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4702B - 使用可变反馈速率平衡链路方向之间的容量 - Google Patents

使用可变反馈速率平衡链路方向之间的容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4702B
CN102084702B CN200880129728.7A CN200880129728A CN102084702B CN 102084702 B CN102084702 B CN 102084702B CN 200880129728 A CN200880129728 A CN 200880129728A CN 102084702 B CN102084702 B CN 102084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set
transceiver
feedback
mobile terminal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97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4702A (zh
Inventor
D·耶林
Y·佩雷斯
I·伯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wei International Co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arvell Asia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wier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4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4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47Variable feedback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收发机(26,28),其配置用于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第二收发机(22)通信,该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第一收发机到第二收发机的第一链路方向中的第一通信业务(34),该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第二收发机到第一收发机的第二链路方向中的第二通信业务(36)。以自适应反馈速率从第一收发机向第二收发机传输通信反馈(35)。确定反馈速率,以便实现第一集合与第二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之间的期望平衡。响应于通信反馈来控制第二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Description

使用可变反馈速率平衡链路方向之间的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通信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增强双向通信链路的业务容量。
背景技术
在诸如蜂窝网络(并且特别是高级蜂窝标准,诸如LTE)的多种现代无线通信应用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方向中所需要的业务容量是不相同的。例如,互联网浏览在下行链路上通常需要比在上行链路上高得多的业务容量。(在本专利申请的上下文中以及在权利要求中,术语“业务容量”是指每单位时间通过通信链路传送的信息量)。已经估计出,无线网络中的总体下行链路业务要求在相应的上行链路要求的三倍到十倍之间。然而,在使用频域双工(FDD)的商业无线网络中,可用的频谱通常以固定方式(典型地是相等地)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划分。
由于业务要求和频率分配之间的失配,无线网络无法同时完全利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二者的可用业务容量,并且因此受到链路方向之一的容量的限制。因此,FDD网络次优地利用其可用的传输频谱。另外,即使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不相等地划分频谱以达到与业务要求的较好匹配,但是由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方向中的业务负载可能随时间改变,所以仍然存在一些低效情况。
发明内容
在此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收发机,该第一收发机配置用于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第二收发机通信,该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第一收发机到第二收发机的第一链路方向中的第一通信业务,该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第二收发机到第一收发机的第二链路方向上的第二通信业务。以自适应反馈速率从第一收发机向第二收发机传输通信反馈。响应于通信反馈来控制第二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包括配置基站以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通信,该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业务,该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业务。在基站处以自适应反馈速率接收来自移动终端中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通信反馈。响应于通信反馈来控制第二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包括配置移动终端以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基站通信,该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业务,该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业务。以自适应反馈速率从移动终端向基站传输通信反馈,以便使得基站响应于该通信反馈来控制第二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从基站向移动终端传输控制(反馈)数据以便增加上行链路容量。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另外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第一收发机,其配置用于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第二收发机通信,该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第一收发机到第二收发机的第一链路方向中的第一通信业务,该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第二收发机到第一收发机的第二链路方向中的第二通信业务。第一收发机配置用于以自适应反馈速率向第二收发机传输通信反馈,并且接收以响应于通信反馈的信息承载容量从第二收发机通过第二集合传输的数据。
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基站和耦合至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基站配置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通信,该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业务,该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业务;以及以自适应反馈速率从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通信反馈,并且响应于该通信反馈来控制第二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移动终端和耦合至移动终端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移动终端配置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基站通信,该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业务,该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业务;以及以自适应反馈速率向基站传输通信反馈,以便响应于通信反馈来控制第二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根据又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其配置用于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进行通信,该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第一收发机到第二收发机的第一链路方向中的第一通信业务,该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第二收发机到第一收发机的第二链路方向中的第二通信业务。第一收发机配置用于以自适应反馈速率向第二收发机传输通信反馈,以便响应于通信反馈来控制第二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将得到更加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性图示;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使用反馈来控制通信的流程图;以及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变量化方案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解决并且缓和了分配给双向链路中的两个链路方向的频谱(即带宽)与两个方向中的业务容量要求之间的失配。这些实施方式例如在无线FDD系统中是有用的,在该无线FDD系统中,频谱是固定的,同时带宽与业务要求之间的失配可能较大并且可变。因此,以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涉及此类系统中的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然而,在此描述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增强其他类别的双向链路的业务容量。
在此描述的实施方式基于反馈来可变地平衡两个链路方向(诸如FDD系统中的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的业务容量。该方法使得能够通过自适应地调节链路方向之一的反馈速率以满足另一链路方向的容量需求,来动态地平衡相对于即时业务负载的DL/UL容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被指派用于承载双向链路上的通信业务的相应的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其可以在或者不在连续的范围中)。收发机之一(或者二者)以自适应速率向另一收发机传输通信反馈(由此占用可用带宽的不同部分)。响应于通信反馈来控制另一链路方向的信息承载容量。
该方法的构思在于多种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在发射机具有关于传输信道状态的良好信息时显著地增加系统业务吞吐量。该信息可以按照从接收机到发射机的反馈的形式而被提供,发射机继而相应地设置传输参数。反馈速率越高(高到某个限度),发射机就能够越精确地调节传输参数,并且由此增加其通过给定带宽传输的信息量。可以应用较高的反馈速率,例如,以便增加提供载波质量反馈的频率粒度(即,在报告的载波之间以较小间隔提供与更多载波有关的反馈)。当提供了增加的反馈粒度时,发射机可以自适应地对大量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应用更佳的传输参数。相反,当减小的反馈粒度可用时,发射机可以对传输数据应用较普遍并且达不到最优的传输参数。
例如,一些参数可以减少由接收机处的噪声和干扰所造成的比特错误,但是其应用的代价是业务容量的减少。例如,在编码方案的应用中可以看出这一点。较强的编码方案可以减少比特错误,但是其可能相应地需要较大带宽。相反,较弱的编码方案也可能由于需要重传错误接收的数据而造成业务容量减少。
增加的反馈粒度可以促进对利用增加的精度定义的载波频率范围自适应地应用较优的传输参数。例如,响应于反馈根据较大频率分辨率来应用传输参数的概念对于其他传输参数(诸如MIMO传输参数)也可以是有效的。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当额外的上行链路容量为可用时其可被采用以提供更大粒度的质量反馈,这引起上行链路上的较高反馈速率。例如,可以将不同的编码方案或者其他传输参数应用于具有较大频率精度范围的载波,从而促进下行链路上的业务容量的增加。使反馈数量与可用的上行链路容量相适应,并且可以相应地使应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编码粒度与反馈的粒度相适应。例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方案非常适合该类型的基于反馈的调节。
在此描述的实施方式在利用一个链路方向上不用的业务容量以增强另一方向的可用容量方面是有用的。例如,在上行链路业务未使用全部可用带宽的FDD系统中,可以增加上行链路上的反馈速率以便增加下行链路上的业务容量,从而更好地利用可用带宽并且改进网络的平衡和效率。反馈速率例如可以是动态改变的,由此允许网络运营商基于在不同时间、以及可能在不同位置和/或针对不同订户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业务容量之间的期望关系来改变系统中的DL/UL容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网络20的示意性图示。在该示例中,假设网络20是FDD蜂窝通信网络,其具有MIMO能力。此类网络例如可以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公布的LTE标准兼容。基站22使用针对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的某一频率集合以及针对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的另一频率集合与移动终端26、28通信。根据传统的蜂窝网络惯例,为了方便,通常使用术语“移动终端”来表示网络20中的任何以及所有用户设备,包括可以是固定的用户设备。在该示例中,基站和移动终端是特定类型的无线收发机,但是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原理可类似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收发机和网络。
基站22和移动终端26、28通过其相应的频率集合交换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业务,在附图中分别由箭头34和36来指示。基站22具有多个天线24,基站22使用本领域所知的适合的MIMO技术来驱动多个天线24。基站应用按照复(幅度/相位)系数形式的MIMO传输参数来控制不同的天线24传输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可能针对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系数)。基站基于从移动终端26、28接收的反馈35来计算这些参数。反馈速率是自适应的,也即,其通常在网络运营商的控制之下,随着时间或者甚至在不同的移动终端26、28之间改变。增加上行链路上的反馈速率引起下行链路上的容量增加(C.I.)37。下文详述可以用于该目的而使用的技术的细节。
附加地或者备选地,相似类别的自适应反馈可以从基站22向移动终端26和/或28传输,以用于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参数。一些移动终端(诸如图1中的终端26)具有多个天线30,其可以基于来自基站的反馈而在具有传输参数的MIMO配置中传输和接收。作为另一备选方案,移动终端(即使是仅具有单个天线32的终端28)可以在具有基于反馈的传输参数的“虚拟MIMO”配置中协作地操作。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使用反馈来控制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出于清楚的目的,以下参考增强系统20(图1)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的信息承载容量来描述该方法,但是该方法的原理可以适当地调节,并且类似地应用于上行链路以及其他系统。
通常,特别是在FDD网络中,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的带宽是由可应用的标准预先指派和固定的和/或由相关主管部门分配的。然而,本方法允许网络运营商调整所分配带宽的业务容量(即,由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承载的信息量)以便更加优化地使用可用带宽。
为了这个目的,在需求确定步骤40处,网络运营商确定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所需要的业务容量。例如,该确定可以由人类管理员基于业务统计的报告来做出,或者其可以由与网络相关联的适当处理器自动地实现。通常,所需要的业务容量的确定依赖于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业务容量之间的期望关系。根据每个方向上的通信业务的即时要求以及特定用户类型和属性来确定期望的关系。所需要的容量的确定通常随着时间改变,并且由此可以周期性地进行重新估计和改变。另外,容量需求可以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改变,或者在不同的网络条件下改变,甚至可以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之间改变。
如上所述,基站22关于下行链路信道条件、基于移动终端26、28提供的反馈来设置针对天线24的MIMO传输参数。该反馈的数据速率确定向基站报告信道条件的精确程度;但是反馈占用了上行链路带宽的一部分,可能是数据信道的一部分,这以上行链路业务容量为代价。因此,在速率设置步骤42,网络运营商基于所期望下行链路容量与可用上行链路容量之间的关系来设置反馈速率。
各种测量可以用于查找和实现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的期望平衡。例如,总网络吞吐量的测量、边缘小区用户吞吐量、覆盖率、小区间干扰等可以用于容量均衡。如果存在没有用于承载通信业务的可用上行链路容量,则网络可以设置更高的反馈速率以便最大化下行链路容量。反馈速率无需在整个网络之上是均匀的,而是例如可以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或不同的移动终端之间改变。
在信号传输步骤44处,基站22向移动终端26、28传输信号。信号通常是导频信号,其单独地从每个天线24传输,并且如果网络20使用频分复用(FDM),则其还可以被分为不同的频率窗口(bin)或者频率组。移动终端26、28测量这些信号中每一个的功率和相位。在反馈传输步骤46处,移动终端以适合的速率(诸如在步骤42出设置的反馈速率)向基站22返回测量值作为反馈。可以由移动终端通过业务信道(否则其用于承载用户数据)或者通过控制(信令)信道或者通过二者来传输反馈。例如,只要控制信道具有可用容量,反馈就可以由控制信道承载,并且继而在超过控制信道的容量时,反馈的额外部分可以由业务(数据)信道来承载。
步骤46处使用的反馈速率可以确定例如由移动台向基站传输的测量数据的分辨率(以比特为单位)。(以下参考图3描述该类别的可变分辨率方案)。在FDM方案中,备选地或者附加地,可以利用反馈速率的增加来提供更精细的频率粒度,以使得由移动终端报告的每个测量覆盖相对较小数目的频率窗口,并且由此改进在每个频率窗口组进行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性能。
在系数计算步骤48处,基站22基于其已经接收的反馈来计算针对去往移动终端26、28的下行链路传输的MIMO系数。通常,针对每个移动终端,基于其已经报告的信道条件来计算系数,并且在多用户方案中也可能基于来自其他移动终端的反馈来计算系数。基站继而经由天线24、使用这些MIMO系数来向移动终端26、28传输信息。MIMO系数的精度以及因此下行链路业务吞吐量通常随着反馈的分辨率而增加。
各种类型的MIMO方案可以在系统20中使用,并且受益于上文描述的方法。以下是一些示例:
●在向移动终端同时传输若干数据流中,可以由基站使用空间复用以及基站和移动终端二者处的多个天线来应用MIMO技术。基本MIMO操作可以利用非常低的反馈速率来实现,但是较高速率的反馈可以通过提供较好的信道分解和针对每个数据流的最佳功率分配而增加可实现的链路业务容量。
●在多用户MIMO中,基站使用空间复用和至少基站处的多个天线来向若干移动终端同时传输若干数据流。计算MIMO系数以便减少在每个移动终端处由于传输至其他移动终端的信号造成的干扰。(该类技术的一个示例是传输迫零,其目标在于使传输至其他终端的信号造成的干扰完全归零)。不同的信号之间的干扰主要取决于对于基站可用的信道质量估计。因此,干扰的大幅减少可以通过改进信道质量估计(即,通过增加反馈速率)来实现。减少的干扰可以通过减少比特错误率而造成可实现的下行链路业务容量的大幅增加,从而减少了重传的需要并且使得能够使用较弱的编码。
●多小区MIMO技术使用多个基站的天线来向移动终端传输若干数据流。该族中的一种技术是多用户多小区MIMO,其中多个基站同时向多个移动终端传输数据。若干基站的协作操作不仅增加了每个数据流的信号功率,还减少了来自相邻基站的干扰。多小区MIMO的有效使用需要较高的反馈速率,因为需要移动终端发送关于每个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道质量估计,并且因此在信道容量与反馈速率之间存在有力均衡。
虽然上文描述的示例涉及增强下行链路业务容量中的上行链路反馈的使用,但是同样地也可以使用下行链路反馈,以使用下行链路资源来增加上行链路业务容量。在本领域已知的蜂窝通信系统中,基站通常是网络的协调器,并且因此通常向移动终端传输很少(如果有的话)的显式信道信息。然而,基站可以以更加详细的控制命令的形式来增加其对移动终端的反馈速率,该命令告知移动终端如何构成其传输的信号以便最佳地利用信道。
可以将多个MIMO方案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并且可以受益于下行链路上增加的反馈。示例包括以下:
●MIMO在上行链路上的操作类似于上文描述的下行链路操作,但是使用不同类别的反馈机制。基站估计上行链路信道条件,并且决定最佳传输策略。其继而传输下行链路控制消息,该消息告知移动终端如何构成其上行链路传输,包括应当使用的码本和权重。为了最佳地利用信道状态信息,期望基站能够在多个可能的码本和权重之间选择,并且因此需要较大的控制信息来指定其做出的选择。控制消息越大,基站在传输消息时使用的下行链路业务容量越多,并且由此在上行链路业务容量中实现的增强越大。
●虚拟MIMO是多用户MIMO形式,其中多个移动终端同时向基站(其使用多个天线接收信号)传输数据。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干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移动终端使用的码本和权重的适当选择,以便实现针对给定信道条件的最佳传输。上行链路业务容量的大幅增加可以通过增加下行链路控制消息的大小以便改进码本和权重的选择质量来实现。该技术的变体可以在多小区虚拟MIMO中使用,其中若干基站联合地从多个移动终端接收数据。
虽然以上示例具体地涉及MIMO传输方案,但是也可以使用反馈来以其他方式增加业务容量。例如,发射机可以使用基于反馈的“注水”方法而跨分配带宽更好地分配传输功率。增加反馈速率可以改进注水(water-filling)性能,尤其是在具有较低信噪比的链路上。作为另一示例,在递增冗余(IR)方案中,当发生分组传输失败时,传输附加的冗余比特,并且与先前接收的比特一起用于接收机处的分组解码。来自接收机的反馈可以由发射机用于选择要使用的最佳IR版本以便优化分组接收。增加的反馈速率允许较大的IR版本选择,并且由此允许重传中的增强效果。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变量化方案的图示。该方案示出了增加或者减少信道估计反馈的分辨率中的量化效果,并且示出了结合增加的上行链路反馈速率可以使用如何精细的量化以增强下行链路业务容量。
如上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的信道估计通常基于基站传输的导频符号。移动终端接收这些导频符号,并且继而在时间和频率上对其进行过滤,以便生成针对每个频率窗口(或者如果没有使用鉴频,则在所有频率上)的信道估计。该信道估计可以表示为针对每个频率窗口的复数。为了将信道估计传送回基站,移动终端首先将复数量化为预定数目的比特,并且继而将量化的数目按照预定义的传输格式传输至基站。
在最基本水平的信道量化中,反馈可以仅由信号水平(功率)指示组成。例如,可以使用4个比特来描述所有天线和所有频率上的平均接收信号。以更精细的分辨率,反馈可以包括关于信道特性的频率改变和/或不同天线之间的相位差的信息。
例如,图3所示的方案示出了对移动终端针对给定天线和频率窗口做出的测量进行操作的均匀量化器的效果(尽管也可以使用来自不同天线和/或不同频率窗口的测量的联合量化)。量化器通过首先截短测量信号值并且继而在量化方案中找到最接近的值(由x标记50表示),从而输出表示所讨论的频率窗口中的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单个复数。线52标记决策区域之间的边界。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量化器输出具有均匀量化的4比特数字,尽管可以备选地使用非均匀量化方案。
表示一组量化值所需要的比特数目由量化限度Vm和量化步长大小Δ确定。具体地,均匀量化所需要的比特数目是大于log2(Vm/Δ)的最小整数的两倍。较大的量化限度和/或较小的量化步长将提供更精细的分辨率,但是需要更多比特。
若干频率窗口和/或若干天线可以需要相似类别的量化:如果移动终端采样的总带宽是W[Hz],并且移动终端传输关于相隔B[Hz]的频率窗口的反馈,则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反馈将包括以上的针对W/B频率窗口的量化数据。如果移动终端报告从基站处的N个天线测量的信号,则报告大小进一步乘以N。
基站可以通过设置量化限度(Vm)、量化步长(Δ)的值并且报告频率间隔(B)来在大范围上控制反馈速率。例如上文描述的均匀量化的以比特为单位的反馈数据大小近似于(NW/B)log2(Vm/Δ),其可以从最小4比特改变至高达每反馈消息几百比特。
可以理解,上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以示例的方式给出,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特定示出和描述的内容。相反,本发明的范围包括以上描述的各种特征的组合和子组合二者及其变体和修改,在阅读以上描述之后,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易见的,并且其没有在现有技术中公开。

Claims (30)

1.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收发机,所述第一收发机配置用于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第二收发机通信,所述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第一收发机到所述第二收发机的第一链路方向中的第一通信业务,所述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第二收发机到所述第一收发机的第二链路方向中的第二通信业务;
从所述第一收发机向所述第二收发机以自适应反馈速率传输通信反馈;以及
响应于所述通信反馈来控制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其中控制所述信息承载容量包括:定义第一频率集合与第二频率集合之间的信息承载容量分配的期望关系,以及响应于所述期望关系来设置所述反馈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信息承载容量包括:标识所述第一链路方向中的、所述第一通信业务不需要的额外带宽,并且使用所述额外带宽来增加所述第一链路方向中的反馈速率,以便增加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第一收发机和所述第二收发机包括:将所述收发机配置为在频域双工(FDD)模式下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反馈包括信道信息,并且其中控制所述信息承载容量包括响应于所述信道信息来调节所述第二收发机的传输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通信反馈包括改变所述信道信息的分辨率以便将所述反馈速率设置为期望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改变所述分辨率包括调节所述信道信息的测量频率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信息承载容量包括响应于所述通信反馈来对所选择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方案的传输参数进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通信反馈包括调节用于量化由所述第一收发机从所述第二收发机接收的导频信号测量的比特数目。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通信反馈的大小超过控制信道的容量时,所述通信反馈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控制信道来传输,并且所述通信反馈的第二部分通过独立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数据信道来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通信反馈包括:增加所述反馈速率,同时减少所述第一链路方向中可用的信息承载容量,以便增加所述第二链路方向中的信息承载容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自适应反馈速率传输所述通信反馈包括:调节所述通信反馈的频率粒度,以及基于所述频率粒度来提供针对频率范围的不同数量的通信反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信息承载容量包括:基于针对不同频率范围中每一个的通信反馈来选择用于对要通过所述范围中的载波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的编码强度。
13.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包括:
将基站配置为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通信,所述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移动终端到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业务,所述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业务;
在所述基站处以自适应反馈速率接收来自所述移动终端中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的通信反馈;以及
响应于所述通信反馈来控制所述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其中控制所述信息承载容量包括:定义第一频率集合与第二频率集合之间的信息承载容量分配的期望关系,以及响应于所述期望关系来设置所述反馈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通信反馈包括:增加所述反馈速率,同时减少所述第一频率集合中可用的信息承载容量,以便增加所述第二频率集合中的信息承载容量。
15.一种用于通信的方法,包括:
将移动终端配置为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基站通信,所述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移动终端到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业务,所述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业务;以及
通过定义第一频率集合与第二频率集合之间的信息承载容量分配的期望关系并响应于所述期望关系来设置反馈速率,以自适应反馈速率从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传输通信反馈,以便使得所述基站响应于所述通信反馈来控制所述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16.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第一收发机,其配置用于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第二收发机通信,所述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第一收发机到所述第二收发机的第一链路方向中的第一通信业务,所述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第二收发机到所述第一收发机的第二链路方向中的第二通信业务,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机配置用于以自适应反馈速率向所述第二收发机传输通信反馈,并且接收以响应于所述通信反馈的信息承载容量从所述第二收发机通过第二频率集合传输的数据,
其中所述反馈速率是响应于第一频率集合与第二频率集合之间的信息承载容量分配的期望关系而设置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馈速率通过以下来设置:标识所述第一链路方向中的、所述第一通信业务不需要的额外带宽,并且使用所述额外带宽来增加所述第一链路方向中的反馈速率,以便使得所述第二收发机增加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机和所述第二收发机配置用于在频域双工(FDD)模式下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反馈包括信道信息,其使得所述第二收发机调节在传输所述第二通信业务中使用的传输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机配置用于改变所述信道信息的分辨率以便将所述反馈速率设置为期望水平。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调节以下比特数目来改变所述分辨率,其中所述比特数目用于量化由所述第一收发机从所述第二收发机接收的导频信号的测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调节所述信道信息的测量的频率粒度来改变所述分辨率。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方案来传输所述第二通信业务,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机配置用于传输所述通信反馈以使得所述第二收发机调节所述MIMO传输方案的传输参数。
24.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通信反馈的大小超过控制信道的容量时,所述通信反馈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控制信道来传输,并且所述通信反馈的第二部分通过独立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数据信道来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反馈通过数据信道来传输。
26.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
基站;以及
耦合至所述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其中所述基站配置用于: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通信,所述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移动终端到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业务,所述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业务;以及通过定义第一频率集合与第二频率集合之间的信息承载容量分配的期望关系并响应于所述期望关系来设置反馈速率,以自适应反馈速率从所述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接收通信反馈,并且响应于所述通信反馈来控制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馈速率通过以下来设置:标识第一频率集合中的、所述上行链路通信业务不需要的额外带宽,并且使用所述额外带宽来增加所述第一频率集合中的反馈速率以便增加所述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28.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
移动终端;以及
耦合至所述移动终端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配置用于: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与基站通信,所述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移动终端到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业务,所述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移动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业务;以及以自适应反馈速率向所述基站传输通信反馈,以便响应于所述通信反馈来控制所述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其中所述反馈速率是响应于第一频率集合与第二频率集合之间的信息承载容量分配的期望关系而设置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馈速率通过以下来设置:标识所述第一频率集合中的、所述上行链路通信业务不需要的额外带宽;以及使用所述额外带宽来增加所述第一频率集合中的反馈速率,以便增加所述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30.一种用于通信的装置,包括第一收发机和第二收发机,其配置用于通过具有第一频率集合和第二频率集合的双向链路通信,所述第一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第一收发机到所述第二收发机的第一链路方向中的第一通信业务,所述第二频率集合被指派为承载从所述第二收发机到所述第一收发机的第二链路方向中的第二通信业务,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机配置用于以自适应反馈速率向所述第二收发机传输通信反馈,以便响应于所述通信反馈来控制所述第二频率集合的信息承载容量,
其中所述反馈速率是响应于第一频率集合与第二频率集合之间的信息承载容量分配的期望关系而设置的。
CN200880129728.7A 2008-06-19 2008-12-21 使用可变反馈速率平衡链路方向之间的容量 Active CN102084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401608P 2008-06-19 2008-06-19
US61/074,016 2008-06-19
PCT/IL2008/001649 WO2009153773A1 (en) 2008-06-19 2008-12-21 Balancing capacity between link directions using variable feedback rat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702A CN102084702A (zh) 2011-06-01
CN102084702B true CN102084702B (zh) 2014-08-27

Family

ID=41431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728.7A Active CN102084702B (zh) 2008-06-19 2008-12-21 使用可变反馈速率平衡链路方向之间的容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018897B2 (zh)
EP (1) EP2294884A4 (zh)
CN (1) CN102084702B (zh)
WO (1) WO20091537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9335B2 (en) * 2008-11-25 2014-09-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SINR control
US8468566B2 (en) * 2009-04-10 2013-06-18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 message feedback in a satellite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99775A1 (en) * 2009-09-21 2011-03-23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es comprising a backhauling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data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8902873B2 (en) * 2009-10-08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ignaling for closed-loop transmit diversity
US8891652B2 (en) 2010-06-24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ructured MIMO codebook
US20120039159A1 (en) * 2010-08-11 2012-02-16 Kddi Corporation Spectrum aggregation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rotation orthogonal coding
US20120076086A1 (en) * 2010-09-27 2012-03-29 Ceragon Networks Ltd. Asymmetrical lin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594428B (zh) * 2011-01-11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噪比反馈方法和装置
WO2012129723A1 (en) * 2011-03-30 2012-10-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01674B (zh) * 2011-09-14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权值反馈粒度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717015B2 (en) * 2014-07-03 2017-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545575B (zh) * 2016-04-23 2022-06-2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移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347279A1 (en) * 2016-05-27 2017-11-30 Alcatel-Lucent Usa Inc.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eMBMS SYSTEMS
US10397819B2 (en) 2016-06-21 2019-08-27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Dynamic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9906631B (zh) * 2017-03-15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3421A (en) * 1997-02-06 1999-08-03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Method for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s
ATE358924T1 (de) * 1998-06-15 2007-04-15 Motorola Inc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verbesserung der kapazität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S7248841B2 (en) * 2000-06-13 2007-07-24 Agee Brian 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multipoint electromagne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40120289A1 (en) * 2002-12-20 2004-06-24 Hamalainen Jyri K.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87286B1 (ko) * 2003-07-31 2010-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접속 방법 및 그 제어 시스템
US7139328B2 (en) * 2004-11-04 2006-11-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sed loop data transmission
KR101124932B1 (ko) * 2005-05-30 2012-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07103108A2 (en) * 2006-03-03 2007-09-13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multi-beamform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780936B2 (en) * 2006-05-2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 acquisi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06287B2 (en) * 2007-01-09 2013-12-10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d regulating services and resources in high-performance downlink channels
US20080311946A1 (en) * 2007-06-13 2008-12-18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providing control plane capacity
US8036282B2 (en) * 2007-09-07 2011-10-11 Wi-Lan Inc. Multi-tiered quant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94884A4 (en) 2017-03-08
WO2009153773A1 (en) 2009-12-23
EP2294884A1 (en) 2011-03-16
CN102084702A (zh) 2011-06-01
US8018897B2 (en) 2011-09-13
US20090316610A1 (en) 2009-12-24
US8644236B2 (en) 2014-02-04
US20110286371A1 (en) 201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4702B (zh) 使用可变反馈速率平衡链路方向之间的容量
CN101272170B (zh) 一种处理通信信号的方法
CN103081371B (zh) Mimo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无线通信系统
CN101095362B (zh) Ofdm-mimo通信系统中改善系统效率的每数据流率控制(psrc)
RU2390948C1 (ru) Группировка пользователей для mimo-передач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10958699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21938B (zh) 在多用户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时域和频域中的均衡公平调度的业务量负荷相关的功率分配
CN101999210B (zh) 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0550685C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系统
US798697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77627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1803230B (zh) 选择用于发送控制信道信息的最佳传输天线的基站和方法
US2002018301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adaptive channelization and link adaptation
CN10169036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数据的方法
CN103152754B (zh) 一种lte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EP270133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84175B (zh) 发送装置、发送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KR20090016386A (ko)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귀환데이터 전송방법
CN102165831A (zh) 协调的多点传送/接收用户分组
CN101675601B (zh) 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环境中通信的方法
WO2009002087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data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CN104350693A (zh)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协作通信的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02291218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N101821969A (zh) 用于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
CN100561890C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4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after: Marvell Asia Pte. Ltd.

Address before: Ford street,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Kaiwei international Co.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4

Address after: Ford street,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Kaiwei international Co.

Address before: Hamilton, Bermuda

Patentee before: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4

Address after: Hamilton, Bermuda

Patentee after: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Babado J San Mega Le

Patentee before: MARVELL WORLD TRAD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