺医药机械公司;真空包装机,SC-300A型,安溪县三和茶叶机械厂;冰柜,BC/BD-718A,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1.2.2分析检测用
气相色谱仪,Agillent 6890N型;涡旋振荡器,LAB Dancer,德国IKA;离心机,ANKETDL-5-A,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调速多用振荡器,HY-2,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干浴氮吹仪,HGC-12A,天津市恒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3施药实验
施药天气:喷药后第7天起至第11天有阵雨,其余各日(含喷药当天)多云天气;上午10时叶面平均温度为37℃(温度波动范围(32~43)℃)。给药方式:均匀喷雾,每亩茶园用药量为3g联苯菊酯。采用喷雾器喷雾,按照每喷雾器转移入24mL的25g/L的联苯菊酯乳油,加入35L水,混合为均匀乳浊液。每亩需5个喷雾器的乳浊液。
含量监控:施药后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监控为:施药前和施药后0.5h各采鲜茶叶0.5kg;以后每间隔24h采鲜茶叶0.5kg,茶叶采摘后2小时内检测鲜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同时烘干法检测鲜茶叶含水分,以将鲜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换算成按照干基计算的结果,便于在相同基础上比较分析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监控检测结果。
1.4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检测
1.4.1提取
称取均质试样1g(精确到0.0001g),置于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约1ml饱和氯化钠溶液,混匀,用约15mL丙酮+正己烷(按体积:1+2)提取两次,每次旋涡混合1min,振摇提取15min,3000r/min离心5min,合并上层有机相,40℃以下空气浓缩至约1ml,待净化。
1.4.2净化
将ENVI-Carb小柱装在固相萃取装置上,在小柱中加入0.5g酸性氧化铝,先用3mL丙酮+正己烷(按体积:1+2)预淋洗小柱。将提取液过ENVI-Carb小柱,再用8mL丙酮+正己烷(按体积:1+9)洗脱。将洗脱液置于40℃下氮吹至近干,用正己烷定容至1mL或适当体积(据含量水平),供气相色谱分析。
1.4.3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石英毛细管柱HP-5,30m×0.32mm×0.25μm
色谱柱温度:初始温度80℃,以20℃/min上升至180℃,保持3min,以20℃/min上升至240℃,保持3min,再以20℃/min上升至270℃,保持13min
进样口温度:220℃
载气:氮气,纯度≥99.995%,流速1mL/min
进样量:2μL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1min后开阀。
1.4.4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标准品参考谱如图1;参考保留时间:联苯菊酯17.2min
1.5阳性材料的采集、制茶
采集施药(6月19日)后次日(6月20日)、第5天(6月23日)、第14天的鲜叶(3叶一芽)各约60kg~70kg。送制茶车间按杀青、揉捻、烘干顺序加工成干茶坯。
1.6茶叶磨碎、混匀
将加工成的干茶坯用吸尘粉碎机组粉碎并通过120目筛网。选好的茶样分别在加盖大桶中人工搅拌进行粗均匀化。然后用V型混合机以15转/min×45min混匀。
2结果与分析
2.1施药实验
按1.3进行了施药实验并取样,鲜样采集后约2h后到达实验室按1.4检测联苯菊酯含量,同时用烘干法检测水分,计算对干基的茶叶中农残含量以便比较分析。施药后不同时间采集的鲜茶叶样品检测结果见表1,鲜叶干基中联苯菊酯含量随施药后时间变化的药时曲线见图2。
表1施药后鲜茶叶中联苯菊酯浓度下降监测结果
图2可见,茶园中茶叶喷施联苯菊酯农药后第一天其残留量迅速下降,而后平缓下降,前后曲线陡度差异显著。由于茶园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动性和不可控性,茶园自然条件下茶树农残降解及其预测的定量研究是困难的。夏季与春秋季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气温高低、雨天和晴天的不同都会影响茶园茶树农残的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光解、水解、热解和热挥发、生长稀释等。在同一季节同一施药期内,天气变化不太显著的情况下,图2所示茶树农残含量在施药第一天的远远快于之后的变化速度的迅速下降的原因应是新喷的农药在茶叶表面还未与茶叶牢固结合,同时由于此时浓度高则联苯菊酯的蒸汽压相对较大,挥发损失明显。一天后,农药已与茶叶牢固结合,农残经第一天迅速减少后含量较低,进入正常的光解、水解、热解和生长稀释为主的时期,因而一天后的曲线陡度明显平缓。
图2提示,施药后第一天由于茶树农残急速变化,不适于采集到预期浓度的阳性材料。
2.2阳性材料采集期的预测
将剔除施药第一天检测数据后的检测结果对施药后天数的对数值作图,得到农残-log(d)关系图,见图3,该图直线方程、线性相关为
Y=-7.210X+10.23 r2=0.8581
查n-2=8时,相关系数临界值为r(0.01,8)=0.765。如图2所示,联苯菊酯线性相关系数r2=0.8581,即r=0.9263;r>r(0.01,8)=0.765,即线性相关显著性水平大于99%。表明施药次日起,茶树农残含量与施药后天数的对数值成直线显著相关。因此可以近似的用对数趋势线表达施药次日起茶树农残含量与施药日期的关系。不同日期采集的茶叶阳性材料的鲜叶、制茶并粉碎后的茶粉的检测结果见表2。
表2不同日期采集的茶叶阳性材料的鲜叶、制茶并粉碎后的茶粉的检测结果
(mg/kg,对干基)
假设在同条件制茶工序中茶叶农残的损失率是相似的、同条件粉碎过程中茶叶农残的损失率也是相似的,将不同日期采集的茶叶阳性材料的鲜叶、制茶工序并粉碎后的茶粉的检测结果(均对干基计)对采集日期(以施药后日期计)按对数趋势线模式作图,见图4。
由于最后制成的是茶粉状态的质控用RM,在相同季节,按本文条件施药时,根据预期的样品含量水平并参考施药次日检测结果,可以由图4中干粉曲线预测采集阳性材料的日期及所采集鲜叶的大致含量水平。
例如按1.3方案施药后的第2、第5、第14天采集鲜叶制茶、磨碎,将分别得到联苯菊酯含量约为5、2、1mg/kg的候选阳性茶叶材料。此时相应鲜叶的联苯菊酯(对干基)检测结果应在8、5、2mg/kg左右。
2.3均匀性研究
均质过筛后粉样按每袋10g分装,封口后贴上带编号的样品标签。
分装的总单元数为N,按2×N1/3抽样量随机抽取均匀性检验样共16份,进行均匀性研究测量。按F检验法进行均匀性统计分析。茶叶中联苯菊酯的瓶间均匀性研究的测量数据见见表3。通过计算每瓶联苯菊酯平均值、标准偏差和观测次数等得统计汇总数据见表4。取显著水平α=0.05,则F临界值F0.05(15,32)=1.992,根据表4的汇总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表3茶叶中联苯菊酯的瓶间均匀性研究的测量数据
表4每瓶茶叶中联苯菊酯的统计汇总数据
表5茶叶中联苯菊酯的瓶间均匀性研究方差分析
表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1.364<1.992=F0.05(15,32),P-value=0.244>0.05。结果表明瓶间差异不显著。即茶叶联苯菊酯含量瓶间均匀性符合要求。
2.3.5瓶间标准偏差和重复性标准偏差
瓶间标准偏差和重复性标准偏差计算方法和结果见表6。
表6瓶间标准偏差和重复性标准偏差
2.4稳定性研究
2.4.1短期稳定性
安排了两次短期稳定性试验。第一次为冬天2月份由出差赴京人员来回全程(2月23日、24日,福州-北京飞机来回,两城市中心-机场分别来回两次汽车运输)携带样品,样品回福州后进行检测。运输样(标记为“京来回”)检测结果与正常冻藏样品(标记为“冻藏样”)二月份的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第一次短期稳定性试验检测结果见表7,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见表8。第二次为夏季7月7日将样品交由“中铁快运”发送至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于7月14日收到后再交由“申通快递”发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于7月17日收到抵达福州的样品,样品收到后置于储存正常冻藏样品的冰箱中至9月份检测。第二次短期稳定性运输试验时值7月份,南方气温高,短期稳定性试验样品来回福州-海口间样品运输时间长达整整10天,在该样品测试时,同时进行了正常冻藏样品(未经运输影响样品)的一组测试,运输样(标记为“琼来回”)与正常冻藏样(标记“冻藏样”)各同样进行了三次测定,结果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第二次短期稳定性检测结果见表9,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0。
表7第一次短期稳定性试验检测结果
表8第一次短期稳定性试验茶叶中联苯菊酯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9第二次短期稳定性试验检测结果
表10第二次短期稳定性试验茶叶中联苯菊酯单因素方差分析
2.4.2长期稳定性
每月取样一次进行检测。在第4个月(X=-4)和第10个月(X=2)测定的样品为实际经过运输过程的样品,前者为2.4.1中“京来回”样品的平均结果,后者为2.4.1中“琼来回”样品的平均检测结果。另外,由于测量是在(实验室内)再现性条件下进行的,其中也包括了测量的不稳定性。由于定值之前已经开始了稳定性研究,因此以定值时间X值为0,则之前时间的X值为负值。
稳定性研究的测量数据见表11。回归统计量(回归系统R、R平方、修正R平方、标准误差、观测值个数等)结果摘要见表12。茶叶中联苯菊酯稳定性数据的线性回归方差分析表分别见表13。结果显示,Significance F均大于0.05,表示回归为不显著的(对于95%置信水平,Significance F<0.05就成为显著的)。
表11稳定性研究的测量数据
表12稳定性研究回归统计量结果摘要
表13茶叶中联苯菊酯稳定性数据的线性回归方差分析表
2.4.3稳定性不确定度
长期稳定性试验中在第4个月和第10个月测定时样品分别为冬天北方、夏天南方运输条件的实际运输样。另外,由于测量是在(实验室内)再现性条件下进行的,其中也包括了测量的不稳定性。
应用GB/T 15000.3-2008标准8.5方法,即稳定性不确定度
ults=s(b1)×t。
然而,
由表13得到残差的MSres值,因此s(b1)可以计算出。结果如表14。
表14s(b1)计算结果
2.5定值与不确定度评定
2.5.1定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000.3-2008“标准样品工作导则(3)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中有关技术及要求,对含联苯菊酯残留质量控制茶叶样品进行定值。
参加协同定值的实验室有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福建华日食品安全检测有限公司、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茶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站、福建省测试技术研究所、三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理化微生物实验室、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检测中心、宁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莆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福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15个有一定技术权威性的检测机构为本残留质量控制样品协同定值。本项目向每一个参加协同定值的实验室发放实验样品、定值说明书(见附件1)与结果记录单、检测方法信息记录单,本部分参与定值的实验室虽然检测环境不同、检测仪器条件不同、检测人员不同,但均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n=3)。定值结果汇总于表15。
15个实验室的茶叶样检测数据经数据检验剔除了第002号实验室、014号实验室的联苯菊酯数据(均为科克伦检验离群值)。茶叶样中联苯菊酯最终由14个实验室结果取平均值定值为5.40mg/kg。
表15茶叶中联苯菊酯的实验室测试结果及统计处理结果
2.5.2不确定度评定
特性值不确定度的评定按照GB/T 15000.3-2008,考虑了测定、均匀性、稳定性对特性值总不确定度的贡献,即通过测定值标准不确定度(uchar)、瓶间标准不确定度(ubb)、长期稳定性标准不确定度(ults)和短期稳定性标准不确定度(usts)的合成并扩展(包含因子k=2)来评定特性值不确定度(UCRM)。用下式表示:
2.5.2.1由协同定值实验室所带来的批测定的不确定度uchar的计算:
表16uchar计算结果
2.5.2.2由瓶间均匀性所带来的不确定度ubb的计算:
在均匀性研究中,瓶间均匀性已被验证(见表6)。为方便起见,将表5、表6中相关参数汇总见表17。以便进一步计算瓶间不确定度ubb,ubb计算结果见表18。
表17均匀性研究的方差分析汇总表
瓶间方差用的计算式:
瓶间标准偏差是该方差的平方根:sbb=sA
重复性标准偏差:
由瓶间均匀性所带来的不确定度
或(当重复性欠佳时)采用替代式计算
表18瓶间均匀性不确定度计算表
2.5.2.3由稳定性所带来的不确定度ults的计算:
如在稳定性数据中无显著趋势,假设特性值Y从初始值Y0以一个常数b1线性降解,b1是相对降解速率,为时间X的函数:Y(b0,b1,X)=Y0(1+b1X)。特性值的不确定度可通过将自变量Y0、X和b1的不确定度传播给因变量Y得到。在给定的有效期X没有显著降解的情况下,参考Thomas P.J.Linsinger等人的报道,稳定性不确定度ults=X×u(b1)。
表14已给出s(b1)值,有效期X=6(月)(即t=6)的长期稳定性的不确定度为:ults=sb·t=sb×6。计算结果见表19。
表19稳定性的不确定度ults计算表
2.5.2.4特性值不确定度的合成与扩展
综上,由于采用协同定值,通过邮政网络将候选RM分发给各参加协同定值的实验室,所得到的一系列测量值已包含了运输不稳定性造成的附加不确定度,另外,在进行稳定性实验时,第4个月和第10个月测定时样品已是实际传递后样品,在稳定性不确定度中也包括了运输不稳定性造成的不确定度,即ults的计算(2.5.2.3)已经包含了usts,这里不再单独考虑usts。
合成不确定度:由上述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在置信水平为95%时,k=2。特性值扩展不确定度为:
表20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的合成与扩展
以上不确定度是根据6个月的有效期确定的。如果材料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证明,则有效期还可延长。
2.5.3特性值
综上,候选RM特性值见表21.
表21候选RM特性值
2.6实际应用
已有6个实验室试用本部分研制的茶叶RM进行检测质量控制,绘制质量控制图。福建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应用本茶叶RM成功组织了省域相关实验室的茶叶中2联苯菊酯检测能力验证。
3小结
通过给药控制和合适采集时机的选择及生产条件下制茶可获得预期含量的代表实际样品原状态的含联苯菊酯的茶叶粉自然(污染)基体阳性材料,采用粉碎、混匀均质和人工全量搅拌相结合的工艺可以保证材料的均匀性。经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和协同定值制备得茶叶粉中联苯菊酯残留分析质控用自然(污染)基体RM。特性稳定,使用方便。
Claims (2)
1.一种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基体阳性材料为通过对栽培的茶树喷洒含有联苯菊酯的乳浊液,结合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监控,施药24小时后至第14天采摘茶叶,所采新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顺序加工成干茶坯,然后干茶坯经粉碎成粉状并通过120目筛,得到所述的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所述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中联苯菊酯含量为1~5mg/kg;
所述喷洒的联苯菊酯的乳浊液为:采用25g/L的联苯菊酯乳油;每24mL联苯菊酯乳油中加入35L水,混合均匀;
所述喷洒的联苯菊酯乳浊液的天气条件为:要求施药当天及施药后3天无雨,3天后可有小雨,每天上午10时叶面平均温度为37℃,温度波动范围32~43℃;
喷洒施药方式为均匀喷雾,每亩用药量为3g联苯菊酯,采用喷雾器喷雾,按照每个喷雾器转移入24m L的25g/L的联苯菊酯乳油,加入35L水,混合为均匀乳浊液,每亩需5个喷雾器的乳浊液;只施药一次;
所述含量监控为:施药前和施药后0.5h各采鲜茶叶0.5kg;以后每间隔24h采鲜茶叶0.5kg,采摘后2小时内检测鲜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同时烘干法检测鲜茶叶含水分,以将鲜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换算成按照干基计算的结果,便于在相同基础上比较分析茶叶中联苯菊酯含量监控检测结果;
以采集日期的监控检测结果的1/2为最终所得干茶粉阳性材料中联苯菊酯的预期残留含量来确定当日是否作为制备实物标样用茶叶的合适采摘日期,施药后鲜茶叶与制茶磨粉后茶叶中联苯菊酯残留含量随采集日期的变化曲线用于合适采摘日期的提前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干茶坯粉碎成粉状并通过120目筛具体操作为:将加工成的干茶坯用吸尘粉碎机组粉碎并通过120目筛网,选好的茶样分别在加盖大桶中人工搅拌进行粗均匀化,然后用V型混合机以15转/min×45min混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093151A CN101782481B (zh) | 2010-02-03 | 2010-02-03 | 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093151A CN101782481B (zh) | 2010-02-03 | 2010-02-03 | 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82481A CN101782481A (zh) | 2010-07-21 |
CN101782481B true CN101782481B (zh) | 2011-12-28 |
Family
ID=42522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0931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2481B (zh) | 2010-02-03 | 2010-02-03 | 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824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08629A (zh) * | 2013-05-28 | 2013-09-18 |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茶叶中毒死蜱残留自然基体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 |
CN103383320A (zh) * | 2013-07-11 | 2013-11-0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砖茶氟成分分析质量控制样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45079B (zh) * | 2013-12-05 | 2016-03-30 |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以辣椒粉为基质的农药残留检测用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3808545B (zh) * | 2014-02-24 | 2016-02-24 |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茶叶中13种农药残留的自然基体标准样品及其制备 |
CN104764835B (zh) * | 2015-04-28 | 2016-07-0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含氟吗啉残留的马铃薯粉基体标准样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90779A (zh) * | 2015-07-10 | 2015-10-21 |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含氯氰菊酯残留的烤烟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
CN104990778B (zh) * | 2015-07-10 | 2017-12-22 |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含多菌灵残留的烤烟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
CN106124269A (zh) * | 2016-07-29 | 2016-11-16 |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含代森锌残留的烤烟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
CN106198145A (zh) * | 2016-07-29 | 2016-12-07 |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含吡虫啉残留的烤烟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
CN109521161B (zh) * | 2018-12-12 | 2021-09-24 |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中密度纤维板甲醛释放量检测能力验证方法 |
-
2010
- 2010-02-03 CN CN2010101093151A patent/CN1017824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周子燕等.联苯菊酯在茶叶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安徽农业科学》.2009, * |
林金科等.乌龙茶农药残留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中国农学通报》.2007,第23卷(第12期), * |
石春华等.天王星在茶叶中的残留试验.《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第23卷(第6期),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82481A (zh) | 2010-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82481B (zh) | 含联苯菊酯残留的茶叶实物标样自然基体阳性材料获取方法 | |
Prévost-Bouré et al. | Increase in aboveground fresh litter quantity over-stimulates soil respiration in a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 |
Smith et al. | Measurements necessary for assessing the net ecosystem carbon budget of croplands | |
Zhihui et al. | A 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ssion inventory for Beijing | |
Sakulyanontvittaya et al. | Monoterpene and sesquiterpene emission estimat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 |
Bouvier-Brown et al. | Large emissions of sesquiterpenes and methyl chavicol quantified from branch enclosure measurements | |
CN103308629A (zh) | 茶叶中毒死蜱残留自然基体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 | |
Yoshida et al. | Concentrations of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elements in mushrooms and plants collected in a Japanese pine fores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137Cs | |
CN103217408B (zh) | 一种鉴别贵州两类不同香型烤烟的方法 | |
Hart et al. | GC–MS characte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pesticides in PM10 of Valencia Region, Spain | |
Hu et al. | Simulation of air quality impacts from prescribed fires on an urban area | |
Zhang et al. | Bio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forest biomass allocation vary by climate, soil and forest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 |
Luo et al. | Correlations betwee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foliar carbon isotope ratio across a Tibetan ecosystem transect | |
CN104374723A (zh) | 农药残留检测仪 | |
Huang et al. | Estimating soil respiration using spatial data products: A case study in a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in the Midwest USA | |
CN107561032A (zh) | 基于太赫兹吸收系数光谱检测油菜叶片水分状态的方法 | |
CN106770054A (zh) | 基于光谱吸收特征的黑土含水量速测方法 | |
Alordzinu et al. |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deficit irrigation on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indices of tomatoes grown in sandy loam and silty loam soils | |
Pagonis et al. | Impact of biomass burning organic aerosol volatility on smoke concentrations downwind of fires | |
Stevens et al. | The range, distribu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rrigation scheduling models and methods in South Africa | |
Kammer et al. | Ozone production in a maritime pine forest in water-stressed conditions | |
CN101907562B (zh) | 一种除虫菊酯的快速测定方法 | |
Kerrola et al. | Extrac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angelica (Angelica archangelica L.) root by liquid carbon dioxide | |
Fatima et al. |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blood of farmers and their general health and safety profile | |
Hayashi et al. | Annual variation of natural 15N abundance in tea leaves and its practicality as an organic tea indica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