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9619A - 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9619A
CN101779619A CN200910150416A CN200910150416A CN101779619A CN 101779619 A CN101779619 A CN 101779619A CN 200910150416 A CN200910150416 A CN 200910150416A CN 200910150416 A CN200910150416 A CN 200910150416A CN 101779619 A CN101779619 A CN 101779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eeping
insect
smell
pest repelling
terpin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0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9619B (zh
Inventor
引土知幸
三木悠记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nihon Jochugi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nihon Jochugi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994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346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134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8819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hon Jochugi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hon Jochugi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79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9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9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9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oxygen or sulfur compounds
    • A01N31/04Oxygen or sulfur attached to an aliphatic side-chain of a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本发明的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到所应用的场所或物品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爬行害虫徘徊的场所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者爬行害虫靠近的物品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将含有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应用于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其附近,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或其附近。

Description

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将含有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应用于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其附近,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或其附近的方法。
另外,本发明涉及米缸用防虫剂。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对蚊、蚋、摇蚊等飞翔害虫的驱避剂,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以后,也记为避蚊胺(DEET)),以及选自香茅醛、萜品醇、薄荷醇、苧烯、香叶醇、香茅醇、莰烯等中的组合物等已广为人知(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爬行害虫的驱避成分,报告了苧烯、萜品烯-4-醇、紫苏醛、辛醛、茶树油、柚子油等(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还公开了使用草酸二乙酯、丙二酸二甲酯、琥珀酸二甲酯等二元酸酯的爬行害虫的驱避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但是,这些驱避成分驱避效果未必充分,或者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难以说实用性优异。
因此,对于将来自安全性优异的天然物的、取自肉桂、樟脑、柠檬草、三叶草、百里香、天竺葵、佛手柑、月桂树、松树、厚皮香、唇萼薄荷、桉树和印度楝树等的精油、提取液等作为驱避成分使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如上所述的来自天然的驱避成分大多气味(香味)较强,尽管它们决不是令人不舒服的气味,但是在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厨房等较多处理食品、饮料等的场所使用时,有时这些驱避成分的气味直接转移到食品、饮料等中,或这些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到餐具等中,然后这些驱避成分的气味介由该餐具等间接地转移到食品、饮料等中,由此而损害这些食品、饮料等的风味、香味、味道等。
因此,除安全性优异之外,对于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在对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例如厨房那样的场所,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例如食品、饮料等或餐具等那样的物品,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对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存在强烈要求。
另外,一直以来,提出了各种米缸用途、或对于贮藏谷物类主要害虫玉米象的对策。例如,如特开平6-38678号公报所示,以ε-醛赖氨酸、辣椒素等为成分,以米的抗菌、抗霉、防虫为目标的品质保存剂是公知的;日本专利第3409176号公报记载了包含液体含浸部件的米缸防虫工具,该液体含浸部件含浸了以紫苏醛为主要成分的药剂;另一方面,特开平11-222409号公报记载了含有来自天然物的茶树油和/或松油作为有效成分而制成的玉米象驱避剂。
另外,最近,使用山葵、芥末、辣椒、大蒜等的玉米象驱避剂有很多作为米缸用被销售。由于它们使用的药剂是食品而无需担心药害,但驱避效果弱、为了确保效果必须大量使用。另外,还存在由于气味强而不可避免气味转移到米中,并且对人也有刺激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01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604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7-230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6-3867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409176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平11-222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安全性优异的、在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玉米象所代表的食品害虫的驱避效果和防虫效果以及对人畜安全性优异,并且易于使用的实用性高的米缸用防虫剂。
化合物的气味来自其挥发性,化合物为了具有气味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挥发性,但另一方面,并不是说挥发性越高其气味就越强,另外,也不是说只要挥发性低其气味就基本消失。
另外,化合物的气味是否容易转移到其它物质中,并不与该化合物气味的强度相关。
本发明者们从上述观点出发,关于对爬行害虫具有驱避效果的化合物的气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安全性高、通过无接触地挥散到空间中,从而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且不易转移气味的特定化合物。
即,害虫的嗅觉与人类的嗅觉有某些差别,这些化合物对害虫的嗅觉灵敏度特别高、对人类的嗅觉灵敏度较低,这就是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而且还发现,如果将含有这些化合物作为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应用于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其附近,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或其附近,则可以在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另外,本发明者们对可以实现上述目标的米缸用防虫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3,8-萜二醇在萜系化合物中发挥特别优异的驱避效果乃至防虫效果,还发现,含有该化合物的米缸用防虫剂由于对人畜安全性高、气味也较弱,因而在本用途中是极为有用的。
即,本发明采用以下构成。
(1)一种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到所应用的场所或物品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爬行害虫徘徊的场所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者爬行害虫靠近的物品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
将含有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应用于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其附近,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或其附近。
(2)一种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到所设置的场所或物品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爬行害虫徘徊的场所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者爬行害虫靠近的物品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
将含有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设置在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其附近,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或其附近。
(3)根据上述(2)所述的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爬行害虫驱避制品具有将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与其溶解液或分散液一起担载到纤维载体上形成的爬行害虫驱避剂。
(4)根据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是对害虫的嗅觉灵敏度高、对人类的嗅觉灵敏度低的化合物。
(5)根据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作为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使用3,8-萜二醇、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2-(2-羟乙基)哌啶-1-羧酸-1-甲基丙酯)、2-乙基-1,3-己二醇、草酸二乙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琥珀酸二甲酯、琥珀酸二乙酯、琥珀酸二丙酯、琥珀酸二丁酯、戊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乙酯、己二酸二丙酯、己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乙酯、癸二酸二丙酯、癸二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戊酯、马来酸二丁酯、富马酸二丁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6)根据上述(5)所述的方法,作为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使用3,8-萜二醇、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2-(2-羟乙基)哌啶-1-羧酸-1-甲基丙酯)、2-乙基-1,3-己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7)根据上述(6)所述的方法,作为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使用3,8-萜二醇、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2-(2-羟乙基)哌啶-1-羧酸-1-甲基丙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8)根据上述(7)所述的方法,作为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使用3,8-萜二醇、1,8-萜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9)根据上述(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使用含有3,8-萜二醇作为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设置在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物品米缸内。
(10)根据上述(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8-萜二醇的用量相对于米缸的容量为0.02~1.0g/10L。
(11)在上述(9)或(10)所述的方法中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其特征在于,含有所述3,8-萜二醇以及来自植物的消臭成分。
(13)根据上述(11)或(12)所述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其特征在于,将担载有0.1~100mg/cm2的所述3,8-萜二醇的纤维载体装入通气性容器中,且该通气性容器具有向米缸固定的固定装置。
(14)一种米缸用防虫剂,其特征在于,含有3,8-萜二醇作为防虫成分,并设置在米缸内。
(15)根据上述(14)所述的米缸用防虫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所述3,8-萜二醇以及来自植物的消臭成分。
(16)根据上述(14)或(15)所述的米缸用防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3,8-萜二醇的含量相对于米缸的容量为0.02~1.0g/10L。
(17)根据上述(14)~(16)的任一项所述的米缸用防虫剂,其特征在于,将担载有0.1~100mg/cm2的所述3,8-萜二醇的纤维载体装入通气性容器中,且该通气性容器具有向米缸固定的固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安全性优异的、在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由此,在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成为问题的食品、饮料等中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可以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到该食品、饮料等中。
另外,在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到餐具等中时,必须在使用这些附着了气味的餐具之前为了消除气味而进行洗涤等,但如果使用本发明的防止气味转移的方法,则可以省去这样的洗涤操作。
另外,不限于厨房,在到目前为止由于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而避免使用驱避剂那样的场所均可以安心使用。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对以玉米象为代表的食品害虫的驱避效果和防虫效果以及对人畜的安全性优异,且气味不会转移到米中,易于使用,所以其实用性极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一种形态的正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背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A-A’线端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其它形态的正面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背面图。
图7是图5所示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A-A’线端面图。
图8是图5所示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又一其它形态的正面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背面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A-A’线端面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立体图。
图13是显示在实施例30中使用的试验装置的图。
图14是显示在实施例38中使用的试验装置的图。
符号说明
1:容器
2:药剂含浸体
3:试管
4:脱脂棉
5:供试滤纸(1.0×1.0cm)
6:附着有粪便的滤纸(0.5×0.5cm)
7:位置B
8:位置A(滤纸附近部)
9:米10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在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含有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应用于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其附近,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或其附近。
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是对害虫的嗅觉灵敏度高、对人类的嗅觉灵敏度低的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化合物,可列举3,8-萜二醇、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2-(2-羟乙基)哌啶-1-羧酸-1-甲基丙酯)、2-乙基-1,3-己二醇、草酸二乙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琥珀酸二甲酯、琥珀酸二乙酯、琥珀酸二丙酯、琥珀酸二丁酯、戊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乙酯、己二酸二丙酯、己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乙酯、癸二酸二丙酯、癸二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戊酯、马来酸二丁酯、富马酸二丁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可列举3,8-萜二醇、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2-(2-羟乙基)哌啶-1-羧酸-1-甲基丙酯)、2-乙基-1,3-己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更优选的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可列举3,8-萜二醇、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2-(2-羟乙基)哌啶-1-羧酸-1-甲基丙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可列举3,8-萜二醇、1,8-萜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另外,特别优选3,8-萜二醇。
上述化合物均既可以是合成品,也可以是来自天然的成分。
另外,在上述化合物中,3,8-萜二醇和1,8-萜二醇存在基于立体结构的反式体和顺式体,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两种异构体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3,8-萜二醇和/或1,8-萜二醇是柠檬桉精油所含有的物质,作为蚊等飞翔害虫用驱避剂的驱避成分是公知的,但关于对爬行害虫的驱避效果,到目前为止未见研究报告。
另一方面,关于1,8-萜二醇,虽然说对蚊显示若干驱避效果,但是一直以来没有那么受到关注。
作为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可以仅由上述爬行害虫驱避成分构成,但通常加入各种成分而制备成各种形态。
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含量、相对于驱避剂总量的比例可以根据驱避剂的形态不同而变化。
例如,在以液剂那样的液体使用的情况下,优选设定为0.2~20质量%左右。如果不足0.2质量%,则驱避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0质量%,则产生发粘感而不实用。
另外,在担载到载体上使用的情况下,担载成0.1~100mg/cm2,同时将该爬行害虫驱避成分每24小时的挥散量调整为0.2~200mg的范围是适当的。
在以液剂那样的液体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剂中,除了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之外,优选进一步配合沸点的中央值为160℃以上的溶剂作为效力增强剂。作为这样的溶剂,可列举二元醇、二元醇醚、脂肪族烃系溶剂等,特别优选二元醇、二元醇醚、煤油。
具体地说,可以例示丙二醇、1,3-丁二醇、1,2-己二醇、二甘醇单丁醚、丙二醇单丁醚、双丙甘醇单甲醚、1-甲氧基-1,2-丙二醇等,但不限于这些。
已经发现在使用3,8-萜二醇和/或1,8-萜二醇作为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情况下,如果配合二元醇、二元醇醚,则其驱避效果的效力增强,这是与如果在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中配合二元醇、二元醇醚,则其杀虫效果降低这样的的公知现象相对照的结果。推测这是因为,在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情况下,其挥发性以与杀虫成分的情况下不同的形式较大地与驱避作用相关,3,8-萜二醇和/或1,8-萜二醇,与沸点的中央值为160℃以上的、特别是二元醇、二元醇醚系溶剂、煤油的组合对发挥驱避效果特别有效。此外,效力增强剂的配合量为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0.5倍量以上,优选为2.0~50倍量。
另外,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剂中加入绿茶提取物、柿提取物等来自植物的消臭成分。另外,根据使用用途不同,可以为了调整香型而配合其它芳香成分,例如,可以添加被称为“绿之香”的叶醇、叶醛等来赋予放松效果。
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可以根据使用情况的需要,而采用液体、凝胶状、固体、片状等各种形态。
在制备液剂时,除水之外,可以适当使用乙醇、异丙醇等低级醇,酯系或醚系溶剂,表面活性剂,增溶剂,分散剂。另外,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适当配合稳定剂、pH调整剂、着色剂等。
另外,作为在制备凝胶状体时使用的凝胶化剂,可列举角叉菜胶、黄原酸胶、结冷胶、明胶、辛酸铝、12-羟基硬脂酸等。
对于液体形态的爬行害虫驱避剂详述如下。
作为处方,含有爬行害虫驱避成分0.2~20质量%、沸点的中央值为160℃以上的溶剂0.2~40质量%、低级醇和水,根据需要优选为配合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性液剂,该驱避剂优选应用于直接放散的方式、介由吸液芯导入蒸发部而使爬行害虫驱避成分放散到空间中的方式。
作为低级醇,代表性的是乙醇或异丙醇,在性能上优选乙醇。此外,如果低级醇的配合量超过10质量%则对火的危险性增大,有时不属于消防法上的非危险物。
从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稳定性和放散性的方面出发,表面活性剂优选并用高级烷基氧化胺系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
作为高级烷基氧化胺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例示例如,十二烷基氧化胺、十八烷基氧化胺、月桂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等,另一方面,作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例示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高级烷基醚(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聚氧乙烯油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等。
对这样得到的爬行害虫驱避剂,例如可以将该液剂装入各种容器而制成爬行害虫驱避制品,设置在需要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的场所,可以以使该液剂直接放散的方式应用。
另外,上述所得的爬行害虫驱避剂,例如可以填充到具有吸液芯的容器本体中而制成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然后设置在需要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的场所,从而以介由吸液芯使爬行害虫驱避成分放散到空间中的方式应用。
如果需要,还可以通过通电来加热设置在液体吸液芯上部附近的后述蒸发部,从而促进放散。
吸液芯是对驱避剂稳定且通过毛细管现象吸收水溶液的物质,作为具体的材质可列举例如,尼龙、聚酯等塑料纤维,天然纤维,木材等。其中塑料纤维或天然纤维制毡吸液芯易于使用,可形成外径3~10mm左右的棒状或捻芯状供使用。
通常,使吸上来的驱避剂放散的蒸发部被设置在吸液芯的上部。蒸发部的结构在自然放散的情况下是吸液材料的毡或片状的,另外作为其材质与吸液芯的情况相同,可以使用例如,尼龙、聚酯等塑料纤维,天然纤维,木材等。其中优选塑料纤维或天然纤维制的毡或片状物,成型成厚度2~15mm、表面积为10~60cm2的近似圆形,如果将该蒸发部配置成与吸液芯的顶面相接那样,则吸上来的驱避剂自吸液芯移入蒸发部,从蒸发部缓缓放散到空中。通常使驱避剂每天在空中的蒸发量为1~8mL,有效持续时间调整为1~2个月。
另一方面,在应用加热至50℃~130℃的系统的情况下,可在蒸发部适当安装加热器。
作为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可列举爬行害虫,例如蟑螂类(德国小蠊、黑胸大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棕色蜚蠊、京都大蠊等)、蚁类(包括黑蚁、红蚁、双针蚁等)、啮虫、窃蠹、玉米象、皮蠹、蜱螨类等爬行害虫,以及蚊类、蚋、摇蚊类、蝇类、蛾蠓类、衣蛾类等徘徊的场所或可能徘徊的场所,具体地说,可列举厨房(水槽周围、水槽下的贮藏柜中、米缸周围、贮藏食品(干货、砂糖、调味料等)的抽屉、架子中等)、冰箱下、餐具架之中和周围、壁橱、洗手间、洗脸处的水槽周围、洗脸台的抽屉中、客厅等的室内、仓库、饮食店等。
作为爬行害虫靠近的物品或可能靠近的物品,可列举各种食品(例如,生鲜食品(蔬菜、鱼、肉)、加工食品、调味料、干货等)、饮料、餐具等。
上述啮虫吃食品的微细片、霉菌,是室内常见的体长1.5mm以下的微细虫,玉米象对米粒、谷粉等进行虫害,是作为米、麦、玉米的重要害虫的体长约2~4mm的甲虫,皮蠹是破坏鲣鱼干、小杂鱼干、谷类等食品,以及纤维制品的体长约3~5的甲虫,窃蠹是虫害挂面等干燥食品、榻榻米、木材的体长约3mm的甲虫,蚁是聚集在砂糖等糖分、点心、小杂鱼干等食品,并且大量个体侵入室内而带来不舒适感的昆虫,蛾是点心、小麦粉、米粒、豆类等干燥食品、谷类产生的昆虫,这些各种害虫容易在一般家庭中例如厨房那样的大量存在米、小麦粉、点心、小杂鱼干、砂糖、干货等、而且有潮气而容易发霉的场所产生。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可以将在各种固体载体中含浸或保持有上述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应用于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其附近,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或其附近,从而使得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从固体载体自然蒸散,将蒸散的有效成分利用对象空间内的空气移动、对流来过渡到整个对象空间中。
在固体载体中含浸或保持形态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可以如下进行应用,即,将爬行害虫驱避剂装入例如具有能蒸散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开口部的容器、例如塑料制的容器中,制成爬行害虫驱避制品,将其设置在需要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的场所,以使该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直接放散的方式应用。
作为固体载体,可列举纸浆、棉绒、人造纤维等纤维素制载体,尼龙、聚乙烯醇、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制载体,硅酸盐、二氧化硅、沸石等无机多孔载体,三噁烷、金刚烷等升华性载体等,可以在它们中根据需要与溶剂等一起担载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从而制备固体状、片状、粒状等的爬行害虫驱避剂。
另外本发明的载体的概念还包括由凝胶化剂形成的凝胶、由固化材料形成的固体。
作为上述凝胶,可列举将爬行害虫驱避成分和其它成分使用角叉菜胶、黄原酸胶、结冷胶、明胶、辛酸铝、12-羟基硬脂酸等凝胶化剂凝胶化而得的凝胶,作为上述固体,可列举将爬行害虫驱避成分和其它成分使用例如肥皂、蜡、石膏、动物胶、香、塑料等的固化材料制成含有爬行害虫驱避成分和其它成分的固体。
载体之中,纸浆、棉绒、人造纤维等纤维素制载体或尼龙、聚乙烯醇、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制载体特别易于使用,如果在其中担载0.01~100mg/cm2的该爬行害虫驱避成分,同时使驱避成分每24小时的挥散量为0.2~200mg,则对爬行害虫将发挥优异的驱避效果,而且驱避成分的气味不转移,因此可提供特别适合在厨房、冰箱下、餐具架的周围等使用的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此外,在空气流动、对流不充分的条件下,可以使用风扇、空调等送风装置等人工地生成空气流动或对流,从而效率良好地实现爬行害虫驱避成分蒸散。
作为上述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所谓旋转型的防虫装置。
另外,在可以实施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使用超声波雾化系统、压电式雾化系统、熏烟-熏蒸系统等,另外,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各种防虫工具或防虫装置。
这样得到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可以通过设置在厨房(水槽周围、水槽下的贮藏柜中、米缸周围、贮藏食品(干货、砂糖、调味料等)的抽屉、架子中等)、冰箱下、餐具架之中和周围、壁橱、洗手间、洗脸处的水槽周围、洗脸台的抽屉中、客厅等的室内、仓库、饮食店等,从而对蟑螂类(德国小蠊、黑胸大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棕色蜚蠊、京都大蠊等)、蚁类(包括黑蚁、红蚁、双针蚁等)、啮虫、窃蠹、玉米象、皮蠹、食心虫、拟谷盗(包括杂拟谷盗等)、蜈蚣、蚰蜓、球潮虫、潮虫、马陆、毛虫、蜱螨类等爬行害虫,以及蚊类、蚋、摇蚊类、蝇类、蛾蠓类、衣蛾类等各种害虫发挥实用的驱避效果。而且,因为爬行害虫驱避制品能够在1个月~2个月的长时间内发挥实用的驱避效果,且气味不转移,所以可以成为实用性极高的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中,通常在3,8-萜二醇中加入各种成分来制备防虫组合物,再将该组合物应用于各种形态的米缸用防虫剂。3,8-萜二醇相对于米缸用防虫剂总量的配合量根据米缸用防虫剂的形态不同而不同,当米缸的容量为10L时,优选设定为0.02~1.0g左右。如果不足0.02g,则防虫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0g,则产生发粘感而不实用。
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中优选与上述3,8-萜二醇一起配合来自植物的消臭成分。作为这样的植物提取物,可以适当使用选自禾本科、山茶科、银杏科、木犀科、桑科、芸香科、金虎尾科、柿科中的一种以上,代表性的是绿茶提取物、柿提取物。此外,来自植物的消臭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3,8-萜二醇为0.01~0.1倍量左右是充分的。
作为植物提取物的成分为人们所知的、例如多酚类,作为消臭成分是公知的,但在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中,作为3,8-萜二醇的效力增强成分发挥作用的见解是完全新颖的。作为其理由,推测是防虫成分挥散时涉及某些相互作用。
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根据使用情况的需要可以采用液体、凝胶状、固体、片状等各种防虫组合物、以及形态。
在制备液体防虫组合物时,除水之外,可适当使用乙醇、异丙醇等醇系溶剂,1,3-丁二醇、丙二醇、双丙甘醇等二元醇系溶剂,二甘醇单丁醚、丙二醇单甲醚等二元醇醚系溶剂,脂肪族烃系溶剂等各种溶剂;表面活性剂(增溶剂)等。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例示,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高级烷基醚(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聚氧乙烯油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氧化胺、十八烷基氧化胺、月桂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等高级烷基氧化胺系表面活性剂等。
另外,可以适当配合稳定剂、pH调整剂、着色剂等,或者可以添加例如被称为“绿之香”的叶醇、叶醛等赋予放松效果。
进而,作为在制备凝胶状体时使用的凝胶化剂,可列举角叉菜胶、黄原酸胶、结冷胶、明胶、辛酸铝、12-羟基硬脂酸等。
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优选,将在固体载体中含浸或保持有上述防虫组合物而得的制品设置在米缸内,使防虫成分从固体载体挥散的方式。作为固体载体,可列举纸浆、棉绒、人造纤维等纤维质载体,硅酸盐、二氧化硅、沸石等无机多孔载体,三噁烷、金刚烷等升华性载体等。优选将担载有0.1~100mg/cm2的3,8-萜二醇的纤维质载体装入通气性容器,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将该通气性容器固定在米缸上盖的里面,或者也可以使其埋设在米中或置于表面。
对通气性容器的形状、构成无任何限制,可列举例如,在可以开闭的米袋状通气性盒内设置垫夹持部件,在其中夹设含浸了防虫组合物的纸浆制垫而成的产品;装有含浸了防虫组合物的纸浆制垫或有孔珠子的扁平状通气性盒;或者在使用纸、机织布、无纺布、多孔片等的袋状通气性容器中装入含浸了防虫组合物的纸浆制垫而成的产品。
如果将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设置在米缸内,则可以对玉米象、皮蠹、啮虫、窃蠹、蟑螂、蚁类等食品害虫,以及蚊类、蚋、摇蚊类、蝇类、蛾蠓类、衣蛾类等各种害虫在1个月~2个月的长时间内发挥实用的防虫效果。而且,本发明中作为防虫成分使用的3,8-萜二醇与现有的山葵、芥末、生姜、辣椒等相比气味极弱,气味基本也不转移到米中,因此其实用性极高。
本发明中可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具体例虽然使用图来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此。图1~图4显示将爬行害虫驱避剂装入容器而得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一种形态,其中爬行害虫驱避剂是在固体载体中含浸或保持有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形态。该爬行害虫驱避制品是将药剂含浸体2(爬行害虫驱避剂)从上下用容器1夹持的构成,所述药剂含浸体2含浸了含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药剂,整体为薄板状的形状。容器1具有用于爬行害虫驱避成分蒸散的开口部。
如上所述,通过具有薄板状的形状,可以容易地进入抽屉、餐具架的狭窄间隙,另外,通过将药剂含浸体2装入容器1中,可以防止含有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药剂直接附着在手、餐具、食品、设置场所等。
容器1可以由各种塑料材料形成,另外,药剂含浸体2(爬行害虫驱避剂)可以使用在纸浆等的载体中含浸了含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药剂而形成的产品。
图5~8和图9~12显示将爬行害虫驱避剂装入容器而得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的其它形态(容器1中用于爬行害虫驱避成分蒸散的开口部的形状不同),所述爬行害虫驱避剂是在固体载体中含浸或保持有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形态。
实施例
接下来基于具体的实施例,对于本发明的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4和比较例1、2
[滤纸驱避效力试验]
制备表1所示的各种爬行害虫驱避剂样品(实施例1~4和比较例1、2),在直径15cm的滤纸中含浸规定量然后风干。在塑料容器(40cm×60cm)中放入玉米象或双针蚁各30只,将所述滤纸设置在容器内,同时将具有8个出入口(直径0.5cm)的直径15cm的纸杯覆盖在滤纸上。同样地,设置与样品处理所使用的相同大小的滤纸和纸杯作为无处理区。
将水和实验动物用饲料置于中央,8小时之后数出两纸杯内潜伏的虫数,按照下式计算驱避率。将试验重复4次,将其平均值示于表1。
驱避率(%)=[无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样品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无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样品处理区的潜伏虫数]×100
[表1]滤纸驱避效力试验的结果
Figure G2009101504160D0000161
试验结果是,本发明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基于作为爬行害虫驱避成分配合的3,8-萜二醇和/或1,8-萜二醇的作用,对玉米象、双针蚁显示远胜于比较例的迷迭香油、百里酚的驱避效果。另外,该驱避效果通过配合沸点为160℃以上的溶剂、特别是二元醇系、二元醇醚系溶剂而进一步增强。
相对照地,如比较例1~比较例2所示,迷迭香油、百里酚的驱避效果较低。
实施例5~19和比较例3~7
[滤纸驱避效力试验]
制备表2所示的各种爬行害虫驱避剂样品(实施例5~19和比较例3~7),在直径15cm的滤纸中含浸规定量然后风干。在塑料容器(40cm×60cm)中放入黑胸大蠊15只(雄成虫、雌成虫、幼虫各5只),将所述滤纸设置在容器内,同时将具有4个出入口(宽2cm、高2cm)的直径15cm的纸杯覆盖在滤纸上。同样地,设置与样品处理所使用的相同大小的滤纸和纸杯作为无处理区。
将水和实验动物用饲料置于中央,8小时之后数出两纸杯内潜伏的蟑螂数,按照下式计算驱避率。将试验重复8次,将其平均值示于表2。
驱避率(%)=[无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样品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无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样品处理区的潜伏虫数]×100
[表2]滤纸驱避效力试验的结果
Figure G2009101504160D0000171
试验结果是,本发明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基于作为爬行害虫驱避成分配合的3,8-萜二醇和/或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琥珀酸二丁酯的作用,对蟑螂显示远胜于比较例的薄荷醇、萜品烯-4-醇(特开平11-60421号公报公开)、百里酚、日本薄荷油的驱避效果。另外,该驱避效果如实施例15所示,通过配合沸点为160℃以上的溶剂、特别是二元醇系、二元醇醚系溶剂而飞跃性地增强。进而,正如由对比实施例13与实施例14可判断的那样,与突厥酮并用是有效的,该倾向在紫罗兰酮、烯丙基紫罗兰酮中也是同样的。
相对照地,如比较例3~比较例7所示,薄荷醇、萜品烯-4-醇、百里酚、日本薄荷油的驱避效果较低,作为效力增强剂使用的二元醇醚系溶剂单独使用也基本不显示驱避效果。
实施例20、21和比较例8~10
[实地驱避效力试验]
将含浸有各种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纸浆制垫(5×10cm)装入具有规定的挥散孔(表里总面积为35cm2,相对于容器的表里总表面积为28%)的塑料容器(5.8×10.8cm)中,制备表3所示的各种爬行害虫驱避剂样品。它们的每24小时的驱避成分挥散量如表3所示。
在2m2的区域放入60只德国小蠊,驯化使得其能够自由摄食水和固体饲料。将驱避剂样品和适量固体饲料放入塑料制容器,在设置间隙(1cm)的状态下加盖而设置在区域内。另外,设置相同尺寸的容器作为无处理区。经时地计数容器内潜伏的蟑螂,按照下式计算驱避率。将结果合并示于表3。
驱避率(%)=[无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样品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无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样品处理区的潜伏虫数]×100
[表3]实地驱避效力试验的结果
Figure G2009101504160D0000181
Figure G2009101504160D0000191
试验结果是,含浸有3,8-萜二醇、1,8-萜二醇的本发明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实施例20、21)与含有其它草本成分的比较例相比,不仅含浸量和挥散量少,而且显示高驱避率,且基本感觉不到气味,因此极为实用。
与此相对,含有扁柏油、酸橙油、迷迭香油的比较例的爬行害虫驱避剂,不仅挥散量高而且驱避效果低,进而气味过强,被判断为特别不适合在厨房使用。
实施例22、23和比较例11
[叠层板驱避效力试验]
在2m2的区域放入60只德国小蠊,驯化使得其能够自由摄食水和固体饲料。制备配合有各种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液剂,填充到喷雾瓶中,按如表4所示的涂布量(相当于爬行害虫驱避成分),涂布在20×20cm的叠层板上。使2片该叠层板的处理面向内对面,设置间隙(0.5cm)而设置区域内。另外,同样地设置相同尺寸的无药剂处理的叠层板作为无处理区。经时地计数叠层板内潜伏的蟑螂,按照下式计算驱避率。将结果合并示于表4。
驱避率(%)=[无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样品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无处理区的潜伏虫数+样品处理区的潜伏虫数]×100
[表4]叠层板驱避效力试验的结果
Figure G2009101504160D0000192
实施例24
制备含有3,8-萜二醇1.0质量%、丙二醇3.0质量%、十二烷基氧化胺1.2质量%、聚氧乙烯油基醚3.0质量%、乙醇7.0质量%、作为消臭剂的绿茶提取物1.0质量%、柠檬酸0.02质量%和纯化水83.78质量%的本发明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实施例24)。此外,该水性驱避剂属于消防法上的非危险物。
将130g本发明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填充到透明聚酯容器本体中,在其上部开口部自上方安放外径7mm且贯穿有棒状的毡制吸液芯的中栓。将设置在蒸发部支持体的、厚5mm、直径5.2cm的圆盘状毡制蒸发部与吸液芯的顶面相接地安装,从而制作放置型的防虫工具。
将该防虫工具置于厨房使用,结果感觉不到强烈气味,在约2个月期间不会被蟑螂徘徊所烦恼。
实施例25
加入1,8-萜二醇2.0质量%、二甘醇单丁醚40质量%、作为稳定剂的二丁基羟基甲苯0.05质量%和纯化水57.95质量%,从而制备液体的本发明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实施例25)。
将45mL该爬行害虫驱避剂填充到聚丙烯容器本体中,然后填装中栓、无机物烧制的吸液芯,应用于在加热器温度100℃下使之加热蒸散的所谓液体电捕蚊型的防虫工具中。
该防虫工具与实施例22、23同样地,对蟑螂、室内尘性蜱螨类等爬行害虫显示优异的驱避效果。
实施例26
制备由1,8-萜二醇15质量%、紫罗兰酮25质量%、煤油(沸点170℃)60质量%组成的液剂,将1.0g该液剂含浸在由聚酯与聚丙烯的多层结构形成的无纺布(50cm×50cm)中,从而制作片状的本发明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实施例26)。使用该爬行害虫驱避剂作为宠物喂食场所的垫子,结果约1个月期间,在喂食场所附近未发现蟑螂、窃蠹、蚁类徘徊,可以保持舒适的环境。
实施例27
制备由3,8-萜二醇30质量%、烯炔菊酯(empenthrin)30质量%、1,3-丁二醇40质量%组成的液剂,使0.6g该液剂保持在具有通气性的外径4.0cm的尼龙制载体中,然后装入聚碳酸酯制的保护盒(外径4.5cm、厚8mm),从而制作本发明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实施例27)。
接着,将该保护盒安装在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轴上,应用于通过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速度:1200rpm)的旋转,从而利用离心力使驱避成分挥散的所谓旋转型的防虫装置。该防虫工具与实施例22、23同样地,对蟑螂、室内尘性蜱螨类等爬行害虫显示优异的驱避效果。
实施例28
大小5×10cm且厚1mm的棉绒制垫中,含有200mg的3,8-萜二醇和5mg的绿茶提取物,将该垫装入具有开口部(孔的总面积相对于容器的总表面积为25%)的聚酯制容器(5.8×10.8cm),从而制备本发明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实施例28)。
将该爬行害虫驱避剂置于厨房的餐具架、米缸附近使用,结果在约1个月期间,未在厨房发现蟑螂、蚁类、啮虫、窃蠹、玉米象等。
实施例29
将依据实施例28制备的爬行害虫驱避剂放入装有餐具、食品(挂面)的抽屉中,在关闭抽屉的状态下放置10天,然后除去爬行害虫驱避剂,对气味以怎样的程度转移到抽屉中的餐具和食品(挂面),通过10名监测员进行感官试验。
其结果如表5所示,在餐具和食品(挂面)的任一者中,结果均为气味不转移或感觉不到的程度。
[表5]
Figure G2009101504160D0000221
实施例30:对害虫和人类的嗅觉的感应试验
1.试验方法
使用图13所示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
在滤纸(1.0×1.0cm)中含浸将供试药剂稀释到一定浓度而成的丙酮溶液并风干,从而制成供试滤纸(图13中、符号5)。在试管(ф20mm×20cm)(图13中、符号3)的底部装入附着有德国小蠊的粪便的滤纸(0.5×0.5cm)(图13中、符号6)和供试滤纸,放入德国小蠊青年成虫10只然后用脱脂棉(图13中、符号4)盖住。将试管横倒静置,一夜之后观察蟑螂的分布和有无气味。驱避效果是算出供试滤纸附近的蟑螂分布比而比较效果得出的。
此外,将供试滤纸的附近部作为位置A(图14中、符号8)、将除此之外部分作为位置B(图14中、符号7),将气味根据感应分成4个阶段。
分布比=位置A的蟑螂数/(位置A的蟑螂数+位置B的蟑螂数)
将试验结果归纳于表6。
[表6]
  供试药剂   药量(mg)[1.0×1.0cm滤纸]   平均分布比   效果判定   气味强度
  3,8-萜二醇   1010.10.01   000.300.70   ◎◎○△   -~+---
  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   1010.10.01   00.200.700.90   ◎○△×   -~+---
  爱卡瑞丁(Picaridin)   1010.10.01   00.250.650.85   ◎○△×   -~+---
  癸二酸二乙酯   1010.10.01   00.150.600.75   ◎○△×   -~+---
  迷迭香油   1010.10.01   00.150.650.80   ◎○△×   ++++++++
  供试药剂   药量(mg)[1.0×1.0cm滤纸]   平均分布比   效果判定   气味强度
  香茅油   1010.10.01   00.100.500.75   ◎○△×   +++++++++
  紫苏醛   1010.10.01   00.200.751.00   ◎○××   +++++++++
  萜品烯-4-醇   1010.10.01   00.150.901.00   ◎○××   +++++-
效果判定:◎:0;○:0.01~0.30;△:0.31~0.70;×:0.71~1.00气味区分:-:无气味;+:少许气味;++:明显气味;+++:强烈气味
试验的结果
3,8-萜二醇在挥散到空间中时,以人类几乎感觉不到气味的浓度对蟑螂显示高驱避效果。即证实了,3,8-萜二醇是对害虫的嗅觉的灵敏度高、另一方面对人类嗅觉灵敏度低的化合物。
对照地,在挥散性的迷迭香油、香茅油、紫苏醛和萜品烯-4-醇(对照组),可看到驱避效果的浓度对人类也显示较强气味,因此,被认为是对害虫和人类的嗅觉灵敏度差较小的化合物组。
此外,认为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和癸二酸二乙酯处于3,8-萜二醇与对照组之间,对人类嗅觉灵敏度较低,另一方面对蟑螂的驱避效果倾向于比3,8-萜二醇差一些。
此外,对除德国小蠊之外的其它蟑螂类(黑胸大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棕色蜚蠊、京都大蠊等)也确认了与上述试验同样的感受性。
到目前为止,在开发空间驱避剂时,挥散性的因素受到重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是探索对害虫的嗅觉灵敏度高、另一方面对人类的嗅觉灵敏度低的化合物并开发其有用的应用方法,是明确基于新的想法的发明。
实施例31
使约3g的ф2mm的纤维素制珠子中含有210mg 3,8-萜二醇、6mg绿茶提取物和20mg煤油(脂肪族烃系溶剂),将该珠子装入贴合有具有通气性的聚酯制无纺布和设有多个ф1mm的小孔的塑料膜形成的袋(5×10cm)中(米缸的上盖里面带有固定用的双面胶带),从而调制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实施例31)。
将该米缸用防虫剂固定在米缸(容量:10L)的上盖里面来使用,结果在约1个月期间,米缸内未发现玉米象、皮蠹、啮虫、窃蠹、蟑螂等。
实施例32~34和比较例12~16:杀虫效力试验
依据实施例31(其中,使用尺寸为3×7cm且厚度1mm的棉绒制垫代替约3g的ф2mm的纤维素制珠子),制备表7所示的各种米缸用防虫剂,容器被装入约6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玉米象和窃蠹成虫各30只,求出7天之后的致死率,结果如表7。
[表7]
Figure G2009101504160D0000251
试验结果发现,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基于作为防虫成分配合的3,8-萜二醇的作用,对玉米象和窃蠹成虫显示优于现有的山葵成分、辣椒成分的杀虫效力,如果加上3,8-萜二醇的高驱避效果,则作为食品害虫的防虫剂实用性高。另外,还明确了通过配合绿茶提取物、柿提取物的来自植物的消臭成分,杀虫效力提高。
进而,任一种均对火的危险性都较低,在使用性方面也优异。
与此相对,如比较例所示,同样是萜烯化合物的五月铃兰醇(MAYOL)、或一般作为驱避成分的百里酚不仅其杀虫效力低,而且气味强,因而不适合作为米缸用防虫剂的防虫成分。
实施例35~37和比较例17、18:气味转移试验
在米缸(容量:10L)中装入米,在其上放置依据实施例32~34制备的米缸用防虫剂。5天之后,除去米缸用防虫剂,对气味以怎样的程度转移到其周围的米中,通过10名监测员进行感官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8。
[表8]
Figure G2009101504160D0000261
试验的结果是,将来自天然的3,8-萜二醇作为防虫成分的本发明的米缸用防虫剂的气味没有转移到米中,而且对人畜毒性非常低,因此其实用性极高。
另一方面,山葵成分、辣椒成分存在由于气味强而难免气味转移到米中,并且对人有刺激的难点。
实施例38:对玉米象的驱避效果确认试验
1.试验方法
使用图14所示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
将供试药剂稀释到一定浓度后的丙酮溶液含浸在滤纸(1.0×1.0cm)中并风干,从而制成供试滤纸(图14中、符号5)。在试管(ф20mm×20cm)(图14中、符号3)的底部装入10粒胚芽米(图14中、符号9)和供试滤纸,放入供试昆虫(玉米象成虫,10只/区)并用脱脂棉(图14中、符号4)盖住。将试管横倒静置,3小时之后观察玉米象的分布和有无气味。驱避效果是算出供试滤纸附近的玉米象分布比而比较效果得出的。
此外,将供试滤纸的附近部作为位置A(图14中、符号8)、将除此之外部分作为位置B(图14中、符号7),将气味根据感应分成4个阶段。
分布比=位置A的玉米象数/(位置A的玉米象数+位置B的玉米象数)
将试验结果归纳于表9。
[表9]
Figure G2009101504160D0000271
效果判定:◎:0.00;○:0.01~0.30;△:0.31~0.70;×:0.71~1.00
气味区分:-:无气味;+:少许气味;++:明显气味;+++:强烈气味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当然可以在爬行害虫防除领域使用。

Claims (17)

1.一种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到所应用的场所或物品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爬行害虫徘徊的场所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者爬行害虫靠近的物品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
将含有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剂,应用于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其附近,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或其附近。
2.一种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到所设置的场所或物品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爬行害虫徘徊的场所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者爬行害虫靠近的物品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抑制爬行害虫徘徊或靠近时,
将含有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设置在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场所或其附近,或者爬行害虫靠近或可能靠近的物品或其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爬行害虫驱避制品具有将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与其溶解液或分散液一起担载到纤维载体上形成的爬行害虫驱避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是对害虫的嗅觉灵敏度高、对人类的嗅觉灵敏度低的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作为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使用3,8-萜二醇、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2-(2-羟乙基)哌啶-1-羧酸-1-甲基丙酯)、2-乙基-1,3-己二醇、草酸二乙酯、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琥珀酸二甲酯、琥珀酸二乙酯、琥珀酸二丙酯、琥珀酸二丁酯、戊二酸二甲酯、己二酸二乙酯、己二酸二丙酯、己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乙酯、癸二酸二丙酯、癸二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戊酯、马来酸二丁酯、富马酸二丁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作为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使用3,8-萜二醇、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2-(2-羟乙基)哌啶-1-羧酸-1-甲基丙酯)、2-乙基-1,3-己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作为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使用3,8-萜二醇、1,8-萜二醇、3-(N-乙酰-N-丁基)氨基丙酸乙酯、爱卡瑞丁(Picaridin,2-(2-羟乙基)哌啶-1-羧酸-1-甲基丙酯)或它们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作为上述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使用3,8-萜二醇、1,8-萜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3,8-萜二醇作为不易转移气味的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设置在爬行害虫徘徊或可能徘徊的物品米缸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8-萜二醇的用量相对于米缸的容量为0.02~1.0g/10L。
11.在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中使用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其特征在于,含有所述3,8-萜二醇以及来自植物的消臭成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爬行害虫驱避制品,其特征在于,将担载有0.1~100mg/cm2的所述3,8-萜二醇的纤维载体装入通气性容器中,且该通气性容器具有向米缸固定的固定装置。
14.一种米缸用防虫剂,其特征在于,含有3,8-萜二醇作为防虫成分,并设置在米缸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米缸用防虫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所述3,8-萜二醇以及来自植物的消臭成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米缸用防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3,8-萜二醇的含量相对于米缸的容量为0.02~1.0g/10L。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的任一项所述的米缸用防虫剂,其特征在于,将担载有0.1~100mg/cm2的所述3,8-萜二醇的纤维载体装入通气性容器中,且该通气性容器具有向米缸固定的固定装置。
CN200910150416.0A 2009-01-19 2009-06-19 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Active CN101779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9197/2009 2009-01-19
JP2009009197 2009-01-19
JP2009099452A JP5234650B2 (ja) 2009-04-16 2009-04-16 米びつ用防虫剤
JP099452/2009 2009-04-16
JP113469/2009 2009-05-08
JP2009113469A JP5288199B2 (ja) 2009-01-19 2009-05-08 匍匐害虫忌避成分の匂い移りを防止す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9619A true CN101779619A (zh) 2010-07-21
CN101779619B CN101779619B (zh) 2014-02-26

Family

ID=42519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0416.0A Active CN101779619B (zh) 2009-01-19 2009-06-19 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91090B1 (zh)
CN (1) CN1017796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4871A (zh) * 2015-04-14 2017-11-28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害虫防除制品和害虫防除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0683A (ja) * 1991-12-19 1993-07-09 Kanebo Ltd p−メンタン−2−アルキル−3,8−ジオール
CN1125043A (zh) * 1994-09-30 1996-06-26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驱除剂组合物
JP2002275014A (ja) * 2001-03-15 2002-09-25 Toyo Beauty Kk 物品用害虫忌避剤
JP2008162943A (ja) * 2006-12-28 2008-07-17 Nachiyuraru Network:Kk 食品害虫忌避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0683A (ja) * 1991-12-19 1993-07-09 Kanebo Ltd p−メンタン−2−アルキル−3,8−ジオール
CN1125043A (zh) * 1994-09-30 1996-06-26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驱除剂组合物
JP2002275014A (ja) * 2001-03-15 2002-09-25 Toyo Beauty Kk 物品用害虫忌避剤
JP2008162943A (ja) * 2006-12-28 2008-07-17 Nachiyuraru Network:Kk 食品害虫忌避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4871A (zh) * 2015-04-14 2017-11-28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害虫防除制品和害虫防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84958A (ko) 2010-07-28
KR101591090B1 (ko) 2016-02-02
CN101779619B (zh)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8860B2 (ja) 匍匐害虫忌避剤並びに匍匐害虫の忌避方法
CN101442908B (zh) 配制的壁虱和昆虫驱除组合物
CN102845416B (zh) 芳香性防虫驱虫剂
RU2585849C2 (ru) Бумага, пропитанная инсектицидными действующими веществами
CN102413686B (zh) 臭虫的控制和驱除
JP2010126486A (ja) 新規な害虫忌避剤
JP2002173407A (ja) 飛翔昆虫忌避剤
JP5288199B2 (ja) 匍匐害虫忌避成分の匂い移りを防止する方法
JP5665359B2 (ja) 衣料害虫の食害防止剤
JP6576643B2 (ja) 揮発性閉鎖空間防害虫剤
JP2013136524A (ja) 芳香性飛翔害虫忌避材
JP5840029B2 (ja) 昆虫防除剤
US20220225601A1 (en) Improved pest control compositions using vapor activity
CN102308797A (zh) 液体蝇香
CN100381050C (zh) 屋内尘螨驱除剂
CN101779619B (zh) 防止爬行害虫驱避成分的气味转移的方法
CN110100846A (zh) 一种可以诱杀螨虫的制作方法
JP2008137987A (ja) 線香用基材
JP5858663B2 (ja) 芳香性防虫剤
JP2011195512A (ja) 寝具用防虫剤
CN102308785A (zh) 液体蟑香
JPH02207004A (ja) ゴキブリ忌避剤
TWI444138B (zh) 防止趨避走爬性害蟲成分之臭味轉移的方法
JP5980131B2 (ja) 衣料用防虫剤
JP2011246364A (ja) 衣料害虫の卵孵化抑制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30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30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

Assignee: Zhongshan Hongniao Chemical Co., Ltd.

Assignor: Dainppon Jochugiku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899000029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preventing odor-spread of creeping pest repelling compoun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81107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