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3112B - 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63112B CN101763112B CN2008102371941A CN200810237194A CN101763112B CN 101763112 B CN101763112 B CN 101763112B CN 2008102371941 A CN2008102371941 A CN 2008102371941A CN 200810237194 A CN200810237194 A CN 200810237194A CN 101763112 B CN101763112 B CN 1017631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short circuit
- relay
- mentioned
- relay ar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包含:信号源;电连接于信号源的短接板;电连接于短接板的第一继电器阵列;电连接于第一继电器阵列的接线端子;电连接于第一继电器阵列的引线端子;电连接于第一继电器阵列、接线端子和引线端子的第二继电器阵列;电连接于第二继电器阵列的测试通道选择电路;电连接于测试通道选择电路的方向选择电路;电连接于方向选择电路的数字表;电连接于信号源、待测模块、数字表的计算机系统。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人工操作引起的参数控制问题,使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使得测试精度提高,调测试时间缩短,实现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提升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现阶段正处于手工接线及人工测试状态,在正常情况下,每台仪表接线两次,每次接线十六至三十二根,因为外接线多,所以容易出错,造成模块被烧坏;而且人工测试很难精确控制参数指标,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且整个生产过程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因而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包含:信号源;与上述信号源单向电连接、用于接收并传递上述信号源发出信号的短接板;与上述短接板单向电连接、用于接收并继续传递上述短接板所传递信号的第一继电器阵列;与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单向电连接、用于将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所传递的信号发送至待测模块的接线端子;与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单向电连接、用于将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所传递的信号发送至待测模块的引线端子;与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上述接线端子和上述引线端子单向电连接、用于信号转换与测试方式转换的第二继电器阵列;与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单向电连接、用于选择测试通道的测试通道选择电路;与上述测试通道选择电路单向电连接、同于转换信号的正负端的方向选择电路;与上述方向选择电路单向电连接的数字表;与上述信号源、上述待测模块、上述数字表双向电连接的计算机系统。
上述短接板插头的对应管脚与短接点连接,在实际测试时可以通过短接相应的短接点使得上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到达第一继电器阵列的管脚。
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包括8个三刀继电器,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的管脚与上述短接板插座的对应管脚连接,在实际测试中打开第一继电器阵列就可以使得流到上述短接板插座的管脚的信号到达待测模块的对应的管脚上。
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包括2个起短接电阻的作用的四刀双掷继电器;
当信号源为电流信号时,打开上述两个四刀双掷继电器,测试电阻两端的电压,再经过相应的计算就可以等效监控电流信号。
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还包括2个起短接作用的四刀双掷继电器。
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还包括16个在测试中起切换测试点作用的单刀双掷继电器。
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还包括8个在测试中起选择加负载作用的双刀双掷继电器。
上述测试通道选择电路包括8个双刀双掷继电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人工操作引起的参数控制问题,使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测试精度提高,缩短调测试时间,减少所需调测人员,能够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提升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2是图1中的短接板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测试通道选择、方向选择的电路框图;
图5是图4中的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测试通道选择、方向选择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采用自制工装与待测模块接线端子进行直接连接,再通过输入输出专用设备对待测模块进行信号给定及测试,经计算机通讯连接,由计算机系统对待测模块卡的各种参数进行测试、记录并判定其是否合格。
图1为本发明的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的电路框图,其中主要元件的作用分别如下:
(1)“短接板”的作用
减少信号转换的继电器数量,减小由于继电器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系统工作可靠性降低的风险;
用于连接信号源和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部分;
在测试输出型的模块时不插短接板可以隔离信号源和待测模块,使二者互相不影响。
(2)“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的作用
打开通道,连通信号源,发送的信号可以送到待测模块中;
在测试输出型的模块时关闭该继电器阵列可以隔离信号源和待测模块,使二者互相不影响。
(3)“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的作用
在测试电流信号时把该信号转为电压信号易于检测;
满足在测试输入型和输出型模块时需要连接不同的测试线。
(4)“测试通道选择”的作用
可以实现对任意一路的信号进行检测。
(5)“方向选择”的作用
转换进入数字表的信号的正负端,使在数字表上的显示值始终为正值,因此减少了软件编写难度。
图2为图1中的短接板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每个短接点与短接板插头的对应管脚连接,在实际测试时可以通过短接相应的短接点实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可以到达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的管脚。
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与短接点W1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与短接点W2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5与短接点W3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7与短接点W4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9与短接点W5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1与短接点W6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3与短接点W7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5与短接点W8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7与短接点W9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9与短接点W10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1与短接点W11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3与短接点W12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5与短接点W13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7与短接点W14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9与短接点W15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1与短接点W16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3与短接点W17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5与短接点W18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7与短接点W19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9与短接点W20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1与短接点W21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3与短接点W22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5与短接点W23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7与短接点W24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66与短接点W25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67与短接点W26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68与短接点W27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69与短接点W28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70与短接点W29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71与短接点W30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72与短接点W31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73与短接点W32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4与短接点W62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6与短接点W61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8与短接点W60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0与短接点W59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2与短接点W58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4与短接点W57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6与短接点W56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87与短接点W55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57与短接点W33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58与短接点W35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59与短接点W37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52与短接点W38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83与短接点W34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85与短接点W36的管脚2连接。
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与短接点W15的管脚1、短接点W31的管脚1、短接点W46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与短接点W13的管脚1、短接点W29的管脚1、短接点W45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6与短接点W11的管脚1、短接点W27的管脚1、短接点W44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8与短接点W9的管脚1、短接点W25的管脚1、短接点W43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0与短接点W7的管脚1、短接点W23的管脚1、短接点W42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2与短接点W5的管脚1、短接点W21的管脚1、短接点W41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4与短接点W3的管脚1、短接点W19的管脚1、短接点W40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6与短接点W1的管脚1、短接点W17的管脚1、短接点W39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8与短接点W16的管脚1、短接点W32的管脚1、短接点W54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0与短接点W14的管脚1、短接点W30的管脚1、短接点W53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2与短接点W12的管脚1、短接点W29的管脚1、短接点W52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4与短接点W10的管脚1、短接点W27的管脚1、短接点W51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6与短接点W8的管脚1、短接点W25的管脚1、短接点W50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8与短接点W6的管脚1、短接点W23的管脚1、短接点W49的管脚2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0与短接点W4的管脚1、短接点W21的管脚1、短接点W48的管脚21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32与短接点W2的管脚1、短接点W19的管脚1、短接点W47的管脚2连接。
图3为图1中的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的电路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3,继电器的管脚与短接板插座的对应管脚连接,在实际测试中打开继电器就可以实现流到短接板插座的管脚的信号可以到达待测模块的对应的管脚上。
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的电路由八个三刀继电器组成,短接板插头的管脚2、18、34分别与继电器K1公共脚,即管脚7、8、9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4、20、36分别与继电器K2公共脚,即管脚7、8、9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6、22、38分别与继电器K3公共脚,即管脚7、8、9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8、24、40分别与继电器K4公共脚,即管脚7、8、9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0、26、42分别与继电器K5公共脚,即管脚7、8、9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2、28、44分别与继电器K6公共脚,即管脚7、8、9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4、30、46分别与继电器K7公共脚,即管脚7、8、9连接,短接板插头的管脚16、32、87分别与继电器K8公共脚,即管脚7、8、9连接。这样当打开继电器后就连通了短接插座和待测模块。
本发明中的所有继电器的线圈的电源正端和负端的均有以下连接:继电器的线圈的电源正端与整流二极管的负端、发光二极管的正端连接,继电器的线圈的电源负端与整流二极管的正端、电阻的管脚1连接,电阻的管脚2与发光二极管的负端连接。
图4为图1中的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测试通道选择、方向选择的电路框图,图5为图4中的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的电路示意图。图1和图4及图5显示了把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实现输出型模块的带负载功能、测试信号等方法。
该继电器阵列包括两个四刀双掷继电器K9、K10,起到短接电阻的作用。当信号源为电流信号时,打开K9、K10,测试电阻两端的电压,再经过相应的计算就可以等效监控电流信号。
具体连接如下:
K9的常闭点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1的常开点管脚5、电阻R9的管脚2连接;K9的常闭点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2的常开点管脚5、电阻R10的管脚2连接;K9的常闭点管脚2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3的常开点管脚5、电阻R11的管脚2连接;K9的常闭点管脚1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4的常开点管脚5、电阻R12的管脚2连接。
K10的常闭点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5的常开点管脚5、电阻R13的管脚2连接;K10的常闭点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6的常开点管脚5、电阻R14的管脚2连接;K10的常闭点管脚2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7的常开点管脚5、电阻R15的管脚2连接;K10的常闭点管脚1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8的常开点管脚5、电阻R16的管脚2连接。
K9的公共端管脚12与电阻R9的管脚1连接;K9的公共端管脚11与电阻R10的管脚1连接;K9的公共端管脚10与电阻R11的管脚1连接;K9的公共端管脚9与电阻R12的管脚1连接。
K10的公共端管脚12与电阻R13的管脚1连接;K10的公共端管脚11与电阻R14的管脚1连接;K10的公共端管脚10与电阻R15的管脚1连接;K10的公共端管脚9与电阻R16的管脚1连接。
该继电器阵列包括两个四刀双掷继电器K11、K12,起到短接的作用,具体连接如下:
K11的公共端管脚9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4的常开点管脚5连接;K11的公共端管脚10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3的常开点管脚5连接;K11的公共端管脚11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2的常开点管脚5连接;K11的公共端管脚12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1的常开点管脚5连接。
K12的公共端管脚9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8的常开点管脚5连接;K12的公共端管脚10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7的常开点管脚5连接;K12的公共端管脚11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6的常开点管脚5连接;K12的公共端管脚12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5的常开点管脚5连接。
K11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4的常开点管脚4连接;K11的常开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3的常开点管脚4连接;K11的常开端管脚7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2的常开点管脚4连接;K11的常开端管脚8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1的常开点管脚4连接。
K12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8的常开点管脚4连接;K12的常开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7的常开点管脚4连接;K12的常开端管脚7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6的常开点管脚4连接;K12的常开端管脚8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5的常开点管脚4连接。
该继电器阵列包括16个单刀双掷继电器K13~K20、K25~K32,在测试中起到切换测试点的作用,其中K13~K16、K25~K28起到切换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的常开端管脚5和6,K17~K20、K29~K32起到切换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的常开端管脚5和4,具体连接如下:
K13的常开端管脚3与电阻R9的管脚1连接;K13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1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14的常开端管脚3与电阻R10的管脚1连接;K14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2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15的常开端管脚3与电阻R11的管脚1连接;K15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3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16的常开端管脚3与电阻R12的管脚1连接;K16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4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25的常开端管脚3与电阻R13的管脚1连接;K25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5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26的常开端管脚3与电阻R14的管脚1连接;K26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6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27的常开端管脚3与电阻R15的管脚1连接;K27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7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28的常开端管脚3与电阻R16的管脚1连接;K28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8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17的常开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4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17的常闭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4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
K18的常开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3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18的常闭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3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
K19的常开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2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19的常闭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2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
K20的常开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1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20的常闭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1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
K29的常开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8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29的常闭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8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
K30的常开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7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30的常闭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7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
K31的常开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6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31的常闭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6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
K32的常开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5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32的常闭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5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
该继电器阵列包括8个双刀双掷继电器K21~K24、K33~K36,在测试中起到是否加负载的作用,具体连接如下:
K21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1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21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1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K21的公共端管脚6与电阻R33的管脚1连接;K21的公共端管脚3与电阻R34的管脚1连接。
电阻R33的管脚2和电阻R34的管脚2均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1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22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2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22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2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K22的公共端管脚6与电阻R35的管脚1连接;K22的公共端管脚3与电阻R36的管脚1连接。
电阻R35的管脚2和电阻R36的管脚2均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2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23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3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23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3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K23的公共端管脚6与电阻R37的管脚1连接;K23的公共端管脚3与电阻R38的管脚1连接。
电阻R37的管脚2和电阻R38的管脚2均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3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24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4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24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4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K24的公共端管脚6与电阻R39的管脚1连接;K24的公共端管脚3与电阻R40的管脚1连接。
电阻R39的管脚2和电阻R40的管脚2均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43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33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5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33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5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K33的公共端管脚6与电阻R41的管脚1连接;K33的公共端管脚3与电阻R42的管脚1连接。
电阻R41的管脚2和电阻R42的管脚2均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5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34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6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34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6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K34的公共端管脚6与电阻R43的管脚1连接;K34的公共端管脚3与电阻R44的管脚1连接。
电阻R43的管脚2和电阻R44的管脚2均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6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35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7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35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7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K35的公共端管脚6与电阻R45的管脚1连接;K35的公共端管脚3与电阻R46的管脚1连接。
电阻R45的管脚2和电阻R46的管脚2均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7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K36的常开端管脚4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8的常开端管脚5连接;K36的常开端管脚5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8的常开端管脚4连接;K36的公共端管脚6与电阻R47的管脚1连接;K36的公共端管脚3与电阻R48的管脚1连接。
电阻R47的管脚2和电阻R48的管脚2均与继电器阵列(信号导通)中的继电器K8的常开端管脚6连接。
图6为图4中的测试通道选择、方向选择的电路示意图,图1和图4及图6显示了在测试多个通道时,如何选择通道进行测试,如何改变测试结果的正负的方法。
具体的连接如下:
K37的公共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13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K37的公共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17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
K38的公共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14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K38的公共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18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
K39的公共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15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K39的公共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19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
K40的公共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16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K40的公共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20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
K41的公共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25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K41的公共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29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
K42的公共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26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K42的公共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30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
K43的公共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27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K43的公共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31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
K44的公共端管脚3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28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K44的公共端管脚6与继电器阵列(信号转换、测试方式转换)中的继电器K32的公共端管脚1连接。
继电器K37~K44的常开端管脚4均和继电器K45的公共端管脚6连接;继电器K37~K44的常开端管脚5均和继电器K45的公共端管脚3连接;继电器K45的常开端管脚4接数字表的电压测试正端,K45的常开端管脚5接数字表的电压测试负端。
本发明的检测设备的具体工作流程为:首先根据测试软件检测到的模块类型选择相应的短接板;然后点击测试软件中的“开始测试”按钮,开始I/O模块的校正、测试;测试完毕后存储数据;拔下测试模块及相应的短接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有模块在调校过程中不需要接任何手工接线,只需操作一下短接板即可将模块端子与设备连接在一起,单台能节省一半调校时间,大大的提高了自动化调校水平,可大大地提高工效,还保证了接线的准确性。参数调校只需调校人员选择型号进行确认后,系统将对所有测试参数进行自动测试记录,判定合格与否,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测试参数的自动化水平,保证了测试参数的完整性,减少了人为出错的因素,将模块及板卡的生产工艺流程达到了全自动测试水平,能保值保量完成各项参数指标的测试。下面的表中列出了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进步之处。
接线 | 调校时间/单个模块 | 人为误差 | 人为漏测 | 生产效率 | |
现有技术 | 手工 | 十分钟左右 | 有 | 有 | 低 |
本发明 | 插接短接板即可 | 最长的3分钟 | 没有 | 没有 | 同 |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的,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信号源;
与上述信号源单向电连接、用于接收并传递上述信号源发出信号的短接板;
与上述短接板单向电连接、用于接收并继续传递上述短接板所传递信号的第一继电器阵列;上述短接板插头的对应管脚与短接点连接,在实际测试时可以通过短接相应的短接点使得上述信号源输出的信号到达第一继电器阵列的管脚;
与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单向电连接、用于将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所传递的信号发送至待测模块的接线端子;
与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单向电连接、用于将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所传递的信号发送至待测模块的引线端子;
与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上述接线端子和上述引线端子单向电连接、用于信号转换与测试方式转换的第二继电器阵列;
与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单向电连接、用于选择测试通道的测试通道选择电路;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包括2个起短接电阻的作用的四刀双掷继电器;
当信号源为电流信号时,打开上述两个四刀双掷继电器,测试电阻两端的电压,再经过相应的计算就可以等效监控电流信号;
与上述测试通道选择电路单向电连接、用于转换信号的正负端的方向选择电路;在测试输入型和输出型模块时需要连接不同的测试线;
与上述方向选择电路单向电连接的数字表;
与上述信号源、上述待测模块、上述数字表双向电连接的计算机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包括8个三刀继电器,上述第一继电器阵列的管脚与 上述短接板插座的对应管脚连接,在实际测试中打开第一继电器阵列就可以使得流到上述短接板插座的管脚的信号到达待测模块的对应的管脚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还包括2个起短接作用的四刀双掷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还包括16个在测试中起切换测试点作用的单刀双掷继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继电器阵列还包括8个在测试中起选择加负载作用的双刀双掷继电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测试通道选择电路包括8个双刀双掷继电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371941A CN101763112B (zh) | 2008-12-22 | 2008-12-22 | 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2371941A CN101763112B (zh) | 2008-12-22 | 2008-12-22 | 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63112A CN101763112A (zh) | 2010-06-30 |
CN101763112B true CN101763112B (zh) | 2012-08-08 |
Family
ID=4249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371941A Active CN101763112B (zh) | 2008-12-22 | 2008-12-22 | 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631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24486B2 (en) * | 2010-08-20 | 2015-05-05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Adaptable automation control module with integrated power bus distributor |
TWI507834B (zh) * | 2013-12-20 | 2015-11-11 | Chroma Ate Inc | 自動測試設備資源配置方法與自動測試通道配置裝置 |
CN106292643B (zh) * | 2016-09-21 | 2018-01-16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Fanuc数控系统i/o模块检测仪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5355A (zh) * | 2004-06-01 | 2005-02-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开关阵列及采用该阵列的支路设备测试方法 |
CN201096869Y (zh) * | 2007-10-23 | 2008-08-06 | 苏州市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芯片测试电路系统 |
-
2008
- 2008-12-22 CN CN2008102371941A patent/CN1017631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5355A (zh) * | 2004-06-01 | 2005-02-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开关阵列及采用该阵列的支路设备测试方法 |
CN201096869Y (zh) * | 2007-10-23 | 2008-08-06 | 苏州市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芯片测试电路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平1-138471A 1989.05.31 |
JP昭61-178674A 1986.08.11 |
JP昭62-49265A 1987.03.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63112A (zh) | 2010-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06283B1 (ko) | 반도체 테스트 시스템의 전원공급장치 | |
CN101763112B (zh) | 过程自动化系统i/o模块自动检测系统 | |
CN1835485B (zh) | 低电压差分信号接收器 | |
CN114640406B (zh) | 一种多通道射频收发机自动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13938125B (zh) | 多通道可配置可测试与修调的数字信号隔离器 | |
TW201616150A (zh) | 校正板及其時序校正方法 | |
CN104569654A (zh) | 线缆自动化检测与调节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 |
JPS6267474A (ja) | 半導体試験装置 | |
CN109765480B (zh) | 一种测试装置和测试设备 | |
CN203942531U (zh) | 多光收发模块的调测试装置 | |
CN116489054A (zh) | 一种基于FPGA的CoaXPress链路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201383080Y (zh) | 具有信号短接板的自动控制装置 | |
CN210982607U (zh) | 一种光发射组件直流电压和电阻测试系统 | |
CN205844423U (zh) | 一种机载超短波电台综合测试台 | |
CN109765500A (zh) | 一种电源模拟设备和电源模拟方法 | |
CN110609260B (zh) | 一种t/r模块测试电路 | |
US20140175889A1 (en) | Power extending board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using same | |
CN201373907Y (zh) | 一种信号测试装置 | |
CN212111772U (zh) | 雷达综合测试平台 | |
CN216623238U (zh) | Usb转串口电路及无线通信的测试系统 | |
CN113541829B (zh) | 一种测试转接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
CN112782555A (zh) | 用于数字化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晶圆测试的电路板及装置 | |
RU2008102709A (ru) | Способ имитаци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ракеты с аппаратурой носител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 |
CN221782303U (zh) | 转接组件和测试系统 | |
CN218099467U (zh) | 一种遥控器主板功能测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 Assignee: Chongqing Silian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Chongqing Sichuan Instrument Complex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50000001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inspection system of I/O module in process automation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626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