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2906A - 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2906A
CN101772906A CN200780100135A CN200780100135A CN101772906A CN 101772906 A CN101772906 A CN 101772906A CN 200780100135 A CN200780100135 A CN 200780100135A CN 200780100135 A CN200780100135 A CN 200780100135A CN 101772906 A CN101772906 A CN 101772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mitted power
wireless terminal
quality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100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2906B (zh
Inventor
伊势田衡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72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2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9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无线基站(2)与无线终端(3)之间的通信吞吐率。为此,本发明的无线基站(2)在与属于选择的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多个无线终端(3)中,对与小于超过上述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范围的上限小的第1阈值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1无线终端(3)的发送功率,在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进行减少控制,对与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2无线终端(3)的发送功率进行增加控制,以便选择传输效率更好的发送方式。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本发明适用于例如对应无线区间的信号品质,变更在无线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纠错编码率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背景技术
在具有无线基站(BS:Base Station)和无线终端(MS:MobileStation)的无线通信系统中,MS能够通过上述BS与其他MS和有线终端、服务器等进行通信。
作为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有近年来开发出的以被称为WiMAX(World 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方式为基准的WiMAX系统。在该WiMAX系统中,为了提高通信效率,采用了正交频率分割多元连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 Access)方式和自适应调制方式(AMC:AdaptiveModulation and Coding)。
在WiMAX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从BS向MS方向的下行传输(DL)的子帧(DL子帧)、和从MS向BS方向的上行传输(UL)的子帧(UL子帧)被时分复用。
DL子帧进一步在时间轴(符号时间)方向和频率轴(子信道频率)方向的2维区域中,将前同步码、帧控制报头(FCH)、DL的映射信息(DL映射)、UL的映射信息(UL映射)(以下有时把这些称为报头信息)、以及1个以上的DL脉冲串多路复用,在UL子帧中,1个以上UL脉冲串被多路复用。另外,所谓“脉冲串”是指根据子信道频率和时间(发送时刻)所确定的无线资源(通信区域)。
这里,前同步码是插入了帧同步信息的区域(字段),FCH是插入了定义映射信息的大小和位置等的映射信息的信息的区域。另外,在映射信息中,包含通过脉冲串发送的通信连接ID(CID)、无线帧中的该连接的脉冲串的配置位置(脉冲串位置)、脉冲串的大小(脉冲串尺寸)、脉冲串的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等)和编码率、发送功率控制信息(boost up/down(提升、降低))等信息。
即,可以作为指定(分配)MS应接收和发送的无线帧的区域(接收区域和发送区域)的信息(脉冲串分配信息)来对映射信息确定位置。另外,可以根据来自无线帧的先头符号的符号偏移和子信道偏移指定上述脉冲串位置,可以根据符号数和子信道数指定上述脉冲串尺寸。
因此,MS通过检测出上述前同步码,建立DL和UL的无线帧同步,通过对根据DL映射指定的DL脉冲串区域,采用与根据DL映射指定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等对应的解调方式和解码率,进行解调和解码处理,可以选择性地针对自身MS的DL脉冲串进行接收处理,而且,在根据UL映射指定的UL脉冲串区域,可以进行向BS的数据发送。
另外,MS可以测定与BS之间的无线区间中的通信品质(接收品质),把其测定结果(接收品质信息,例如,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and Noise Ratio等)定期或非定期地向BS报告,BS可以根据来自该MS的上述接收品质信息,对每个上述脉冲串,自适应地控制调制方式和编码率。这被称为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另外,作为OFDMA系统中的功率分配方法,在下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响应各个无线单元的CQI,选择与各个无线单元有关的发送功率等级的方法。
另外,在下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在使用多个副载波的多用户电气通信系统中,作为对至少被分配给1个用户的子信道分配副载波的方法,检测出每个子信道的品质,并根据该品质等级,向副载波分配子信道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92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50615号公报
下面,结合图7和图8,对上述AMC控制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各个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DL的吞吐率特性的图,图8是说明AMC控制的一例的图。
如图7所示,在把SINR设定为横轴,把吞吐率设定为纵轴时,SINR与吞吐率的关系成阶段状关系,根据MS与BS的无线区间的通信环境(MS中的上述接收品质信息),存在适宜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例如,在如图8所示那样,作为来自MS的接收品质信息的SINR(dB)是A以上且小于B的值的情况下,BS选择在图7中表示记号a的吞吐率(kbps)特性的16QAM(1/2)(括弧内表示编码率)。
同样,在来自MS的SINR是图8中的B以上且小于C的值的情况下,BS选择图7中的表示记号b的吞吐率特性的16QAM(3/4),在来自MS的SINR是图8中的C以上的值的情况下,BS选择图7中的表示记号c的吞吐率特性的64QAM(2/3)。
这样,BS根据与MS的通信环境,选择适宜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进行向MS的数据发送。
这里,例如,在图7和图8中,如果在报告了A≤SINR<B的范围的SINR的MS中,关注报告了接近该范围的上限值的B的MS,则可看出只要SINR稍微增加,BS中选择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就会从16QAM(1/2)变成16QAM(3/4),从而可预期吞吐率的大幅增加。
同样,在图7和图8中,如果在报告了B≤SINR<C的范围的SINR的MS中,关注报告了接近该范围的上限值的C的SINR的MS,则只要SINR稍微增加,BS中选择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就会从16QAM(3/4)变成64QAM(2/3),从而可预期吞吐率的大幅增加。
因此,关于如上述那样报告了在BS中选择的调制方式(编码率)被变更的临界附近的SINR的MS,如果能够提高在该MS中计测的SINR,即可期待吞吐率的大幅增加。
因此,由于通过增加来自BS的发送功率,可提高MS中的接收SINR,所以,可以考虑在BS侧增加(boost up)对上述MS的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
但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发送功率增加控制,存在以下的问题。
即,在无线帧中,由于某个符号(时间)中的发送功率在频率轴(副载波频率)方向上的总和,受法规以及发送放大器的限制等而存在上限,所以在某个符号中,在以能够使频率轴方向的副载波全部被使用的方式分配脉冲串,发送功率达到了上述上限的情况下,不能进行上述那样的发送功率增加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是提高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吞吐率。
另外,不限于上述目的,获得采用以往技术不能获得的、而由用于实施后述的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所示的各个结构所导出的作用效果,也作为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之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使用了下述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和无线基站。即,
(1)本发明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根据与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上述无线终端选择不同传输效率的多个发送方式的任意一种,进行向上述无线终端的发送,上述无线基站取得与多个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在与属于选择的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的上述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多个无线终端中,对与小于第1阈值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在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进行减少控制,对与在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增加控制,以便选择传输效率更好的发送方式,上述第1阈值是超过上述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范围的上限小的值。
(2)这里,上述无线基站对与超过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第1阈值小的第2阈值与上述第1阈值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上述减少控制。
(3)另外,上述无线基站也可以把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针对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和针对上述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进行频率多路复用并发送。
(4)并且,上述无线基站也可以在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频率轴方向的发送功率之和不超过容许的发送功率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增加控制。
(5)另外,上述无线基站也可以把关于多个上述第2无线终端的基于上述增加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增加量之和,控制在关于多个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基于上述减少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减少量之和以下。
(6)并且,上述信号品质信息也可以是在上述无线终端中测定并通知的接收信号品质信息。
(7)或者,上述信号品质信息也可以是根据来自上述无线终端的接收信号测定的接收信号品质信息。
(8)另外,本发明的无线基站,根据与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上述无线终端选择不同传输效率的多个发送方式的任意一种,进行向上述无线终端的发送,其具有:信号品质信息取得单元,其取得与多个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和控制单元,其在与属于选择的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的上述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多个无线终端中,对与小于第1阈值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在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进行减少控制,对与在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增加控制,以选择传输效率更好的发送方式,上述第1阈值是超过上述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范围的上限小的值。
(9)这里,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对与超过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第1阈值小的第2阈值与上述第1阈值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上述减少控制。
(10)另外,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把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针对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和针对上述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进行频率多路复用并发送。
(11)并且,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在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频率轴方向的发送功率之和不超过容许的发送功率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增加控制。
(12)另外,上述控制单元也可以把关于多个上述第2无线终端的基于上述增加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增加量之和,控制在关于多个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基于上述减少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减少量之和以下。
(13)并且,本发明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在与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越表示良好的品质则越选择好的发送方式进行向上述无线终端的发送,上述无线基站取得与多个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在与所选择的发送方式不变化的范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无线终端中,根据该信号品质信息在上述范围内的位置,控制针对上述各个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的分配,以使针对至少任意一个无线终端的发送方式成为比根据上述信号品质信息选择的发送方式好的发送方式。
(14)另外,本发明的无线基站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在接收品质信息收敛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多个无线终端中,至少针对第1无线终端增大发送功率,成为超过上述规定的范围的接收品质,并以第1发送方式进行数据的发送,在该多个无线终端中,至少针对第2无线终端减少发送功率,成为上述规定的范围内的接收品质,并以比上述第1发送方式速度低的第2发送方式进行数据发送,该无线基站设置了至少基于上述第1发送方式的发送期间与基于上述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期间相重叠的时间段。
根据上述本发明,可获得下述的任意效果和优点。
(1)由于无线基站取得与多个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在与属于选择的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多个无线终端中,对与小于超过上述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范围的上限小的第1阈值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在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进行减少控制,对与大于等于上述第1阈值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增加控制,以选择传输效率更好的发送方式,所以,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装置变更,即可以以更好的发送方式实现与上述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从而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吞吐率)。
(2)而且,由于无线基站对与超过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第1阈值小的第2阈值与上述第1阈值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上述减少控制,所以,可高效率实施发送功率的控制,从而可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率。
(3)并且,由于无线基站如果把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针对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和针对上述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进行频率多路复用并发送,则可更有效地利用无线帧的脉冲串,所以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
(4)并且,由于无线基站如果在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频率轴方向的发送功率之和不超过容许的发送功率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增加控制,则不需要变更无线基站内的装置结构即可获得上述效果,所以可实现成本的削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BS(DL/UL映射生成部)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吞吐率特性的图。
图4是表示接收品质信息与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说明无线帧的脉冲串分配的图。
图6是说明图2所示的BS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吞吐率特性的图。
图8是说明AMC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中:1-无线通信系统;2-无线基站(BS);3-无线终端(MS):4-网络接口;5-BS侧PDU生成部;6-BS侧发送处理部;7、15-双工器;8、14-天线;9-BS侧接收处理部;10-BS侧数据包生成部;11-DL/UL调制方式编码率控制部;12-DL/UL映射生成部;13-连接管理部;16-MS侧接收处理部;17-MS侧数据包生成部;18-应用处理部;19-MS侧PDU生成部;20-MS侧发送处理部;21-连接详细分类部;22-接收品质预测部;23-无升降DL映射生成部;24-降低DL映射生成部;25-提升DL映射生成部;26-剩余功率计算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A]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结构的方框图。该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多个无线终端(MS)3、和与这些MS3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基站(BS)2。BS2例如进行针对基于OFDMA方式的无线帧的发送数据多路复用,向多个MS3发送下行数据。另一方面,MS3计测关于从BS2接收的下行数据的信号品质信息(接收品质信息)(SINR等),并向BS2进行报告。
(MS3的说明)
关于图1所示的MS3,如果关注其主要部分的功能,则例如具有天线14、双工器15、MS侧接收处理部16、MS侧数据包生成部17、应用处理部18、MS侧PDU生成部19、和MS侧发送处理部20。
这里,天线14具有向BS2发送针对BS2的UL无线信号,并接收来自BS2的DL无线信号的功能。
双工器15具有把来自MS侧发送处理部20的UL的无线信号输出到天线14,并把从BS2通过天线14接收的DL(包含映射信息)的无线信号输出到MS侧接收处理部16的功能。
MS侧接收处理部16用于对从双工器15接收的来自BS2的接收信号实施规定的接收处理,例如,能够从接收信号中抽出映射信息(DL/UL映射),以与由DL映射确定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等的DL脉冲串的发送方式对应的解调方式和解码率进行解调和解码。
另外,本例的MS侧接收处理部16也具有根据来自BS2的接收信号,定期或不定期地计测SINR等接收品质信息的功能。所计测的接收品质信息与上述UL映射一同被通知给MS侧发送处理部20,从该MS侧发送处理部20通过在上述UL映射中确定的UL脉冲串被发送给(报告)BS2。
MS侧数据包生成部17用于根据来自BS2的接收信号生成DL数据(DL数据包),所生成的数据包被发送到应用处理部18。
应用处理部18用于生成与规定的应用处理相应的向BS2的发送数据(UL数据),例如,可以利用UL数据生成针对来自MS侧数据包生成部17的DL数据的响应。
MS侧PDU生成部19用于根据来自应用处理部18的UL数据生成PDU(Protocol Data Unit)。该PDU是该发送数据包的协议进行处理的数据的单位,例如,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PDU是“数据包”,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的PDU是“小区”。另外,在该PDU的先头,独立于数据主体地附加有该发送数据的协议所使用的报头等通信控制信息。
MS侧发送处理部20用于对来自MS侧PDU生成部19的PDU实施规定的发送处理,例如,具有以根据UL映射所确定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对该PDU进行编码、调制的功能,该UL映射是由MS侧接收处理部16抽出的。另外,本例的MS侧发送处理部20还具有把由MS侧接收处理部16测定的接收品质信息映射成根据上述UL映射确定的UL脉冲串并向BS2发送的功能。
本例的MS3通过具有与上述同样的结构,可以根据来自BS2的接收信号,求出SINR等接收品质信息,把该接收品质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向BS2发送(报告)。
(BS2的说明)
另一方面,关于图1所示的BS2,如果关注其主要部分的功能,则例如具有网络接口4、BS侧PDU生成部5、BS侧发送处理部6、双工器7、天线8、BS侧接收处理部9、BS侧数据包生成部10、DL/UL调制方式编码率控制部11、DL/UL映射生成部12、和连接管理部13。
这里,天线8具有发送针对MS3的DL无线信号,并且接收来自MS3的UL无线信号的功能。
双工器7具有把来自BS侧发送处理部6的DL无线信号输出到天线8,并且把由天线8接收的UL无线信号向BS侧接收处理部9输出的功能。
BS侧接收处理部(信号品质信息取得单元)9,用于对通过天线8和双工器7从MS3接收的信号实施各种接收处理,具有例如对接收信号(UL脉冲串),以与在MS中利用UL映射指定的调制方式、编码率相应的解调方式和解码方式进行解调和解码来获得UL数据的功能、和在UL脉冲串(UL数据)中包含在MS3中测定的上述接收品质信息的情况下把该信息通知给DL/UL调制方式编码率控制部11的功能。另外,也可以根据在BS2侧接收的UL数据测定上述接收品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该BS侧接收处理部9中具备该测定功能。此时,BS2根据UL数据测定的接收品质信息是上行方向的接收品质信息(BS2侧的接收品质信息),但在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通信品质相同的情况下,上述接收品质信息与发送侧的发送功率成比例。因此,BS2也可以根据BS2的发送功率与MS3的已知发送功率之比,修正上述BS2侧的接收品质信息,计算出MS3侧的接收品质信息(下行方向的接收品质信息)。
BS侧数据包生成部10,具有根据来自BS侧接收处理部9的UL数据、和由连接管理部13管理的连接ID,生成应向IP(Internet Protocol)网或ATM网等上位网络(未图示)转送的数据包、和针对接收UL数据的响应数据包等的DL数据的功能。
网络接口4,具有作为与上述IP网或ATM网等上位网络的接口的功能(进行各种协议控制的功能等),把UL数据转送到上位网络侧,把来自上位网络的针对MS3的DL数据和用于响应MS3的DL数据转送到BS侧PDU生成部5。
BS侧PDU生成部5用于根据来自网络接口4的DL数据生成PDU。在该PDU的先头,也独立于数据主体地附加有在该DL数据的协议中使用的报头等通信控制信息。
连接管理部13用于管理与MS3之间的通信连接(CID),BS侧数据包生成部10、BS侧PDU生成部5和DL/UL调制方式编码率控制部11,根据该管理信息进行各种处理(UL/DL脉冲串的映射、发送处理等)。
DL/UL调制方式编码率控制部11具有根据来自BS侧接收处理部9的接收品质信息,控制(选择)DL和UL数据(脉冲串)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即进行上述AMC控制的功能。
换言之,本例的DL/UL调制方式编码率控制部11具有根据上述接收品质信息选择向各个MS3的DL数据发送方式的功能。
DL/UL映射生成部12在DL/UL调制方式编码率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生成映射信息(DL映射和UL映射)。在本例中,生成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控制的信息(控制对象DL脉冲串的CID和发送功率信息等)的映射信息,该控制如后述那样,增加(boost up(提升))与在接收品质信息提高一定量时在BS2中选择的发送方式变化为更好的条件的临界附近的接收品质信息(以下也简单地表述为“接收SINR”)对应的向MS3的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并且减少(boost down(降低))向其他MS3的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以使不会随着该增加而超过在频率轴方向上的发送功率的上限。
此时,理想的是,生成包含用于进行如下控制的信息(控制对象DL脉冲串的CID和发送功率信息等)的映射信息,该控制是减少(降低)被推定为即使降低发送功率发送方式也不改变的向其他MS3的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的控制。
另外,以如下方式构筑(生成)上述映射信息,即,为了容易进行不超过上述发送功率的上限的范围内的上述提升,使提升对象、降低对象以及其他(即不进行提升也不进行降低的对象)的各个DL脉冲串位于上述无线帧中的规定的位置。关于其详细情况,将结合图5在后面进行说明。
BS侧发送处理部6用于根据由DL/UL映射生成部12生成的上述DL映射,对来自BS侧PDU生成部5的DL数据实施规定的发送处理,例如具有以根据上述DL映射确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对该DL数据进行编码、调制的功能、和根据在上述DL映射中包含的CID和上述发送功率信息,控制(提升或降低)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的功能。
而且,本例的BS侧发送处理部(发送部)6具有如下功能,即,如后述那样,把向在DL/UL映射生成部12中被设为对发送功率进行减少控制(降低)的对象的MS3(第1无线终端)发送的DL数据、向在DL/UL映射生成部12中被设为对发送功率进行增加控制(提升)的对象的MS3(第2无线终端)发送的DL数据、和其他的DL数据,分别以使上述数据成为根据上述DL映射确定的上述规定的配置的方式,映射成上述无线帧的DL脉冲串的功能。
本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BS2,通过构成为上述的结构,可以根据上述接收品质信息自适应地变更(选择)向MS3的DL脉冲串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等发送方式,来进行向MS3的发送,并且,可优先提升在BS2中选择的发送方式只要稍微增加发送功率即可变成传输效率更好的条件的向MS3的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由此,在BS2中可以选择上述更好的条件。因此,可提高DL的吞吐率。
(DL/UL映射生成部12的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图2~图6,对上述DL/UL映射生成部12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DL/UL映射生成部12的结构的方框图。
如该图2所示,本例的DL/UL映射生成部12包括:具有接收品质预测部21的连接详细分类部21、无升降DL映射生成部23、降低DL映射生成部24、提升DL映射生成部25、和剩余功率计算部26。
这里,连接详细分类部21具有如下的功能:通过与上述连接管理部13配合,针对每个接收UL脉冲串的CID,管理由MS3报告的接收品质信息(或在BS2侧测定的接收品质信息)的功能、根据该接收品质信息利用与图8所示的选择表等同的选择表选择调制方式、编码率的功能、和根据该接收品质信息把MS3(CID)分类到例如图3和图4所示那样细分了选择了16QAM(3/4)的区域(B≤SINR<C)而得到的3个区域,即,(1)B≤SINR<B1、(2)B1≤SINR<B2、(3)B2≤SINR<C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的功能。
这里,这些区域(1)、(2)、(3)分别表示如下含义。
(1)当接收品质信息少量(规定量)劣化时,选择效率(吞吐率)更低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区域;
(2)即使接收品质信息变化(劣化或提高)上述规定量,仍选择相同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这里,调制方式为16QAM、编码率为3/4)的区域;
(3)当接收品质信息少量改善时,选择吞吐率更高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例如,调制方式64QAM、编码率2/3)的区域。
另外,由于若改变了来自BS2的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则可以使在MS3中计测的接收品质信息变化,所以上述区域(1)、(2)、(3)也可以认为具有如下含义。
(1)在少量(规定量)减少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时,选择效率更低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区域;
(2)即使少量增加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也不选择效率更高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而且,即使少量减少发送功率,也不选择效率更低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区域;
(3)通过少量增加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可选择效率更高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区域。
因此,连接详细分类部21把图4所示那样的分类(选择)表(发送方式的选择信息)作为表格形式的数据保存在未图示的存储器等中。也可以根据图4所示的表示SINR与吞吐率的关系的信息(可以是理论值,也可以是实测值)生成该表。
另外,在上述的例中,作为位于决定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阈值之间的区域(只要在此之间存在接收品质信息,则选择某个调制方式和误码率的区域),对调制方式16QAM、编码率3/4的区域进行了分类(细分),但可以对可使用的全部或一部分调制方式、和编码率进行同样的分类(细分)。
另外,接收品质预测部22具有在对各个MS3实施了规定量的提升或降低的情况下,预测从各个MS3报告的SINR如何变化(即,根据该SINR变化选择哪种调制方式和编码率,DL的吞吐率有何种程度的变化)的功能。例如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等来进行该预测。而且,根据该预测结果,对各个MS3进行属于上述哪个区域(1)、(2)、(3)的分类,决定成为提升、降低、以及其他(无升降)的对象的MS3(CID)。
无升降DL映射生成部23用于生成关于被决定为上述无升降对象的MS3,即,属于上述区域(1)(B≤SINR<B1)的MS3的DL映射信息。
降低DL映射生成部24用于生成关于被决定为上述降低对象的MS3、即属于上述区域(2)(B1≤SINR<B2)的MS3(第1无线终端)的DL映射信息。在该DL映射信息中,包含CID、DL脉冲串位置、降低后的发送功率(也可以设为发送功率的减少量)、调制方式、编码率等信息,在BS侧发送处理部6中,根据该信息,实施该DL脉冲串的降低(减少发送功率)控制。
剩余功率计算部26用于根据在无升降DL映射生成部23和降低DL映射生成部24中生成的各个DL映射信息,计算无线帧中的频率轴方向的剩余功率。
提升DL映射生成部25用于生成关于被决定为上述提升对象的MS3、即属于上述区域(3)(B2≤SINR<C)的MS3(第2无线终端)的DL映射信息,此时,能够以不超过上述剩余功率的方式决定对象DL脉冲串的提升幅度、和向无线帧的映射位置。在这里的DL映射信息中也包含CID、DL脉冲串位置、提升后的发送功率、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等的信息,在BS侧发送处理部6中根据该信息实施该DL脉冲串的提升(增加发送功率)控制。
这样,DL/UL映射生成部12具有作为控制单元的功能,该控制单元对属于上述区域(2)[B1(第2阈值)≤SINR<B2(第1阈值)]的MS3(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在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进行减少控制,对属于上述区域(3)[B2(第1阈值)≤SINR<C]的MS3(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增加控制,以选择传送效率更好的发送方式。
即,具有上述DL/UL映射生成部12的本例的BS2具有在与根据接收品质信息所选择的发送方式不变化的范围(在上述的例中,是B≤SINR<C)的接收品质信息对应的MS3中,根据该接收品质信息的上述范围内的位置,控制向上述各个MS3的发送功率的分配,以使至少任意一个向BS2的发送方式成为比根据上述接收品质信息选择的发送方式更好的发送方式的功能。
另外,在其他的例中,对属于[B2(第1阈值)≤SINR<C]的MS3的一部分,通过提升把发送方式变更为更高速的传送方式,对属于[B2(第1阈值)≤SINR<C]的MS3的其他一部分,进行降低。理想的是,降低成发送方式不因该降低而变更的程度。
当然,虽然可以针对1个MS3的提升(L>0),而对应1个MS3的降低(-L),但也可以针对1个MS3的提升(L)而对应多个(M是2以上的自然数)MS3的降低(Ni;i=1~M),实现L≤∑Ni。
这里,结合图5,对无升降DL映射生成部23、降低DL映射生成部24、和提升DL映射生成部25中的映射信息(DL映射信息)生成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无线帧的脉冲串分配的图。
如该图5所示,在将无线通信系统1中使用的无线帧设定为以OFDMA方式为标准的无线帧的情况下,在该无线帧中,将报头区域、DL子帧(DL信号区域)、UL子帧(UL信号区域)时分多路复用,将前同步码信号、FCH、和DL/UL映射,映射到报头区域,在DL子帧中,在时间轴(符号时间)方向和频率轴(子信道频率)方向的2维区域中,将UL/DL映射、和1个以上的DL脉冲串进行多路复用,在UL子帧中,将1个以上的UL脉冲串进行多路复用。
而且,首先,无升降DL映射生成部23将用于以如下方式进行映射(时间多路复用)的脉冲串分配信息作为无升降DL映射信息而生成,该方式即,以使向被决定为无升降对象的MS3即属于上述区域(1)(B≤SINR<B1)的MS3的DL脉冲串#1~#4,如图5所示那样,作为频率轴(子信道)方向的频隙(slot)比时间轴(符号)方向的时隙多的纵长脉冲串,在时间轴方向叠置。
理想的是,预先在频率方向上按顺序配置数据,若在频率方向上不能再叠置数据时,在下一个时间中,同样地在频率方向上按顺序配置数据。
然后,降低DL映射生成部24将用于以如下方式进行映射(频率多路复用)的脉冲串分配信息作为降低DL映射信息而生成,该方式即,以使向被决定为降低对象的MS3即属于上述区域(2)(B1≤SINR<B2)的MS3的DL脉冲串#5~#10,如图4所示那样,在剩余的DL信号区域(空区域)中,作为时间轴方向的时隙比频率轴方向的频隙多的横长脉冲串,在频率轴方向叠置。
理想的是,在时间方向上按顺序配置数据,在完成了规定时间宽度的配置的情况下,对下一个频率,同样地在时间方向上按顺序配置数据。
此时,降低DL映射生成部24,对作为降低对象的DL脉冲串#5~#10,判定是否能够在所选择的调制方式、编码率不变化的范围内降低发送功率的同时,进行DL映射信息中包含的发送功率信息的降低。
然后,提升DL映射生成部25将用于以如下方式进行映射(频率多路复用)的脉冲串分配信息作为提升DL映射信息而生成,该方式即,以使向被决定为提升对象的MS3即属于上述区域(3)(B2≤SINR<C)的MS3的DL脉冲串#11~#16,如图4所示那样,在剩余的DL信号区域(空区域)中,分别作为横长的脉冲串在频率轴方向叠置。
理想的是,在时间方向上按顺序配置数据,在完成了规定时间宽度的配置的情况下,对下一个频率,同样地在时间方向上按顺序配置数据。
此时,提升DL映射生成部25,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根据剩余功率计算部26计算出的剩余功率,对作为提升对象的DL脉冲串#11~#16,判定是否能够把该发送功率提升到可以选择效率(吞吐率)更高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程度的同时,在全部时间(符号)的发送功率不超过规定的上限值的范围内,对DL映射信息中包含的发送功率信息进行提升。
这样,各个映射生成部23~25具有如下的功能,即,生成用于把某个符号时间的针对上述第1MS3的发送信号和针对上述第2MS3的发送信号进行频率多路复用并发送的映射的功能、在某个符号时间的频率轴方向的发送功率之和不超过容许的发送功率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增加控制的功能、和把关于多个上述第2MS3的基于上述增加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增加量之和控制在关于多个上述第1MS3的基于上述减少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减少量之和以下的功能。
如上述那样,通过把针对提升和降低对象(即,发送功率控制对象)MS3的DL脉冲串#5~#10、#11~#16作为横长的脉冲串在频率轴方向多路复用,能够容易进行在不超过同一时间(符号)的发送功率的上限值的范围内的发送功率控制。换言之,本例的BS2,对作为提升和降低对象MS3,能够按照使作为提升对象的MS3的一方高的方式,对同一时间(符号)的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的分配进行控制。
另外,在对区域(3)的脉冲串#11进行提升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脉冲串#12、脉冲串#13进行降低,来抑制发送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对区域(2)也可以采用与区域(1)相同的配置方法。
即,在对某个脉冲串进行提升的情况下,如果对与该脉冲串在时间上一部分或全部重叠的脉冲串进行降低,则可抑制该重叠的时间段的发送功率。例如,在图5中,在对脉冲串#12进行提升的情况下,由于与该脉冲串#12在时间上一部分或全部重叠的脉冲串是除了脉冲串#7、#13以外的各个脉冲串,所以可以把这些中的任意一个脉冲串作为降低对象。
换言之,本例的BS2具有发送部6、11、12、13,上述发送部6、11、12、13在SINR(接收品质信息)收敛在规定的范围内(例如B≤SINR<C)的多个MS3中,至少对第1MS3,使发送功率增大,以成为超过上述规定的范围的接收品质,来进行第1发送方式(例如,64QAM(2/3))的数据发送,而在上述多个MS3中,至少对第2MS3,使发送功率减少,以成为上述规定范围的接收品质,来进行以比上述第1发送方式速度低的第2发送方式(例如16QAM(3/4))的数据发送。在图5所示的无线帧中,可以设置使上述第1发送方式(64QAM(2/3))的发送期间(符号时间)、与上述第2发送方式(16QAM(3/4))的发送期间(符号时间)至少重叠的时间段。
因此,通过对至少是上述重叠的时间段,如上述那样增加或减小发送功率,可灵活且容易地进行发送功率的分配控制,能够在抑制发送功率的同时,产生SINR超过上述规定范围的MS3。结果,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1的传输效率(吞吐率)。
下面,结合图6,对上述BS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BS2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如该图6所示,首先,BS侧接收处理部9根据通过天线8和双工器7从MS3接收的信号获得接收品质信息(参照步骤S1),并把该信息通知给DL/UL调制方式编码率控制部11。
DL/UL调制方式编码率控制部11根据来自BS侧接收处理部9的从MS3接收的接收品质信息和BS2的接收品质信息,控制(选择)DL和UL数据(脉冲串)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参照步骤S2)。
然后,DL/UL映射生成部12(连接详细分类部21、接收品质预测部22),在对于各个MS3实施了规定量的提升或降低的情况下,预测从各个MS3报告的SINR将如何变化(参照步骤S3和S4),并根据其预测结果,对与各个MS3的连接,分类成提升对象的MS3、降低对象的MS3、以及其他的MS3(即,作为无升降对象的MS3)(参照步骤S5~S7)。
这里,DL/UL映射生成部12,判定(确认)是否对全部的连接实施了上述分类(参照步骤S8),在有未分类的连接的情况下(参照步骤S8的“否”分支),再次进行上述步骤S2~S7的处理,而在判定为完成了对全部连接的分类的情况下(参照步骤S8的“是”分支),无升降DL映射生成部23生成关于被决定为是无升降对象连接的MS3即属于上述区域(1)(B≤SINR<B1)的MS3的DL映射信息,降低DL映射生成部24生成关于被决定为是降低对象的MS3即属于上述区域(2)(B1≤SINR<B2)的MS3(第1无线终端)的DL映射信息(参照步骤S9)。在这里的DL映射信息中,包含CID、DL脉冲串位置、上述步骤S2中选择的调制方式、编码率、降低后的发送功率等信息,根据该信息,在BS侧发送处理部6中实施该DL脉冲串的降低(减少发送功率)控制。
而且,剩余功率计算部26根据在无升降DL映射生成部23和降低DL映射生成部24中生成的各个DL映射信息,计算无线帧中的频率方向的剩余功率(参照步骤S10),提升DL映射生成部25生成关于被决定为是提升对象的MS3即属于上述区域(3)(B2≤SINR<C)的MS3(第2无线终端)的DL映射信息(参照步骤S11)。在这里的DL映射信息中,也包含CID、DL脉冲串位置、上述步骤S2中选择的调制方式、编码率、提升后的发送功率等信息,根据该信息,在BS侧发送处理部6中实施该DL脉冲串的提升(增加发送功率)控制。
这里,提升DL映射生成部25,在生成关于被决定为上述提升对象的MS3的DL映射信息时,根据剩余功率计算部26的剩余功率计算结果,判定在无线帧中的频率轴方向的剩余功率中是否有空缺(余量)(参照步骤S12),在判定为还有剩余功率的情况下(参照步骤S12的“是”分支),再次在步骤S11中生成提升对象的DL映射信息,而在判定为没有剩余功率的情况下(参照步骤S12的“否”分支),由BS侧PDU生成部5生成PDU(参照步骤S13)。
然后,BS侧发送处理部6把针对作为降低对象的MS3(第1无线终端)的DL数据、针对作为提升对象的MS3(第2无线终端)的DL数据、以及其他DL数据,如上述那样分别映射成无线帧的DL脉冲串,实施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调制、编码等),然后向MS3发送(参照步骤S14)。
而且,BS2在上述发送功率控制后,根据从MS3报告的接收品质信息,实施AMC控制(参照步骤S1和S2)。
如上所述,根据图6所示的处理步骤,BS2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装置变更,即可以以更好的发送方式实现与MS3的通信,其结果,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1的传输效率(吞吐率)。
而且,由于BS2在某个符号时间的频率轴方向的发送功率之和不超过容许的发送功率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增加控制,所以,不需要大幅变更BS2内的装置结构即可获得上述效果,从而可实现成本的降低。
[B]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任意变形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那样,对于属于调制方式16QAM、编码率3/4的区域(B≤SINR<C)的MS3进行了发送功率控制,但当然也可以对属于其他区域(例如A≤SINR<B、B≤SINR<C)的MS2进行同样的发送功率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收品质预测部22,在对于各个MS3实施了规定量的提升或降低的情况下,预测从各个MS3报告的SINR将如何变化,各个MS3根据该预测结果进行属于图3中的哪个区域的分类,但也可以采用更简单的分类方法。例如,可以把图3中的从B到C的范围的区域3等分,根据从各个MS3报告的SINR属于哪个区域,进行上述分类。这样,由于可省略接收品质预测部22中的预测处理,所以可简化BS2中的处理,实现动作的高速化。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BS2在优先对向作为提升对象的MS3的DL脉冲串的发送功率进行提升之后,根据从MS3报告的SINR选择效率更好的发送方式,但也可以例如在BS2进行了提升或降低后,不等待来自MS3的SINR报告,就选择MS3的发送方式。例如,如果BS2对于作为提升对象的MS3,自主地把MS3的发送方式设为效率更好的发送方式,则可更迅速地选择(变更)MS3的发送方式,因此,可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1整体的吞吐率。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在上述那样的WiMAX系统中的应用,例如,也可以应用在由BS2控制MS3的发送功率,选择该MS3的发送方式并进行发送的通信系统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整体的传输效率(吞吐率),所以,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例如具备了AMC功能的移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中非常有用。

Claims (14)

1.一种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上述无线终端选择不同传输效率的多个发送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向上述无线终端的发送,
上述无线基站,
取得与多个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
在与属于选择的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的上述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多个无线终端中,对与小于第1阈值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在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进行减少控制,对与在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增加控制,以便选择传输效率更好的发送方式,上述第1阈值是超过上述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范围的上限小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基站,
对与超过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第1阈值小的第2阈值与上述第1阈值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上述减少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基站,
把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针对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和针对上述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进行频率多路复用并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基站,
在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频率轴方向的发送功率之和不超过容许的发送功率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增加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基站,
把关于多个上述第2无线终端的基于上述增加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增加量之和,控制在关于多个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基于上述减少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减少量之和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品质信息是在上述无线终端中测定并通知的接收信号品质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品质信息是根据来自上述无线终端的接收信号测定的接收信号品质信息。
8.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上述无线终端选择不同传输效率的多个发送方式的任意一种,进行向上述无线终端的发送,具有:
信号品质信息取得单元,其取得与多个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和
控制单元,其在与属于选择的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的上述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多个无线终端中,对与小于第1阈值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在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内进行减少控制,对与在上述第1阈值以上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增加控制,以选择传输效率更好的发送方式,上述第1阈值是超过上述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范围的上限小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
对与超过上述发送方式不变的范围的下限且比上述第1阈值小的第2阈值与上述第1阈值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进行上述减少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
把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针对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和针对上述第2无线终端的发送信号进行频率多路复用并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
在某个符号时间中的频率轴方向的发送功率之和不超过容许的发送功率的范围内,进行上述增加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
把关于多个上述第2无线终端的基于上述增加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增加量之和,控制在关于多个上述第1无线终端的基于上述减少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减少量之和以下。
13.一种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与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越表示良好的品质则越选择好的发送方式进行向上述无线终端的发送,
上述无线基站,
取得与多个无线终端之间的信号品质信息,
在与所选择的发送方式不变化的范围的信号品质信息对应的无线终端中,根据该信号品质信息在上述范围内的位置,控制针对上述各个无线终端的发送功率的分配,以使针对至少任意一个无线终端的发送方式成为比根据上述信号品质信息选择的发送方式好的发送方式。
14.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在接收品质信息收敛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多个无线终端中,至少针对第1无线终端增大发送功率,成为超过上述规定的范围的接收品质,并以第1发送方式进行数据的发送,在该多个无线终端中,至少针对第2无线终端减少发送功率,成为上述规定的范围内的接收品质,并以比上述第1发送方式速度低的第2发送方式进行数据发送,
该无线基站设置了至少基于上述第1发送方式的发送期间与基于上述第2发送方式的发送期间相重叠的时间段。
CN2007801001353A 2007-08-03 2007-08-03 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2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65288 WO2009019751A1 (ja) 2007-08-03 2007-08-03 無線基地局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906A true CN101772906A (zh) 2010-07-07
CN101772906B CN101772906B (zh) 2013-06-05

Family

ID=4034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10013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2906B (zh) 2007-08-03 2007-08-03 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35535B2 (zh)
EP (1) EP2178225A4 (zh)
JP (1) JP5035343B2 (zh)
KR (1) KR101181626B1 (zh)
CN (1) CN101772906B (zh)
WO (1) WO20090197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2839A (zh) * 2011-04-21 2012-10-2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适配装置以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342114T3 (da) * 2008-10-27 2013-02-11 Siemens Sas Fremgangsmåde til routing af data mellem mindst ét styret køretøj og et jordnet
CA2767267C (en) * 2009-07-06 2017-02-28 Rockstar Bidco, LP Optimizing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remote terminal by power sharing
CN102598840A (zh) * 2009-11-02 2012-07-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有中继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及中继终端选择方法
KR20120018266A (ko) * 2010-08-20 2012-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법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전력 증폭기 소모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3209072A1 (en) * 2010-12-09 2017-08-23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Power boos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97467B2 (en) 2011-10-21 2015-11-24 Itron, Inc. Multiple protocol receiver
ES2659984T3 (es) * 2011-10-21 2018-03-20 Itron Global Sarl Receptor de protocolo múltiple
US8837640B2 (en) * 2011-10-21 2014-09-16 Itron, Inc. Multiple protocol receiver
US8774742B2 (en) * 2012-01-18 2014-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efficiency transmitter
GB2502108B (en) * 2012-05-16 2014-10-15 Canon Kk Reception quality assessment
US9107168B2 (en) * 2012-09-19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eemptive battery voltage management in multi-SIM mobile devices
KR101642126B1 (ko) * 2012-09-26 2016-07-25 애플 인크. 무선 통신 기술들 간의 디바이스 내 공존을 가능하게 하는 송신 전력 변조
US9197166B2 (en) 2012-09-26 2015-11-24 Apple Inc. Increasing power amplifier linearity to facilitate in-device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S9900844B2 (en) * 2014-01-13 2018-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dual connectivity
WO2016021093A1 (ja) * 2014-08-07 2016-02-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基地局、情報送信方法及び情報受信方法
KR102606781B1 (ko) * 2016-09-02 2023-11-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1788494A (zh) * 2018-02-21 2020-10-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控制系统、控制程序、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中所使用的发送器
JP7285553B2 (ja) * 2019-06-14 2023-06-02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宇宙航空研究開発機構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1122A (zh) * 2002-05-23 2003-12-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CN1465153A (zh) * 2001-07-13 2003-12-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载波发送装置、多载波接收装置及多载波无线通信方法
JP2004247950A (ja) * 2003-02-13 2004-09-02 Ntt Docomo Inc 無線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756130A (zh) * 2004-09-30 2006-04-05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以及发送方法控制方法
CN1788436A (zh) * 2003-05-16 2006-06-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JP2006237897A (ja) * 2005-02-23 2006-09-07 Ntt Docomo Inc 送信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N1874178A (zh) * 2005-05-31 2006-12-06 Vixs系统公司 调整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6176B2 (en) 2002-09-30 2008-09-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power allocation and rate control in OFDMA systems
GB2416959B (en) * 2004-07-30 2009-06-17 Kyocera Corp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6117663A2 (en) * 2005-05-04 2006-11-09 Nokia Corporation Variable power control step sizes for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hsupa)
US8831665B2 (en) * 2005-09-15 2014-09-09 Sk Telecom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portable internet system
WO2007036031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power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0415020C (zh) * 2005-10-31 2008-08-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码资源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5153A (zh) * 2001-07-13 2003-12-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载波发送装置、多载波接收装置及多载波无线通信方法
CN1461122A (zh) * 2002-05-23 2003-12-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JP2004247950A (ja) * 2003-02-13 2004-09-02 Ntt Docomo Inc 無線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788436A (zh) * 2003-05-16 2006-06-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基站、移动台、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756130A (zh) * 2004-09-30 2006-04-05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以及发送方法控制方法
JP2006237897A (ja) * 2005-02-23 2006-09-07 Ntt Docomo Inc 送信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N1874178A (zh) * 2005-05-31 2006-12-06 Vixs系统公司 调整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2839A (zh) * 2011-04-21 2012-10-24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适配装置以及方法
US9681391B2 (en) 2011-04-21 2017-06-13 Mediatek Inc. Power adapt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adapt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downlink pow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30245A1 (en) 2010-05-27
EP2178225A1 (en) 2010-04-21
US8335535B2 (en) 2012-12-18
CN101772906B (zh) 2013-06-05
KR20100032442A (ko) 2010-03-25
JPWO2009019751A1 (ja) 2010-10-28
WO2009019751A1 (ja) 2009-02-12
EP2178225A4 (en) 2012-12-26
KR101181626B1 (ko) 2012-09-10
JP5035343B2 (ja)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2906B (zh) 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EP2018712B1 (en) Traffic load dependent power allocation in multi us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proportional fair scheduling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EP2520120B1 (en) Adaptive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the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he number of physical resource blocks
EP2271031B1 (e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time, frequency and spatial channel in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JP5097822B2 (ja) Of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電力スペクトル密度を制御できないことを解決する方法
CN10406545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KR101085285B1 (ko) 수신 장치, 송신 장치, 수신 방법 및 송신 방법
US812649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2869106B (zh) Pdcch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EP2523499A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apable of reduc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and its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EP1746776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uplink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56291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송 효율을 개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098326A (zh)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系统中的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法
JP5622002B2 (ja) リソース配分
JP200301864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
US8055198B2 (en) Uplink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MAX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39251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ow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
CN102164413A (zh)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的多用户接入单中继的传输方法
JP5186423B2 (ja) 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基地局制御方法
KR100877746B1 (ko) Ofdma기반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맵 구성 방법 및이를 이용한 프레임 전송 장치
Moiseev et al. Optimal average number of data block transmissions for the ARQ mechanism in the IEEE 802.16 OFDMA system
KR101513569B1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스케줄링 우선순위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