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2695B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42695B CN101742695B CN 200910265514 CN200910265514A CN101742695B CN 101742695 B CN101742695 B CN 101742695B CN 200910265514 CN200910265514 CN 200910265514 CN 200910265514 A CN200910265514 A CN 200910265514A CN 101742695 B CN101742695 B CN 1017426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ues
- data
- transmission network
- wireless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045—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 and backbone network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05—PBS [Private Base Station]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该方法包括:基站与至少两个回传用户设备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B-UE为与基站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的UE;基站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该回传数据为基站和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分布式回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基站通过传输网与传输网另一端的设备(例如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及控制信令的传输可以称为回传,承担回传的网络资源称为承载网,承载网可以分为有线承载和无线承载。
有线承载是指通过地面接入方式实现基站与传输网之间连接,此时需要部署相关的基建设备。无线承载是指基站通过无线方式,例如微波与传输网建立连接,此时需要专门的微波设备,并且需要直达路径(Line Of Sight,LOS)。
为了达到全面覆盖,基站是分布建设的,当基站远离传输网时,如果要建立基站与传输网之间直接的连接,当采用有线承载时存在基建设备成本较高的问题,当采用微波承载时存在微波设备成本较高且难以实现LOS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通过基站进行回传的方案。该方案中,将与传输网存在有线连接的基站作为回传接入点,另一个需要与传输网建立连接的基站利用自身的无线资源与该回传接入点建立无线连接,通过该回传接入点建立与传输网的回传路径。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基站不能任意应用在家庭或者企业中,将基站作为回传接入点会使应用场景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与至少两个回传用户设备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所述B-UE为与基站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的UE;
基站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为所述基站和所述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与至少两个回传用户设备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所述B-UE为与基站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的UE;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为所述基站和所述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回传用户设备B-UE,以及前述的基站,其中,基站与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至少两个B-UE与基站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基站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该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回传数据为所述基站和所述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多个B-UE作为回传接入点,由多个B-UE提供回传通路,可以避免单点传输受限的问题;通过将用户设备作为回传接入点,可以避免将基站作为回传接入点造成的应用场景受限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对应的第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对应的第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LTE系统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LTE系统中的信令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WCDMA系统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对应的第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对应的第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基站与至少两个回传用户设备(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该B-UE为与基站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的UE。
以下用B-UE表示与传输网有线连接的作为回传接入点的用户设备,同时该B-UE可以与基站无线连接。以下用UE表示与传输网不存在有线连接,通过空口接入基站的普通用户设备。
其中,在不同的系统中,用户设备、基站控制设备、基站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系统中,用户设备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基站为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基站控制设备为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在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中,用户设备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基站为NodeB,基站控制设备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在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用户设备为UE,基站为演进基站(eNodeB),基站控制设备为服务网关(Servicing Gateway,SGW)及移动管理实体(MobileManagement Entity,MME)。
其中,某一B-UE与传输网的有线连接的方式也可能为多种,例如,采用以太网方式、E1方式、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方式或者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xDSL)方式。并且,不同的B-UE可以采用不同的有线连接方式,例如,一个B-UE采用以太网方式,另一个B-UE采用xDSL方式。
其中,由于基站自身存在无线资源,因此,基站可以采用自身的无线资源与B-UE建立空口的无线连接,以通过B-UE接入传输网。
B-UE使用的基站的无线资源可以不作限定。例如,在GSM系统中,B-UE可以使用单独的载频,也可以与UE共享载频;在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B-UE可以使用特定码组,也可以与UE共享码组。当系统中的B-UE为多个时,这多个B-UE可以属于相同的系统,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系统,例如,可以是多个B-UE同属于GSM系统,或者一个属于GSM系统,另一个属于WCDMA系统。
具体地,基站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与B-UE建立无线连接:
方式一:基站向该至少两个B-UE发送广播消息,当该至少两个B-UE主动接入后,与主动接入的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
这种方式相当于B-UE主动接入基站。广播消息是基站发送给该基站管辖内的所有B-UE及UE的消息,该广播消息中可以携带基站的位置信息,接收到广播消息的B-UE可以根据该基站的位置信息向该基站请求接入,之后,基站可以根据网络资源情况分配相应的无线资源给请求的B-UE,完成B-UE的接入。
方式二:基站向该至少两个B-UE发送专用寻呼消息,当该至少两个B-UE被动接入后,与被动接入的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
这种方式相当于B-UE被动接入基站。专用寻呼消息中可以携带待寻呼的B-UE的信息及基站的位置信息,向待寻呼的B-UE发送专用寻呼消息,接收到专用寻呼消息的B-UE确定专用寻呼消息中携带的B-UE的信息与自身信息一致时,根据基站的位置信息向基站请求接入,之后,基站可以根据网络资源情况分配相应的无线资源给请求的B-UE,完成B-UE的接入。
步骤12:基站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该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该回传数据为该基站和该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
其中,该至少两个的B-UE可以是所有与传输网有线连接的B-UE,也可以是所有与传输网有线连接的B-UE中的一部分。另外,还可以采用主备方式,当主B-UE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备B-UE继续为基站服务。而不论是全部还是部分,为了实现分布式,都需要至少两个B-UE与基站建立无线。
不论是否采用主备方式,基站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传输数据:
方式一,若该至少两个B-UE通过专用汇聚设备接入该传输网,该基站将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回传数据划分为与该至少两个B-UE的个数相同的数据组,每组数据对应一个B-UE,分别将各组数据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发送到对应的B-UE。
这种方式相当于多个B-UE共同分担传输数据的任务,因为数据由多个B-UE分担,因此,当数据的带宽超出单个B-UE带宽的时候,仍然可以保证对该数据的服务。这种方式,可以应用在对带宽利用率要求高的场景。
方式二,若该至少两个B-UE直接接入该传输网,该基站将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回传数据通过与该至少两个B-UE中的一个B-UE的无线连接,发送到相应的B-UE。
这种方式相当于多份拷贝的方式,即完全相同的数据通过不同的B-UE进行转发以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这种方式,可以应用在对QoS要求高的场景。
为了增强基站与B-UE之间的信号质量,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无线增强方式:
对于上行回传数据:
方式一,基站采用与该至少两个B-UE对应的定向天线,向该至少两个B-UE发送无线回传数据;和/或,
方式二,基站根据空口特性对待发送的无线回传数据进行无线预校正,向该至少两个B-UE分别发送无线预校正后的数据;
对于下行回传数据:
方式一,基站接收该至少两个B-UE分别采用与该基站对应的定向天线,分别向该基站发送的无线回传数据;和/或,
方式二,基站接收该至少两个B-UE分别根据空口特性对待发送的无线回传数据进行无线预校正,向该基站分别发送的无线预校正后的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建立与传输网有线连接的B-UE的无线连接,可以实现在无需部署基站与传输网之间的有线连接的情况下,实现无线回传。通过多个B-UE为基站提供回传通路,可以避免单点传输受限的问题。通过将用户设备作为回传接入点,可以避免将基站作为回传接入点时的应用场景受限问题。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对应的第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对应的第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中以两个B-UE及两个UE为例进行说明,当然,B-UE及UE的个数还可以增加。图3中以一个基站,例如eNB、NodeB或者BTS(即eNB/NodeB/BTS)为例,传输网另一端的设备为基站控制设备或其他设备,例如RNC、MME、SGW或者BSC(即RNC/MME/SGW/BSC);图4中以两个基站为例,在图4中,一个基站(eNB/NodeB/BTS)通过B-UE接入传输网,另一个基站直接接入传输网,即传输网另一端的设备为基站控制设备或其他设备,当然,也可以是基站(eNB/NodeB/BTS)。通过B-UE和传输网,不仅可以实现基站与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还可以实现基站间的通信。
参见图2,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21:基站上电启动。
启动时,可以配置一些出厂配置的初始值,例如,IP地址等。
步骤22:B-UE与传输网建立有线连接。
B-UE可以采用各种有线接入技术建立有线连接,及不同的B-UE可以采用不同的有线接入方式。且系统中的B-UE可以是同一个系统的B-UE,也可以是不同系统的B-UE。具体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
步骤23:基站与B-UE建立无线连接。
基站可以采用广播消息或专用寻呼消息接入B-UE,具体可以参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21-23无时序限制关系。
步骤24:基站进行初始配置。
例如,基站为每个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的B-UE分配带宽。
通过B-UE及对应的无线连接和有线连接,基站与传输网建立了连接。以上行为例,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25:基站通过无线连接向B-UE发送数据。
基站可以采用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向B-UE发送数据,例如,多个B-UE共同分担基站发送的数据,或者,多个B-UE共同传输相同的基站发送的数据。而且,不论是共同分担数据还是共同传输相同的数据,该多个B-UE可以是全部的与传输网有线连接的B-UE,也可以是传输网有线连接的B-UE中的一部分。当然,还可以采用主备方式。并且,为了增强数据传输的质量,可以采用定向天线或者预校正的方式。具体可参见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
步骤26:B-UE通过有线连接将该数据转发给传输网。
之后,通过传输网可以将数据发送给传输网另一端的设备,例如,基站控制设备和/或基站。
B-UE可以采用不同的转发方式,例如,在层3进行转发,或者,在层2进行转发,或者通过汇聚设备转发。以传输网另一端的设备为基站控制设备为例,举例如下:
方式一,B-UE通过层3转发该基站和该基站控制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这种方式下,B-UE相当于基站的网关。
具体地,在上行,B-UE接收基站发送的IP数据包,包头中的源IP地址为基站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基站控制设备的IP地址,B-UE接收到该数据包后不进行解析处理,透明地将该数据包转发给基站控制设备,即对于基站来讲,B-UE是透明的。
在下行,B-UE接收基站控制设备发送的IP数据包,包头中的源IP地址为基站控制设备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基站的IP地址,B-UE接收到该数据包后不进行解析处理,透明地将该数据包转发给基站,即对于基站控制设备来讲,B-UE是透明的。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上行是指从基站到B-UE、再到基站控制设备的路径,下行是指从基站控制设备到B-UE再到基站的路径。
方式二,B-UE通过层2转发该基站和该基站控制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
这种方式下,B-UE相当于基站的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Protocol,ARP)代理。
具体地,在上行,基站发送ARP请求,B-UE响应该ARP请求,并将B-UE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通过ARP响应发送给基站,以便基站根据B-UE的MAC地址发送数据帧。B-UE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帧,帧头中的源MAC地址为基站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B-UE的MAC地址,B-UE接收到该数据帧将源MAC地址更换为B-UE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更换为基站控制设备的MAC地址,之后发送给基站控制设备。由于此种方式下B-UE仍旧不对数据内容进行解析,因此,该方式下,B-UE依然是透明的。
在下行,基站控制设备发送ARP请求,B-UE响应该ARP请求,并将B-UE的MAC地址通过ARP响应发送给基站控制设备,以便基站控制设备根据B-UE的MAC地址发送数据帧。B-UE接收基站控制设备发送的数据帧,帧头中的源MAC地址为基站控制设备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B-UE的MAC地址,B-UE接收到该数据帧将源MAC地址更换为B-UE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更换为基站的MAC地址,之后发送给基站。由于此种方式下B-UE仍旧不对数据内容进行解析,因此,该方式下,B-UE依然是透明的。
方式三,B-UE与汇聚设备建立隧道连接,通过隧道转发该基站和该基站控制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
该方式下,在系统中可以部署一个专用汇聚设备。可以采用二层隧道协议或者三层隧道协议,例如,层2隧道协议(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L2TP)或者IP安全协议(IP security,IPsec),建立B-UE与汇聚设备之间的隧道。
具体地,在上行,基站将数据发送给B-UE,B-UE采用隧道协议,将该数据进行封装,之后,通过建立的隧道将封装后的数据发送给汇聚设备。汇聚设备再根据隧道协议进行解封装,将解封装后的数据发送给基站控制设备。由于存在汇聚设备,多个B-UE可以同时接入一个汇聚设备,一个UE的业务可以承载在多个B-UE的通道上,可以为单个UE提供超过单个B-UE的带宽的服务。
至此,基站控制设备接收到了基站发送的数据,完成了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对于下行,同样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只是在方向上是相反的。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LTE系统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涉及的网元从左至右依次为:通过无线空口接入基站的UE、通过B-UE接入传输网的基站(eNB)、作为回传接入点的B-UE及传输网另一端的用于数据控制的基站对端设备(比如服务网关SGW/基站eNB)。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LTE系统中的信令面协议栈的示意图,涉及的网元从左至右依次为:通过B-UE接入传输网的基站(eNB)、作为回传接入点的B-UE及传输网另一端的用于信令控制的基站控制设备MME和/或基站eNB。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WCDMA系统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涉及的网元从左至右依次为:通过无线空口接入基站的UE、通过B-UE接入传输网的基站(NodeB)、作为回传接入点的B-UE及传输网另一端的基站控制设备(RNC)。
从图5-7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系统中,B-UE可以具有相应的协议栈格式,从而可以通过B-UE实现基站与对端设备之间的回传。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B-UE接入传输网,实现基站与传输网之间的通信,可以无需部署基站与传输网直接的有线连接,节省网络部署成本;无需采用微波实现基站与传输网的通信,可以避免采用微波时需要的直达路径问题。
本实施例采用多个B-UE提供服务,可以避免单点受限问题,有效利用单个B-UE的带宽或者提供良好的QoS保证,提高可靠性。
本实施例采用B-UE将基站接入传输网,由于回传路径的上行是基站到B-UE的方向,回传路径的下行是B-UE到基站的方向,而普通空口传输的上行是UE到基站的方向,下行是基站到UE的方向,因此,普通UE与基站的通信路径和回传路径的上行和下行互补,实现空口资源的高效利用。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无线增强技术,可以提高空口传输能力,减少空口资源的使用。在LTE系统中,当一个基站通过B-UE接入另一个基站直接接入的传输网后,可以通过B-UE及传输网实现基站与基站之间的X2接口。
由于B-UE所属的系统可以不同,因此可以用原属于一种系统的B-UE作为另一种新的系统的回传节点,实现对原有系统的重利用,节省投入开支。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对应的第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对应的第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10中以两个B-UE及两个UE为例进行说明,当然,B-UE及UE的个数还可以增加。图9中以一个基站,例如eNB、NodeB或者BTS(即eNB/NodeB/BTS)为例,传输网另一端的设备为基站控制设备或其他设备,例如RNC、MME、SGW或者BSC(即RNC/MME/SGW/BSC);图10中以两个基站为例,在图10中,一个基站(eNB/NodeB/BTS)通过B-UE接入传输网,另一个基站直接接入传输网,即传输网另一端的设备为基站控制设备或其他设备,当然,也可能是基站(eNB/NodeB/BTS)。通过B-UE和传输网,不仅可以实现基站与基站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还可以实现基站间的通信。
本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与B-UE及传输网有线连接的汇聚设备。参见图8,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81-85:与步骤21-25对应相同。
步骤86:B-UE建立与专用汇聚设备之间的隧道,并通过该隧道转发基站发送的数据至专用汇聚设备。
B-UE可以采用协议建立隧道,之后,采用对基站发送的数据进行隧道协议封装后,通过该隧道发送给封装后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B-UE与专用汇聚设备之间的隧道也可以是B-UE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之前预先建立的。
步骤87:专用汇聚设备对各B-UE发送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由于专用汇聚设备与系统中的所有B-UE连接,因此在上行,专用汇聚设备是将B-UE发送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步骤88:专用汇聚设备通过与传输网的有线连接,转发该合并后的数据给传输网。
之后,通过传输网可以将数据发送给传输网另一端的设备,例如,基站控制设备和/或基站。
至此,传输网另一端的设备,例如基站控制设备,接收到了基站发送的数据,完成了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对于下行,同样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只是在方向上是相反的,并且,在专用汇聚设备上需要将各B-UE对应数据进行分配,替代上行的合并。
本实施例中同样可以采用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关协议栈,协议栈的结构可以参见第二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采用了专用汇聚设备,负荷分担在下行由专用汇聚设备完成,在上行由基站完成,分担效率比较高。可以只在专用汇聚设备上代理基站的IP地址,B-UE作为传输通路,无需代理基站的IP地址,避免在每个B-UE上配置基站的IP地址。单个普通UE的业务可以承载在多个B-UE的通路上,可以为单个UE提供超过单个B-UE带宽的服务。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建立模块111和传输模块112,其中,建立模块111用于与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该B-UE为与基站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的UE;传输模块112用于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该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该回传数据为该基站和该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B-UE接入基站的对端设备,可以降低成本。通过多个B-UE为基站提供服务,可以避免单点传输受限的问题。
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建立模块121和传输模块122。
其中,该建立模块121可以包括第一单元1211和/或第二单元1212;该第一单元1211用于向该至少两个B-UE发送广播消息,当该至少两个B-UE主动接入后,与主动接入的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该第二单元1212用于向该至少两个B-UE发送专用寻呼消息,当该至少两个B-UE被动接入后,与被动接入的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
对于上行回传数据,该传输模块122可以包括第三单元1221和/或第四单元1222;该第三单元1221用于采用与该至少两个B-UE对应的定向天线,向该至少两个B-UE发送无线回传数据;该第四单元1222用于根据空口特性对待发送的无线回传数据进行无线预校正,向该至少两个B-UE分别发送无线预校正后的数据。
对于下行回传数据,该传输模块122可以包括第五单元1223和/或第六单元1224;该第五单元1223用于接收该至少两个B-UE分别采用与该基站对应的定向天线,分别向该基站发送的无线回传数据;该第六单元1224用于接收该至少两个B-UE分别根据空口特性对待发送的无线回传数据进行无线预校正,向该基站分别发送的无线预校正后的数据。
若该至少两个B-UE通过专用汇聚设备接入该传输网,该传输模块122可以包括第七单元1225,该第七单元1225用于将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回传数据划分为与该至少两个B-UE的个数相同的数据组,每组数据对应一个B-UE,分别将各组数据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发送到对应的B-UE。
若该至少两个B-UE直接接入该传输网,该传输模块122可以包括第八单元1226,该第八单元1226用于将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回传数据通过与该至少两个B-UE中的一个B-UE的无线连接,发送到相应的B-UE。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B-UE接入基站的对端设备,可以降低成本。通过多个B-UE为基站提供服务,可以避免单点传输受限的问题。
图13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B-UE 131和基站132。B-UE 131至少为两个,分别与该基站132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基站132和至少两个B-UE 131分别无线连接。该基站132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该至少两个B-UE 131传输回传数据,该回传数据为该基站和该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
具体的建立有线连接、无线连接及数据转发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的方法实施例,不再赘述。
其中,基站132可以具体为图11或图12所示的基站。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普通的用户设备,即UE 133,UE 133通过正常的方式接入基站132。基站132也可以为多个,图13中以两个基站为例,可以理解的是,系统中还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基站。两个基站132连接同一个B-UE,如果应用在LTE系统中,则通过B-UE可以实现两个基站之间的X2接口。
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B-UE接入基站的对端设备,实现基站与基站的对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无需部署基站与基站的对端设备直接的有线连接,节省网络部署成本;无需采用微波实现基站与基站的对端设备的通信,可以避免采用微波时需要的直达路径问题。
本实施例采用多个B-UE提供服务,可以避免单点受限问题,有效利用单个B-UE的带宽或者提供良好的QoS保证,并且可以提高可靠性。本实施例采用B-UE将基站接入基站的对端设备,使得普通UE的上行相当于回传路径的下行,使上行和下行互补,实现空口资源的高效利用。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无线增强技术,可以提高空口传输能力,减少空口资源的使用。由于不同的基站可以接入同一个B-UE,因此可以通过B-UE实现基站与基站之间的X2接口。由于B-UE所属的系统可以不同,因此可以用一种系统的B-UE作为另一种新的系统的回传节点,实现对原有系统的重利用,节省投入开支。
图14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B-UE 141、基站142,还包括专用汇聚设备143,还可以包括普通的用户设备,即UE 144。专用汇聚设备143位于该至少两个B-UE 141与该传输网之间,用于将该至少两个B-UE 141有线接入该传输网,以实现该基站142的对端设备的有线连接。图14中用虚线表示无线连接,用实线表示有线连接。在上行,专用汇聚设备143将两个以上的B-UE 141发送的数据合并后发送给基站的对端设备,在下行,专用汇聚设备143将基站的对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分配后发送给不同的B-UE。其余设备的功能可以参见第六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采用了专用汇聚设备,负荷分担在下行由汇聚设备完成,在上行由基站完成,分担效率比较高。可以只在专用汇聚设备上代理基站的IP地址,B-UE作为传输通路,无需代理基站的IP地址,避免在每个B-UE上配置基站的IP地址。单个普通UE的业务可以承载在多个B-UE的通路上,可以为单个UE提供超过单个B-UE带宽的服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与至少两个回传用户设备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所述B-UE为与基站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的UE;
基站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为所述基站和所述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与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包括:
基站向所述至少两个B-UE发送广播消息,当所述至少两个B-UE主动接入后,与主动接入的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
或者,
基站向所述至少两个B-UE发送专用寻呼消息,当所述至少两个B-UE被动接入后,与被动接入的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包括:
对于上行回传数据,基站采用与所述至少两个B-UE对应的定向天线,向所述至少两个B-UE发送回传数据;和/或,基站根据空口特性对待发送的回传数据进行无线预校正,向所述至少两个B-UE分别发送无线预校正后的数据;
或者,
对于下行回传数据,基站接收所述至少两个B-UE分别采用与所述基站对应的定向天线,分别向所述基站发送的回传数据;和/或,基站接收所述至少两个B-UE分别根据空口特性对待发送的回传数据进行无线预校正,向所述基站分别发送的无线预校正后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至少两个B-UE通过专用汇聚设备接入所述有线传输网,所述基站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包括:
所述基站将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回传数据划分为与所述至少两个B-UE的个数相同的数据组,每组数据对应一个B-UE,分别将各组数据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发送到对应的B-UE;和/或
若所述至少两个B-UE直接接入所述有线传输网,所述基站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包括:
所述基站将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回传数据通过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中的一个B-UE的无线连接,发送到相应的B-U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至少两个B-UE通过专用汇聚设备接入所述有线传输网,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至少两个B-UE与所述专用汇聚设备建立隧道连接,通过所述隧道及所述专用汇聚设备,将所述回传数据发送到所述对端设备;和/或,
若所述至少两个B-UE直接接入所述有线传输网,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至少两个B-UE作为所述基站的地址解析协议ARP代理或者作为所述基站的网关,将所述回传数据发送到所述对端设备。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与至少两个回传用户设备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所述B-UE为与基站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的UE;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为所述基站和所述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向所述至少两个B-UE发送广播消息,当所述至少两个B-UE主动接入后,与主动接入的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
和/或,
第二单元,用于向所述至少两个B-UE发送专用寻呼消息,当所述至少两个B-UE被动接入后,与被动接入的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行回传数据,所述传输模块包括:
第三单元,用于采用与所述至少两个B-UE对应的定向天线,向所述至少两个B-UE发送回传数据;和/或,
第四单元,用于根据空口特性对待发送的回传数据进行无线预校正,向所述至少两个B-UE分别发送无线预校正后的数据;
或者,
对于下行回传数据,所述传输模块包括:
第五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B-UE分别采用与所述基站对应的定向天线,分别向所述基站发送的回传数据;和/或,
第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B-UE分别根据空口特性对待发送的回传数据进行无线预校正,向所述基站分别发送的无线预校正后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至少两个B-UE通过专用汇聚设备接入所述有线传输网,所述传输模块包括:
第七单元,用于将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回传数据划分为与所述至少两个B-UE的个数相同的数据组,每组数据对应一个B-UE,分别将各组数据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发送到对应的B-UE;和/或
若所述至少两个B-UE直接接入所述有线传输网,所述传输模块包括:
第八单元,用于将一个用户所对应的回传数据通过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中的一个B-UE的无线连接,发送到相应的B-UE。
10.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回传用户设备B-UE,以及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基站与所述至少两个B-UE分别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至少两个B-UE与所述基站的对端设备通过有线传输网进行有线连接;
所述基站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与所述至少两个B-UE传输回传数据,所述回传数据为所述基站和所述对端设备之间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B-UE用于:作为所述基站的地址解析协议ARP代理或者作为所述基站的网关,将所述回传数据发送到所述对端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用汇聚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两个B-UE与所述有线传输网之间,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B-UE有线接入所述有线传输网;
所述至少两个B-UE用于:与所述专用汇聚设备建立隧道连接,通过所述隧道及所述专用汇聚设备,将所述回传数据发送到所述对端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265514 CN101742695B (zh) | 2009-12-25 | 2009-12-25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
PCT/CN2010/080092 WO2011076115A1 (zh) | 2009-12-25 | 2010-12-22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265514 CN101742695B (zh) | 2009-12-25 | 2009-12-25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42695A CN101742695A (zh) | 2010-06-16 |
CN101742695B true CN101742695B (zh) | 2013-01-09 |
Family
ID=42465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265514 Active CN101742695B (zh) | 2009-12-25 | 2009-12-25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42695B (zh) |
WO (1) | WO201107611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2695B (zh) * | 2009-12-25 | 2013-0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
WO2016029446A1 (zh) * | 2014-08-29 | 2016-03-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WiFi回传方法、基站和数据中心 |
CN110351024B (zh) * | 2018-04-04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4521A (zh) * | 2005-11-11 | 2007-05-16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及装置 |
CN1998254A (zh) * | 2004-06-09 | 2007-07-11 | 瓦努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蜂窝回传的成本 |
CN101335715A (zh) * | 2008-07-21 | 2008-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自回传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20090238115A1 (en) * | 2008-03-21 | 2009-09-24 | Fujitsu Limited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4173B (zh) * | 2006-12-31 | 2012-07-18 | 姜宏伟 | 一种传送通信基站监控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742695B (zh) * | 2009-12-25 | 2013-0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
-
2009
- 2009-12-25 CN CN 200910265514 patent/CN101742695B/zh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12-22 WO PCT/CN2010/080092 patent/WO201107611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8254A (zh) * | 2004-06-09 | 2007-07-11 | 瓦努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蜂窝回传的成本 |
CN1964521A (zh) * | 2005-11-11 | 2007-05-16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及装置 |
US20090238115A1 (en) * | 2008-03-21 | 2009-09-24 | Fujitsu Limited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CN101335715A (zh) * | 2008-07-21 | 2008-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自回传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42695A (zh) | 2010-06-16 |
WO2011076115A1 (zh) | 2011-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16931B2 (en) | Optimized user equipment supporting relay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method | |
US9800552B2 (en) | Method of connecting security gateway to mesh network | |
US11452009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968565B2 (en) | User plan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0595354B1 (en) | Communicating with a wireless device via at least two access nodes | |
WO2011012049A1 (zh) | 自回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0939485B2 (en) | Mechanism for realizing LWA/LWIP aggregator function | |
CN114026929B (zh) | 一种f1接口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7925872A (zh) | 用于提供用户平面地址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 |
US20230308975A1 (en) | Group mig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01742695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数据传输系统 | |
US10542461B2 (en)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relaying an ongoing data session | |
KR20130032701A (ko) | 로컬 네트워크 인터넷 프로토콜 접속 방식을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로컬 네트워크 접속 장치 및 방법 | |
JP2024517469A (ja) | 信号の送受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2647768A (zh) | 基于lte-lan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
CN116326168A (zh) | 无线通信中的信令交换方案 | |
EP4319271A1 (en) | Method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method for sending data, and apparatus | |
WO2022205485A1 (zh) | 信息收发方法以及装置 | |
WO2024207363A1 (zh) | 信号的收发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
WO202406528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ab node integration | |
WO2023184542A1 (zh) | 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
WO2023197105A1 (zh) | 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
US20240349166A1 (en) | Iab-node device, iab-donor device and topology revoking method | |
WO2024164214A1 (zh) |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
US20240357456A1 (en) | Iab-node device, iab-donor device and path migration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