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0918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0918A
CN101740918A CN200810305676A CN200810305676A CN101740918A CN 101740918 A CN101740918 A CN 101740918A CN 200810305676 A CN200810305676 A CN 200810305676A CN 200810305676 A CN200810305676 A CN 200810305676A CN 101740918 A CN101740918 A CN 101740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butt joint
joint chamber
hold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305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汉明
胡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305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409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40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0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11)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对接部内凹设有对接腔(121),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2),该第一端子设有主体部(21)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弹性臂(22),该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形成一凸伸入对接腔的第一接触部(221),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凸伸入对接腔的弹性部(213)。该弹性部可增加对接连接器(200)的插入及拔出力。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与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0520074311.9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端子、遮覆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固持件。绝缘本体自前端面向后凹设有对接腔,该固持件包括矩形的基部、自基部上下两侧向前相对突伸的一对弹性臂及自基部向前垂直延伸的插入部,该固持件自绝缘本体的后端面组装入对应的收容槽,并借助插入部与对应的插入槽干涉而固定于绝缘本体,弹性臂则凸伸入对接腔。当对接连接器完全插入对接腔后,固持件的两弹性臂末端相对设置的夹持部会夹持对接连接器,从而可增加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及拔出力。
然而,此电连接器需单独设置固持件来增加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及拔出力,绝缘本体需预留适当的空间以收容该固持件,从而会导致电连接器的体积增加,不符合小型化的发展要求;同时,单独增设固持件会导致电连接器的成本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性发展。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及拔出力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对接部内凹设有对接腔,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形成一凸伸入对接腔的第一接触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凸伸入对接腔的弹性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端子的主体部上设置的突伸入对接腔的弹性部,可增加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及拔出力,同时可防止对接连接器插入对接腔后向一侧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沿图1中A-A线所示的剖视图,其显示了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金属件自电连接器分离的部分分解图。
图8是图6所示金属件及第三端子自电连接器分离的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主要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端子。
请参阅图3、图4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一矩形的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圆筒状对接部12。基部11包括前端面111、与前端面111相对设置的后端面、顶壁113、与顶壁113相对设置的底壁114及连接顶壁113与底壁114的两相对侧壁115,其中底壁114的底面形成一安装面,对接部12是自前端面111向前延伸形成。对接部12内具有圆柱状对接腔121,该对接腔121自前向后贯通基部11,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是自前向后插入对接腔121。
基部11自两侧壁115的底面分别向上凹设有贯穿顶壁113的第一收容槽13及第二收容槽14,该第一、第二收容槽13、14分别位于对接腔121的两侧,且与对接腔121连通。第一收容槽13包括固定槽131、自固定槽131呈扩大状向前延伸的容置槽132及自固定槽131朝向对接腔121延伸形成的收容部133,该容置槽132及收容部133均与对接腔121连通,收容部133的一内壁向前突设有支撑部134。绝缘本体1自后端面向前凹设有第三收容槽15,该第三收容槽15与第二收容槽14位于对接腔121的同一侧,且与对接腔121连通。绝缘本体1还设有第四收容槽16,该第四收容槽16与第一收容槽13位于对接腔121的同一侧,第四收容槽16自上向下贯穿绝缘本体1的顶壁113及侧壁115,并于顶壁113上形成与对接腔121连通的开口161。
请继续参阅图3、4所示,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第三端子4及接地端子5。其中,第一端子2为片状金属冲压形成,该第一端子2包括片状的主体部21、自主体部21向前延伸弹性臂22及自主体部21后端缘下部弯折延伸的焊接部23,该主体部21包括第一固持部211及连接第一固持部211与弹性臂22的连接部212,该连接部212与第一固持部211位于同一平面,但与弹性臂22不位于同一平面,连接部212是自第一固持部211的中间位置向前延伸形成的,且连接部212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较第一固持部211的小。主体部21上还设有弹性部213,该弹性部213是自主体部21前端的中间位置冲压出的弹片向后并朝向对接腔121卷曲弯折形成,第一固持部211及连接部212上形成与弹片对应的连续开口。弹性部213与弹性臂22末端形成的第一接触部221位于第一端子2的同一侧。弹性部213弯折呈弧形,且具有突伸入对接腔的弧形接触面214,接触面214上设有绝缘层,如绝缘漆等以使弹性部213绝缘。弹性部213的一端与第一固持部211连接,弹性部213远离连接于第一固持部211的自由端则悬空设置而可适当发生移动。弹性部213位于第一端子2的后部。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弹性部213也可与第二端子2分离设置,将该弯折呈弧形的弹性部213固定于第一端子2的对应位置即可。
第二端子3包括片状的第二固持部31、自第二固持部31上侧缘弯折向下延伸的第二弹性臂32及自第二固持部31下侧缘弯折延伸的焊接部33,第二弹性臂32的末端形成第二接触部321,第二接触部321分别自其靠近前端面111及后端面的侧缘延伸有导引部322,且导引部322朝向第二收容槽14所在的侧壁115延伸。第三端子4呈框状,其包括由两相对设置的长框边及两相对设置的短框边首尾相接形成的第三固持部41,该第三固持部41于一短框边的内侧缘延伸形成第三弹性臂42,并自一长框边外侧缘弯折形成的焊接部43。第三弹性臂42上设有凸伸入对接腔121的第三接触部421,第三接触部421的自由端向后继续延伸有与第三收容槽15的内壁大致平行的抵挡部422。接地端子5包括片状的第四固持部51、自第四固持部51上侧缘水平延伸的第四弹性臂52及自第四固持部51下侧缘向外弯折的焊接部53。第四固持部51于邻近第四弹性臂52的上部开设有开孔511,该开孔511可分散接地端子5的应力,从而可延长该接地端子5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阅图3、图4所示,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均是自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组装。组装第一端子2时,将第一固持部211与固定槽131对齐,并使弹性部213与收容部133对齐,再挤压第一端子2,最终使得第一固持部211与固定槽131干涉而将第一端子2固持于第一收容槽13,此时,第一弹性臂22及连接部212位于容置槽132内,第一接触部221凸伸入对接腔121,而弹性部213对应收容于收容部133且部分突伸入对接腔121,接触面214位于对接腔121内(参图2所示)。第二端子3是自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组装入第二收容槽14,第二固持部31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侧壁115,而第二接触部321则凸伸入对接腔121(参图2所示),第二接触部321的导引部322可在对接连接器插入或拔出对接腔121的过程中起到导引作用,从而防止第二端子3因第二接触部321的侧缘受到对接连接器的抵顶而发生变形。第三端子4是自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组装,第三固持部41固持于第三收容槽15,第三接触部421则凸伸入对接腔121。接地端子5是自绝缘本体1的顶壁113组装入第四收容槽16,其第四固持部51固持于侧壁115,第四弹性臂52凸露于顶壁113,而第四接触部521则穿过顶壁113上形成的开口161而凸伸入对接腔121。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当对接连接器200完全插入对接腔121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接触部221、321、421、521均与对接连接器200接触,第三端子4的第三弹性臂42弹性变形,使得抵挡部422抵靠于第三收容槽15的内壁以防止第三弹性臂42过度变形。同时,对接连接器200的插入端会与弹性部213的接触面214接触,并进一步挤压弹性部213,从而使弹性部213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弹性部213的自由端朝向收容部133内突伸的支撑部134移动,直至弹性部213的自由端抵靠于支撑部134,此时,弹性部213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可增加对接连接器200的插入及拔出力,支撑部134支撑弹性部213还可防止弹性部213过度变形。该弹性部213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还可平衡对接连接器200的插入端所受的由第三弹性臂42发生弹性形变时提供的弹力,从而避免了如现有电连接器中对接连接器插入对接腔后因受力不平衡而向一侧倾斜的现象发生。当对接连接器200自对接腔121拔出后,弹性部213回复原状。
请继续参阅图6至图8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的结构类似,不同点仅在于电连接器100’还增设了金属件6。
绝缘本体1’于第三收容槽15’与抵挡部422’相对的内壁进一步向外凹设有固持槽151’,绝缘本体1’自后端面112’凹设有扣持槽17,该固持槽151’与扣持槽17分别位于对接腔121’的两侧。金属件6由金属片弯折形成,该金属件6包括矩形的基部61、自基部61一端向前延伸的挡部62及自基部61的另一端向前延伸的扣持部63。金属件6自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12’组装,并借助挡部62收容并固定于固持槽151’及扣持部63扣持于扣持槽17而固定于绝缘本体1’,基部61则凸露于后端面112’,金属件6组装于绝缘本体1’后,挡部62与第三端子4’的抵挡部422’相对设置。
当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对接腔121’后,第三端子4’的第三弹性臂42’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抵挡部422’朝向挡部62移动,并与挡部62相抵挡。该金属件6的设置,可使抵挡部422’与挡部62相抵挡,从而防止对接连接器频繁插拔时因抵挡部422’直接与第三收容槽15’的内壁干涉而产生塑胶屑,进而可避免塑胶屑随对接连接器黏附于端子的接触部而破坏端子接触的可靠性。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金属件6也可仅包括挡部62,该挡部62与抵挡部422’相抵挡,以防止抵挡部422’直接与第三收容槽15’的内壁干涉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电连接器也可采用其它实施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对接部内凹设有对接腔,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形成一凸伸入对接腔的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凸伸入对接腔的弹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是由自主体部冲压出的弹片向后弯折形成,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固持部,该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固持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弹性部设有与该对接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面,该接触面上设有绝缘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安装面,所述绝缘本体自该安装面凹设有第一收容槽,该第一收容槽包括与对接腔连通的收容部,弹性部收容于该收容部并部分突伸入对接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设有远离连接于第一固持部的一端的自由端,所述收容部内设有支撑部,在对接连接器插入对接腔后,该弹性部的自由端支撑于所述支撑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包括固定槽及自固定槽向前延伸并与对接腔连通的容置槽,所述收容部是由固定槽朝向对接腔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持部固定于该固定槽,第一弹性臂则收容于容置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连接第一固持部与弹性臂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第一固持部位于同一平面,且该连接部收容于容置槽。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二固持部及自第二固持部一侧缘弯折延伸入对接腔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前端面及与该前端面相对设置的后端面,该第二接触部分别自其靠近前端面及后端面的侧缘延伸有导引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第三端子,该第三端子呈框状,且设有邻接的框边,第三端子于一框边的侧缘延伸有突伸入对接腔的第三弹性臂,该第三弹性臂的自由端形成抵挡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该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金属件,该金属件设有与抵挡部相对设置挡部,在对接连接器插入对接腔后,所述抵挡部抵挡于该挡部。
CN200810305676A 2008-11-21 2008-11-21 电连接器 Pending CN1017409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5676A CN101740918A (zh) 2008-11-21 2008-11-2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5676A CN101740918A (zh) 2008-11-21 2008-11-2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0918A true CN101740918A (zh) 2010-06-16

Family

ID=42463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305676A Pending CN101740918A (zh) 2008-11-21 2008-11-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409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0323A (zh) * 2014-12-24 2015-04-22 昆山元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印刷电路板制程工艺
CN106558780A (zh) * 2015-09-25 2017-04-0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0323A (zh) * 2014-12-24 2015-04-22 昆山元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印刷电路板制程工艺
CN106558780A (zh) * 2015-09-25 2017-04-0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6558780B (zh) * 2015-09-25 2019-09-27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8654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855986U (zh) 电连接器
CN201204324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608311U (zh) 电连接器
CN201397957Y (zh) 卡连接器
CN202231226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3427236A (zh) 电连接器
CN107978901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336452Y (zh) 电连接器
CN101771210B (zh) 电连接器
CN201142474Y (zh) 电连接器
CN201041872Y (zh) 电连接器
CN101740918A (zh) 电连接器
CN203135057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CN201355709Y (zh) 电连接器
CN201230059Y (zh) 电连接器
CN201430235Y (zh) 电连接器
CN202855958U (zh) 电池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2067925U (zh) 智慧卡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
CN203193044U (zh) 卡连接器
CN202474348U (zh) 电连接器
CN201191666Y (zh) 电连接器
CN202076546U (zh) 卡连接器
CN201204276Y (zh) 卡连接器
CN201194285Y (zh) 记忆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616