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3184B -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3184B
CN101753184B CN 200810183394 CN200810183394A CN101753184B CN 101753184 B CN101753184 B CN 101753184B CN 200810183394 CN200810183394 CN 200810183394 CN 200810183394 A CN200810183394 A CN 200810183394A CN 101753184 B CN101753184 B CN 101753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ric
array
feedback parameter
feedback
precoding v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833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3184A (zh
Inventor
孙云锋
张颖光
毕峰
姜静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 2008101833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3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3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3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3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定时间段内发送的K个连续的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表示信道变化状况的度量值数组,并根据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其中,预编码向量数组包括M个预编码向量,M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根据调整值数组来调整预编码向量数组中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通过本发明,通过根据预定时间段内的预编码向量数组之间的关系确定反映信道变化状态的度量值,并根据度量值数组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周期或反馈频率粒度,能够达到根据调整的反馈周期或反馈频率粒度动态地反馈预编码向量、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无线通信业务类型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无线多媒体和高速率数据传输的要求,需要开发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在无线资源越来越稀缺的背景下,提高无线频谱的利用率和克服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对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而言尤为重要。 
在新一代无线系统中,从物理层、媒体接入控制层到网络层,将广泛地采用一些新技术,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为MIMO)技术等。其中,OFDM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抗多径传播,解决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的抗干扰问题,而MIMO技术则能够在不增加所占用的信号带宽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以及传输可靠性,因此,OFDM和MIMO技术的结合成为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在发射端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简称为CSI),将有利于系统获得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容量。在一些多天线系统中,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 使用了称为预编码(precoding)的技术。在预编码技术中,接收端通过信道估计或其它方式得到信道信息后,根据信道信息确定合适的预编码向量,并将预编码向量反馈到发送端,发送端使用此预编码向量对经过处理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再将预编码后的信号经由多根发送天线发送出去。 
在应用预编码技术时,为了减小反馈预编码向量所占用的系统资源,在接收端对预编码向量进行量化,并将量化的结果发送给发送端。量化的方法是预先设计和定义一组预编码向量集合,称为码本(codebook),每个预编码向量则称为码字。在接收端,从码本中选择一个与预编码向量最匹配的码字,把此码字的编号反馈到发送端,由此减小了反馈开销,同时对预编码性能又没有明显的影响。 
为了减小系统开销,在一段固定的时间间隔内反馈一次码本,在实现中,码本的反馈周期可能比较长,也可能比较短,这取决于信道变化的情况。如果选择固定的反馈周期,在信道变化缓慢时可能会占据过多的反馈开销,在信道变化较快时,又可能会不能有效地跟踪信道变化,导致预编码性能的损失。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的技术提案R1-072656中,考虑了LTE系统中用户预编码向量反馈的频率粒度和时间间隔(也即这里所说的反馈周期),指出对预编码向量反馈频率粒度和时间间隔进行自适应能带来性能增益。但是该提案并没有涉及如何自适应的确定反馈周期。 
可以看出,针对在LTE系统中无法实现预编码向量反馈周期和反馈频率粒度的自适应调整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在LTE系统中无法实现预编码向量反馈周期和反馈频率粒度的自适应调整的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案,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包括:根据预定时间段内发送的K个连续的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表示信道变化状况的度量值数组,并根据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其中,预编码向量数组包括M个预编码向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根据调整值数组来调整预编码向量数组中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 
优选地,通过如下因素确定任意两个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度量值:两个预编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两个预编码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或者两个预编码向量之间关系的经验值。 
优选地,根据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度量值数组的操作具体包括:对于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的每个预编码向量数组,分别确定当前预编码向量数组与其上一个预编码向量数组之间相同位置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度量值,从而得到K个度量值数组,每个度量值数组中包括M个度量值。 
优选地,根据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的操作具体包括:在K个度量值数组中,将相同位置的所有度量值作为一个度量值子组,得到M个度量值子组,其中,每个度量值子组中包括K个度量值;将M个度量值子组分别作为M个调整值数组。
优选地,根据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的操作具体包括:在K个度量值数组中,取每个度量值数组中M个度量值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作为更新的度量值,用更新的度量值替代度量值数组中的所有度量值,从而可以得到一个包括K个度量值的度量值子组;将度量值子组作为调整值数组。 
优选地,根据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的操作具体包括:根据信道划分情况,每个度量值数组都包括S个度量值分组,并且每个度量值分组包含L个度量值,其中,S为大于1的整数,L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并且,M=S×L;将每一个度量值分组中所有度量值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作为更新的度量值,用更新的度量值来替换度量值分组,得到S个替换后的度量值分组,并且,得到包括S个替换后的度量值分组的替换后的度量值数组;将K个替换后的度量值数组中相同位置的所有度量值作为一个度量值子组,得到S个度量值子组,每个度量值子组中包括K个度量值,并将S个度量值子组作为S个调整值数组。 
优选地,对于每一个调整值数组,根据调整值数组来调整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的操作具体包括: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反馈参数增大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与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其中,第一预定条件为:N1大于第一次数阈值,N1为调整值数组中大于第一门限的调整值的个数;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反馈参数减小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与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其中,第二预定条件为:N2小于第二次数阈值,N2为调整值数组中小于第二门限的调整值的个数;其中,第一门限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在满足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反馈参数增大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与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其中,第三预定条件为:A大于第一门限,其中,A为调整值数组中的所有调整值的平均值或调整值数组中的前N3个最大的调整值的平均值,N3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在满足第四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反馈参数减小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与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其中,第四预定条件为:B小于第二门限,其中,B为调整值数组中的所有调整值的平均值或调整值数组中的前N4个最小的调整值的平均值,N4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第三门限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当反馈参数已达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的最大门限值时,不再增大反馈参数;当反馈参数已达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的最小门限值时,不再减小反馈参数。 
优选地,对于每一个调整值数组,根据调整值数组来调整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的操作具体包括:取调整值数组中的所有调整值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或者最小值,得到确定的调整值;根据预先设置的调整值与反馈参数的映射关系表,将反馈参数调整到确定的调整值对应的反馈参数。 
优选地,上述反馈参数包括:反馈周期和/或反馈频率粒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包括:度量值映射单元,用于存储预先确定的预编码向量间的度量值映射表,其中,度量值映射表中的度量值表示预编码向量间的变化状况;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度量值映射单元存储的度量值映射表以及预定时间段内的K个连续的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度量值数组,其中,预编码向量数组包括M个预编码向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调整值数组调整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 
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根据预定时间段内的预编码向量数组之间的关系确定反映信道变化状态的度量值,并根据度量值数组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周期或反馈频率粒度,从而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实现预编码向量反馈周期和反馈频率粒度的自适应调整的问题,进而能够达到根据调整的反馈周期或反馈频率粒度动态地对预编码向量进行反馈、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在接收端使用如图1所示装置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在发送端使用如图1所示装置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周期的具体实施的流程图; 
图6是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周期的具体实施的另一流程图; 
图7是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周期的具体实施的另一流程图; 
图8是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频率粒度的具体实施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无法实现预编码向量反馈周期的自适应调整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其中,根据预定时间段内的预编码向量数组之间的关系确定反映信道变化状态的度量值数组,并根据度量值数组来动态地调整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周期和/或反馈频率粒度,从而能够达到根据动态调整的反馈周期和/或反馈频率粒度对预编码向量进行反馈、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 
在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先对预编码技术的相关方面进行说明。在MIMO系统中,根据空间子信道的配置状况或者频带的划分状况,接收端每次向发送端反馈的预编码向量的数量是不同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每次反馈的预编码向量的个数可能会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四种方式:
方式一,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只具有一个空间子信道,接收端每次只反馈一个的预编码向量,该预编码向量反映了全频带的平均信道信息; 
方式二,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具有多个空间子信道,接收端每次反馈多个预编码向量,这多个预编码向量表示多个空间子信道的信道信息; 
方式三,频带划分为多个频率子带,且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只具有一个空间子信道,接收端每次反馈多个预编码向量,这多个预编码向量分别表示多个频率子带的信道信息; 
方式四,频带上包括多个频率子带,且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具有多个空间子信道,每个频率子带可以分别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空间子信道,接收端每次反馈多个预编码向量,并且,可以根据频率子带与空间子信道的对应关系,将上述多个预编码向量划分为多个预编码向量分组,每个分组对应一个频率子带,分组内的各预编码向量表示频率子带所对应的各空间子信道的信道信息。 
在以下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别的声明,所涉及到的预编码向量集合又可以称为预编码码本,预编码向量又可以称为码字,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度量值又可以称为距离度量或距离值或码字距离,预编码向量数组又可以称为码字数组,度量值数组又可以称为距离度量数组,度量值映射表又可以称为码字距离度量表,信道组又可以称为频率子带,第一门限又可以称为上门限,第二门限又可以下门限,并且,第一门限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N1、N2、N3、N4、M、K、L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S为大于1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在附图 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装置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包括度量值映射单元1、第一确定单元3、第二确定单元5、调整单元7。下面详细描述上述模块的功能。 
(一)度量值映射单元1 
如图1所示,度量值映射单元1(优选地,该单元又可称为码字距离度量表单元),用于存储预先确定的预编码向量间的度量值映射表,其中,度量值表示预编码向量间的变化状况。 
如上所述,预编码向量反映了反馈周期内信道的状况,信道状况变化时,预编码向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即,信道状况变化快时,预编码向量就变化得快,这样,相邻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和接近程度就小,信道状况变化慢时,预编码向量就变化得慢,相邻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和接近程度就大。优选地,根据预编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或者欧式距离、或者经验值)确定的一个度量值可以表示信道变化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预编码向量集合,确定两两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度量值,并以此建立度量值映射表,就 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任意两个预编码向量方便地查找到其间的度量值。 
在实际的预编码系统中,码字集合是事先确定好的,这样,码字之间的距离度量也可以事先确定,并且可以以一定的形式将所有码字间的距离存储起来,这样可以减小自适应调整反馈参数过程中的计算量。 
可以看出,度量值映射单元1通过存储度量值映射表为第一确定单元3确定度量数组的操作提供了参考。 
(二)第一确定单元3 
第一确定单元3(优选地,该单元又可称为距离计算存储单元),优选地连接至度量值映射单元1,用于根据度量值映射单元1中存储的度量值映射表,以及预定时间段内K个连续的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度量值数组,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优选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确定单元3可以包括码字寄存器和距离寄存器,码字寄存器中存储前一反馈的码字数组,在接收到当前反馈码字数组后,经查询码字距离度量表得到前一反馈码字数组与当前反馈码字数组之间的距离度量数组,依次将查询得到的多个距离度量数组存入距离寄存器。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次实施本实施例时,在接收到的K个码字数组之间经查询得到K-1个距离度量数组,后续的处理过程中,在K个码字数组中根据前一反馈码字数组与当前反馈码字数组可以查询得到K个距离度量数组。 
第一确定单元3根据度量值映射表确定多个度量值数组,这多个度量值数组能够反映预定时间段内频带的信道变化状况。
(三)第二确定单元5 
第二确定单元5用于根据第一确定单元3确定的度量值数组来确定调整值数组。 
优选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确定单元5可以包括调整值寄存器,根据第一确定单元5所确定的度量值数组以及一定的确定准则得到调整值数组。 
(四)调整单元7 
调整单元7(优选地,该单元又可称为判决调整单元),优选地连接至第二确定单元5,用于根据第二确定单元5确定的调整值数组调整预编码反馈参数。优选地,反馈参数可以是反馈周期和/或反馈频率粒度。 
优选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用下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进式”的调整方案和“直接匹配式”调整方案。步进式的调整过程可以包括门限比较和参数调整这两方面,首先,调整单元7根据上述调整值数组,按照一定判决准则与上/下门限进行比较,然后对反馈参数进行“步进式”的调整。直接匹配式的调整可以根据调整值与反馈参数间的映射关系表进行“直接匹配”的操作,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发出反馈参数调整指示,在反馈参数调整后,发出指示清空距离寄存器中的值。调整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下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借助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度量值映射单元、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调整单元,能够根据预定时间段内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反映频带的信道变化状态的度量值,并根据度量值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可以应用在接收端,也可以应用在发送端。图2示出了在接收端使用如图1所示装置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结构,图3示出了在发送端使用如图1所示装置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结构。 
在如图2或图3所示的系统中,接收端均包括以下功能单元:信道译码单元、解交织单元、检测解调单元、信道状态提取单元、预编码向量计算单元,发送端均包括以下功能单元:信道编码单元、交织单元、调制单元、资源映射单元、预编码或波束形成单元。 
在如图2所示的系统中,接收端还包括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如图2所示系统进行预编码的反馈参数调整的操作包括如下过程:首先,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端按照反馈周期通过预编码向量计算单元向发送端发送反馈预编码向量数组(即,接收端通过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链路将预编码向量数组发送给发送端),并使用上述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对预编码的反馈参数进行调整,即,距离计算存储单元根据发送的预编码向量数组查询码字距离度量表,得到度量值数组以及调整值数组,判决调整单元根据该调整值数组进行反馈参数的调整,接收端将调整后的结果通过控制信令通知给发送端,并在下个预定时间段内,按照调整后的反馈参数通过RF链路向发送端反馈预编码向量数组;另一方面,发送端通过RF链路收到预编码向量数组后,对经过了信道编码、交织、调制、以及进行了资源映射的信号,根据收到的预编码向量数组对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将预编码后的信号送到多根天线上通过RF链路发送到接收端。 
在如图3所示的系统中,发送端还包括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如图3所示系统进行预编码的反馈参数调整的操作包括如下过程:首先,发送端在预定时间段内通过RF链路接收到由接收端按照反馈周期反馈的预编码向量数组,并使用上述预编码反馈参数 的调整装置对预编码的反馈参数进行调整,即,距离计算存储单元根据来自于接收端的预编码向量数组查询码字距离度量表,得到度量值数组以及调整值数组,判决调整单元根据该调整值数组进行反馈参数的调整,发送端将调整结果通过控制信令以及通过RF链路通知给接收端,接收端则在下个预定时间段内,按照调整后的反馈参数向发送端反馈预编码向量数组;另一方面,对经过了信道编码、交织、调制、以及进行了资源映射的信号,发送端根据收到的预编码向量数组对信号进行预编码,并将预编码后的信号送到多根天线上通过RF链路发送到接收端。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也可以同时应用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并且,发送端和接收端按照系统的约定同时确定反馈参数,这样,在反馈参数变更时,可以减小信令通知的频度,甚至不需要额外的信令来进行通知,这样可减小信令开销。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包括步骤S402至步骤S404。 
步骤S402,根据预定时间段内发送的K个连续的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表示信道变化状况的度量值数组,并根据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其中,预编码向量数组包括M个预编码向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步骤S404,根据调整值数组来调整预编码向量数组中的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
借助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预定时间段内的预编码向量数组之间的关系确定反映信道变化状态的度量值数组,并根据度量值数组来自适应地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 
下面详细描述上述处理的细节。 
如上所述,接收端每次反馈的预编码向量的个数是不同的,下面分别按照两种情况来说明步骤S402至步骤S404的处理细节,即,情况一,接收端每次反馈一个预编码向量,情况二,接收端每次反馈多个预编码向量。 
情况一: 
当M=1时,也即,接收端每次反馈只包括一个预编码向量的预编码向量数组,在预定时间段内反馈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优选地,此处的情况一可以与上述方式一相对应。 
步骤1-1,对于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中的每个预编码向量数组,分别确定当前预编码向量数组中的预编码向量与上一预编码向量数组中的相同位置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度量值,优选地,在M=1时,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中分别只包括一个预编码向量,确定当前预编码数组中的预编码向量与上一个预编码数组中的预编码向量的度量值,可以得到一个包括K个度量值的度量值数组,这K个度量值反映了预定时间段内频带的连续的变化状况。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使用本方法时,K个预编码向量间只能确定K-1个度量值,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可以确定得到K个度量值。优选地,该步骤可以由上述的第一确定模块3来完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基于预编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或欧式距离、或经验值)预先计算好预编码向量集合中的各个预编码向 量之间的度量值,并建立度量值映射表,该表中的内容代表了相应两个预编码向量间的“距离”情况。 
步骤1-2,直接将上述度量值数组作为调整值数组。优选地,该步骤可以由上述第二确定模块5来完成。 
上述步骤1-1和步骤1-2对应于上述步骤S402。 
步骤1-3,根据上述调整值数组,依照一定的调整方法对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进行调整。优选地,此处的反馈参数可以是反馈周期。 
优选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调整方法可以包括“步进式”的调整方案和“直接匹配式”调整方案。其中,步进式的调整方案包括门限比较和参数调整这两方面,门限比较的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方案一和方案二,参数调整的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方案三;直接匹配式的调整方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方案四。下面分别说明这两种调整方案的处理过程。 
(一)步进式的调整方案 
方案一: 
首先,对K个调整值进行门限比较。在K个调整值中,当有N1个调整值大于第一次数门限时,则将反馈参数加大;在K个调整值中,有N2个调整值小于第二次数门限时,则将反馈参数减小;否则,反馈参数不做调整。然后对反馈参数进行具体的调整,其中,N1为调整值数组中大于第一门限的调整值的个数,N2为调整值数组中小于第一门限的调整值的个数,优选地,第一门限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方案二: 
首先,对K个调整值进行门限比较。当K个调整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门限,或者K个调整值中的前N3个最大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一门限,则将反馈参数加大;当K个调整值的平均值小于第二门限,或者K个调整值中的前N4个最小值的平均值小于下门限,则将反馈参数减小;否则,反馈参数不做调整。然后对反馈参数进行具体的调整。其中,N3和N4小于或等于K。 
通过方案一和方案二能够根据预定时间段内频带变化最大的或变化最小的状况来调整反馈参数。 
方案三: 
根据上述门限比较的结果来调整反馈参数。预先设置一组反馈参数门限,该组反馈参数门限可以包括第一反馈参数门限(或称为最大反馈参数门限)和/或第二反馈参数门限(或称为最小反馈参数门限)。 
当需要增大反馈参数时,将当前反馈参数增大到该组反馈参数中与当前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上;当需要减小反馈参数时,将当前反馈参数减小到该组反馈参数中与当前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上;当调整后的反馈参数已经达到最大反馈参数门限或最小反馈参数门限时,不再增加反馈参数或不再减小反馈参数。 
步进式的调整方案为调整反馈参数提供了较为充分合理的选择。
(二)直接匹配式的调整方案 
方案四: 
不经过上述门限比较的操作,对调整值数组直接进行调整值映射的反馈参数调整。即,对上述K个调整值取平均或者取其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将该平均值或最大值/最小值作为调整值,并将得到的调整值与反馈参数的映射关系表相对照,将反馈参数调整到该调整值对应的反馈参数。 
通过方案四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反馈参数进行调整。优选地,当映射关系表中没有与上述平均调整值直接对应的反馈参数值时,将映射关系表中与上述平均调整值最接近的调整值所对应的反馈参数作为调整后确定的反馈参数。 
步骤1-3对应于上述步骤S404。优选地,步骤S404可以由上述的调整模块7来完成。 
针对情况一,通过上述步骤1-1至步骤1-3的处理过程,可以动态地调整反馈参数(即,反馈周期),以便接收端根据该调整后的反馈周期对整个频带的信道状况进行预编码向量反馈。 
情况二: 
当M>1时,也即,接收端每次反馈一个包括M个预编码向量的预编码向量数组,在预定时间段内反馈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优选地,此处的情况二可以与上述方式二至方式四相对应,也即,接收端每次反馈多个的预编码向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方式二至方式四,执行上述步骤S402和步骤S404的方法不是完全相同的,即,首先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确定上述方式二至方式四中的K个度量值数组,然后,采用一种方法来确定方式二和方式三中的调整值数组,采用另一种方法来确定上述方式四中的调整值数组;最后,针对上述方式二至方式四中可调整的参数的区别(即,反馈周期和/或反馈频率粒度),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根据调整值数组来调整不同的反馈参数。下面分别按照步骤来描述针对于上述不同方式的反馈参数调整的处理过程。 
步骤2-1,根据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K个度量值数组。对于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的每个预编码向量组,分别确定当前预编码向量数组与其上一个预编码向量数组之间相同位置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度量值,从而得到K个度量值数组,每个度量值数组中包括M个度量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使用本方法时,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间只能确定K-1个度量值数组。优选地,该步骤可以由上述的第一确定模块3来完成。此时K个数组中的每个数组包括M个度量值。该步骤可以由上述第一确定模块3来完成。 
步骤2-2,针对于上述方式二至方式四中可调整的反馈参数的区别,分别说明这几种方式中根据上述K个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并根据调整值数组来调整反馈参数的过程。 
(一)针对于上述方式二,可以调整多个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周期。 
首先,根据K个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然后,根据上述调整值数组来调整反馈周期。优选地,可以对空间子信道使用同一个反馈周期,也可以对不同的空间子信道采用各自独立的反馈周期。 
具体地,当所有的预编码向量采用同一反馈周期时,确定调整值数组的操作可以是:对K个度量值数组中的每组中的M个度量值取平均、或者取最大值、或者取最小值,并用该平均值、或者最 大值、或者最小值替代该组中的所有M个度量值,从而得到K个度量值数组,每个度量值数组中只包括一个更新了的度量值,也即,这K个度量值数组共包括K个度量值,将这K个度量值作为一个度量值子组,并将该度量值子组作为调整值数组;然后,根据调整值数值对反馈周期进行调整,具体的调整过程可以按照上述情况一中步骤1-3的步骤进行操作。 
当多个预编码向量分别采用独立的反馈周期时,确定调整值数组的操作可以是:在K个度量值数组中,将各组中位置相同的度量值作为一个度量值子组,得到M个如情况一中所描述的度量值子组,即,这M个子组中每组都包括K个度量值,将这M个度量值子组做为M个调整值数组,对于每一个调整值数组,分别按照情况一中步骤1-3的处理各自计算反馈周期。 
(二)针对于上述方式三,可以分别调整多个频率子带的反馈周期或带宽的反馈频率粒度。 
首先,根据K个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然后,根据上述调整值数组来调整反馈周期和/或反馈频率粒度。 
其中,调整反馈周期的操作与上述针对于方式二的调整反馈周期的操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优选地,在调整反馈周期时,可以对所有的频率子带使用同一个反馈周期,也可以对不同的频率子带各自使用独立的反馈周期。 
调整反馈频率粒度时,确定调整值数组的操作与上述针对方式二的多个预编码向量分别采用独立的反馈周期时确定调整值数组的操作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在调整反馈频率粒度时,对于每一个调整值数组,分别采用上述针对于方式一中调整反馈周期的操作,这里不再赘述,相区别的是,这里调整的对象是反馈频率粒度,是 通过频域方向的不同反馈周期的相邻频率子带计算度量值,而方式一是对时间方向上不同反馈周期内反馈的预编码向量计算度量值。具体的调整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三)针对于上述方式四,可以分别调整多个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周期或反馈频率粒度。 
首先,根据K个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其中,每个度量值数组包含了多个频率子带上的多个空间子信道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然后,根据上述调整值数组来调整反馈周期或反馈频率粒度。 
在调整反馈周期时,可以是对每个频率子带上的每个空间子信道进行调整,也可以对每个频率子带进行调整(即,对每个频率子带上包括的所有空间子信道取平均状态,根据该平均状态来调整频率子带的反馈周期),更为进一步的,还可以是取所有频率子带的所有空间子信道的平均状态,对整个带宽不同的空间子信道使用同一反馈周期。 
具体地,假设在预定时间内进行了K次反馈,每次反馈的预编码向量组包括了S个频率子带,每个频率子带包括L个空间子信道。则每次反馈的预编码向量数量为S*L个,并且,M=S*L。 
当不同频率子带的不同空间子信道各自独立反馈时,对K个度量值数组中对应位置的所有度量值进行分组,则K个度量值数组中可以包括S*L个度量值子组,其中每一个子组都包含了K个度量值,将这S*L个度量值子组作为S*L组调整值数值;随后,对于每一组调整值数组中的K个度量值,按照情况一中步骤1-3的处理过程分别计算各频率子带的各空间子信道的反馈周期。 
当对每个频率子带采用各自独立的反馈周期时,可以对每个频率对应的多个空间子信道的度量值取平均或取最大/最小值,即,在 每个度量值数组的S个度量值分组中,对于每个分组中的L个度量值取平均或最大/最小值,将该平均值或最大/最小值最为更新的度量值替换原度量值分组中的所有度量值,从而得到包含S个更新的度量值的度量值数组,进一步地,对K个度量值数组中对应位置的所有度量值进行分组,可以得到S组度量值子组,其中每一个度量值子组包含了K个度量值,将这S个度量值子组作为S个调整值数组,随后对于每一个调整值数组中的K个度量值,按照情况一中步骤1-3的处理过程分别计算各频率子带的反馈周期。此外,还可以对每个空间子信道采用各自独立的反馈周期,具体地,对每个空间子信道的反馈周期进行调整的过程与对每个频率子带采用各自独立的反馈周期的调整过程相类似,相区别的是,在此处,根据S*L个度量值数组确定得到L个调整值数组,最后根据这L个调整值数组来调整反馈周期,具体的调整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当整个带宽不同的空间子信道使用同一反馈周期时,可以对所有频率的多个空间子信道的度量值取平均或取最大/最小值,即,对于每个包含M个度量值的数组,取其所有度量值的平均或取最大/最小值,从而通过原有的K个度量值数组得到一个更新的度量值数值,该数组中包括K个度量值,并且将该数组作为调整值数组,随后,对于该调整值数组按照情况一中步骤1-3的处理过程分别计算各空间子信道的反馈周期。 
调整反馈频率粒度的操作与上述针对于方式三的对多个预编码向量采用各自独立的反馈周期的操作类似,相区别的是,这里调整的对象是反馈频率粒度,具体调整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面的描述,分别以调整预编码反馈周期和反馈频率粒度为例来说明调整反馈参数的过程,图5至图7进一步示出了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周期的具体实施的流程,图8示出了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频率粒度的具体实施的流程。
图5示出了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周期的具体实施的流程,该实施过程针对于接收端每次反馈一个预编码向量的情况来调整反馈周期。如图5所示,该处理过程包括步骤502至步骤528。 
优选地,接收端和发送端首先根据预编码码本确定码字之间的距离表。 
系统预编码使用预先定义好的码本,码本大小为N,码字集合记为{ci},根据下式得到码字间的相关性  < c i , c j > = c i &CenterDot; c j | | c i | | | | c j | | , 对每个码字,按照相关性大小对码本中的码字进行排序,形成一个队列 
Figure G2008101833943D00222
码字ci与自身相关性最大,因此排列在队列第一位,码字与自身的距离度量为0。根据在队列中的排序,码字
Figure G2008101833943D00223
与ci的距离为1,2,…,N-1;利用上述过程,可以得到码字ci和cj的距离度量di,j,由此可构造码字距离度量表,码字间距离以矩阵形式存储在矩阵D中,矩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Di,j=di,j;这样,在使用时,查找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Di,j即可确定码字ci和cj的距离度量。 
接下来,进行下述步骤502至步骤528。 
步骤502,发送端进行初始化操作,即,对码字寄存器和距离寄存器的计数器清零,将接收端反馈的第一个码字存储到码字寄存器中; 
步骤504,发送端获得接收端反馈的预编码的码字cf; 
步骤506,发送端通过查表获得当前反馈码字cf与码字寄存器中存储的前一反馈码字cm之间的距离df
步骤508,用当前码字更新码字寄存器中码字,即令cm=cf; 
步骤510,判断距离寄存器是否已满,即,判断nd=K是否成立,在距离寄存器中还有存储空间的情况下,即,存储的距离值数量nd小于K,则处理进行到步骤512,否则,在距离寄存器满的情况下,即,距离寄存器中已经存储了K个距离值d(1),…d(K-1),d(K),即,nd=K,处理进行到步骤514; 
步骤512,把新计算得到的距离值添加到距离寄存器中,d(nd)=df,并令nd=nd+1,返回到步骤504; 
步骤514,用新的距离值更新距离存储值,即,进行如下操作: 
For i=1:K-1 
d(i)=d(i+1) 
End 
d(K)=df, 
步骤502至步骤514对应于上述步骤S402;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516; 
步骤516,发送端确定K个码字距离d(1),…d(K-1),d(K)的平均值  d mean = 1 K &Sigma; k = 1 K d ( k ) ;
步骤518,将dmean与上门限γh和下门限γl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反馈周期的调整方向,若dmeanh成立,则处理进行到步骤 520,若dmeanl成立,则处理进行到步骤522,若γl≤dmean≤γh成立,则处理返回到步骤504;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约定的反馈周期最小值可以是Tmin,最大的反馈周期可以是MtTmin,这里Mt是个大于1的正整数,反馈周期可在Tmin,2Tmin,…MtTmin间进行调整;其中,上门限γh和下门限γl可以表示为  &gamma; h = &alpha;N m t , &gamma; l = &beta;N m t , 这里mt是当前反馈周期对应的mt值,1≤mt≤Mtα和β是加权因子(α和β的值可根据经验值来确定),0<α<1,0<β<1,N为码本大小(即,码本中码字的个数); 
步骤520,如果当前反馈周期对应的mt>1,则将反馈周期减小,进行到步骤524,如果当前反馈周期对应的mt=1,由于已经是系统约定的最小反馈周期,不进行反馈周期的调整,返回步骤504; 
步骤522,如果当前反馈周期对应的mt<Mt,则将反馈周期增加,进行到步骤526,如果当前反馈周期对应的mt=Mt,由于已经是系统约定的最大反馈周期,不进行反馈周期的调整,返回步骤504; 
步骤524,mt=mt-1,并通过控制信令发送一个比特,例如比特0,告知接收端减小反馈周期,处理进行到步骤528; 
步骤526,mt=mt+1,并通过控制信令发送一个比特,例如比特1,告知接收端增大反馈周期,处理进行到步骤528; 
步骤528,在反馈周期得到调整后,清除K个距离存储值,返回步骤504。步骤516至步骤528对应于上述步骤S404。
图5所示的处理过程能够根据频带的变化状况来调整反馈周期。 
图6示出了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周期的具体实施的另一流程,该实施过程针对于接收端每次反馈多个预编码向量,并且所有的预编码向量都使用同一个反馈周期的情况来调整反馈周期。如图6所示,该处理流程包括如下过程: 
优选地,接收端和发送端首先均根据预编码码本确定码字之间的距离表,该操作与执行上述步骤502之前根据预编码码本确定码字之间的距离表的操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接下来,进行下述步骤602至步骤628。 
步骤602,发送端进行初始化操作,即,对码字寄存器组和距离寄存器组的计数器清零接收端反馈的第一个码字数组存储到码字寄存器组中; 
步骤604,发送端获得接收端反馈的预编码码字数组cf[k]; 
步骤606,发送端通过查表获得当前反馈码字数组cf[k]与码字寄存器组中存储的前一反馈码字数组cm[k]之间的距离数组df[k]; 
步骤608,用当前码字更新码字寄存器组中码字数组,即令cm[k]=cf[k]; 
步骤610,判断距离寄存器组中是否已满,即,判断nd=K是否成立,在距离寄存器中还有存储空间的情况下,即,存储的距离度量数组的数量nd小于K,则处理进行到步骤612,否则,在距离寄 存器组满的情况下,即,距离寄存器组中已经存储了K个距离值d(1),…d(K-1),d(K),nd=K,处理进行到步骤614; 
步骤612,把新计算得到的距离度量添加到距离寄存器组中,d(nd)=df[k],并令nd=nd+1,返回步骤604; 
步骤614,用新的距离值更新距离存储值,即,进行如下操作: 
For i=1:K-1 
d(i)=d(i+1) 
End 
d(K)=df[K];步骤602至步骤614对应于上述步骤S402;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616; 
下述步骤616至步骤628的执行过程以及功能与上述步骤516至步骤528的执行过程以及功能类似,这里不再赘述。步骤616至步骤628对应于上述步骤S404。 
图6所示的处理过程能够根据多个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关系来共同调整反馈周期,并且多个预编码向量使用同一个反馈周期节省了系统开销。 
图7示出了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周期的具体实施的另一流程,该实施过程针对于接收端每次反馈多个预编码向量,并且多个反馈向量分别使用各自的反馈周期的情况来调整反馈周期。如图7所示,该处理包括如下过程:
优选地,接收端和发送端首先均根据预编码码本确定码字之间的距离表,该操作与执行上述步骤502之前根据预编码码本确定码字之间的距离表的操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接下来,进行下述步骤702至步骤728。 
步骤702至步骤712的执行过程与功能与上述步骤602至步骤612的执行过程与功能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714,用新的距离值更新距离存储值,即,进行如下操作: 
For i=1:K-1 
d(i)=d(i+1) 
End 
d(K)=df[K],K=1;步骤702至步骤714对应于上述步骤S402;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716; 
以下的步骤将依次根据距离寄存器中的每一个度量值与上下门限进行比较的结果,对预编码向量数组中的各个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周期进行调整。 
步骤716,判断nd=K是否成立,在不成立的情况下执行步骤718,在成立的情况下,执行步骤728; 
步骤718,将d(k)与上门限γh和下门限γl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反馈周期的调整方向,若d(k)>γh成立,则处理进行到步骤720,若d(k)<γl成立,则处理进行到步骤722,若γl≤d(k)≤γh成立,则处理返回到步骤704;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约定的一组反馈周期可如上述步骤502至步骤528中描述的反馈周期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720,如果当前反馈周期对应的mt>1,则将反馈周期减小,处理进行到步骤724,如果当前反馈周期对应的mt=1,由于已经是系统约定的最小反馈周期,不进行反馈周期的调整,返回步骤704; 
步骤722,如果当前反馈周期对应的mt<Mt,则将反馈周期增加,处理进行到步骤726,如果当前反馈周期对应的mt=Mt,由于已经是系统约定的最大反馈周期,不进行反馈周期的调整,返回步骤704; 
步骤724,mt=mt-1,并通过控制信令发送一个比特,例如比特0,告知接收端减小反馈周期,并令nd=nd+1,k=k+1,处理返回到步骤716; 
步骤726,mt=mt+1,并通过控制信令发送一个比特,例如比特1,告知接收端增大反馈周期,并令nd=nd+1,k=k+1,处理返回到步骤716; 
步骤728,在反馈周期得到调整后,清除K个距离存储值,返回步骤704。步骤716至步骤728对应于上述步骤S404。 
图7所示的处理过程能够分别调整预编码向量对应的调整反馈周期,提高了根据预编码反馈周期反馈预编码向量的灵活性。 
图8示出了使用如图4所示方法调整预编码反馈频率粒度的具体实施的流程,该实施过程针对于接收端每次反馈多个预编码向量,并且多个反馈向量分别使用各自的反馈频率粒度的情况来调整反馈周期。如图8所示,该处理流程包括如下过程:
优选地,接收端和发送端首先均根据预编码码本确定码字之间的距离表,该操作与执行上述步骤502之前根据预编码码本确定码字之间的距离表的操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接下来。进行下述步骤802至步骤828。 
步骤802至步骤814的执行过程与功能与上述步骤702至步骤714的执行过程与功能类似,这里不再赘述;步骤802至步骤814对应于上述步骤S402;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816; 
以下步骤将依次根据距离寄存器中的每一个度量值与上下门限进行比较的结果对反馈频率粒度进行调整。 
步骤816,判断nd=K是否成立,在不成立的情况下执行步骤818,在成立的情况下,执行步骤828; 
步骤818,将d(k)与上门限γh和下门限γl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反馈频率粒度的调整方向,若d(k)>γh成立,则处理进行到步骤820,若d(k)<γl成立,则处理进行到步骤822,若γl≤d(k)≤γh成立,则处理返回到步骤804;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约定的反馈频率粒度最小值为Tmin,最大的反馈频率粒度为MtTmin,这里Mt是个大于1的正整数,反馈频率粒度可在Tmin,2Tmin,…MtTmin间进行调整;其中,上门限γh和下门限γl可以表示为  &gamma; h = &alpha;N m t , &gamma; l = &beta;N m t , 这里mt是当前反馈频率粒度对应的mt值,1≤mt≤Mt,α和β是加权因子(可根据经验值来确定),0<α<1,0<β<1,N为码本大小(即,码本中码字的个数);
步骤820,如果当前反馈频率粒度对应的mt>1,则将反馈频率粒度减小,处理进行到步骤824,如果当前反馈频率粒度对应的mt=1,由于已经是系统约定的最小反馈频率粒度,不进行反馈频率粒度的调整,返回步骤804; 
步骤822,如果当前反馈频率粒度对应的mt<Mt则将反馈频率粒度增加,处理进行到步骤826,如果当前反馈频率粒度对应的mt=Mt,由于已经是系统约定的最大反馈频率粒度,不进行反馈频率粒度的调整,返回步骤804; 
步骤824,mt=mt-1,并通过控制信令发送一个比特,例如比特0,告知接收端减小反馈频率粒度,并令nd=nd+1,k=k+1,处理返回到步骤816; 
步骤826,mt=mt+1,并通过控制信令发送一个比特,例如比特1,告知接收端增大反馈频率粒度,并令nd=nd+1,k=k+1,处理返回到步骤816; 
步骤828,在反馈频率粒度得到调整后,清除K个距离存储值,返回步骤804。步骤816至步骤828对应于上述步骤S404。 
综上,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预定时间段内的预编码向量数组之间的关系确定反映信道变化状态的度量值数组,并根据度量值数组来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周期和/或反馈频率粒度,从而能够达到根据动态调整的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周期或反馈频率粒度动态地对预编码向量进行反馈、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定时间段内发送的K个连续的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表示信道变化状况的度量值数组,并根据所述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其中,所述预编码向量数组包括M个预编码向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调整值数组来调整所述预编码向量数组中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因素确定任意两个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度量值:
所述两个预编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所述两个预编码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或者所述两个预编码向量之间关系的经验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所述度量值数组的操作包括:
对于所述K个预编码向量数组的每个预编码向量数组,分别确定当前预编码向量数组与其上一个预编码向量数组之间相同位置的预编码向量之间的度量值,从而得到K个度量值数组,每个度量值数组中包括M个度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包括:
在K个所述度量值数组中,将相同位置的所有度量值作为一个度量值子组,得到M个度量值子组,其中,每个度量值子组中包括K个度量值;
将所述M个度量值子组分别作为M个所述调整值数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的操作包括:
在K个所述度量值数组中,取每个度量值数组中M个度量值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作为更新的度量值,用所述更新的度量值替代所述度量值数组中的所有度量值,从而可以得到一个包括K个度量值的度量值子组;
将所述度量值子组作为所述调整值数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的操作包括:
根据信道划分情况,每个度量值数组都包括S个度量值分组,并且每个度量值分组包含L个度量值,其中,S为大于1的整数,L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并且,M=S×L;
将每一个度量值分组中所有度量值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作为更新的度量值,用所述更新的度量值来替换所述度量值分组,得到S个替换后的度量值分组,并且,得到包括S个所述替换后的度量值分组的替换后的度量值数组;
将K个所述替换后的度量值数组中相同位置的所有度量值作为一个度量值子组,得到S个度量值子组,每个所述度量值子组中包括K个度量值,并将所述S个度量值子组作为S个调整值数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个调整值数组,根据所述调整值数组来调整预编码向量的所述反馈参数包括:
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反馈参数增大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与所述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N1大于第一次数阈值,N1为所述调整值数组中大于第一门限的调整值的个数;
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反馈参数减小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与所述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N2小于第二次数阈值,N2为所述调整值数组中小于第二门限的调整值的个数;
其中,第一门限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在满足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反馈参数增大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与所述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条件为:A大于第一门限,其中,A为所述调整值数组中的所有调整值的平均值或所述调整值数组中的前N3个最大的调整值的平均值,N3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满足第四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反馈参数减小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与所述反馈参数相邻的反馈参数,其中,所述第四预定条件为:B小于第二门限,其中,B为所述调整值数组中的所有调整值的平均值或所述调整值数组中的前N4个最小的调整值的平均值,N4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第三门限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反馈参数已达到所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的最大门限值时,不再增大所述反馈参数;
当所述反馈参数已达到所述预设的一组反馈参数门限中的最小门限值时,不再减小所述反馈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个调整值数组,所述根据所述调整值数组来调整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包括:
取所述调整值数组中的所有调整值的平均值、或者最大值、或者最小值,得到确定的调整值;
根据预先设置的调整值与反馈参数的映射关系表,将所述反馈参数调整到所述确定的调整值对应的反馈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包括:
反馈周期和/或反馈频率粒度。
11.一种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度量值映射单元,用于存储预先确定的预编码向量间的度量值映射表,其中,所述度量值映射表中的度量值表示预编码向量间的变化状况;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度量值映射单元存储的所述度量值映射表以及预定时间段内的K个连续的预编码向量数组确定度量值数组,其中,所述预编码向量数组包括M个预编码向量,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度量值数组确定调整值数组;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调整值数组调整预编码向量的反馈参数。
CN 200810183394 2008-12-01 2008-12-01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753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83394 CN101753184B (zh) 2008-12-01 2008-12-01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83394 CN101753184B (zh) 2008-12-01 2008-12-01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3184A CN101753184A (zh) 2010-06-23
CN101753184B true CN101753184B (zh) 2013-05-08

Family

ID=42479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83394 Active CN101753184B (zh) 2008-12-01 2008-12-01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3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036B (zh) * 2010-09-14 2014-04-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整赋形颗粒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80547A (zh) * 2011-05-11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3312404B (zh) * 2012-03-08 2016-01-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3873208B (zh) * 2012-12-14 2017-08-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小区协作的信道反馈方法和用户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616479D0 (en) *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7133564A2 (en) * 2006-05-09 2007-11-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debook precoding with variable feedback
CN101136718A (zh) * 2006-11-07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的空间复用的预编码方法
CN101146078A (zh) * 2006-12-27 2008-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33564A2 (en) * 2006-05-09 2007-11-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debook precoding with variable feedback
GB0616479D0 (en) *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136718A (zh) * 2006-11-07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的空间复用的预编码方法
CN101146078A (zh) * 2006-12-27 2008-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3184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89279A1 (en) Channel quality report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CN103168431B (zh) 用于有效地提供mimo通信的信道反馈的通信站和方法
CN102316597B (zh) Mimo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1981823B (zh) 在mimo系统中用于模式适配的方法
US8179775B2 (en) Precoding matrix feedback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CN103138813B (zh) 在多天线系统的发射机中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以及接收机
CN103067128B (zh) 无线系统的信道质量信息反馈技术
CN101569112B (zh) 无线通信模式切换装置和方法
CN102237955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US798697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29008B (zh) 子载波分配方法、数据发送方法、通信系统和发射机终端
CN102084702B (zh) 使用可变反馈速率平衡链路方向之间的容量
CN110365380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EP2362563B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KR20040045834A (ko) Mim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할당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장치
CN104247296A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自适应接收器分集的方法和装置
KR20050060094A (ko) Mimo 시스템에 관한 레이트 적응성 있는 송신 방식
WO2007037418A1 (ja) アンテナ選択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2438322B (zh) 资源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232554A (zh) 一种传输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753184B (zh)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US2011012892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472298B (zh) 时分双工多入多出下行发射系统的用户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2255684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78939A (zh) 基于有限反馈技术降低反馈量提高系统吞吐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Assignee: SANECHIPS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TE Corp.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ecoding feedback parameter adjusting method and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4

Address after: 215163 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 55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163 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63 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