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5401A - 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5401A
CN101755401A CN200880025175A CN200880025175A CN101755401A CN 101755401 A CN101755401 A CN 101755401A CN 200880025175 A CN200880025175 A CN 200880025175A CN 200880025175 A CN200880025175 A CN 200880025175A CN 101755401 A CN101755401 A CN 101755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frequency filter
filter portion
contro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5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启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55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4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3/00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 G08C23/04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using light waves, e.g. infrar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41One-way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对显示装置的光源进行PWM驱动时减小数据信号中包含的突发性噪声,以进行无差错的红外线通信。将决定是利用脉宽调制驱动还是利用连续驱动对液晶电视机(300)的灯(320)驱动的驱动设定信号提供给控制部(50)时,控制部(50)就根据所提供的驱动设定信号对频率滤波器部(20)设定寄存器(50b)内的阈值。而且,接收到来自灯(320)的红外光时,就根据波形解析部(30)提供的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重新考虑设定的阈值。然后,利用频率滤波器部(20)将便携式电话(200)发送的数据信号中包含的突发性噪声减小后,将数据信号发送到液晶电视机(300)。

Description

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尤其涉及与显示装置一起使用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将便携式电话或数字照相机等所拍摄的照片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液晶电视机等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或者将其发送到硬盘记录器等进行存储,逐渐开始利用IrSS(遵照IrSimple 1.0的单向通信功能(Home ApplianceProfile:家用电器配置文件))等高速红外线通信。用于这种红外线通信的红外线输出比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遥控器的红外线输出小。
另一方面,用作液晶电视机的背光源的冷阴极管(CCFL)(下文称为“灯”)中封入的氩(Ar)气或汞(Hg)气的光谱峰值是波长900纳米(nm)~950纳米的近红外光。有时此近红外光泄漏到液晶电视机的外部,经收视者或周围物体反射后,入射到内置于液晶电视机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的受光部。
当对多个灯进行连续驱动时,由于灯的点亮频率为1兆赫(MHz),所以各灯发出的近红外光的频率也为1兆赫左右。然而,各灯发出的近红外光由于相位不一致,相互重叠后形成光强实质上不变的近红外光。若此光强实质上不变的近红外光与用于红外线通信的红外光同时入射到接收装置的受光部,则形成强度实质上不变且连续的噪声(下文称为“连续噪声”)。然而,在接收装置内的频率滤波器部处理包含连续噪声的数据信号时,能够将连续噪声减小到足够低的电平。因此,连续噪声不构成数据信号接收时的障碍。
另一方面,在例如背光源的调光驱动那样对灯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宽调制)驱动时,需要以例如100千赫(kHz)接通/断开振荡器,该振荡器用于产生1兆赫的灯点亮频率。在此情况下,已知存在现象:除了已接通振荡器时产生的近红外光,还在将振荡器从断开切换到接通时以约10次中出现1次的比率产生强度突发性变化的近红外光。此光强突发性变化的近红外光的频率约为10千赫,其脉宽为相当于1兆赫频率的宽度。若此红外光与用于红外线通信的红外光同时入射到接收装置的受光部,则形成包含强度突发性变化的脉冲的噪声(下文称为“突发性噪声”),妨碍数据信号的接收。与此相对,若以1兆赫驱动灯时发出的近红外光入射到受光部,则形成不包含光强突发性变化的脉冲的噪声(下文称为“非突发性噪声”)。
这些噪声中,突发性噪声与非突发性噪声不同,利用频率滤波器部难以将其减小到足够低的电平。
因此,以往,为了防止光强突发性变化的近红外光从灯入射到接收装置的受光部,在灯的周围贴吸收近红外光的滤光片。
另外,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6-352394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包括接收状态判断部的接收装置,所述接收状态判断部在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数据信号时,判断数据信号的接收状态是否良好,当接收状态不好时,控制调光部将PWM驱动解除。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2006-41657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受光装置,其中在受光部贴滤光片,使得在设置于受光装置的受光部接收遥控器发送的红外线信号时,从显示装置发出并经收视者的衣服或周围物体反射的近红外光不易入射到受光部。
发明内容
然而,仅在灯周围贴滤光片,由于不能减小对灯PWM驱动时产生的突发性噪声,所以接收装置不能无差错地接收红外线通信的数据信号。
另外,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接收装置,若判断接收状态不良,则停止作为噪声发生源的振荡部的工作、解除PWM驱动,所以不能将接收的数据信号输出到对灯PWM驱动的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受光装置在受光部贴滤光片,仅使显示装置发出的红外光不易入射到受光部,所以存在因灯的PWM驱动、红外光入射到受光部、产生突发性噪声的情况。因此,受光装置不能无差错地接收数据信号。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对显示装置的光源进行PWM驱动时也能抑制突发性噪声的产生从而无差错地进行红外线通信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本发明的第1方面是一种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与包含光源的显示装置一起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受光元件,该受光元件接收从外部发送的红外线信号并输出数据信号;
频率滤波器部,该频率滤波器部可以设定阈值;
判定部,该判定部接收包含用于驱动所述光源的控制信息的驱动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判定对所述光源是否进行脉宽调制驱动;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对所述光源进行脉宽调制驱动时,对所述频率滤波器部设定所述阈值,
所述频率滤波器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对所述光源进行脉宽调制驱动时,根据所述设定的阈值,减小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来自所述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的突发性噪声分量。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还包括检测部,该检测部通过对所述频率滤波器部输出的所述数据信号中包含的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的产生次数进行计数、检测产生频度,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检测出的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的所述产生频度判断为不能接收所述数据信号时,改变所述阈值。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中,
还包括放大部,该放大部将由所述频率滤波器部减小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后的所述数据信号放大,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放大部设定与所述阈值对应的增益,
所述放大部根据设定的所述增益,将减小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后的所述数据信号放大。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3方面中,
所述控制部还包含预先设定的所述阈值与所述增益的多个组合数据,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的所述产生频度从所述多个组合数据中选择某一个,对所述频率滤波器部设定选择的所述阈值,并且对所述放大部设定选择的增益。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判定部接收包含用于驱动光源的控制信息的驱动设定信号,根据接收的驱动信息信号判定对光源是否进行脉宽调制驱动。若判定部判定进行脉宽调制驱动,则控制部对频率滤波器部设定阈值。频率滤波器部根据控制部所设定的阈值,减小数据信号中的来自脉宽调制驱动的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的突发性噪声分量。因此,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由于在对显示装置的光源进行脉宽调制驱动时,能抑制数据信号中包含的突发性噪声分量,所以能无差错地进行红外线通信。另外,当根据包含用于驱动光源的控制信息的驱动设定信号判定进行脉宽调制驱动时,对频率滤波器部设定用于减小突发性噪声的阈值。因此,与启动光源驱动的定时相一致地开始减小数据信号中的突发性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对频率滤波器部不能减小的突发性噪声分量的产生次数进行计数,从而检测产生频度,当根据此产生频度判断为不能接收数据信号时,改变对频率滤波器部设定的阈值。在此情况下,由于改变与产生的突发性噪声成分对应的阈值,所以能更确实地减小突发性噪声分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通过对放大部设定与频率滤波器部中所设定的阈值对应的增益,放大频率滤波器部减小突发性噪声分量后的数据信号。因此,能使频率滤波器部处理时降低了的数据信号的振幅得以恢复。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预先在控制部设定频率滤波器部的阈值与放大部的增益的多个组合数据。因此,可从设定的多个组合数据中选择某一个组合数据,对频率滤波器部设定选择的组合中包含的阈值,并对放大部设定选择的组合中包含的增益,所以易设定阈值和增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的接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构成液晶电视机背光源的灯的交流电压的波形的图。
图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灯进行连续驱动时和进行PWM驱动时的频率滤波器部的阈值与放大部的增益的组合的图。
图4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中用于使突发性噪声电平充分降低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灯的光源点亮部的电路图。
图6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源点亮部所包含MOS型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的定时的图。
图7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灯连续驱动时向晶体管的栅极和灯施加的电压的波形的图。
图8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灯PWM驱动时向晶体管的栅极和灯施加的电压的波形的图。
图9是示出包含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的接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对灯进行连续驱动时和进行PWM驱动时的频率滤波器部的阈值与放大部的增益的组合的图。
图11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中用于使突发性噪声电平降低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受光元件
20…频率滤波器部
30…波形解析部
40…放大部
50…控制部
50b…寄存器
100、110…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310…PWM控制部
320…灯
330…光源点亮部
Jf…产生频度。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1.1.接收装置的结构和动作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100的接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此接收系统利用高速红外线通信即IrSS将便携式电话200所拍摄的照片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接收装置100,接收装置100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液晶电视机300,从而使便携式电话200所拍摄的照片显示在液晶电视机300上。图2是示出驱动构成液晶电视机300的背光源的灯320的交流电压的波形的图。
如图1所示,接收装置100包含受光元件10、频率滤波器部20、波形解析部30、放大部40、控制部50、滤波器50a、寄存器50b以及显示器60。
便携式电话200将所拍摄的照片的图像数据变换成以40千赫频率调制的红外光(下文简称为“40千赫的红外光”),并利用IrSS向接收装置100的受光元件10发送。
液晶电视机300包含PWM控制部310、背光源用的多个灯320、光源点亮部330以及点亮波形发生部330a。灯320不仅发出照射液晶面板用的白光,而且发出所封入的氩(Ar)气和汞(Hg)气的光谱峰值的波长900纳米~950纳米的近红外光。
灯320的驱动有:如图2(A)所示那样施加1兆赫频率的交流电压使灯320点亮的连续驱动,以及如图2(B)所示那样对1兆赫频率的交流电压还以100千赫反复接通/断开使灯320点亮的PWM驱动。
因此,首先说明对灯320连续驱动的情况。若如图2(A)所示那样对多个灯320都施加1兆赫频率的交流电压使其点亮,则各灯320分别发出强度与点亮频率大致相同的1兆赫的近红外光。然而,由于驱动各灯320的交流电压的相位不一致,所以各灯320发出的近红外光的相位不一致。因此,各灯320发出的近红外光相互重叠而形成光强几乎不变的光。若此光入射到受光元件10,则形成连续噪声。
接着,说明对灯320PWM驱动的情况。如图2(B)所示,还使1兆赫频率的交流振荡器以100千赫接通/断开,产生交流电压,利用该交流电压驱动灯320。同时进行此多个灯320的接通/断开。使1兆赫频率的交流电压振荡器从接通变成断开时,如图2(C)所示,示出1兆赫交流电压外形的虚线所表示的矩形波上升。这时,以大致10次中出现1次的比率,即以10千赫的脉冲重复频率(下文称为“频率”),产生相当于1兆赫频率的宽度的光强突发性变化的近红外光脉冲。另外,向灯320施加1兆赫频率的交流电压时,与对灯320进行连续驱动的情况相同,也发出强度实质上不变的近红外光。
受光元件10接收便携式电话200发送的40千赫的红外光,将其变换成数据信号。这时,灯320发出的光强实质上不变的近红外光和光强突发性变化的近红外光都从液晶电视机300泄漏到外部,经其周围的收视者或物体反射,入射到受光元件10。于是,光强实质上不变的近红外光和光强突发性变化的近红外光分别成为非突发性噪声和突发性噪声,与数据信号一起输出到频率滤波器部20。再者,受光元件10中设置有仅使红外光通过以防止可见光入射的滤光片(未示出)。
频率滤波器部20是为了使40千赫的数据信号通过而将中心频率设定为40千赫的带通滤波器。此频率滤波器部20的频率特性为在中心频率上增益最大,可使信号电平不降低而通过。随着从中心频率升高或降低,增益下拖式地变小。因此,频率滤波器部20所处理的信号的电平也跟着变低,在离开中心频率、足够高或低的频率上增益变为零,信号完全遮断。
此频率特性的下拖方式由对频率滤波器部20设定的阈值(遮断频率)决定,阈值越小,频率特性越平缓下拖地变零。因此,即使在所处理的信号的频率高于或低于中心频率相当多的情况下,信号也不被完全遮断而通过。反之,阈值越大,增益越急剧变为零,所以即使所处理的信号的频率是靠近中心频率的频率,信号也被完全遮断。这样,阈值是使中心频率的增益不变、仅改变遮断的信号的频率的变量,其值越大,越易遮断频率接近中心频率的信号。
因而,用此频率滤波器部20处理包含非突发性噪声和突发性噪声的数据信号后,将非突发性噪声减小到足够低的电平。然而,突发性噪声大致为1000次~10000次中出现1次的比率,即10千赫频率的突发性噪声形成1赫(Hz)~10赫左右的突发性噪声,因而就通过了频率滤波器20。在此情况下,将数据信号以包含突发性噪声的状态输出到后面的波形解析部30。
波形解析部30对所提供的突发性噪声的产生次数进行计数,检测产生频度Jf,并将检测出的产生频度Jf提供给控制部50。控制部50将所提供的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与预先设定的容许上限值比较,当产生频度大于容许上限值时,判断为需要改变频率滤波器部20的阈值,从而重新设定阈值。这样,反复设定阈值,直到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小于容许上限值,并且在产生频度Jf小于容许上限值时,使显示器60显示可进行红外线通信。再者,对容许上限值,考虑与从便携式电话200将图像数据传送到接收装置100所需时间的关系而决定。
对放大部40设定对应于频率滤波器部20中设定的阈值决定的增益。因此,放大部40根据所设定的增益将减小非突发性噪声和突发性噪声后的数据信号放大,从而使频率滤波器部20处理时降低了的数据信号振幅复原为处理前的振幅。
由显示器60的显示得知可进行红外线通信的收视者操作便携式电话200,利用红外线通信将图像数据发送到接收装置100。
若向内置于液晶电视机300的PWM控制部310提供模拟直流电压的调光设定信号,则该PWM控制部310根据其电压值产生图2(A)所示1兆赫频率的正弦波的PWM设定信号(驱动设定信号)、或图2(B)所示通过以100千赫反复接通/断开1兆赫频率的正弦波而得到的矩形波的PWM设定信号。然后,PWM控制部310将产生的PWM设定信号输出到控制部50和后文阐述的光源点亮部330内的点亮波形发生部330a。
控制部50根据PWM控制部310提供的PWM设定信号,判断对灯320进行PWM驱动还是进行连续驱动。为此,控制部50利用设置于控制部50内的具有预定的时间常数的滤波器50a,将构成PWM设定信号的正弦波分别变换成图2(A)的虚线所示的直流波形、或图2(D)的实线所示的矩形波的信号,并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对变换后的信号的电压值采样。结果,控制部50在得到的值仅为高电平时判断为连续驱动,在该值包含高电平和低电平时判断为PWM驱动。
当判断为连续驱动时,控制部50对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分别设定值较小的阈值α0和增益β0。结果,强度实质上不变的非突发性噪声通过频率滤波器部20减小到充分低的电平。
与此相对,当判断为PWM驱动时,控制部50对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分别设定阈值α1(α1>α0)和增益β1(β1>β0)。PWM驱动用的阈值和增益与连续驱动用的阈值α0和增益β0不同,预先准备有多组,首先分别对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设定值最小的阈值α1和增益β1。
然后,接收装置100在便携式电话200不发送红外线通信用的红外光的状态下,利用受光元件10接收灯320发出的近红外光,产生非突发性噪声和突发性噪声。波形解析部30对通过了频率滤波器部20的突发性噪声的产生次数进行计数,检测产生频度Jf,并将检测出的产生频度Jf提供给控制部50。
控制部50根据所提供的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判定是否需要改变频率滤波器部20的阈值,当判定为需要改变时,重新设定频率滤波器部20的阈值。这样,控制部50反复设定阈值,直到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小于容许上限值,并且在产生频度Jf小于容许上限值时,使显示器60显示可进行红外线通信。
图3是示出对灯320进行连续驱动时和进行PWM驱动时的频率滤波器部20的阈值和放大部40的增益的组合的图。如图3所示,利用设定了值较小的阈值α0的频率滤波器部20,使因连续驱动而产生的非突发性噪声减小到足够低的电平。因此,在控制部50的寄存器50b中设定值较小的1组阈值α0和增益β0。
另外,为了减小因PWM驱动而产生的突发性噪声,需要调查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并根据产生频度Jf改变频率滤波器部20的阈值。因此,还在寄存器50b中存放(α1、β1)~(αn、βn)的n个组合,作为阈值与增益的组合。此组合按从值最小的阈值α1至值最大的阈值αn的大小顺序排列。首先设定阈值α1,随着这时的突发性噪声产生频度Jf升高,而逐渐提高阈值。
若提高频率滤波器部20的阈值,则能减小接近中心频率的噪声的电平,但同时通过的数据信号的振幅也变小。因此,减小突发性噪声后,需要使放大部40的增益与阈值一起增大,以便使数据信号的振幅得以复原。
因而,连续驱动时仅为小阈值α0,而对于脉冲驱动时的阈值准备有中至大值的阈值。另外,与此相对应的增益也同样,连续驱动时仅为β0,而PWM驱动时准备有中至大的值。
1.2.控制部的动作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00中用于使突发性噪声的电平充分减小的控制部50的动作的流程图。参照图4说明控制部50的动作,所述控制部50设定充分减小包含来自灯320的突发性噪声的数据信号中的突发性噪声电平所需的阈值和增益。
首先,在步骤S1中根据PWM控制部310提供的PWM设定信号判定对灯320是否进行PWM驱动,当其结果为“否”时,在步骤S2中判定是否进行连续驱动。当步骤S2的判定结果为“否”时,由于对灯320既未进行连续驱动也未进行PWM驱动,所以返回步骤S1。
另一方面,当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由于对灯320进行连续驱动,所以所包含的噪声仅为非突发性噪声。因而,下一步骤S3中,对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设定连续驱动用的阈值α0和增益β0。结果,频率滤波器部20使连续噪声减小到足够低的电平。接着,进至步骤S4,在显示器60上显示为“能进行红外线通信”后,结束阈值和增益的设定。
另一方面,在步骤S1中判定为“是”时,即判定对灯320进行PWM驱动时,在步骤S5中对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分别将图3所示阈值和增益中值最小的阈值α1和增益β1设定于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
接着,在步骤S6中,判定波形解析部30提供的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在接收来自便携式电话200的红外线时是否成问题,即判定该频度Jf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容许上限值。
当步骤S6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即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小于容许上限值时,进至步骤S4。
另一方面,当步骤S6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大于容许上限值。因此,在步骤S7中使变量“m”递增1后,在步骤S8中判定递增后的变量“m”是否大于表示阈值与增益的组合的数量的“n”。
当步骤S8的判断结果为“否”时,从图3所示组合(α1、β1)~(αn、βn)中选择与变量“m”对应的组合,作为频率滤波器部20的阈值和放大部40的增益,将其分别对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设定后,返回步骤S6。
另一方面,当步骤S8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由于用预先准备的阈值不能充分减小突发性噪声,所以在步骤S10中使显示器60显示为“不能进行红外线通信”后,结束阈值和增益的设定。
1.3.光源点亮部的结构和动作
图5是驱动灯320的光源点亮部330的电路图,图6是示出光源点亮部330所包含的MOS晶体管Q1~Q4的栅极电压GH1~GL2的定时的图。
在n沟道型MOS晶体管(下文称为“晶体管”)中,向栅极施加高电平的电压时,源极与漏极导通,施加低电平的电压时,源极与漏极被阻断。
如图6所示,在期间t1中,栅极电压GH1和GL2为高电平,栅极电压GL1和GH2为低电平。因此,晶体管Q1、Q4导通,晶体管Q2、Q3被阻断。因而,电流从电源依次通过晶体管Q1、变压器335的初级线圈n1、晶体管Q4,流至接地端子。因此,变压器335的次级线圈n2中也流过电流,将驱动电压通过电容器C施加到灯320。
接着,在期间t2中,栅极电压CH2和GL1为高电平,栅极电压GH1和GL2为低电平。因此,与期间t1相反,晶体管Q2、Q3导通,晶体管Q1、Q4被阻断。因而,电流从电源依次通过晶体管Q2、变压器335的初级线圈n1、晶体管Q3,流至接地端子。由此可知,在期间t1与期间t2中,变压器335的初级线圈n1中所流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在变压器335的次级线圈n2中,也流过与期间t1中所流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并将与期间t1极性相反的驱动电压通过电容器C施加到灯320。
同样,在期间t3、期间t4、期间t5将极性分别与期间t1、期间t2、期间t1中的极性相同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灯320。
再者,在灯320的一端侧设置的电容器C起用于防止灯320中流过过量电流从而损坏灯320的阻抗的作用。
接着说明灯320的驱动。首先,说明对灯320连续驱动的情况。图7是示出对灯320连续驱动时向晶体管Q1~Q4的栅极和灯320施加的电压的波形的图。PWM控制部310将图7(A)所示正弦波的PWM设定信号提供给点亮波形发生部330a。点亮波形发生部330a根据所提供的PWM设定信号,产生图7(B)所示交替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晶体管Q1、Q4的栅极电压GH1、GL2和图7(C)所示相位与图7(B)相反地交替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晶体管Q2、Q3的栅极电压GH2、GL1。点亮波形发生部330a将所产生的各栅极电压GH1~GL2施加到各晶体管Q1~Q4的栅极,驱动晶体管Q1~Q4。结果,如已说明的那样,产生图7(D)所示对灯320连续驱动的电压。将此电压施加到灯320,从而灯对320进行连续驱动。
接着,说明对灯320PWM驱动的情况。图8是示出对灯PWM驱动时向晶体管Q1~Q4的栅极和灯320施加的电压的波形的图。PWM控制部310将图8(A)所示由正弦波构成的矩形波PWM设定信号提供给点亮波形发生部330a。点亮波形发生部330a根据所提供的PWM设定信号,产生图8(B)所示以预定周期重复高、低电平交替输出期与低电平输出期的晶体管Q1、Q4的栅极电压GH1、GL2。点亮波形发生部330a还产生图8(C)所示相位与图8(B)相反地以预定周期重复高、低电平交替输出期与低电平输出期的晶体管Q2、Q3的栅极电压GH2、GL1。点亮波形发生部330a将所产生的各栅极电压GH1~GL2施加到各晶体管Q1~Q4的栅极,驱动晶体管Q1~Q4。结果,如已说明的那样,产生图8(D)所示对灯320PWM驱动的电压。将此电压施加到灯320,从而对灯320进行PWM驱动。
1.4.效果
接收装置100在对液晶电视机300的灯320进行PWM驱动时,也能抑制突发性噪声的产生,从而能无差错地进行红外线通信。另外,根据PWM设定信号判定对灯320进行PWM驱动时,对频率滤波器部20设定用于减小突发性噪声分量的阈值。因此,与启动灯320的PWM驱动的定时相一致地开始减小数据信号中的突发性噪声。
另外,控制部50根据波形解析部30提供的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使频率滤波器部20的阈值依次增大起来,直至不妨碍接收来自便携式电话200的数据信号。结果,能将由液晶电视机300的灯320引起的突发性噪声较小到足够低的电平。这时,还能同时减小非突发性噪声的电平。
控制部50还在PWM驱动时,从图3所示组合中值小的阈值α1开始依次进行选择并对频率滤波器部20设定所选阈值,且每次选择都确认所设定的阈值的效果。因此,由于使用所需阈值中值最小的阈值减小突发性噪声,所以能将对数据信号的影响抑制到最小。另外,如果选择阈值,就同时选择与其对应的增益,所以能使在频率滤波器部20中降低了的数据信号的振幅得以复原。
1.5.变形例
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9是示出包含变形例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110的接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对于图9的各构成要素中与图1的构成要素对应的构成要素,附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此变形例中,与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未设置波形解析部30。图10是示出此变形例中对灯320进行连续驱动时和进行PWM驱动时的频率滤波器部20的阈值与放大部40的增益的组合的图,分别示出了一组阈值和增益。
控制部50如实施方式中所说明那样在对灯320进行连续驱动时,对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分别设定图10所示连续驱动的阈值α0和增益β0,在对灯320进行PWM驱动时,对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分别设定图10所示PWM驱动的阈值αk(αk>α0)和增益βk(βk>β0)。
再者,与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00不同,由于未设置波形解析部30,所以控制部50不能判定PWM驱动时所设定的阈值αk和增益βk是否适当,即不能判定突发性噪声的产生频度Jf是否小于容许上限值。另外,控制部50也不能与突发性噪声产生频度Jf无关地自动重新设定阈值αk和增益βk以外的阈值和增益。
图11是示出用于减小突发性噪声电平的控制部50的动作的流程图。参照图11说明设定减小包含来自灯320的突发性噪声的数据信号中的突发性噪声电平所需的阈值和增益的控制部50的动作。再者,对于与图4所示步骤相同的步骤,附相同的参照标号。
首先,在步骤S1中根据来自PWM控制部310的PWM设定信号判定对灯320是否进行PWM驱动,当判定结果为“否”时,在步骤S2中判定是否进行连续驱动。当步骤S2的判定结果为“否”时,由于对灯320既未进行连续驱动也未进行PWM驱动,所以返回步骤S1。
另一方面,当步骤S2的判定结果为“是”时,由于对灯320进行连续驱动,所以噪声仅为非突发性噪声。因而,在步骤S3中,在显示器60上显示“能进行红外线通信”,在步骤S4中对频率滤波器部20设定图10所示连续驱动用的阈值α0和增益β0。
另一方面,当步骤S1中判断为“是”时,即判断为对灯320进行PWM    驱动时,在步骤S11中对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分别将PWM驱动用的阈值αk和增益βk设定于频率滤波器部20和放大部40。然后,在上述步骤S4中在显示器60上显示“能进行红外线通信”后,结束阈值和增益的设定。
因而,接收装置110在对液晶电视机300的灯320进行PWM驱动时,也能抑制突发性噪声的产生,从而能无差错地进行红外线通信。另外,根据PWM设定信号判定为对灯320进行PWM驱动时,对频率滤波器部20设定用于减小突发性噪声分量的阈值。因此,与启动灯320的PWM驱动的定时相一致地开始减小数据信号中的突发性噪声。
另外,由于接收装置110中未设置波形解析部30,并且寄存器50b中所设定的阈值与增益的组合的数量较少,所以接收装置110的结构比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00简单。因而,能将接收装置110的制造成本抑制得低。
2.其它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假设将接收装置100、110内置于液晶电视机300进行了说明,但将接收装置100、110配置在接收到来自液晶电视机300的近红外线噪声的距离即可,不必内置于液晶电视机300。因而,也可以将接收装置100、110内置于例如配置在电视机或数据监视器附近的硬盘记录器等录像装置、调谐器、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并用电缆与液晶电视机300连接。在此情况下,接收装置100、110通过电缆从液晶电视机300得到PWM设定信号,或向液晶电视机300提供数据信号。
另外,也可以与产生频率接近便携式电话200等发送的数据信号频率的噪声的显示装置一起使用,不必限于液晶电视机30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接收装置是单向红外线通信即IrSS用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接收装置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能进行双向红外线通信的装置。
产业上的可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为了利用红外线通信使视频等数据显示在包含光源的显示装置上而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尤其适用于具有背光源用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Claims (4)

1.一种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与包含光源的显示装置一起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受光元件,该受光元件接收从外部发送的红外线信号并输出数据信号;
频率滤波器部,该频率滤波器部可以设定阈值;
判定部,该判定部接收包含用于驱动所述光源的控制信息的驱动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控制信号判定对所述光源是否进行脉宽调制驱动;以及
控制部,当所述判定部判定对所述光源进行脉宽调制驱动时,该控制部对所述频率滤波器部设定所述阈值,
所述频率滤波器部在所述判定部判定对所述光源进行脉宽调制驱动时,根据所述设定的阈值,减小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来自所述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的突发性噪声分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部,该检测部通过对所述频率滤波器部输出的所述数据信号中包含的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的产生次数进行计数,检测产生频度,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检测出的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的所述产生频度判断为不能接收所述数据信号时,改变所述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放大部,该放大部将由所述频率滤波器部减小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后的所述数据信号放大,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放大部设定与所述阈值对应的增益,
所述放大部根据设定的所述增益将减小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后的所述数据信号放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包含预先设定的所述阈值与所述增益的多个组合数据,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突发性噪声分量的所述产生频度从所述多个组合数据中选择某一个,对所述频率滤波器部设定选择的所述阈值,并且对所述放大部设定选择的所述增益。
CN200880025175A 2007-09-10 2008-06-04 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17554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4659 2007-09-10
JP234659/2007 2007-09-10
PCT/JP2008/060265 WO2009034753A1 (ja) 2007-09-10 2008-06-04 赤外線通信用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401A true CN101755401A (zh) 2010-06-23

Family

ID=40451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5175A Pending CN101755401A (zh) 2007-09-10 2008-06-04 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06632B2 (zh)
CN (1) CN101755401A (zh)
WO (1) WO20090347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4910A (ko) * 2009-02-19 2010-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통신용 조명 제어 장치
JP4585600B1 (ja) * 2009-08-04 2010-11-24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
DE102013112882B4 (de) * 2013-11-21 2019-05-0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trahlungsempfängervorrichtung
CN109031325A (zh) * 2018-06-08 2018-12-18 珠海市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调制的障碍物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9586A (ja) * 1994-11-16 1996-06-07 Hori Denki Kk ゲーム機用リモコン受信装置
JP3455008B2 (ja) * 1996-04-12 2003-10-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信号復調装置
US6528782B1 (en) * 1996-08-20 2003-03-04 Schott Donnelly Llc Chromogenic light filter and controls
JP4925511B2 (ja) * 2001-02-09 2012-04-25 新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リモコン受光装置
US6801003B2 (en) * 2001-03-13 2004-10-05 Color Kinetics,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lighting effects
JP2005502895A (ja) * 2001-09-19 2005-01-27 ジュール マイクロシステムズ カナダ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信号整合フィルタリングを組み込んだ分光計
JP2006041657A (ja) 2004-07-23 2006-02-09 Sony Corp 赤外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赤外線信号受光装置
US7292616B2 (en) * 2005-02-09 2007-11-06 Ultratech, Inc. CO2 laser stabil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6352394A (ja) 2005-06-15 2006-12-28 Sharp Corp リモコン操作システム
US20070268236A1 (en) * 2006-05-17 2007-11-22 Neil Morrow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CD backlight color control
CN101940062B (zh) * 2007-08-07 2014-03-1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区分混合光系统中的调制光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19233A1 (en) 2010-05-13
WO2009034753A1 (ja) 2009-03-19
US8406632B2 (en) 2013-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5143B1 (en) Inverter for LCD backlight
CN100435205C (zh) 一种控制器、电子电路及显示装置
KR100537534B1 (ko) 순차 버스트 모드 활성화 회로
US2011010953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testing same
CN1157102C (zh) 驱动背景光的方法、电路和电子设备
US10310578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media for providing power to an HDMI source
CN101755401A (zh) 红外线通信用接收装置
US20090066265A1 (en) Inverter
CN103903572A (zh) 背光驱动装置以及使用该背光驱动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5788560A (zh) 直流电压转换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EP1988755A2 (en) Separately-excited inverter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US7224129B2 (en) Discharge lamp driv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020135492A1 (en) Ultrasonic control and monitoring bus and method
JP4990009B2 (ja) 液晶表示器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02111134B (zh) 一种脉冲宽度调制阶梯波及正弦波的驱动装置
CN105048793A (zh) 使能信号生成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和显示装置
CN201025575Y (zh) 光源驱动装置
US20080100229A1 (en)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ballast
US7808216B2 (en) Phase shift circuit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CN208673597U (zh) 一种雷达接收机教学实验平台装置
CN104283408A (zh) 载波调制方法、调制装置及调制系统
CN101150907A (zh) 光源驱动装置
US9438111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ductor magnetic-core loss
US7768804B2 (en) Inver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utput frequency of inverter
CN103151915A (zh) 一种dcdc变换器、电压调制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